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doc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矿物:天然形成的屋脊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对均一、固定。
一般为结晶体,少数为非晶体(胶体)。
1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而形成的断层组合.地垒: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而形成的断层组合.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2 .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矿床:指可开采有用矿物的富集体。
3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4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壳运动。
5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运动。
6 .河漫滩: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局部。
7 .河谷阶地: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石膏、卤素岩等)以溶蚀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为辅的地质作用。
8 .潜蚀作用: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泥云流:在I1J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9 .洪流: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水便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
10 .河流:暂时性流水(面流、洪流)流到低洼沟谷中获得地下水补给,形成经常性流水。
11 .流域: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
12 .水系: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
13 .冲积:河流沉积的碎屑物质。
14 .河谷: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15 .河床:河水占据的沟槽,,.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的极限。
地貌学复习提纲
一、大陆与大洋形态及地壳性质差异的成因地壳均衡说英国学者普拉特和艾里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引力研究之后,同时用均衡理论来解释地形的高低差别问题,但观点各异。
(1)普拉特的地壳质量均衡机制普拉特假设地壳之下有一个平坦的均衡面,此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不等,但沿铅垂方向上其总质量是一致的,为保持均衡,密度小的地段,地势要高,反之地势就低。
形态高差是地壳岩石密度不同的表现。
(2)艾里的地壳质量补偿机制艾里则认为均衡面不是一个平坦面,而是一个起伏面;该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是相等的,体积大的地段地势就高,均衡面的深度也大,即高大山脉有插入地幔的深根,得到地幔的补偿较小;而平原地壳虽薄,但得到埋藏较浅密度较大的地幔的质量补偿,均衡面的深度亦小。
(3)普拉特 + 艾里 = 地壳均衡理论后来地震资料表明,实际情况应当是普拉特和艾里二种观点的综合,即地壳下的均衡面是有起伏的,不同地段的地壳物质密度也是不均的,要保持陆壳与洋壳的均衡,陆壳得用较大的厚度来弥补密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壳则以密度大来补偿厚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
由此可见,二种地壳分别用厚度或密度来取得均衡的,并由此而造高起的大陆和低陷的大洋。
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陆壳性质,但厚度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大陆边缘的宽度变化较大,大陆边缘上沉积了大量的陆源和海洋的沉积物,形成平坦的浅海大陆架和坡度较大的大陆坡。
根据新生代板块运动的特征和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两大类型:(一)、稳定的大陆边缘1.分布:稳定的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两侧的大陆边缘。
2.形态特征:沉积了几千米厚的新生代陆源沉积,形成宽阔的大陆架和大陆坡。
大陆坡常被海底峡谷分隔,并在大陆坡的坡鹿形成深海扇。
3.构造特征:现代构造运动十分微弱,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4.形成: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稳定大陆边缘是大陆裂谷和洋底扩张造成的(二)、活动大陆边缘1.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因此也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地质地貌复习提纲(根据这个复习,再看看5-...
绪论作业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区、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第二章矿物作业1、名词解释:矿物、类质同像、同质异像、解理和断口2、类质同像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3、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哪些物理性质来鉴定矿物?第五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学习重点:重点是岩层产状要素和常见的褶皱、断裂构造的特征;难点是构造运动的原因。
作业及思考题: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形迹?2.简述地震、震源、震中、震级、烈度的概念及地震的成因和分布3.简述岩层变形的三个阶段和岩层产状三要素。
4.何谓褶皱构造?褶曲有哪些类型?褶皱地貌有哪些类型?5.名词解释:节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地垒、地堑、地槽、地台。
6.野外如何识别断层?7.简述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力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六章风化作用学习重点:重点是风化作用的原理。
作业及思考题:1、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第七章何谓风化壳?风化作用分哪几个阶段?第七章坡地重力地貌作业:1、什么是崩塌?崩塌有哪些类型?2、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形态?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3、温度和干湿变化是如何引起松散层蠕动的?第八章流水地貌作业:1、简述下列概念:流水作用、流水地貌、向下侵蚀、向源侵蚀、向旁侵蚀、流水的侵蚀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沉积作用。
2、何谓坡积物?它有什么特征?3、什么叫洪积物?什么叫洪积扇?洪积扇从扇顶到扇底可分为哪三个岩相带?4、名词解释:河谷、河床、河漫滩、侵蚀基准面、河流回春现象、离堆山、牛轭湖、5、简述河床的形成过程。
6、河流阶地有哪些类型?7、简述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8、何谓河流袭夺?河流袭夺是怎样形成的?第九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作业:1、名词解释:地下水、总矿化度、水的硬度、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承压水)。
地质地貌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一名字解释1.矿物的结晶习性: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莫一定形态的习性。
2•峰丛:在溶蚀作用的初期,山峰顶部被溶蚀,山峰彼此分离,但是基部相连的为峰从。
3.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品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4•背斜构造: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新岩层,形态一般为向上拱起的弯曲。
