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砷中毒的综述
6第三节地方性砷中毒
□
6.参考指标
6.1有无其它原因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损害
⑴无 ⑵有
1.10教育程度⑴文盲⑵小学
1.11是否进行降砷改水⑴否
1.12如改水,改水年限(年)
2.成人吸烟与饮酒史
2.1
是否经常吸烟
⑴否⑵是⑶已戒烟
□
2.1.1
如果吸烟,
平均一天支数
□ □
2.1.2
吸烟历史年限(年)
□ □
2.1.3
如果戒烟,
戒烟年限(年)
□ □
2.2
是否经常饮酒
⑴否⑵是
□
3.饮水砷
3.1饮水水源
后出现粟粒样或针尖大小的小丘疹,或透明样小丘疹。皮肤鲍文氏病在多年的老病区可 以见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重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视力障碍、生殖系统功能改
变、心电图异常、皮肤癌样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器官多发性癌症。
3.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
慢性砷中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包括手与足 掌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肤脱色。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临床上将这三种皮肤 病变程度分为I、n、K级以及诊断为鲍文氏病和皮肤癌,并依据此三种病变等级及皮 肤是否癌变,将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分为正常、可疑、轻度、中度、重度、鲍文氏病和皮
肤癌,鲍文氏病和皮肤癌须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 断标准》)。
4.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
目前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措施有:
4.1 对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寻找低砷水源,力求改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低砷
水,或采用化学方法降砷。
对于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封闭高砷小煤窑,提醒居民们应用低砷煤,改
1992 年,卫生部正式认定它为一种新的地方病, 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 地方性 砷中毒是发现最晚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地方病。
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1 2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OUR L OF X N I G ME I ALUN VE STY 2 0 a .2 () NA I JAN D C I R I 0 6Jn ,9 1
地方性砷 中毒生物标 志物 的研究 概况 及展望
业 中的砷 暴 露 。通 常 砷代 谢 在 人 的尿 液 中分 布 为 I ~ O
1 的 无 机 砷 (Asl,i s ) 0 ~ 1 单 甲 基 胂 酸 5 i I A 、1 l V 5 ( MMA) 6 ~ 8 二 甲基 胂 酸 (D 和 O O MA) 。Haaa等 kl
所 以 很 难 得 到 低 剂 量 暴 露 的 剂 量一 应 曲 线 ,只 能 利 用 数 学 反
尿样 , 检测发现在 暴 露组 中所 有 的尿 卟啉浓 度都 高 于对 照
组 。 以 年 轻 人 居 多 提 示 卟 啉 可 成 为 砷 暴 露 早 期危 害 的 生 且
物标志物 。
模型进行推测 。但随 着监测 技术 的提 高 ,可通 过测 量生 物 标志 物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 近 年 来 生 物 标 志 物 (bol i l i o c —g a
有效 的手段 , 早期发 现并确 定高砷暴 露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 以 及地方性砷 中毒病情 、 预后的预警 、 评价 系统 , 制约 了砷与健
康 关 系研 究 的进 一 步 深 入 。
研究 空气 中砷的平均浓 度和接 砷作业 工人尿 砷浓度 的相关
性 , 别 测 定 了 0 0 、~ 1 分 、 h8 8 6和 l ~ 2 时 段 , 6 0h4个 结果 发 现 在 0 8h二 者 有 显 著 相 关 性 ( 、 r= 0 7 ,P 一 0 0 01 , .8 . 0 )
中国大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与防治动态、现状的分析
疆、 宁夏 和吉林 。贵州是燃 煤 型病 区 , 其余是 饮水 型病 区。迄今 , 国尚来开展 监测 工作 。从全 国地 方病 统计 全 资料看 ( 见表 1 . ) 山西 的病区 县数 、 村数病 区村人 口数 较 内蒙 古少一 半 , 病情相 对较 重 , 但 贵州欢之 。 从 今年 在兰州 召开 的西部 地 区个别省 份地方病 防 治项 目座谈会 上 , 得山西 、 获 内蒙古 、 宁夏最 新地 砷病 病情资料 , 中内蒙古 的病 情 范围 、 其 病人数 均有增 加 . 内蒙 古 病 区 村数 增 至 33个 ,病 区村 人 口增 至 3 . 3 65 万. 病人 数 增至 360人 。山西 省数 据出人不 大 。宁 厦 5 仅有 1 个病 区 , 区村人 口 418 , 病 5 人 分布 在 1 农 场 个 和 1 个村子 中, 人数 4 1 。另从发表 的文献 获悉 , 病 7人 新疆 准噶 尔病 区村 ( 生产 连 队 )7个 , 区村 人 口约 1 8 病 0
进 度 较快 , 5年增长 2 百分 点 , 4个 山西 增长 1 0个百 分 点 ,贵州改 灶率仅增 长 7个百 分 点 ,正常 使用 率 以山
西 省 最高 。
从发 表文献 获知 ,吉林 和宁 夏病 区尚未 改水 ,而 新疆 早 在 8 0年代 就 已经完 成改 水 ,建成 2项 改 水 工 程 ,0万人 受 益。 由于吉林 、 1 宁夏病 区范围小 , 改水 任
维普资讯
中 国地 方 病 防 治杂 志
20 0 2年
第 l 7卷
第 2期 C i t n e i V L1 o 22O h JCr E d m Ds o 7N . 02 n l
砷中毒地区外环境砷暴露水平的研究现状
砷中毒地区外环境砷暴露水平的研究现状崔艳丽;王三祥;王正辉;王大朋;刘建;安艳【摘要】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病区居民健康的地方病.根据砷源不同,分为饮水型职业性砷中毒、燃煤型职业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饮用水中的砷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饮水中的砷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等引起粮食、土壤等砷浓度的升高,间接危害居民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地区饮用水砷超标,不同研究中土壤、粮食等砷含量测定结果并不一致.燃煤型砷中毒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省和贵州省.高砷煤燃烧释放砷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空气中的砷污染烘烤的食物经口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砷中毒.在对高砷煤地区的研究中发现,空气、烘烤食物等基本超出国家标准.含砷矿石的开采、含砷农药的制备使用等,如果防护措施不当或生产事故等原因造成机体摄入砷,引起职业性砷中毒.本文就不同类型砷中毒地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砷中毒地区外环境中砷的分布情况及暴露水平.【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砷;外环境【作者】崔艳丽;王三祥;王正辉;王大朋;刘建;安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医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9.9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上分布较广,危害较大。
