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与地讲义方性砷中毒创新
6第三节地方性砷中毒
□
6.参考指标
6.1有无其它原因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损害
⑴无 ⑵有
1.10教育程度⑴文盲⑵小学
1.11是否进行降砷改水⑴否
1.12如改水,改水年限(年)
2.成人吸烟与饮酒史
2.1
是否经常吸烟
⑴否⑵是⑶已戒烟
□
2.1.1
如果吸烟,
平均一天支数
□ □
2.1.2
吸烟历史年限(年)
□ □
2.1.3
如果戒烟,
戒烟年限(年)
□ □
2.2
是否经常饮酒
⑴否⑵是
□
3.饮水砷
3.1饮水水源
后出现粟粒样或针尖大小的小丘疹,或透明样小丘疹。皮肤鲍文氏病在多年的老病区可 以见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重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视力障碍、生殖系统功能改
变、心电图异常、皮肤癌样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器官多发性癌症。
3.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
慢性砷中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包括手与足 掌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肤脱色。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临床上将这三种皮肤 病变程度分为I、n、K级以及诊断为鲍文氏病和皮肤癌,并依据此三种病变等级及皮 肤是否癌变,将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分为正常、可疑、轻度、中度、重度、鲍文氏病和皮
肤癌,鲍文氏病和皮肤癌须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 断标准》)。
4.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
目前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措施有:
4.1 对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寻找低砷水源,力求改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低砷
水,或采用化学方法降砷。
对于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封闭高砷小煤窑,提醒居民们应用低砷煤,改
1992 年,卫生部正式认定它为一种新的地方病, 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 地方性 砷中毒是发现最晚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地方病。
砷中毒科普讲座课件
引言
引言
砷及其风险概述:砷是一种自 然存在的元素,但长期接触高 砷水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 面影响。
砷中毒的类型
砷中毒的类型
慢性砷中毒:长期接触低剂量砷可导致 慢性中毒,影响多个器官系统。
急性砷中毒:暴露于高剂量砷时,可能 在短时间内引发严重中毒症状。
砷的来源
砷的来源
地下水源:某些地区的饮用水 可能含有高砷水平。 食物和饮料:一些食品和饮料 中可能含有砷,如富含砷的稻 米和水果汁。
砷的来源
工作场所:某些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砷 污染,如农药和金矿等。
砷中毒的症状
砷中毒的症状
皮肤问题:长期接触高砷可导 致色素沉着和皮肤癌等问题。 呼吸系统问题:砷可影响呼吸 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和肺部感 染。
砷中毒的症状
循环系统问题:长期接触砷可能引起高 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智力发育问题:儿童长期接触砷可导致 智力发育受损。
砷中毒的预防 与治疗
砷中毒的预防与治疗
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水的砷 水平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营养均衡:均衡饮食,避免过 量摄入富含砷的食物。
砷中毒的预防与治疗
个人防护:在工作环境中采取必要的个 人防护措施。 医学干预:及早寻求医疗帮助并接受相 关治疗。
总结
总结
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预防 措施。
公众应了解砷中毒的来源和症 状,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 护自己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一)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一)【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检验防制地方性砷中毒又称地砷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严重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它各种恶性肿瘤的高发。
预防控制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机体每日砷的总摄人量,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砷的总摄人量不宜超过200pg。
为控制砷中毒的发生,病区人群生活环境和食品中的砷含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建立健全环境和食品砷标准为控制砷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先后制订了环境、食品砷的卫生标准。
1958年WHO制定的饮用水砷含量标准为0.2mg/L,1963年这一标准被修改为0.05mg/L,从1993年起WHO建议将该标准修订为0.01mg/L。
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饮用水砷含量的标准均为0.05mg/L。
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饮用水砷含量的限值仍然定为0.05mg/L。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砷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砷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完善将对我国砷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
