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最早接触的《论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对论语了解增多了,先后学习了《子路》、《季氏》、《公冶长》等。论语它指导我们怎样学习,还使我们懂得应怎样做人。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十几个青年“扶不起”一个老太太、饮料里面砒霜过量……孔子所担忧的“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正在上演,而实兴《论语》的仁、义、道、德,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法制的社会可以缓解目前的困境。

无论社会或是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老师说孔子是被历史绑架了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历代的统治者曲解《论语》企图利用孔大圣人的思想来作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控制别人的行为举不胜举。

“君子”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具有较高的个人品质,能做到表里如一,乐于助人。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儒家的良心,是对善的要求,或许你会发问,“善”并不是儒家的特色,许多宗教都有善行,毋庸置疑,这是对的,但你必须认清一点,儒家之道所说的良心,与宗教不同。佛家有生死轮回,有上辈子下辈子,有因有果,人们受其思想影响,于是行善积德,这样信佛的人自然会去做好事,这是自我的,这样的善,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儒家不同。要是不相信宗教的人,就不用行善了吗?杀人放火小事一桩?这可会天下大乱!儒家之善,是要求保持良心,完善自身修养,追求人身的卓越,超越自我,不需要有利益,因为做修养利自己的事!我想,只要每个人,由内而发去真诚的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待人,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的生活会非常愉快,这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孔子讲究孝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只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有一次,颜渊、季路和孔子师生三人在谈志向,季路问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要是他没有问,或许,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孔子的志向是什么。那么,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回答得太好了。真正的哲学是面向全人类的,这也许是人类最高的品行修养。世界上并没有人做到,但孔子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求,超越自我,这是人类的大同。

我认为无论是治国齐家还是平天下需要老子的无为而治,需要夫子的仁义道德,更需要法家的法制思想统筹施行,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这三点是中国社会思想的精髓,是立鼎的三足!

《论语》中的话,有很多于今仍有实用价值,这一部分可称之为积极抑或精华部分,但“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书也是一样,必定是瑕瑜互见的。对此,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仍是应持的正确观点。《论语》中确有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是应该扬弃的,并且有些用今天的道德规范去衡量甚至是难以容忍的,这或许是夫子那时的时代局限使然,今天阅读时需要认真分析。夫子率性但他又主张“温、良、恭、俭、让”的这种观点给后世的直接影响便是读书人常常自谦过头,有时这种谦虚甚至成了掩盖自己无知的遮羞布,时至今日其遗患也甚矣!“君子固穷”“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烟雾里晕晕乎乎而自以高人一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做什么其他事呢?于是便出现了无数个孔乙己式的手无缚鸡之能的可悲而又可笑的角色,甚至时代发展到今天,商品经济的浪潮冲击得那么厉害,仍有一些“儒者”还隐隐发出酸气把孔子的此种观点奉为圭臬,不能不说是老夫子对后人的贻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