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侧切牙畸形根面沟的外形研究

上颌侧切牙畸形根面沟的外形研究
上颌侧切牙畸形根面沟的外形研究

牙及牙槽外科

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 第一节牙拔除术 一、牙拔除术适应症: 1、牙体缺损 2、根尖周病 3、牙周病 4、牙外伤 5、错位牙 6、额外牙 7、埋伏牙、 阻生牙8、滞留乳牙9、治疗需要(正畸治疗、义齿修复、囊肿及良性肿瘤累及的 牙)10、病灶牙11、骨折累及的牙。 二、术前评估及禁忌症 1、术前评估 ①询问病史对其全身情况进行判断ASA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②对口腔情况做全面细致检查,然后再检查患牙。 ③术前进行X线片检查 2、牙拔除术的影响极其禁忌症 禁忌症(相对的): ①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离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 禁忌:近期心梗、心绞痛频发、心功能III—IV级、合并未控制的得高血压、III° 或II°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心功能主要是根据患 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 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 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 困难或心绞痛。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 上述的症状。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 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②高血压:先行治疗高血压,BP 180/100mg后再监护拔牙。 ③造血系统疾病:贫血(Hb 男<130g/L 女<110mg/L,孕妇<110mg/L ,再障、巨幼 贫、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4*109/L)及粒细胞减少症(持续 低于1*109/L)、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④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 ⑤甲亢:静息脉搏在100次/min以下,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 ⑥肾疾病:内生肌酐清除率>50%,血肌酐<133umol/L ⑦肝炎:急性肝炎间暂缓拔牙 ⑧妊娠:怀孕4、5、6月比较安全,前三个月易流产且有恶心呕吐症状难于口内操 作,后三个月易引起早产且不易长时间坐在手术椅上。 ⑨月经期 ⑩急性炎症期:一般暂缓拔牙 ?恶性肿瘤:应与肿瘤一并切除 ?抗凝治疗者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 ?神经精神疾患 三、牙拔除术术前准备 1、病员术前的思想准备忧虑、焦急、恐惧、真实环境、医护人员态度,术前与病人进 行良好沟通。 2、术前检查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口腔检查(哪个牙?为什么拔?能不能拔? 麻醉方 法?准备怎么拔?)

口腔牙周病学复习重点个人总结

1.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的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2.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冠端构成龈沟底。 3.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又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由结合上皮的冠方延伸至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鳞上皮,有上皮钉突但无里层和角化层。 4.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2.04mm,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1.07mm。 5.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的贴附于牙面。 6.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合上皮,并分泌基底膜物质,重新形成上皮附着,其结构与原始结构一样,即上皮再附着,可出现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表面。 7.生理性近中移动:当牙主动萌出完成,处于功能性咬合位置时,牙的邻面接触区可因长期的磨耗而变扁平,牙的前后径变窄,牙在咬合力作用下趋向于近中移动。 8.骨开窗:牙的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者舌侧,该侧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或者牙龈组织相连;如果呈V型缺损,称为骨开裂。 9.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10.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额细菌性群体。 11.牙菌斑:牙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 12.牙周致病菌:在各型牙周病的病损区,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 13.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龈上菌斑,主要分布在进牙龈的1/3牙冠处和牙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部位.位于龈缘以下的牙菌斑称龈下菌斑,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14.牙石Dental calculus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以龈缘为界可分为龈上结石和龈下结石。 15.合创伤:不正常的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合创伤。造成牙周创伤的合关系成为创伤性合。 16.食物嵌塞: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 17.假性牙周袋: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探诊深度可超过3mm,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殖,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即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称为假性牙周袋或龈袋。 18.附着丧失:有牙周袋形成时,探诊深度超过3mm,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已发生了附着丧失。 19.水平型吸收: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降低不多,而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 20.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21.骨上袋:是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破坏后所形成的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嵴的冠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型吸收.骨下袋:此种真性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根方,袋壁软组织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间,也就是说,牙槽骨构成了牙周袋壁的一部分。 22.妊娠期龈炎:指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的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23.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为相互融合联通,感染可来自牙周,可来自牙髓,或二者独立发生,然而是想通的。 24.根分叉病变: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