目前已知中国、印度、孟加拉、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砷中毒流行,我国是地方性砷中毒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长期暴露于高砷环境可致慢性砷中毒,导致掌砣角化、色素脱失、色素沉着等皮肤病变,也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神经系统损伤及肝脏等多脏器的损伤,砷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还会引起人体多部位癌症,如皮肤癌和肝脏、肾脏肿瘤等。
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
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赵福波教学内容: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砷中毒,了解砷中毒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砷中毒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基本介绍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
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
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 g即可致死。
砷中毒死亡者尸体皮肤呈脱水状,口唇、指甲明显青紫。
熔炼或焙烧含砷矿石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于空气中,迅速形成氧化砷;砷酸铅Pb3(AsO4)2、砷酸钙Ca3(AsO4)2等为农药用于杀虫灭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农业用于杀虫灭鼠,皮毛工业中用于消毒防腐,玻璃工业中用作脱色剂。
雌黄As2S3、雄黄As2S2、巴黎绿(醋酸砷酸铜)均可制成含砷颜料,祖国医学中应用雄黄、三氧化二砷为外用药治疗皮肤病。
二、元素来源: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 sS)等。
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生理学原理砷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中毒死亡。
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
砷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
经粘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
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或急性砷中毒,只要其中毒后尚存活1周以上,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多含量的砷。
砷中毒主要类型砷中毒一般都是由口服引起的。
砷急性中毒的症状有两种类型,即麻痹型和胃肠型。
其中尤以胃肠型较为常见。
大量砷化物进入体内,可以麻痹中枢神经,出现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模糊、谵妄、昏迷、脉搏速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数小时内因毒物抑制中枢神经而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胃肠道的症状来不及出现或者症状很轻微。
这就是麻痹型的症状。
地方性砷中毒的综述
认识地方性砷中毒关键词:地理学,中毒,地方病,医学地理学,全球性简介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害病。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中砷浓度超过WHO指导标准0.01mg/L或超过了其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秘鲁、泰国和美国等。
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地方性砷中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病因学、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人们已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并确定高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预后的预警、评价系统,制约了砷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类型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型砷中毒。
分布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四川、安徽、青海、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区)。
其中以山西、内蒙古病情为重。
燃煤型砷中毒部分:贵州、陕西。
其中以贵州分布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资料估计,目前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5 mg/L的人口为560万,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1 mg/L的人口为1 466万,这还不包括由于燃煤引起的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人口。
在我国,除贵州省主要为燃煤污染型病区外,其他地区大都属于饮水型病区。
新疆奎屯垦区是我国大陆上报道的第一起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也是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流行区之一。
新疆医科大学氟砷研究课题组自1980年开始对该病区开展综合性防治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今后应在对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从生物统计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等方面综合分析砷中毒易感性标志物与砷中毒的关系,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地方性砷中毒较为系统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
·综述·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张兵,张爱君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吉林白城137000中图分类号:R59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889(2011)04-0250-03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砷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我国有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污染型砷中毒。
临床上以皮肤色素异常(脱失或沉着)和手、脚掌过度角化为主要特点的皮肤损伤,且是其早期特异性病变,病情严重者可见砷性Bowen,S病或皮肤癌。
目前,尽管砷性皮肤病变机制不明,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且成效显著。
