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反比例》数学教案(经典15篇)
《反比例》数学教案(经典15篇)《反比例》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正比例关系,预习本节内容。
教师准备:投影片3张,每张有例题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行数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情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212(1)(2)341(1)(2)(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板书补充: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2.教学例5。
出示例5。
按照刚才学习例4的方法,自己学习例5,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口答从表里发现了些什么?再提问:这两种相关联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板书:每袋重量和袋数的积一定)乘积8000是什么数量,这种数量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板书:每袋重量×袋数=糖果总重量(积一定)]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糖果总重量一定时,每袋重量和袋数的积一定)3.概括。
(1)综合例4、例5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4和例5,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4、例5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像例4、例5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y,y随着x4(1)例5(2)(3)的总台数((4)123成反比例?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反比例的引入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1.3.2 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3.3 引导学生探讨反比例的概念1.3.4 给出反比例的定义1.4 教学策略1.5 教学评价第二章:反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2.3 教学过程2.3.1 回顾反比例的定义2.3.2 探讨反比例的性质2.3.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性质2.3.4 总结反比例的性质2.4 教学策略2.5 教学评价第三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2 教学内容3.3 教学过程3.3.1 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3.2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3.3.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3.4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4 教学策略3.5 教学评价第四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过程4.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场景4.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4.3.4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方法4.4 教学策略4.5 教学评价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1 引导学生进行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5.3.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练习题5.3.3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5.3.4 给出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5.4 教学策略5.5 教学评价第六章: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3 教学过程6.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6.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与圆、双曲线等几何图形的关系6.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问题6.3.4 总结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6.4 教学策略6.5 教学评价第七章:反比例函数与物理应用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3 教学过程7.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7.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中的应用7.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应用中的问题7.3.4 总结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7.4 教学策略7.5 教学评价第八章:反比例函数的变换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3 教学过程8.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平移、缩放等变换8.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不同变换下的图象和性质的变化8.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变换的问题8.3.4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变换规律8.4 教学策略8.5 教学评价第九章: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3 教学过程9.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9.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关系9.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关系的问题9.3.4 总结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9.4 教学策略9.5 教学评价第十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过程10.3.1 引导学生进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题10.3.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综合应用题10.3.3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10.3.4 给出综合应用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10.4 教学策略10.5 教学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反比例的引入重点:反比例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解放路示范学校王碧霞【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
《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对比例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依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正比例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较、归纳等数学教学活动,探究新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途径: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评价: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正比例,请同学们回忆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板书相关联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2.请说一说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比例》中的内容。
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
(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反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反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教授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反比例》一章。
一、教学内容:这一章主要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具体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一些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存在。
然后,我会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像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接着,我会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会给出一些作业,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反比例函数是指当一个量的值固定时,另一个量的值与这个量的值的倒数成正比的关系。
例如,当速度固定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路程=速度×时间。
2. 请描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答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率为负的直线,称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 请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答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当自变量增大时,因变量减小;当自变量减小时,因变量增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率为负的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值域是除了零以外的所有实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我还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情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
出示例4。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点名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点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板书补充: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2.教学例5。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指导思想】《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有着342020-01-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指导思想】《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有着342020-01-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指导思想】《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有着342020-01-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指导思想】《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有着342020-01-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指导思想】《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有着342020-01-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指导思想】《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有着342020-01-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三节《反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明白得、把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定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看、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把握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定、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定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缘故?(1)时刻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刻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4.引入新课。
假如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刻之间会如何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确实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出示例1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物资。
让学生运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 20 30 40 50所需的天数30 15 10 7.5在本上填表,并观看摸索能发觉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看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觉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结果得出:(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能够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差不多上300。
提问:那个地点的30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那个地点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那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2.教学例2出示例2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自己学习例2,认真想想你发觉了些什么?学生观看摸索后,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不变,当长发生变化时,长方形的宽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如何样的?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通用4篇)
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通用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通用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反比例。
(教材第47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2.让学生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进而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关系式。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正比例,然后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题。
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
(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3)修房屋时,粉刷的面积和所需涂料的数量。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零件总数和加工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变化?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1.教学例2。
创设情境。
教师: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高度会怎样变化?出示教材第47页例2的情境图和表格。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1)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变化的?(3)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30×10=20×15=15×20=……=300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说明:高度和底面积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的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教案三篇
【导语】因为反⽐例关系是⼀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为中学数学的反⽐例函数的教学奠定基础,所以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个重点。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通过感知⽣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例 2.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 3.感知⽣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例的量。
2.掌握成反⽐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例,能根据反⽐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例。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例的量?为什么? ⼆、展⽰与交流 利⽤反义词来导⼊今天研究的课题。
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个加数随另⼀个加数的变化⽽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个乘数随另⼀个乘数的变化⽽变化。
情境(⼆) 让学⽣把汽车⾏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的语⾔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定) 观察思考并⽤⾃⼰的语⾔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的语⾔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例意义 引导⼩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例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情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
出示例4。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点名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点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板书补充: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2.教学例5。
六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的意义1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过程】
果换其它它面值的,各换多少张?幻灯片出示图:
面
值
张
数
10
寻找规律:
〔1〕把表格补充完整。
〔2〕观察表格,同桌前后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讲一讲表中有哪两种量?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再一列一列地看,又发现什么?
〔3〕你是怎样看到总钱不变的,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说明。
板书:1×100=100
2×50=100
5×20=100
10×10=100
20×5=100
50×2=100
〔4〕小结:面值变化,换的张数也随着变化,面值扩大,换的张数反而缩小了,但是总钱数不变。
例的意义。
事实胜于雄辩,板书的作用在于一目了然,清楚地看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的同时,总钱数是不变的,百闻不如一见。
坐车上学也是学生熟知的,决定车的快慢的两个因素是时间和车速,这里用到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但必须要有一个问题情境来承载,所以我选择了教师骑自行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与时间来作为学习的材料。
教师的事情学生最关注,此情境的创设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宋家沟小学朱庆年教学内容:教材P31-33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请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板书正比例: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2.请说一说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2)征订同一种刊物,征订数量和总价。
(3)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引入新课。
如果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反比例)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2。
出示例2例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
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提示]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c.你还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1) 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反而扩大;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反而缩小。
板书例2. 速度↑时间↓速度↓时间↑(2) 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
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
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板书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2.教学例3出示例3。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2的方法,自己学习例3,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6-4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正比例: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2.请说一说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2)征订同一种刊物,征订数量和总价。
(3)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引入新课。
如果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反比例)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
例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
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提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c.你还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1) 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反而扩大;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反而缩小。
板书例2. 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
(2) 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
积总是一定的。
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
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板书速度×时间 = 路程(一定)
2.教学例3
出示例3。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2的方法,自己学习例3,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2、例3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和例3,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2、例3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P32红色说明的自然段。
说明:像例2、例3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追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投影:小华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如下表:
提问:(1)把上表补充完整。
(2)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能不能成反比例?为什么?
3.做"练一练"第2题。
分组讨论,教师巡堂辅导。
小组汇报。
4. 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写出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思考
大家思考一下: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