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共生关系。
共生指的是两种生物在相互依赖的情况下共同生活,并从中获益。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植物与微生物之间最为典型的共生关系之一。
根瘤菌能够与豆科植物的根部共生,形成根瘤。
根瘤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得根瘤菌能够固氮并将大量的氮素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形态。
同时,根瘤菌还能够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栖息地和大量的有机物质,满足了根瘤菌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使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氮素,提高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抗逆能力,也使根瘤菌在土壤中形成了一个固氮的循环,促进了土壤氮素的循环利用。
二、菌根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菌根是指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
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类型。
外生菌根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毛和根尖周围,真菌与植物根毛形成一个类似网络的结构,增加了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表面积;内生菌根则是真菌侵入植物根内并与其共生。
菌根能够为植物提供一系列的生长因子和养分,如磷、氮、钾等,同时也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难以利用的养分,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植物则为菌根提供糖类物质和生长环境。
通过这种共生关系,植物得到了更多的养分和保护,真菌则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营养来源。
三、共生团队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在植物根际环境中,除了根瘤菌和菌根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其他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植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共生团队。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它们与植物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植物通过分泌腺体和根系氧化物,提供碳源和生长因子,吸引有益微生物定居。
而这些微生物则通过分解有机物、抑制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等方式,为植物提供了多种服务。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而植物则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这种共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一、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根瘤菌通过侵入植物根系中的根瘤细胞,并形成块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根瘤。
根瘤菌在根瘤内与植物共生,从而使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氨态氮,促进植物生长。
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二、蓝绿藻与蕨类植物蓝绿藻与蕨类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共生关系。
蓝绿藻寄生在蕨类植物的叶片表面或体内。
蓝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蕨类植物提供养分,并帮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
而蕨类植物则为蓝绿藻提供所需的养分和生存的环境,形成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
三、菌根与绝大多数植物菌根是一种由真菌和植物根系组成的结构,真菌寄生在植物的根系中。
植物通过菌根与真菌共生可以提高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的能力,包括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同时,真菌通过菌丝网络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并对植物提供保护作用,减少病原菌的侵袭。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植物与共生细菌除了以上几种典型的共生关系外,植物与其他一些微生物如共生细菌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
共生细菌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对植物进行免疫调节,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同时,植物为共生细菌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提高,还对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机制以及调控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及其应用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及其应用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既可以是双方利用彼此的能力从而互相促进,也可以是植物依赖微生物的能力而生存。
本文将从共生关系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等方面来探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及其应用。
一、共生关系的定义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体长期共存于同一种生境中,并互相作用、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一种关系。
其中,两种生物体必须是不同物种的,因为同一物种之间是竞争而不是共生的关系。
二、共生关系的分类根据依赖的程度及其对共生体的贡献,共生关系可分为三类:1. 互惠共生:双方都从关系中获益,它们共同发挥优势,互相促进。
例如,淋菌盘菌和豆科植物的根部有着互惠共生的关系。
淋菌盘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可以吸收氮气的结构——根瘤,豆科植物为淋菌盘菌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糖和氮元素。
2. 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作用:其中微生物提供了植物必需的生长因子、营养、免疫保护等,而微生物自身并不从植物中获得直接的营养物质。
3. 微生物对植物的依赖:在这种关系中,植物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而微生物为植物提供营养和其他的有益作用,如对有害生物和病原体的抵御、促进根系发育等。
这种共生关系对很多植物来说是必须的。
三、共生关系对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1. 提高生物多样性:共生关系弥补了单一生物体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实现了多种不同种的生物在一个生境中共生,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2. 促进生产力: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动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例如,根瘤菌可为植物提供大量营养,同时植物提供了生长环境,从而使它们成为一对相得益彰的共生体。
3. 土壤改良: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土壤的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和更新,从而使土壤的肥力得到维持和提高。
4. 生物防治:部分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对病原菌和有害生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保障植物的健康发育。
四、共生关系的应用共生关系对生物学、医学、农业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被称为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有利于双方的生存和繁衍。
在这种共生关系中,植物与微生物相互合作,实现了一种生态平衡,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一、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通过根部的根瘤形成固氮结节,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而豆科植物提供给根瘤菌所需的碳源和生长条件,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使豆科植物能够在氮贫土壤上生长,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菌根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菌根是指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共生形成的结构。