口腔学生必须掌握的口解知识

口腔学生必须掌握的口解知识 1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又称spee曲线.该曲线的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然后第二,第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 2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 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由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此段曲线亦称为补偿曲线 3颧牙槽嵴:在面部或口腔前庭可触及颧牙槽嵴,位于上颌体后面与前面在外侧的移行处,是行上牙槽后N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4上颌结节:上颌骨后面下部有比较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为翼内肌浅头的附着点 5内斜线或下颌舌骨线:自下颏棘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有下颌舌骨肌附着,内斜 线的后端有翼下颌韧带附着 6下颌隆突:在下颌孔的前上方,有下颌隆突,下颌隆突是由原突和髁突分别往后下方和前上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N,舌N和下牙槽N越过 7牙尖交错合: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正中合) 8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合时下合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9下颌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下颌骨不偏左,不偏右,下颌骨对于上颌的位置关系,其特点下颌骨 髁状突在下颌窝内不偏左不偏右而处于生理最后位(颞下颌韧带拉紧) 0下颌姿势位(最凹合位):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尖接触,下颌下方处的位置 11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最大范围的运动,是下颌骨的边界 12 Bennett运动:颌骨侧向运动时,工作侧髁状突为定点向外侧运动约3mm的60度圆锥体;非工作侧髁状突作向下,前,内运动.颌骨运动的这种整体侧移叫做~ 13.咀嚼周期:咀嚼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重复性, 咀嚼事物时,下颌运动自上下颌牙齿咬合接触至分离,再经闭合至咬合接触为一个周期 14肌电图:肌肉兴奋时的生物电活动,通过电极导入肌电图仪将肌电信号放大后,在示波屏上或记 录纸上描记的图像称为~ 15前牙牙合运循环:从正中牙合位开始下颌前牙向下,向前,继则向上至上下颌切牙相对切咬食物,然后下颌再向后上方向回到ICP前段,为准备运动,后段为功能阶段 16咀嚼肌力: 咀嚼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 17合力(咀嚼压力):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实际承受的力,即实际咀嚼肌力量 18最大合力: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19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称~ 20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 21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形态不规则,属含气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它与邻骨连接,参与眼眶底部,口腔顶部,鼻腔侧壁和底部,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22眶下孔:上颌体的前面,上界为眶下缘,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厘米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孔内有眶下N,血管通过.眶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眶下孔是眶下N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向应后,上,外 23尖牙窝:在眶下孔下方的骨面上有一较深的窝称~,提口角肌起始于此处.尖牙窝一般位于前磨牙根尖的上方,与上颌窦仅有薄骨板相隔,故行上颌窦手术常由此进入窦腔,是上颌窦开窗术常选的部位之一 24牙槽孔:上颌骨后面中部,即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称~,为下牙槽管的开口,向下导入上颌

(整理)《儿童口腔病学》题集.

《儿童口腔病学》题集 A1型题 1.乳牙列阶段是指 D A. 出生~半岁 B. 出生6个月~2岁半 C. 3岁~6岁 D. 半岁~6岁 E. l岁~9岁 2..混合牙列时期是 A A. 6~12岁 B. 7~13岁 C. 8~15岁 D. 出生6个月~2.5岁 E. 6~9岁 3.年轻恒牙列是指 D A.恒牙萌出,建合,牙根完全形成后的恒牙列 B. 12岁最后一颗乳牙脱落到18岁牙根形成之前的恒牙列 C. 乳牙全部脱落恒牙全部萌出后的恒牙列 D. 12~15岁乳牙全部脱落除第三恒磨牙外恒牙全部萌出的阶段 E. 牙齿萌出但髓腔大牙根未完全形成的阶段 4.牙齿萌出中哪项不正确 D A.牙齿萌出有一定顺序 B. 左右同名牙对称萌出 C. 下牙略早萌出于上牙 D. 萌出时间比萌出顺序更重要 E. 萌出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5.乳牙经常在出生后多长时间就可萌出 B A. 2个月 B. 6个月 C. l岁半 D. 2岁 E. 2岁半 6.乳牙根吸收特点中正确的是 B A.乳前牙根吸收是从根尖1/3的唇侧面 B. 乳磨牙从根分歧内侧面开始吸收 C. 牙根吸收是在牙根形成后2~3年开始的 D. 恒牙先天缺失时乳牙不脱落 E. 乳牙根吸收开始时不能做牙髓治疗 7. 上颌恒牙常见的萌出顺序是 D A. l、2、3、4、5、6、7 B. l、2、3、5、4、6、7 C. 6、1、2、3、4、5、7 D. 6、1、2、4、3、5、7 E. l、6、2、4、3、5、7 8.乳牙萌出顺序中正确的是 B A.Ⅰ、Ⅱ、Ⅲ、Ⅳ、V B. Ⅰ、Ⅱ、Ⅳ、Ⅲ、Ⅴ C. Ⅱ、Ⅰ、Ⅲ、Ⅳ、Ⅴ D. Ⅱ、Ⅰ、V、Ⅲ、Ⅳ E. I、Ⅱ、Ⅳ、Ⅴ、Ⅲ 9. 牙齿萌出各项中正确的是 C A. 早萌乳牙牙根已经形成,不易脱落 B. 婴儿牙槽嵴上的“马牙子”应尽快去除 C. 诞生牙的牙根尚未形成,应早拨除 D. 诞生牙多是多生牙

上颌中切牙

上颌中切牙(11牙.21牙)外形特点:是切牙中最大的一个,牙冠呈楔形,唇面:较为平坦,略呈长方形,切缘较平直,从近中至远中略向龈侧倾斜,唇面有二条浅沟延伸至牙冠中1/3,为发育沟是该牙三个发育中心的融合遗迹,近中缘较平直远中缘较圆突,由近中面相交而成的远唇线角较钝,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较圆钝,籍此可以鉴别左右牙颈线呈弧线,牙冠颈部沿该线部分稍突起,为颈嵴,外形高点位于唇颈嵴处,颈嵴上常有几条弧线或水平的浅沟样结构,为轴质横纹。舌面:牙冠从唇侧向舌侧逐渐缩小,故舌面近远中径较唇面小,舌面中央凹下部分为舌窝,窝的周围隆起,其颈侧较圆突的部位为舌面隆突切端为切嵴,近,远中缘分别有近无中边缘嵴比远中边缘嵴稍长,近舌线角较锐,远舌线角较钝,包括近中面和中面。邻面:邻面略呈“V”形,其底为颈缘,顶为切端,上颌中切牙的切嵴略偏向牙体长轴的唇侧,近中邻接点位于切1/3内,远中邻接点在切1/3与中1/3之间邻面牙颈线呈弧线,突向切端。上颌侧切牙(12牙、22牙)外形特点:与上颌中切牙相比,上颌侧切牙冠窄小,圆突尤其是近远中方向更加明显,近远中切角较圆钝,舌窝窄而深,唇面发育沟不明显。上颌尖牙(13牙、23牙)外形特点:上颌尖牙的牙尖较长,约占牙冠长度的1/3,牙尖由四嵴四斜面构成,四嵴分别为唇嵴,舌嵴,近中舌斜面和远中舌斜面。唇面观,上颌尖牙冠似圆五边形,五个边分别为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近中缘和颈缘,牙冠较宽。

