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请举例说明。
(1)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
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5分)(2)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
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
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
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诗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
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
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漫不经心地在东篱下采菊,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
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5分)(3)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
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
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
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
(5分)(4)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 □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①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
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
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
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的描写,“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平淡自然,这些生活情景及诗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得十分亲切。
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
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
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很朴实,但又含有一种韵味,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客观的景物描写,从”飞鸟相与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充分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韵味很深。
③精工而本色的语言。
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
他诗中那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田家语”,实则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
《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的“翼”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均能于本色中见精工,于朴素中见华采。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诗境与诗心的浑融:陶渊明的诗歌常选用典型的景色画面,浓情寓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高洁志向,绘形绘色,诗情画意,生机盎然,悦人耳目,诗人常常把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陶渊明最为经典的那首《饮酒》其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中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悠远的心境,纯洁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飞鸟等都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操守与清纯高洁的理想。
王安石对此诗大加赞赏,曰:“有诗人以来无此句”。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言传声播,自然立现。
在陶渊明自己心里构成一道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
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启迪。
陶渊明诗歌不管是描写景物,还是叙事,都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
陶渊明诗歌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经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色彩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清新中带着闲逸,在动静描写中,透出幽幽禅意。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是写静景,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是写动景,这种动中观静、静中意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主题、优美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思想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索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他深情赞美山水之美、四时之景,通过细腻而质朴的描写,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类的情感相融合,达到了既反映自然又抒发情感的效果。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通过描绘田园诗意和自然山水,表达了对闲适生活和自由心境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优美,并且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他的诗作以简洁明了的句子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为特点,既有浓郁的音乐感,又有清新脱俗的意境。
陶渊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他通过生动的描绘,有效地传达了美好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神奇和美丽。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思想深邃且充满人文关怀。
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他的《归去来兮辞》是一首对朝廷官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抨击,表达了他对清贫和自由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作也关心人民的疾苦,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他对现实的敏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使得他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
他以自然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此外,他的诗歌思想深邃且充满人文关怀,批判了社会现实,并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给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篇章。
无论是其诗歌的形式美还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陶渊明的诗歌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抒情的风格而著称。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表达的深刻性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花鸟、风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他在描写田园生活的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之情。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凭吊逝去的岁月的深沉,也有对美好未来的祈愿,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形式多样,包括田园诗、山水诗、牧歌等等。
他注重使用具体形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他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和人间仙境之间的和谐与温馨。
三:哲理思考的深远性陶渊明的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观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他的诗歌富有启迪性和智慧性,引人玩味。
例如,在《归隐》一诗中,他以悠远的东北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社会虚伪现象的批判和对正直、高尚品质的崇尚之情。
他的诗歌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四:言语之美与音韵之美陶渊明的诗歌除了具有情感、形式和思考上的艺术成就外,还注重言语和音韵的美感。
他运用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词句和流畅的韵律,创造出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以朗朗诗音和流动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在《五柳先生传》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韵律,使诗歌充满活力和魅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综上所述,在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他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多样的艺术形式、深远的哲理思考和言语音韵的美感,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部分。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成就。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吴郡人,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革,对此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
他的家族背景较为优越,但他并不追求权利和地位,而是选择了隐居,并以文学艺术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感受。
二、陶渊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他将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作不仅富有情感,还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独具魅力。
三、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点1.借景抒情:陶渊明的诗歌常以山水田园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善于将物象与情感嵌合,表现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真挚的情感。
2.求真务实:陶渊明的诗歌不事空谈,更注重实际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
