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
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2000,中国哲学)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诸子中代表人物的思想。
【难点】主要考查对思想家主要思想的基本把握。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
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
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
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
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
有知,知而有〖ZZ(Z〗志〖ZZ)〗。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ZZ(Z〗须〖ZZ)〗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敝哉!(吉大2000,中国哲学)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儒、法、墨、道诸家的经典著述。
【难点】能考查考生研究古代哲学的古文阅读功底。注意平时多阅读、练习。
【重点】标点、翻译。
简答题
试题检索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现代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胡军)
研究方向:现代中国哲学
(共五题,每题20分)
一、评述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
二、谈谈你对梁漱溟前期文化理论的看法
三、金岳霖共相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四、贺麟知行观的内容及意义
五、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方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标点、
释词、翻译
试题检索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试题分析
【考点】对先秦儒、法、道诸家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难点】先秦哲学发展述论。
【重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道家老庄思想。
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
【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
《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下列命题出于何书?
[11.2][考博]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入学试题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
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
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
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
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
2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考题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
二、简答
(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5)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的区别
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
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
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
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
分析以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吉大2000,中国哲学)
【重点】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论述题
试题检索
试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试论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1999,中国哲学)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评述荀况的虚壹而静论。(武大2000,中国哲学)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意义。(浙大2000,中国哲学)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下面古文释成现代汉语并注释画线部分:
在阅读以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浙大2001,中国哲学)
(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
三wenku.baidu.com论述题
(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
北京大学2006中国哲学史试题
名词微明静因之道抱法处势形质神用淮南格物内籀和外籀
论述
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
华严宗四法界学说
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
孙中山知行观
标点并翻译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
察也。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
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
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
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
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1999、2000,中国哲学)
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
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2000,中国哲学)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诸子中代表人物的思想。
【难点】主要考查对思想家主要思想的基本把握。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
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
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
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
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
有知,知而有〖ZZ(Z〗志〖ZZ)〗。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ZZ(Z〗须〖ZZ)〗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敝哉!(吉大2000,中国哲学)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儒、法、墨、道诸家的经典著述。
【难点】能考查考生研究古代哲学的古文阅读功底。注意平时多阅读、练习。
【重点】标点、翻译。
简答题
试题检索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现代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胡军)
研究方向:现代中国哲学
(共五题,每题20分)
一、评述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
二、谈谈你对梁漱溟前期文化理论的看法
三、金岳霖共相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四、贺麟知行观的内容及意义
五、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方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标点、
释词、翻译
试题检索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试题分析
【考点】对先秦儒、法、道诸家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难点】先秦哲学发展述论。
【重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道家老庄思想。
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
【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
《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下列命题出于何书?
[11.2][考博]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入学试题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
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
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
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
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
2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考题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
二、简答
(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5)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的区别
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
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
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
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
分析以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吉大2000,中国哲学)
【重点】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论述题
试题检索
试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试论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1999,中国哲学)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评述荀况的虚壹而静论。(武大2000,中国哲学)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意义。(浙大2000,中国哲学)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下面古文释成现代汉语并注释画线部分:
在阅读以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浙大2001,中国哲学)
(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
三wenku.baidu.com论述题
(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
北京大学2006中国哲学史试题
名词微明静因之道抱法处势形质神用淮南格物内籀和外籀
论述
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
华严宗四法界学说
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
孙中山知行观
标点并翻译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
察也。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
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
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
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
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1999、2000,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