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问题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问题及防治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壤污染现状的分析,揭示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土壤资源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土壤污染,污染防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il contamination status quo, revealing the nee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oil resources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soil, soil pollu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目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2.1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
工业“三废”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将会污染环境,最终污染的是土壤。
2.2污水灌溉
不少地区用污水灌溉农田,且多数污水未经处理,所含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会在土壤中累积,造成严重后果。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
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2.3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许多地区单纯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造成土壤过酸,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板结。氮、磷等化学肥料,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未被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物。
2.4重金属污染
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2.5非降解农膜的大面积使用
随着农膜覆盖农业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农膜污染。中国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公顷,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
2.6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土壤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土壤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值。放射性污染物是指各种放射性核素,它的放射性与其化学状态无关。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
2.7法律法规对土壤污染保护的不足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范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配套规章《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虽然若干法律中有一些零星规定,但都是分散而不系统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目前急需制定一部专门的有关土壤污染保护的法律规定,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土壤污染治理
3.1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
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2科学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
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3.3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3.4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3.5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
3.6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
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
低成本,以利于推广和应用。
3.7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对放射性核素的截持,推广植树造林
在放射性核素刚开始释放的一定时期内,森林能截持95%~97%的放射性核素。森林对气态和颗粒状的放射性核素截持效果特别好。落叶树种能截持年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