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讲只是一种心理支持制度。
一旦银行经营问题严重且具有普遍性,存款保险制度就会由于心理支持不堪重负和保险金不足以补亏而濒于崩溃。
稳定金融秩序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美国。
从1930年到1933年美国大批银行倒闭,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开始认识到仅靠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还不足于避免美国银行的倒闭风潮。
因此,根据美国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
20世纪60至70年代,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认识到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
现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捷克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各国实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使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暴露无遗。
通常人们将这次危机主要归咎于存款保险制度导致的道德风险以及保险机制的“监管宽容”。
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选择“监管宽容”的主要原因:一是它缺乏充足的保险资金来关闭无力偿债的储贷机构并偿付存款;二是其监管人员同监管对象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三是保险机构宁愿掩饰问题,期待问题会自行消失。
其实,这些因素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它们不仅加剧了道德风险,而且削弱了存款保险的效能。
可能有人认为中国目前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因而可免受这些道德风险的困扰,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未深究本质。
存款保险制度的本质是以监管者(一般是政府某个部门)的信誉来代替银行本身的信誉,存款者其实是把资金存进了政府,只要政府或明或暗地表示其将承担对存款者的偿付责任存款保险制度实质上就已存在了。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1. 背景介绍为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资金安全,本公司订立本规章制度,针对存款保险制度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进行防范,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资金稳定性,保障公司的可连续发展。
2. 定义和原因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企业在存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正当行为,包含偷窃、侵占、挪用、伪造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失、信誉受损,对企业经营和员工福利造成严重影响。
3. 道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3.1 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存款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财务欺诈和欠妥操作导致的风险。
为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本公司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审核机制。
•实行双人制或多人制的财务核算和审批制度,确保财务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采用专业化的财务软件和系统,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3.2 人员素养风险人员素养风险是指企业员工素养低下或道德意识不强导致的风险。
为防范人员素养风险,本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严格选拔和培训员工,确保员工具备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
•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和道德准则。
•定期进行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道德风险的认得和防范本领。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务和道德监督,及时发现并矫正不良行为。
3.3 内部掌控风险内部掌控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
为防范内部掌控风险,本公司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的内部掌控制度和流程,明确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
•加强对内部掌控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制度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推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内部掌控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外部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和完善内部掌控体系。
3.4 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为了及时应对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本公司建立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采取以下措施:•设立风险监测与预警部门,负责监测风险并及时报告。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制度,为银行的存款人提供一种保障,保障人在存款银行破产或无法清偿存款时,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险赔偿,从而减轻存款人的损失。
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等,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银行业基础制度之一,为保障金融稳定与消费者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同样存在道德风险,即存款人为谋求非法或不道德的利益而故意提高存款风险的行为。
在实际运作中,存款保险制度一般包含两个风险方面:1.不当提高风险:存款人为追逐高利率而在较为风险较高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存款,而非在风险较低的机构存款。
2.盲目跟风:存款人在社会或媒体等方面听到某些传言,而盲目跟风在某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存款,却未对这些传言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从而提高投资风险。
这些行为导致了存款人自我关注和自我中心,无法全面考虑存款风险,最终提高银行或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进而损害整个存款保险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道德风险的防范为了防范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普及金融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金融知识,使存款人能够充分了解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权益,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权益意识,从而减少不当提高风险的行为。
2.强化监管制约:加强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增强存款保险制度的管理和执行力度,防范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违规问题,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
3.优化存款人保护机制:制定更为完善、合理的存款人保护机制,建立相应的赔偿和补救机制,增强存款人的信任感和满意度,进而减轻其盲目跟风的行为。
4.加强存款人监督参与:鼓励存款人积极参与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一套自我监督机制,提高整个存款保险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总之,道德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共同加以解决,确保存款保险制度的稳定和可靠性。
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发展也逐步成熟。