远中面较近中面圆突。唇嵴自牙尖项向颈部延伸,逐渐消失在牙冠中1/3,舌面观,由于舌嵴的存在舌窝不明显,但舌面隆突显著。下颌尖牙(33牙,43牙)外形特点:下颌尖牙与上颌尖牙比牙冠较窄。下颌第二前磨牙(35牙、45牙)外形特点:牙冠呈方圆形,牙冠的长度,高度,宽度几乎相等,有小磨牙之称,根据牙合面形特点,下颌第二前磨牙可以分两尖型和三尖型两种,两尖型者约占64.2%,牙合面的发育沟是“U”形,前者分别为中央沟,近颊。下颌第一磨牙(36牙、46牙)外形特点:牙合面轮廓为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下颌第一磨牙是所有牙中近,远中径最大者,与上颈磨牙正好相反,其颊面较突,外形高点,在颈1/3处,舌面较平,外形高点在 1/3与牙合面1/3交界处,整个牙冠在颈嵴以上向舌侧倾斜,下颌第一磨牙有5个牙尖,其中两个颊尖及远中尖较圆钝,两舌尖车较锐。上颌中切牙(11牙、21牙)上颌侧切牙(12牙、22牙)上颌第一前磨牙(14牙、24牙)下颌中切牙(31牙、41牙)下颌侧切牙(32牙、42牙)上颌第二前磨牙(15牙、25牙)上颌尖牙(13牙、23牙)下颌尖牙(33牙、43牙)下颌第一前磨牙(34牙、44牙)下颌第二前磨牙(35牙、45牙)上颌第一磨牙(16牙、26牙)上颌第二磨牙(17牙、27牙)下颌第一磨牙(36牙、46牙)下颌第二磨牙(37、47牙)常用名词代号 CD 钢托 AD 胶托 CCP 钢架 CR牙套 BR 牙桥DR 医生通用术语倒凹(扣位):观测线以下龈向部分为基牙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实验目的:1、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新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2、熟悉雕刻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一、上颌中切牙的具体外形特征:为切牙中最大,最易显露,最易受伤。 1、牙冠: ⅰ、唇面:近似梯形,长度大于宽度;近中缘长而较直; 切缘较直,远中略倾向舌侧; 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稍圆钝,为钝角,介以区分左右。 唇面光滑平坦,有两条发育沟,三个切缘结节。 颈线呈弧形沿颈线部分稍突起为颈嵴,其上常有几条水平线为釉质横纹。 唇面形态与面形协调一致:尖园型,方圆型,卵圆型。 ⅱ、舌面:似唇面,但较小(向后内收)。 中央凹陷成窝——舌窝;四周为嵴——切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颈部有舌隆突。 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 ⅲ、邻面:近,远中面相似,均为三角形。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而圆突; 颈部有“V”字形的颈边缘。 邻面外形高点在邻接区:近中靠近近中切角;远中较近中略高。 ⅳ、切嵴:唇面平为切缘,舌侧园突成切嵴。侧面观,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2、牙根:粗壮而直的单根;根长大于冠长 唇侧宽于舌侧,横剖面象圆三角形; 圆锥状,颈1/3处最宽,根尖变细,稍偏向远中。 二、切牙组各牙的异同: 同:①位置:上下颌骨前部、中线两旁。弧线排列,形态相似。共8颗 ②解剖特点:牙冠呈铲形(梯形),刀刃状 ⅰ唇面:近似梯形,光滑平坦。 ⅱ舌面:中央凹陷形成舌窝;颈部突出为舌隆突。 ⅲ邻面:牙冠楔形、颈部最厚;切端渐薄、形成切嵴;形如刀刃、切断食物。 ⅳ牙根:均为单根,功能较弱 ③功能:用于切割食物(功能较弱,不及后牙,单根)

④切牙的形态,位置及排列影响面容。 异:①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变异形态较多 ②下颌中切牙:全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离体后难分辨左右 ③下颌侧切牙: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切缘略向远中倾斜 ④体积:上1 上2 下2 下1 三、雕牙步骤(见书P21)比例:1:2,牙位:右上颌中切牙 四、工具的使用 持刀方式有三种:1、切蜡块时使用 2、掌拇指握式:修切牙冠各面 3、握笔式:精细雕刻 注意:刀具要注意安全,切勿伤及自己和他人 板书: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实验目的:1、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新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2、熟悉雕刻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一、上颌中切牙的具体外形特征: 形态特征标志 牙冠 唇面梯形 颈嵴,颈缘曲线,发育沟,切缘结节 近种切角—直角,远中切角—钝角 唇面形态与面形协调一致舌面似唇面舌窝,切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舌面隆突邻面楔形近中面>远中面;‘V’形颈曲线;接触区 牙根圆锥形单根,‘圆三角形’根尖偏远中, 二、切牙组各牙的异同: 三、雕牙步骤(图1、2、3) 四、工具的正确使用