砷标准的制订(修订)、颁布和实施对预防控制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环境砷的监测通过对空气、水、食品、燃煤以及生物样品的砷监测,特别是对新开采的水源和煤矿进行砷含量的检测,可及时了解环境砷的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改用低砷水源改用低砷水源是控制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水砷含量为≤0.05mg/L;WHO推荐标准为≤0.0lmg/L。
按每人每天饮水量2升计算,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将不会超过200μg(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不超过120μg)。
中国大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与防治动态、现状的分析
疆、 宁夏 和吉林 。贵州是燃 煤 型病 区 , 其余是 饮水 型病 区。迄今 , 国尚来开展 监测 工作 。从全 国地 方病 统计 全 资料看 ( 见表 1 . ) 山西 的病区 县数 、 村数病 区村人 口数 较 内蒙 古少一 半 , 病情相 对较 重 , 但 贵州欢之 。 从 今年 在兰州 召开 的西部 地 区个别省 份地方病 防 治项 目座谈会 上 , 得山西 、 获 内蒙古 、 宁夏最 新地 砷病 病情资料 , 中内蒙古 的病 情 范围 、 其 病人数 均有增 加 . 内蒙 古 病 区 村数 增 至 33个 ,病 区村 人 口增 至 3 . 3 65 万. 病人 数 增至 360人 。山西 省数 据出人不 大 。宁 厦 5 仅有 1 个病 区 , 区村人 口 418 , 病 5 人 分布 在 1 农 场 个 和 1 个村子 中, 人数 4 1 。另从发表 的文献 获悉 , 病 7人 新疆 准噶 尔病 区村 ( 生产 连 队 )7个 , 区村 人 口约 1 8 病 0
进 度 较快 , 5年增长 2 百分 点 , 4个 山西 增长 1 0个百 分 点 ,贵州改 灶率仅增 长 7个百 分 点 ,正常 使用 率 以山
西 省 最高 。
从发 表文献 获知 ,吉林 和宁 夏病 区尚未 改水 ,而 新疆 早 在 8 0年代 就 已经完 成改 水 ,建成 2项 改 水 工 程 ,0万人 受 益。 由于吉林 、 1 宁夏病 区范围小 , 改水 任
维普资讯
中 国地 方 病 防 治杂 志
20 0 2年
第 l 7卷
第 2期 C i t n e i V L1 o 22O h JCr E d m Ds o 7N . 02 n l
砷中毒地区外环境砷暴露水平的研究现状
砷中毒地区外环境砷暴露水平的研究现状崔艳丽;王三祥;王正辉;王大朋;刘建;安艳【摘要】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病区居民健康的地方病.根据砷源不同,分为饮水型职业性砷中毒、燃煤型职业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饮用水中的砷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饮水中的砷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等引起粮食、土壤等砷浓度的升高,间接危害居民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地区饮用水砷超标,不同研究中土壤、粮食等砷含量测定结果并不一致.燃煤型砷中毒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省和贵州省.高砷煤燃烧释放砷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空气中的砷污染烘烤的食物经口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砷中毒.在对高砷煤地区的研究中发现,空气、烘烤食物等基本超出国家标准.含砷矿石的开采、含砷农药的制备使用等,如果防护措施不当或生产事故等原因造成机体摄入砷,引起职业性砷中毒.本文就不同类型砷中毒地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砷中毒地区外环境中砷的分布情况及暴露水平.【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砷;外环境【作者】崔艳丽;王三祥;王正辉;王大朋;刘建;安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9.9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上分布较广,危害较大。
目前已知中国、印度、孟加拉、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砷中毒流行,我国是地方性砷中毒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长期暴露于高砷环境可致慢性砷中毒,导致掌砣角化、色素脱失、色素沉着等皮肤病变,也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神经系统损伤及肝脏等多脏器的损伤,砷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还会引起人体多部位癌症,如皮肤癌和肝脏、肾脏肿瘤等。
部分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普查工作总结
部分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普查工作总结近年来,部分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了解和监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普查工作。
下面是本次普查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总体情况本次普查工作覆盖了A市、B县和C乡三个地方性砷中毒高发地区,共计调查居民5000人。
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全面掌握了当地地方性砷中毒的患病比例、症状表现等情况。
二、调查结果1. 患病比例:据调查,本次普查工作共发现地方性砷中毒患者500例,患病比例为10%。
其中,A市患病比例最高,达到15%,B县和C乡分别为8%和6%。
2. 年龄分布: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50岁至6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达到35%。
而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较低,分别为2%和5%。
3. 症状表现:普查结果显示,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角膜病变、骨骼畸形等。
其中,皮肤色素沉着是最常见的症状,占45%;其次是角膜病变,占30%;骨骼畸形占20%。
4. 源头调查:通过对当地饮用水和农产品的取样分析,发现A市的饮用水含砷量较高,农产品中也检出了一定含量的砷。
而B县和C乡的水和农产品中砷的含量较低,可能与当地水源和土壤的砷含量较低有关。
三、存在问题通过本次普查工作,我们还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1. 部分居民缺乏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未意识到饮水和食物中砷的危害性,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2. 部分地方饮用水源中砷含量过高,需要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工作。