他追求真实和自然,以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婉约含蓄:陶渊明的诗作多采用婉约的艺术手法,不张扬也不庸俗,含蓄而雅致。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四、陶渊明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唐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代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模仿陶渊明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使陶渊明的诗歌形成了重要的文学传统和艺术流派。
他的诗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本文档涉及附件:1.陶渊明的部分诗歌作品赏析:文档附带了一些陶渊明的经典诗作,并对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做出了详细解读。
2.附录:文档附带了陶渊明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研究成果,供读者深入了解。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陶渊明:中国古代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文创作闻名,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诗作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诗作是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骈文家、田园诗人之一,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颇为深远。
他生于东汉末年,卒于三国东吴。
他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的“陶潜学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田园诗人,他以“清真而不躁,寂历而不寂寞”的清新自然之风,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情感,描绘了一个自由而美好的乡村世界。
他的作品中植树、建屋、耕田、施肥、放牧等田园生活,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尝试将陶渊明的代表作分为骈文和田园诗两大类。
其中,骈文是陶渊明的长项之一,他的骈文风格独特,以文字巧妙、意味深长而闻名于世。
其中《杂诗·泛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陶渊明乘船游览的情景。
这篇篇骈文中,陶渊明以洛阳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声色犬马、人情冷漠的世界,通过自然景观的整体构成,表现出一种远离浮华世界追求真切人情的主题意义。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以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隐居人们在自己意外发现的桃花源里定居下来的故事。
该篇篇田园诗,反映了陶渊明宁静、清新的生活态度,对“难得糊涂”的追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经典之作。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长篇田园诗,借月魄之物为象征,抒写诗人的辞官、遁入山林生活的眷念和情感。
这篇篇田园诗,意境深远,描写具象深邃,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篇经典之作,受到极高赞誉。
陶渊明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将自己深厚的辞章骈文功底与他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相结合,以挚爱田园的生活为背景、以乐观、主流、自然、简单的情感文化为主线,创作出一系列珍贵而丰富的文学作品。
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主义风格陶渊明对自然独具慧眼,他真切地理解了自然的真谛,对自然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思考,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态、景象和向人们传递着的情感。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
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
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
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
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
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
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
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
如刘伶嗜酒放诞,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时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怀、郁积,仍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重要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
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隐然世外的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原始自然艺术的顶峰”。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具体来说有(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三)、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融和境界;白描;警策绮丽;质朴简炼【引言】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1]。
陶渊明出生成长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家庭环境和社会的强烈反差,以及他自身的境遇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
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绣。
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主要在诗歌,其作品今存诗125首,赋、文、赞、述等12篇。
诗歌当中又以五言诗最为出色,计五言诗116首,四言诗9首。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
自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第一人,陶渊明开创的国园诗最为集中的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用最简单、最鲜明的词来概括,就是:平淡自然。
这也是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歌铬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概述及内容与艺术】陶诗喜用简朴、自然的叙说和议论入诗,表现朴质无华的真挚情感,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饮酒序》中写道:“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看视随意,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一)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二)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
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三)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
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
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
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
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四)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
比如他的田园诗多半萧散冲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
但后者虽然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朱熹语),和他的田园诗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处。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谢安居士,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间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了作者恢弘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丰富多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包括田园生活、山水景观、友情、爱情、人生哲理等。
他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语言简练优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行云流水,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善于运用对仗、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 情感深刻真挚: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烦恼都倾注在诗歌中。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基础,真实地表现了他对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4. 思想深邃独特: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注人生的意义、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通过诗歌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不满。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对后世的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以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批经典的诗篇,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2019-04-01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学作出了很⼤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的创作。
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意境都有⾮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平淡⾃然与豪放爽朗陶诗平淡⾃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园诗。
陶渊明归隐以后,长期⽣活在民风淳厚的农村,所见的都是村落、⼭脉、溪⽔、飞鸟等⼀些⾃然景物,结交的⼈都是⽣活在社会下层的⼈。
平淡之景,平凡的⼈和平静的、平凡的⽣活都是他所描写的对象。
他从平凡的景物、平凡的⽣活中发现美及⼀种妙不可⾔的境界。
如《归园⽥居(其⼀)》:“⽅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宅、草屋、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都是农村⽣活中极常见的,诗⼈⽤了平淡质朴的语⾔,把这些景物融合在⼀起,描绘了⼀副宁静安详的农村⽣活图画,反映了他归隐之后的平静⽣活及愉悦的⼼情。
陶渊明写诗,常⽤⽩描⼿法,⽐如《责⼦》:“⽩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懒惰故⽆匹。
阿宣⾏志学,⽽不爱⽂术。
雍、端年三⼗,不识六与七。
通⼦垂九龄,但觅梨与粟。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议论中有描写,以平淡的语⾔,刻画出⼉⼦们的形象,带有⼝语化,⽣动传神。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不管识写景还是写⼈,都是⽤很平淡、质朴的语⾔,⽩描的⼿法描绘图画和勾勒⼈物形象。
