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阻碍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 的(即第四种情况),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 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 解和鼓励。一般来说,不宜打断求助者的思维。 若沉默时间过长,咨询师可关切地询问,协助 对方思考。
如果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
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 的保证,如:“你不必担心。”“你放心 讲好了,我们会给你保密的,保密是我们 的原则。”“你不必怕,有什么尽管讲好
咨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应
看到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咨 询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这也是充分认识 求助者的一个机会。对此,咨询师应根据 咨询目标、咨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作 相应的调整。
宣泄型、倾听型的求助者:应充分尊 重他们的需要,耐心地倾听,给他们以安 全感,以理解和爱护,必要时给予指点。
沉默现象有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 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沉默传达了 许多信息。沉默有时是激战前的寂静,黎 明前的黑暗,有时则是问题的爆发或无声 的交流。咨询师对沉默现象应予高度重视, 仔细分析,把握机会,往往会有所突破。
(二)多话题现象的处理 下面多咨询师本身和求助者两个角度来分 析多话现象的原因及实质。 首先来分析与咨询师有关原因。 有些咨询师喜欢求助者简明扼要地说明情 况。然后咨询师给予解释、劝告、指导、训练 等等。这种类型的咨询师把自己放在主动的、 指导者位置上,因而对求助者超出自己所希望 的叙述,就感到不耐烦,视为多话。反过来, 在一个非常重视的倾听、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咨 询师那里,这个求助者的叙述不但不属多话, 还会受到鼓励。
有时求助者的依赖是由咨询师造成的。
(四)移情的处理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 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 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 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 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通常有两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负 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的某 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 的对象。另一种是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 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 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 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 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 师十分依恋、顺从。
(4)假提问题
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适宜,实际上 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加 深某种印象。问题涉及专业和咨询师私人 情况等,与咨询本身无关,也是咨询师无 从回答,代表了求助者某种自我保护需要。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通过求助者言语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 加以体现.形式:心理外归因、健忘、顺
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讲话内容的阻抗
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还经常通
过对谈话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
来反映其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
的阻抗。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
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
(1)理论交谈
指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上的术 语与咨询师交谈。 表上有利沟通,实际上是求助者对咨 询师产生某种疑虑和企图加以控制的欲望。
移情的出现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 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 方,并运用移情现象来渲泄对方的情绪, 引导对方领悟。“你好像不太喜欢我刚才 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你喜 欢我?”
如果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 咨询师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 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 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咨询师 要有策略略地、果断地及早地进行处理, 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如果咨询师觉 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 的咨询师。
第四单元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刘哲宁 中南大学湘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
一、学习目标
学会妥善地化解咨询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阻抗因素。 二、操作步骤 (一)妥善处理沉默局面 (二)积极调整多话状态 (三)正确对待依赖心理 (四)谨慎把握移情现象 (五)勇于冲破阻抗干扰
三、相关知识
(一)沉默现象的处理 有时,沉默的感觉来自于咨询师本身。故 咨询师首先要判断沉默真的存在吗?抑或是由 于咨询师的心理感觉?有时求助者使咨询师产 生了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可能来自于其形 象(如体型、容貌、服饰、地位等),也可能 来自于求助者的问题(如对于咨询师来说,该 问题显得比较复杂,过于棘手,或者所需时间 较长,或问题引不起咨询师的兴趣等),或者 由于此时咨询师本身存在着不安、急躁、沉闷、 压抑感等情况。
(三)正确认识依赖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自己不思考, 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一有困难就总是 寄希望咨询师给予主意甚至帮助解决;或 者把咨询师或咨询场所当作避难所,等等。