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道德风险难免也出现在了银行业中。
而存款保险制度则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地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是什么?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或金融机构出台的一种制度,在该制度下,金融机构承诺会向存款人支付一定的赔偿金额,以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
这一制度一般适用于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等不同种类的存款。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减少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如何应对道德风险?由于银行行业的特殊性质,道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政府和金融机构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当存款机构面临道德风险,如出现“以科员不正当手段挪用公司资金”的情况,存款机构在承担赔偿责任时会减轻一部分损失。
而这样的保险制度将使行业内部的所有机构均有相同的保险制度,能够减轻机构自身的损失风险,进而减少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资产,保障消费者利益,提高金融市场的性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存在道德风险的存款机构有可能会故意操纵和欺诈,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监管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存款机构的各项情况,如涉及到的客户背景、存款来源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道德法治问题,以保证保险制度和行业共同发展。
除此之外,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债权担保等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存款保险制度,更好地应对道德风险。
补充保险指的是对存款者的赔偿进行额外保险,额外的保险费将由存款者自主选择支付;商业保险指的是金融机构自行购买保险,可以承担一部分风险保证自身资产安全;债权担保则是保障一定资金的返还,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政府和金融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保障能力,增强消费者信心,同时将行业逐步规范化,增加门槛,集中市场份额,优胜劣汰。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及治理综述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金融机构保险制度,存款保险的出现使得人们在银行的存款更加安全,在保护金融稳定和存款人的利益的角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存款保险也带来了道德风险的隐患,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对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从表现和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虑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的阶段,在本文的最后对我国的存款制度建设和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一、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的表现根据金融稳定论坛(fsf,2001)的定义,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指在存款保险以及其他保险中都存在的,增加所承受风险的诱因。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的成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确实引起或者加剧了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大的程度上使得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另一方面使他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存款人放松自我存款保护意识。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很们失去关心银行的经营业绩和安全性的积极性,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使有一些低效率、甚至是资不抵债的银行能够继续吸收存款,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银行会通过一些恶性的竞争手段与其他银行争夺存贷款市场,导致可能产生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第二,由于存款保险制度下,不论银行怎么样存款都有保障,因此存款人寻求安全银行的动力减少(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需要成本的),这可能导致存款人无意识选择了一些经营不善或者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银行,从而导致这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银行依旧存活,市场的优胜劣汰的约束作用被减弱;第三,存款人的存款选择的准则变成了主要看收益,而一般提供高收益的银行都是潜在高风险银行,这本身就是道德风险的表现。
(二)存款保险制度促使银行承受高风险。
第一,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的保护使得存款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降,对银行的监督放松。
这将导致投保银行更加放肆地从事风险较大的贷款,增加了投保银行的风险;同时,降低了金融风险对投保银行风险经营行为的抑制,相当于鼓励投保银行承担更大风险;第二,单一保费制度,意味着风险较大的银行不需付更多的保费,将鼓励投保银行从事高风险的资产经营以谋取收益,而保守银行将承担这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及治理综述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及治理综述【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
本文从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相关背景入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下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和预防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道德风险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问题,为金融监管提供参考和建议。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结论指出,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和加强道德教育是预防道德风险的关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治理措施、案例分析、预防策略、影响、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机构为客户存款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和保险的制度。
在金融市场中,存款保险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信任度,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加,存款保险制度下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金融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行为可能出现违法违规、欺诈欺骗等不道德行为,从而对金融稳定和客户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也日益显现。
如何有效分析和治理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的重要议题,对于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客户利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预防策略,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客户利益的保护。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揭示该制度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为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 系统梳理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和运行机制,深入理解该制度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存款保险制度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保护存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
