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气化试验讲义

合集下载

第十章_渗透汽化(PV)

第十章_渗透汽化(PV)
31
32
20
乙二醇/水
Glycol/water separation process
21
Dehydration of Ethylene Dichloride (EDC) 1,2-二氯乙烷
22
Photograph of a 50-m2 GFT plate-and-frame module and an ethanol dehydration system fitted with this type of module.
29
Pervaporation on Debutanizer Sidedraw
Methods of integrating pervaporation membranes in the recovery of methanol from the MTBE production process
30
(共沸物)
差小,则组分与聚合物间的亲和力大,组分在聚合物中
的溶解量大。 C. 极性相似和溶剂化原则 D. 定性的亲憎水平衡理论
16
膜材料选择性的预测 ① 溶解度参数 ② 聚合物的亲水性、疏水性 如,亲水性聚合物能
优先透过水,是脱水膜最好的候选材料。 ③ 弹性体聚合物与玻璃态聚合物 弹性体材料通
常优先吸附有机溶剂,是从水中脱除有机溶剂渗 透汽化膜最好的候选材料。
19
8. 渗透汽化的应用
1. 有机溶剂脱水 这是PV过程研究最多,产业化最早,
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领域。无水乙醇的生产、异 丙醇的脱水浓缩、苯中微量水的脱除、碳六溶剂中微量 水的脱除。 一般采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为分离层,聚丙烯腈 (PAN)多孔膜为支撑层的PVA/PAN复合膜。 从国际上已投产的PV工业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与传统 的恒沸蒸馏和萃取精馏相比,采用PV技术生产无水乙醇, 可使能耗大大降低,仅为蒸馏法的1/2 ~ 1/3,整个生产装 置总投资为传统分离方法总投资的40%~80%。

渗透汽化实验课件

渗透汽化实验课件

piw , permeate
xi
a b c d δ e
yi

δsupport
实验的参数: 渗侧压力: 1013Pa 膜有效面积: A1=72.35cm2
2、渗透汽化装置

A2=46.5cm2
17
3、渗透汽化膜过程传质机理 发生了相 变
18
渗透汽化主要应用与哪些方面呢?
19
4. 渗透汽化的使用范围
1.44 1.42 1.4 1.38 1.36 1.34 1.32 0 0.2 0.4 26 0.6 0.8
系列1 线性 (系列1)
2
b)通量的计算(flux calculation)
渗透通量反映了膜处理能力的大小
27
c)分离因子的计算(separation factor calculation)
分离因子反映了膜的选择性能
28
思考题



1、渗透蒸发膜性能衡量指标是什么? 2、渗透汽化分离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3、渗透汽化分离的主要的优点是什么? 4、渗透汽化和超滤膜分离有何不同点? 5、结合本次渗透蒸发实验的结果,试从理论 上解释温度对渗透蒸发膜性能的影响。
29
提出实验要求: 实验中按时到课,迟到早退 扣分 每个人都动手做实验,在等待时间内注意观察 不能串岗或者离岗,不做与实验无关事情 扣分
22



复合膜以选择性高、渗透通量大、机械强 度高、稳定性能好等特点受到广泛重视。
23

2、评价渗透汽化膜的特性 四个指标:
衡量一张渗透汽化膜的实用性一般用下面的 1:膜的分离因子α;


2:膜的渗透通量J;
3:膜的机械强度;

渗透汽化——精选推荐

渗透汽化——精选推荐

第十章渗透汽化第一节概述一、渗透汽化的发展概况早在1917年Kober在他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个使用了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这个词。

该文介绍了水从蛋白质-甲苯溶液通过火棉胶器壁的选择渗透作用。

但长期以来,由于未找到渗透通量高和选择性好的渗透蒸发膜材料,渗透蒸发过程一直没有得到应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对渗透汽化的研究才较广泛展开。

其中Binning等人对渗透蒸发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学术研究,发现了渗透蒸发过程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并于60年代在渗透汽化膜、组件和装置制造上申请了专利。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随着对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重视,渗透汽化的优点又重新引起学术界和技术界的兴趣,德国GFT公司在欧洲首先建立了乙醇脱水制高纯酒精的渗透蒸发装置。

到90年代初已有100多套渗透蒸发装置相继投入应用。

除了用于乙醇、异丙醇脱水外,还用于丙酮、乙二醇、乙酸等溶剂的脱水。

我国在1984年前后开始对渗透汽化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优先透水膜的研制与醇水溶液的脱水。

近年来主要开展优先透有机物膜、水中有机物脱除、有机物-有机物分离以及渗透汽化与反应耦合的集中过程的研究。

二、渗透汽化的分类渗透汽化是以混合物中组分蒸汽压差为推动力,依靠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率不同的性质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渗透汽化装置包括预热器、膜分离器、冷凝器和真空泵等四个主要设备。

料液进入渗透汽化膜分离器后,在膜两侧蒸汽压差的驱动下,扩散快的组分较多透过膜进入膜后侧,经冷凝后达到分离目的。

按照形成膜两侧蒸汽压差的方法,渗透汽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减压渗透汽化:膜透过侧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在实验室中若不需收集透过侧物料,用该法最方便。

2.加热渗透汽化:通过料液加热和透过侧冷凝的方法,形成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一般冷凝和加热费用远小于真空泵的费用,且操作也比较简单,但传质动力比第一类小。

