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认为,真正的探究学习,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过度引导而使学生缺乏自主的探究则是“假探究”。我们不能把探究学习简单理解为“学生动起来”“教师退出来”“问题包下来”。而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学生的探究情况予以关注,为学生的探究困惑指点迷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贴切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质量的提升。

一、精选探究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是探究学习设计的载体,没有具体的探究材料来“活化”主题的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都是空洞的,而小学数学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面积的概念等就不适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本,正确使用教材,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我的教学实践认为,规律性较强的知识适合探

究,而一般的常识性知识不宜探究;首次遇到的生疏的学习内容不适合探究,而后继内容既有知识基础,又有能力储备,可以展开探究;类比性强的知识,可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性进行类推性探究,而零散的孤立性知识不易探究,而且要努力开发教材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探究教学内容。

二、找准探究学习的时机

寻找探究学习的时机,关键是把探究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实施探究,其实质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如果教师只是想着自己的教案,只是按预定的方案组织探究,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探究的需要,就很可能出现探究超前或滞后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探究的最佳时机。教师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时机:

1.探寻规律时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寻找规律、去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最终发现商不变性质的规律,并通过对一些变式材料的进一步探究,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使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2.攻克难题时

当教学中出现一些挑战性题目时由于思维力度大,开放性强,依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找到解答方法或者思考不全,此时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

三、加强探究学习的指导

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做保障。当然,此时的教师不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活用教材,设计情境

在备课中,不要为教材所左右,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悬念式情境、冲突式情境、操作式情境等,使学生在奇中问、在疑中问、在动中问,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

2.鼓励自学,质疑问难

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我曾经进行了一些专项训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预留时空,引导“再创造”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新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探究式学习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创造数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创新的摇篮。

只有这样,探究式学习才会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耀眼的亮点。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城郊八一希望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