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日本古代小百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日本古代小百科

能乐

日本,能乐。能乐是日本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形式,不仅是音乐、舞蹈和文学的艺术,更是雕刻、印染、编织以及建筑的艺术。

狂言

日本,日本狂言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喜剧形式。它有其独立于能乐的自身传统,不过由于它经常在长篇能乐剧的间歇进行,使观众放松一下,因此它通常和能乐归为一类。

歌舞伎

日本歌舞伎歌舞伎和能乐、狂言一样,是日本传统的舞台艺术表现之一。据说,歌舞伎是在17世纪一位叫做出云之国的女舞蹈家和她的剧团在京都演出时首次采用的。

以其风格化的表演、华丽的装束以及惊人的尺度而独具特色。不过,歌舞伎中最能使人动心的恐怕还是旋转舞台,荒事(武生逞威)演员的极端的打扮以及称之「女形」的旦角(由男演员扮演的女性角色)。

歌舞伎这个词的起源是"Kabuku(日语音)",原意中含有奇异的行为样式等意思。自从它产生之日起,歌舞伎就直接大胆的表述他们的梦想和情感,从而使它在一般百姓中大受欢迎。

尽管现在歌舞伎可以尽情表演,但在18到19世纪它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之前,歌舞伎还包括纯色情舞蹈、杂技和短剧。全靠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和演员市川团十郎的功劳才使歌舞伎上升为严肃的戏剧艺术。

歌舞伎有其特定的动作和表演习俗。其中的专业术语本来的意思已经得到了延伸并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谈话中。

短歌

日本,日本短歌是一种分别由5、7、5、7、7个音节的句子组成的短诗,它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诗体。短歌一直被视作日本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长盛不衰。卡片游戏百人一首也是短歌的选集之一。

俳句

日本,日本俳句比短歌要短,它分别由5、7、5个音节的句子组成。在俳句中,诗人力图运用优美而朴素的语言来描绘自然以表达他深切的感情。

文乐

日本文乐是日本传统的木偶戏院,在那里艺人操纵木偶来在三味线的伴奏下将解说者述说的故事表现出来。

通常每个木偶需要三个人来操纵。一个负责木偶面部的表情以及右臂和右手,这个人称作主使;另一个负责左臂和左手以及木偶手中的道具,这个人称作左使;还要有一个人负责木偶的双腿称作足使。

木偶由头(头)、肩(肩板)、躯干(胴)以及腿臂(手足)等部分组成。通过多种装置的使用,木偶在舞台上活灵活现。

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浮世绘是描绘社会及风俗世界的版画。它们最初出现在江户时代(从17世纪到19世纪),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俗和风景。

书画

日本,日本书法与水墨画是东方独特的艺术之一。它的美体现在书写的汉字的外形和姿态、墨的层次和笔划的力度。

插花

日本, 日本的插花艺术在十六世纪后期由其创立者千利休确立并推到艺术的颠峰。目前在日本有大约三万所插花学校,其中两所最有名的是生花学校和小原学校。

茶道

日本,茶道"茶之汤"或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并由千利休大师依据十六世纪的禅师的精神演化而成。

对日本人来说,茶道是追求闲寂的精神修炼(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平静而满足,并具有深邃的朴素感),同时,又是一种形式和美感博大精深的仪式。

正规的茶室大约为三米见方(4.5榻榻咪蒲席室),装饰非常简扑。闲寂的精神在此被充分表露出来。

茶道的风格取决于流派及学校教育,例如里千家,表千家等。上面描述的茶道风格主要是里千家茶道。

护身符

日本护身符传统的日本式设计可以在和服、浴衣、手巾、以及风吕敷(包袱皮)和千代纸(印花纸)上看到。

和服

日本和服,和服里衣带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现在穿着于正式场合。有时它们被谴责为不切实际的服装式样,但它的优点是赋予衣着者以优雅的风度。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场合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和服。妇女的和服包括正式穿着的振袖和留袖,应召时穿着的访问服,有称之「付下」的以及「小纹」。男子的和服有庆祝场合穿着的纹付褂和出行时穿着的羽织。还有男女在家、旅店或参加当地节日时穿着的称之为浴衣的非正式服装。

传统服装和服的形状是固定的,通过精选材料、纺织和印染的风格、颜色、图案,以及选择宽袖带实现个性化特点。

茶庭

日本,茶庭是茶室附属的庭院。其风格是不追求人工刻意装饰,而讲究平淡自然。

日本的庭院设计忠实地体现着大自然,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朴素的、不加修饰的美感。与西方的庭院风格不同,西方设计更倾向于追求人工环境以求得几何学上的美感。日本的庭院风格主要可分为三种:筑山(太湖石)式,枯山水式和茶庭式。盆栽是栽在盆中如同自然微缩的树木或植物。

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陶器的产生

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

陶器在中国

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木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gài)、氧化镁(měi)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又。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挫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便于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

中国制陶历史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约l0000年-4000年前)就发明了制陶技术。当时的定居农业促进了制陶技术的发生、发展,所以古代传说“神农耕而作陶”,把陶器的发明与农耕联系起来。

制造陶器,首先要淘洗陶土。为了使陶土受热时不易裂开,需掺进一定量的砂粒。第二道工序是制坯。起初,小型陶坯用手捏塑,大型陶坯用泥条分层盘筑;以后逐步出现了“慢轮修整法”(即将成型陶坯放在可以转动的圆盘陶轮上,在转动中对陶坯加以修整)和“轮制法”(即将陶泥坯料放在快速转动的陶轮上,制造圆形陶器)。第三道工序是对陶坯表面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修饰,使之烧成后表面色泽各异。最后一道工序是烧制陶坯,开始时在露天烧制,后来在陶窑内烧制。陶窑内烧制陶坯,由于火力较均匀,陶器不易变形龟裂,颜色也比较纯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陶技术和制陶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为我国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