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材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地球与地球仪的重要知识点

地球与地球仪的重要知识点

地球与地球仪的重要知识点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地球与地球仪那些超有趣的重要知识点哈。

先说说地球吧!地球那可是咱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呀!那可老大老大了,咱在地球上生活,就如同小蚂蚁在大操场上一样。

你想想,地球上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有高耸入云的山脉,比如珠穆朗玛峰,哇,那得多高啊!不就像个巨大的巨人站在那里嘛!还有广袤无垠的海洋,那海洋深不可测的,里面藏着多少秘密呀!
再看看地球仪呀,那可是地球的小缩影呢!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模型。

通过地球仪,咱能很清楚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嘞!比如说亚洲,那可是最大的洲呀,就像个大块头在那呢!每次看到地球仪上的南极洲,我就会想,那得多冷呀,真佩服那些能去南极考察的人呢!而且地球仪还能帮我们直观地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就像玩找宝藏游戏一样有趣!哎呀,你说这地球和地球仪是不是超级有趣又重要呀?
反正我觉得地球与地球仪的存在可太有意思啦,它们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难道不是吗?。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
演示时区差异
利用地球仪上的时区标示,模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解释时区的概念。
演示气候带
通过在地球仪上标注不同气候带,演示全球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测量距离
利用地球仪上的比例尺,学习测量地球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观察经纬线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学习经纬线的定义、特点以及作用。
观察地貌特征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地貌特征,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古代对地球的认识
地球的探索历程
地理大发现时代
15-17世纪,随着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并开始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和文化。
科学考察与探险
1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如南极科考、深海探测等。
最早的地球仪
据记载,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古希腊学者克罗狄斯·托勒密于公元2世纪制作的,它是一个小型、简陋的地球模型,主要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
了解地形地貌
地球仪上通常会标注各个国家和城市的位置,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行政划分。
探索国家、城市等行政区域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度,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时区差异,学习时差的计算方法。
学习时区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03
CHAPTER
地球和地球仪的应用
地球仪是制作地图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态、大小、赤道、两极等数据,进而绘制各种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两极则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经线连接两极,将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总结词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假想圆圈,也是最大的纬线圈,其纬度为0°。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并作为地球上温度和气候的重要分界线。两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分别对应于南极和北极。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大圆圈,其与赤道垂直,将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

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特点和特征。

地球仪是一种用来显示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信息的工具。

下面是地球和地球仪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内核主要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厚达2900公里的岩石层,地壳则是固态的岩石层,包裹在地幔外部。

地球的特征和特点:1.地球是独立的行星,以自转和公转的方式绕着太阳运行。

2.地球是水和陆地的组合,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0%,而水覆盖了剩余的70%。

3.地球具有大气层,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为生物提供了氧气,并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射线和陨石的伤害。

4.地球具有自然界中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深的海洋(马里亚纳海沟)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5.地球有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这是由地球公转和倾斜造成的。

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1.地球仪通常由一个立体投影仪和一个呈球状的地球模型组成,地球模型的表面上标有各种地理信息,如国家、河流、山脉等。

2.地球仪可以用来展示地球的地理特征、地形和陆地分布,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3.地球仪可以用于教学和学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地理位置和地理现象。

4.地球仪也可以用来计算和测量地理数据,如距离、方位和地图比例尺等。

地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大气污染是地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空气中的废气排放、工业化活动和交通运输造成的空气污染。

减少污染、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是保护地球的关键措施之一2.土地退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森林砍伐等。

采取措施保护土地和植被是保护地球的必要条件。

3.水资源管理是保护地球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包括保护和监测水质、水源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4.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保护的综合性策略,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球知识点:位置与特征:地球是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的第三颗行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它的表面大约29.2%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构成,剩余的70.8%则被海洋、海湾和其他水体覆盖。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其气候和温度受到温室气体的调节。

运动与结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同时自身也在进行自转,自转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3小时56分,两极区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外层由几个刚性构造板块组成,它们在长时间内迁移,而内部则保持活跃。

此外,地球还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引起潮汐现象。

地球的方向与时区:从立体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平面上看,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

地球被划分为东西十二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交界地,其中北京位于东八区。

地球仪知识点:种类与组成:地球仪主要有磁悬浮地球仪、机械地球仪和数字地球仪三种类型。

它主要由地球球体、地球仪支架、地球仪底座和地球仪配件等组成。

地球球体通常由塑料或树脂材料制成,表面贴有地图和地理信息;支架用来支撑球体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和倾斜;底座则用来固定支架,使地球仪能够稳固地放置在桌面上。