(在野外如何识别向斜和背斜:褶皱形成后一般遭风化侵蚀作用, 背斜核部由于节理发育易于风化破坏,可能形成河谷低地,而向斜核部则可能形成山脊)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6•地层: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包括层状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7.绝对地质年代: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來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地质年代:地质科学中用来描述地壳中各种岩层形成时间和顺序的一种术语。
8.阶梯状断层:乂若干条同一方向运动的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依次下降成台阶式排列。
9•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人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10.洪积扇:洪水在沟谷出口处水流分散导致在沟口堆积大量的砾石,沙,亚粘土等而形成的大的半圆形扇形地交洪积扇。
11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木应由某种质点所占据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指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现象。
12.内动力地质作用:能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13•结晶质体:就是组成他们的物质的质点有规律地排列成空间格了状构造的固体物质。
14层理:指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所显现出來的成层现象。
15,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刀引力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docx
05级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L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定义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从全球到微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地貌点、线、面、体等四要素。
地貌点如裂点、山峰等,地貌线如河流、断层、地层分界线等,地貌面如夷平面、平原、斜坡等,地貌体如海洋、高山等;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确定地貌类型如阶地、河漫滩等,测量其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等,研究其分布规律,即此类型的地貌形态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及频率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即形成此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具体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从而最终揭露其发展演化规律,为预知未來做铺垫;地貌学是一门四维科学。
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发展演化的一门科学。
2.第四纪独立研究的原因第四纪是指约2.4百万年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笫四纪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啊作用的时代,单独研究它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反演古气候环境,人们能预知未來,预报地质灾害等。
第四纪独立研究原因有:①第四纪有其重要的特点: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磁极变化、古环境变化;构造运动强烈、显著;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广泛的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②第四纪地貌记录了当时地质事件的许多细节,研究第四纪地貌学,人们能充分掌握第四纪构造运动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③第四纪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仍在进行屮,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来掌握第四纪地质规律,可使人们更好的与自然相处,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突变采収及时的应对措施。
3.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三:成因上的联系,任何由外力作用营造出来的地貌均有相应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学习地貌学,认识地貌与沉积物的关系,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体够理论资料和实践基础,同时,掌握第四纪地质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地貌成因;时间上的联系,第四纪沉积和侵蚀作用到处可见,对以同时进行,例如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掌握地貌学原理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形成时间提供依据;研究上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互交叉,相互关联,构造运动对地球形态有塑造作用,第四纪构造运动多发,使得地球表面形态万千,地球上第四纪地貌发育、广泛分布,因此研究地貌学必须先掌握相关笫四纪地质学知识,研究笫四纪地质学必须先掌握地貌学特征等知识。
地貌复习提纲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有哪几个圈层?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来加以解释。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1.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壳变动)1、表现2、结果(二)地质作用1、概念2、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分类(2)根据能量来源分类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说明:①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紧密相关。
严格地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例如当地壳上的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缩短,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高)。
关键在于以哪种运动形式为主(上例中水平方向上的缩短是挤压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升高是派生的结果)。
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着发生升降运动(如大西洋及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引起拗陷)。
②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是主导因袁,升降运动是次要因素。
但有的区域升降运动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台湾海峡就是由于陆地断裂下陷而积水形成的)。
③地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A.长期性:即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B.复杂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二)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1)板块(2)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②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也有海洋部分。
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③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en地貌学复习提纲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地貌学是介于⾃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门边缘学科。