侧切牙过小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侧切牙过小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摘要】目的:侧切牙过小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多由遗传因素决定,该研究结合临床系统讨论侧切牙过小伴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探讨其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对40例上颌侧切牙过小病例,根据其临床情况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两种方法治疗,拔牙组20例,采用3种拔牙方式:其一、拔除一个下前牙(8例);其二、上下颌均拔牙,上颌拔12,22代替14、24、下颌拔除34、44(2例);其三、下颌拔除14、24、34、44(8例);非拔牙组20例,根据侧切牙过小程度采用下颌牙减径或上颌侧切牙烤瓷冠修复治疗。结果:通过治疗,40例病例无论是拔牙矫治治疗还是非拔牙矫治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及美观疗效。结论:针对上颌侧切牙过小病例,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拔牙或非拔牙正畸矫治等方法综合治疗,两者均可取得健康、美观的疗效。 【关键词】牙;错牙合畸形;正畸矫治 侧切牙过小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这种畸形多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由于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分化阶段出现异常而形成的,常见的是牙的大小异常,以上颌侧切牙多见[1] 。常导致前牙覆牙合覆盖异常,咬牙合关系异常,明显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为了获得最佳的咬牙合关系,合适的上下牙弓比例是建立良好前牙咬牙合关系的前提条件。临床上主要矫治原则就是恢复上下牙弓的比例关系,由于患者侧切牙过小有程度上的差异,从而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40例侧切牙过小的患者的治疗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我科门诊病例40例。所有病例均为上颌侧切牙大小形态异常,选择病例指标为: ⑴牙列完整,除第三磨牙外其余恒牙均萌出; ⑵上颌侧切牙大小形态异常,其余恒牙无明显形态异常及先天性发育异常; ⑶牙列中除上颌侧切牙过小外,其余恒牙未有明显近远中咬牙合面磨耗; ⑷牙体完整;未有龋坏及充填术治疗。 1.2 研究方法王惠芸统计的正常上颌侧切牙的宽度为7.0mm[2]。根据侧切牙大小可采取拔牙及非拔牙方法。具体如下: ⑴拔牙矫治 ①较小侧切牙患者8例(牙冠宽度减小约1/3),该类患者下颌考虑拔除一个

口腔病历书写规范词汇

中包含的词条 主诉非龋性疾病有横向刷牙史牙齿变色要求美容牙齿有服四环素史有高氟地区生活史有外伤史冷热酸痛无自觉症状釉质发育不全斑釉牙四环素变色牙遗传性乳光牙畸形舌侧窝多生牙先天性缺牙早萌 迟萌磨损锲状缺损牙根裂牙齿感觉过敏症牙外伤根尖病持续痛剧烈痛 咀嚼痛跳痛牙伸长感牙梃出感有牙疮反复溢脓根尖病复诊疼痛减轻疼痛加剧面部肿胀加剧疼痛消失面部肿胀消退中面部肿胀减轻无不适有创伤史自发痛伸长感挺出感有牙疮溢脓发烧面部肿胀无疼痛有疼痛 面部肿张好转面部肿张不见好转冷热痛遇酸甜食酸痛刷牙遇冷水酸痛呼吸遇冷风酸痛遇冷热刺激痛食物嵌塞撕裂痛遇热痛遇冷痛遇冷痛缓解遇热痛加剧夜间痛放射痛不能定位叩痛隐隐痛口臭刷牙出血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牙龈肿大无痛情况好转仍又少量出血牙龈仍有肿痛伤口愈合良好颊侧颈部锲状缺损釉质表面有中央尖舌侧沟舌侧窝颌面磨耗隐裂中央尖白垩色黄褐色光泽度点状窝状沟状云雾状小凹陷 唇颊侧颈部锲状缺 边界请有黑点跨过边缘脊损 根尖区喇叭口根折颊瘘跨过边缘嵴探酸探痛松动活髓牙漂白术死髓牙漂白术脱敏法脱敏漱口水漱口脱敏牙膏刷牙氢氧氧化钙水糊剂 氟化钠糊剂涂布氨硝酸银涂布生嚼大蒜 涂布 加瓷边烤瓷牙修复生嚼茶叶烧瓷套修复法金瓷套修复法 法

玻璃离子修复瓷贴面覆盖法覆盖法氨硝酸银氟化钠糊剂氢氧氧化钙水糊剂酚醛树脂液脱敏漱口水生嚼核桃脱敏牙膏树脂光固化覆盖法根管治疗一次性根充棉捻氧化锌封每周复诊一次二小时后吃饭少嚼硬物棉捻干燥药味重 双氧水加生理盐水棉捻湿有臭味生理盐水冲洗 交替冲洗 氯亚明冲洗复喃西林冲洗氢氧化钙加碘仿根根充糊剂加牙胶尖塑化剂 磷酸锌粘固银 汞充填近中邻 颌面深龋唇侧 龋 阴影牙胶条封氧化 锌粘固胲下淋 xx肿大远中 邻颌面深龋及 髓颈部龋边缘 清 慢性根尖肉芽肿急性根尖炎充根充 羧酸锌粘固光磷酸锌基 复合树酯充填近固化充填远中中邻面深龋舌侧邻面深龋腭侧深龋根尖区粘深龋 膜红肿白线根尖区 慢性根尖炎急性发波动感