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类型。
外生菌根存在于植物根系表面,真菌通过菌丝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供给植物。
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则供给真菌所需的能量。
内生菌根则是真菌菌丝侵入植物根部内部形成的,通过与植物的根细胞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合作。
菌根能够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更好地适应恶劣的土壤环境。
三、叶绿体共生关系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光合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部分植物与一些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叶绿体共生关系。
例如,珊瑚与叶绿体共生的微小单细胞藻类共同组成了珊瑚虫礁。
珊瑚提供给藻类所需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藻类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供给珊瑚,使其能够在贫瘠的海洋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种共生关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四、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共生关系促进了养分的循环。
微生物通过固定氮气和分解有机物,将养分释放到环境中,供给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共生关系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各种植物与微生物形成不同的共生关系,促进了生物物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根瘤菌
生物固氮
提供氮源
提供能源 光合作用
共生体
植物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一、根瘤菌和结瘤豆科植物
(一)根瘤菌的三大特性
豆血红蛋白
感染性(结瘤性)
专一性(根瘤菌和植物根系特异性关系) 有效性(固氮性)
哈蒂氏(Harting)网
外生菌根无根毛,由包在根外的真菌菌丝代替根毛的功能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二)形成外生菌根的植物和真菌
木本植物—森林乔木、松科植物
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半知菌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三)外生菌根的形成过程(P261)
从植物苗期开始外生菌就开始形成, 菌丝随着植物根的不断生长而生长,并 交织形成菌套。
• (一)微生物农药的定义和种类 定义: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 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 、环卫 昆虫、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 总称。是指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微生物及 其代谢产物加工制成的农药。 种类:按照微生物农药的用途,微生物农药可分为 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除草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 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生态制剂等。按微生物源农药 来源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 两大类。
•
(1)农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发酵产生的具有农药功 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它们都是有明确分子结构的化学 物质。现已发展成为生物源农药的重要大类。用于防 治真菌病害的有井冈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 霉素、有效霉素等;用于防治细菌病害的有链霉素、 土霉素等;用于防治螨类的有浏阳霉素、华光霉素、 橘霉素(梅岭霉素)等;用于防治害虫的有阿维菌素、 多杀菌素、虫螨霉素、敌贝特等;用于除草的双丙氨 膦;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赤霉素、比洛尼素 (pirone—tin)等。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两个生物体相互依存,互相获得利益的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既可以是互利共赢的,也可以是一方得利而另一方不受影响的。
这些共生关系对于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繁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被称为根际共生。
在这种共生关系中,植物的根部与一些微生物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彼此相互促进。
最典型的根际共生就是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
根瘤菌是一类对植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与植物的根部结合,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根瘤。
在根瘤中,根瘤菌与植物之间进行着积极的物质交换。
根瘤菌能够固定大量的氮气,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供植物进行生长和发育所需。
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和有机物质。
除了根瘤菌,还有一些其他根际微生物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例如,一些枯草杆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一些溶磷菌能够提供磷元素供植物吸收等。
这些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植物与腐生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植物与腐生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关系,即腐生共生。
腐生微生物主要包括一些分解有机物质的真菌和细菌。
它们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植物可利用的无机养分,并通过与植物根系的相互作用,提供养分供植物吸收。
例如,木霉是一种常见的木材分解真菌,它可以将木质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等单糖,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此外,一些细菌也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植物可利用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腐生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增加土壤的肥力。
同时,腐生微生物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植物的负面影响。
三、植物与共生菌根的关系共生菌根是指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形成的一种密切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互动关系,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对农作物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的种类,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影响。
一、根际微生物共生根际微生物共生是指植物根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有助于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抗病能力和促进生长发育。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结构,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提供养分供植物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二、叶片内共生除了根部共生外,部分微生物也可以在植物的叶片内形成共生关系。
比如,叶绿体内共生是指植物叶绿体内寄生的微生物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些微生物能够提供养分,促进植物叶绿素合成和生长发育。
而对于植物而言,它们则以叶绿体中的产物为养份,从而实现了互惠共生。
三、根病菌防治微生物不仅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还可以帮助植物防治病害。
一些益生菌如拮抗细菌和真菌等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或竞争资源等方式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害。