3.吹扫渗透汽化:用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以带走透过组分,吹扫气经冷却冷凝以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循环使用。

渗透汽化实验课件

渗透汽化实验课件
A)温度影响 (Effect of operating temperature) 温度升高,通量增加,选择性系数影响不大 B)进料组分影响 (Effect of the feed composition) 渗透组分含量越高,通量越大,选择性下降 C)渗透侧压力影响( Effect of the permeate pressure ) D)流量的影响 ( Effect of the feed flow)
9
3、反渗透
本章着重讨论渗透汽化(PV)的一些参数及其
操作情况。
10
二、渗透汽化
1、渗透汽化的分离原理:溶质与膜的亲和 作用,与某一物质的极性相关 ➢具体工作原理: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 各组分的溶解性不同,及各组分在膜中的 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得以达到分离目的。 ➢优点: 高选择性,低消耗,为物理分离机制,操作灵活,
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以及易于放大,无污染。
11
2、分类 2.1 真空渗透汽化 膜透过侧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两侧组
分的分压差,该法简单,传质推动力大。
2.2 热渗透汽化
通过料液侧加热或透过侧冷凝的方法,形成 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2.3 不凝性载气吹扫渗透汽化
用不凝性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带走渗透组 分,吹扫气冷凝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循环 使用,若不需要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可直 接放空。
液膜技术、气体渗透、渗透蒸发
6
膜分离发展过程和趋势


活 化
闸 膜
应 器




控析

气 体
释 放
渗 透
分 离

双化

膜 液

反 超 微透 渗 滤 滤析 透

[详细讲解]渗透汽化膜分离实验

[详细讲解]渗透汽化膜分离实验

膜分离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

膜分离过程是被分离混合物在一定的推动力(如压差、浓差、电位差等)作用下,通过传递介质——膜,进行分离的过程。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ion,PV)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它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分离。

它过程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在恒沸物、沸点相近混合物和异构体的分离上相对于精馏等传统分离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含有少量水的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脱水以及含有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的处理也有明显的技术、设备和经济方面的优势。

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新技术,渗透汽化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它在石化、食品、环保等方面具有的广阔酌应用前景,正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利用。

渗透蒸发(渗透汽化) 是有相变的膜渗透过程。

渗透蒸发是在膜的下游侧减压,组分在膜两侧蒸汽压差的推动下,首先选择性地溶解在膜的料液表面,再扩散透过膜,最后在膜的透过侧表面气化、解吸。

渗透蒸发可使含量极低的溶质透过膜,达到与大量溶剂分离的目的。

显然,用渗透蒸发技术分离液体混合物,特别是恒沸物、近沸物,具有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能耗低和无污染等优点。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1.理解渗透蒸发的分离原理。

2.掌握渗透蒸发分离乙醇——水的操作方法。

3.研究影响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二、实验原理当液体温合物在一张高分子膜的表面流动时,膜在高分子所含官能团的作用下对混合物中各组分产生吸附作用,使得组分进入膜表面(该步骤称为溶解过程)。

膜的另一侧抽真空(或者用惰性气体吹扫),在浓度梯度作用下,组分透过膜从料液侧迁移到真空侧(该步骤称为扩散过程),解吸并冷凝后得到透过产品。

整个传质过程中液体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占重要地位,而透过侧的蒸发传质阻力相对小得多,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该过程主要受控于溶解及扩散步骤。

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不同,使得优先透过组分在真空侧得到富集,而难透过组分在料液侧得到富集。

第一课液膜分离与渗透汽化

第一课液膜分离与渗透汽化

2.4 渗透汽化的应用
• ①恒沸物的分离 恒沸液分离是渗透汽化研究与应用的主 要领域。乙醇一水的分离是最主要的对象,人们对它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乙醇水恒沸液中含水少,可以直接应用易 透水膜的渗透汽化过程制取无水乙醇。目前用渗透汽化法 制取无水乙醇已经工业化。
• ②近沸组分混合物的分离 如苯和环己烷,它们的沸点分 别为80.1℃和 80.7℃难以用一般的精馏方法分离。Lee用 渗透气化法(采用甲基丙基羟基纤维素膜)进行分离,分离 系数达200左右。
• 1 液膜分离
1.1 液膜分离过程的原理 1.2 液膜的形状和分类 1.3 液膜分离设备 1.4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1 液膜分离
• 液膜分离是一种快速、高效和节能的新型分离技 术,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液膜分离和 溶剂萃取过程相似,也是由萃取和反萃取两个过 程构成的。但是在液膜分离过程中,萃取与反萃 取是同时进行、一步完成的。液膜分离的传质机 理与生物膜有相似之处。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液膜分离在湿法冶金、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气体分离、生物医学等领域中,显示出了广阔的 应用前景。
• ③乳液膜 乳状液膜实际 上可以看成是一种“水油-水”型(W/O/W)或“油 -水-油”型(O/W/O)的双 重乳状液高分散体系。将 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通过 高速搅拌或超声波处理成 乳状液,然后将其分散到 第三液相(连续相)中。
1.2 液膜的形状和分类
• 油膜(W/O)和水膜(O/W)示意图
a——油膜(W/O),W/O/W体系; b——水膜(O/W),O/W/O体系
1.1 液膜分离过程的原理
• 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分隔两 个液相,原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受 液,实现3组分的分离。液膜分离过程是由三个液 相所形成的两个相界面上的传质分离过程,实质 上是萃取与反萃取的结合。所以液膜分离又称液 膜萃取。