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地貌发育时间A地表物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B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包括内⼒作⽤和外⼒作⽤C地貌发育时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阶段性,发⽣--发展--消亡(幼年期)(壮年期)(⽼年期) 3.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地貌形成的动⼒类型:包括内⼒作⽤和外⼒作⽤相互关系: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作⽤效果相反;相互作⽤、相互影响的对地貌的作⽤:A内⼒:加⼤地表起伏;地表⼀些巨型、⼤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作⽤的结果B外⼒:削⾼补低,总趋势是夷平地表(中⼩型地貌,也包括平原⼤型地貌)4.⽓候与地貌的关系。
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1)⽓候与地貌的关系:⽓候影响外⼒的性质和强度,从⽽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候(2)地貌分布规律-地貌的地带性A,以内营⼒作⽤为主的地貌:地貌的分布和⼤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向以及构造线的⾛向都有⼀定的联系。
B,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平分布和沿⼭地垂直分布的规律5.什么是⽓候地貌与构造地貌?⽓候地貌:⽓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通⽓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
随着不同⽓候区⾃然特征的深⼊研究和数据积累,⽓候地貌从研究某⼀地区的地貌成因和演变,进⽽把⽓候地貌的研究与第四纪古⽓候变迁研究相结合。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剥蚀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次⽣构造地貌)另⼀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构造运动的作⽤⽅向、受⼒⽅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地貌)。
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1)坡地上的风化岩块与⼟体在重⼒和流⽔作⽤下发⽣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地貌复习提纲
地貌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定义(名词解释):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地貌学的分支(填空):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近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中的两大代表人物和奠基理论(填空):戴维斯——地理地貌循环说,彭克——山坡梯地学说。
第二章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简答题)1.第一级: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第二级: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
【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3.第三级: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断层、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地壳均衡理论(理解此理论的含义)(名词解释,填空):密度小的固体地壳子啊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块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面越高,插入下部地幔越深,称山根;反之,地壳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越浅,地表相对也低,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海底构造地貌单元(填空):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断层构造地貌类型(填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线崖、断层谷、断块山、断陷盆地褶曲构造地貌类型(填空):单斜地貌、背斜地貌与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貌。
顺地貌和逆地貌定义(名词解释):顺地貌:岩层发生褶曲在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他们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逆地貌:如果褶曲构造受外力作用,在节理较发育的背斜轴部,侵蚀作用较强,发育成谷地,即背斜为谷,而向斜为山的地貌。
熔岩地貌类型(填空):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盖、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熔岩湖第三章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名词解释):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地貌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地表的地形,即地貌。
2、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及其分布规律。
地貌的形态特征: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及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地貌的形成发育原因: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地表岩性,时间。
地貌的演化: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
地貌体的内部结构: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叠置- 切割型。
在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内外营力的作用表现:1)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营力使得地表变得起伏,外营力使之夷平。
2)在具体某一区域或某一时段内,内外营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山地高原区内营力强度大,平原盆地区外营力强度大。
3)但从长时间看,内外营力作用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坡地重力地貌什么是坡地重力地貌?斜坡上不稳定的块体或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向斜坡下方运动所产生的地貌。
坡地重力地貌的发生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坡地上基岩物质的风化;坡地上物质向下坡方向的运动。
风化作用分哪几种类型?1、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方式:卸荷释重、冰楔作用、盐楔作用、温度变化所致的涨缩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发生方式: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等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发生方式: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一:崩塌及其种类1:什么叫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方向移动的地貌过程。
2:崩塌的种类?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按坡地的物质组成不同可分为:基岩崩塌、沉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等。
二:崩塌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坡度一般要大于岩屑的休止角,通常要大于33o;坡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m时,可发生大型崩塌。
2:地质条件:软弱面与坡面的倾向和倾角的关系不同,斜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3:气候条件:温差较大,降水较多的地区易发生崩塌。