口腔组织----发育异常

第十五章牙发育异常 一、重点学习 1熟悉牙体结构异常的组织学变化 2了解牙齿形态、数目及萌出异常。 二、学习提纲 (一)牙数目异常和大小异常 1牙数目异常 (1)少牙和无牙:①少牙指一个或数个牙缺失,在恒牙列较常见,乳牙少见。 18,28,38,48及15,25,35,45和12,22常累及。少牙有性别和种族差异,也与其他 颅颌面畸形及发育综合征有关。②无牙指单颌或双颌牙列的完全缺失。罕见, 常是全身性发育异常的局部表现,常见的是以先天性外胚层结构缺失为特征的 遗传性少汗外胚层发育不良。 (2)多生牙:也成额外牙,是指比正常牙列多的牙。最常见于上颌前牙区、磨牙区,下颌前磨牙区次之。有时与其他一些缺陷如腭裂、锁骨头颅发育不良有关。正 中牙最常见,还有副磨牙,附加牙。 2牙大小异常 巨牙:指较正常大或小的牙。累及整个牙列的巨牙罕见,可能与垂体巨大症、松果体增生有关,半面过度增生常见单侧牙早萌及巨牙。牙列中仅数个牙大较常见。 小牙:牙列中弥漫性的小牙少见,见于Down综合症、垂体性侏儒症及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个别小牙常见,12,22,18,28,38,48多见。 (二)牙形态异常 1.双生牙: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共有一个牙根及根管。牙 列中牙的数目正常。 融合牙:为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导致两个牙融合。其牙本质是相通连的,牙列中牙的数目减少。 结合牙:指两个牙沿牙根面经牙骨质结合,牙本质不容和。结合牙可以是发育性的,也可以是炎症性的。 2.畸形舌侧尖:也称鹰爪尖、前牙的牙外突。是前牙牙面上轮廓清晰的副尖牙,从釉 牙骨质界向切缘延伸至少一半距离。恒上侧切牙多见。 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脊上的牙尖样突起。前磨牙常见,34,35,44,45多发,常对称。 4.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牙冠牙内陷较牙根牙内陷多 见,也称畸形舌侧窝。恒上侧切牙最好发,根据内陷深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内陷严重者形成牙中牙。牙根牙内陷罕见。 5.异位釉质:指在不该有釉质的部位出现釉质,主要见于牙根。 (1)釉珠:多位于牙根根分叉区或近釉牙骨质界处》 (2)颈部釉质延伸:表现为釉质从釉牙骨质界向磨牙根分叉处延伸。 6.弯曲牙:指牙的异常成角、弯角、多见于牙根、牙冠少见。 7.牛牙症:指牙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多高于正常,而釉牙骨质的水平没有改变,造成髓室向根尖延伸超过牙龈颈部,根分叉靠近根尖。多见于恒牙多根牙。 (三)牙齿结构异常 1.釉质结构异常 病因:局部因素——感染、创伤、放射治疗、特发性。 全身因素——环境/系统性因素(先天性、新生儿、出生后)。

TB449-1976机车车辆用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 TB 449-76 机车车辆用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本标准适用于经过机械加工的机车车辆车轮 标记示例:轮缘踏面外形ATB449-76 车辆用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机车及煤水车用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发布单位 铁 道 部 实施 日 期1977年10月1日 提出单位标准计量研究所 主要起草单位 标准计量研究所 1

TB 449-76 附录一 车辆用车轮轮缘曲线作图说明 1.以OX、OY为座标轴,取OE=16毫米,过E点作BE线垂直于OX,取BE=25毫米。 2.取点A、使A点的横座标为32毫米,纵座标为10毫米。 3.在OX座标上取D、F两点,使DE=1毫米,EF=2毫米,通过D、F两点分别作垂直于OX 的垂线。 4. 在OX座标上,取OK=48毫米,过K点作kk′线段,使kk’与OX成1:20斜度。 5. 求O1、O2、O3、O4各点。 (1)以B为圆为,取R=16为半径作弧,分别相交于D、F垂线,求得O1、O4。 (2)以A为圆心,取AR=18为半径作弧ee′,作线段nn′平行于kk′,两线间垂直距为18毫米,并使nn′相交于ee弧,求得O2。 (3)以O1为圆心,取R=48-16=32毫米为半径作弧dd;又以O2为圆心,取R=18+48=66毫米为半径作ff弧,使dd与ff相交求得O3。 6. 求M与N两点。 (1)以O1为圆心,取R=16毫米为半径作弧bb;通过O3、O1两点作直线延长与bb相交求得M。 (2)以O3为圆心,取R=48毫米为半径作弧gg;通过O2、O3两点作直线相交于gg,求得N。 7. 求BMNP曲线。以O1为圆心,R=16毫米为半径作BM弧;以O3为圆心,R=48 2

(完整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 其范围一般较小。 2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 X 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 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 牙本质形成,故洞底 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 X 线可见较大的 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 X 线检查确诊。X 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 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 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X 线:1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 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 2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 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 X 线:患牙髓腔 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致密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X 线:患牙根 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牙骨质增生:X 线: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 牙骨质结构不门 (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 X 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X 线片上表现 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2 ?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随病变的发展,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 骨组织。X 线表 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 3 ?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 X 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 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可在根尖形成类似骨硬板和牙周膜间隙的改变。 牙周炎|分类:1.慢性成人牙周炎2.青少年牙周炎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4.青春前期牙周炎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 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 (1)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 较均匀一致。 (2)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 (3) 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 收,多见于牙周炎 晚期。 牙发育异常I (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障碍,造成牙发育异常。包括形态、结构位置及数目 等的异常。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或上颌前磨牙,磨牙偶尔可见) X 线:中央窝处有一突出的小牙尖。中央尖发生磨耗和破损导致牙髓和根尖感染,造成根尖发育障碍。片上显 示牙根变短,髓腔粗 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多见于上颌侧切牙):X 线:牙内陷表现为牙体形态异常,牙呈圆锥状,体 17特点 根尖肉芽肿 大小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口腔内科学 第3讲 牙体牙髓病学(三)