第十章 渗透汽化(PV)PPT课件

第十章 渗透汽化(PV)PPT课件
目前,用PV技术提取或脱除有机物的主要应用有:1)从废 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如酚、苯、各种有机酸、酯、卤代烃 等;2)从酒类饮料中回收乙醇;3)从果汁、饮料中回收芳 香物质,包括酯类、醛类和一些烃类。
Once-through pervaporation system design. This design is most suitable for removal of VOCs with modest separation factors for which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is not a problem
② 通过扩散在膜内渗透; ③ 在膜的另一侧变成气相
脱附而与膜分离。
PV过程原理示意图
10
下游抽真空或惰气吹扫渗透汽化过程示意图
11
12
Cross-section of a composite membrane
13
5. 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
1。溶解~扩散模型 ① 料液中组分吸收进入膜料液测表面; ② 组分扩散透过膜; ③ 从下游侧表面解吸进入气相。 2。孔流模型 ① 液体组分通过孔道传输到膜内某处的液~气相界
8
渗透汽化适用的分离过程
① 具有一定挥发性的物质的分离(先决条件); ② 从混合液中分离出少量物质; ③ 恒沸物的分离; ④ 精馏难以分离的沸点相近物质的分离; ⑤ 与反应过程结合.
9
4. 渗透汽化(PV)的原理
其分离机理可分为3步: (溶解~扩散模型)
① 被分离的物质在膜表面 上有选择地被吸附并被 溶解;
2. 渗透汽化的分类
I. 减压渗透汽化 II. 加热渗透汽化 III. 吹扫渗透汽化 IV. 冷凝渗透汽化
3
4

渗透汽化——生物分离工程

渗透汽化——生物分离工程
1. 有机溶剂脱水
• PV过程研究最多,产业化最早,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
领域。
无水乙醇的生产 异丙醇的脱水浓缩 苯中微量水的脱除 碳六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 …… • 一般采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为分离层,聚丙烯腈(PAN)多
孔膜为支撑层的PVA/PAN复合膜。
常见渗透汽化膜及应用
渗透汽化的应用
• b.热渗透汽化
通过加热进料液和冷凝的方法形成膜 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 c.载气吹扫渗透汽化
用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以带走透过 组分。吹扫气经冷凝后回收透过组分 ,载气循环使用。当透过组分无回收 价值时,将吹扫气放空。
渗透汽化的分类
• 冷凝渗透汽化(d + e)
渗透汽化过程的特点
与蒸馏等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渗透汽化过 程的特点:
有长足的进展,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工业领 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
参考文献
[1].夏德万,张强,施艳荞,等. 渗透汽化膜分离研究的新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9 :1-9. [2].李继定,展侠,葛洪,等.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应用及其浮浅思考[J].膜科学与技术,2011 ,31(1):135-139. [3].蔡邦肖,张佩琴.聚乙烯醇渗透汽化分离膜的研究进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2(2):235-240. [4].朱智慧,钱锦文.壳聚糖膜在渗透汽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6(2): 308-311. [5].曹绪芝,平郑骅.聚乙烯基咪唑/陶瓷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J].化学学报,2008,66(7):803809. [6].方军,黄继才,杨治中,等.用聚偏氟乙烯渗透汽化膜分离乙醇水溶液的方法[P].CN 99 116 274.9, 1999-07-08. [7]. Huang Z, Guan H, Qiao X Y, et al. Pervaporation study of aqueous ethanol solution through zeoliteincorporated multilayer poly (vinyl alcohol) membranes: effect of zeolites[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6, 276 (1): 260-271. [8]. Zhu Y, Xia S, Liu G, et al. Preparation of ceramic-supported poly (vinyl alcohol)– chitosan composite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ervaporation dehydration of organic/water mixtures[J]. Jou 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0, 349(1): 341-348. [9].Jiang L Y, Wang Y, Chung T S, et al. Polyimides membranes for pervaporation and biofuels separation[J]. Progress i n Polymer Science, 2009, 34(11): 1135-1160.

第七章-渗透汽化及蒸气渗透学习资料

第七章-渗透汽化及蒸气渗透学习资料

2020/6/29
膜材料与膜过程
7.3 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
原料液进入膜组件,因为膜后 侧处于低压,易挥发组分通过膜后 即汽化成蒸气,蒸气用真空泵抽走 或用惰性气体吹扫等方法除去,使 渗透过程不断进行。原液中各组分 通过膜的速率不同,透过膜快的组 分就可以从原液中分离出来。膜组 件流出的渗余物是纯度较高、透过 速率较慢的组分。
第七章-渗透汽化及蒸气渗透
2020/6/29
膜材料与膜过程
7.2 渗透汽化基本概念
渗透汽化 pervaporation, PV(缩写) 是在液体混合物中组分蒸汽压差推动下,利用组分通过膜的溶解与扩散 速率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过程。 蒸气渗透 vapour permeation, VP(缩写) 利用蒸气混合物或蒸气与不凝性气体混合物在致密膜中的溶解度与扩散 速率的不同而实现的分离过程。 分离目的:挥发性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推动力:分压差、浓度差。 截留组分:不易溶解组分或较大、较难挥发物。 透过组分:膜内易溶解或易挥发组分。 透过组分在料液中的含量:少量组分。
小分子在透过侧膜表面解吸(汽化)
(该步骤进行的很快,对整个传质过程
膜材料与膜过程
影响不大)
7.7.2 孔流模型
假定膜中存相界面
组分在液-气相界面蒸发
进料液体
气体从界面出沿孔道传输出去
膜 渗透物蒸汽
2020/6/29
膜材料与膜过程
7.8 渗透汽化膜
2020/6/29
膜材料与膜过程
7.6.2 选择性
表示膜对不同组分分离效率的高低,一般用分离系数α表示。
YA / YB
XA / XB
YA、YB分别为渗透物中A与B的摩尔分数;XA、XB分别为料液中A与 B的摩尔分数。

