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 关于辩论赛和辩论

合集下载

黄执中_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黄执中_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一、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由于奥瑞冈制度下的正方立场必定是违反现状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为想要推翻现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须要有符合一定的论述证明的标准才能被人信服。

而又正方因为要推翻现状制度所以必须是先讲的一方,所以为了比赛双方进度的顺利进行,通常裁判会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辩的时候就负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论证明完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输比赛。

而正方在这一开始就要负起的这三个推论证明,通常则被称作为「初步方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来为正方的需根解损来个别作介绍吧:需要性:改变现状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损」当中的「需」。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进行顺利,你若想改变它,就必须要有改变它的理由。

要不然它进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变,而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

这样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于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

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1.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是正方发现今天现状底下,有很严重的问题存在,动摇到社会或动摇到原本的制度。

而这样严重的问题用现状的制度又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改变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即是采取这种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中,正方发现,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当的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有所需要对青少年采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

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 价值导向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

黄执中辩论点评经典材料

黄执中辩论点评经典材料

2014.4.23黄执中专场交流会实录[转自法大学术] /blog/426625369/926644934]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下午13:30,“宝岛辩魂”黄执中做客法大,在论衡辩坛与法大学子进行了专场交流。

交流会全程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执中学长厚载十余年辩论经历的慧思与睿智侃侃而谈。

辩论的本质是什么?辩论赛评判有没有统一标准?辩论的真实是什么?辩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不得已?执中学长以12个辩论之问,呈现了他理解辩论的基本图景、以辩手角色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

编者以录音为材料,将文字稿基本整理如下。

1.打辩论的输赢重不重要?黄执中:我们绝对不会说因为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就说输赢不重要。

输赢超重要。

事实上我很难想象一个下象棋的人说:“哎,我这已经是棋神了,输赢不重要。

”输赢不重要你还下棋干什么呢,你直接把将军走出来让对手吃掉好了。

所以输赢,尤其是那种竞技型的行为里头,很难讲输赢不重要。

你说如果今天我们做的是一种艺术,我们画画。

画画,就要画出心中理想的境界,有没有得奖不重要。

咱们写诗,只要我自己看得懂,我自己觉得表达了我的心境,你们能不能理解,我期待知音。

没有什么输赢。

可是辩论他是一个极端入世的活动,不是一个出世的活动。

辩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功能,就是我要改变台下人的观点,你也要。

双方在有限的时间下来比赛谁能够改变台下人的观点。

改变台下人的观点,这件事情是这个活动的本质。

我很难相信一个打辩论的人的心态是出世的不是入世的,一个出世的人不会打辩论的。

所有打辩论的人至少相信一个价值观,就是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而且值得被改变。

如果这个世界不可以被改变或不值得被改变你干嘛打辩论呢?你直接像那个梭罗一样写湖滨散记嘛。

你不用去辩论因为你不期待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可是不是,辩论的人不这样想。

所以输赢很重要。

因为它证明了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没人读懂的诗仍然有意义,不能说服或不能改变别人观点的一番话在辩论人的眼中没有意义。

黄执中谈演讲_辩论赛_

黄执中谈演讲_辩论赛_

黄执中谈演讲黄执中是中国台湾辩坛名人,是国际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也是历史上唯一未晋级决赛却可以拿到“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传奇人物,享有“辩论之神”、“宝岛辩魂”的称号,曾获得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亚军兼最佳辩手、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亚军兼最佳辩手等,连续两年被华语辩论网评为华语辩坛十大风云人物,是辩论学派“新剑宗”的创始人,也是亚洲首位有系统性的建构辩论学理的第一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黄执中眼中的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执中谈演讲先给大家分享一篇黄执中的论点发言:謝謝主席!對方辯友,在場的各位,大家好!今天我方所持的觀點是:戲說歷史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

所謂戲說歷史,就是在一定的歷史基礎上,添加一部分後人的推理、想象和猜測內容的一種記述歷史的方式。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內在品質。

今天我方的標準是:戲說歷史是否能夠促進人文素養的提高。

基於上述觀點,我方認為有理由三。

首先:說到記敘歷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會是被稱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那麼史記到底採用的是哪一種記敘方式呢?我方認為恰恰就是戲說歷史。

也許大家一時不能接受,但請聽我慢慢道來。

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陳涉世家》,裡面有這麼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是,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時既沒有錄音機,更沒有記錄,那司馬遷怎麼會知道的這段對話的?我想,恐怕就是司馬遷憑著他寫史時的文學家的想象,描述了這段文學的歷史真實,這便是戲說。

這樣的例子在《史記》中舉不勝舉,這也就是為甚麼它會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原因,它是歷史與文學的完美結合。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戲說這個東西他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關鍵在於人們怎麼使用它。

高薪能否养廉

高薪能否养廉
可是其实大家不知道印象深不深?我们刚才在咨询的过程当中已经给对方出过一个同样的难题了。我说过,用同样的标准来看,运动能不能强身,他说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看,读书能不能变聪明----也不能----这当然的嘛,如果你只读书,也不吃饭你怎么会变聪明呢,因为你马上病了就死掉啦。所以我们要知道,今天这场比赛大家要公平一点,在验证高薪能不能养廉之前有个控制变音----贪污你要抓,我也要抓。道德教育你要教,我们干嘛不教呢?可是有一点我们两个立场不同:我们认为高薪是有助于廉洁的,你认为高薪是无助于廉洁的。% d- t' 是风险。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他的心口有一个天平。你去贪的时候,天平是会权衡,矛盾是会挣扎的,天平的一端摆的您方所说的色啊,贪啊,各种不法的获利。天平的另外一端我们要给他加一点筹码,好让他抗拒这个诱惑。有的人如您所说,他给他加了个道德的筹码;有的人如您所说,他给他加了个法律处罚的筹码;有的,如我所说的,我们给他一点红萝卜,让他舍不得丢掉这个筹码,这一边的筹码越重,你这边,相行之下就越能够抵抗他的诱惑,我们并没有说鞭子没有效果,可是不是说你就可以否认胡萝卜的效果。高薪是一种胡萝卜,他让你舍不得丢掉这么好的工作,当一个工作能够满足你物质的欲望,当一个工作你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当一个工作让你觉得值得投入有价值的时候,对你是好的!
第二,在高薪有助于廉洁跟无助于的情况下呢,你要知道,运动有助于强身是说运动的人比较不容易生病,不是说运动的人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啊----你不能说有人运动了结果还生病,所以运动就不能有助于强身----这样太苛刻,用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的社会问题都会使之于偏激。我们要知道,人类有没有欲望?有!人的欲望有没有极限?如您所说的,恐怕是没有。可是这证明了什么?这难道就证明了所以人一辈子就离不开鞭子跟棍子吗?这难道就证明了所以只要没有鞭子没有棍子跟着你,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让你自己能够拒绝诱惑吗?! R+ H; M- j' t% {$ w0 d$ `4 I( n