这种微生物治疗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植物营养元素供应除了固氮作用外,微生物还能通过产生酶和酸类物质,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将难以利用的养分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比如,一些细菌能够分解有机氮为无机氮,提供给植物吸收。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够溶解磷矿石,提供磷元素供植物吸收。
这些能力对于土壤贫瘠的地区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多样化的共生关系,这些共生关系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可以提供养分供植物吸收,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关系之一。
从植物的角度来看,微生物可以为其提供营养、促进生长、防止病虫害和逆境应激等效益。
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植物可以提供氧气、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等所有必需物质。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提高生物多样性。
第一部分: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
在长时间的共同演化过程中,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适应,不断完善适应性。
微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首先来自于根际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使得植物吸收到更多的养分。
同时,微生物在根际形成菌丝网络,有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
根际微生物中还存在多种能分解难以降解物质的微生物,如菌根菌,它们能够利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来合成维生素和酶类等代谢产物。
除了根际微生物,植物还与一些叶面微生物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抗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防止病虫害。
同时,有些叶面微生物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营养。
第二部分: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和消费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微生物吸收植物的有机物,将其分解成无机物质通过死亡物质回归到土壤,成为新的植物和微生物的养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
同时,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还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会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相反,一个低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则容易受到病虫害、气候变化和污染等的威胁。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三部分: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的应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生物剂的利用。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互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共生关系、拮抗关系和病原关系三个方面论述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一、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受益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根瘤菌共生和菌根共生。
1. 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共生是指一些氮固定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共生关系。
这些氮固定细菌寄生在根瘤中,通过与植物根部细胞共生,细菌利用植物提供的有机物和产生的氧气来代谢产能,从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为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氮源,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同时,植物通过根瘤菌共生还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磷和其他微量元素,提高了其营养吸收能力。
2. 菌根共生菌根共生是指植物的根与真菌的根系统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菌丝网状结构,增加了植物根系的表面积,提高了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同时,真菌通过代谢分泌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养分供植物利用。
植物则为真菌提供碳源和其他必需物质,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二、拮抗关系拮抗关系是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对抗。
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挤压植物根系等方式,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抗生素拮抗一些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来拮抗植物的生长。
这些抗生素可以杀死或抑制植物的病原微生物,保护植物的健康。
然而,有时这些抗生素也会对植物本身产生负面影响,抑制植物的生长。
2. 根际竞争微生物在植物根际形成菌落,通过竞争植物根系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些微生物通过挤压植物根系,抢夺植物的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
三、病原关系病原关系是指微生物对植物造成的病害。
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植物组织,破坏植物的生理功能,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1. 细菌性病害一些细菌通过感染植物的叶片、茎、果实等组织,引起细菌性病害,如晚疫病、黑斑病等。
这些病原细菌通过分泌毒素、侵染组织等方式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引发病症。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及其应用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及其应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互惠共赢的,也可以是互相危害的。
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残体,有助于植物生长,但是某些微生物也会成为植物的病原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然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植物共生关系就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根瘤菌可以定居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可以利用植物提供给它们的营养来合成大量含氮化合物,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植物也能提供根瘤菌所需的一些代谢物质和生长因子。
根瘤形成后,豆科植物的根系可吸收相对高浓度的氮化合物,大大提高了这些豆科植物生长的效率。
除了根瘤菌,其他微生物如固氮菌、磷酸化细菌等也可形成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可以在植物根际内或植物体内生长,与植物交换物质和能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生物量、产量和耐性。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在普通土壤中栽培农作植物的成本较高。
这时,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向土壤中添加肥料。
然而,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给环境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相对而言,使用固氮菌肥料可以较大程度地减轻这一问题。
比如,将固氮菌种植在田地中,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生物氮肥”。
除了固氮菌,一些可以降解土壤中有机物质并形成植物可用的无机物质的微生物如磷酸化细菌,也是一种有用的植物共生微生物。
与固氮菌的应用类似,磷酸化细菌也可以在农作物栽培中起到调节作用。
使用这种微生物来帮助植物吸收磷等营养物质,可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近年来对植物共生微生物进行有效拓展和应用,进行了一系列新颖研究。