4:地震、强烈的融冰化雪5:人工开挖边坡*休止角:岩屑的摩擦力与下滑力相等时的斜坡坡角. 软弱面:岩石中力学性质较差的面,如断层面、节理面、地层层面等。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2、地球一同于其它自然物体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4、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5、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6、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7、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1 章地球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地壳、地幔、克拉克值、地质作用、地质营力。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地貌的形态有哪些?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5、地球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减小)。
6、重力实测值(大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金属矿产天燃气)。
7、从物质组成来看,地壳分为两层:、8、(上下)地幔(中部下部)的塑性层,称为软流层。
9、软流层以上,包括以及,称为岩石圈。
10、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11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所引起的。
12、地热异常指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13、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构造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构造的地核、地幔和地壳。
15、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屯堡面之间为地幔。
16、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17、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18、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1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20、各种地质现象,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发生在地壳。
21、海平面以下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临近大陆的海水下的宽广平台为大陆架,它以下较陡的斜坡叫大陆坡,再往下的缓缓倾斜地带为大陆基,再往外延伸便是宽广的大洋盆地。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 ---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J (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 )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⑵夕卜(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地貌学复习提纲1.什么是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I. 地形条件:崩塌一般仅能发生在陡峭较高的坡地上,所以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影响崩塌的发生。
坡度: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一般大于33度。
坡高:松散物质 <25米形成小型崩塌25-45米中型崩塌>45米大型崩塌坚硬岩石坡 >50米大型崩塌II. 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III. 气候条件:在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以致产生崩塌。
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IV.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挖坡脚等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2.什么是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滑坡的类型划分和发展阶段?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块地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地下水(ground water):地下水的作用使土体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1.土(岩)体颗粒间的孔隙水将降低细颗粒间的吸附力。
2.地下水能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如黄土中的碳酸钙,使土体失去粘结力。
3.饱含水分的土(岩)体,增加土体单位体积的重量,因而加大平行滑动面的重力分力。
4.地下水运动时,产生动压力,能使土体发生滑动。
5.地下水沿滑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
地表水(surface water):1.河水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在河岸、海岸和湖岸(库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淘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
2.降雨或融雪时,都将有一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
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松散沉积层中滑坡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之间滑动。
地震(earthquake):地震触发。
人为因素(artificial factor):人工挖土,破坏斜坡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一-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一-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一-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一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 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兖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夕卜(营)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氏,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 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
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
(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道路、港口工程中选线和确定建港位置,以及城市、工业与大型建筑位置的评价和选择等。
(3)在矿产资源寻找和勘察方面:风化矿床中的镣、铀、铝土矿等多产于剥蚀夷平的准平 原上,沉积砂矿如砂金、伯、砂锡矿、铛、金刚石以及其它重砂矿床等,常见于古、今河床 和滨岸特定部位。
此外,地貌学在环境、灾害研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章矿物1、 矿物一一指岩石圈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 定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 单质矿物:是由单独一种元素组成的。
3、 品质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呈有规律的排列,可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
有 显晶质和隐晶质。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成几何外形,分为玻璃质体和胶质体。