本文对近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便同行查阅。
1皮肤病变皮肤病变是评价慢性砷中毒最常用的指标。
朱红叶等[1]调查显示,砷暴露地区人群中皮肤病的患病率是45.6%,皮肤病患病率与饮水砷暴露水平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孟加拉国的砷暴露地区村民皮肤损害的粗发生率为29%,当地的饮水中砷的最高浓度是2040mg/L,该国另一个病区进行的横断面调查显示167人中掌跖角化过度和皮肤色素沉着的患病率为22%。
在印度低砷暴露(<50mg/L)情况下,调整年龄因素后男性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是0.4%,而在高砷浓度暴露下(>800mg/L)发生率是22%。
本次调查中砷暴露浓度在51 150mg/L水平的皮肤病患病率(包括掌跖角化过度和皮肤色素沉着及脱失)是24.3%,总体上皮肤病的患病率较高。
饮水型砷中毒虽然是一个慢性蓄积过程,但在研究中调整了性别、年龄和砷暴露浓度影响因素后,皮肤病的患病率没有表现出与砷暴露时间相关,显示在砷的毒效应中,暴露浓度可能起较关键的作用。
曹文发等[2]调查发现,陕南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地区女性患者皮肤皲裂、角化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患者皮肤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明显高于女性,说明男性患者中毒程度较女性为重。
这可能是当地男性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经常裸露上身,皮肤接触砷尘较多,增加了皮肤对砷的吸收所致;女性主要从事洗、刷等劳动,手脚接触物理、化学等刺激较男性频繁,这些理、化刺激导致手脚皲通讯作者:张兵,E-mail:zhangbing3343587@163.com 裂、角化加重,致使早期中毒患者就表现出明显皲裂、角化。
地方性砷中毒
6
三、砷的代谢以及毒作用机制
(一)抑制酶的活性 现有的研究报道大多证明砷是一种细胞原 砷的毒作用机制 (二)诱发脂质过氧化 浆毒,与组织中某些物质具较强的亲和力, 且能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影响机体正常代 (三)导致细胞凋亡 谢,产生不良生物学效应。
7
四、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1.改换水源 2.饮水除砷预防措施 3.限制高砷煤炭的开采使用 4.改良炉灶以减少室内空气砷污染
2
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
•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的总体介绍
•砷在自然界的分布
•砷在体内的代谢以及毒作用机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3
一、地方性砷中毒的总体介绍
地砷病(endemic arsenic poisoning),主要是
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 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 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 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严重 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他各种恶 性肿瘤的高发。
5
三、砷的代谢以及毒作用机制
(一)砷的吸收途径
(二)砷的运输、分布与蓄积
•在血液中聚集,与血红蛋白的 1.呼吸道吸收 砷在体内的代谢 (三)砷的排泄途径 珠蛋白结合 2.消化道吸收 (尿砷测定灵敏的反应 机体砷负荷水平) 3.皮肤黏膜吸收 •运输至肝、肾、肺、脑、皮肤 及骨骼 •较强的蓄积性
(砷易在在毛发中蓄积,毛发砷含量成 为人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
前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以下特点: 在自然界中,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疾病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导致某些地区水、植物、土壤和煤中的个别微量 疾病的发生与相关的微量元素的总摄入量有 元素含量过高或缺乏,使当地的人和动物从外界 密切关系 环境获得的某种元素的量超过或不能满足机体正 疾病的发生与相关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浓度 常需要量所引起的疾病。 有关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地方性砷中毒又称地砷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严重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它各种恶性肿瘤的高发。
预防控制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机体每日砷的总摄人量,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砷的总摄人量不宜超过200pg。
为控制砷中毒的发生,病区人群生活环境和食品中的砷含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建立健全环境和食品砷标准为控制砷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先后制订了环境、食品砷的卫生标准。
1958年WHO制定的饮用水砷含量标准为0.2mg/L,1963年这一标准被修改为0.05mg/L,从1993年起WHO建议将该标准修订为0.01mg/L。
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饮用水砷含量的标准均为0.05mg/L。
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饮用水砷含量的限值仍然定为0.05mg/L。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砷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砷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完善将对我国砷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
砷标准的制订(修订)、颁布和实施对预防控制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环境砷的监测通过对空气、水、食品、燃煤以及生物样品的砷监测,特别是对新开采的水源和煤矿进行砷含量的检测,可及时了解环境砷的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改用低砷水源改用低砷水源是控制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水砷含量为≤0.05mg/L;WHO推荐标准为≤0.0lmg/L。
按每人每天饮水量2升计算,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将不会超过200μg(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不超过120μg)。
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b t c]E d mi asncp i nn ec e sr i ae ah gncmehns o re i p i nn A s a t n e c re i os igi goh mi yu es .P to e i r o s t s cai m f snc os ig a o
[ 要 】地 方性 砷 中毒是 一种 地球 化 学性 疾 病, 关砷 中毒 的致 病机 理 , 直 以来是 研 究 的重 点 。 切 的 摘 有 一 确 机制 仍未 明确 , 目前 多数 学者认 为砷 可 致 氧化 应 激 、 NA损 伤 、 NA 甲基化 及 免 疫 功 能异 常 。本 文 将 从 这 D D
Z HANG a Qio—t . U —n i W Ri a
.