080925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讲稿

080925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讲稿

两种模型是两种不同的解释渗透汽化 过程的方法;
渗透汽化传质研究重点

扩散和吸附的关系
模型众多,主要基于定性观察,缺乏 实验数据验证; 针对个别体系,缺乏通用性; 只考虑非理想扩散,忽视非理想吸附; 考虑优先吸附,但并未比较优先扩散。




浓差极化

膜分离过程中,选择性渗透是导致浓差 极化的根本原因:
Vi ( ij (u j ) j imm )( j m ) (

j i i j
式中 u , 为三元体系中组 分的体积分率。
Vj
) im jm
溶解-扩散模型方程
溶解-扩散模型方程

组分与膜的Flory相互作用参数 ψim可从 纯组分在高分子膜内的溶胀自由能求得:
1. 2. 3.
渗透汽化膜
渗透汽化膜品质要求

膜的生产能力
膜的选择性 膜的稳定性


膜的生产能力

由膜的通量表征
依赖于膜本身的渗透能力 与膜的厚度相关


膜的选择性

由分离因子表征
由膜与料液组分间相互作用决定 其数值受料液浓度的影响


膜的稳定性

膜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操作时间内,膜维 持渗透和选择性的能力
1. 2.
微孔流模型



置疑点 渗透汽化膜表面是否有孔? 根据Knudsen流体或粘性流体机理, 溶解-扩散模型中,渗透汽化膜表面 存在一个上、下游间的通道; 另一类溶解-扩散模型中认为渗透汽 化膜不存在孔,但高分子链段的热运 动会产生让组分扩散的瞬时的“沟”
微孔流模型
微孔流模型中的微空指的是聚合物本体 间,没有明确边界的小单元间的微小空 间,在该空间内发生质量传递 微孔的尺寸只需要比0大即可 在渗透汽化膜表面的这种微孔,尺寸单 位为埃,并不需要直接观测到,物理方 法难以测定。

第九章渗透汽化

第九章渗透汽化
第九章渗透汽化
四、影响渗透汽化过程的因素
1. 膜材料、结构及被分离组分物化性质 2. 温度 3. 料液组成 4. 膜两侧压力 5. 浓差极化及温度梯度 6. 膜厚度
第九章渗透汽化
第三节 渗透汽化膜
一、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
1. 优先透过组分的性质 2. 在渗透汽化中应以含量少的组分为优先透过组分,
根据透过组分的性质选用膜材料 3. ①有机溶液中少量水的脱除,可用亲水性聚合物;
②水溶液中少量有机质的脱除,可用弹性体聚合 物;③有机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4. 极性/非极性、极性/极性和非极性/非极性混合物
第九章渗透汽化
2.膜材料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物料大多含有机溶剂,特别是有机混合物分离体系,因 此膜材料应抗各种有机溶剂侵蚀 渗透汽化过程大多在加温下进行,以提高组分在膜内的 扩散速率,膜材料要有一定热稳定性
1. 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 1)膜组件的流程 • 组件可用串联、并联和并串联三种流程 • 一般采用单级操作 2)主要工艺条件 • 料液在膜器内的温度 • 料液流速和压力降 • 料液预处理 • 膜清洗
第九章渗透汽化
2. 膜面积的计算需要条件 • 膜组件的形式,单板结构及单板膜面积 • 渗透速率J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 料液比热容和汽化潜热与组成的关系
2. 水中少量有机溶剂分离
• 开发对亲水性溶剂有高选择性且稳定性好的渗透汽化 膜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3. 有机/有机混合物分离
• 加强有关膜材料选择的理论研究,开发出具有高分 离性能,化学性质稳定并适用于不同混合物体系的渗 透汽化膜和组件是该领域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4. 无机膜的开发
• 渗透汽化膜近年的最大进展是开发了性能极其优秀 的无机沸石膜。