如果发现求助者有依赖的心理,咨询 师应该明确地告知对方,咨询师的任务是 帮助求助者自己去解决问题,咨询师应当 向求助者说明:“当你不再需要咨询师帮 助,知道自己去帮助自己的时候,就说明 你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那是你心理问 题得到解决的象征。” 咨询师还要逐渐地减少给对方咨询的 时间和次数。
阻抗(resistance)本质上是人对于
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 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 回避,或者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 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
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 抗定义为患者的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 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弗洛伊德对阻 抗的定义强调了潜意识对于个体自由联想活动 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罗杰斯则将阻抗看做 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 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 这一观点体现了个体的认知对于自我结构与发 展的防护作用。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 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这一立 场地反映了个体行为变化与环境控制的相互依 赖。所有这些理论为均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 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
可能会睁大眼睛,使颈地想,也可能是眯 起眼,自言自语似的。凝视空间的某一点,往 往被认为是这种沉默的标志性行为。具有建设 性意义。 在他来访之前,已反复考虑过应怎么讲, 可一到询问现场所,很可能就讲不出来,他会 显得欲言又止,颇为不安。 最后一种情况是反抗型。本人不愿意或不 很愿意接受咨询,是别人要他们来的,伴随着 沉默的怀疑、无所谓、随心所欲、很不耐烦, 甚至气愤、敌意等。
求助者的问题比较严重,原因比较复 杂,就希望求助者多谈些,反之,若认为 求助者的问题一目了然的,原因也比较简 单,不希望求助者讲得太多。有些咨询师 喜欢短期咨询,而有些则采用多次咨询。
其次来分析由于求助者本身的原因导致的 多话,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宣泄型。 第二种倾听型。 第三种表演型。 第四种表现型。 第五种表白型。 第六种掩饰型。 第七种外向型。
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采 取反移情的技巧,即把自己扮成移情的对 象,鼓励求助者发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 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咨询 师则从中进行深入的分析,探寻求助者深 层的心理,包括潜意识。求助者在充分宣 泄情绪后,心理上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 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 解。
了”。
当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 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 鼓励宣泄的方针。若是由于自己的不当引起的, 应主动道歉;若有可能是误会,则应予以解释、 消除;也有可能这是由于移情作用导致的。求 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他以前生活中某个有影响的 人物,不知不觉中把当时的那种情绪转移到了 咨询师身上,或者,这种移情是求助者生活中 的挫折情绪的转移。咨询师应妥为利用移情来 了解求助者,但不可陷入移情中。
咨询师要学会区别移情与依赖。移情 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 赖的成分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 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目标,而移情 者是寻找替代物;比较起来,依赖者对咨 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
认为移情再现了病人以前生活尤其是儿童 时期生活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长期被压 抑着而无处释放,甚至成为心理问题的一 个“情结”。
大部分的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 种类型: 第一种为怀疑型。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 眼光打量咨询师。 第二种为茫然型。求助者的目光常是游移不定的, 含有询问的色彩。 第三种为情绪型。此时沉默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 “我不愿涉及这个话题”、“我不想呆在这儿了”。 可能会回避与咨询师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 手脚不停地乱动。 当求助者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时,也可能用沉默来 传达这一信息。此外,他们还可能对咨询师瞪眼、气 呼呼地看着周围。
(1)心理外归因
求助者将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 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其
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一种心理定势的表
现,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反省。反映自我中
自我保守的手段之一。
(2)情绪发泄
指求助者对于某些谈话议题的强烈情 绪反应。表现:大哭大闹、泪流满面、不 自然的大笑,反映求助者回避所感到的焦 虑、痛苦的意念,是一种精神防御表现。
(3)谈论小事
心理咨询中,求助者谈论无关紧要的 小事不止。目的是回避谈论核心问题,转 移咨询师的注意力。谈论小事往往是咨询 中最不容易发现的阻抗表现。
对此,咨询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主 动、有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重视良好咨 访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
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有时是引起求 助者沉默的原发性原因或继发性原因,这 在第二、第三、第五种情况中都会出现, 为此,咨询师应通过观察、练习、思考来 改进,熟能生巧。
咨询师在沉默出现时,自己先要保持镇静。
切不可粗暴地打断他们的倾吐、不耐烦或
不屑一顾。
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咨询师给予注意就 能满足他的要求。对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 用相似的对策。 表白型的求助者:咨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 切不可对其指责或评论:“你怎么总说别人不 对”,“这件事明明是你自己有错”。另一方 面,要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多用“你看 这件事是不是还有 一种可能……”,“如果当 时佻不是这样……而是那样……事情是否会好 些呢?”