地球仪的用途:地球仪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时区分布、气候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此外,地球仪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地球和地球仪在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并借助地球仪这一工具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打印)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打印)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仪是模拟地球的仪器,包含多个关键知识点。首先,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的球体过程。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上一轴两点三线包括地轴、南极、北极、纬线和经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别用N/S和E/W表示,赤道和本初子午线是它们的起始线。地球分为低、中、高纬度,以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判断南北纬看纬度向北或向南增大,判断东西经看经度向东或向西增大。经纬度书写时,赤道、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后不加字母,其他需加。这些知识点共同构成了对地球仪的全面理解。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们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后来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直到1519 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 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直观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1、定义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轴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4、纬线和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各分 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

5、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 180°,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是西经,用“W”表示。

6、重要的纬线和经线(1)重要的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35°纬线是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665°纬线是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2)重要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7、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初中会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初中会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会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仪则是用来表示地球形状和地理现象的工具。

初中地理考试中常涉及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点,以下是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的。

地球的南北两极比赤道略扁。

2.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

3.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大基本形式。

自转使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公转则使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二、地球的地理格局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2.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地球上划分南北方向的线,经度则是地球上划分东西方向的线。

通过纬度和经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3.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由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组成。

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类型不同。

4. 地球的地形特征: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不同地形特征会对人类活动和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三、地球的天气和气候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天气是指一天内大气的短期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2. 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地球的倾斜角度、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都会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阴天、雨、雪、霜、雾、冰雹等。

4. 气象仪器:包括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和风向风速仪等。

四、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1. 地球仪的表示:地球仪是一种反映地球真实情况的球面模型,可以表示地球的形状、地理现象等。

2.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用线条和符号等图形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

地图的制作需要遵循投影原则,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轴角投影、柱面投影和圆锥投影等。

地球与地球仪基础知识全文

地球与地球仪基础知识全文

30o 度


90o 大
重要的纬线及纬度
66.5o
90o
北极圈
23.5o
北回归线
0o


23.5o 66.5o
南回归线 南极圈
90o
66.5o 23.5o 0o 23.5o
66.5o
南北半球的俯视图


60o

纬 30o

的 划
0o
分 30o
60o
90o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o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N
60º 50º
A
B D
40º
30º
C
165º W
150ºE
165º E
180º
(1)给各条经线标注“E”或“W”。
N
60º 50º
A
B D
40º
30º
C
165º W
150º E
165º E
180º
(2)A、B、C三点位于__西___半球(东、西), D点位于__北___半球(南、北)。
经纬网
利用经纬度网确定地理位置和区域
从近几年的高考不难看出,区域地理 的考查往往是以经纬网之类的地图为切入 点进行的,根据经纬网准确确定地理位置 和区域是解题的关键。利用经纬网确定地 理位置主要是根据经线、纬线的度数变化 确定该地图所示地区的经纬度,进而由经 纬度确定地图所示区域。
一、读经纬网 1. 读图(1): A地理坐标是 2. 读图(2):A 地理坐标是
认 识 地 球
一、描述地球形状、大小常用数据


初一地理知识点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初一地理知识点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初一地理知识点学习: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带领船队围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 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都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能够方便我们明白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同时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同时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5.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第1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图中,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半球。第2步,根据与极点的纬度距离,判断南北方向。丙纬度高,靠近南极点,判断丙地偏南,甲地偏北。第3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丙到甲为劣弧,所以,丙地偏西,甲地偏东。第4步,综合以上信息,判断甲地在丙地东北方向,丙地在甲地西南方向。
向东递增为东经,向西递增为西经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以20°W、160°E为界:20°W~0°~160°E为东半球;160°E~0°~20°W为西半球
五、经纬网
1.构成: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
2.目的: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重难疑点突破
一、不在同一经线或纬线上方向的判断(以极地俯视图为例)
思路(大圆)
起止点位置关系
最近走法的方向
①沿经线(南北向)
同经线
起点在南则向北,反之向南
不同经线,但同经线圈
沿南北向,且沿劣弧并过极点。若为北极则向北→北极点→向南;若为南极则相反
②沿赤道
同在赤道上
沿劣弧,起点在东则向西,起点在西则向东
③沿晨昏线
同在晨昏线上
沿晨昏线过切点
④四向法
同在赤道上,正北四向均可
⑤三向法(有两向法,不要正东、正西)
不在以上特殊线上(经线、经线圈、赤道、晨昏线)
北半球
若起点在东边:依次向西北→正西→西南
若起点在西边:依次向东北→正东→东南
南半球
若起点在东边:依次向西南→正西→西北
若起点在西边:依次向东南→正东→东北
四、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1.如果两点都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纬线弧长大约是111km。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经度差×111千米。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1.盖天说: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2.浑天说: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3.球体(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型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在海上看远处行驶来的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这证明地球是球体。

