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
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中国的翻译目的论研究现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翻译目的论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了翻译的原因、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的作用,帮助人们了解翻译如何发挥作用。
翻译目的论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也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和论文。
本文就中国翻译目的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研究参考,促进中国翻译目的论领域的发展。
中国翻译目的论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出现了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2006年到2019年,中国的学者们在翻译目的论领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翻译的原因、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的作用。
学者们着重讨论了翻译的失准、跨文化传播、语言译形式和功能、翻译质量评价和汉语翻译理论等问题。
除了基础理论研究外,中国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及实践性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中国学者们着重研究了翻译的失准原理,以确定语言翻译的准确程度。
此外,一些学者也探索了翻译的跨文化传播,试图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着重研究了汉语翻译理论,以确定汉语翻译的特点。
最后,还有一些学者调查了语言翻译形式和功能,推动翻译行业的发展。
中国翻译目的论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首先,一些研究报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
其次,翻译质量评价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探索。
最后,翻译行业中存在着供需矛盾,存在着大量汉语翻译失准的问题,这也需要学者们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解决。
总的来说,中国的翻译目的论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的研究必须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加强汉语翻译理论的研究,深入研究语言翻译形式和功能,并加强翻译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
未来将有更多有利于翻译行业发展的成果,从而满足新市场的需求,促进中国翻译目的论研究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翻译目的论的研究现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挑战,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翻译现象反思翻译理论视角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从翻译现象反思翻译理论视角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作者:许佳楠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10期【摘要】中国译协主办的“何为翻译——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高峰论坛在广外举行。
与会者对于翻译的重新定义的问题开展了讨论。
通过历时性研究,本文旨在讨论新时期下翻译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的翻译研究、翻译的认识及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关键词】翻译发展阶段;翻译理论;翻译研究当今时代,随着世界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翻译活动不仅形式更为多样,而且内涵丰富,对我们传统的翻译认识提出了挑战。
针对新时期翻译活动呈现出的新特点、遇到的新问题,翻译界对翻译语翻译问题不断进行思考,深化对翻译的认识,对理解翻译、定位翻译提出了一些启迪性的观点。
一、翻译新时代所呈现的特点阐述关于新时代,翻译活动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已经在学界达成了一致意见。
其中谢天振教授的表述较为客观。
一是翻译的主流对象变了。
宗教典籍、文学名著、社科经典等传统的主流翻译对象正在逐步退出当今社会翻译活动的核心地位而被边缘化。
这里所说的翻译对象为实用文献,政府文件、企业合同或设备说明书,还包括一些虚拟文本,包括网上的一些符号或图像。
二是翻译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方式受到了挑战。
过去往往是译者一个人依靠工具书,单打独斗进行工作。
而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则需要团队进行。
在“向效率要效益”的理念指导下,翻译客户往往要求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翻译服务。
翻译服务首次出现了服务外包,现在又出现的服务众包,改变了传统的翻译方式,但提升了翻译服务的效率。
另外翻译的形式从过去的以笔译为主,发展到笔译、口译都成为迫切的语言服务形式。
三是翻译的工具与手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已经应用到翻译当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甚至是机器翻译已成为大规模语言服务的主要方式。
一些较成熟的翻译软件、翻译语料库等已广泛地应用到一些语言服务企业。
二、翻译理论的内涵与阶段性特征翻译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是提供理解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的概念框架;其二提供描述与解释翻译现象和活动的思维方式;其三是提供人事翻译现象和活动的价值观。
翻译的心得体会及反思(优秀10篇)
翻译的心得体会及反思(优秀10篇)翻译的心得体会及反思篇1此次翻译实习中,我主要负责翻译的是小说Ifonlytonight里面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四页内容。
通过这次的翻译实习,我领会到了两点,一是融会贯通的重要性,二是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有是该活动的结果,它是融理论、技能、艺术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然而翻译是一项非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做好翻译要求个人的素质非常高,作好专业资料的翻译,需要有外语、母语和专业方面的雄厚的功底,还要有缜密的思维习惯,当然,这是我们这些接触翻译不久的同学来说难度挺大的,但是我们仍能从中收获颇丰。
翻译质量有两个基本标准:第一个标准是符合原文的本来意思,就是要忠实原文,既不能随意增加原文中没有的意思,不能添枝加叶,也不能缺斤短两,随意删减,既要透过字面意思揭示出作者的本意,又要避免东拉西扯,脱离正题。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第二个标准是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达”,句子要通顺流畅,不能生造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所谓的文笔。
应保证任何业内人士都能够看懂,不能象有的人翻出来后连自己都看不懂。
在此次翻译实习中我们也是领悟到了这点的重要性,大家翻译完后集中在一起,大家互相阅读,找出翻译不通顺或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再一起研究、讨论,最终完成整片*的翻译。
一、翻译中遇见的错误1、脱离上下文,理解错误在汉译英的时候,由于对篇章内容的整体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脱离上下文,把这些句子孤立成单个部分来看,导致所翻译的句子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差别。
2、逐字翻译翻译时,通过谷歌或者百度在线查阅一些不懂的字词翻译,把汉语对应的英语词汇搬出来,而没有用英语将原文的真意确实、生动地表达出来。