对于由于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咨询 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 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 已说的和想说的,不可急躁、不耐烦,咨 询师一表现出这种情绪,求助者可能会更 退缩、更沉默。
若沉默是由于最后一种原因——求助者本 人不愿意咨询引起的,那么咨询师的处理就是 更应注意方式方法。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 是求助者对别人让他来咨询不满,并把这种不 满转移到咨询中,但对咨询本身无偏见;二是 对咨询本身也存在偏见,不愿配合。对前者, 若咨询师工作经验丰富,态度诚恳,耐心,方 法得当,善于理解求助者的心情,一般来说, 不复杂,亦可消除,若逆反,对抗心情很严重, 则效果很差,这种情况,一般不再予以咨询。
阻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少言和 赘言。沉默往往表示了个体对于心理咨询 的某种强烈抵触情绪,要缓解这种情绪不 可强求,它往往需要咨询师通过耐心的解 说和真诚的态度才能加以破除。要注意将 阻抗性的沉默与反省性的沉默区分开来, 前者是敌对的表现,而后者领悟的需要。
少言也是个体对心理的抵抗。它通常以短 语、简句及口头禅(如嗯、噢、啊)等形式加 以表现。它使得咨询师同样产生困惑及挫折感, 使其无法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及对心理 咨询的态度。少言也常见于那些被迫咨询及对 心理咨询充满戒心的人。 赘言表现为个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 绝的讲话。它多是无意识的。在积极回答咨询 师提问的表象后面隐藏了某种潜在动机,如减 少咨询师讲话的机会。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 移其注意力等。
掩饰型的健谈:咨询师应考虑为求助 者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请求 助者慢慢讲,可以做出反应:“我似乎觉 得你有些不安。”或“我觉得你似乎有什 么话要说。”或者更直接请求助者回答敏 感、掩饰的问题:“你能否谈一下……”。 咨询师要明察秋毫。 与外向型的求助者面谈,咨询师要善 于及时把谈话引入正题。
如果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
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 的保证,如:“你不必担心。”“你放心 讲好了,我们会给你保密的,保密是我们 的原则。”“你不必怕,有什么尽管讲好
咨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应
看到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咨 询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这也是充分认识 求助者的一个机会。对此,咨询师应根据 咨询目标、咨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作 相应的调整。
宣泄型、倾听型的求助者:应充分尊 重他们的需要,耐心地倾听,给他们以安 全感,以理解和爱护,必要时给予指点。
沉默现象有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 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沉默传达了 许多信息。沉默有时是激战前的寂静,黎 明前的黑暗,有时则是问题的爆发或无声 的交流。咨询师对沉默现象应予高度重视, 仔细分析,把握机会,往往会有所突破。
(二)多话题现象的处理 下面多咨询师本身和求助者两个角度来分 析多话现象的原因及实质。 首先来分析与咨询师有关原因。 有些咨询师喜欢求助者简明扼要地说明情 况。然后咨询师给予解释、劝告、指导、训练 等等。这种类型的咨询师把自己放在主动的、 指导者位置上,因而对求助者超出自己所希望 的叙述,就感到不耐烦,视为多话。反过来, 在一个非常重视的倾听、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咨 询师那里,这个求助者的叙述不但不属多话, 还会受到鼓励。
有时求助者的依赖是由咨询师造成的。
(四)移情的处理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 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 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 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 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通常有两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负 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的某 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 的对象。另一种是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 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 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 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 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 师十分依恋、顺从。
(4)假提问题
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适宜,实际上 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加 深某种印象。问题涉及专业和咨询师私人 情况等,与咨询本身无关,也是咨询师无 从回答,代表了求助者某种自我保护需要。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通过求助者言语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 加以体现.形式:心理外归因、健忘、顺
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讲话内容的阻抗
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还经常通
过对谈话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
来反映其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
的阻抗。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
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
(1)理论交谈
指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上的术 语与咨询师交谈。 表上有利沟通,实际上是求助者对咨 询师产生某种疑虑和企图加以控制的欲望。
移情的出现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 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 方,并运用移情现象来渲泄对方的情绪, 引导对方领悟。“你好像不太喜欢我刚才 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你喜 欢我?”