比如,将田野菌根菌应用于悬浮式农业(水耕),提高悬浮式农业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固氮、产生激素、降解和抗沙化菌等共生菌已经用于特定环境的土地恢复和重建。
这些研究也为开发新型的、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总之,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支持,既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发展,也为植物的生长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生态学和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这种共生关系指的是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共生,植物可以获得营养物质和增强抵抗力,而微生物则可以获得生存空间和营养来源。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环境适应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根际微生物是生活在植物根系周围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例如,一些根际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氮、磷等元素。
同时,它们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菌根,通过菌丝网络将水分和养分传输到植物体内。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还可以增强植物对病原菌和逆境的抵抗能力。
其次,我们来探讨植物与叶片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叶片微生物是生活在植物叶片表面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植物叶片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保护机制。
例如,一些叶片微生物可以固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同时,它们还可以产生抗生素和抗氧化物质,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和氧化损伤的侵害。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
除了根际微生物和叶片微生物,植物还与土壤微生物、内生菌和共生菌等形成共生关系。
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
它们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内生菌是生活在植物内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它们通过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共生菌是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可以合成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
这些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植物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关系、病原关系和营养关系。
一、共生关系共生是指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活的关系。
共生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和非常互利共生两种形式。
1. 互利共生在互利共生关系中,微生物和植物相互受益,互相促进生长。
最典型的例子是植物根系中的根瘤菌和一些豆科植物的关系。
豆科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氮气,而根瘤菌能够与植物根系中的根瘤结合形成根瘤,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氨氮,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同时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碳源和生长环境。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对于豆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2. 非常互利共生非常互利共生是指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程度更为紧密的一种形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共生固氮菌和一些兰科、禾本科植物的关系。
共生固氮菌中的植物体可以进入植物根系的内部组织,通过与植物根系共同生活,固氮菌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形态,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同时,植物为共生固氮菌提供所需的生长环境和碳源,这种非常互利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病原关系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植物的疾病和凋落。
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1. 细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种类繁多。
例如,黑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它会导致蔬菜、水果等植物发生软腐或干腐。
此外,细菌性火鸡病、细菌性健康状况等也是细菌引起的重要植物病害。
2. 真菌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也非常常见。
例如,锈病和霜霉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们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一些真菌还能引起植物的癌症和腐烂等病害。
3. 病毒病毒感染植物会引起各种症状,如叶片变黄、干枯等。
其中,田间常见的病毒病主要包括花叶病毒、花叶驳斑病毒和花叶病毒等。
三、营养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主要表现为微生物参与植物的养分循环和植物营养吸收的过程。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菌根与绝大多数植物,也可以引起病害,如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
本文将以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为主题,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部分: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共生关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共生。
根瘤菌寄生在植物根部形成根瘤,通过与植物共同代谢反应,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
反之,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碳和能量。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使豆科植物能够生长在氮贫瘠的土壤中,还有利于土壤的肥力改善。
另外一个共生关系是植物的根与真菌形成的菌根。
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类型,它们分别由外生菌根真菌和内生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相互共生形成。
菌根可以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并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同时,菌根还能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微生物可以通过侵害植物而引发病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是常见的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由细菌引起,如青枯病、溃疡病等。
细菌通过植物的创伤部位侵入,繁殖并扩散,导致植物组织坏死、萎缩甚至死亡。
真菌性病害则主要由真菌引起,如白粉病、黑胫病等。
真菌通过植物体表或内部侵入,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叶片枯黄、腐烂等症状。
第三部分:植物与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并在植物死亡后将固定的氮释放回土壤,为其他植物提供养分。
其次,菌根能够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此外,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还能够降解有机物,释放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和互惠关系
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和互惠关系在大自然中,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共生关系,它涉及到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长期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和互惠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一、植物和微生物的互惠关系在大自然中,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互惠关系是非常常见的。