第十章 渗透汽化(PV)PPT课件

第十章 渗透汽化(PV)PPT课件
2. 由于PV过程中有相变发生,所以能耗较高; 3. PV过程的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4. 在操作过程中,进料侧原则上不需加压,所以不
会导致膜的压密,透过率也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 减小;
7
5. 与RO等过程相比,PV的通量要小得多,一般在 2000g/m2·h以下,而具有高选择性的则更小。 PV过程与RO、UF及GS等膜分离方法的最 大区别在于,前者的组分透过膜时,将产生相变。
2. 渗透汽化的分类
I. 减压渗透汽化 II. 加热渗透汽化 III. 吹扫渗透汽化 IV. 冷凝渗透汽化
3
4
5
6
3. 渗透汽化(PV)的特点
1. 最大特点是单级选择性好。从理论上说,PV分离 的程度无极限,适合分离沸点相近的物质,尤其 适于恒沸物的分离。对于回收含量少的溶剂也不 失为一种好方法;
25渗Leabharlann 汽化的应用(续)2. 水中脱除有机物 PV法进行水中有机物的脱除及回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实现工业化应用,比有机溶剂脱水约晚10 年的时间。已经开发出包括硅橡胶膜在内的多种膜材料,其 中用于脂肪烃、卤化烃、芳香族化合物(如环已烷、已烷、 氯甲烷、氯仿、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的分 离因子为200~1 000;用于醇、酮、酯、醛的分离因子为 20~200;用于脱除甲醇、乙醇、乙醛的为5~20。
第十章
28.11.2020
1.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的概念
渗透汽化(或渗透蒸发或全蒸发)是指液体混合物 在膜的一侧与膜接触时,其中易透过组分较多地溶 解在膜上,并扩散通过膜,在膜的另一侧气化而被 抽出,从而达到分离的膜过程。正因为这一过程是 由“permation”(渗透)和“evaporation”(蒸发)等两 个过程所组成,所以合并二词的头尾而被称为 “pervaporation”,简称PV。

化工实验-渗透气化实验讲义

化工实验-渗透气化实验讲义

化工实验:渗透汽化实验讲义一. 简单介绍渗透蒸发(简称PV)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膜分离技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过程。

该过程伴有组分的相变过程。

渗透蒸发是一种无污染,低能耗的膜分离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用亲水膜或荷电膜对醇类或其他有机溶剂进行脱水,典型的应用是处理生化发酵液,处理共沸精馏的液体。

2:利用憎水膜去除水中少量有机物,如卤代烃、酚类等,以及对石油工业中的烃类等有机物质的分离,各种同分异构体的分离。

3:用于有机合成,如对于酯化反应。

由于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在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有平衡关系,通常为得到更多的反应产物常常加入廉价的反应物质,使平衡向产物移动,提高产率,这牵涉了很多的问题如反应物大量消耗等,若采用渗透蒸发在反应的同时连续的把产物中的水除去,就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得到更多的产物,这在工业应用中意义重大。

总之:渗透蒸发在分离过程不受汽液平衡的限制,对共沸物系,沸点相近物质、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受热易分解物质以及水中微量有机物质的脱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它具有高选择性,低消耗,为物理分离机制,操作灵活,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以及易于放大,无污染的等优点.实验原理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过程;该过程伴有组分的相变过程。

传质模型:1: 渗透蒸发的串联阻力模型渗透蒸发传质过程主要包括:1:渗透组分首先由料液主体扩散至膜的上游侧料液与膜的界面;2:渗透组分吸附在膜的表面;3:渗透组分扩散通过膜至膜的下游4:透组分在渗透侧脱吸为气相;5:渗透组分由气-膜界面扩散至气相主体(浓度或者压力)。

2:溶解扩散模型Binning 等首先将溶解扩散模型用来描述渗透蒸发过程,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渗透蒸发过程分为以下3 个步骤:1:组分在膜上游侧的溶解;2:组分在膜中的扩散;3:组分在膜下游侧的解吸. 需要注意的是,膜中浓度分布取决于膜的溶胀.溶解扩散模型假设过程温度和压力恒定,膜上(下) 游侧表面溶解(解吸) 过程均达到热力学平衡,过程的推动力为活度梯度或浓度梯度.二、渗透蒸发膜渗透蒸发膜是整个PV过程的关键部分,所以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PV膜的开发上面。

第十章渗透汽化

第十章渗透汽化

下游抽真空或惰气吹扫渗透汽化过程示意图
二、孔流模型
①液体组分通过孔道传输到膜内某处的液~气相界面; ②组分在液~气相界面处蒸发; ③气体从界面片沿孔道传输出去。
三、 虚拟相变溶解扩散模型 该模型假定渗透汽化过程是液体渗透和蒸汽渗透过程的
串联耦合过程, 渗透物通过下述过程完成传质: 渗透物在进 料侧膜面溶解; 在活度梯度作用下以液体渗透方式到达汽液 界面; 在界面处发生虚拟相变; 在活度梯度作用下以蒸汽渗 透方式到达膜透过侧; 在膜透过侧解吸。与传递的溶解扩散 模型相比, 该模型的主要不同在于膜内存在压力梯度和虚拟 相变。
常 用 渗


化 膜 及 性 能
1.优先透水膜
膜的活性层含亲水性基团的聚合物 • 非离子型聚合物膜 聚乙烯醇、聚羟基甲撑、甲氧基甲基化尼龙-3、交联聚甲基丙烯 酸。它们分别含-OH、-NHCO、-OCH3、-OCOCH3等非离 子性亲水基团。
• 离子型聚合物膜 根据固定基团分为阳离子聚合物与阴离子聚合物两类。膜材料中 具有离子基团可以有效地提高膜对水的选择透过性与渗透通量。
1.分离系数大。针对不同物系的性质,选用适当的膜材料与制膜方法 可以制得分离系数很大的膜,一般可达几十、几百、几千、甚至更高。 因此只用单极即可达到很高的分离效果。 2.渗透汽化虽以组分的蒸汽压差为推动力,但其分离作用不受组分 汽-液平衡的限制,而主要受组分在膜内渗透速率控制。各组分分子 结构和极性等的不同,均可成为其分离依据。因此,渗透汽化适合于 用精馏方法难以分离的近沸物和恒沸物的分离。 3.过程中不引入其它试剂,产品不会受到污染。 4.过程简单,附加的处理过程少,操作比较方便。 5.过程中透过物有相变,但因透过物量一般较少,汽化与随后的冷 凝所需能量不大。 6.渗透通量小,一般小于1000g/m2•h,而选择性高的膜,其通量往 往只有100g/m2•h左右,甚至更低。 7.膜后侧需抽真空,但通常采用冷凝加抽真空法,需要由真空泵抽 出的主要是漏入系统的惰性气体,抽气量不大。