陶渊明的诗歌,主要的风格是平淡⾃然,但也有豪放爽朗的⼀⾯,颇有阮籍、左思诗歌的特征。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亲,横素波⽽傍流,⼲青云⽽直上,语时事则指⽽可想,论怀抱则旷⽽且真。
”“抑扬爽朗”、“横素波”是说陶渊明诗歌也有豪放爽朗的⼀⾯。
⽽提出陶诗“豪放”特征的则是宋代的朱熹,他说:“陶渊明诗,⼈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
陶渊明和王羲之的文学与艺术成就
陶渊明和王羲之的文学与艺术成就陶渊明和王羲之是南北朝时期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对后人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感人至深著称。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他宣扬了“田园诗”的思想,强调了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反对了当时的浮华和腐朽风气,对当时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景和农民生活为主,比如《桃花源记》、《闲情赋》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饮酒》、《归去来兮辞》等,其中最为人们喜爱的是《庐山谣》。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美景,抒发了陶渊明的思乡之情,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表现出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更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思想和情感,让诗歌成为一种人们表达心声的工具,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考和借鉴的空间。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王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形式美感强烈,一直以来备受书法爱好者和文化人的推崇。
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书法艺术家,他还兼顾了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工作,在文化艺术领域影响力巨大。
王羲之以“道字”著称于世,他的书法作品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注重笔画的造型和精神表达,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于书法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让人们感到书写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人的心灵和思想。
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同样令人赞叹。
他的文学作品不但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王羲之的文学作品以描述自然和历史人物为主,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所表现出来的诗歌情感和思考深刻而复杂,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结语陶渊明和王羲之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的两位巨匠,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文学界还是艺术界都备受推崇。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聊起陶渊明啊,咱们得先说说他那诗歌里的艺术味儿,简直就像是大山深处的一股清泉,清澈透亮,还带着点野花的香气,让人一闻就心旷神怡。
陶渊明啊,他这人就像是田间地头的一棵老槐树,看着不起眼,但一到春天,那满树的绿叶白花,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他的诗,也是这样,没有那些华丽丽的辞藻,就像是大白话似的,可你一读,嘿,那味儿就出来了,心里头那个舒坦,就像是夏日里喝了一碗冰镇的绿豆汤。
他的诗啊,就像是山间的风,自由自在地吹,想吹到哪儿就吹到哪儿。
你读他的《归园田居》,就像是跟着他一起,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看着那片绿油油的庄稼,心里头那个满足啊,比啥都强。
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哎呀,这不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心宽体胖”嘛!他站在自家院子里,随手摘几朵菊花,一抬头,嘿,南山就在那儿,不远不近,刚刚好。
这种自在,这种逍遥,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行。
还有啊,他的诗里头,总是藏着那么一股子倔强劲儿,就像是山里的石头,风吹雨打都不怕。
他辞官归隐,不就是为了守住自己心里那片净土嘛!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这不就是说,他打小就跟那些官场上的事儿不对付,还是这山山水水对他的胃口。
这种坚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陶渊明的诗啊,还特别会讲故事。
你读他的《桃花源记》,就像是跟着他的笔触,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那里有桃花、有流水、有人家,还有那些热情好客的村民。
你说,这不就是咱们平时说的“人间仙境”嘛!他这么一写,咱们也跟着他的文字,做了一回梦,梦到了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的地方。
他的诗啊,就像是一幅画,一幅用文字画出来的画。
你读他的诗,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有人家,还有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思绪。
他的诗啊,不仅美在文字上,更美在那份意境和情感上。
就像是咱们平时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一样。
所以啊,每当咱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翻开陶渊明的诗集,读上几首他的诗。
让那些清新脱俗的文字,像山间的清风一样,吹走咱们心头的烦恼和忧愁。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总结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总结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田园派鼻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
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
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二、陶渊明的淡然悠远《饮酒》其四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
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
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三、陶渊明的豁达《拟挽歌辞》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
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
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赏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赏析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我在此整理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11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
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
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在陶渊明之前,山水题材已进入到诗歌傍边。
曹操的《不雅沧海》,以及西晋的金谷宴集、兰亭修禊等诗,都有对山水的描写,但都是从不雅赏自然的角度写出的。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登临游赏而兴吟咏,或助兴己怀,或借以悟道,而不能真正地生活于其中,与本身的不雅赏对象融为一体。
陶渊明的田园诗则迥异于此。
他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于其中的不成或缺的需要,他已与它们完全融合为一。
他不是田园生活的傍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他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代表作是《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并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亦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安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了本身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示出安静乐不雅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这在陶渊明之前是没有的,但此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陶诗的开创之功是唯一的关键。
宁肯力耕而不肯与世浮沉,成为高洁士人人格的抱负和表率。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不雅:“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不雅。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艺术成就陶渊明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
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
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1、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
《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
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
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
《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①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
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
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
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的描写,“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平淡自然,这些生活情景及诗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得十分亲切。
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
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
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很朴实,但又含有一种韵味,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客观的景物描写,从”飞鸟相与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充分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韵味很深。
③精工而本色的语言。
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
他诗中那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田家语”,实则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
《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的“翼”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均能于本色中见精工,于朴素中见华采。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