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辩论赛决赛_辩论赛_

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辩论赛决赛_辩论赛_

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辩论赛决赛辩论赛是我们学校十分喜爱的一种大赛。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辩论赛决赛,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正方:中山大学( 张君、黄磊、马薇薇、薛乐)反方:世新大学(梁佑诚、黄靖文、黄执中、庄志凯)胜方:中山最佳辩手:黄执中立论陈词正方张君: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与之相对。

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

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虽然顺境逆境,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但比较而言,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比起匮乏的物质保障,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更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

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心智的成长,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

逆境中,学习环境是压制性的,可以认知事物,但是顺境中,提供的是鼓励性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认知的系统发展。

逆境中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艰辛,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甚至产生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

而顺境当中,我们更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友情的可贵,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

逆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是有条件的,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压范围,造成人格的扭曲。

而顺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却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积极的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性情陶冶,锻造更健全的人格。

其次,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

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容易自卑多疑。

青少年的时候,顺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谋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迷失生活方向。

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而逆境的冲击,容易使的成熟,因为人的成长,总是以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逆境中的困顿,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黄执中 辩论 看待世界的方法

黄执中 辩论 看待世界的方法

黄执中辩论看待世界的方法咱今儿来聊聊黄执中辩论里看待世界的方法哈。

一、黄执中看待世界的多元视角。

黄执中在辩论中那可是有一套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法子。

他不会只盯着一个角度死磕,而是会从多个方面去分析问题。

比如说在讨论一个社会现象的时候,他既会考虑到现实的利益因素,也会关注到背后的文化、历史渊源。

就好像在讨论年轻人躺平这个事儿吧,他不会单纯地说躺平就是懒,而是会去探究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选择躺平。

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还是社会竞争太激烈,又或者是对未来的迷茫呢?他这种多元的视角,能让我们看到事情更全面的样子,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不同的窗户,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去欣赏这个复杂的世界。

二、深入挖掘本质的思考方式。

黄执中在辩论中特别擅长深挖问题的本质。

他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会像个侦探一样,顺着线索一点点找到问题的核心。

比如说在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辩论中,大家可能都在争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啊,课程设置不合理啊这些表面问题。

但黄执中可能就会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是为了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人格?通过这样深入的思考,他能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也能让我们对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就好像我们平时看一朵花,大多数人可能就觉得它好看,而他能想到这朵花背后的生长环境、生物学意义等等,让我们对这朵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

在辩论中,黄执中还特别会换位思考。

他不会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会试着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

这种共情能力让他在辩论中更能打动人心。

比如说在关于环保和经济发展的辩论中,他不会只站在环保主义者的角度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会去考虑那些企业主和工人的担忧,他们担心环保政策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自己的生计。

通过换位思考,他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提出一些既有利于环保又能兼顾经济发展的建议。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能像黄执中这样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也许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啦。

黄执中16篇辩词

黄执中16篇辩词

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正方: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墨尔本大学)反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世新大学)胜方:反方(世新大学)总结陈词反方世新大学队黄执中: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

对方辩友刚刚讲到北京申奥,北京申奥当然是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北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北京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跟厂商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厂商是希望卖卖卖,希望消费者去买买买,对于厂商而言它希望的是赚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我要怎么赚到钱,我商品本来有多好,我就把拍得有多好,本来没那么好,我就要把它拍得更好,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我不去苛责厂商,可是我们要警告消费者。

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场上一个简单的相互的关系嘛。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他们说广告一旦打出去以后,很多人来买,我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可是各位要想清楚,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有广告成本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去买一个手机,发觉这个手机广告,不是单纯的介绍手机性能,那个张曼玉、巩俐或者布拉德·皮特的头像会比手机还大,为什么?它是单纯要传递咨询吗,我买的又不是布拉德·皮特,也不是张曼玉,所以广告它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产品咨询,它诱发你的欲望。

黄执中 关于辩论的十个观点

黄执中 关于辩论的十个观点

黄执中——之于辩论的十个观点
一、沒有無敵的論點,只有無敵的辯士。

二、價值才有爭議,事實不會有爭議,所謂「有爭議的事實」,其實都只是資訊不足。

三、事物的優點,其實是用它在其他領域的缺點換來的,反之亦然。

四、你永遠不能「真正的」證明任何事,你的證明,只能建立在對方無法負起舉證責任之上。

五、不要證明你的對手是錯的,而是要利用你的對手來證明你是對的。

六、凡是有意義的話,都有可能錯,而不可能錯的話,都沒有意義。

七、講話要像地上走,思考要如天上飛。

八、那些「只有在辯論台上才能用」的辯論技巧,不要學!
九、需要瞄準十秒鐘的投籃,再準也沒有意義;無法在時限內講清楚的論點,再對也沒有意義。

十、如果不太討厭輸,你就不大可能贏。

黄执中辩论理论

黄执中辩论理论

黄执中辩论理论黄执中关于辩论的十句话解读一、没有无敌的论点,只有无敌的辩士此观点具有两层意思: 1.任何辩题成立的前提就在于不存在逻辑上的不可辩驳; 2.同样的论点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辩论的关键在于修炼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辩论场上永远都只能靠自己。

二、价值才有争议,事实不会有争议,所谓“有价值的事实”,其实都只是资讯不足有争议的是价值,而不是事实,事实的争议不是关键。

对立的是价值观,人类历史上有两种不断斗争的价值取向,冷头脑和热心肠。

这两种价值观谁都无法取代谁。

热心肠:改善世界,煽情,渲染,理想主义(民主党,左派),热心肠的人只看得到事物的价值,却看不到背后的价格。

冷头脑:保守,冷静,权衡,(共和党,右派),冷头脑的人在乎的是事物的价格而不是价值。

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也是在这两种状态中不断转换,年轻的时候是激进的左派,年长后将转变为稳健的右派。

三、事物的优点,其实是用它在其他领域的缺点换来的,反之亦然事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人的性格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境界的高下之分。

从辩论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辩风和说话方式,不要去盲目地模仿,正如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我们学习的是别人的优点,是在不断的提升自己,而不是改变。

如果辩论需要你改变自己,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那就不要去辩论了,没有意义。

四、你永远不能“真正的”证明任何事,你的证明,只能建立在对方无法负起举证责任之上举证责任之所在,是败诉之所在。

在辩论上,即使对方证明我方错误,也不能证明他方正确。

我们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证明力和逻辑力,但要尽可能达到说服力,说出观众想说而没说出的话,使人心悦诚服的话。

如果我们的辩论永远都只能给懂的人听,这样的辩论是没有人听的。

简而言之,辩论要说人话。

五、不要证明你的对手是错的,而是要利用你的对手来证明你是对的辩论的关键是说服,而不是驳斥,辩论是说服的艺术,你必须想办法说服和打动在场的评委和观众,这才是王道。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2021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1、攻辩小结黄执中: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的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

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

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是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我们是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都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都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的机会。

