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物流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重庆物流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中文摘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对重庆市物流业进行了分析,从重庆物流在我国的区域位置分析,对物流业在重庆城市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的介绍,以及其中的不足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对重庆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明确了重庆物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和社会经济意义。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区域物流重庆物流西部物流中心
物流业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有效渠道之一。
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大,提高了经济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
1、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
重庆辐射至国际通道的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通道稳步实施,“西北翼”兰渝新线铁路开工,中国与沿线部分国家大通关协议已经签署,重庆至德国的班列开通。
“西南翼”重庆至昆明通道规划前期研究启动,重庆与瑞丽、昆明、凭祥签署通关协议。
已开通至达卡、比利时烈日、中国台北的3条国际货运航线。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部分封关运行。
重庆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
重庆确立了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物流枢纽、地区级物流枢纽、城乡配送网络差异化联动发展思路。
重点规划建设了国家级物流枢纽,加快形成了“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物流基本功能,铁路物流基地集装箱中心站投用,公路物流基地开工,果园港一期投用、二期开工,东港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在城市物流服务能力方面,重庆物流服务主体和物流市场初具规模,运输、仓储、货代、物流加工等物流企业数量好几千家。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民生轮船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太平物流有限公司跻身国内先进物流企业行列。
以长安民生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并积极参与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业自身发展阶段制约,全市物流业总体发展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公铁水综合联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物流业与三次产业联动程度有待加强,社会化物流需求有待释放。
物流企业综合物流解决能力有待提升,物流服务业态传统且较单一。
物流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亟待提升。
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迫切需要提升物流业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新的附加值。
2、重庆市物流发展机遇
国家提升重庆战略定位,物流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能力需求凸显。
“十二五”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时期,物流业需进一步提升吸引集聚市内外要素
资源的各种能力。
同时国家明确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和西南物流区域核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快建设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十二五”时期,重庆市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
在全市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的过程中,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密切联动发展,成为保障制造业布局优化、提升消费服务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性产业。
建设统筹城乡直辖市,物流业对接城乡的流通需求凸显。
主城特大城市、6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一圈两翼”板块经济协调发展。
物流业对促进实现城乡对接、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为加快绿色重庆的建设,绿色物流业发展需求更加凸显。
城市空间拓展,大宗货物物流对城市生活和交通影响日益加大,客货分流、内客外货发展要求日趋强烈,物流业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强。
4、重庆市物流发展主要任务
1,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
中国物流产品网
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促进物流智能化发展。
启动建设重庆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助推政府服务、口岸通关、电子商务的联网运行和信息交流。
支持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外包,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建设。
适时开展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监管动态化和物流管理动态化发展。
实施重大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
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促进物流智能化发展。
启动建设重庆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助推政府服务、口岸通关、电子商务的联网运行和信息交流。
支持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外包,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建设。
,适时开展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监管动态化和物流管理动态化发展。
实施重大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
2,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中国物流产品网作者:
“百强物流企业引进工程”引进国内外百强物流企业在渝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其与本地物流企业合资合作。
推动物流企业品牌化经营,培育发展A级物流企业。
到2015年,新增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20余家,上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5~8家,世界级百强物流企业3-6家。
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物流企业体系,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龙头物流企业扶持工程”依托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国有物流资源,促进国有传统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市内物流企业拓展服务网络,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中小物流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从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
“百强物流企业引进工程”引进国内外百强物流企业在渝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其与本地物流企业合资合作。
推动物流企业品牌化经营,培育发展A级物流企业。
3,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
,
有效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提升对周边城市或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能力,如乌江流域、川东(北)、川陕南、湘鄂西、黔北等。
重点推动万州区、涪陵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
1、重点实施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三基地四港区”等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基本建成铁路物流基地物流核心区、商贸功能区、产业区,黑色金属、建材和电子等市场群初具规模。
基本完工航空物流基地江北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启动建设航空物流配送园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项目。
逐步形成公路物流基地物流核心功能区、展示交易区和配套产业区,小商品、轻纺、汽摩等市场群初具规模。
全面建成寸滩港区。
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拓展区,启动建设包括高端冷链等在内的进出口货物物流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物流基地等功能性项目。
完善西永综合保税区综合环境,增强保税物流对保税加工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2、协调推进市级物流枢纽。
依托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万州、涪陵、长寿、江津、永川等五大市级物流枢纽,承接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带动区域物流发展,形成长江上游地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水上物流带。
构建跨区域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打造基地型特色物流体系和港口带动型区域中转物流体系,形成沿长江有机联动的多港多园多节点的沿江物流发展空间布局。
有效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提升对乌江流域、川东(北)、川陕南、湘鄂西、黔北等周边地区物流聚集辐射能力。
重点推动万州区、涪陵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
3、适时推进地区级物流枢纽。
推进黔江-秀山、合川、南川-綦江、忠县-垫江(石柱)和奉节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区域现代物流网络,加速培育区域物流企业和物流市场主体,提高区域物流业整体运作效率,将物流业打造成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集聚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桥梁,辐射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嘉陵江流域等偏远区域。
重点推动建设黔江区、合川区物流枢纽。
到2015年,构建各地区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形成特色产业导向、地区间优势互补的专业物流体系和区域型物流高效周转架构。
重庆物流发展思路和目标
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着眼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流并重、内贸物流与外贸物流并重,加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充实丰富物流业态,提升物流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把物流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庆物流发展思路是: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着眼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流并重、内贸物流与外贸物流并重,加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充实丰富物流业态,提升物流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把物流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联运枢纽、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基本框架,提升物流业服务全市乃至西部地区生产与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5,优化提升物流业结构
提升物流企业供应链物流综合解决能力,提升全市物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提升发展冷链物流、粮食物流等生活保障类物流。
推进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启
动标准仓库建设示范工作,推进A级仓库规范建设。
依托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和推广物流标准化管理。
促进提升传统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鼓励引导商贸企业和制造企业释放内部物流需求,重点推动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带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促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发展。
壮大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服务、物流中介咨询服务、快递业等行业。
提升物流企业供应链物流综合解决能力,提升全市物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提升发展冷链物流、粮食物流等生活保障类物流。
推进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启动标准仓库建设示范工作,推进A级仓库规范建设。
依托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和推广物流标准化管理。
6,发展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中石油和石化、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网络和服务网络,提升工业产品、成品油、农资、生活用品等的集约化、专业化仓储配送能力,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
建立城市配送标准,实施城市配送标准试点工程,制定城乡配送相关政策。
结合“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公路货运枢纽布局规划、“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为区域性配送基地,若干县级配送中心和若干村镇配送点为支撑的层次清晰、衔接有序、服务高效的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
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中石油和石化、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网络和服务网络,提升工业产品、成品油、农资、生活用品等的集约化、专业化仓储配送能力,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
建立城市配送标准,实施城市配送标准试点工程,制定城乡配送相关政策。
7,发挥对外物流通道网络效能
多种模式推进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开通并逐步增加重庆至卢森堡、洛杉矶、法兰克福等欧美地区和东京等亚洲重要城市的国际货运航线,构建密集的空中货运网络。
增加国际班轮运输线路和航次。
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开展口岸大通关,优化提升国际物流通行能力。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运输形式,发展冷链、城市配送等专业化运输,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
参考文献:21世纪物流管理系列教材《物流学》
中国物流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