本文将探讨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
引言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的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在银行危机发生时,为存款人提供保障,并防止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包括制度风险、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
一、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险基金可能不足以覆盖系统性金融危机引起的损失。
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可能存在缺陷,导致危机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行动。
为了应对这种制度风险,监管机构应定期评估保险基金的充足性,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和运作,以应对系统性风险。
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存款保险制度可能面临的潜在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可能导致存款人的道德风险行为,例如存款人对自己的资金风险不加考虑,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和金融风险增加。
为了应对这种道德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确保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并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行为风险行为风险是指存款保险制度可能面临的潜在行为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可能导致银行在面临风险时采取过度风险的行为,例如银行可能在面临损失时不愿意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
为了应对这种行为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银行的行为。
结论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的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包括制度风险、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等。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一、背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紧要作用。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中存在道德风险,即存款机构或存款人利用制度漏洞或不诚信行为而获得欠妥利益的风险。
为了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提出防范道德风险的实在措施。
二、管理标准1.存款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掌控机制,确保管款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
2.存款机构应配备合格的风险管理和合规团队,负责监测并防备道德风险的产生。
3.存款机构应及时转达存款保险制度政策和相关规定,并组织培训,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要求。
4.存款机构应建立举报制度,规定明确的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鼓舞员工、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供应有关道德风险的线索。
5.存款机构应搭配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查,供应必需的数据和报表,确保监管部门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
三、考核标准1.存款机构应定期进行自查和内部审计,确保管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执行,并及时矫正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2.监管部门将依据存款机构的合规情况、举报情况、内部审计情况等作为考核存款机构的依据。
3.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存款机构的业务运营和声誉,对不符合标准的存款机构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包含责令整改、罚款、吊销业务许可等。
四、道德风险防范措施1.存款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运行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存款机构应加强对关键岗位员工的背景调查和资质审查,确保其具备专业本领和道德素养。
3.存款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同业竞争规范,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存款人利益。
4.存款机构应加强对存款人的教育宣传,提高其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了解和认得,促使存款人乐观参加保护自身权益的行动。
5.存款机构应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6.存款机构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和采取措施应对新兴风险,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而且是各国最主要的金融机构。
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银行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
为了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24年),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
目前,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捷克、中国台湾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各国实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在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抑制个别银行挤兑而引起的整个金融系统的动荡、保障储户利益以及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但是,与任何事物一样,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设计不当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无助于金融稳定,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增加。
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所谓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合同签订以后的信息不对称,合同可能对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造成损害。
尽管存款保险制度很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储户个人理性和集体非理性冲突所造成的对银行的挤兑,避免了坏银行连带好银行引起的银行倒闭风潮,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001]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一、背景介绍为了保护存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务之急。
存款保险制度的引入和发展,有效地防备了金融风险,保护了存款人的权益。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也渐渐凸显。
本规章制度旨在详实地叙述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以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道德风险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道德风险是指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由于相关市场主体或监管机构的行为欠妥,导致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信用的减弱,进而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风险。