《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什么?顺利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的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在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吧,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得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

黄执中结辩辩词精选

黄执中结辩辩词精选

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大家好,对方辩友刚刚最后一句话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小到大,衣食总是足的,我们怎么知道,荣辱这种事情会在衣食不足的时候消失呢?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我们历经过战乱,饱尝过饥饿,看到道德往往要借由物质的一些基础上才会出现,所以我们清醒到了,哦,原来不足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道德,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智慧就增长了。

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聊过几个问题,我们今天谈到,唐三藏去取经,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孙猴子,可是我们要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有72变?他不也是被太上老君关在那个炼丹炉里头,练了半天,才成火眼金睛吗,他不也是去求仙求佛才学到的72变。

孙猴子当初蹦出来的时候,他就自满自足,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水帘洞的一个小猴王而已,怎么会成佛成仙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对谁,逆境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成长的。

对方辩友认为,这场比赛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决呢,他认为逆境是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可是只有顺境才能克服问题,解决困难,因此他们,比我们价值上是更高的。

可是仔细想想可能又不对了,什么叫做在顺境当中能够解决问题,那是人家帮你解决问题呀!我在顺境当中,父母帮我解决衣食问题,老师帮我解决课业问题,同学帮我抄笔记,解决了可能会被老师点到名的问题。

在这样的顺境当中,我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我的解决吗,我这个人有成长吗?我也许学历越来越高,可能我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是我还是我,一拉开你的衣服跟学历,你还是一只猴子呀!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要了解,真正能够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动机是因为逆境当中勇于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当中,你由于没有顺境了,没有贵人了,没有机运了,你能够有的什么呢,两双拳头,两只脚,你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在这种过程当中,你如果成功了是你的成功,失败了,好歹你奋斗过一次嘛,这样的人生,不是比遇到贵人更值得我们欣赏吗?这样的人生不是不管成,不管败,好歹轰轰烈烈吗?如果今天我们在帝王家,从小养于深宫富人之手,就算有多大基业,这边有诸葛亮帮忙,那边有刘伯温妙算,底下这些一列开来,都是岳飞,要不然就是韩信的,这样当皇帝,你有成长吗?我不知道啊。