第二部分牙发育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 氟牙症 四环素牙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畸形中央尖 牙内陷 釉质发育不全病因 1.严重营养障碍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钙、磷的缺乏,均可影响成釉细胞分泌釉质基 质和矿化。 2.内分泌失调 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时,牙齿也可能出现发育缺陷;肉眼能见到牙面横沟或在镜下见到加重的发育间歇线。 3.婴儿和母体的疾病 小儿的发热性疾病,如水痘、猩红热等均可使成釉细胞发育发生障碍。严重的消化 不良,也可成为釉质发育不全的原因。孕妇患风疹、毒血症等也可能使胎儿在此期 间形成釉质发育不全。 4.局部因素 常见于乳牙根尖周严重感染,影响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情况往往是个别牙,以前磨牙居多,又称特纳(Turner)牙。 临床表现 1.釉质发育不全在乳、恒牙列均可发生;乳牙受累较少见。 2.恒牙受累表现在同一时期发育的牙齿,成组、对称地出现釉质发育不全的形 态异常。临床上常根据病损的程度分为轻症和重症。 轻症:釉质形态基本完整,仅有色泽和透明度的改变,呈白垩状釉质;或釉质 表面上可有少量的浅沟、小凹点或细横纹,探诊有不平感。一般无自觉症状重症:牙面有实质性缺损,即在釉质表面出现带状或窝状的、棕色的凹陷。根据发育障碍额时间,受累牙往往呈对称性。如为乳牙尖周感染所致继承恒牙的发育不全,表现为牙冠小,形状不规则,常呈灰褐色着色 下列不属于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的是 A.严重营养障碍 B.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C.糖尿病

D.乳牙根尖周感染 E.猩红热 答案:C 氟牙症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氟牙症是氟摄入量过高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的发生具有地区性,为慢性氟中毒疾病早期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 临床表现 1.氟牙症临床表现的特点是在同一时期萌出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 严重者还并发釉质的实质缺损。 2.多见于恒牙,发生在乳牙者甚少,程度亦较轻。这是由于乳牙的发生分别在胚胎期和乳婴期,而胎盘对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因此,氟牙症一般均见于恒牙。 3.对摩擦的耐受性差,但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4.严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髓的增殖性变化,骨膜、韧带等均可钙化,并因而产生腰、腿和全身关节症状。急性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血钙与氟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引起肌痉挛、虚脱和呼吸困难,以致死亡。 下列关于氟牙症的说法哪个不正确 A.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B.患牙耐酸不耐磨 C.乳牙患病的程度较重 D.水氟含量高是本病的病因 E.患牙表层釉质的含氟量高 答案:C 四环素牙 病因 1.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的四环素族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 牙的着色是永久的。 2.同一次服用的四环素族药物剂量,牙本质中的沉积比在釉质中高4倍。 3.用药时期越在婴幼儿早期用药,牙本质的着色越近釉牙本质界,临床见到的 染色程度越明显。 4.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次数有关。 5.在牙着色的同时,还有骨组织的着色,但是后者可随骨组织的生理代谢活动 而使着色逐渐去除。 6.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 临床表现

牙周病学 填空题

1.牙龈上皮分为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2.结合上皮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便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 3.当单根牙在受到侧向压力时,以位于牙根的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的转动中心为支点,磨牙的转动中 心位于诸牙根之间的空间。 4.牙槽骨的改建影响着牙槽骨的高度、外形和密度,主要表现在三个区域:与牙周膜邻接区,颊舌侧古板 的相应骨膜区以及骨髓腔的股内膜表面。 5.牙石的分布特异性:下前牙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牙石最多。 6.牙槽骨吸收以邻间区重于颊侧和舌侧,上颌较下颌为重。但前牙区的牙槽骨破坏是下前牙重于上前牙。 7.根据菌斑、牙石量、炎症综合分析各个牙罹患的几率次序如下:最易受累的味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其 次是下颌磨牙、尖牙和上颌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是上颌尖牙和下颌前磨牙。 8.口腔,牙周特殊部位各种微生物相互关系:共生,竞争,拮抗。 9.正常菌群失去制约变得有害它们可以①导致内源性感染②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三导致宿主等造成牙 周组织破坏。 10.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主要为革兰氏阴性兼性炎阳菌和专性厌氧菌。 11.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大致过程:获得性薄膜形成、细菌黏附和共聚、菌斑生物膜成熟。 12.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遗传、性激素、吸烟、有关的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 能的异常,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精神压力) 13.Aa菌的致病作用①降低宿主抵抗力②骨吸收作用③组织破坏作用 14.与牙周炎有关的介质:蛋白酶、细胞因子、前列腺素。 15.前列腺素E2是牙周吸收最有力的刺激因素。 16.引起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因素是慢性炎症和咬合创伤。 17.破骨细胞和单核细胞是与骨吸收有关的两种细胞。 18.创伤引起的常为牙槽骨垂直吸收,形成骨下袋,而炎症则多引起水平吸收。 19.牙槽骨破坏的形式:水平形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状吸收,其他。 20.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约为1-2mm,若超过2mm则可视为牙槽骨吸收,骨吸收程 度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描述。 21.正常生理牙有一定动度,水平方向为主,微小扭转也有均不超过0.02mm。 22.牙松动原因:牙槽嵴吸收,牙合创伤,牙周膜的急性炎症,牙周翻瓣手术,女性激素水平。 23.牙的病理性移动: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牙合力的改变。 24.牙周病一旦发生即持续不断的进展,直至牙脱落。 25.牙周炎病变呈静止期和加重期交替出现。 26.白血病的牙龈病损:牙周治疗以保守为主切忌进行手术或活组织检查。 27.药物性溃疡性龈炎(ANUG)是指发生在龈缘和龈乳头的急性炎症和坏死,又称vincent (文森)龈炎, 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又称“战壕口”。 28.牙石的形成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获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和矿物化。 29.龈上牙石的矿物化成分来源于唾液,龈下牙石来源于龈沟液,菌斑成熟后1-14天矿化。 30.牙石矿化与两个因素有关:矿化的核心,矿物质沉积。 31.腭侧沟也称畸形舌侧沟,多发生于上颌侧切牙。 32.角化龈包括附着龈和游离龈。 33.牙合创伤分为①原发性牙合创伤,②继发性牙合创伤。③原发性和继发性牙合创伤合并。 34.牙合创伤是由于咬合力呵呵牙周支持力之间不平衡所产生的(咬合力和支持力)。 35.扭转力是对牙周组织损伤最大。 36.牙合力造成牙周组织创伤的病例改变:组织损伤,组织修复,组织改形重建。 37.潜掘型吸收,咬合压力严重,坏死区周围骨髓腔分化出破骨细胞,将坏死骨组织吸收。称为潜掘型吸收。

