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15T14:00:55.4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7期作者:邹峰

[导读] 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214174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可吸收微型骨锚;手外伤;肌腱止点断裂

手指的屈指肌腱在发挥手握持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屈指肌腱有深、浅两组,起于前臂,经过腕管、掌心、屈指腱鞘管而分别抵止于末节指骨基底及中节指骨近段嵴[1]。整个肌腱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既营养肌腱,又便于肌腱在其中滑动,被称为腱围或腱周组织[2]。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受肌肉收缩,近侧断端回缩,如近侧指节处割断,断端可缩回到掌部。临床治疗以说书为主,手术中寻找两端困难,修复也难,缝合后因有张力,可使缝合处分开出现裂隙,影响愈合。我院给予观察组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22-55岁,平均(42.67±2.69)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22-56岁,平均(42.88±2.87)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观察组:局部麻醉,于患指远侧指间关节掌侧做弧形切口,离皮下组织,同时注意两侧神经血管束的保护,促使末节指骨掌侧基底暴露。如为开放性伤口,则需彻底清创,暴露肌腱止点。采用微型钻头,于末节指骨基底掌侧指深屈肌腱止点处钻孔,使用微型钻头打磨粗糙肌腱止点处的骨质,增加术后肌腱黏附性。在预钻孔处置入微型锚钉,方向与远侧指间关节截面呈15-30°,经C型臂透视,确认锚钉完全位于末节指骨骨髓腔内,端完全没入骨质。同时牵拉锚钉线确定锚钉固定牢固,术中扩张屈肌腱A4腱鞘,避免肌腱粘连,使指深屈肌腱断端通过腱鞘,采用缝合线将屈肌腱水平褥式缝合,调整肌腱张力,确保肌腱断端紧贴末节指骨基底掌侧骨质。将腱性组织缝合于末节指骨骨膜与周围软组织,促使其愈合。采用4-0线闭合手术切口,无菌辅料包扎,石膏外固。对照组给予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

1.3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治愈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均愈合,愈合率为100.00%(26/26),对照组愈合22例,愈合率为

84.62%(22/26),差异显著(χ2=4.333,P=0.037)。

2.3两组患者术后2月粘连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对比(±s)

3讨论

屈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手外疾患,常见于锐器划伤,屈肌腱位于Ia区的损伤为止点处的断裂,由于无法直接缝合,成为临床处理上的难点[3]。临床常采用钢丝捆绑纽扣固定修复屈指肌腱损伤,但术后肌腱强度及肌力明显减弱,功能恢复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肌腱固定不牢固,易导致发生各种并发症[4]。微型锚钉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固定更牢固,强度更大,术后不会出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促进腱骨愈合[5]。我院给予观察组患者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可吸收微