黄执中辩论的

黄执中辩论的

关于态度和努力一、学辩论,就像学英文,除了多听多练,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诀窍;不过同样的,学辩论,就像学英文,即使是多听多练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做到;而且依我个人的经验,那些做不到的人,最喜欢夸那些做的到的人「头脑好好喔」或「好聪明喔」……好像只要确认了对方的本事是一种「聪明」,那自己就没责任了笑;所以,学弟,以下三件事,你做过几条一、比赛后,你有没有录像或录音打完后,不论输赢,你有没有再回头去看去听听的时候,你是直接跳到自己上场的那段,还是有耐着性子,整场比赛从头到尾的听听完后,你有没有继续假装自己是裁判,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对手,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不懂辩论的观众,然后再听一遍一遍又一遍你一边听,有没有一边想有没有每听一段就停下来,想着如果再一次,自己该怎么问该怎么申论在账面上,我打比赛的经历不到两百场,但在心理上,不夸张,我的「经历」会是这个是数字的四、五倍──就是这个原因;二、比赛前,你是怎么讨论的你是想讨论出一个「完美的论点」而熬夜到通宵还是花时间将「有缺陷的论点」练到精熟你是不是常为了跟队友争辩出一个完美的论点搞的天昏地暗睡眠不足只有精神因紧张而异常亢奋然后第二天用这个「极陌生的完美」上台去支支吾吾然后输了再哀叹昨晚的攻防没用到或是裁判听不清楚直叙、倒述、举例、譬喻、类叠、一句讲完或延伸到一分钟……你会用几种方式讲你的架构每种方式,你讲过几次你有没有试过每个论点要讲多久练习要足,记得睡饱打两岸杯时,比赛前一个小时我都会跑去睡午觉;论点是没有无敌的,所以在抓出大方向后,时间要放在「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论点的细节上;三、比赛中,你的注意力放在哪是放在「比赛」上还是放在「自己的论点」上你有没有专心去听对方讲话你知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讲这段话你有没有专心听自己的队友讲话你知不知道你的队友在你上台前讲过了哪些话听人家说话时,你会不会抓关键字你会不会想要去厘清或确认某些意义模糊的字词厘清后,你能不能正确的总结或归纳他们的话你能不能告诉裁判比赛现在进行到哪别人说的听不懂,自己上台就说不通;所以别因为对方的用语陌生,一时听不懂,就选择回避或自行理解,然后一头躲进你的「说」里去自言自语……不懂就要问,质询时间就是拿来给你干这件事的多听多练睡饱能做到这三项,一般高中生学辩论的第一个瓶颈,应该就能突破;少爷谈定义辩题之所以会有争议,乃是在「一般人的理解」里,这个题目两边都合理,两边都难以取舍;想打破这个僵局,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新信息、一是新观念;误判的实例,或全面禁烟的机会成本,好为天平的一端添砝码,让他们在恍然受教之余,做出取舍;这在辩论政策时常用,在辩论价值时,不容易;新观念,则是重新诠释辩题中的那个「一般人的理解」,从中挖出一层新意义如广告对消费者,或创业对大学生的意义,好在砝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支点,让他们觉得「喔,原来我还可以这样看」需要去定义的,都是需要去诠释、去说服的;至于那些温温吞吞、理所当然的定义,不如干脆大方点放掉,别费工夫了──大家都同意的定义,只会回到辩题那个大家都知道的两难;这在辩论价值时常用,在辩论政策时,不容易;对己方有利,不是指「在此定义下,我会赢」,而是指「在此定义下,辩题会有新意义」而我方的立场,只是「碰巧」符合了这层新意义摊手;观众是受了新意义的吸引,才愿意接受我方的定义……是接受了我方的定义,才碰巧让我方赢;我们那颗想赢比赛的心,是很被动、很低调的;所以,我们只好花点心思,把「爱情」诠释的更清楚一点;所以爱情中的自私,跟一般人的自私不一样;一般人说的自私,是以「我」为核心;但爱情中的「私」,是以「我们」为核心;爱情中的「非我」,一般的认知叫无私;但爱情中除「我们」之外,极为自私;最后,切定义的手法,其实并不适用于比较性的辩题,然为解释新观念的操作,不得不以此案例一试;下评论时,每个人都是从常理出发;另有苦衷那是你你家的事,别人可没有理解的义务所以遇上这种状况,一般而言,有三个选择:一是勉强自己,遵循常理;二是赌赌例外,万一被抓,就认了;三是奋力抢夺发言空间,让大家都明白你你的苦衷;辩论的题目,虽然层出不穷,但核心的「大争议」,其实并不多──主客观之辩,就是最典型的一种;大争议,是基本价值对立;辩题,是个别案例应用;认知,该是主观还是客观行为,该重目的还是手段判断,该看群体还是个体自古至今,像这类的大争议总是反复出现,吸引了无数精采的论述围绕于其上;大争议中的双方,没什么对错之分,争议留下的,是一系列细腻的进退与推论;打比赛,是接触个案;接触个案,是为了更理解个案背后的争议内涵;内涵摸熟了,久而久之,面对人基本的价值矛盾,脑中自然就会建立起一套套彼此对立对话的模型来;平时读书,左一段右一段,观念都是散的,但脑中的几个冲突模型一旦建立后,便很容易能看出哪段话是在对应或补强哪条思路,脉络一通,左右逢源;学辩论,学的是一套求知识的方法论;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强调幸福是主观的一方,把「人的感受」当成幸福的主体;强调幸福是客观的一方,把「人的意义」当成幸福的主体;他们认为若把感受当成目的,则人类一切的行为,都将是「不自主」的;比如饿的时候,你会对「吃」感到愉悦──但这不是因为你「要」感到愉悦,而是本能的驱使,让你「不由自主地」感到愉悦;等吃饱了撑了,你又会对「吃」感到厌恶──但这也不是因为你「希望」觉得厌恶,而是相同本能的节制,让你「不由自主地」感到厌恶;你之所以会「喜欢」吃螃蟹,是因为比起别的食物,螃蟹「让」你感觉比较美味;所以,当你吃饭时选螃蟹而不选虾,玩社团选辩论而不选吉他,迷偶像选苏菲玛索而不选安心亚……探其究竟,都是你服从于感受后,驱乐避苦的必然结果;无法让意志脱离于主观感受,则所谓的选择,便只是假象;这样的人,是感官的奴隶,不是自由人;这样的乐,不能叫幸福;;;;;;;;;;;;;要求真幸福,就要把属于人的自主性给找回来:感到愉悦的,未必该追求,感到厌恶的,未该逃避;有些事,虽然会让你觉得痛苦,但借着人所独有的理性,你却可以让自己「选择认为」什么是该做的;于是,你强忍着主观的痛楚,克制着主观的期盼,牺牲着不愿牺牲的牺牲──去做一件客观上,该做的事;幸福的可贵,就在于它从这样的抗拒与承担中,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存在」;你是选择要流泪的「人」,不是欢愉所操控的木偶;这,才是人该追求的真幸福;老辩棍的战术那场比赛,我们发现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如果双方都是老经验的辩手时,则自由辩千万不要问,只要答因为对像路、胡、周这样的老家伙而言,自由辩这种单点抛问式的攻击,已经没有什么是「接不住」或「说不通」的了;故一直提问,只会给他们各种妙答机会去澄清譬解,如此一来,观众对其架构的理解反而越来越深;反之,攻击的一方则要不断的想问题丢过去,问题越犀利,只会让他们待会反唇相讥的效果越好──等于是一直做球给他们杀,非常累当年那场比赛的前半段,双方还算正常,彼此有问有答;但到中途,对面那些心术不正的老家伙们就率先发现了这个甜头,于是开始完全不抛问,站起来,答完问题,就坐下;如此一来,由于他们没提问,所以我们这一方就只好被迫再发问,然后他们再站起来,答完问题,得掌声,又坐下──就像郭靖站到了天罡北斗阵的北极星位,驱的我们这一方手忙脚乱「防御,就是最好的攻击」……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今年交流赛,对手里有思渊,所以我特别跟队友解释了这个经验,希望大家到时千万不要问,只要答;又由于我们是正方,因此得先努力吸引对方来攻击我们;于是到了自由辩,第一个站起来的吴超,所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的比赛,我方立场大家都知道了,想请问对方立场」嗯,虽然有点卑鄙,可是,干的好没想到,对方站起来的倏盈,回答的是:「我方的立场,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还是想听听您方的反驳」喂喂,这就太卑鄙了吧辩论的架构常常比赛结束,裁判讲评时会说:这场比赛没有层次,或是这场比赛很有层次感……学弟想请问学长,「层次」指的是什么样的概念准备比赛时又如何准备这个「层次」;;;;;;;;;;;;所谓比赛的层次,一般指的是辩士间的职责切换,与双方间整体举证责任的推移过程;这种「层次」,显非单一辩士所能力致,得要靠场上每位选手的脑袋都清楚,才能合作打出一场转折分明、脉络井然的比赛;至于辩士个人所能努力提升的,主要在于讲话的「层次」;讲话的层次,就是「叙事的顺序」,更简单的说,就是「把你准备的内容让听众懂的顺序」;这个顺序安排的好,听你说话的过程就会变得很轻松、很自然,听完后,听众很容易进入状况,不用花力气自己再理解一遍;;;;;;;;;;;;;辩论人最基本的叙事法,我称为「对方刚才说」:也就是先说一段对方论点对方刚才说怎么怎么,然后再配一段己方的响应或反驳但我方认为如何如何;接者换对方下一个论点对方刚才又提出怎么怎么,然后再响应或反驳但我方却想反问如何如何;比起圈外人争论时动辄指东打西,想到哪说到哪,这种「单点钉单点」的叙事法显然条理清楚的多,新手学辩论,这是基本功;但当你所要处理的论点超过三个,且论点间开始有轻重差异或因果关系时,光凭「对方刚才说」就不够用了,因为只讲单点攻防,会让听的人掌握不到你的「架构」;是的,面对较复杂的争论,单点产出的结论,往往都太「偏」,得靠架构;有些人辩论打久了,但一开口,用的却还是那种「单点钉单点」的基础叙事,以致于架构到手,却无法发挥它该有的威力,这是最常遇到的辩论瓶颈;就像毒爆一波只能让你打到白银一样;此时,你得熟悉进阶技巧;;;;;;;;;;;;;如果架构的核心,是一套逻辑性的检证程序,这时我们常用「退一步说」:也就是按着架构顺序如需根解损,一步步的先确认对方必须先证明怎么怎么,再削弱但未必怎么怎么,然后转到下一层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怎么怎么,再削弱但也未必便那样那样,然后再转到下一层再退一步说,就算真的那样那样,再削弱但也未必就这般这般;比起单点碰撞,这种「走点到面」的叙事法,可以在层层攻防中,带着听众把整个大论述的环节「演示」一遍,让架构的逻辑性对听众发挥效用;是很考验辩士逻辑的手法;;;;;;;;;;;;;如果架构的关键,在于某个观念或定义的接受与否,这时我们常用「但从这个角度说」:也就是先标出要突破的「观念点」大家好,有个想法很有趣,就是怎么怎么,站稳后,再用这个观念逐一清扫各个战场,提出诠释了解了这点之后,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看今天场上的争论,让你的每次诠释,反过来印证并加深大家对「观念点」的理解所以对方之所以会说那样那样,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如何如何;这