(3)麦哲伦还通过一次航海,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4.实际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通过实测和分析,人们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千米,极半径为6356.89千米。

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

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1.地轴:假想的轴,与地球北端交点为北极点,南端交点为南极点。

2.形状:正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km,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mm,凭肉眼无法察觉出来,因此在制作地球仪的时候总是将它做成球体。

四.纬线和经线纬线(纬度)经线(经度)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

又叫子午线形状圆圈(极点是点)半圆长度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递减相等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平行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五.纬度和经度1.纬度(1)定义: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线面角)。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一。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年~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极半径:6357 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 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考试技巧。

1 亿平方千米习题: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球体B、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C、古有“天圆地方说”,所以地球是正方体D、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3、下列事例中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太阳光能照到地球上B、发生月食时边缘是弧形C、一个船队在海上航行 1 个月没有看到彼岸D、看到远方开来的火车渐渐变大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习题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

高三基础知识点总结小结之地球和地球仪

高三基础知识点总结小结之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2)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最科学的证据。

(3)在海边看到从远处归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天文现象---月食时。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1、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和两极:①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③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关系是都穿过地心且相互垂直。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经度纬度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0°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23.5°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66.5°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四、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方面有重要意义。

3、常见的经纬网类型常见类型侧视图俯视图经典母图4、经纬网图判读的3项能力要求(1)明确不同图示的构成特点①侧视图中:竖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经线,横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纬线。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有几大洲几大洋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七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最大,大洋州最小。

地球七大洲介绍亚洲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ASIA,陆地面积占全球三分之一,地理分区(西亚的分区是本网站创作的)东亚: 中国、蒙古国、北韩、南韩、日本东南亚: 文莱、柬埔寨王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尼西亚共和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南亚: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不丹王国、印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尼泊尔王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斯里兰卡中亚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西亚阿拉伯半岛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地阿拉伯、阿联酋、也门西亚低地国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西亚山国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强、格鲁吉亚、伊朗、土耳其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即俄罗斯东部)欧美国家将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称为近东Near East;将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称为中东Middle East;将东亚、东南亚及西伯利亚等地称为远东Far East。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总结球是我们可知的宇宙中唯一的行星,也是我们居住的唯一星球,它也是一颗被称为“蓝色星球”的珍贵星球。

它拥有独特的外形,非常戏剧性的宇宙景观,以及物质生命的活动。

地球的研究和认识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由此产生了一种有用的仪器,叫做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种用来研究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轨道和检测人类活动的仪器。

地球仪是一种通过旋转显示地球模型而发明的仪器,它是以地球真实位置、形状和大小为基础的。

它是用来研究地球大小、形状、运动轨道等地球学知识的仪器。

它可以模拟地球的轨道运动和日夜变换,也可以显示地球上的物理地理、人文地理、气象状况和各种人类活动状况。

地球仪可以分为两类:球形地球仪和椭圆形地球仪。

球形地球仪是以球形模型来模拟地球的轨道,其上有两个轴向的滚轮,可以模拟地球的旋转和公转运动。

椭圆形地球仪由多个移动的椭圆盘组成,能够模拟地球公转与自转,这些椭圆盘模拟地球轨道运动,反映地球的太阳能量、气象状况等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仪具有许多优点。

它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可以监测地球的轨道、大小、形状和海洋潮汐的变化,还可以观测地球表面上的物质运动,并可以研究地球上的大气层、地球表面温度、海拔、人文地理、物理地理和气象状况等。

此外,地球仪还可以被用来测量地球表面的距离、角度和海拔,以及地球仪上记录的历史地理记载。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和模拟地球上的各种人类活动,例如城市发展、干旱和水灾、森林变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地球的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环境挑战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地球仪是用来研究地球的珍贵仪器,人们通过它研究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轨道和各种人类活动,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而地球仪则是用来模拟地球表面的球形工具。

本文将介绍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也是宇宙中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球的重要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大致呈球形,但在极端情况下,由于自转和地球的自身引力,它稍微扁平。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地球的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岩石,由岩浆组成;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三个主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公转和章动。

- 自转:地球以东-west做1天1次的自转运动。

这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 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