综合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术后的功能恢复

综合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术后的功能恢复 发表时间:2011-07-12T16:13:15.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于岚[导读] 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原则。 于岚(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原庐山区人民医院> 332000)【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6-0058-0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后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应用多种物理因子, 结合作业治疗, 对20例手外伤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后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前与治疗2 疗程后进行患手总的主动活动度和手皮肤感觉功能的评价, 发现治疗后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手功能训练的方法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能极大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关键词】康复治疗手外伤术后手外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不宜分割的整体。手外伤康复治疗的质量直接影响疾病治疗的最终效果,它应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程。2009年9月~2011年3月本科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术后患者20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手外伤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0~45岁,平均28.2岁。致伤类型:电锯伤2例,碾压伤6例,玻璃伤及刀割伤14例。骨折合并关节损伤4例,肌腱损伤15例,神经损伤1例。损伤部位:手掌13例,拇指1例,食指5例,中指4 例。 1.2 评估:①外观:观察手的状态,有无瘢痕、伤口、红肿、手指畸形、皮肤营养等。②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灵巧性。③感觉功能: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1.3 治疗方法患者均拆线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1.3.1 物理因子治疗在患者伤口允许的情况下1)温热治疗:蜡疗或中药熏药:温热量,每次治疗20min,1 次/d;2) 音频治疗:对患手瘢痕粘连、手指挛缩者,可采用音频电疗,20 min/次,1次/d;3) 超声波治疗:治疗剂量连续输出法,声强1~1.5W/cm2,10min/次,1次/d。以上物理疗法1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2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手功能评定的结果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肌腱修复后康复治疗:①早期:主要仍以固定为主,术后立即开始未被固定的手指及近端的肘、肩等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但需严格防止引起修复肌腱张力增高的主动或被动运动。1周后鼓励患者小心进行手术部位肌腱的等长收缩训练。②中期:术后3~4周,由于肌腱修复多为手掌屈肌腱,外固定去除后,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腱活动度练习和肌力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 (2)手部骨折后的康复:①掌骨干骨折:此类患者3例,复位后固定3周后均开始康复治疗,固定期间鼓励未受累手指活动及全上肢活动,去除外固定后开始活动患手,鼓励患手从事日常生活活动。方法同前。②指骨骨折:此类患者1例,复位后固定2周开始被动运动指导,6周后拆除固定后逐步加强患者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伤后6周内以被动运动为主,治疗师用左手固定患指近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压患指关节远端,做屈伸运动, 5min/次,2~3次/d。伤后6~8周以主动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 ,以减轻患指肌肉萎缩的程度,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3)肌力耐力训练采用从轻至重分级抗阻训练,让手指尽最大能力伸缩。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增强肌力,促进功能的恢复。 (4)感觉训练 1)触觉训练:均为感觉减退的患者,主要进行:质地和形状地训练方法:用粒度240P、120P、60P、30P四种规格的工业砂布,等分粘附在一根木棍上,让病人作闭眼-睁眼-闭眼触摸训练;纺织品质地识别和区别;识别小物件,从单纯识别各种形状的木块开始,逐渐转为对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识别。 2)温度觉训练:在两个小瓶内分别装入冷水和温水(45℃),用患手分别触摸两个小瓶,睁眼看,闭眼体会冷热之间的差别。触觉训练和温度觉训练可交替进行,2~3次/d,15~20min/次。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手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可开始各种生活活动及功能性练习,如做手指的弹、勾、拉、抓、握、捏等细小动作。练习提物、放下,逐渐到拿和放较小的物品,待手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可练习梳头、进食、洗澡、入厕、穿衣裤等,但训练要适度,1~2次/d,5min/次。 1.4 疗效评定根据患侧手总的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 movement , TAM) 为评定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 >健侧75%;可:TAM>健侧50 %;差TAM<健侧50%。手皮肤感觉功能评定标准:1级(S1): 无感觉;2级(S2) :神经单一分布有深感觉;3级(S3) :神经单一分布有浅感觉及触觉;4级(S4) :神经单一分布有浅痛觉及触觉且重叠感消失;5级(S5) :在神经单一分布恢复两点鉴别能力。2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手总的主动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优良率为75%, 经统计学处理x2=25.2, P<0.01。经治疗与训练后患者手皮肤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3 讨论 康复训练是手外伤术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手外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感觉功能障碍。手外伤修复后瘢痕粘连可造成肌腱活动受限,甚至可使患肢肌腱、韧带挛缩,关节僵硬。 综合康复治疗的首先是进行正确手功能的评定,更关键的全面理解患者手术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软组织的完整性三方面[1]的因素来制定功能锻炼的方案。在进行作业治疗前,通过配合一定的物理因子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促进肿胀消退,同时可软化瘢痕,消除粘连,对痉挛肌肉及其纤维有松弛作用,能缓解关节强直与挛缩,增加作业治疗的效果。作业治疗是恢复手关节和肌力的主要手段,早期正确的作业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反,损伤严重及康复介入时间晚的患者,由于已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硬,关节松动术效果差。手功能的恢复关键是早期进行手指的功能训练,早期有控制的活动是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一般可在修复后3~4周左右进行恢复肌腱活动度的练习,6周后可开始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原则。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 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1)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间。 (2)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3)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三、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遵医嘱进行各项指标监测。 2.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4、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出血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汇等)。 6.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就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得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7.遵医嘱用药及饮食指导(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8.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后根据有无张力固定4—6周,组织愈合后尽早拆除固定开始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早日恢复、 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 适用于: 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骨折,colles骨折,锁骨骨折等上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得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护理与处置: 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三、术后护理

四、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用药、 2、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遵医嘱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4.特别指导: (1)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僵硬或萎缩。 (2)如出现患肢疼痛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 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臀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下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得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护理与处置 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外科重点