( . ea t n fP s rd ae2 0 ,n e n oi M e i l ol e Hu h t0 0 5 hn 1 D p rme t o ot a u t 0 9 I nrMo g l dc l g , h o 1 0 9 C ia; h a aC e 2 D p rme t fDemad gs, h l t si l fI n rMog l . e a t n o r to i T eA{ i e Hopt n e n oi t a d a o a
所 谓 氧 化 应激 是 指 体 内氧 化 、 氧 化 这 两 个 体 抗 系 的失衡 所 引起 的 机体 生化 生理过 程 异常 。研 究表 明 , 化 应 激 可 能 是 参 与 砷 致 病 的 重 要 发 病 机 氧 制 ]经 实验 证 实 ,As , i m在 体 内外 都 可 产 生 大 量 的
四川省地方性砷中毒线索调查
26 5
PrvM e n , J n.0 e d 1 f u 2 02, Vo . 8, Nu. 11 3
3 讨 论
患者 多有 高 胆 固醇 、 高 甘 油 三 脂 、 高 血 糖 症 , 且 患 冠 心 病 、高
脂 肪 肝 是 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肝 内 中 性 脂 肪 甘 油 三脂 蓄 积 过 多 的 一 种 病 理 状 态 , B超 或 C 检 查 结 果 是 临 床 通 常 的 诊 断 依 T 据 _ 本 文 结 果 显 示 :① 在 普 通 工 薪 人 群 中脂 肪 肝 的 患 病 率 亦 I 高 达 l % 以 上 ,说 明 脂 肪 肝 已 是 常 见 病 、 多 发 病 、 患 者 以 8 ② 男性 为 主 ,年 龄 集 中 在 3 ~7 0 0岁 之 间 , 以 4 ~5 0 0岁 为 高 峰 , 尤 其 职 位 较 高 的 人 群 危 险 性 更 高 ,这 可 能 与 中年 男 性 社 交 活 动 多 ,过 多 饮 酒 及 摄 人 热 量 过 剩 等 因 素 有 关 J 2,提 示 生 活 方 式 或 习 惯 是 非 常 重 要 的发 病 因 素 。文 中 谷 氨 酰 转 肽 酶 在 不 同 脂 肪 肝 患 病 人 群 中 分 布 不 同 ,是 否 与 不 同 的 生 活 方 式 或 酒 精 摄 人 多 寡 有 关 亦 或 年 龄 及 病 情 轻 重 等 有 关 ,尚 需 进 一 步 研 究 。③ 脂 肪 肝
能存 在病区 ,因此将 上述相关地 区列为这次 的重点调查对象 。
1 2 燃 煤 型 砷 中 毒 调 查 方 法 . 121 选点 .. 燃 煤 型 砷 中毒 往 往 与 氟 中 毒 相 伴 随 ,故 选 点 原 则 应 为 氟 中 毒 危 害较 重 的病 区 为 宜 ,具 体 为 古 蔺 县 3个 乡 6个 村 ,兴 文 县 2个 乡 5个 村 ,珙 县 2个 乡 6个 村 。 1 2 2 调 查 内容 ① 煤 砷 :每 个 村 采 集 农 户 家 燃 用 煤 3 l .. ~ 0 个 ,以 GB '3 5 — 16 /' 8 9 6方 法 测 定 。② 患 者 线 索 :通 过 与 乡 、 I0
地方性砷中毒皮肤角化
• 新疆奎屯病区 分布于87个生产连队,受 威胁居民约5万人。 • 内蒙古病区 截止 1994 年底已发现 5 个盟 (布),11个市(县、旗)627个村和一个农场 有地砷病。病区人口约60万。 • 山西省病区 现已发现病区主要分布在大 同和晋中盆地。如塑城区、应县、天镇县、 平遥县、汾阳县、孝义县、文水县等。病 区人口约100万。 • 贵州省病区 兴仁县、兴义市、安龙县、 织金县、开阳县,病区人口约7万~20万。
皮肤、汗腺、唾液腺、泌乳、毛发指 甲的脱落等途径,也可排出部分砷。
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
• 地方性砷中毒分为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 • 在孟加拉、印度、中国、越南、泰国、柬埔 寨等国家都有流行。 • 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病区县32个,中国砷中 毒危害病区的暴露人口高达1500万之多;已 确诊患者超过数万人。 • 流行区:台湾、新疆、内蒙、贵州、山西、 陕西等地。 • 台湾:老流行区——嘉羲和台南县(北门、学 甲、布袋、义竹4个乡、镇);新流行区—— 台南市、屏东县、高雄县、高雄市。
• 某些湖泊、沼泽地区或沿海地区,由于土壤 中砷的累积,致使地下水砷浓度达0.2-1.82 mg/L。 • 不同地区的煤炭含砷量多少不等,贵州省西 南部农村,煤炭含砷量为876.3-8300mg/kg, 个别地区达35000 mg/kg。当地居民以高砷 煤为燃料取暖、做饭、烘烤粮食蔬菜,致使 室内空气、玉米、辣椒中砷含量升高。
3.混合型病区 • 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内同时还有 一种或几种地方病存在。如新疆奎 屯某居民村饮水含砷量为 0.85mg/L , 含氟量9.9mg/L,两种地方病同时存 在。 • 燃煤污染型病区也发现有砷氟中毒 同时存在。
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地方性砷中毒的特异表现 早期:末梢神经炎症状,呈四肢对称性、向 心性感觉障碍,如疼温觉减退、麻木、蚁走感 等。四肢肌肉疼痛、收缩无力,甚至出现抬举、 行走困难。患者毛发干枯,易脆断、脱落。
砷污染案例
砷污染案例郴州砷污染事故阴影犹在政府缺席土壤污染防治 (2)“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依旧是个未知数事发后,由郴州市、苏仙区两级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表明,离村庄不远的郴州砷制品厂,因生产过程中将不允许外排的闭路循环废水直接排放,导致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地发生砷污染急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相继有380名村民住院治疗,两人死亡。
随后,经长沙市土地肥料测试中心监测:大部分水田轻度污染,暂不能继续种植水稻,需要长时间施大量磷肥改良土壤或改造成旱地种植其他农作物。
其中,轻度污染189亩、中度污染107亩、无污染175亩。
水田污染损失以10年间接和直接损失鉴定为84.7万元。
“砷中毒事件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百姓都不敢下田。
”5月5日,邓家塘村村长段华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邓家塘村12组组长李国金告诉本刊记者,2002年,受污严重的几个村民小组将污染企业告上了法庭,村民得到赔偿后,地方政府鲜有过问土地使用情况。
对于受污水田如何修复,需要多久,依旧是个未知数。
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亦向本刊记者坦承,事发至今,乡政府已经换届几任领导,在他任上,没有专门检测过,这么多年来,受污染土壤的砷金属含量是否降低,他也不知情。
为解决农田大面积抛荒,村委会采取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田承包给租户,用于稻谷培种、种植烤烟等非农作物,出租农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得到120元左右的租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土壤一旦发生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相比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难解决的。