2.2 分类依据道德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虚假宣传风险:存款保险参保银行在宣传中夸大利益,误导公众,导致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信任受到撞击。
2.资金违规运用风险:存款保险参保银行将存款保险资金非法违规运用,造成资金流失或挪用。
3.内外勾结风险: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机构或个人勾结,通过伪造存款或其他手段骗取存款保险赔付,导致存款保险制度形象受损。
4.欠妥协会风险:存款保险参保银行与欠妥协会合作,通过协会成员的存款或其他方式取得高额保费,加添存款保险金融风险。
三、道德风险的防范为有效应对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订立如下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3.1 管理标准1.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加大对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业务运作合规、透亮。
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存款保险机构的账务、报表,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2.宣传教育:存款保险参保银行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赔付规定和流程。
同时,银行应供应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开虚假宣传,保证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信任。
3.内部监控:存款保险参保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掌控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束。
银行应设立特地部门负责监测存款保险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其合规运作。
3.2 考核标准1.宣传及教育水平:考核存款保险参保银行宣传及教育活动的频率、宣传料子的准确性、宣传效果等。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和市场利率化的改革,需要存款保险制度来担保、保驾护航。
但存款保险制度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会助推金融不稳定,但也会减少金融不稳定带来的伤害。
因此本文主要从存款保险制度容易引发四个主体的道德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提高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存款保险;道德风险;影响李克强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说,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没有肌体,经济活不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也活不了,金融在整个经济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因此,金融改革就显得颇为重要。
但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酝酿二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出台,不仅能够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同时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了存款利率的放开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利率市场化乃至金融改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但是由于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内含着显著的道德风险,因此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一直倍受争论,本文从存款保险制度引起的道德风险进行探讨,并试图对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道德风险及不良影响道德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交易主体做出了与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行为。
1、存款人的道德风险。
在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存款人与银行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款人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必然会审慎地选择稳健经营的银行,主动监督银行的经营状况,以确保自己银行存款的安全。
但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为存款者的存款获得了保险,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减低,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他们或将不顾银行经营风险而把钱存往收益较高的银行赚利息,并且在完全保险的情形下,存款的任何损失都会得到补偿,从而降低了对银行监管的动机,从而使得一些低效率、甚至是资不抵债的银行,只要能提供较高的存款利率,就还能继续吸收存款,实际上更加剧了银行的系统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研究
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研究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在我们的国家一直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银行是非常依赖于存款的,因为这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为了促进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和减少风险,政府在银行业中实施了存
款保险制度。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引起道德风险。
本文将探
讨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是银行业的一种机制,通过该机制,政府承担了
银行存款的风险。
如果银行遇到困境,政府将提供保险,以保护客
户的存款。
这会增加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从而提高银行的信用等级。
在这样的环境下,公众更加愿意向银行存款,这种制度也有助于银
行业的稳定发展。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也可能意味着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银
行在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后会采取更高风险的做法,因为他们知道
即使出现了问题,他们仍然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例如,银行认为风险较低的投资可能并不能控制风险,所以他
们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为他们知道政府会为他们提供保险。
这种做法或许可以增加收益,但其实很危险,并可能会使银行面临
破产的风险。
另外,考虑到银行的地位和权利,银行还可能将自己
的利益放在了客户的利益之前,比如不存在任何反对意见时,不仅
自己的资本部分更多地投入高风险项目,而且还可以限制或拒绝客
户进行更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此外,银行也可以在知道会获得政府
保险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发放不良贷款。
1。
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研究论文(全文)
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研究论文一、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存款保险制度是指GJ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所汲取存款的一定比例,向特定的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保险金,当投保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破产倒闭或者其它经营危机时,由特定的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赔偿保险金等方式,保证其清偿能力的一种特别的制度安排。