骨科: 1.慢性骨髓炎手术适应症和禁忌 2.急性骨髓炎早期诊断 3.胸腰椎骨折分类 4.脊髓损伤病理分型 5.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区别 6.骨关节结核治愈标准 7.手外伤治疗原则 8.断指再植手术原则(或手术步骤) 9.髋关节后脱位主要临床特点 10.股骨颈骨折主要分类方法 11.半月板损伤主要因素 12.胫腓骨骨折主要并发症 13.骨巨细胞瘤临床特点 14.骨肉瘤治疗方法以及辅助化疗意义(消灭微转移病灶、判断预后、提高生存率、提高保 肢率、化疗期间充分时间设计假肢) 15.骨盆骨折并发症 16.手休息位及其意义(位置异常:肌腱损伤)√ 17.断肢再植手术原则、步骤√ 18.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原则 19.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哪些类型? 20.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依据 泌尿: 1.前列腺增生病人夜间尿频发病机理、原因(早期充血,后期膀胱容量有限) 2.排尿困难的老年男性患者,确诊前列腺增生的检查? 3.肾盂癌手术切除范围 4.根据出血部位和排尿阶段不同,肉眼血尿分为几种,临床意义?(初始,终末,全程) 5.轻度肾损伤保守治疗方法 6.尿路感染定位诊断方法 7.急性尿潴留治疗原则 8.泌尿结核诊断依据 9.上尿路结石保守治疗指征 10.膀胱破裂处理原则√ 11.肾癌肾外表现 12.尿路结石形成因素√ 13.双侧上尿路结石处理原则(△) 14.尿路梗阻影响√ 15.血尿处理原则 16.膀胱镜下膀胱肿瘤形态特点√ 17.膀胱肿瘤治疗原则√ 1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 19.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控制高血压,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心律失常,心肌损 害修复;血容量,避免术中低血压、休克)(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增多,小血管收缩)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术后,除非特殊需要,不可把手指固定在伸直或过于屈曲的位置上,而应固定在手的功能位,即拇指中度外展、微屈、对指,其他四指稍屈曲,呈半握拳状。这样,即使日后有的关节发生强直,其强直的角度是功能位,再加上其他关节的代偿作用,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功能。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受伤的机会较多,伤后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就能在最大限度内保存手的功能。否则,就会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功能残缺。手外伤的性质和程度不一。皮肤擦伤后,主要是防治感染。指关节扭伤后,可用短期制动和热敷等方法。 其他开放性损伤和较重的闭合性损伤,大多需要按下述原则处理。 1.早期清创是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应尽量争取时间,越早越好, 一般不应迟于伤后8小时,清洗和修整伤口,除去污垢和异物,切除严重挫灭而失去活力的组织。但要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特别是要保留拇、食、中指的长度,保留手指工作面的皮肤和手掌宽度。初期外科处理要尽量做到完善,不给后期处理造成困难或遗留不应有的后遗症。 2.清创时如需延长切口,应根据手的解剖特点和考虑功能,不可损伤重要组织或 遗留妨碍功能的瘢痕。手掌的伤口应沿皱纹方向;手指的伤口应在侧方延长,不应在指腹。 3.手外伤有骨折或关节脱位者,应首先进行整复和固定。整复后如骨关节比较稳 定,清创缝合后可按闭合性损伤处理,用纸壳或小铝片等固定3~4周。无骨折脱位的手指勿予固定,以便早期活动。不稳定的掌、指骨开放骨折可用克氏针固定。 4.肌腱与神经的损伤,是影响手功能的重要因素。比较清洁整齐的切断伤,应争 取及时缝合。但要仔细加以识别,绝不可误将肌腱断端和神经断端互相缝合。在伤情复杂和污染严重的伤口内,有肌腱、神经缺损者不宜作早期缝合,因长发生部分组织坏死和较严重污染。可先用黑线将断端做标记固定,待以后修复。 5.早期缝合皮肤。消灭创面,是手外伤初期处理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减轻感染的 重要措施。闭合创口的方法是由创面的情况所决定的。根据有无皮肤缺损、缺损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可选择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或皮管成形等。 6.术后,除非特殊需要,不可把手指固定在伸直或过于屈曲的位置上,而应固定 在手的功能位,即拇指中度外展、微屈、对指,其他四指稍屈曲,呈半握拳状。这样,即使日后有的关节发生强直,其强直的角度是功能位,再加上其他关节的代偿作用,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功能。