植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微生物也能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
这种互惠关系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的互惠关系是指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互惠关系。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分解植物的根系,从中吸取营养物质。
同时,一些微生物也可以为植物制造有益的生长激素,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间接的互惠关系则是指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作用方式不太直接,但仍然存在互惠关系。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生产出对植物有益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保护植物不受病虫害的侵袭。
同样,植物也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从而帮助微生物生存和繁殖。
二、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指两者在共享同一生存空间的情况下,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比如,植物的根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根瘤菌,这些根瘤菌能够为植物提供氮素,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能源和生存环境。
这种共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植物和微生物在生存环境中共同繁衍和发展。
除了根瘤菌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微生物和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关系。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生活在植物的表面上,并形成一种保护层,来保护植物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袭。
同时,这些微生物还可以利用植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对植物有益的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植物和微生物共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是互惠互利的,也可以是对其中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
植物依赖微生物进行养分吸收、抗病害等方面的支持,而微生物则依赖植物提供的条件和资源来生存繁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一、根瘤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根瘤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根瘤菌可以与豆科植物树立起根瘤共生体系,通过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从而提高了豆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瘤菌在根瘤内形成菌根突起,并与植物根系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此外,根瘤菌还能帮助植物抑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二、菌根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菌根是一种植物与真菌形成的特殊共生体系。
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植物通过提供有机碳和其他养分来满足菌根真菌的生长需求。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抗盐碱性和抗病害能力。
三、植物与共生菌的抗病关系某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能够帮助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例如,茉莉花科植物与根际放线菌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提高其抗菌性。
另外,一些细菌能够分解植物体内的有毒物质,从而减轻植物自身的毒害。
四、植物与共生真菌的营养关系共生真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通过此结构与植物进行物质的交换。
真菌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水分,为植物提供了额外的营养和水分资源。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来满足真菌的能量需求。
这种共生关系在森林等生态系统中尤为常见,对于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一直是生态学和农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生物是指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微小的生物体,它们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十分复杂,可以是互惠互利的共生,也可以是一种破坏性的共生。
在此,我将从互惠互利的共生、微生物与植物的营养途径、微生物的生物防治和植物的生物修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与微生物的互惠互利的共生许多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植物通过根部细胞分泌分泌物,吸引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与植物的根部组织形成的结构称为根瘤。
根瘤内含有一种叫做类球菌的特殊细菌,它们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通过一系列酶和酸的作用,将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氨基酸,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另外,一些细菌、真菌还能分解土壤有机物质,降低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二、微生物与植物的营养途径微生物与植物之间还存在着其他的共生关系。
例如,一些生物可以吸收或者转化植物的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的生长。
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分泌一些对植物有益的物质,例如生长素、植酸酵素、氨基酸等,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且改善植物的免疫功能,增强植物对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此外,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并利用植物的分泌物,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三、微生物的生物防治微生物可以通过抑制或者杀死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预防和治疗病害的目的,这就是生物防治。
许多微生物可以分泌抗菌物质,如链霉素、链羧霉素、头孢霉素等,它们可以杀死植物病原菌,防治植物病害。
此外,在植物长期种植同一品种的情况下,土壤中会逐渐积累一些病原微生物,如根结线虫、根腐菌等,这就需要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来减轻病害。
四、植物的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的代谢作用将环境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固定起来,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其中,微生物是植物修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共生,通过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等元素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分泌对污染物质进行分解或者转化的酶和代谢产物,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并促进污染物质的降解。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互相依赖、相互关系共生的现象。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在生态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共生机制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1.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根瘤共生关系。
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根部发生共生,形成根瘤。
在根瘤内,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氨基氮。
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碳源及生长环境。
