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论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深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独特见解。其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更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恬淡自然、淳朴见长,题材和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形象多取自常见事物,却能用淡淡的白描和真实的感受,勾勒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此外,他的诗歌还展现了高远脱俗、天然合成的艺术境界,写景叙事仅为意造境,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层次,真正实现了情பைடு நூலகம்景、理的完美融合。陶渊明的语言更是天然贴切、精炼传神,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用语入诗,使得诗词既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能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与意境。这些艺术特色共同构成了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使他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诗人。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刘珍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史的重大贡献。

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

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用含蓄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

他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

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在四十一岁那年,彻底脱离了官场,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着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可见出他的胸怀。

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最后“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

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

”“他时时怀念的,仍是山泽居和班生庐,他深深向往的,还是飞鸟游鱼般的自由自在。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

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

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

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特征浅析

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特征浅析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多次出仕。

同时也受老、庄和当时隐逸风气影响,具有爱慕自然,向往隐居生活的倾向。

因此几经沉浮,感到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最终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长久隐居清闲生活,开始大量的田园诗歌创作,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的田园诗的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他的诗中田园风光怡美,田园生活简朴自然,其心境悠然自得。

他叙写躬耕的乐趣,写农作生活体验,风格亲切、平淡,富有韵味。

陶渊明的田园诗意境独特,不但韵味醇厚富有冲淡美,而且创设出情、景、理浑融的意境,却又不乏理性。

他写景不求形似,叙事不求曲折,而是透过普通的人和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悟之理。

重在写心,写与景物浑融在一起的明彻心境。

而他诗歌的语言本色自然,精工简练。

他的每一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无雕饰之感,但却生动形象,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更是无人能及,对后世影响深远。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将会像“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一样,历久弥新,久而愈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志趣。

陶渊明开始是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受人轻视,少日自解归。

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后归家,元兴三年,他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后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离职。

同年秋,他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诗境与诗心的浑融:陶渊明的诗歌常选用典型的景色画面,浓情寓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高洁志向,绘形绘色,诗情画意,生机盎然,悦人耳目,诗人常常把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陶渊明最为经典的那首《饮酒》其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中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悠远的心境,纯洁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飞鸟等都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操守与清纯高洁的理想。

王安石对此诗大加赞赏,曰:“有诗人以来无此句”。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言传声播,自然立现。

在陶渊明自己心里构成一道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

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启迪。

陶渊明诗歌不管是描写景物,还是叙事,都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

陶渊明诗歌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经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色彩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清新中带着闲逸,在动静描写中,透出幽幽禅意。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是写静景,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是写动景,这种动中观静、静中意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以婉约清新、自然朴素而著称,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和成因两个方面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魅力。

一、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新婉约、自然朴素。

他的诗中常用的景物有小桥流水、竹林松涛、田野牧歌等等,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给人以心灵上的享受。

例如他的《桃花源记》中写到:“前者在嵩山之南,河源在洛阳东南百里。

”就能给读者栩栩如生的感受。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语言高古清新,韵味悠远,富有韵律美感。

他的行文中有着古琴的声韵,一阵轻柔的旋律就能够蕴含无限的感慨和情感。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表达了他的抱负和情感。

二、成因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生活环境,二是文化积淀。

陶渊明自幼在山水田园中成长,对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训练,爱好田园生活,由此形成了田园情结。

他通过描写桑、麻、田、园、牧、钓等生产、生活场所,展示了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景,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文化的积淀对于他的创作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陶渊明承受了赋、附、颂、歌、乐、舞等若干古代诗歌形式的长期熏陶,又深受《庄子》、《老子》、《文选》等古文名著的影响,造就了他材力兼备、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风格美感。

他将诗歌从纯属文人之雅事转化为广泛的群众审美需求,打破了封建朝野阶级文学和官场文学的套路和限制,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创造性。

结论: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既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融合和表现,又是一种倡导人们热爱生命、向往自然、保持真诚从容的精神象征。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他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

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正文: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

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

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

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

”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

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41岁时辞去了仅任职83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他理想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的田园生活。

道家思想宏通开阔,可以说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的出现,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他的田园诗独具田园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古今尊陶,统归平淡”,和同时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截然不同,包含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渊明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日常常见的事物,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

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师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

他的田园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艺术造诣,在艺术上去了了很高的成就。

本文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风格;融浑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炼、本色自然的语言;清新、细腻的笔法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风格、意境、语言、笔法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师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他的田园诗把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以及农田劳动结合在一起,用诗歌歌颂劳动人民,开创的诗歌新传统,引领了一个潮流。

以后的许多大诗人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的由来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他生于东晋末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危机四伏,战争不断的黑暗时代。