如果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 咨询师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 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 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咨询师 要有策略略地、果断地及早地进行处理, 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如果咨询师觉 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 的咨询师。
第四单元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刘哲宁 中南大学湘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
一、学习目标
学会妥善地化解咨询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阻抗因素。 二、操作步骤 (一)妥善处理沉默局面 (二)积极调整多话状态 (三)正确对待依赖心理 (四)谨慎把握移情现象 (五)勇于冲破阻抗干扰
三、相关知识
(一)沉默现象的处理 有时,沉默的感觉来自于咨询师本身。故 咨询师首先要判断沉默真的存在吗?抑或是由 于咨询师的心理感觉?有时求助者使咨询师产 生了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可能来自于其形 象(如体型、容貌、服饰、地位等),也可能 来自于求助者的问题(如对于咨询师来说,该 问题显得比较复杂,过于棘手,或者所需时间 较长,或问题引不起咨询师的兴趣等),或者 由于此时咨询师本身存在着不安、急躁、沉闷、 压抑感等情况。
(三)正确认识依赖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自己不思考, 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一有困难就总是 寄希望咨询师给予主意甚至帮助解决;或 者把咨询师或咨询场所当作避难所,等等。
如果发现求助者有依赖的心理,咨询 师应该明确地告知对方,咨询师的任务是 帮助求助者自己去解决问题,咨询师应当 向求助者说明:“当你不再需要咨询师帮 助,知道自己去帮助自己的时候,就说明 你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那是你心理问 题得到解决的象征。” 咨询师还要逐渐地减少给对方咨询的 时间和次数。
阻抗(resistance)本质上是人对于
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 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 回避,或者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 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
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 抗定义为患者的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 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弗洛伊德对阻 抗的定义强调了潜意识对于个体自由联想活动 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罗杰斯则将阻抗看做 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 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 这一观点体现了个体的认知对于自我结构与发 展的防护作用。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 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这一立 场地反映了个体行为变化与环境控制的相互依 赖。所有这些理论为均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 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
可能会睁大眼睛,使颈地想,也可能是眯 起眼,自言自语似的。凝视空间的某一点,往 往被认为是这种沉默的标志性行为。具有建设 性意义。 在他来访之前,已反复考虑过应怎么讲, 可一到询问现场所,很可能就讲不出来,他会 显得欲言又止,颇为不安。 最后一种情况是反抗型。本人不愿意或不 很愿意接受咨询,是别人要他们来的,伴随着 沉默的怀疑、无所谓、随心所欲、很不耐烦, 甚至气愤、敌意等。
求助者的问题比较严重,原因比较复 杂,就希望求助者多谈些,反之,若认为 求助者的问题一目了然的,原因也比较简 单,不希望求助者讲得太多。有些咨询师 喜欢短期咨询,而有些则采用多次咨询。
其次来分析由于求助者本身的原因导致的 多话,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宣泄型。 第二种倾听型。 第三种表演型。 第四种表现型。 第五种表白型。 第六种掩饰型。 第七种外向型。
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采 取反移情的技巧,即把自己扮成移情的对 象,鼓励求助者发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 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咨询 师则从中进行深入的分析,探寻求助者深 层的心理,包括潜意识。求助者在充分宣 泄情绪后,心理上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 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 解。
了”。
当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 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 鼓励宣泄的方针。若是由于自己的不当引起的, 应主动道歉;若有可能是误会,则应予以解释、 消除;也有可能这是由于移情作用导致的。求 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他以前生活中某个有影响的 人物,不知不觉中把当时的那种情绪转移到了 咨询师身上,或者,这种移情是求助者生活中 的挫折情绪的转移。咨询师应妥为利用移情来 了解求助者,但不可陷入移情中。