这种共生关系能显著提高豆科植物的氮素供应,并且豆科植物可在无附近土壤氮素的情况下生长健壮。
因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2. 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共生关系。
菌根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与植物根系形成密切的联结。
菌根真菌通过菌丝吸收土壤中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分,如磷、锌、铁等微量元素。
同时,菌根真菌还能为植物提供保护,抵抗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
此外,菌根真菌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因此,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和土壤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机制1. 效应分子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建立在一系列效应分子的相互作用基础上。
效应分子主要包括信号分子和信号反应分子。
微生物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来诱导植物根系发生特殊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变化,为共生关系的建立创造条件。
植物根系则通过释放信号反应分子与微生物进行特定的识别和相互作用。
2. 基因调控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还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调控。
植物在与微生物共生时会激活一些特定的基因群,从而产生有益于共生关系的信号分子和酶。
微生物也会调节其基因表达来适应共生环境和植物根系的需求。
三、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应用1. 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基于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的理论,研发和推广利用微生物肥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植物通过与微生物的共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好处,同时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的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以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
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形成了一层丝状的菌丝,被称为根瘤或菌根。
这些菌根为植物提供了额外的营养吸收面积。
一方面,菌根能够吸收土壤中难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有机物质和无机养分,例如磷、氮等元素。
另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养分会分泌到根部,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量。
这样的互动,使得植物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养分,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发育。
其次,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对植物的健康和抗病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微生物,如根瘤菌和拮抗菌等,能够与植物根系共生并产生有益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这些有益微生物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和产生抗生素等方式,降低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保护了植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同时,植物也会通过分泌一些有益物质,例如植物激素和根分泌物,来吸引和诱导有益微生物的共生和定殖,进一步增强抗病性。
此外,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还对土壤的质量和肥力有着积极的效应。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矿化养分和固氮等过程,促进土壤的富营养化和改善土壤结构。
例如,植物残体和有机肥料被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无机养分。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够降解土壤中的毒物和重金属,减少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这些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其持久性,还有助于水分的保持和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效应。
总的来说,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与微生物的共生,获得了额外的营养吸收面积、增强了抗病性,并改善了土壤质量。
而微生物通过与植物的共生,获得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和碳源,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是生态学和微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共生、拮抗、寄生、捕食等。
这些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拮抗和寄生等方面详细介绍它们的相互作用。
一、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指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植物通过与微生物共生,能够获取来自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其他生长因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存在于豆科植物根系的根瘤菌,可以通过与其在豆科根瘤内共生,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NH4+),为植物供应充足的氮素。
此外,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也能够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
二、植物与微生物的拮抗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是指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微生物通过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来减少植物病害,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土壤中存在一种名为绿僵菌的真菌,它能够分泌一种名为蓝绿色素的生物素类似物,具有杀菌作用,能够对植物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也能够抑制植物根系的有害微生物,从而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
三、植物与微生物的寄生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是指微生物依赖于植物,从而对其产生危害的关系。
微生物通过攻击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土传病原菌通过寄生于植物根系或叶片上,使受到寄生的植物疲弱、凋萎甚至死亡。
此外,一些真菌会通过在植物表面形成菌丝,从而对植物造成外伤和损伤,降低其生长和发育能力。
总而言之,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非常重要,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响VA菌根形成的因素
1、菌根菌繁殖体数目及发芽速度
2、菌种侵染能力
3、根系发育的好坏 4、环境因素 营养 光照 水分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三、菌根菌的应用
(一)菌根菌的主要作用(P261、265-267)
提高宿主植物的吸磷能力 有助于植物吸收Cu、Zn、Mn、Fe等微量元素 促进了寄生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产生激素刺激寄主植物生长 刺激某些有益根际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根瘤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瘤固氮 抑制了植物根的某些病害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三、菌根菌的应用
(二)应用 a、外生菌根的应用 彩色豆马勃
寄生范围广 分布广 抗逆性强 易分离易培养
松
茸
客土法接种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三、菌根菌的应用
(二)应用
b、VA菌根的应用
苗期预接种