4、 类质同像一一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同质多像一一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 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o5、 单体的形态一指矿物单个晶体的外形。
矿物集合体的形态-一同种矿物的多个单体聚集在 一起所形成的整体6、 显晶集合体>2min (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辨别出矿物颗粒界限的集合体),隐晶质:<2mm♦杏仁体和晶腺(>linm )♦结核(>2mm )和@而状体(<2mm )•:•钟乳状和葡萄状集合体•块状7、 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8、 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裂开的光 滑平面叫做解理面。
分为五段:a 极完全解理、b 完全解理、c 中等解理、d 不完全解理、 e 极不完全解理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时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
常见的有: a 贝壳状、b 锯齿状、c 参差不齐、d 土状。
注意:一般解理发育的矿物无断口,断口发育的 矿物无解理。
'自然元素矿物 硫化物矿物9、 矿物分类,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第三章岩石(一)1、岩浆一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软流圈)形成 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成分:硅酸盐熔浆和挥发性成分,但以硅酸盐熔浆为主,质量达30%—80%。
来源:上地幔软流层原始岩浆只有两种:基性岩浆(玄武岩岩浆)和酸性岩浆(花岗岩岩浆)岩石一一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 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 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种矿物的岩石大理石、自然界中大 部分岩石是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如花岗岩)表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分布(成因分类)2、酸性岩浆(花岗岩岩浆)硅酸含量多、温度低、液态挥发物含量少的岩浆粘性大,不易流动,相反,基性岩浆(玄武岩岩浆)粘性小,易于流动。
3、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形成、运移、冷凝成岩的整个活动过程称岩浆作用;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4、喷出作用与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的活动称为喷出作用,由岩浆喷出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地表而逸散了气体的岩浆称为熔浆,熔浆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围岩及早先冷凝的岩浆岩,被岩浆喷出,脱离地表在空中炸碎后冷凝成固结体,称火山碎屑U-I5、侵入作用(intrusion):岩浆上升到地下某一深处,占据一定空间,基本停止运移,最后冷凝结晶,这种活动称为侵入作用,由岩浆侵入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侵入体)可分为:J深成侵入岩(深成岩):>3公里深处形成、[浅成侵入岩(浅成岩):<3公里深处形成、围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岩浆呈液态,能够流动;6、岩浆转变为岩浆岩的条件{高温灼热(700、1200笆),具有涌动的内动力;地壳盖层具有软弱地带。
, 深成侵入作用 ----------------- 深成岩7、岩浆转变为岩浆岩的方式 \ 浅成侵入作用 ------------------- 浅成岩喷出作用-------------------- 火山岩8、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0、Si、Al、Fe、Mg、Ca、Na、K、Ti(99%)、H、C……'超基性岩(〈45%)(不饱和岩石)岩浆岩划分为4大类:I基性岩(45-52%)(饱和岩石) ' 中性岩(52-65%)(饱和岩石)、酸性岩(〉65%)(过饱和岩石)[超基性岩:橄榄石为主,部分辉石,极少量角闪石,无石英。
基性岩:辉石基性斜长石为主,少量角闪石和橄榄石,无石英。
9、各大类岩石中的常见矿物巾性岩: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为主,部分辉石、基性和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少量石英。
|酸性岩类:正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为主,少量角闪石、云母和白云母。
、碱性岩类:Si02含量近似于中性岩,但FeO. MgO含量大大减少,而Na20、K20含量大大增加。
10、硅铝矿物和硅镁矿物硅铝矿物:Si02和A1203的含量较高而不含铁镁,如长石、石英等,颜色较浅,常呈灰白色、肉红色,所以又称为浅色矿物。
铁镁矿物:这类矿物中FcO和MgO的含量较高,Si02的含量较低,如橄榄石、辉石等,颜色较深,常呈黑色、黑绿色,所以又称深色矿物中结晶出来的矿物。
如长石、石英、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形成以后,由于受到热水溶液或风化作用所形成的新矿物。
铁镁矿物在热水溶液作用下所形成的蛇纹石、绿泥石等。
12、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的组成部分(包括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及空间结合方式。
主要受岩浆与围岩的温差以及岩浆结晶能力的影响。
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13、矿物的自形程度:分自形晶、半形晶和它形晶,自形晶往往先结晶,半自形晶次之,它形晶较晚.14、岩浆岩的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主要受岩浆冷凝时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影响。
(1)块状构造(2)斑杂构造(3)条带构造(4)流纹构造(5)流面和流线构造(6)气孔和杏仁构造15、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体在地壳中或在地表上表现出来的形状。
包括岩体的形态、大小、埋藏深度、与围岩的关系。
按岩体形成的深度和方式,可分为喷出岩体和侵入岩体。
(二)沉积岩1、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岩石(无论是火成岩、变质岩和先成的沉积岩)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新生物质;除此还包括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的产物。
这些物质在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总称为沉积物。
'物质来源:地壳表层的先成岩石;形成环境:J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3、沉积岩动力来源: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形成过程:£•历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四阶段。
4、搬运阶段沉积阶段:「分选性机械沉积分异作用,(1).碎屑物质的搬运:4学沉积分异作用(2).化学物质的搬运5、胶结作用:在碎屑物质沉积的同时或生成之后,溶于水中的物质或由水带来的物质充填在沉积物的孔隙之中,将松散的碎屑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
化学物质沉积作用硅质(Si02)>钙质(CaC03)>铁质〉黏土质和火山灰。
胶结类型: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6、重结品作用:沉积物埋藏后,在新的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矿物品粒在原基础上增生、扩大形成较大晶粒紧密镶嵌的过程。
(三)变质岩1、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总称变质作用。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区别3、变质作用的方式a.重结晶作用b.变质结晶作用A12[SiO4]O(红柱石)一A12SiO5(夕线石)KA12[AlSi3010](OH)2+SiO2 - K[A1Si308]+A12[Si04]0+H20c.交代作用Na++K[AlSi308] 一Na[AlSi 308]+K+d.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e.变质分异作用4、变晶结构:原岩在固态条件下经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新的结晶质结构.第四章地质发展史1.地质时代:就是指地层形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