作业治疗应用于手外伤的康复效果分析

作业治疗应用于手外伤的康复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18T16:35:38.150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作者:刘岩[导读]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手外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作业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手部活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 150088 【摘要】目的:研究作业治疗对于手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手灵活度、 Barthel 功能指数及手指屈伸功能(TAM)疗效。结果:观察组的TAM 疗效优良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灵活度试验耗时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Barthel 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作业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手部活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手外伤;康复治疗;作业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S85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59-02 手外伤是临床常见外伤类型之一,致病原因复杂多样,损伤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手外伤程度较轻者,多可经对症治疗或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完全康复,而损伤较为严重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手部甚至上肢功能丧失,严重时可能致残[1]。本研究对手外伤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同时,配伍作业治疗,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患侧手部关节活动受损及灵敏度降低等,均具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男45 例,女17例,年龄22-56(36.48±3.25)岁;致伤原因:29 例切割伤,17 例玻璃伤,12 例碾压伤,4 例电锯伤;受伤部位:32 例手掌,18 例食指,2 例拇指,8 例中指,2 例多指;损伤类型:16 例骨折伴关节损伤,38 例肌腱损伤,8 例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 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综合评估患者的手外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情况下,针对性实施康复治疗,治疗方:(1)温热疗法:以中药熏蒸或蜡疗产生温热效应局部理疗,20min/次,1 次/d。(2)音频疗法:在外伤瘢痕部位放置条状音频治疗电极,输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20min/次,1 次/d。(3)超声波疗法:以超声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声波强度为0.4-1W/cm2,10min/次,1 次/d。均以15 次为1 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4d。 1.2.2 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作业治疗:(1)关节活动度练习:早期予以修复或固定,期间予以未受累手指或全上肢被动或主动练习,避免牵拉损伤或骨折部位。待损伤修复或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进行手部肌腱等长收缩练习、肌力练习、指掌屈伸练习等,视恢复情况及耐受度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及幅度。(2)肌力耐力了训练:由轻度到重度进行分级阻抗练习治疗,例如握力器、健身球、绑鞋带、搭积木、夹子练习、捡豆粒等,最大限度地练习手指、手掌伸缩能力,提高手灵活性与肌力。(3)感觉训练:利用“闭眼-睁眼-闭眼”触摸模式,通过闭眼触摸定位、辨物、描述材质、不同温度水(<45℃)感觉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触觉、辨别觉、质地形状觉及温觉功能。(4)日常活动训练:根据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拿放钥匙、筷子等小物件,逐渐过渡至梳洗、进食、穿衣、提物等训练,以重建生活活动能力。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或损伤加重,5min/次,1-2 次/min。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PPT)评价手灵活的,反应时间越长则活动度越低;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越好;采用手指屈伸功能(TAM)评价功能疗效,TAM>220°,且手屈伸功能正常为优;TAM 在200°-220°之间,或为健侧的75%以上为良;TAM在180°-200°之间,或为健侧的50%-75%为可;TAM<180°,或<50%健侧为差。统计两组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 SPSS18.0 进行数据分析,以( x ± s)表示计量资料,经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AM 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TAM 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手外伤治疗的处理原则

手外伤 一、手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1、手外观:腕横纹、鱼际肌、大小鱼际、远、近掌纹、近、远指间分支、指腹、甲沟、甲弧等。 2、分区(部):腕、掌(近、中、末)。 3、骨及关节:10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及关节名称。 4、结构与功能: 1)手的活动中心和支柱:-相对稳定部分,2、3掌骨、小多角骨、头状骨。 2)其余各部(骨、关节)-相对活动部分,因而形成了手部骨关节的两个弓。 3)各关节中以腕、第一腕掌关节及各掌指关节在完成手功能中尤为重要,着重修复。 各指组合占手功能的百分比 拇指组示指组中指组环指组小指组 50%20%15%10%5% 5、手部皮肤的特点:掌部Cooper Lig;背部。 6、手部血管、神经、肌腱的走行、起止点、支配区及手指活动的特点。 7、位置:中立位、休息位、功能位、保护位。 掌指关节僵硬-屈曲90°位固定。 虎口挛缩-拇指最大限度外展。 二、手外伤的检查方法 (一)创口(面): 1)部位、大小、深度、性质,皮及软组织缺损程度。 2)深部组织伤情,骨、关节、神经、肌腱。 3)血循环。 (二)血管损伤 色、温、指腹饱满或瘪陷,Allen试验。 (三)正中、尺、桡神经;运动、感觉、植物神经。 (四)肌腱损伤 休息位判断肌腱损伤的意义。 各部位肌腱损伤的表现。 1、拇长、短伸肌腱(掌指关节远、近)。 2、拇指及其他指的屈肌腱(深、浅)损伤后,掌指关节仍能做屈曲活动的机理。 3、伸指肌腱的机理-蚓状肌、骨间肌。 4、固有伸肌腱的功能及损伤 5、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伸指肌腱损伤。 1)中央腱-近屈、远伸 2)以远厕腱束-末节止点部-锤状指 (五)骨关节损伤的检查 局部体征(特征)+X线 三、手外伤的处理原则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术后,除非特殊需要,不可把手指固定在伸直或过于屈曲的位置上,而应固定在手的功能位,即拇指中度外展、微屈、对指,其他四指稍屈曲,呈半握拳状。这样,即使日后有的关节发生强直,其强直的角度是功能位,再加上其他关节的代偿作用,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功能。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受伤的机会较多,伤后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就能在最大限度内保存手的功能。否则,就会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功能残缺。的性质和程度不一。皮肤擦伤后,主要是防治感染。指关节扭伤后,可用短期制动和热敷等方法。其他开放性损伤和较重的闭合性损伤,大多需要按下述原则处理。 1.早期清创是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应尽量争取时 间,越早越好,一般不应迟于伤后8小时,清洗和修整伤口,除去污垢和异物,切除严重挫灭而失去活力的组织。但要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特别是要保留拇、食、中指的长度,保留手指工作面的皮肤和手掌宽度。初期外科处理要尽量做到完善,不给后期处理造成困难或遗留不应有的后遗症。 2.清创时如需延长切口,应根据手的解剖特点和考虑功能,不可损伤 重要组织或遗留妨碍功能的瘢痕。手掌的伤口应沿皱纹方向;手指的伤口应在侧方延长,不应在指腹。