虽然这一时代,弥漫着老庄哲学和佛教的出世哲学。

但是儒家究竟是一个正统学派,上层社会知识分子对儒家所提倡的六经,几乎家喻户晓。

年少的陶渊明自然会受到此种风气的影响。

又由于他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家庭的社会地位,使他从小熟谙儒家经典,有着儒家的入世精神,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作者:潘琳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5期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主题;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27-02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这一动乱时期,我国涌现出嵇康、刘玲、谢灵运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而陶渊明则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陶渊明因厌倦官场的黑暗与浮华,毅然归隐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造了大量优秀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之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在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人生活糜烂,意志消沉,老庄道学兴起,文人多纵情山水,以逃避现实,于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开始盛行。

而另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深感官场黑暗,于是弃官归隐,寻求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最典型代表,他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充分反映了这一现状。

(一)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作于作者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之后,因此这些诗主要表达了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作者冲破藩篱后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二十九岁入仕,但事与愿违,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

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本文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赋有韵味,咀嚼又让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这个朝代的诗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

晋代末年,出现了一位家喻户晓的田园诗人,这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从而导致了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在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因而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平淡、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格平淡自然,富有韵味。

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平淡朴素关系很大,且读起来琅琅上口。

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了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浔阳柴桑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且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新的艺术境界,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的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不加雕饰,在平淡淳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且富有悠远的意境,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

陶诗的风格概括为:一、亲农意识与诗人的隐逸情怀相结合;二、朴素自然,不加雕饰的语言;三、笔法清新,描写细腻;下面我就这几方面详细说说。

一、亲农意识与诗人的隐逸情怀相结合这部分我觉得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

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

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

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道路。

归田以后,他有了躬耕的生活体验,实际生活的痛彻体验和庄子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理想:他主张认真自得,认为精神上的压抑和束缚都是违反“自然”的,故而视官场、仕途为“尘网”、“樊笼”。

他反对欺诈和虚伪,向往一个世风纯朴、笃厚的社会,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杂诗》)他归田以后,在那他亲近自然,亲近农民,与农民为友,用诗赞美劳动。

例如:如《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真切地描绘了晨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自己的感触,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他还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一、本文概述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田园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更深入地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人生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进一步探讨其风格形成的背后原因。

我们将从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哲学思想、时代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解析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以期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的诗歌,深沉而醇厚,清新而自然,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入洞察。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自然之美。

他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笔下的山水、花鸟、草木,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他的诗歌,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他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对人性善恶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这些情感都通过他独特的诗歌语言,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更是他自己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这种自然之美、人文关怀和抒情色彩的结合,构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既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种风格,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名词解释: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

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前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

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

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

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

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

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被誉为“隐逸诗之宗”,开创了田园诗派的先河。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 平淡自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点,他用清水洗尽铅华,用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常常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

2. 深厚醇美: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平淡自然,而且具有深厚的醇美。

他在诗中描绘了清新的田园风光和平凡的农村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3. 托物言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在诗中经常使用“自非”、“不期”等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4. 富有哲理: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富有情感,而且富有哲理。

他在诗中常常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诗歌来阐述自己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

他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辨精神,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总结起来,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平淡自然、深厚醇美、托物言志、富有哲理等为主要艺术特点,他的作品被誉为“隐逸诗之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也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出了对自然和乡村的热爱和追求。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朴素自然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十分朴素自然,接近于口语,让人感到亲切易懂。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 表现自我的情感: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大量表现了他对自然和乡村的热爱,以及对城市官场的厌恶和追求。

他的诗歌常常以自我为原型,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3. 崇尚简朴的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现出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他认为,简单而自然的乡村生活是比城市官场更加幸福和美好的。

4. 意境深远: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具有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和感悟。

总结起来,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朴实、追求自我、崇尚简朴生活、意境深远等特点而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正文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正文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正文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

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

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

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

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哉得人生之真谛。

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

他的“饮酒”组诗存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沦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李全教其步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沦为隐士生活的关键内容,诗酒则就是隐士文学的关键表观。

例如刘伶嗜酒南埃尔普,阮籍醉酒向敏,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业”,唐寅“喝醉只在花前挤,醉酒还去花掉下眠”。

时至今日,以酒排遣愁怀、郁积,仍就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关键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

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

如《饮酒?七》中:“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让人尊他为九月菊花之花神,他几乎使菊花成了自己的化身,成为我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独特意象,菊花也因而成为我国文人骚客笔下水墨丹青的“四君子”之一。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查整壁堑竺竺竺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钱惠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无锡214073)摘要: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山师祖。

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多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八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真埠高运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

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青年时代的陶渊明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还有着“太济苍生”的推心壮志。

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

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限制。

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遭到排挤.尽管到了二十九岁.他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

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感到心力交瘁.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隐之路,并且坚定不移地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

陶渊明在田园中寄托他的人生理想。

凭藉自身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非凡的艺术功力成功地将田园生活题材引入诗歌创作中.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山师祖。

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十多首.除咏怀诗中大量描写田园景物外.着重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就有三十多首。