郴州市、苏仙区两级环保局及农业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他们严控重管的领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他们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可供大面积全面推广,且百姓容易接受的方法。
时至今日,离事发已11年,近一个轮回,砷污染的阴影依然没有消散。
地方性砷中毒PPT课件
饲料对外环境的污染问题
据科学家预测,一个万头猪场若连续使用含砷的饲料 ,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允许使用的砷制剂剂量推算 ,5至8年后将可能向猪场周边排放近1吨砷,不出10年该 地所产甘薯中砷含量将会全部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0.7mg/kg)。2002年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采集重庆、成 都、南充3个地区的市售新鲜肉样和肝样,发现所有样品 中砷含量都超过国家无公害卫生标准,有的甚至超过国家 标准25倍。
人类生存环境中砷的主要来源
一是天然源 二是人类活动
人类生存环境中砷的来源:天然源
1.表层岩石的风化、淋溶,使砷从岩石中释放出来 ,随风飘散于大气中或降落于地面进入土壤中。 2.火山爆发排出的气体和灰尘含有大量的砷化物等 。 3.流经富砷矿层的地下水,尤其是温泉水将砷带到 地面。
人类生存环境中砷的来源:人类活动
故事三
王婆道:“……大官人西门庆家里取些砒霜 ,却叫大娘子潘金莲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 来,却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 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没了踪迹。 ……”(金瓶梅第五回)
砒霜: As2O3
三种常见的砷化合物
雄黄 雌黄 砒霜
都含有一种元素:砷。化学符号AS。
砷的化合 物
砷的氢化物 :砷化氢
1.苏鲁交界邳苍分洪道两起砷污染事件 2.河南省大沙河两起砷污染事件 3.广西河池市砷污染事件 4.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一家硫酸厂违法排污造成村民砷中毒 事件 5.贵州省独山县瑞丰矿业公司违法排污造成砷污染事件 6.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饮用水井砷污染事件 7.广东英德市横石塘镇龙新村岭下村组发生集体砷中毒事件 8.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金宝矿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砷污染 事件。
根据世界卫组织报告显示,人体每天摄入1.5毫克的砷 将导致慢性中毒,而每天摄入0.15毫克将对某些人群长期 产生影响。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专业知识文档】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专业知识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文章导读地方性砷中毒最常见的就是饮水型,这是一种对健康危害很大的疾病,患者的皮肤会发生改变,出现皮肤癌,还会累及其他的器官,肺癌,乳腺癌,骨癌等都是常见的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1.特异表现早期多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症状,四肢呈对称性、向心性感觉障碍,出现痛觉温觉减退、麻木、蚁走感等异常。
四肢肌肉疼痛、收缩无力,甚至出现抬举、行走困难。
患者毛发干枯,易脆断、脱落。
2.脏器损害可有肝、肾、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雄性生殖系统的损害表现。
可诱发皮肤癌、乳腺癌、肾癌膀胱癌、淋巴肉瘤、血管肉瘤、口腔癌、骨癌、腹膜及生殖系统肿瘤等。
二、治疗原则1.营养支持;2.治疗末梢神经炎 ;3.处理皮肤损害;4.应用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每天肌内注射0.125~0.25g,每3~5天为一疗程。
也可选用10%硫代硫酸钠,成人每次静脉注射10~20ml,每日1次,3~5天为1疗程,连用3~5个疗程。
三、治疗方法1.驱砷治疗目前驱砷治疗主要采用基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巯基可以与体内砷离子结合,结合后的产物较快地经肾脏由尿排出体外;同时巯基还可以解除已被砷离子结合的酶和组织,恢复酶和组织的生理功能,起到解毒驱砷效果。
常用的有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硫酸钠等。
2.对症治疗(1)掌跖角化可采用5%~10%水杨酸软膏,20%尿素软膏或10%尿素软膏等可以缓解疼痛,软化和溶解角化物,甚至脱落。
角化物脱落后的皮肤可用维E软膏以避免皮肤干裂,同时可给予维甲酸类、B族维生素等辅助药物对症治疗。
对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或皮肤癌病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2)周围血管病变首先病人应注意保暖,戒烟和适当活动;其次可采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症状较重者可用α-受体阻滞剂及扩张血管药剂,如苯拉苏林、苯苄胺、烟酸等,也可以用中药毛冬青片或丹参,同时给予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辅助药物治疗。
部分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普查工作总结
3.降氟、降砷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
3.1降氟、降砷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任务完成情况
• 2004年度全国降氟、降砷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任 务为17918个工程,实际完成了20029个,完成工作量 是任务量的117.78%。
• 浙江、北京、重庆、四川、广东、安徽、辽宁、山东 、宁夏等省没有全部完成计划任务量,其余省份均按 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工作任务,超额完成任务比 例较多的省份为天津(176.48%)、新疆(134.65% )、江西(129.17%)、陕西(127.12%)、河南( 119.37%)、湖南(118.75%)和云南(116.67%)。