膜分离技术之渗透汽化

膜分离技术之渗透汽化

膜分离技术之渗透汽化渗透气化法是一种用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膜分离方法。

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即permeation-Vaporation)是膜分离技术中较年轻的一种, 是继气体膜分离后又一新的化工操作单元。

被认为是可以代替“ 精馏”最有希望的一种方法, 尤其对共沸物系和近沸物系等难分物系的分离, 显示特有的优越性。

渗透气化法根据溶质间透过的相互作用决定溶质的渗透速度,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疏水性较大的溶质易溶于疏水膜,因此渗透速度高,在透过一侧得到浓缩。

渗透气化过程中溶质发生相变,透过侧溶质以气体状态存在,因此消除了渗透压的作用,从而使渗透气在较低的压力下进行,适于高浓度混合物的分离。

渗透气法利用溶质之间膜透过性的差别,特别适用于共沸物和挥发度相相差较小的双组分溶液的分离。

例如,利用渗透气化法溶缩乙醇。

因此,渗透气化又称膜蒸渗透气化又称膜蒸馏。

渗透汽化可经济地用于较宽的领域, 但浓度范围有一定限制, 如料液中要脱除者在100ppm以下, 用活性炭吸附可能较便宜;同样, 若大于5%~10%,则精馏, 吹除等法可能仍较渗透汽化为便宜, 而中间区域100ppm~5%之间,渗透汽化法较有优势, 可有不少重要的用途。

当前渗透气化主要有三方面应用,即溶剂脱水, 水的纯化以及有机物一有机物的分离。

现已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只有乙醇脱水和异丙醇脱水, 由于乙醇一水, 异丙醇一水都有共沸物, 难以普通精馏分离, 用此方法比传统方法—萃取精馏等大量节约能量, 很受重视。

其它方面的应用正在不断开发, 特别是有机物/有机物的分离列为膜分离中重要研究课题的第一项, 也是因为它能代替或部分代替精馏。

精馏为重要的操作单元, 但也是高能耗操作单元, 据美国能源部统计报导,美国化学工业和石油炼制工业中的28%能耗为精馏所用, 认为如果用渗透汽化技术, 只要能节约10%就非常可观了。

根据上述当前应用的主要方面, 渗透汽化技术未来的应用潜在势头可观。

第十章渗透汽化

第十章渗透汽化

6. 渗透液部分冷凝的渗透汽化
在第一冷凝器中,通过部分冷凝提高透过组分的浓度。
五 、渗透汽化过程的特点
1.分离系数大。一般可达几十~几千。 2.分离作用不受组分汽-液平衡的限制,而主要受组分在膜 内渗透速率控制。渗透汽化最适合分离近沸物和恒沸物。
3.过程中不引入其它试剂,产品不会受到污染。 4.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3.有机物分离膜
工业上分离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膜的尚处于开发阶段。 • 醇 / 醚分离膜 主要的例子有甲醇/甲基叔丁基醚和乙醇/乙基叔丁基醚 的膜材料主要有乙酸纤维素、聚酰亚胺、聚苯醚等。
• 芳烃 / 烷烃分离膜 例如苯/环己烷、甲苯/正辛烷或异辛烷的等的分离。 • 同分异构体的分离膜 如混合二甲苯、丁醇异构体等的分离 。 • 芳烃 / 醇类分离膜 如苯、甲苯、与乙醇、甲醇组成的混合液的分离 ,属 非极性与极性体系,利用其极性和分子尺寸的差别选用和 设计膜材料。
渗透速率和分离因子的测定装置
1.料液瓶 2. 隔膜式计量泵 3.恒温水浴 4.渗透池 5.杜瓦罐 6.收集瓶 7.真空计 8.干燥器 9.真空泵
七 常 用 渗 透 汽 化 膜 及 性 能
1.优先透水膜
膜的活性层含亲水性基团的聚合物 • 非离子型聚合物膜 聚乙烯醇、聚羟基甲撑、甲氧基甲基化尼龙-3、交联聚 甲基丙烯酸。它们分别含-OH、-NHCO、-OCH3、 -OCOCH3等非离子性亲水基团。 • 离子型聚合物膜 根据固定基团分为阳离子聚合物与阴离子聚合物两类。 膜材料中具有离子基团可以有效地提高膜对水的选择透过 性与渗透通量。 • 共聚共混改性膜 将亲水基团引入疏水膜中,通常采用共聚、共混、接枝 等方法。
减少所需总膜面积,减少设备投资。
但是中间加热次数的增加,也有使膜组件和中间加热器 设备费用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蒸发试验讲义一.简单介绍渗透蒸发(简称PV)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膜分离技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过程。

该过程伴有组分的相变过程。

渗透蒸发是一种无污染,低能耗高的膜分离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用亲水膜或荷电膜对醇类或其他有机溶剂进行脱水,典型的应用是处理生化发酵液,处理共沸精馏的液体。