种「头过身就过」的叙事法,好处是可以把表达的能量完全集中在一个点上,等该点突破了,接下来随之演绎,拿去扫战场时,听众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效果;是很考验辩士单点表达的手法;;;;;;;;;;;;;而如果辩题讨论的范围太广,战场开的太散漫,超过了架构范围,这时我们常用「大意是说」:也就是先尽量把同质且琐碎的战场整理起来对方刚才说怎么怎么,大意就是在强调风险,各战场只归纳,不交锋对方又说那样那样,意思其实也是在讲风险,最后并成损益比,一次解决所以今天的比赛,比的只有一个,就是这个风险值不值得担;只要讲的人不搞栽赃的小动作,这种「抓大放小」的叙事法,能立即减轻所有观众的判断负担,为胶着的局势带来一种爽快感;但由于决胜点是在最后,所以前面的归纳得简单利落,不能拖太久,是很考验辩士临场判断力的手法; ;;;;;;;;;;;;叙事手法,掌握的是信息呈现的次序与流量,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适用;会的手法多了,「戏路」就广;手法熟练了,层次分明,节奏就会渐渐显现出来;等节奏明确了,风格便成形;最后,练习时,要练习的是临场写纲要,别写逐字稿;不打辩论变强的方法对辩论而言,所谓的「变强」,有几种意涵;一种,是你的「批判思考」越来越强;所以你看事情会更敏锐、下判断会更严谨;面对问题时,脑袋里的思绪会越来越清楚;想得到这种「强」,倒不一定要打比赛──只要多读些教逻辑的书市面上太多了,挑你喜欢的就好,多练习书上的例题几乎每本书都有,闲暇时,挑些社论的论点做分析;慢慢地,就会有成果;另一种,是你的「辩证观」越来越强;所以你看事情会更相对、下判断会更包容;面对问题时,相较于对错,你更关心那背后的不得已;想得到这种「强」,也不一定要打比赛──只要你愿意主动地,去接触这个世界上或左或右、或宏观或微观或主观或客观的各种持方:在读完傅利曼选择的自由的同时,也请去看麦可摩尔的健保真要命,念了黄仁宇的大历史,也请翻翻王鼎钧的回忆录;再一种,是你的「表达力」越来越强;所以听你讲事情,旁人理解起来会很轻松;看你下判断,很容易就觉得理所当然;想得到这种「强」,还是不一定要打比赛──只要你能找机会累积公众演说的经验不要找可以长篇大论的机会,时间以四分钟到十五分钟为宜,内容可以是简报、教学、致词、推销甚至是说一段笑话都好;演说时,别管书上教的技巧,只要你是真心想让大家懂你的意思,久了,风格自然就养成;;;;;;;;;;;;;是的,拆开来说,想获得这些能力,都是有办法的;;;;;;;;;;;;;但辩论真正让你变强的,却不只是批判的脑、辩证的心、表达的声;而是在辩论中,你会因此学着,去面对另一个「这样的人」是的,另一个有着同样才华,受过同样训练,流过同样汗水,抱着同样渴望……同样想成长、想变强的人很奇妙的:人生中所有「看的到」的能力,怎么学,其实书上都有写,学校都有教;却唯有遇上另一个这样的人时,你,才会真正的变强唯有让自己遇上一个又一个想变强的人,你才会从对抗中,知道自己有多强才会知道,什么是「强」求全的批评有一种批评,叫做「求全的批评」;这种批评的逻辑,就是「凡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烂办法」;而这种批评者的口头禅,则是「这根本治标不治本」举个例子吧:某甲失恋,终日郁郁;朋友们见他整天窝在家里愁眉苦脸的,也不是个办法,便彼此讨论,想凑钱帮某甲买张机票,送他出去走走,换个心情,或许,能另有邂逅;没想到此议一出,朋友间有一某乙马上变脸,义正辞严的说:「你们难道不懂吗某甲真正的问题,是失恋不是旅行没有恋情,再多的旅行都没意义你们想想看,花钱去旅行,难道能保证找回失去的恋情吗旅游完,还不是在失恋这样做,只是把钱丢进水里,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语毕,诸友相顾无言,纷纷感佩某乙毕竟见事明白,互相摊摊手,收起钱,此事遂罢;求全者的批评,是所有反动者的秘密武器──反动者据此强调:他们的反对,其实不是因为不关心,也不是真的反对去解决问题,而是因为「目前的解决方案还不够完美」……故出于「对问题真正的关心」,反动者有责任去抵制一切「有可能浪费精力」的行为,好坐下来,等待「真正的」完美方案出现;让中求胜辩论中,正反两方,各有其「无可避免」的利弊,这是理所当然的;故在台上,想向大家证明对方有百弊而无一利,或强调己方有百利而无一弊,就像女明星想向大家证明或强调自己的胸部是真的一样,都是无意义的事;所以在辩论中,真正的学问不是「怎样打人」,而是「怎样挨打」──面对对方无可否认的优点,与己方无可避免的缺陷时,你因应的态度,将影响着你接下来整场比赛的说服力;挨打时,常见的一种因应是「攻」,亦即「对方说我错,嘿,但对方也有错」于是,对方每讲一次你方缺陷,你就攻击十遍他方弊端关键句是「我方倒是想请教对方什么什么」,问的越犀利火爆越义正辞严越好,最好是能逼到对方终于受不了,退去想解释他那无法解释的问题……那,你就没问题了;在台上,这种手法传递的讯息很明显:没错打辩论,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因为辩论的问题,都是无解的;所以我们来,只是来比谁反应快、气势强的;而观众与裁判,则会以同样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在讲到己方利益时,那种貌似悲天悯人般的「价值升华」;挨打时,常见的另一种因应是「守」,亦即「对方说我错,可是,我没错」于是,对方每讲一次你方缺陷,你就解释一次那不相关关键句是「对方误解了我方的意思」,解释的越幽默风趣越理所当然越好;同一个问题,用同样几句话,解释了四五次后,就可以开始反过来责怪对方为什么老爱问这个问题……那,你就没问题了;在台上,这种手法传递的讯息很明显:的确打辩论,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因为辩论的问题,都是无解的;所以我们来,只是来比谁立场更坚定、更嘴硬的;而观众与裁判,则会以同样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在讲到对方缺陷时,那种貌似痛心疾首般的忧国忧民;;;;;;;;;;;;;挨打时,常见的再一种因应是「走」,亦即「对方说我错,嘿,但我也有对的」因此,对方每讲一次你方缺陷,你就把话题转到其他优点关键句是「对方怎么老爱谈什么什么,都不看什么什么」,转的越词藻华丽越引经据典越好;凡是对方抛过来的质疑,一句都不要搭腔,等两三回后对方终于忍不住换了问题……那,你就没问题了;在台上,这种手法传递的讯息很明显:对打辩论,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因为辩论的问题,都是无解的;所以我们来,只是来比谁稿子更纯熟、更押韵的;而观众与裁判,则会以同样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在讲到正经议题时,那种貌似旁征博引般的滔滔宏论;;;;;;;;;;;;;唉,辩论,就像人生……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怎么去,就怎么回啊;;;;;;;;;;;;;因此挨打时,我最欣赏的因应是「受」,亦即「对方说我错,嗯,我是有错,那然后呢」哲耀这篇让中求胜,正是先将能受的,都受了,以此为前提,再去想架构;这手法,学弟戏称是围碁的「让子」,少爷惯叫做柔道的「受身」,所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辩论时,对方攻,坦然受,姿态比较好;姿态好的人,再要讲什么话,听的人,就容易觉得中肯;被质疑时,愿意受的一方,等轮到他去质疑对方时,对方再想「攻」、「守」、「走」,姿态就难看了;正如子申在比赛中曾调侃的:「喂喂,我方都承认我方缺点了,怎么轮你们就怕成这样啊」更何况利弊这种事,有舍,才有得;正因大方承认了「打工的确有很多好处」,之后,等你谈起「故得把这个好处留给更需要的人」时,就可以借力使力了;承认缺点,换取姿态,再挟着姿态,推动角度,好让原本的缺点,变成另一个优点的理由──学妹啊,这既不是什么「下下之策」,也不是因为「势在必得」;这,是剑宗;打政策辩论出身的,强调举证──所以不会攻,不会走;在价值辩论中,守的又难看;但也由于务实,因此想学着去诚诚恳恳的「受」,心态上倒是挺容易的;至于「受」的技巧,下次有机会再聊吧;;;;;;;;;;;;;对行为的当事人而言,在采取行动的当下,一定深信自己是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应该超越当事人的观点,用旁观者的角度,重新观察所有受影响的层面;黄执中谈两岸辩论差异所有来自台湾的选手,生平第一次,如此彻底且一致的──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台湾辩士以数据和损益,想比较「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大陆辩手以逻辑和论述,想讨论「取代」、「传统」和「教育」的定义……双方理解问题的脉络、挑选的重点、推论的过程、反应的方式、表达的习惯,对彼此而言,完全陌生;对方引述我们的话,听来都是我们说的,但意思都不是我们的意思;我们引述对方的话,的确都是对方说的,但我们根本搞不清楚那是什么意思;交互质询的原则,是对一个点持续确认、取得共识、再确认、举证;黄执中谈什么是虚伪为什么会有这些虚伪或者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为了某一目的而刻意去附丽、修饰并增减于真实的现象因为这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比「真不真」更重要;例如,善不善例如,美不美每个人,都有他的真实,连你自己,也一样;但不真实,未必就代表他们你不善良,所以只要你能找到一个共通的切点,你跟他依然可以在「不同的真实」中,彼此善良;这时,我们的虚伪,是为了让彼此留下一点「让对方也能觉得他自己是好人」的空间;每个人,都不能忍受他的真实被别人否定,连你自己,也一样;但不真实,未必就代表这个世界不美丽,因为这个世界很公平,它藉由观点与记忆,让每个人都能在那有一点点模糊的版本中,正视他你自己;所以只要你能找到一个更高的切点,你就能在面对这样的歧异时,带点欣赏,回复平静;毕竟,一个全然真实到无可闪避的世界如果不是地狱,那么,宗教家为什么还要另外绘制天堂一个了不起的结辩,对一支队伍而言,其实是个悲剧;如果有个道理,是有意义的,那我宁可大家早点懂,早点在这个问题上做讨论,别等双方空耗了半天,再由结辩点破;如果有个道理,是有意义的,但比赛中却完全没提到,完全没交锋,结辩突然拿出来讲,就会很怪、很矫情、很卖弄;偏偏,如果他又想把这个刚冒出来的道理,讲的很真挚、很激动、很感人……这时,就会像街边突然冒出个小弟跑来对你哭着喊爸爸那样的真挚那样的激动那样的感人;所以,非要等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讲了,却没讲清楚,争了,却始终被误解,想辩白,却总是隔靴搔痒,差一点点;这时候,结辩上台一讲,才会让人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所以,非要等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讲了,却没有对对手造成太大威胁,没有因此改变。