咨询师要学会区别移情与依赖。移情 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 赖的成分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 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目标,而移情 者是寻找替代物;比较起来,依赖者对咨 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
认为移情再现了病人以前生活尤其是儿童 时期生活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长期被压 抑着而无处释放,甚至成为心理问题的一 个“情结”。
大部分的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 种类型: 第一种为怀疑型。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 眼光打量咨询师。 第二种为茫然型。求助者的目光常是游移不定的, 含有询问的色彩。 第三种为情绪型。此时沉默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 “我不愿涉及这个话题”、“我不想呆在这儿了”。 可能会回避与咨询师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 手脚不停地乱动。 当求助者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时,也可能用沉默来 传达这一信息。此外,他们还可能对咨询师瞪眼、气 呼呼地看着周围。
(1)心理外归因
求助者将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 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其
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一种心理定势的表
现,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反省。反映自我中
自我保守的手段之一。
(2)情绪发泄
指求助者对于某些谈话议题的强烈情 绪反应。表现:大哭大闹、泪流满面、不 自然的大笑,反映求助者回避所感到的焦 虑、痛苦的意念,是一种精神防御表现。
(3)谈论小事
心理咨询中,求助者谈论无关紧要的 小事不止。目的是回避谈论核心问题,转 移咨询师的注意力。谈论小事往往是咨询 中最不容易发现的阻抗表现。
对此,咨询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主 动、有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重视良好咨 访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
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有时是引起求 助者沉默的原发性原因或继发性原因,这 在第二、第三、第五种情况中都会出现, 为此,咨询师应通过观察、练习、思考来 改进,熟能生巧。
咨询师在沉默出现时,自己先要保持镇静。
切不可粗暴地打断他们的倾吐、不耐烦或
不屑一顾。
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咨询师给予注意就 能满足他的要求。对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 用相似的对策。 表白型的求助者:咨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 切不可对其指责或评论:“你怎么总说别人不 对”,“这件事明明是你自己有错”。另一方 面,要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多用“你看 这件事是不是还有 一种可能……”,“如果当 时佻不是这样……而是那样……事情是否会好 些呢?”
对于由于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咨询 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 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 已说的和想说的,不可急躁、不耐烦,咨 询师一表现出这种情绪,求助者可能会更 退缩、更沉默。
若沉默是由于最后一种原因——求助者本 人不愿意咨询引起的,那么咨询师的处理就是 更应注意方式方法。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 是求助者对别人让他来咨询不满,并把这种不 满转移到咨询中,但对咨询本身无偏见;二是 对咨询本身也存在偏见,不愿配合。对前者, 若咨询师工作经验丰富,态度诚恳,耐心,方 法得当,善于理解求助者的心情,一般来说, 不复杂,亦可消除,若逆反,对抗心情很严重, 则效果很差,这种情况,一般不再予以咨询。
阻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少言和 赘言。沉默往往表示了个体对于心理咨询 的某种强烈抵触情绪,要缓解这种情绪不 可强求,它往往需要咨询师通过耐心的解 说和真诚的态度才能加以破除。要注意将 阻抗性的沉默与反省性的沉默区分开来, 前者是敌对的表现,而后者领悟的需要。
少言也是个体对心理的抵抗。它通常以短 语、简句及口头禅(如嗯、噢、啊)等形式加 以表现。它使得咨询师同样产生困惑及挫折感, 使其无法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及对心理 咨询的态度。少言也常见于那些被迫咨询及对 心理咨询充满戒心的人。 赘言表现为个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 绝的讲话。它多是无意识的。在积极回答咨询 师提问的表象后面隐藏了某种潜在动机,如减 少咨询师讲话的机会。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 移其注意力等。
掩饰型的健谈:咨询师应考虑为求助 者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请求 助者慢慢讲,可以做出反应:“我似乎觉 得你有些不安。”或“我觉得你似乎有什 么话要说。”或者更直接请求助者回答敏 感、掩饰的问题:“你能否谈一下……”。 咨询师要明察秋毫。 与外向型的求助者面谈,咨询师要善 于及时把谈话引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