ZG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质在于从GJ隐性全额担保转换到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我国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是在政府的庇护之下运作。
政府的过多保护与干预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至今难以消除,比如,巨额不良贷款的产生等。
如今,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就是要逐步淡化政府对银行的影响。
如果设计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道德风险问题没有充分重视,无疑将是重回老路,商业银行有了存款保险机构这一变相的“政府保护”,重新具有了进行风险投资的“动力”,化解不良资产将遥遥无期。
二、存款制度中的道德风险的博弈理论分析(一)模型分析道德风险模型可细分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
即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托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状态本身,因而是不完美信息。
比如,投保后,投保银行在贷款发放中审查不仔细,造成贷款不能及时收回,形成不良资产,存款保险机构所能观测到的只是已形成的不良资产,而无法确认银行是否有违规操作。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
即签约后,“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根据观察到的自然状态选择行动。
托付人只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和行动的结果,而不能观测到自然状态,因而是不完美信息。
比如,某企业负债率较高,银行己知晓,但出于某些特别原因,如企业一旦成功,获利颇丰,仍然对其放贷,结果造成贷款沉淀,不良资产形成。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正在酝酿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隐藏于存款人、银行、保险人三方。
在制度设计之初,防范道德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构造效用模型论证了存在存款保险时会造成银行风险投资行为加剧,并利用博弈思想分别从存款人、银行、保险人三方挖掘隐藏的道德风险。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标签:存款保险道德风险金融危机效用理论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转变成经济危机,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遭到各方的强烈质疑,特别是金融危机所显现出来的银行体系稳定性和道德风险越来越摆在政府及公众议题上了。
据报道,截至目前为止,金融危机已经迫使全球范围内140余家银行倒闭,储户的利益谁来保证,这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概念及发展史1.存款保险制度概念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国家的金融秩序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对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以信用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应付风险与危机的救助机制,它使金融风险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三方面都有可靠的物质保障及相应的法规措施。
2.存款保险制度的由来及发展情况现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创建于大危机过后的美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许多银行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被迫关闭,由此引发了挤兑风潮。
在此背景下,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护存款者利益,美国于1933年创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现代存款保险制度的雏形由此出现。
大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有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金融(银行)体系是由国家对存款安全性进行担保,国家承担银行倒闭代偿存款的责任。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建立特定的非赢利性存款保险机构,由存款保险机构收取保费并负责金融(银行)机构倒闭代偿存款的风险。
纵观全球,目前各国都偏向于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及防范-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现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徳风险及防范一、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存款人、投保机构、存款保险管理机构以及金融监管者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存款保险机构或存款人的损失为代价,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损失,最终导致银行倒闭或者存款人存款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可能性。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来源于四种主体:存款人、投保银行、金融监管当局以及存款保险管理机构。
首先,存款人的道德风险,即相对于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来讲,存款人的利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指出了存款保险对投保银行的影响,他们认为存款保险使投保银行有过度承担风险的激励,因为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成本和收益不对称。
再三,金融监管当局的道德风险,放任经营状况不佳是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存在的最主要弊端。
二、道德风险成因分析传统上对银行系统中的道德风险的认识一直是与存款保险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认为政府提供的存款保险制度破坏了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积累,似乎因为有了存款保险制度才产生了银行经营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其实道德风险并不是存款保险制度所特有的,而是先于该制度存在于银行体系中的。
(一)利己倾向是众主体的共性作为存款人,在自己的存款可以后顾无忧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去投资风险更大的理财方式以追求更大的收益呢,另外,既然存款有存款保险管理机构的保障,存款人又何必费时费力去监督和了解金融机构的信用和经营状况呢,银行的性质是企业,目的在于盈利,存款保险管理机构最后的买单促使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高风险的业务,以获取最大盈利。
至于存款保险管理机构和金融监管当局,金融监管当局依赖存款保险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危机时的及时救助,而出现了自身惰于监管缺失的现象。
(二)错误或不适当的激励机制错误或不适当的激励机制,即存款保险制度在对银行存款提供保护和对危机银行进行救助的同时,改变了存款人、投保机构、金融监管者和存款保险机构所面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人认为,正确的激励机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要使当事各方能因做得正确而获得回报;二是使当事各方承担过错所导致的成本。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引言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用于保障银行存款者免受银行倒闭风险的重要措施。
尽管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但它也面临着道德风险。
本文将探讨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重点关注信息不对称问题、道德风险的产生和对策。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之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和存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异,银行了解存款者的风险情况和真实意愿,而存款者往往无法全面了解银行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存款者误判银行的风险以及不当的行为。
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存款者的道德风险。
一方面,存款者可能通过故意隐瞒个人财务状况或提供虚假信息来获取更高的存款保险赔偿额度。