(完整版)黄执中历年结辩词大全

(完整版)黄执中历年结辩词大全

辩题: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与弊世新大学四辩黄执中总结陈词大家好!有一个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你把它看的越严重你就越害怕它的失败。

你把一件事看得越严重你就越恐惧它的失败。

它的失败对你承担的压力就越大,我的计算就越多,于是你就胆胆颤颤----这是很正常的。

今天这场比赛对方辨友为什么会认为创业是这么这么不适合大学生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事一件如此弊大于利的一件事情呢?因为对方辨友把创业看的非常非常的严重,认为创业一种是人生极大的一个抉择,人生极大的一个投入。

这种东西是跟你求学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全然抵触的,或者说有可能抵触绝对是两者不可得兼的,或者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他把它看的太重了。

各位呀,一个学生考大学考不上,他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他50岁的时候会以为这是什么?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失恋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你以为他50岁的时候觉得这是什么?历练嘛,历练嘛!(掌声)如果我在二十岁谈恋爱先想着会不会成功,它会不会妨碍我的学习,她是不是值得我的专注?这个人以后是不是值得讨来做老婆,万一她红杏出墙了我怎么办?(笑声)现在先不要请她出去吃饭,万一她移情别恋了,那我不是在帮人家养老婆?我算这么多,人生过得有意思吗?(笑声,掌声)我们今天只是讨论一个简单的行为----一个大学生,他想要去创业,他不想放弃学业的同时他又想去创业。

他认为他已经准备充足了,他认为他有自信。

当然这个自信可能只是一个年青人的自信,他认为的充足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充足。

可是为什么浇他冷水呢?五十岁的人干吗熄灭二十岁人的火焰呢?等五十岁的时候再来回忆他二十岁的莽撞,这不是一种人生吗?而且,谁又知道这真的是莽撞还是一种深思熟虑呢?谁又知道这是得还是失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二十岁的青春或者二十岁梦想呢?难道成败可以决定一切吗?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题目我们在讨论的是一个大学生在他认为他想去创业的时候,我们来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我们不知道他是成,也不知道他是败。

黄执中VS胡渐四辩稿彪

黄执中VS胡渐四辩稿彪

黄执中VS胡渐彪(人性本善/恶)(人性本善)黄执中:谢谢大家。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质询环节,在我们问“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何?”的时候对方辩友回答说那是因为大禹心系天下,为了治水可以把家庭放在一边,还说大禹这种人是非常少的,因为少而且崇高才为人敬仰,但是这种做法不具备普遍性,不是人的本性。

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对方辩友为什么不说大禹是因为没带钥匙或者是因为没有治水成功而妻子不让他回家住呢?今天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对方辩友解释的是一个原因。

但是对方辩友很愿意把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这种行为看成是有好的动机的行为,当然我们也一样,愿意把他往好的方面想,因为大禹是公众人物,而且在我们心中形象又是那么美好,我们很愿意把他的一切都想象是好的,包括他为什么不进家门的原因,这也是我们本性当中善良的一个地方。