3. 部分农产品中砷含量超标,可能与过度使用农药和肥料有关,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的规范管理。
4. 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对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地方性砷中毒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对饮用水源进行监测和治理,保障水质安全。
地方性砷中毒
6
三、砷的代谢以及毒作用机制
(一)抑制酶的活性 现有的研究报道大多证明砷是一种细胞原 砷的毒作用机制 (二)诱发脂质过氧化 浆毒,与组织中某些物质具较强的亲和力, 且能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影响机体正常代 (三)导致细胞凋亡 谢,产生不良生物学效应。
7
四、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1.改换水源 2.饮水除砷预防措施 3.限制高砷煤炭的开采使用 4.改良炉灶以减少室内空气砷污染
2
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
•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的总体介绍
•砷在自然界的分布
•砷在体内的代谢以及毒作用机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3
一、地方性砷中毒的总体介绍
地砷病(endemic arsenic poisoning),主要是
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 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 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 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严重 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他各种恶 性肿瘤的高发。
5
三、砷的代谢以及毒作用机制
(一)砷的吸收途径
(二)砷的运输、分布与蓄积
•在血液中聚集,与血红蛋白的 1.呼吸道吸收 砷在体内的代谢 (三)砷的排泄途径 珠蛋白结合 2.消化道吸收 (尿砷测定灵敏的反应 机体砷负荷水平) 3.皮肤黏膜吸收 •运输至肝、肾、肺、脑、皮肤 及骨骼 •较强的蓄积性
(砷易在在毛发中蓄积,毛发砷含量成 为人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
前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以下特点: 在自然界中,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疾病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导致某些地区水、植物、土壤和煤中的个别微量 疾病的发生与相关的微量元素的总摄入量有 元素含量过高或缺乏,使当地的人和动物从外界 密切关系 环境获得的某种元素的量超过或不能满足机体正 疾病的发生与相关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浓度 常需要量所引起的疾病。 有关
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赵福波教学内容: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砷中毒,了解砷中毒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砷中毒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基本介绍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
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
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g即可致死。
砷中毒死亡者尸体皮肤呈脱水状,口唇、指甲明显青紫。
熔炼或焙烧含砷矿石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于空气中,迅速形成氧化砷;砷酸铅Pb3(AsO4)2、砷酸钙Ca3(AsO4)2等为农药用于杀虫灭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农业用于杀虫灭鼠,皮毛工业中用于消毒防腐,玻璃工业中用作脱色剂。
雌黄As2S3、雄黄As2S2、巴黎绿(醋酸砷酸铜)均可制成含砷颜料,祖国医学中应用雄黄、三氧化二砷为外用药治疗皮肤病。
二、元素来源: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
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生理学原理砷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中毒死亡。
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
砷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
经粘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
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或急性砷中毒,只要其中毒后尚存活1周以上,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多含量的砷。
砷中毒主要类型砷中毒一般都是由口服引起的。
砷急性中毒的症状有两种类型,即麻痹型和胃肠型。
其中尤以胃肠型较为常见。
大量砷化物进入体内,可以麻痹中枢神经,出现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模糊、谵妄、昏迷、脉搏速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数小时内因毒物抑制中枢神经而死亡。
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b t c]E d mi asncp i nn ec e sr i ae ah gncmehns o re i p i nn A s a t n e c re i os igi goh mi yu es .P to e i r o s t s cai m f snc os ig a o
[ 要 】地 方性 砷 中毒是 一种 地球 化 学性 疾 病, 关砷 中毒 的致 病机 理 , 直 以来是 研 究 的重 点 。 切 的 摘 有 一 确 机制 仍未 明确 , 目前 多数 学者认 为砷 可 致 氧化 应 激 、 NA损 伤 、 NA 甲基化 及 免 疫 功 能异 常 。本 文 将 从 这 D D
Z HANG a Qio—t . U —n i W Ri a
.