这种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使得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着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也可能通过隐瞒财务状况或误导存款者来获得更多的资金。
这种行为同样违背了道德准则,给存款者带来损失。
二、道德风险的产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主要由以下因素引发:1. 利益冲突存款保险制度中,银行和存款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存款者则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这种利益冲突可能导致银行在信息披露和风险识别等方面缺乏诚信,从而增加存款者的道德风险。
2. 监管不足存款保险制度依赖于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然而,监管机构的不足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
监管机构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就无法有效地监控银行的行为,从而给道德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对策为了减少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以下措施可以被采取:1. 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道德风险。
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确保对银行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的准确了解。
另外,监管机构应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以提高银行的诚信度。
2.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存款者的信息披露,提供充分而准确的信息。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及防范
一、引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性金融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严重的金融风险。
所以,为了防止风险的出现和发酵,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金融安全网,保证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健地运行。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三大部分之一是十分重要的,该制度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有许多国家在这个方面花了很长的时间,通过一步步的探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该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推广已经成为了进入欧盟组织的必要条件。
我们国家也应该逐步建立与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金融体系持续、稳定、安全地发展,增加公众的信心,社会稳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经过许多年的探索,自2015年5月1日开始,《存款保险条例》被正式推出了,这一条例的顺利推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践阶段。
存款保险制度想要得到顺利实施,首先要找到能有效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深刻地探究存款保险制度及其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找出适合我国并有可行性的措施,让存款保险制度积极发挥作用,使金融系统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
二、存款保险制度与道德风险相关概念(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各种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了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人会向该保险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成为存款保险的保证金,缴纳保险费用的机构由于经营管理不当等原因发生破产或倒闭的情况时,该保险机构会将收取的保证金返还回存款机构,从而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也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维护,使金融秩序健康稳定。
(二)道德风险的含义。
道德风险是指在一个保险关系里,被保险人为了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会运用有利信息,不惜做出危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
在金融经济活动中,理性的当事人会运用得到的有利信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并不顾及其他当事人的利益得失。
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道德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双方当事人得到信息的多少、真假不同,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约束条件与制度设计
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约束条件与制度设计一、本文概述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稳定。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道德风险的问题,这可能引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分析其产生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制度设计建议。
文章首先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存款保险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接着探讨影响道德风险产生的约束条件,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结构、监管机制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制度设计建议,旨在通过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降低道德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二、存款保险制度概述存款保险制度,又称为存款保障制度,是一种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在于,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美国,旨在通过建立一个集中的保险基金,为银行的存款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以防止银行破产引发的连锁反应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后,这一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强制性,即所有符合条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必须参加存款保险;二是风险共担,即存款保险机构通过集中各存款机构的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救助发生危机的存款机构,实现风险共担;三是有限赔付,即存款保险机构对存款人的赔付是有限度的,通常根据存款的种类和金额设定不同的赔付上限。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提要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当今大多数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公认的解决金融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本文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概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一般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给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给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带来难题。
规避银行风险的措施很多,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