3、受制于原文词序及原文词量,译句呆板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句子成分以及词序的排列经常是不同的,如果要翻译成比较流畅合乎汉语表达规范的句子,需要把句子在前后次序上加以调整,有些句子则需要增词或减词以符合*的原意。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汉英翻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汉英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现状对于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翻译市场和翻译方法。
2.1 翻译市场在当代中国,汉英翻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进行汉英之间的翻译。
这使得汉英翻译市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供翻译人员发展。
2.2 翻译方法当代中国的汉英翻译方法多种多样,翻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语境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
常见的汉英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和文化转换等。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3. 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当代中国汉英翻译市场前景广阔,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3.1 文化差异汉英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文化差异。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对翻译造成困扰,使得翻译人员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人员需要对两种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3.2 技术工具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汉英翻译中的技术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翻译、术语库和云端翻译等工具为翻译人员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翻译方法。
翻译人员应积极学习和使用这些技术工具,以提升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3.3 语言变化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汉英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语言的变化,尤其是当代汉语和英语的新词汇和短语的出现。
只有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度,翻译人员才能更好地应对语言变化带来的挑战。
4. 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测:4.1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汉英翻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翻译研究现状与对策
沃夫认为具体翻译政策( 或缺失) 应纳入翻译社会学的概念框架之中
雅克蒙研究二战以来阿拉伯各国翻译政策及各翻译机构项目翻译得失
(二)翻译研究的不足 1、缺少从国家宏观层面制定相关翻译政策 2、翻译政策、翻译规划研究不足 3、翻译及其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即出现
1)行业定位不明确; 2)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翻译行业缺乏准入制度,翻译质量难以保障; 4)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严重匮乏。
划实施国家级重大翻译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来越迅速,规模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的一个情况下,我们作为外语特别是语言服务的翻译行业, 我们能够做什么。……整个语言服业面临的问题,这里面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开展翻译相关政策 的研究。”
蔡名照提出希望深入研究翻译领域和翻译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为制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规划、策
三、翻译政策制定建议
(一)思想上:
(二)行动上:
2、从微观层面上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翻译重视起来,加大对翻译事业的投入
1、从国家宏观层面对翻译进行整体规划
四、结语
• 制定国家翻译政策 • 规范翻译市场 • 加大翻译政策研究
谢谢大家!
(二)翻译政策国内研究
多着呢, 希望能引起各方的重视。”
刘宓庆提出翻译价值理论研究应包括翻译批评和翻译政策 季羡林“其实翻译规划、翻译政策、翻译教育、翻译队伍建设、翻译市场管理等等, 该做的工作还 穆雷““我们关于翻译政策的研究,现在研究的成果是非常少的……我们在国家语言服务业发展越 黄友义,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制定《翻译法》工作的提案。
中国翻译研究现状及对策刘来自芬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nxulyf@
一、中国翻译研究及翻译现状
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就目前我国翻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而言,首先因为我国庞大的人口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翻译市场必将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翻译及语言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翻译教育迅猛发展,行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
球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总产值预计首次突破500亿美元。
中国含有语言服务业务的企业423547家,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达9656,企业全年总产值为554.48亿元,相较2019年年均增长11.1%。
北京是语言服务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2021年语言服务需求方急需语种排行前十位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翻译业务量有显著增长,其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英语和白俄罗斯语为市场急需的五个语种。
语言服务需求方对翻译技术评价。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机器翻译在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业务的企业达 252家。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服务模式得到市场普遍认同,通过调研,超九成企业表示,采用该模式能提高翻译效率、改善翻译质量和降低翻译成本。
我国翻译教育迅猛发展,全国翻译硕士专业(MTI)院校达316所,累计招生约9.7万余人,全国翻译本科专业(BTI)的院校达301所。
翻译专题学术活动频繁,翻译研究与学科建设关注对讲好中国故事、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翻译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时代重要命题,凸显跨学科研究视域和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
行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翻译服务、人员基本能力要求、翻译技术、供应商选择、翻译计价、翻译培训等方面,中国译协已牵头组织编制5部国家标准,18部团体标准及行业规范。
近九成的受访企业表示行业标准有助于企业规范化运营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国翻译协会高度重视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从2012年起组织实施行业调查,对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现状、特征、问题及趋势等因素进行持续跟踪调研分析和解读,受到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业界、学界、媒体界、企业界等广泛关注。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翻译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的现状,及时进行反思,以推动翻译事业的进步。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翻译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翻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翻译行业的专业水平与之不相称。