3.有骨折或关节脱位者,应首先进行整复和固定。整复后如骨关节比较稳定,清创缝合后可按闭合性损伤处理,用纸壳或小铝片等固定3~4周。无骨折脱位的手指勿予固定,以便早期活动。不稳定的掌、指骨开放骨折可用克氏针固定。 4.肌腱与神经的损伤,是影响手功能的重要因素。比较清洁整齐的切断伤,应争取及时缝合。但要仔细加以识别,绝不可误将肌腱断端和神经断端互相缝合。在伤情复杂和污染严重的伤口内,有肌腱、神经缺损者不宜作早期缝合,因长发生部分组织坏死和较严重污染。可先用黑线将断端做标记固定,待以后修复。 5.早期缝合皮肤。消灭创面,是初期处理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减轻感染的重要措施。闭合创口的方法是由创面的情况所决定的。根据有无皮肤缺损、缺损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可选择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或皮管成形等。 6.术后,除非特殊需要,不可把手指固定在伸直或过于屈曲的位置上,而应固定在手的功能位,即拇指中度外展、微屈、对指,其他四指稍屈曲,呈半握拳状。这样,即使日后有的关节发生强直,其强直的角度是功能位,再加上其他关节的代偿作用,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功能。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15T14:00:55.4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7期作者:邹峰 [导读] 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214174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可吸收微型骨锚;手外伤;肌腱止点断裂 手指的屈指肌腱在发挥手握持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屈指肌腱有深、浅两组,起于前臂,经过腕管、掌心、屈指腱鞘管而分别抵止于末节指骨基底及中节指骨近段嵴[1]。整个肌腱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既营养肌腱,又便于肌腱在其中滑动,被称为腱围或腱周组织[2]。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受肌肉收缩,近侧断端回缩,如近侧指节处割断,断端可缩回到掌部。临床治疗以说书为主,手术中寻找两端困难,修复也难,缝合后因有张力,可使缝合处分开出现裂隙,影响愈合。我院给予观察组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22-55岁,平均(42.67±2.69)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22-56岁,平均(42.88±2.87)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观察组:局部麻醉,于患指远侧指间关节掌侧做弧形切口,离皮下组织,同时注意两侧神经血管束的保护,促使末节指骨掌侧基底暴露。如为开放性伤口,则需彻底清创,暴露肌腱止点。采用微型钻头,于末节指骨基底掌侧指深屈肌腱止点处钻孔,使用微型钻头打磨粗糙肌腱止点处的骨质,增加术后肌腱黏附性。在预钻孔处置入微型锚钉,方向与远侧指间关节截面呈15-30°,经C型臂透视,确认锚钉完全位于末节指骨骨髓腔内,端完全没入骨质。同时牵拉锚钉线确定锚钉固定牢固,术中扩张屈肌腱A4腱鞘,避免肌腱粘连,使指深屈肌腱断端通过腱鞘,采用缝合线将屈肌腱水平褥式缝合,调整肌腱张力,确保肌腱断端紧贴末节指骨基底掌侧骨质。将腱性组织缝合于末节指骨骨膜与周围软组织,促使其愈合。采用4-0线闭合手术切口,无菌辅料包扎,石膏外固。对照组给予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 1.3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治愈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均愈合,愈合率为100.00%(26/26),对照组愈合22例,愈合率为 84.62%(22/26),差异显著(χ2=4.333,P=0.037)。 2.3两组患者术后2月粘连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对比(±s) 3讨论 屈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手外疾患,常见于锐器划伤,屈肌腱位于Ia区的损伤为止点处的断裂,由于无法直接缝合,成为临床处理上的难点[3]。临床常采用钢丝捆绑纽扣固定修复屈指肌腱损伤,但术后肌腱强度及肌力明显减弱,功能恢复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肌腱固定不牢固,易导致发生各种并发症[4]。微型锚钉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固定更牢固,强度更大,术后不会出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促进腱骨愈合[5]。我院给予观察组患者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可吸收微