一、项目的组织实施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财政厅对该项目也给 予了高度重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分别于4月-7月 召开了各省份的项目启动会,培训了项目工作人员, 全面开展项目工作。7月中旬,卫生部组织成立了项 目督导组,分别到部分重点项目省份进行了中期督导 工作,及时发现了一些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卫生部,促进了整个项目的 顺利进行。截止到2005年12月份,除西藏自治区外, 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按计划完成任务。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7.1421 .7.14W ednesd ay , July 1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4:46:3714 :46:371 4:467/1 4/2021 2:46:37 PM
2. 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
2.1 各项目省任务完成情况
• 2005年全国计划在13个省开展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工 作,计划筛查3000个自然村。实际完成了4677个村, 48689个样品的检测,完成工作量是任务量的155.90% 。其中四川、黑龙江、宁夏工作均未达到任务量的 50%,新疆、安徽、甘肃、河南、山西、青海、吉林 、陕西均超额完成任务。
中国1958万人的砷中毒危机
中国1958万人的砷中毒危机如果你是城里人,基本不用担心地下水砷超标问题,因为你喝的是自来水,但在贫困又干旱的农村,你无法摆脱喝到这种砷污染严重的毒水的命运。
病变的手中国有1958万人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标的高风险地区,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指出了这个长久以来被严重忽视的环境问题。
来自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和中国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模型,可以通过湿度、土壤盐度及地形等信息预测污染风险,无需亲临现场检测就可以大范围的找出地下水砷超标的高危地区。
他们根据这一模型绘制出“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将各省份划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地区。
除了官方曾公布过的内蒙、山西、吉林、宁夏、青海、安徽和北京,该地图还指出了一些过去被政府排查在外和未知的高风险地区——其中包括辽宁西部、山东、江苏等江淮地区、四川中部、甘肃的黑河盆地以及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等。
研究者估算,有1958万人生活在高风险的水砷污染地区,而这些地区大多是干旱的贫困乡村。
在公众对环境问题日渐敏感的今天,水砷问题并不是关注的热点,政府公布的相关资料有限,但实际上水砷污染在中国影响人口之多,影响区域之大足以让人警惕。
除了干旱的农村易受影响外,北京也处在地下水砷超标的威胁之中。
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科学》杂志(),版权归瑞士联邦水科学与科技研究所(Eawag)所有地砷病在中国1980年,中国大陆在新疆发现了首个饮水砷中毒病人,接着又在内蒙、山西发现了类似案例。
患者往往眼看着自己的皮肤病变一步步恶化,却又无能为力,最终发生癌变。
迄今为止,曾出现过类似病例的省份总共有十六个,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和华北平原。
首例病例发现十二年后,卫生部门正式将之定为一种地方病,命名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并通过各地疾控中心进行追踪。
当人长期饮用地下水摄入过量的无机砷,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肝肾功能障碍及皮肤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在卫生部曾调查过的10个高危省份中,总患病率十分高,几乎是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得地砷病。
5-砷与地方性砷中毒
砷的运输与分布
血液:约95%与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结合 As3+:富含巯基的组织,肝、肾、脑 As5+:骨骼,以砷酸盐取代磷酸盐
细胞内:内质网>胞液>溶酶体>线粒体>
细胞核 易蓄积于:皮肤、指(趾)甲、毛发,因 角蛋白含量高
砷的毒性
砷通过与蛋白和酶的巯基相互作用(使蛋白
质和酶在细胞内变性) 以及增加细胞内的活 性氧簇引起细胞损伤而产生毒性。 砷可以阻碍必要酶的作用及其在细胞内的 转录过程,最终导致人体多系统非癌病变相 继发生。 例如,三价甲基化砷诱导的氧化应激抑制了 谷胱甘肽( GSH) 还原酶及细胞保护机制抗 氧化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As 砷与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砷元素与砷化合物
砷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元素,在常见微量元素中排在第20 位, 存在于地壳,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砷主要有3 种原子价(-3, +3, +5) 。 三价砷(As3+) 和五价砷(As5+) 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 都是可溶的。 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五价砷类更稳定和占优势,而在还原环 境下以三价砷为主。 砷可以被微生物、人类和动物甲基化为单甲基砷酸和二甲 胂酸、三甲基砷氧化物。 三价化合物一般比五价化合物毒性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 胂气体。 存在的有机砷化物一般无毒性。
患病率
中、重度病 例检出率
无 <5% >5%
地方性砷中毒的治疗原则
营养支持:膳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多种维
生素 治疗末梢神经炎:VB1、VB12、肌苷、三 磷腺苷、辅酶A、辅酶Q10 处理皮肤损害:5%二巯丙醇油膏涂沫 砷的解毒剂:
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类别:地方病疾病名称: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概述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分期或分型流行特征一、病区类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地砷病病区有二种类型。
(一)饮水型病区该类病区是居民长期饮用含砷量较高的水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
新疆、内蒙、山西、吉林、宁夏、青海以及台湾等病区均属此类型。
(二)燃煤型病区这类病区是指居民长期敞灶燃用高砷煤取暖、炊饭及烘烤粮食、辣椒等造成室内空气及食物砷污染而暴露高砷所致的慢性砷中毒。
贵州、陕西省属于该种类型。
二、地区分布根据我国截止2002年底的调查结果,我国发现有地方性砷中毒的省份有新疆、内蒙古、贵州、山西、吉林、宁夏、青海、台湾省以及陕西、安徽等。