在一些大规模翻译项目中,存在译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部分译稿存在语法错误、理解偏差以及风格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译员为了赶进度,常常忽视对源语言的仔细理解,导致翻译不准确甚至错误。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翻译行业的声誉,更严重地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跨文化交流,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和思考如何提高翻译行业的整体素质。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翻译研究的现状。
虽然中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相对于国际上的翻译研究水平,仍有差距。
首先,翻译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中国的翻译理论多以西方理论为主导,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
一些经典翻译理论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应用与发展,以致在实践中无法解决特定问题。
此外,虽然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为翻译工作提供了便利,但对于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其次,翻译研究的深入度仍有不足。
研究者往往停留在对翻译现象的表面观察,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探索。
翻译即文化的特性,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充分理解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跨文化差异。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研究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对于翻译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反思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推动翻译事业的进步。
首先,翻译培训应当更加注重专业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相关机构和教育部门需要审慎设置翻译培训课程内容,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训练的比重,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解决真实的翻译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
翻译目的论之国内研究现状反思
翻译目的论之国内研究现状反思罗小红(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b.2016.04.077作者简介:罗小红(1965—),女,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语言文学。
外语翻译摘要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核心的翻译理论,自诞生以来便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该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国内翻译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虽然在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钻研下,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此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本文试图针对翻译目的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反思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国内研究现状反思Reflection of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kopos Theory //Luo XiaohongAbstract Skopos theory is the core translation theory of the Ger-man Functionalist.Ever since its birth,it has captur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Since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1980s,the skopos theory has been widely spread and applied in domestic translation circle.Although significant results on this theory have been achieved with concerted efforts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se researches.Therefor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flect the shortcoming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skopos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pectives,so as to inspire the later researchers to some extent.Key words skopos theory;domestic researches;reflection1引言本文所提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 )是指以赖斯、弗米尔、曼塔莉和诺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德国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
翻译反思报告
翻译反思报告
翻译是一门需要准确把握原意,灵活运用语言的技术活,由于我在翻译实践中孜孜不倦地钻研,对翻译技巧和语言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简要谈谈翻译反思。
首先,作为一名翻译,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翻译态度。
只有正确的态度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也注意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翻译时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汇和句子,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翻译策略和方法。
可以结合语境,适当加入解释;可以适当灵活运用语言,用动态的方式的表达句子。
其次,大量的翻译实践让我认识到词汇的重要性。
在翻译中准确掌握和使用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不断充实和积累词汇,并熟练运用。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多义词和其它常见的语言现象,比如比喻、隐喻等。
再次,语法的正确应用也是翻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许多母语是中文的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语法问题,如同音、误译等。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熟练地使用语法,并尽可能地减少这类语法问题的出现。
总而言之,在翻译的实践中,我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和归纳,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翻译水平,以避免重复犯错,避免一些常见的语法和语境问题。
我相信,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我会更加专业、高效地进行翻译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翻译反思报告,谢谢!。