手外伤治疗现状及发展探究

手外伤治疗现状及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17-12-25T09:47:06.3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作者:王栋栋 [导读] 作为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器官部位,手部的使用及外部接触是最普遍的,这也使得其在大多数情况下。 浙江杭州下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310004 浙江杭州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身体健康重视,大众对于手部外伤的治疗发展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手部外伤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患者手外伤伤势的恢复及日常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手外伤治疗的发展探究成为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同时也是许多医疗工作者探究的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手外伤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随着医疗改革及其发展对手外伤治疗提出的新要求,这一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手外伤疾病的基本情况,结合了治疗发展的基本现状,对手外伤治疗的方法及应用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供参考。 关键(字)词:手外伤;治疗现状;疾病类型;治疗方法、发展思考 前言 作为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器官部位,手部的使用及外部接触是最普遍的,这也使得其在大多数情况下,既没有太多的保护措施和防护用具,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接触各种工具,由此使手部的损伤十分的频繁,也使得手部外伤的治疗成为了医疗诊治中十分常见的伤病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手部外伤的治疗由于医疗改革的发展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手部外伤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如何丰富发展手部外伤治疗措施与手段,如何持续高效的保障手部外伤患者能够更好的康复等内容都亟待探讨和解决。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手部外伤治疗现状及发展从手外伤疾病类型、手外伤治疗方法及特点、手外伤治疗发展的几点思考等方面展开一番阐述与探究。 一、手外伤疾病类型 手外伤,包括皮肤、软组织、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指骨等损伤。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但从普通患者及大众认识的角度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种类别。开放式手外伤损伤一般涵盖了疼痛、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等特征;闭合性手部损伤主要体现为外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皮下组织出现损伤后的严重肿胀。而从手外伤的受伤原因来分类,可以分为[1]:(1)由动物或人造成并极易感染的咬伤;(2)由高速旋转的机器所致骨折,肢体离断;(3)创面组织挫灭严重并在手部患处留多量异物的炸伤;(4)伤口小而深的贯穿手部外伤;(5)由于致伤物高速旋转摩擦、刨面常伴有烧伤的手部摩擦伤;(6)可能存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常合并有深部组织损伤的手部撕脱伤;(7)骨支架的破坏和软组织捻挫均较重的压、砸、挤伤;(8)伤及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切、割、锯伤。这些手外伤类型由不同的原因造成,在各个风险工种,例如:冲床、钳工、炊事员、搬运等工作人员中易引起手外伤。由此可见,手外伤的类型较多,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手外伤类型来调整。 二、手外伤治疗方法及特点 由于手外伤疾病类型众多,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也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手外伤的类型、疾病严重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法。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根据手外伤治疗基本原则来调整治疗措施[2-4]。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手外伤疾病,首选需要确认手外伤患处周边的软组织损伤是否严重,然后给予外用的药物敷用,从而起到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闭合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患者,我们这需要通过固定、止痛、复位等措施给患者以治疗;对于开放式手外伤损伤的患者,我们则需要对患处进行合理的非手术治疗措施,直至患处愈合。同时,由于部分手外伤看似症状不是十分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诊治,防止由于感染以及未能发现的潜在损伤症状治疗不及时导致手外伤症状加重。而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有效的修复,手术治疗方法涵盖了清创、直接缝合创缘、行离断指原位缝合、行真皮组织甲床再造等各种措施。总的来说,手外伤的治疗方法,并非统一的,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特征,只有这样保障手外伤治疗的疗效及患者的身体康复。 三、手外伤治疗发展的几点思考 手外伤治疗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持续发展为外伤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保障,那么做出针对性的改革优化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就手外伤治疗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3-5]: (1)根据手外伤治疗现状和基本水平,丰富发展手外伤治疗方法与措施。手外伤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托于在手外伤治疗实践中的技术提高和措施丰富,在临床诊治中,我们需要根据手外伤治疗存在的不足和发展需求的更新,来促进手外伤治疗的改革创新发展,从而保障手外伤患者的治疗质量。 (2)优化手外伤治疗流程,构建完善的手外伤诊治机制。手外伤的诊治不但需要在技术上的提升,同时也需要我们在诊治实践中,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由于治疗等待带来的痛苦。 (3)加强对手外伤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患者对手外伤自我护理的认识。对于许多手外伤的治疗,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但需要医疗人员不断提高自我的技术水平,更新自己的治疗理念,也需要我们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加强认识,从而让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避免因认识不到位而引起二次伤害。 结语 手外伤的治疗,由于类型较多,给治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手外伤治疗的发展过程中,丰富手外伤治疗技术与方法,优化手外伤治疗模式,不断解决手外伤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手外伤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胡轲妤, 徐绒, 何海萍,等. 湖州市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及一级预防探讨[J]. 中国医院统计, 2017, 24(1):54-56. [2] 孙红波. 早期和中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对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比较[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 15(3):349-350. [3] 刘毅, 唐哲明. 重度手外伤的外科修复治疗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6):4958-4959. [4] 罗娟, 刘忠义, 刘敏,等. 手外伤术后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护理[J].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 30(3):370-371. [5] 周大勇. 手外伤后的康复治疗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2).