所谓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银行体系内设立保险机构,由其向银行收缴保险费,以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一旦投保银行遭受风险事故,就会由保险机构向投保银行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自从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来,这一制度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
如美国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拿大CDIC(加拿大存款保险公司)和日本银行存款保险体系的建立,很好的解决了银行在经营中所面对的流动性风险,保护了广大存款人的利益,促进了一国金融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势在必行。
二、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表现虽然存款保险制度使很多银行规避了流动性风险进而避免了走向破产的境地,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最早是由Arrow在对医疗保险的分析中提出的。
总之,它是指在某种保险机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在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不管银行是由于丧失流动性而倒闭,还是由于经营不善、贷款风险过大而倒闭,存款保险机构都要对倒闭银行进行存款理赔,这就产生了对银行和存款人的激励扭曲,即道德风险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分析1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概述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同构建的一个保险机构,各类金融机构按一定存款比例或其他条件缴纳保险费作为存款保险准备金,从而履行投保人的责任。
当这些金融机构遭遇经营危机或濒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需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为其提供财务援助包括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全部或部分存款,从而维护了银行信用也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达到了稳定金融秩序的目的。
[1]2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概述2.1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产生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金融体系在危机下的可持续性及有效性。
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存款保险对银行风险进行补贴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
因为债务风险不再由银行自己承担,银行在选择资产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因为机会主义诱因而过度选择了风险资产,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会影响整个银行系统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2]道德风险是指在保险机制下,代理人利用了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了最大化银行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了保险机构利益的行为。
在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不管银行是由于任何原因,如贷款风险过大、丧失流动性、经营不善而倒闭,存款保险机构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倒闭银行的存款进行全部或部分理赔,这种没有约束的理赔会造成对银行和存款人的激励扭曲,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
银行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下,其经营业务范围相对局限且信贷资产相对单一化,无法进行证券交易及与其相关的业务,因而缺乏市场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而此经营风险导致银行发生破产危机,并被动等待保险公司的清算,导致银行负担过度风险。
道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资产风险大的倾向直接相关。
我国政府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采取了隐性保险制度,对有破产危机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给予一定程度的保险。
在我国,国家信用为四大国有银行提供了隐性担保,所以即便在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储蓄也一直是人们安放闲置资金的首选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的提出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而且是各国最主要的金融机构。
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银行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
为了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24年),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
目前,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捷克、中国台湾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各国实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在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抑制个别银行挤兑而引起的整个金融系统的动荡、保障储户利益以及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但是,与任何事物一样,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设计不当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无助于金融稳定,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增加。
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所谓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合同签订以后的信息不对称,合同可能对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造成损害。
尽管存款保险制度很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储户个人理性和集体非理性冲突所造成的对银行的挤兑,避免了坏银行连带好银行引起的银行倒闭风潮,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但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存款人、投保金融机构和监管者三方的行为,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1、存款人的道德风险在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存款人的存款可能因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而血本无归。
因此,存款人就会审慎地选择存款银行,以选择到风险较小的金融机构存款,并且对其进行监督;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存款者尤其是中小存款者由于存在信息劣势,而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发挥信息优势,将存款者对银行的监督转移给了存款保险机构,所以存款人的风险转嫁给了存款保险机构,其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失去对金融机构进行选择、监督的积极性和动力。
更有甚于怀疑银行风险过大,也缺乏积极性把存款从潜在的破产银行中取出来,以此对银行施加市场约束,这客观上刺激了银行从事高风险的经营。
但是存款保险机构及政府其他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督不可能完全替代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督行为,缺少存款人的监督,银行会有冒高风险的动机和行为。
同时,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存款人更感兴趣的是投保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水平,因此会选择提供较高存款利率的投保机构,从而失去了原本存在的存款者“用脚投票”对银行审慎经营的激励,产生了存款人的道德风险。
它主要是由存款人收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而引起的。