当下翻译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当下翻译研究的困惑与思考最近,翻译研究被广泛关注,它的健全发展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
“当下翻译研究的困惑与思考”是一个热门话题,翻译学者们正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设法解决多种思想和技术的矛盾,其中也包括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的是,翻译研究是一项多方面复杂的领域,它包括语言学、文学学论、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尤其是语言学与文化学。
因此,读者在比较不同翻译作品时,除了特指文本上的内容,还应注重文化学、社会学等其它方面。
文化学研究涉及到文化、民族、历史等,而社会学则涉及到社会结构、实践问题、政治政策等,这些这些对对翻译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翻译本质上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即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的社会性活动,它不同于把语言应用在其它领域的行为,它的实践体现了社会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
翻译需要研究者同时考虑变量的多样性、翻译过程与其结果之间的关联及其互斥性,詹姆斯巴特尔斯特拉托夫(James Bartolomeo)也曾指出,文本源与目标中文本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
然而,尽管翻译研究的复杂性显而易见,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把握这种复杂性,从理论上表达出来,有一些困惑未被解决,比如:文化翻译的可能性有多少?文化翻译本质上是什么样的?文化翻译如何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翻译学习的视角来看,翻译学习的方法有哪些?翻译学习如何自我完善?有些学者认为,翻译研究应该把目光转向文化因素,用文化因素来解释文本之间的差异,这样研究可以更好地改善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
尽管文化翻译是一个有待商榷的话题,但大部分翻译学者都认同文化翻译在翻译研究中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从而完成更准确的翻译。
此外,由于技术发展,翻译研究中还出现了机器翻译这类技术的应用,机器翻译的出现似乎改变了传统翻译的方式,甚至会替代人工翻译。
但机器翻译有其局限性,它难以真正把握句子的复杂性,语义的理解也不如人为翻译,还没有意识到文化的复杂性等,因此,翻译研究中当前面临着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矛盾,如何整合两者,发挥最大效用,仍是有待探索的课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一、中国民俗文化的翻译现状1. 传统民俗文化的翻译困境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包括节庆习俗、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丰富内容,然而这些文化传统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着翻译困境。
一方面,中国的民俗文化多是口头传承的,涉及到的民间谚语、俗语等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可能难以翻译并准确传达原意;中国的传统节庆如春节、中秋节等在国际传播中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需要进行有效的翻译传播才能被外国人理解和接受。
2. 现代民俗文化的翻译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现代的民俗文化中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如网络流行语、青年文化、城市习俗等,这些新兴的民俗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翻译挑战。
一方面,这些现代民俗文化的翻译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性和接受度;现代民俗文化中涉及到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语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时效性和地域性,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翻译策略。
1. 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中国的民俗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着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中国的民俗文化很难直接传达给外国人,需要进行有效的翻译和传播。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民俗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地传达原意,容易出现误解和歧义。
2. 翻译策略和技巧中国的民俗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由于民俗文化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多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对象进行调整和变通。
对于传统节庆和民间故事的翻译可以采用文化适应和解释传达的方式,对于现代民俗文化的翻译可以采用创意翻译和跨文化传播的方式。
3. 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也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民俗文化的翻译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对翻译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和高端。
理解当代中国词条翻译
理解当代中国词条翻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中国翻译成为了翻译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翻译的现状与难点,并提出提高翻译质量的方法。
一、当代中国翻译概述当代中国翻译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翻译。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外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日益浓厚,因此,当代中国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信息,还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使译文易于接受。
二、当代中国翻译的挑战与难点1.语言差异:中文与英文在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确保译文准确、自然。
2.文化差异: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地传递这些文化信息,让外国读者产生共鸣,是一大挑战。
3.专业术语:当代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专业术语,如何准确地翻译这些术语,保证专业性和权威性,是翻译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4.表达风格:中文和英文在表达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
英文讲究实证、直接,而中文则较为含蓄、委婉。
在翻译时,如何把握好这种差异,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提高当代中国翻译质量的方法1.加强语言基本功: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中英文水平,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2.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翻译工作者应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
3.积累专业术语:翻译工作者应熟悉各领域的专业术语,建立自己的术语库,以便在翻译时准确、快速地查找和应用。
4.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应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易于理解和接受。
5.不断反思与总结:翻译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及反思——