( . ea t n fP s rd ae2 0 ,n e n oi M e i l ol e Hu h t0 0 5 hn 1 D p rme t o ot a u t 0 9 I nrMo g l dc l g , h o 1 0 9 C ia; h a aC e 2 D p rme t fDemad gs, h l t si l fI n rMog l . e a t n o r to i T eA{ i e Hopt n e n oi t a d a o a
所 谓 氧 化 应激 是 指 体 内氧 化 、 氧 化 这 两 个 体 抗 系 的失衡 所 引起 的 机体 生化 生理过 程 异常 。研 究表 明 , 化 应 激 可 能 是 参 与 砷 致 病 的 重 要 发 病 机 氧 制 ]经 实验 证 实 ,As , i m在 体 内外 都 可 产 生 大 量 的
地方性砷中毒临床症状定量流行病学──与砷相关症状的探讨
土 井 和 深 井水 中某些 化 学 成 份 比 较 ( M 士
Ca
.
)
CI ( m g/ L )
170 52
. .
水
土
( mg / L ) 毛 41
11
.
Mg ( m g /
121 5
. .
L )
.
47 4 3
2 0口 8 士 U 11
.
9士50 5 士1 1 22
. .
0 4 27
8士 1 4 0 0 1 4 士5 9 8 5 3
O 了1 0 0 0 8 30 002
确 认 当 地 居 民 所 患 特殊 皮肤 病
[ ’;
。 、
I
为 饮 高 砷 水 所 致 的 慢 性 地 方性 砷 中毒 该地 区 气候 干早 蒸 发量 为 降水 量 1
2河
北省 职 工 医 学 院
保定
~
2
,
内 萦 古预 防 医 学
年第
,
恋市
期
1996
1 2
倍
出率 相关 性
2
,
、
居 民 砷 中毒 检
。
新 孤病 区 病 人 主 观 症状 较 轻
I”
2
,
判 断相 互 间 关 系
消化 道症 状 并不 明显 和贵 州 病 区 率 也 较高
[3 ]
, ,
场
但 在 内蒙 古
,
结
果
病 人 临床 症 状 很 多
“
’
发生
,
新疆 地方 性 砷 中毒病 区 位 于 准格 尔盆 地 西南 部
。
本 组 包 括周 围 神 经 及 感 觉 器 官症 状 其 中肢端 麻 木 发 生 率 较 高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地方性砷中毒,也称为“黑脚病”,是由于长期饮用砷超标的地下水或饮用含砷高的食物导致的慢性病。
在我国,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川西高原、秦岭山区、云南高原和海南岛等地区。
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检验和防制两个方面介绍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
一、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1. 感性检验感性检验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之一,通常通过观察、闻、尝等方式进行。
但该方法不够准确,不能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 分析检验分析检验根据砷的溶解性,常用酸溶法和碱溶法进行检测。
酸溶法适用于砷化合物、石英砂和岩石等样品的检测;碱溶法主要用于自然水源和土壤样品的检测。
分析检验虽然准确,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且需要样品处理和分离,检测时间较长。
3. 生物学检验生物学检验通过检测在体内砷的含量来判断砷中毒程度。
常用检测方法包括皮肤、毛发、指甲和尿液中砷的含量等。
生物学检验可以较快地得到检测结果,但也存在砷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存在的问题。
二、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1. 饮水防范饮水是主要途径之一,饮水砷含量超标会导致砷中毒。
因此,饮用地下水、河水和池塘水等要进行砷含量检测,如砷含量超标,则应立即寻找其他安全的饮水来源。
另外,水源水质检测应覆盖全部净水和管道输送环节,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2. 食物防范饮食是另一主要途径,食品中砷的检测也十分重要。
应严格控制土壤砷含量,避免使用含砷肥料,如发现食品中砷含量超标,应立即停止食用该类食品。
此外,应推广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食品烹饪方式,如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少食用动物肝脏等富含砷元素的食品。
3. 安全饮食知识普及针对地方性砷中毒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地方性安全饮食知识普及措施,提高公众的安全饮食意识,如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推广安全饮水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等。
4. 疾病治疗对于已经患有地方性砷中毒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砷中毒所带来的危害,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砷中毒科普讲座PPT
目录 砷中毒简介 砷中毒的危害 砷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砷中毒的治疗与管理 社会责任与呼吁
砷中毒简介
砷中毒简介
砷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引起 的中毒疾病。 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通过空气、 水和食物摄入进入人体。
砷中毒简介
长期接触高砷环境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 问题。
