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三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的背后

——读弗洛伊德《性学三论》有感

我的祖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严重——他只有两个儿子,我的父亲为它生了一个孙子,而我的叔叔只为他生了一个孙女。于是,每逢春节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时,祖父嘴上不明说,却总是在不经意的谈吐之间夸着父亲的好,数落着叔叔的不是。每年过年给完孙辈两份一样的压岁钱之后,祖父总会把我悄悄叫到一边,再往我手里塞个“小红包”,看着堂妹有些失魂落魄的样子,那时的我,对于“性别”,心中充满了疑惑。

今天,当我在选修课的课堂上接触“性别”一词时,祖父那保守禁锢的性别观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从前,我只在性别歧视的角度审视性别。如今,在老师的点拨下,我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加深了我对性别问题的认识。

众所周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德国的精神病学家,又是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医生。在这本书中,他用自己的精神分析法以现代哲学的观点论述了三个即使在今天也充满着敏感性的话题——性倒错、婴幼儿的性欲和青春期的性欲。在这些问题中,他借助现代医学和精神病学的试验证据来逐步分析其成因和效果,充满了对人类本身的关怀和理性主义。

在关于性倒错的论述中,弗洛伊德借助于自己对所接触的各种心理疾病患者的调研,将各种性失常问题抽象成了一套理论。他从人的生理角度出发,分析了从生理到精神上的性问题成因。在直到今天仍很敏感的“同性恋”的尴尬之处,他指出了性倒错的来源:综合了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尽管在这方面缺乏直接的生理学证据和对性倒错问题的唯物主义基础的足够探讨,而将“性”说成最少受大脑高级活动控制的意识,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确在理论上自圆其说地解释了性倒错带来的问题。

一个人出生是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Ta已经在潜意识里具有了自己的“性感觉”,这种感觉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但人们用惯有的生理知识理性地赋予了这种感觉“对错”的感觉,这才有了“性倒错”的说法。而在“性倒错”的后天成因上,弗洛伊德引用了哈罗维克·埃利斯和哈尔班的实验,阐述了“性倒错”的后天原因——双性理论。而由“性倒错”引发的系列问题——观看性录像、手淫、施虐狂、受虐狂以及恋物癖,甚至更严重的性变态和偏执狂,都基于这样的性目的而得到了解释。

在关于婴幼儿性欲的精神分析中,比起上一部分,有了生殖器官的具象的生理基础,每种性现象也都有了物质基础。婴幼儿作为最早有意识的主体,其记忆和简单行为反映了一些基础的“性”特征。童年是简单的,是不谙世事的,因而童年的性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刺激的“快感”和“满足感”。尽管如此,弗洛伊德还是从中发现了许多蛛丝马迹——诸如吮拇指、自慰,都是体现性欲的行为。而性欲的来源,不仅是机械刺激和肌肉活动,还有童年的单纯的情感过程和脑力劳动,以及好奇心带来的求知本能。

青春期,和婴幼儿时期一脉相承,同样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性”特征,却更加明显和强烈。青春,一个充满希望的词汇,却总是要与偷吃禁果挂上钩。在第三部分中,弗洛伊德着重研究了青年人的生理基础带来的性问题,以及前期性快感带来的危害。借助于精神分析学的“力比多理论”,他解释了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禁忌行为如早恋、猥亵女童、以及乱伦,都在这一框架下顺理成章地将解释出了原因和效果。

实际上,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我已经有几多时间未曾读过这么专业的人文学科的学术著作了。但是,仅就我肤浅的工程师思维,仍可以大致领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用于性别问题研究的强大力量。

弗洛伊德在自己天衣无缝的论述中,隐约地早已在一个侧面完美地给出了当今一些敏感问题的答案——即便在我们这样保守的东方国家,也应当并已经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性观点:

对于自慰、手淫、观看性录像等行为,法律不会限制,道德上也并不十分谴责;但对于由于性倒错造成的侵权问题,如偷窥、猥亵、强奸,法律也绝不姑息。只是,在同性恋的问题上,我们仍抱有一种不愿提及的搁置态度,对于强奸犯罪的主体,也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这些,都是性背后的伦理和文化问题。借用书中的一句弗洛伊德的自白:“我希望这样说不会被控告为‘有偏见’。”

性的背后,是复杂的伦理问题和文化差异,要想解决它们,需要无数弗洛伊德们一代代地去探索和开拓,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