他的田园诗内容平淡自然.语言本色质朴.意境浑融高远。

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插气息.深隐着丰富的意韵和人生哲理。

正可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读陶诗就要像饮龙井。

品佳酿.须细细品味.方能享受其醇美、浓香。

一、自然平淡是陶渊明的人生情趣。

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诚如术斋先生所肓:“渊明诗文之本色。

一言以蔽之,自然而已。

”此之前,就有严羽的《沧浪诗话》称:“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其自然平淡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自然恬淡的田园风光和淡远真淳的日常生活陶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他摄^诗中的景象、事物、人物,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

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

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

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

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

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

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

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

”○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

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

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

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

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琴书。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吴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生活,表现出摆脱官场牢笼之后那种轻松自得,怀安知足的乐趣。

全篇似乎只随意拈了几个极平常的生活场景,“堂前有树可以乘凉,闲暇之际可以读书弹琴、蔬菜粮仓小有盈余,新酿美酒自斟自饮和学语稚子嬉戏身边。

”但诗人紧扣一个“乐”字将它们组合起来,整个生活的淳真之趣就跃然纸上。

如前两句写景只一个“贮”字,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翁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平淡中有醇味,朴素中见奇趣。

又如“卧起弄琴书”的一个“弄”字,用在此处微妙的表现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全诗“无夸张”,“无虚浮”,任意淳朴真情动人。

我们仿佛随着诗人的笔端走进了那片宁静、清幽的村庄。

领略那繁木林荫之下凉风吹襟的惬意,聆听那朗朗的书声和悠悠的琴韵,看到了小康和谐的家庭,自斟自酌的酒翁和父子嬉戏的乐趣。

这些场景虽平淡无奇,但意境浑成。

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篇展现的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虽如叙家常,然皆一一从胸中流出,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故而使人倍感亲切。

从中不难体会诗人返璞归真、怡然自得的心志。

陶渊明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自己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

“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

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的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露着一种超然洒脱。

在陶渊明之前的诗人,他们所作诗中很少见的那种平凡的事物,如桑、麻、鸡、狗等等事物,一经陶渊明写入诗篇,和他的生活、志趣融合起来,就无不充满奇趣盎然诗意。

读过陶诗的人,都会对他描写的农村图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鸡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田舍二首》),同样是写春风,但都写得这样简练丰富,不相重复。

再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人是似乎毫不经意地就写出了人们在冬雪时候的一切细微感觉。

这种感觉所体现的和谐,是人与自然泯合为一的结果。

更主要的是这些景语在各首诗中都和诗人所描写的感情很微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表现诗人胸怀志趣的有机组成部分。

陶诗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

正如鲁迅所说的,陶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2,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

另外,陶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之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躬耕自资,淡泊自持的田园生活中,既深刻地感悟着达生贵我、知足常乐的人生之理,从而获得心灵的喜悦和心愿的满足,同时也坚持了一个不屈己、不媚俗的“真我”品格和“固穷”气节○3。

许多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在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

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正如朱光潜所云,“陶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

这两对恰恰相反的性质如何调和在一起呢?把它们调和在一起正是陶诗的奇迹,正与他在性格方面把许多不同的性质调和在一起是同样的奇迹。

”○4二、情、景、理的交融统一在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

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

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陶渊明曾借《五柳先生传》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可见其田园诗的特点乃以“意”为诗,不用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陶渊明诗的魅力,在于他用自己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创造出平淡完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平和、少有激荡,以及严谨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脱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

总体而言,陶诗的意境都较为完整,是在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不是以一字一句或某个片断吸引人。

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郎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城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巧林。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死幻化,终当归空无。

这首诗先说自己久游后回来,携子侄去访问故友,却只见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见“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可想而知,这间屋舍荒芜已久。

借问路过的“采薪者”,才知道“死殁无复馀”。

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最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

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以说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境界。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理三者融合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事情,“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

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又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开始看只觉得清净,悠闲,仔细想想,才能感觉到作者的愁情:一个人很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则向往喧闹的声音,这是人之常情。

一个“无”字尽显作者的遗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看上去好像没有问,实际上是在扣心自问,敲响警钟。

终于蓦然回首,否极泰来,再看眼前的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心旷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洒脱,飘逸的情景!菊是清新而淡雅的,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长于自然的怀抱,游离于世俗的喧嚣;同时,“菊”又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高洁品质的象征与自比,陶渊明也不例外,他以寄情山水的深意与情思,借“菊”来抒发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远志向。

他看到了飞鸟在山间徘徊,他更看到了自己,正像他在《归园田居》中所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中“相与还”指的是什么?周而复始,返璞归真,这便是他此时的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正是这一点睛之笔,将无限深情融于诗的美景之中,给读者留下无边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

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抒情、写景和言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前四句是先写景后言理;中间四句则是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悠然自得的情怀,又寓托着倦而知还的道理;最后两句则是观照万物而体悟人生的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