我们今天说人性本善是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说起的,在人刚刚出世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他表现出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对方辩友在自由辩论环节中说的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一个人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在我们今天人的本性的讨论范围之内。

那么什么才是人的本性,什么才是人的本性的行为体现?我看到有人对我笑,我也会对他笑,这是我的本性;再长大一些,见识多一些以后,我会知道一个冬天在街上乞讨的乞丐的生活是非常艰难、值得我同情的,我也会对他表示怜悯,这是我的本性;再长大一些,我看到被城管抓住不放、砸摊子的小贩那求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情况我会觉得城管做得很过分。

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对弱者表示同情,对强者表示敬畏,这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本性的自然流露。

还有我们会对任何对我们表示友好的人友好,我们愿意去和他们交往,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和我们一样,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也愿意去维护这个美好,就像我们愿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一个我们所想的一个非常美好的原因。

黄执中经典辩论

黄执中经典辩论

经典辩论:执中反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黄执中:我现在坦白的说一个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而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

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不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

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

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

等你慢慢地长大以后,就会发觉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社会之后你会发觉: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

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像对方所说的,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就要把自己失意的东西,感觉藏起来。

哎,没有错。

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

我对内的觉得很嫉妒,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

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

可是,今天要辩论的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其实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

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今天这场比赛谈的是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

你每天都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个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正常的。

我的有些欲望不能给人家看,我们自己不会认为是很邪恶的。

我们只是人,我们是用文明包装起来的野兽。

可是当包装的时候不会用对方的语气。

对方说包装的时候,他是嘲笑这个包装。

对我而言,感谢我们人类还有这种包装。

我们愿意彼此包装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很祥和的相处。

我如果不愿意包装,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把自己format就是把自己给格式化。

黄执中16篇辩词

黄执中16篇辩词

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正方: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墨尔本大学)反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世新大学)胜方:反方(世新大学)总结词反方世新大学队黄执中: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

对方辩友刚刚讲到申奥,申奥当然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跟厂商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厂商是希望卖卖卖,希望消费者去买买买,对于厂商而言它希望的是赚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我要怎么赚到钱,我商品本来有多好,我就把拍得有多好,本来没那么好,我就要把它拍得更好,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我不去苛责厂商,可是我们要警告消费者。

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场上一个简单的相互的关系嘛。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他们说广告一旦打出去以后,很多人来买,我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可是各位要想清楚,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有广告成本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去买一个手机,发觉这个手机广告,不是单纯的介绍手机性能,那个曼玉、巩俐或者布拉德·皮特的头像会比手机还大,为什么?它是单纯要传递咨询吗,我买的又不是布拉德·皮特,也不是曼玉,所以广告它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产品咨询,它诱发你的欲望。

你不够帅,你不够漂亮,你的儿子不够快乐,你的生活不够满足,买我的产品你会好开心啊!所以我们会过度消费,所以为什么信用卡一出来,人们一旦有了一个机会,花明天的钱来买今天的东西,他就会不断地借。

黄执中谈辩论文字选

黄执中谈辩论文字选

关于英雄每一个时代,都会创造出它所属意的赢家与输家。

可是,有些输家,却会选择以漫长的排斥、抵抗与冲突来拒绝认输──当然,像他们这样的逞强,可以很可笑,也可以很伟大。

因而,便更有些输家,不得不在最后,选择了以死亡,来使他的可笑,变成伟大。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对英雄很残酷……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我们的英雄,对这个现实世界,很残酷。

不过,我认为,这一切的认输或不认输,基本上,是无关乎勇敢不勇敢或坚持不坚持的。

至于站在每一个庞大、森严而紧绷的时代之前,我也不认为,会有哪一个英雄的不认输,是源自于他相信自己还会有机会赢──喔,当然不,我是不会把短视者的愚蠢与英雄的浪漫,混为一谈的。

嗯……我是不是不小心提到了「浪漫」?嗯,好吧,我指的的确是浪漫。

要知道,英雄,与胜利者之间,对于理解得失的差别,就相当于是段正淳,与郭靖之间,对于理解爱情的差别一样。

要知道,在一位惊才绝艳的英雄眼中,世间上那些个为了求「得」,以致充满了大量算计、妥协与交换的胜利(例如,相忍为国、委曲求全、投鼠忌器甚或王马共治等等),是多么的苍白、狼狈又琐碎!而虎视眈眈的英雄所要的,却是人生中一个全然操之在手,完全属于自我的结果──也唯有这样的结果,才能证明那样的英雄,曾经存在过。

因此,最吊诡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的英雄终究会发现,人生在世,一切的胜利,永远是属于大家的,是以,你最后唯一能够任凭己意安排、掌控其进程、方向与终点的──只有自己的失败。

所以,在浪漫的失败中,英雄爱上了自己(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

所以,英雄们不惜以血肉之躯,迎头击碎在每一个众人止步的时代之前:他们以才华的浪费,来证明自己拥有过足以浪费的才华;以割舍,来证明自己拥有过不忍割舍的事物;以拒绝承认现实,来证明他们始终拥有信念──以死,来证明这一切并不可笑!所以您瞧瞧:英雄,真是靠不住,但,也真值得人疼。

英雄,只是个孩子,他不能长大,长大了,就庸俗了。

黄执中辩论十讲2 辩论的架构

黄执中辩论十讲2   辩论的架构

黄执中辩论十讲2 辩论的架构一、引言黄执中辩论十讲是一本关于辩论技巧和辩论思维的重要著作。

作为一名辩论爱好者,我深感这本书对于提升辩论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黄执中辩论十讲中辩论的架构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辩论构思和表达方式。

二、背景介绍辩论作为一种论证和交流的方式,其架构在辩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辩论的骨架,决定了整个辩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黄执中在其著作中详细地介绍了辩论的构思和表达方式,为辩论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指导。

三、辩论的架构1. 立论阶段立论阶段是整个辩论的开端,辩论者在这个阶段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论点,并进行充分的论证。

在黄执中辩论十讲中,他强调了“主攻点”和“换攻点”的重要性。

辩论者需要尽可能明确并精准地阐述自己的主攻点,以打动听众并争取辩论的主导权。

而换攻点则是为了应对对方的反驳和质疑,防止自己的立论被击破。

2. 推理阶段推理阶段是辩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辩论者展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辩论者需要展开充分的推理和辩证,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黄执中在书中提到了“辩证逻辑”和“理性辩论”的重要性,辩论者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论证方式和方法,并注意辩论的逻辑连贯性。

3. 反驳阶段反驳是辩论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辩论者需要在这个阶段对对方的论点和观点进行批驳和反驳。

黄执中在书中提到了“最佳辩论者之谦虚法”和“犯难式”等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反驳能力。

辩论者需要善于发现对方论点的缺陷,并用恰当的方式予以批驳,从而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4. 总结阶段总结阶段是辩论的尾声,辩论者需要对整个辩论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自己的主要观点并提出最后的观点。