三、时间分布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在冬季的症状较重,可能与冬季居民在室内逗留时间较长,且在这一季节燃用高砷煤烘烤食物,通过呼吸道接触砷污染空气的机会增多有关。
地砷病的发病没有一定的周期性,而是呈持续上涨的趋势。
危险因素根据砷的来源,人类暴露砷方式大体上可分为生活接触、职业性砷暴露、环境污染及医源性暴露等方式。
其中,生活接触方式是引起地方性砷中毒的最主要途径,是形成地砷病病因链的重要环节。
在生活性接触中,主要通过饮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地下水所致,称为饮水型地砷病。
在中国,还有少数病区,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敝灶燃烧高砷煤,污染了室内空气和食物而造成慢性砷中毒,称为燃煤污染型地砷病。
两种类型的地砷病在临床表现方面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不同病区居民砷摄入量差异很大,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在轻病区,病人可能仅有较轻的皮肤改变,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重病区则临床表现往往很明显,且砷中毒引起的心血管、肝脏等并发症亦较多见。
有些摄砷量很高的病区,心脏、肾脏损害,甚至消化道损害,其临床表现明显接近亚急性砷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方性砷中毒关键词:地理学,中毒,地方病,医学地理学,全球性简介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害病。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中砷浓度超过WHO指导标准0.01mg/L或超过了其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秘鲁、泰国和美国等。
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地方性砷中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病因学、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人们已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并确定高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预后的预警、评价系统,制约了砷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类型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型砷中毒。
分布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四川、安徽、青海、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区)。
其中以山西、内蒙古病情为重。
燃煤型砷中毒部分:贵州、陕西。
其中以贵州分布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资料估计,目前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5 mg/L的人口为560万,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1 mg/L的人口为1 466万,这还不包括由于燃煤引起的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人口。
在我国,除贵州省主要为燃煤污染型病区外,其他地区大都属于饮水型病区。
新疆奎屯垦区是我国大陆上报道的第一起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也是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流行区之一。
新疆医科大学氟砷研究课题组自1980年开始对该病区开展综合性防治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今后应在对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从生物统计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等方面综合分析砷中毒易感性标志物与砷中毒的关系,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地方性砷中毒较为系统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为揭示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分子机制和寻找特异、敏感、快速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为全面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地方性砷中毒概念地方性砷中毒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色、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具有远期毒效应。
国外的地方性砷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孟加拉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称为“历史上一国人口遭遇到的最大的群体中毒事件”。
据2009年11月报道,孟加拉国可能有两百万人集体砷中毒,且已经造成多人丧命,未来将有更多人因此失去生命,堪称人类史上最大的中毒案。
孟加拉国挖掘许多池塘作为养殖鱼类与储水灌溉用,科学家发现,这些池塘是居民集体砷中毒的罪魁祸首。
研究指出,祸首就是数万个人工池塘。
孟加拉国当局挖掘这些池塘,并以挖出的泥土防洪。
科学家很早即知,这些砷来自孟加拉国全境、数百万个以低科技挖掘的“管状深井”的井水。
讽刺的是,这些井多数是靠国际援助机关开凿而成。
据孟加拉国政府估计,大约有三千万人饮用含砷量超过50ug/L的水源。
但是,如果按世卫组织推荐的10ug/L的临时标准计算,则这一数据将超过七千万。
政府根据2001年的实地调查结果估计,每10万口管井中大约有40%-50%受到砷污染。
有些乡镇的这一数据甚至高达80%-100%。
现在的问题是,原本未受污染的一些管井仍在不断遭受污染。
砷浓度最高的井水约有50年历史,同时砷这种有机碳一旦经过微生物新陈代谢,会让砷从沉积物释放出来,且很快就能从地表渗入地底。
20107700万人因饮用水被砷污染而面临危险。
过去十年间,研究人员对孟加拉国首都区近1.2万人的跟踪调查发现,20%以上的死亡者似乎都是由被砷污染的井水引起的。
据估计,由于20世纪70年代一次灾难性运动的误导,孟加拉国有3500万至7700万的人口已经逐渐受到砷污染的水的侵害。
当时,为了给村民提供清洁无菌的生活用水,该地区开挖了数百万口管井。
许多管井的底部不慎探进土壤表层,而土壤表层中天然产生的砷含量非常高。
中毒机理根据所摄入的砷化物的种类、毒性、摄入量及持续时间,可呈现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临床表现。