• 微生物农药种类及特点 • 2011-03-21 作者:admin • 微生物农药(microbial pesticide)包括农用抗生 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为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 防治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及促进作物生长 。它包括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除草等。这类农 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 ,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这些微生物农 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代谢物,例如苏云金杆 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井冈霉素、C型肉毒梭 菌外毒素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 微生物农药无疑是今后农药的发展方向之一。
• (一)微生物农药的定义和种类 定义: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 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 、环卫 昆虫、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 总称。是指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微生物及 其代谢产物加工制成的农药。 种类:按照微生物农药的用途,微生物农药可分为 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除草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 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生态制剂等。按微生物源农药 来源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 两大类。
哈蒂氏(Harting)网
外生菌根无根毛,由包在根外的真菌菌丝代替根毛的功能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二)形成外生菌根的植物和真菌
木本植物—森林乔木、松科植物
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半知菌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三)外生菌根的形成过程(P261)
从植物苗期开始外生菌就开始形成, 菌丝随着植物根的不断生长而生长,并 交织形成菌套。
• (2)活体微生物农药是利用有害生物 的病原微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工业方 法大量繁殖其活体并加工成制剂来应用 ,而其作用实质是生物防治。按病原微 生物分类有:
• ①真菌杀虫剂,如白僵菌、绿僵菌;②细菌杀虫剂, 如苏云金杆菌(B.t.制剂)、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防治 蚊虫的球状芽孢杆菌;③病毒杀虫剂,包括核多角体 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多角体病毒,均有高度专一性 ;用弱毒化病毒防治植物病毒病也是一种利用途径; ④微孢子原虫杀虫剂,例如防治蝗虫的微孢子原虫已 有商品化应用;⑤利用对昆虫无专性寄生的线虫开发 作为杀虫剂的研究,正进入实用阶段;⑥真菌除草剂 ,如中国开发的鲁保一号;⑦细菌杀菌剂,如地衣芽 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 木霉菌、菇类蛋白多糖等;⑧细菌杀鼠剂,如C型肉 毒梭菌毒素、D型肉毒梭菌毒素。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四)外生菌根的形成条件—土壤条件
(1)丰富的有机质 (2)良好的通气状况 (3) 适度的有效养分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五)外生菌根的作用 1、对植物营养和生长的作用 a、扩大寄主植物的吸收面;
b、菌根菌能产生生长刺激素。
2、 防御病害的作用 a、 外生菌根根圈微生物起着防御病菌侵染的作用;
大豆根瘤
豌豆根瘤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有限型根瘤
无限型根瘤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含菌组织:根瘤中固氮作用的部位。 类菌体:在含菌组织内形态和功能上与培养基中的根瘤菌有 很大的区别的根瘤菌。 *高度分化的类菌体不能再分裂繁殖。 共生体:在含菌组织中由植物合成的周膜所包裹的类菌体。 豆血红蛋白:外存于类菌体周膜内外,由蛋白质(寄主)和血红 素(类菌体)组成。 *在根瘤中主要起调节氧气的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二)根瘤的形成(教材P250)
1、识别 2、根毛卷曲变形
3、细菌侵入根内,侵入线形成
4、根瘤发生并成熟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二)根瘤的形成(教材P250)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三 )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二、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
(一)VA菌根的一般结构
根内菌丝
a、菌丝
根外菌丝
b、丛枝:进入根皮层细胞内的菌丝经过连续
的双叉分枝成为立体的灌木状结构 。 c、泡囊:侵入细胞内或细胞间的菌丝的 末端膨大而成,一般呈圆形成或椭圆形结构。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二、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
•
(1)农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发酵产生的具有农药功 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它们都是有明确分子结构的化学 物质。现已发展成为生物源农药的重要大类。用于防 治真菌病害的有井冈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 霉素、有效霉素等;用于防治细菌病害的有链霉素、 土霉素等;用于防治螨类的有浏阳霉素、华光霉素、 橘霉素(梅岭霉素)等;用于防治害虫的有阿维菌素、 多杀菌素、虫螨霉素、敌贝特等;用于除草的双丙氨 膦;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赤霉素、比洛尼素 (pirone—tin)等。
b、 外生菌根的菌套和哈帝氏网的机械屏障作用;
c、 外生菌根真菌进入植物根部时,根部细胞会产生一 些抑菌物质
d、 产生抗生素。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二、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 内囊霉科的部分真菌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
禾本科和豆科植物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二、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
(一)VA菌根的一般结构
1、根瘤功能的产生与持续 2、根瘤中充气细胞间隙的作用—通气作用 3、根瘤中豆血红蛋白的功能—调节氧分压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菌根:是指某些真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菌根菌:能与特定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一、外生菌根
(一)主要特征 (P260图10-16) (P261图10-17)
真菌菌丝在植物幼根表面生长并交织呈鞘套状结构 鞘套内层菌丝部分穿入根皮层组织的细胞间隙形成网状菌丝体——
有效根瘤(粉红色) 无效根瘤(白色、青绿色)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一、根瘤菌和结瘤豆科植物
(二)豆科植物的结瘤情况
蝶形花亚科 豆科
含羞草亚科
苏木亚科
90%以上的种类均能结瘤 不到1/3的种类能结瘤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一)根瘤类型及其结构
1、类型 有限生长型:圆形 无限生长型:为长形
• 由于社会对环境的压力大及化学农药 研究开发费用高等原因,微生物源农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研究开发也取 得了迅速发展,而农用抗生素的发展远 比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快得多。
• (二)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和其他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 1、选择性强 微生物农药对病虫害选择性相当强,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 伤害虫的天敌和有益生物。 2、不污染环境 微生物农药的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属天然产物,使用后无残留 ,不会污染环境。 3、不易产生抗药性 微生物农药和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害虫和病原菌难以产生 抗药性。 4、易于改造 可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改造,不断改进产品 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第十章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根瘤菌
生物固氮
提供氮源
提供能源 光合作用
共生体
植物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一、根瘤菌和结瘤豆科植物
(一)根瘤菌的三大特性
豆血红蛋白
感染性(结瘤性)
专一性(根瘤菌和植物根系特异性关系) 有效性(固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