手外伤护理常规

手外伤护理常规 一、手外伤术前护理常规 1、对于手外伤患者,延误时间越短,其成活率越高。护理人员应立即按常规做好准备工作,护士应立即执行医嘱,以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尽早进入手术室,争取时间。 2、严重创伤可引起机体生理、心理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情感障碍,而手外伤多为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患者和家属都难以接受现实,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 3、告知患者麻醉医生及主管医生将于手术前与其及家属见面,讲解手术及麻醉的相关事宜,并需要患者及家属签字. 4、向患者讲解术前必要准备 (1)术前剪指(趾)甲,去除内衣,更换清洁的病号服,并排空二便,取下假牙、眼镜、手表、项链等随身物品。(2)术区备皮,女性患者于术日不得化妆及涂抹指(趾)甲油 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轻其心理负担。 6、使患者掌握术后用石膏固定的体位及注意事项。 二、手外伤术后护理常规 1、整理好床单位接病人:与麻醉医生交接病人,询问该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有无特殊注意事项,并按手术要求和麻醉清醒程度安置好体位,头偏向健侧。

2、观察病人: (1)观察患者意识清醒程度,遵医嘱吸氧、监测生命体征。(2)观察患者带液体情况,注意液体名称、剩余量、滴速、穿刺部位固定情况等,留置针、镇痛泵者应注意管道是否通畅。 (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如需卧床患者应提前告知家属准备好便器。全麻患者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排尿。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指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运动及切口渗血情况,如有情况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5)做好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3、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包括手术返回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恢复情况、带液体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渗血情况、术后用药等情况。 4、如用石膏固定,按石膏固定常规护理。 5、用药:遵医嘱应用抗炎止血营养药,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情况调节滴速,并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及作用。 6、进食水:告诉患者及家属,麻醉全部清醒可喝些温开水或清淡半流饮食,其后可改为普食,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禁止饮酒、吸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血管痉

作业治疗

一.名解 1.作业治疗OT:是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 乐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缓解症状,改善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2.ADL的概念 狭义: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有共性的活动(如衣食住行等),我们将其称为日常生活活动。 广义:是指一个人在家庭、工作机构及社区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除了包括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外,还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经济上、社会上和职业上合理安排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 3.治疗性作业活动:是作业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种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 并具有治疗作用的作业活动,来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最终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辅助技术(AT):是用来帮助残疾人,老年人进行的功能代偿以促进其独立生活并充 分发挥他们潜力的多种技术、服务和系统。 5.职业康复(YR):职业康复是连续的、统一的全面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为残疾人 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使其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过程。 二.填空及问答 1. 作业治疗与物理治疗的比较 2.作业治疗技术分类(凯尔霍夫分类)

作业治疗技术分类: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活动;治疗性活动; 生产劳动性活动;心理和社会性活动 凯尔霍夫分类: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性活动;生产性活动 3.作业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 ①维持现有功能,最大程度发挥残损的功能 ②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③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辅助用具 ④提供患者职业前技能训练 ⑤强化患者的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 4.作业活动的技能成分 运动、感觉、认知、心理、社交技能和素质 5.作业分析—简单分析法(6个W) ①明确活动的方式 What ②分析选择活动的理由 Why ③确定活动的场地 Where ④参与对象 Who ⑤确定时间 When ⑥怎样进行 How 6.给出某项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进行作业分析(回顾当时ppt,至少分析运动、感觉 和认知成分) 7.制定作业治疗计划的程序 ①资料收集②分析资料和发现问题③选择治疗的路径和框架 ④明确治疗目标和目的⑤选择治疗方法⑥实施计划 ⑦再评估及启动治疗计划⑧修改治疗计划⑨出院计划 8.能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熟练完成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根据病例,发现患者的康复问 题,制定作业治疗计划)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原则及训练方法 原则:调动患者及家属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找出影响其独立生活的主要问题,提出训练目标;以目标为中心,满足社会角色与个人需求;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突出重点;尽量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训练时间最好与休息时间一致;配合其他治疗项目同时进行训练;提高活动的技巧性。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如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损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夹板等治疗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 【诊断要点】 1.症状都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手部疼痛、局部肿胀、畸形(如成角畸形、缺如)等。 2.体征手局部压痛或叩击痛、异常活动或骨擦音、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肌萎缩、关节僵硬等。 3.辅助检查 (1)骨关节损伤需X线检查。 (2)肌麻痹需电生理检查。 【康复评定】 1.手与上肢状况通过视诊、触诊和患者的主动活动,对伤手情况应有基本判断,包括手和上肢的完整性、血液循环、伤口感染、皮肤发汗、瘢痕、畸形、肿胀、萎缩、疼痛