口腔医疗术语

第二十二部分口腔医疗术语985.主诉 非齲性疾病 有横向刷牙史 有牙疮溢脓 有中央尖 牙齿变色 发烧 舌侧沟 要求美容牙齿 面部肿胀 舌侧窝 有服四环素史 无疼痛 颌面磨耗 有高氟地区生活史 有疼痛 隐裂 有外伤史 面部肿胀好转 中央尖 冷热痛 冷热酸痛 白垩色 遇酸甜食酸痛 无自觉症状 光泽度 釉质发育不全 刷牙遇冷水酸痛 点状 呼吸遇冷风酸痛 斑釉牙 窝状 遇冷热刺激痛 沟状 四环素变色牙 食物嵌塞 云雾状 遗传性乳光牙 撕裂痛 小凹陷 畸形舌侧薷 遇热痛遇冷痛 边界请

多生牙 遇冷痛绶解 有黑点 先天性缺牙 遇热痛加刷 唇颊侧颈部禊状缺损早萌 夜间痛 跨过边缘脊 迟萌 放射痛 根尖区喇叭口 磨损 不能定位 根折 楔状缺损 卩痛 频瘘 牙根裂 隐隐痛 探酸 牙齿感觉过敏症 口桌 探痛 牙外伤 刷牙出血 松动 根尖病 牙龈肿痛 活髓牙漂白术 持续痛剧烈痛咀嚼痛牙齿松动 死髓牙漂白术 跳痛 牙龈肿大 脱敏法 牙伸长感 无痛 脱敏漱口水漱口 牙梃出感 情况好转 脱敏牙膏刷牙 有牙疮反复溢脓 仍又少量出血

氟化钠糊剂凃布 根尖病复诊 牙龈仍有肿瘤 氢氧氧化钙水糊剂涂布疼痛减轻 伤口意合良好 氨硝酸银凃布 疼痛加剧 颊侧颈部禊状缺损 生嚼大蒜 面部肿胀加剧 釉质表面 生嚼茶叶 疼痛消失 黄褐色 烧瓷套修复法 面部肿胀减轻 挺出感 金瓷套修复法 无不适 加瓷边烤瓷牙修复法玻璃离子修复 有创伤史 自发痛 伸长感 985.瓷贴面覆盖法 残根 覆盖法 唇侧 氨硝酸银 及髓颈部 氟化钠糊剂 根尖区粘膜红肿 根尖阴影 边界不清 氢氧化钙水糊剂 根尖区 相应面部肿肿胀 酚醛树脂液 阴影 舌侧 脱敏漱口水 边绿清