砷中毒的危害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含砷过高的食 物,如含砷农作物和水产品。
砷中毒的治疗 与管理
砷中毒的治疗与管理
砷中毒的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 行,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 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体 检和监测,以确保砷中毒得到 控制。
砷中毒的治疗与管理
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环境整治措施,减 少砷的暴露和污染。
砷中毒的危害
砷中毒可能造成急性症状,如 恶心、呕吐和腹泻。 长期受到砷的影响可能引发慢 性疾病,如皮肤病、癌症和神 经系
砷中毒的预防 与控制
砷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避免直接接触含砷的物质,如农药 和化学品。 饮用安全的水源,避免饮用含砷过 高的地下水。
砷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社会责任与呼 吁
社会责任与呼吁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减少 砷中毒的发生。 教育公众关于砷中毒的知识,提高 人们的防范意识。
社会责任与呼吁
倡导环保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砷的释 放和积累。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7.20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监测与防控参考答案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监测与防控参考答案1、2023年4月,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其中针对于水源性高碘地区提出的目标是:A继续保持水源性高碘地区的控制水平,加强疾病技术储备,保存和持续更新样本、防控技术和防控设备等。
B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
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95%以上的县居民户未加碘食盐率达到90%以上,水源性高碘病区落实改水降碘措施。
C各地全面摸清水源性高碘病区底数,分析原因,加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优质水源置换、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以及对现有供水工程强化水质净化处理等方式,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水质达标率。
D在水源性高碘地区落实改水措施,在未落实改水措施的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户未加碘盐食用率达到90%以上。
考生答案:D2以下关于全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2023年版),描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行政村,有多个工程的,以多个工程的水砷平均值作为该村改水工程的水砷浓度。
B在一个行政村,有多个工程的,以多个工程的水砷最高值作为该村改水工程的水砷浓度。
C在一个行政村,有多个工程的,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水样,以五个方位水砷最高值作为该村改水工程的水砷浓度。
D在一个行政村,有多个工程的,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水样,以五个方位水砷平均值作为该村改水工程的水砷浓度。
考生答案:B3依据饮茶型地氟病监测全覆盖行动方案(2023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监测范围为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宁夏、新疆、青海7个省(区)的全部饮茶型地氟病病区县(市、区、旗)。
B监测实现以乡为单位的全覆盖。
C监测内容包括砖茶饮用情况、饮用水氟含量监测、砖茶水氟含量监测、病情监测。
D在每个监测乡随机抽取一个病区自然村(排除水氟超标的村)作为固定监测点。
考生答案:C4关于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1995年至2023年,儿童尿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2002年开始始终处于适宜范围内(100~300μg/L)。
地方性砷中毒课件
地方性砷中毒
案例
病人手脚皮肤角化,腹部皮肤色素 缺失与沉着并存,花一块白一块的, 脚趾皮肤发黑,平素痛温觉减退, 有蚁走感。
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是指长期自饮 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摄入过量砷而引起的 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上以末梢神经炎、皮肤 色素代谢异常、掌趾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 癌变为主要表现。
一、砷的基本特性
砷的分布 砷是地壳的构成元素,在自然界中
广泛分布; 环境中的砷多以砷矿石的形式存在; 地表水、煤炭含砷量中砷含量因地
质、地理条件不同。
一、砷的基本特性
机体代谢
接触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蓄积部位:肝、肾、脑、皮肤及骨骼 排泄:肾脏、皮肤
一、砷的基本特性
发病机制 酶活性抑制 DNA损伤修复 诱导氧化应激 导致细胞凋亡
三、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特异性表现