这需要大约365天,形成了年份。

- 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其公转平面。

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大洋和大陆地球上大约70%的表面是由水覆盖的。

主要的大洋包括北冰洋、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是由大陆板块构成的,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模拟地球表面的球形工具,用于研究地理、天文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球仪的重要知识点:1. 地球仪的组成地球仪通常由一个球体、经纬度网格、赤道、南北极点等组成。

球体是地球仪的核心,它用来模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经纬度网格则用来表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坐标。

赤道是连接地球两个半球的水平线,南北极点则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垂直线。

2. 地球仪的使用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学习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天文现象。

以学习地理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各种形状,地理特征,诸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位置和分布。

我们还可以使用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等信息。

在学习天文时,地球仪也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概况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1、地轴、两极、赤道地轴—①地球自转的假想轴②通过地心,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垂直与赤道平面③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与水平面成66°34′的夹角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

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赤道—地球上的最大圆,与地轴垂直。

2、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圈,且都不平行自成圆圈,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渐短3、经度和纬度经纬度的划分经度纬度含义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面面角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起始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各180°以赤道为起始线(0°纬线)从赤道向南为南纬(S),向北为北纬(N),各90°变化规律东经度是向东增大西经度是向西增大北纬向北极点方向(向北)增大南纬向南极点方向(向南)增大特殊经、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赤道、南北极圈、回归线、地球概况: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

纬线20°W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 30°60°纬线(划分高中低纬) 作用划分半球20°W 向东至160°E 为东半球 160°E 向东至20°W 为西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纬度划分定距离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 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定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经度与纬度图★东西半球的划分图示法1)海陆轮廓法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过,20°W 经线通过大西洋, 160°E 经线通过太平洋,避免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2)数轴图示法(l )并不是所有东经度的围都在东半球,也不是所有西经度的围都在西半球。

(2)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围是0°向西至20°W 。

(3)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围是160°E 向东至180° 1、南北半球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低纬、中纬和高纬: 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3、回归线: 23°26′N 和23°26′S 分别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4、极圈:66°34′N 和66°34′S 分别表示北极圈和南极圈,极圈与回归线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 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汇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4、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5、经纬网的主要应用A 、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确定位置(包括地理坐标、半球位置、温度带、高中低纬位置)(1)确定经度:①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②18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与0°两侧相反)西侧东经度向东增大东侧西经度向西增大③确定对跖点(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和相对经线:经度规律:度数和为180°,东经和西经相反;纬度规律:纬度数相等,南纬和北纬相反;(对跖点昼夜长短相反,地方时相差12小时。

)(2)确定纬度: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注意:俯视图上是难点,应先确定0°经线,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经和西经。

B、确定方向(1)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东西方向。

(3)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的南北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

经线的判断:若是北极,它四周都是南,南极则相反;①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劣弧段),则东经在西经的东边,若大于180°则东经在西经的西面。

(或: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C、计算实地距离:(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D、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问题(1)概念: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2)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般规律:①侧视图中,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为弯向高纬方向的弧线(如图)。

②俯视图,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可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图)。

特殊规律:①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两点之间赤道弧线的劣弧部分。

(如下面左图中的AB之间)②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部分。

(如下面左图中的CD之间)③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经过某一极点的劣弧部分。

(如下面左图中的EF之间)④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

(如下面右图中的GH之间)注意: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部分,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5. 判定围a.相同经纬度且跨经(纬)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b.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围越小。

c.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下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甲、乙两图图幅相同,但甲图经纬线相隔10°,而乙图经纬线相隔5°,因而甲图所示地区面积远远大于乙图;由此也可得出以下结论: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南北纬60度约赤道一半。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黄赤交角:(1)定义: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产生了二分二至。

(3)应用: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用曲线图表示,如下图所示:★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围缩小,温带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围扩大,温带围缩小。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误区警示】两至点和近、远日点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冬至点、夏至点、近日点、远日点的关系,不能把它们相混淆。

【思考】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21日至9月23日,此时,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公转速度较慢,时间过的相对较慢,所以极昼的天数多;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时间在每年的9月23日至次年的3月21日,此时,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公转速度较快,时间过的相对较快,所以极昼的天数少。

冬至 冬至三、昼夜交替与晨昏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误区警示】如果地球不自转,就不会有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了吗?地球上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太照射下,地球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因此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是否自转没有关系。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是表明,没有了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夜交替了。

在地球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此时的昼夜交替周期将由一天变为一年。

2.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3.晨昏线(1)概念:昼与夜的分界线,晨线上看到日出,昏线上看到日落。

(2)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3)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