地方性砷中毒以慢性中毒为主要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沉着和掌跖角化,并作为特异性诊断标志,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地砷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
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可致皮肤癌、肺癌、并伴有其他系统和内脏癌症高发。
地砷病的潜伏期很长,一般在10年左右,皮肤癌的潜伏期长达20年。
所以在离开高砷区后很长时间人仍然可能患病。
同时地砷病还严重影响病区经济的发展,致使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反映机体与环境因子(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 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所有可测定的改变, 包括生化的、生理的、行为的、免疫的、细胞的、遗传的等多方面的改变。
1987 年美国国家生物标志物研究委员会将生物标志物划分为3类:(1)暴露标志物( biomarker of exposure) : 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或外源性化学物与某靶细胞或靶分子(或其代替物) 交互作用产物浓度的指标, 包括反映内暴露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两类标志物。
(2)效应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反映外来因素作用后, 机体中可测定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它方面改变的指标, 可以是生物机体内某一内源性成分或机体功能容量或结构的改变或功能障碍或产生疾病。
可进一步分为早期生物学效应、结构和(或) 功能改变及疾病3类。
(3)易感性标志物(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反应能力的指标。
1砷的暴露标志物1.1血砷(AsB)由于血砷的生物半衰期为60 h,砷进入血液后,大部分均以较高的速率从血浆清除,因而血砷仅是监测短期接触水平的指标。
1.2尿砷(AsU)砷的排泄主要是在肾脏,大部分是从尿中排出,且排泄速度相当缓慢。
故尿砷被认为是反映近期砷暴露的敏感指标,比血砷更有说服力,常用于检测环境和职业中的砷暴露。
通常砷代谢在人的尿液中分布为10%~15%的无机砷(iAsⅢ,iAsⅤ)、 10%~15% 单甲基胂酸(MMA)和60%~80%二甲基胂酸( DMA)。
Hakala等[2]研究空气中砷的平均浓度和接砷作业工人尿砷浓度的相关性,分别测定了0、0~8、8~16和16~20 h 4个时段,结果发现在0、8 h二者有显著相关性(r = 0.78, P = 0.000 1),在这个时间段暴露在砷浓度为10 mg/L空气中的工人尿砷浓度为5 mg/L。
1.3尿卟啉(Uroporphyrins)最近的研究表明,尿卟啉也是砷暴露的早期生物标志物,Wang等[3]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了砷暴露在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以5 mg/kg体重As喂饲Wista大鼠,收集24 h尿样,用HPLC法测血、肝、肾中原卟啉Ⅸ,粪卟啉Ⅲ,粪卟啉Ⅰ的含量,结果几种组织中的卟啉浓度均在24 h内升高,尿原卟啉在48 h达最高峰,尿粪卟啉24 h达最高峰。
人体实验取了113份砷中毒区病人尿样,检测发现在暴露组中所有的尿卟啉浓度都高于对照组,且以年轻人居多。
提示卟啉可成为砷暴露早期危害的生物标志物。
1.4发砷、指(趾)甲砷(HAs,FTAs)毛发和指(趾)甲中都含有较高的角蛋白和大量的含硫氨基酸,砷可与头发中的二硫键结合抑制头发中含巯基的酶。
被吸收的砷掺入到发根的生长部,通过影响头发正常的物质代谢而改变它的一些基本性状如头发的伸长和相对强力发生改变。
张晨等[4]发现正常对照区(水砷0.003mg/L)居民与砷中毒病区(水砷0.58mg/L)患者及非患者间的头发伸长及相对强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正常对照区与改水后砷中毒地区(水砷<0.05 mg/L)居民间相对强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间头发伸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发砷与慢性砷中毒有密切关系,指甲如同毛发一样是砷的富集靶组织,能够蓄积砷, Lin等[5]研究台湾的乌脚病发现发砷和指甲砷和尿砷一样在乌脚病的发生中可作为慢性砷中毒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2砷的效应标志物2.1砷甲基化容量(capacity of methylation)甲基化容量是指生物样品中MMA和DMA的含量百分比。
Yu等[6]为了验证砷的甲基化容量与砷性皮肤损害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方法,检测了26例有皮损砷中毒病人的iAS、MMA和DMA百分比,结果发现实验组MMA和DMA显著高于对照组,MMA/DMA为0.24±0.06,其中MMA 超过15.5%的病人患砷性皮肤病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5.5倍。
说明砷的甲基化可能在砷诱导的皮肤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2.2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8OHdG 是活性氧(ROS)导致DNA 损伤的主要形式。
Matsui等[7]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8例砷性皮肤肿瘤和砷角化及11例与砷无关的鲍文氏瘤。
结果发现8OHdG在28例砷性皮肤肿瘤中有22例阳性,阳性率为78%;11例与砷无关的鲍文氏瘤中仅检出1例,阳性率为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证实8OHdG是参与砷致皮肤癌的氧化损伤标志物。
Yamanaka等[8]同样以8OHdG作为DNA氧化标志物,给哺乳动物口服二甲基胂酸(DMA),观察DMA是否有诱导DNA氧化损伤的能力,结果发现口服DMA后,砷作用的靶器官(如皮肤、肺、肝和膀胱)和尿中8OHdG的量显著升高,然而亚砷酸盐组中则没有,结果显示DMA在砷诱导氧化损伤致癌的路径中起重要的作用。
2.3脂质过氧化(LPO)脂质过氧化指标也是砷中毒的效应标志物,它包括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等。
砷在体内可以与酶、蛋白质中的巯基(SH)、胱氨酸及半胱氨酸等含硫的氨基(NH)有很强的亲和力。
Subbarao等[9]研究认为谷胱甘肽和砷的复合物的形成利于砷的胆道排泄。
Ramos等[10]发现As 能降低鼠体内肝、肾及心脏中的GSH水平而增加LPO的量,且肝中GSH水平与LPO量间呈负相关。
近年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砷与脂质过氧化有关,李富君等[11]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病人血中GSH含量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