1.末梢神经炎 2.皮肤损害
特异性体征
皮 肤 角 化
色素沉着与缺失,腹背部为主(花肚皮)
皮肤角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 循
环
3.末梢血循环障碍
障
碍
坏死(黑脚病)
三、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末梢循环障碍
微 循 环 障 碍
三、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损害
肝损伤
其他: 生殖毒性
二、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区类型和分布
1.饮水型病区 台湾省西南沿海地区最早报道----乌脚病 我国病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的一些地区,受威胁人口180多万。
2.燃煤污染型病区 病区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陕西等省。
5-砷与地方性砷中毒
砷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表现 末梢神经炎:四肢对称性、向心性感觉障
碍,痛觉温觉减退,麻木,蚁走感;四肢 肌肉疼痛,收缩无力,甚至抬举、行走困 难。
砷引起的周围血管疾病
砷化物是一种毛细血管毒物,作用于血管壁,使 之麻痹、通透性增加;损伤小动脉内膜,使之变 性、坏死、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多发生于下肢远端脚趾部位。 表现:脚背、脚趾发冷,颜色苍白,血管搏动减 弱,脚趾疼痛明显。早期间歇性跛行,晚期脚趾 皮肤发黑、坏死(黑脚病)。 中医将脚趾皮肤发黑、坏死、脱落称之为“脱骨 疽”。
砷的毒作用
亚砷酸可抑制人体内超过200 种酶。 由于砷酸具有与磷酸盐相似的结构,它可替代体内 的磷,因而导致多年的骨骼内磷被替换。 砷化物中毒性最高的是胂,它可引起红血细胞溶血, 进而导致溶血性贫血,它是引起少尿型肾衰竭的主 要原因。 砷还可以减缓DNA的修复过程,因此增加了人体对 癌(例如皮肤癌) 及一些非癌疾病的易感性。
地方性砷中毒的人群分布特征
家庭聚集性 年龄:从幼儿到老年均可患病,40~50岁
是患病的高峰 性别:差异不明显,成年男性患者略多于 女性,男性重体力劳动者患病较多
地方性砷中毒的病区划分
饮水砷含量
(mg/L) 轻病区 中等病区 重病区 0.05~0.2 0.21~0.5 >0.5 <10% 10~30% >30%
As 砷与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砷元素与砷化合物
砷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元素,在常见微量元素中排在第20 位, 存在于地壳,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砷主要有3 种原子价(-3, +3, +5) 。 三价砷(As3+) 和五价砷(As5+) 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 都是可溶的。 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五价砷类更稳定和占优势,而在还原环 境下以三价砷为主。 砷可以被微生物、人类和动物甲基化为单甲基砷酸和二甲 胂酸、三甲基砷氧化物。 三价化合物一般比五价化合物毒性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 胂气体。 存在的有机砷化物一般无毒性。
贵州省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现状及对策
安冬;李达圣
【期刊名称】《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4)002
【摘要】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于4县9乡镇32个行政村,暴露人口约4万人,8 700余户,现症病人2 848人.其主要流行特点为室内砷暴露水平与煤含砷量、用煤量、燃煤时间、房屋大小及通风情况、食物干燥储存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多途径摄砷;多在冬季发病,起病较急,首先出现亚急性砷中毒表现;肝硬化腹水是主要死因之一;氟、砷、二氧化硫等多重污染共存.该病在贵州省发生与流行已久,虽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未能得到完全控制,建议在病区政府领导下,制定限期控制行动计划,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基础,禁采高砷煤、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快控制病区砷污染.
【总页数】3页(P214-216)
【作者】安冬;李达圣
【作者单位】550001,贵阳,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0001,贵阳,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3.63;R599
【相关文献】
1.中国"十一五"地方性砷中毒主要防治与研究任务的探析 [J], 孙殿军;高彦辉;于光前
2.新疆防治地方性砷中毒工作现状及对策 [J], 马品江;王生玲
3.2002年中国大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状况与防治工作思路 [J], 马烨;王立英;赵新华;陈志
4.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为例 [J], 杜永庆;赵晓凤
5.2008年中央补助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防治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J], 赵曾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