口腔医学部分习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是 A 肿瘤组织中可见到影细胞 B 肿瘤主要由各种牙体组织构成 C 肿瘤主要为牙乳头样组织 D 细胞主要排列成玫瑰花样结构 E 细胞主要排列成成釉器样结构 答案:E 解析: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结构是滤泡型和丛状型,滤泡型即指肿瘤细胞排列成成釉器样。影细胞是牙源性钙化囊肿的特点,含各种牙体组织的肿瘤应该是牙瘤,牙乳头样组织所构成的肿瘤应该是牙源性间充质发生的肿瘤,玫瑰花样结构是牙源性腺样瘤的特点。 2 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A 氟使釉质晶体结构变得稳定 B 乳牙酸蚀处理时应延长时间 C 咬合面点隙裂沟常成为龋的始发位置 D 绞釉的排列方式可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 E 釉质中无细胞和血液循环,牙髓坏死对釉质代谢无影响 答案:E 解析:釉质中虽无细胞和血管,但仍有来自于牙髓和唾液中的成分渗透入釉质,进行物质交换。牙髓坏死后,釉质中来自于牙髓的物质来源中断,常导致釉质色泽的改变和脆性的增加。 3 生理情况下,牙齿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是 A 原发性牙本质 B 继发性牙本质 C 修复性牙本质 D 球间牙本质 E 透明牙本质 答案:B 解析:牙发育期间(指牙根尖孔形成以前)形成的牙本质是原发性牙本质,牙齿发育完成即根尖孔形成后形成的牙本质称继发性牙本质。 4 牙周膜中,数量最多、最强大的纤维是 A 牙槽嵴组 B 水平组 C 斜行组 D 根尖组 E 根间组 答案:C 解析:牙周膜中承担咬合压力并将咬合力传导给牙槽骨的纤维是斜行组,在牙周膜中数量最多,也较其他纤维粗大。 5 根据部位及功能,属于咀嚼黏膜的是 A 颊黏膜 B 软腭黏膜 C 硬腭黏膜 D 唇黏膜 E 牙槽黏膜 答案:C 解析:硬腭黏膜承担咀嚼压力,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常常牢固地与腭骨膜结合。因此属于咀嚼黏膜。备选答案中其他项的黏膜均为被覆黏膜。 颜面部发育初具人形的时间是 A 胚胎第3~4周 B 胚胎第5~6周 C 胚胎第7~8周 D 胚胎第9~10周 E 胚胎第11~12周 答案:C 解析:面部的突起主要包括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中鼻突和球状突。这些突起分化出来后,约在胚胎第6周开始融合,约至第7~8周各突起融合结束,此时胚胎的面部初具人形。 7 成釉细胞膜邻近釉质一侧 A 形成皱褶,可吸收蛋白和水分 B 形成皱褶,可吸收无机离子 C 呈平滑面,可分泌蛋白和水分 D 呈平滑面,可分泌无机离子 E 形成皱褶,可分泌无机离子 答案:E 解析:此题是关于釉质的矿化机制或成熟机制。在釉质矿化时,成釉细胞起调控作用。成釉细胞的近釉质一侧的胞膜发生皱褶-平滑面的交替变化。在形成皱褶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无机离子,使釉质矿化;形成平滑面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釉质中的蛋白和水分,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空间。 8 牙内陷的形成是由于牙齿发育期间 A 成釉器卷叠或过度增殖伸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B 成釉器卷叠或过度增殖伸入到牙囊中所致 C 牙乳头过度增殖伸入到成釉器中所致 D 牙乳头过度增殖伸入到牙囊中所致 E 一个向内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形成 答案:A 解析:牙内陷指牙发育期间,成釉器的部分向牙乳头中陷入并形成釉质。形成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或牙中牙。 9 可形成棘层内疱的疾病是 A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B 天疱疮 C 扁平苔藓 D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 白斑 答案:B 解析:根据疱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两种。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疱为上皮下疱;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发生上皮下疱;白斑无疱出现;出现上皮内疱的疾病有天疱疮等,发生在口腔黏膜的天疱疮多为寻常性天疱疮。 10 可见到角质栓的疾病是 A 扁平苔藓 B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 白斑 D 天疱疮 E 念珠菌病 答案:B 解析:本题中发生过度角化的疾病可能有扁平苔藓、白斑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其中扁平苔藓和白斑基本不出现角质栓,而红斑狼疮经常累及皮肤的毛囊,使其发生角质栓塞。口腔黏膜的红斑狼疮有时也可见角质栓。 11 关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学改变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纤维组织取代正常骨组织 B 骨小梁粗细不等,排列紊乱 C 纤维组织直接化骨 D 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E 可见新生骨小梁、软骨岛和破骨细胞 答案:D 解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属于骨病,不是肿瘤或囊肿。其发病机制是纤维组织直接化骨,形成纤维性骨小梁,代替正常的骨组织。病变组织与正常骨之间无明显的界限,更无包膜。 12 关于坏死性涎腺化生病理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死骨形成 B 溃疡形成 C 表面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 D 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 E 腺上皮被鳞状细胞团取代 答案:A 解析:坏死性涎腺化生是涎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涎腺坏死性病变,常常发生在腭部。特点是形成溃疡,而且溃疡可深达骨面,但是骨组织并不发生坏死,因此此病无死骨形成。备选答案中其他的改变在此病中均可出现。 13 牙源性角化囊肿典型的病理改变不包括 A 囊壁上皮角化 B 棘层细胞内水肿 C 可含产黏液细胞 D 基底细胞核呈栅栏样排列 E 衬里上皮呈波状或皱褶状 答案:C 解析:牙源性囊肿中的其他类型如含牙囊肿、腺牙源性囊肿、根尖囊肿,一些发育性囊肿的内衬上皮内均可见产黏液细胞,但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除伴发炎症外,上皮有角化,故上皮中一般不存在产黏液细胞。 14 牙源性癌不包括 A 恶性成釉细胞瘤 B 原发性骨内癌 C 牙源性囊肿恶变 D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恶变 E 成釉细胞肉瘤 答案:E 解析:牙源性癌指牙源性上皮性恶性肿瘤。备选答案中A、B为牙源性上皮性恶性肿瘤;C、D中的恶变成分均为囊肿或肿瘤的上皮成分,因此也符合牙源性癌的标准。成釉细胞肉瘤即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恶性成分是牙源性间叶成分,成釉细胞成分即牙源性上皮部分为良性。 15 可见到淀粉样物质的牙源性肿瘤是 A 成釉细胞瘤 B 牙源性钙化囊肿 C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D 牙瘤 E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答案:C 解析:大小不一的鳞状细胞、细胞内及细胞外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以及钙化是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特点。备选答案中的其他肿瘤中均无淀粉样物质。 16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病理特点是 A 由黑色素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构成 B 由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构成 C 由黑色素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 D 核分裂象常见 E 细胞异形性明显 答案:B 解析: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基本成分是含黑色素的上皮样细胞(并不是黑色素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属于良性肿瘤,所以备选答案中的D、E也不正确。 17 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依次为 A 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B 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C 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坏死崩解层 D 细菌侵入层、透明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E 脱矿层、透明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