2、银行的道德风险首先,银行的所有者对债权人和外部社会存在道德风险。
竞争日趋激烈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使银行所有者在进行高风险投资的同时,通过分散投资来减少总体风险水平,从而产生了高风险投资的冲动。
另外,股权的有限责任性质又可以避免他们承担投资项目失败的全部损失,从而内在刺激了其风险操作性。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银行债权人失去了监督的动机,这实际上相当于银行存款人以保费为代价,将其自身在看跌期权上的空头地位转嫁给了存款保险公司来承担。
当这项期权达到盈亏平衡时,有等式:。
其中为银行的市场价值,为银行营业资格的价值,为其负债应付本息总额,为保险费用,R为继续经营不良银行带来的声誉损失,并进一步假定银行的所有债权均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
如果,银行处于期权中的盈利状态 ,此时银行理应破产关闭,但仍继续营业以获得扭转败局的机会,其看跌期权的价值受这样几项因素影响: 的值越小则期权价值越大;银行所有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期权价值就越大,期权价值线向原点凸度越小;银行发生资不抵债时被关闭的时间越晚,期权就越有价值。
因此,银行愿意行使这项期权的时候,银行已经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境地了。
由此可见,因引入存款保险制度而产生的这项期权价值对银行越大,资不抵债的情况越严重,银行风险偏好程度越强,保险存款机构损失越大。
其次,银行管理层对其所有者和整个外部社会存在道德风险。
在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委托管理者作为代理人来经营银行的委托—代理制度下,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而存在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的成本,这使得监督不可能是完全的,进而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
代理成本在金融机构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的懈怠,二是管理层承担过度风险。
从外部社会的角度考虑,后者才是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所必须关心的内容。
它主要表现为,银行的管理层倾向于高风险投资以牟私利,因为他们的报酬常与经营业绩挂钩,在管理者已经承受了过度风险之后,存款保险等于赋予了银行管理者一汾看涨期权,使其既能分享风险操作成功的收益,又锁定了操作后损失的下限。
因此,存款保险制度会激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使其风险偏好程度进一步加大。
3、存款保险机构和监管当局的道德风险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存款人监督银行的责任转移到了在权威性、信息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享有规模经济的存款保险公司和监管当局。
但是,它们的宗旨除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外,更要维护银行业的稳定,特别是监管当局,他们的工作重心在于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而安全稳定最明显的标志是不发生银行倒闭事件,所以它们并不希望银行破产倒闭,因而容易导致对银行过度风险的失察,或对此的纵容与盲目容忍。
在投保银行发生危机的初期,存款保险机构和监管当局在当前利益驱动下,往往会选择“监管宽容”,宁愿掩饰问题,期待问题会自然消失。
这样就延误了纠正银行错误,停止报失的时机,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综上,存款保险中的道德风险表现为:存款者对存款保险公司和外部社会存在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公司对存款者和外部社会存在道德风险,而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对存款者、存款保险公司、外部社会三者同时存在道德风险。
三、降低道德风险的途径分析任何保险行业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但保险业并未因此在市场上消失。
存款保险制度起到的作用与道德风险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相比较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利大于弊。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综合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道德风险的防范可以设置如下几道防线:1、消除存款人的道德风险要消除存款人的道德风险,首先要实行限额存款保险,即是让存款人承担银行经营失败所导致的部分损失。
具体而言,存款保险公司可规定一个免赔额或固定比率,只赔偿超过这一下限的损失。
这种“共保制”使储户的切身利益会因银行的倒闭而受到影响,因而刺激了储户对银行风险的了解和选择。
其次,存款保险公司还应规定一个承保上限,即保险公司对超过上限的那部分损失不予赔偿;也可以在上限之上再规定几个渐降的赔付比率,激励大额存款人加强发挥市场选择的作用。
另外,上述赔偿下限和上限均应是浮动的和有差异的,即不但随着银行经营状况而变化,而且各银行的也不一样,风险大的银行下限更高,上限更低,这样能更大的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分析安 勇 裴金仙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理学系 山西 太原 030031【摘 要】作为一国金融安全网的核心,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因挤兑而破产,保护了存款者的利益。
但是,与任何制度一样,存款保险制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设计不当将导致道德风险的增加。
本文对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控制道德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 金融监管(下转第259页)激励存款人去监督银行。
但为防止监管机关对这些指标的定期评估与修订给社会公众造成示范效应,应考虑不公开这些指标。
当然实施“共保”的前提是立法规定,在金融机构倒闭时,已投保的存款人享有第一位的求偿权,以保证保险的吸引力。
其次,要公平的缩小保护对象的范围。
银行受保护的负债减小,它所受的来自债权人的监督就会越大,在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广大公众的信息能力普遍不足,选择存在一定盲目性的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统一收取保险费而将小额存款者的信息成本转嫁给存款保险公司,这样能消除公众盲目跟风提款时的“免费搭车”行为。
而大额的机构投资者所具备的选择能力使他们不但不应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而且应该通过独立分析的自保行为来为监管机关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目前,己有一些国家尝试把大额存款者和其它债权人一样排除在存款制度之外,使他们可能承受银行破产所导致的一定损失,这一措施能有效的消除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
与这种缩小承保范围的做法相配合的是,规定存款保险公司赔付基础应为每一存款人而不是每个户头,这样可避免通过开立多个存款账户变相地把大额存款置于保护之中的行为。
2、消除银行的道德风险首先,下达合理的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的制订要全面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目标,不能误导各级经营管理人员。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规模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决策层绝不应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不能让利润或经营规模掩盖一切,否则可能对管理层和经营层传达错误信息,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内控环境,直接引起内部道德风险的增加。
要减少考核指标制订过程中的主观性,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利润、不良资产控制为主,业务规模为辅的考核指标,实现商业银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在这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
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
最后,加强内部稽核。
要将对内控制度进行再监督的内部稽核制度作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核心,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充分发挥其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的关键性作用。
要在稽核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流动渠道,并严格稽核整改要求,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