2:利用憎水膜提取水中低含量有机物,如卤代烃、酚类以及醇类等。

3:用于有机合成,如对于酯化反应。

由于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在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有平衡关系,通常为得到更多的反应产物常常加入廉价的反应物质,使平衡向产物移动,提高产率,这牵涉了很多的问题如反应物大量消耗等,若采用渗透蒸发在反应的同时连续的把产物中的水除去,就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得到更多的产物,这在工业应用中意义重大。

总之:渗透蒸发在分离过程不受汽液平衡的限制,对共沸物系,沸点相近物质、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受热易分解物质以及水中微量有机物质的脱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它具有高选择性,低消耗,为物理分离机制,操作灵活,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以及易于放大,无污染的等优点.1.1 实验原理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过程;该过程伴有组分的相变过程。

当液体混合物与渗透汽化膜表面接触时,其中某一组分优先在膜中溶解,由于膜下游侧抽真空,这一组分又优先汽化通过膜,实现了组分之间的分离。

1.2 传递机理溶解-扩散模型渗透汽化是兼有传热和传质的过程,通常用溶解-扩散模型来描述膜的传递,整个传质过程有五步组成:1.组分从料液主体通过边界层传递,达到膜的表面,这个是对流传质问题;2.渗透组分吸附在膜的表面;也可以认为膜和液体混合物接触了发生溶胀,各组分在液体和膜之间进行分配,从而产生选择性吸附;3.渗透组分扩散通过膜至膜的下游,这个是分子扩散;4.透组分在渗透侧解吸;5.渗透组分由气-膜界面扩散至气相主体(浓度或者压力)。

Binning 等首先将溶解扩散模型用来描述渗透蒸发过程,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膜中浓度分布取决于膜的溶胀-溶解扩散模型假设过程温度和压力恒定,膜上(下)游侧表面溶解(解吸) 过程均达到热力学平衡,过程的推动力为活度梯度或浓度梯度。

1.3 影响渗透汽化的因素渗透汽化过程中涉及多种梯度变化(如浓度、压力、温度),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一些:1.3.1 膜材料与结构膜材料和性质是影响渗透汽化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它影响到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性,也就直接影响到膜的分离效果。

此外,它们还决定了膜的稳定性、寿命、抗化学腐蚀及耐污染性的好坏以及膜的成本。

而被分离组分分子量的大小、化学结构及立体结构将直接影响到它的溶解能力和扩散行为。

1.3.2 原液温度操作温度对膜渗透率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用Arrhenius关系式来表示。

因为渗透系数等于扩散系数与溶解系数的乘积,而扩散系数与溶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都能满足Arrhenius关系,所以最终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可以由Arrhenius关系来表征。

温度对分离因子的影响较复杂,无一定规律可循。

多数情况下,分离因子随温度的上升而有所下降。

但事实上,也存在不少分离因子随温度的上升而有所上升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反trade-off现象。

1.3.3 原液浓度的影响料液的组成直接影响组分在渗透蒸发膜中的溶解度,进而影响到组分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和最终的分离性能。

一般情况下,随着进料液体中优先渗透组分浓度的提高,渗透通量也将提高,但它们的量关系只能由实验确定1.3.4 上、下游压力的影响渗透汽化受上侧压力的影响不大,只有当上游侧压力超过1MPa时才有明显的影响。

所以,上游侧通常维持常压。

下游侧压力的变化对分离过程常有明显的影响。

1.3.5 原液流量流动速度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的流动状态也是影响渗透蒸发过程的重要因素。

渗透蒸发过程是一个传热和传质过程同时存在的分离过程,同时有浓差极化和温差极化现象。

一般来讲,提高料液流速,可以增加流体流动的湍流程度,减薄浓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有利于传热传质。

二、渗透蒸发膜渗透汽化膜是PV过程的关键,目前国内外PV研究主要集中在PV膜的开发上。

膜性能由膜的物理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结构指膜的高分子链的种类和空间构型等,这取决于膜材料的选择;其物理结构指膜的孔径、孔的分布、形态、以及结晶度、交联度、分子链的取向等,这取决于膜的制备过程。

表征膜的实用性通常有四个指标:选择性、渗透通量、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包括耐热性、耐溶性及性能维持性等)。

2.1 PV膜的分类与材料选择2.1.1 PV膜的分类PV膜的制备过程与上述四个指标关系很大,同时铸膜液浓度、所用溶剂、成膜环境、脱溶剂的方法及条件等都可能对最终的膜性能产生影响。

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PV膜可分为三类:对称膜(均质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对称膜是将铸膜液中的溶剂全部挥发后形成均质致密的高分子膜,这类膜适用于传递机理的研究。

非对称膜是由相转换法制成的,表面致密层主宰膜的分离性能,多孔层只起支撑作用。

复合膜是将超薄的致密活性层附在一层多孔惰性但结构稳定的支撑层上,最下面再附以一层纤维布予以增强,这样既由于致密层的变薄增加了渗透速率,又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复合膜将是今后渗透汽化商用膜开发的主要方向。

复合膜制备条件十分严格,在微尘、气流震动或其他杂质的存在下易出现针孔,导致整张膜作废。

2.1.2 渗透蒸发膜材料按照膜材料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高分子物质,另一类是合成高分子物质。