黄执中在书中提到了“点题法”和“高远法”等总结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辩论者的结论更加简明扼要,给予听众深刻的印象。

四、辩论的思考辩论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在黄执中辩论十讲中,他提到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长,您好。

我现在对于辩论和辩论赛有一些疑惑,所以想麻烦学长帮着看一看。

我是大陆一所高校的辩手。

在接触辩论之初,辩论队的学长们就告诉我们,辩论,是知识的积累,是思维的碰撞,这就是辩论的魅力所在。

我们辩论队一直以来,也是坚持「读书,打辩论」的原则,去认真准备每一场比赛。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场辩论,恰巧辩论的主题,就是我们专业知识的。

因此,我们十分努力地去准备,去进行立论的构建,去挖掘辩题中所隐含的内在价值。

因为,我们觉得,如果这样一个辩题,我们本专业的辩手打出来的东西,和其他专业的辩手一样,那么就算胜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的有深度,让对方辩手和场下的观众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可能因此,我们的立论是有点深,去认真思考才能懂得;我们的结辩,也是比较深的思考。

而反观对方,所说的话,则基本场下的观众都能够说出来的,对方的结辩中的价值倡导,普通观众随意想想,也能想得到,感觉他们说的,其实和观众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们输掉了比赛。

有学长评价说,输在立论太深了。

比赛之后,我一位学长对我说,假如我两年之前知道辩论是这个样子,知道辩论赛是这个样子,我就绝对不会参加辩论队。

我感到很伤心。

一天晚上,我和其他院的学长聊天,聊到我们院所走的那种路线,他说,你们那个不叫辩论。

我就疑惑了。

也许我们那个不太适合辩论赛,但是我们那样,应该就是辩论啊。

也许前一些天也许不太客观,今天,在比赛结束之初不太冷静的心态平复之后,我想把自己的这点疑惑整理下,去客观理性的去阐述自己的看法,去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和评价。

岚星学长在《辩论通论》中的一句话很有感触:辩论之道,在自启,在明智,在止于至善。

如果辩论只是流于一种简单的语言游戏、反应力,抑或缺少深入的思考,那么,辩论的意义又何在呢?就辩论赛而言,如果场上的辩手,他的理解只是一般人的水平,如果他的话语只是非辩手都能想得到的语言,如果他们的价值倡导、对辩题深度的思考几乎停在和非辩手一般的水平,那么,辩论又怎么有必要存在呢?辩论赛这个形式是否还有必要保留呢?
可是,就如那位学长说的:如果你们还是那样,你们输比赛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太追求深度,往往会导致比赛的失败;不追求深度,辩论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事实就是那些重深度重立论的辩论队常常输比赛,那些不追求深度,倚重技巧、操作的队伍,往往高歌凯旋。

所以,很矛盾。

为了赢比赛,需要去做一些和自己队伍原则违背的事情;为了自己的原则,很难赢比赛,而一直很少赢比赛的队伍,对于队员的打击,也是有点大的。

所以,真的不懂,到底是我们现在的辩论和辩论赛错了,还是我们的理念和对待辩论的看法错了?
十分期待学长能在有空的时候看看这个疑问。

十分感谢!。

黄先生,您好。

我现在对教育有一些疑惑,所以想麻烦您帮着看一看。

我是附近一所幼儿园的老师。

在接触小朋友之初,园長就告诉我:教育,就是要让同学们健全成长,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最近,我准备教一班孩子如何过马路──恰巧这个主题,正是我的专业!因此,我十分努力地去准备国内外交通事故案例,去建构高架桥的3D模型,去探讨道路安全法规背后所隐含的逻辑。

毕竟我觉得:如果像过马路这种事,我本专业的老师所教的,和其他老师一样,那么就算赢了,也没意义。

所以,我必须教的有深度,让班上小朋友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可能因此,我的课程是有点深,教了半天,小朋友却什么都没学到。

而反观其他老师,所说的话,基本上小朋友也都说的出来(过马路时,要牵着把拔马麻的手一起过喔);所提醒的事项,一般小朋友随便想想,也能想到(如果不小心被车车撞到,会痛痛喔)。

感觉他们说的,其实和小朋友没有太大的区别。

下课后,我对前辈说,假如我两年前知道教育是这样子,知道上课是这样子,我绝对不会当老师。

我感到很伤心。

一天晚上,我和其他幼儿园的老师聊天,聊到我所上的内容,他说,你们那个不叫「教育」。

我就疑惑了……也许我不太适合上课,可是,这应该就是「教育」啊!
那些老师说:如果我还是这样教,则上课没人理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太追求深度,往往会导致教学的失败;不追求深度,教育就没什么意义。

但是实际就是
那些重深度重内容的课程常常没人理,那些不追求深度,倚重趣味、启发的课程,往往让小朋友开心遵循。

所以,真的不懂,到底是我们现在教育环境有问题?还是我对待教育的看法错了?。

黄先生,您好。

我现在对电影有一些疑惑,所以想麻烦您帮着看一看。

我是附近一家电影公司的导演。

在接触电影之初,老板就告诉我:电影,就是要触动人心,传达意念,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最近,我准备拍摄一部爱情文艺片──恰巧这个主题,正是我的专业!因此,我十分努力地去钻研存在主义中「对他存有」的爱情意涵,而我的演员,也都知道根据俄国戏剧理大师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说法呢,痛应该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表达出来的。

毕竟我觉得:如果像爱情这种题材,我本专业的导演拍的,和其他导演一样,那么就算赢了,也没意义。

所以,我必须拍的有深度,让观众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可能因此,我的电影是有点深,上映之后,票房非常凄惨。

而反观其他导演,所拍的内容,基本上场下的观众都能够说的出来(男女主角在船上谈恋爱,船沉了,男主角为女主角牺牲);结尾的价值倡导,普通观众随便想想,也能想到(散买卖,不散交情)。

感觉他们拍的,其实和观众没有太大的区别。

下档后,我对老板说,假如我两年前知道电影是这样子,知道票房是这样子,我绝对不会当导演。

我感到很伤心。

一天晚上,我和其他电影界的导演聊天,聊到我所拍的内容,他说,你们那个不叫「电影」。

我就疑惑了……也许我不受票房欢迎,可是,这应该就是「电影」啊!
就电影而言,如果里面的演员,他的理解只是一般人的水平,他的话语只是观众都能想得到的语言,如果他的价值倡导、对情节深度的思考「几乎」停在和观众一般的水平,那么,电影又怎么有必要存在呢?电影这个形式是否还有必要保留呢?
所以,真的不懂,到底是我们现在观众程度有问题?还是我的理念和对待电影的看法错了?。

黄先生,您好。

我本来对电玩有一些疑惑,所以想麻烦您帮着看一看……但看完其他人的疑惑后,我突然就没疑惑了。

我会继续认真打电玩的,也希望您继续努力,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