以及关节活动范围。 2.运动功能 (1)肌力测定: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此外,握力测定可用握力计测量;捏力测定可用捏力计测量(包括侧捏力、二指捏力、三指捏力)。 (2)关节活动度(ROM)测定:采用手量角器测定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ROM。测量关节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远节指间关节、拇指腕掌关节。若ROM评定小于正常ROM,则需鉴别以下3种情况:主动ROM与被动ROM范围相同,障碍原因在于关节本身;没有主动ROM,被动ROM正常,障碍原因在于肌腱断裂;主动或被动ROM受附近关节位置改变而改变,障碍原因在于手外或内在肌挛缩,或内在肌挛缩。 3.感觉功能参照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于1954年制订的分级标准。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3)复合感觉:二点辨别感觉、立体觉。 (4)叩击试验(Tinel试验):判断再生神经纤维生长

作业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作业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在患者治疗的哪个阶段需要活动分析(E ) A.初诊时B.治疗开始C.治疗中 D .治疗后 E .治疗全过程 2.以下哪项评估有利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 ) A.任务分析B.活动分析C.徒手肌力评估D.关节活动度评估E.活动分析和运动功能评估 3.下列哪项是作业治疗师的核心技能(A ) A.活动分析B.关节松动术C.心理治疗D.矫形技术E.计算机操作能力4.下列哪项不是进行活动分析的目的(E ) A.为治疗师提供全面理解活动行为的方法 B.了解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设备、用具和材料、花费、时间、空间及人员 C.通过适应和改造设备、环境及简化活动,来确定转换活动的方式 D.在选择可以满足特殊需要的活动时,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 E.为了达到治疗目标 5.下列不属于作业活动分析简单分析的是(D ) A.明确活动的方式B.选择活动类型C.分析选择活动的理由 D.对文化程度进行分析E.确定活动场地 6.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不包括下列哪一项(B) A.作业治疗强调患者主动参与,运动治疗强调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B.作业治疗用于躯体功能障碍 C.作业治疗强调的是上肢运动,运动治疗强调下肢 D.作业治疗趣味性高、运动治疗比较低 E.工作、游戏、下棋属于作业治疗,医疗体操属于运动治疗 7.作业治疗使用范围包括(E ) A.偏瘫、脑瘫B.四肢骨折、截肢C.心肺系统疾病D.烧伤E.以上都是8.作业活动的选择要根据患者能主动参与并能完成(B )以上。 A.65%~70% B.70%~80% C.80%~90% D.75%~85% E.65%~75% 9.下列哪项不是作业治疗师的职责(D ) A.评价患者自理活动能力,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梳理

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梳理2017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梳理 手外伤治疗原则 (一)早期彻底清创(6~8h)。 (二)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 (三)一期闭合创口 1、直接缝合:创口整齐,无明显皮肤缺损者。跨越关节、与指蹼边缘平行或与皮纹垂直的,采用Z成形术。 2、张力过大或皮肤缺损:①基底部软组织良好或深部重要组织(肌腱、神经、骨关节)能用周围软组织覆盖着,自体游离植皮。②深部重要组织外露:不适宜游离植皮。可选用局部转移皮瓣、带蒂皮瓣移植修复。 3、污染严重,受伤时间长,感染可能性大:清除异物和明显坏死组织后生理盐水湿敷,3~5d后再次清创延期缝合或植皮。 (四)正确术后处理 1、功能位固定:血管吻合2w;肌肉缝合3~4w;神经修复4~6w;关节脱位3w;骨折4~6w. 2、TNT肌注。 3、隔开手指包扎并暴露指尖和桡动脉。 4、应用抗生素。 手外伤清洗创口的具体步骤是(E):A用0.1%的新洁尔灭冲洗创口B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后冲创口周围C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再

清洗创口D用0.1%的新洁尔灭冲洗伤口内外E先用肥皂水刷洗创口 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周围,最后再冲洗创口。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fractureoftheneckofthehumerus)肱骨外科颈 为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 交接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侧经过。 暴力作用是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主要原因。 (一)无移位 包括裂缝骨折(直接暴力)和嵌插骨折(间接暴力)。无需手法复位,三角巾悬吊固定3~4w后开始功能锻炼。 (二)外展型 骨折近端呈内收位,肱骨大结节与肩峰间隙增宽,肱骨头旋转; 远折端外侧骨皮质插入近端髓腔,呈外展位成角畸形。也可能远折 端向上、内移位。手法复位后外固定。 (三)内收型 上臂呈内收位畸形,常可扪及骨折断端。骨折远端位于肱骨头外侧,大结节与肩峰间隙变小,肱骨头旋转,可产生向前、外方的成 角畸形或侧方移位。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 (四)粉碎型 1.病人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很差:三角巾悬吊,任其自然愈合。 2.青壮年患者估计切开复位难以内固定:尺骨鹰嘴外展位牵引,辅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6~8w去除牵引,继续用小夹板固定,并开始肩关节活动。 3.手术:先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近折端骨折块,使外科颈骨折复位,再用“T”形钢板或张力带钢丝固定。注意修复肩袖,术后4~6w开 始肩关节活动。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