天然高分子膜有醋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CMC)、胶原、壳聚糖等。

这类膜的特点是亲水性好,对水的分离系数高,通量也不低,对分离水-醇溶液很有效。

这类膜的机械强度较差,往往被水溶液溶胀,以致失去机械性能。

合成高分子膜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t)等非极性膜材料大多数被用于分离烃类有机物,如苯与环己烷、二甲苯异构体,甲苯与庚烷以及甲苯和醇等,但选择性一般较低。

聚乙烯醇是最引人瞩目的一种分离醇-水体系的膜材料,特别是GFT复合膜的工业化,更引起人们的兴趣。

聚乙烯醇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乙醇在其中的溶解度极小,这有利于对水的选择性吸附。

该膜在分离低浓度的水-乙醇溶液时有很高的选择性,但水的浓度大于40%时,膜的溶胀性增加,导致选择性大幅度下降。

聚丙烯腈对水也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但是通量较小,所以通常用于复合膜的支撑材料。

考虑到包括渗透速率,选择性,机械强度、耐溶剂性等综合膜性能的要求,往往单一的均聚物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具有不同的官能团分子的接枝,共聚、复合、交联、共混的方式可有效的改善膜的性能,包括使用γ射线辐射接枝,等离子体等先进手段。

膜材料的接枝,共聚和共混的方式主要是以改善通量或选择性为出发点。

其基本概念就是使膜中加入与某分离组分有较强亲和力的基团或组分,以提高通量或选择性,同时也增加了膜的抗溶胀性。

用不同的官能团进行辐射接枝对乙醇-水的分离有影响,大多数膜的表现出很高的渗透通量。

2.1.3制膜材料的选择原则目前,高分子材料是制备分离膜的主要材料。

许多有机高分子材料都可以做成薄膜。

但是若要制备有实用价值的高性能分离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高分子膜材料的状态对其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以及渗透性能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致密的无孔膜,高分子材料的选择会影响到膜的性能,而玻璃化温度和结晶度是选择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参数。

膜是否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是首要考虑的。

基于溶解扩散理论。

只有对需要分离的某组分有亲和性的高分子物质才可能作为膜材料。

如透水膜都是亲水性膜,以聚乙烯醇(PV A)及醋酸纤维素(CA)最为普遍,而增水性的聚二甲基硅烷(PDMS)则属于透醇膜材料的范畴。

对于二元液体混合物,要求膜与每一组分的亲和力有较大的差别,这样才有可能通过传质竞争将两组分分开。

除膜的选择性外,还需要考虑该种材料是否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是否易于成膜,是否能长时间经受针对物系及操作条件所产生的劣化作用。

2.2 渗透蒸发膜性能衡量指标渗透蒸发膜是整个渗透蒸发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渗透蒸发膜的开发上,衡量一张渗透蒸发膜的实用性一般用下面的四个指标:1:膜的分离因子α;2:膜的渗透通量J;3:膜的机械强度;4:膜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溶剂性等)。

三、渗透蒸发实验装置本研究所用的试验装置流程如图:装置核心部分是膜组件,平板膜的有效面积为34.32 cm2,其密封性好,换膜过程简单。

评价PV膜分离性能最直接的指标是分离因子a和渗透通量J,一切制膜的因素(含有膜制备的操作条件,共混固化因素等)和渗透蒸发过程的操作参数(操作温度,下游侧的压力,料液浓度等)对膜的性能影响,最终都放映到分离因子a上和渗透通量J上。

渗透蒸发装置如图示1.1。

图1.1渗透蒸发实验装置示意图Figure 1.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V experimental equipment1:电加热器2:热电偶3:料液罐4:计量泵5.7:取样与测温口6:膜室8:转子流量计9:渗透液收集管10:液氮冷阱11:干燥器12.缓冲罐13:真空泵料液从料液罐(约5升)经计量泵进入膜室料液测,后经转子流量计后返回料液罐循环使用,在膜室的进口和出口都装有热电偶,料液温度由控温仪控制,膜室温度取两者的算术平均值;料液的流量由转子流量计读出,上游侧的压力为常压,下游侧的压力由真空泵控制,由仪表和真空表读出。

在高的真空度下,透过液被冷阱冷凝收集,冷却介质为循环冷冻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1:在进料桶中配置一定浓度(1,2,3,4,5 wt%)的丁醇水溶液;料液要足量(以液面高于电加热器为基准,约液面计的2/3处),以免电加热器过热损坏;将膜装入膜室(膜的致密活性层对着料液侧),拧紧螺栓;调整料液温度至适当值(30℃,40 ℃,50 ℃,60 ℃,70 ℃),开启料液加热器,打开料液泵,开始循环料液,转子流量计的流量为200L/h,使料液温度和浓度趋于均匀,膜在料液侧溶胀30分钟以上。

2:用气相色谱测定原料液浓度(x A1)。

测量方法(下面测量渗透液浓度的方法类似):取一定准确质量的料液,加入准确质量的无水甲醇,使用气相色谱检测甲醇和丁醇的面积比,通过内标归一法计算原料液中丁醇的浓度。

3:将渗透液收集管用用电子天平称重后(w 1),装入冷阱中,安装到管路上,检漏。

4:当料液温度和系统稳定后,开启真空泵,打开真空管路阀门,观察系统的真空情况;待真空管路的压力达到预定值(约1000Pa )以下后,装上冷却装置,开始进行渗透蒸发实验;同时读取开始时间,料液温度、渗透侧压力、料液流量等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