第23卷第6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3No.62022年11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v.2022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及反思以 中国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 高层论坛为中心何梦丽1,2,余承法1(1.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㊀[收稿日期]㊀2022-05-03㊀㊀[基金项目]㊀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基于深度翻译的古典散文英译批评研究 (18C0701)阶段性研究成果㊀[作者简介]㊀何梦丽(1990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㊁翻译传播学;余承法(1974 ),男,湖北安陆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㊁翻译传播学㊁钱锺书研究㊂[摘㊀要]㊀文章从理论研究㊁学科建构㊁应用研究㊁方法探索等层面概述 中国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 高层论坛的代表性学术观点,回顾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20年来取得的成绩,总结现存的突出问题,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并认为中国社会翻译学应遵循 方法 理论 应用 学科 的基本思路,在立足本来㊁借鉴外来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㊁思辨与实证相融通,探析社会学视角下翻译活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总结多学科理论㊁多研究范式的发展脉络,加强社会翻译学学理论证和框架建构,将理论研究运用到相应领域,以推动形成中国社会翻译学的研究范式和学科建构㊂[关键词]㊀社会翻译学;理论研究;学科建构;应用研究;方法探索[中图分类号]H05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220601605引用格式:何梦丽,余承法.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及反思:以 中国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 高层论坛为中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6-20.㊀㊀ 社会翻译学 或 翻译社会学 ①一说源自詹姆斯㊃霍姆斯的经典论文‘翻译学的名与实“[1]66-79㊂此后,得益于翻译学 文化转向 的孳乳和描写翻译研究的导引,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逐渐走向成熟㊂国内外译学界致力于理论引鉴㊁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在研究传统㊁理论立场㊁学术目标㊁分析方法和术语体系上的趋同性逐步凸显,学术共同体已初步形成㊂[2]尽管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发展仍面临亟需认真思考与应对的问题㊂为促进中国社会翻译学的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增强本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杭州师范大学于2021年9月24-26日举办了 中国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 高层论坛,‘上海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研究“‘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家期刊参与协办㊂论坛邀请国内19位知名翻译学者做主题报告,并开设 新秀论坛 ,为22位青年才俊提供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㊂主题涵盖国外社会翻译学研究前沿及启示㊁中国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构想㊁社会翻译学理论的中国建构㊁社会翻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等具有前沿性㊁融合性和时代性的内容㊂本文围绕中国社会翻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构㊁现实应用㊁方法探索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回顾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已有成绩和现存不足,进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㊂一㊁论坛综述(一)中国社会翻译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构第6期何梦丽等㊀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及反思17㊀理论研究是学科建构的根基,学科建构是理论研究的深入㊂社会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为我国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开阔了新思路㊂发展新理论应立足学科立场,建立术语体系,廓清研究边界,反思研究意义,在创新驱动下塑造自身科学性,彰显解释力㊂翻译发生于特定的社会,服务于特定的社会对象,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必然具有社会性㊂较之于翻译的社会性,人们对社会的翻译性缺乏认识与思考㊂傅敬民指出,翻译的社会性指翻译作为社会范畴,以其动态性和社会性内涵满足时代需求,聚焦翻译产品㊁过程㊁功能和价值四个层面㊂社会的翻译性体现于人际沟通交往㊁知识话语生产与传播㊁社会发展与进步㊁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方面㊂因此,从翻译学研究的学科立场出发建构社会翻译学,是翻译学科发展的必然,当务之急是编撰该领域的奠基之作‘社会翻译学导论“㊂[3]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建立在社会学和翻译学的学科交叉基础之上,有必要从术语标准化角度对概念进行辨析和正名㊂对此,周领顺提出以 翻译(的)社会学研究 命名,既能维护翻译研究的核心地位和对象,又能彰显社会学路径和理论视角㊂他基于批判性视角,辨析了 翻译社会学 和 社会翻译学 的概念差异,探讨了本学科目前存在的研究边界不清晰㊁研究路径不明确㊁学科命名不统一等问题㊂②㊀㊀王洪涛从科学哲学㊁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论证了社会翻译学的学科称谓㊁研究对象㊁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等名实问题,并提出从理论和应用两条研究线路建构社会翻译学㊂他认为, 社会翻译学 与 翻译社会学 在研究对象上有重叠之处,但出发点㊁分析方法和落脚点均不同,其研究性质和学科归属自然不同㊂因此,社会翻译学应作为翻译学分支学科来考量,实现学科建制化,着重研究中国本土的翻译问题㊁现实问题,以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路径㊂针对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理论建设相对不足㊁掣制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现状,汪宝荣提出构建中国社会翻译学理论的四种路径和方法:(1)借鉴吸收西方的社会翻译学理论,基于中国翻译实践个案研究加以验证和修订;(2)进一步开掘西方的三种主要社会学理论,从中提炼出翻译分析工具,同时构建解释力更强的翻译理论模式;(3)引入其他适用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构建基于中国翻译实践的理论模式;(4)参照中国社会学理论,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翻译学理论㊂建构完备的社会翻译学学科体系,应采取 为我所用 的跨学科借鉴与融合模式㊂基于此,徐敏慧从翻译社会学研究的主题㊁范式及话语层面论证其学科间性的本质属性㊂她指出,翻译社会学研究主题包括译者社会学㊁翻译过程社会学和翻译产品社会学,涵盖从文本到副文本到文本外的广阔领域;研究范式是两个学科的相互借鉴和发展,翻译研究运用社会学的分析工具探讨社会现象,社会学借鉴翻译研究中的文化㊁历史视角和成果,研究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㊂因此,翻译社会学不仅使交叉学科的互动成为可能,也将进一步提升翻译学的学科地位㊂[4]从以上学者的发言可见,国内学界对学科命名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使用 社会翻译学 命名,另一派主张采用 翻译社会学 ㊂从研究对象看,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着重探讨的不是翻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发生在社会系统内部㊁由社会因素触发㊁受社会机制制约的翻译现象㊁活动和问题, 翻译 是翻译研究的本体,是翻译学科立足的根本, 社会学 是翻译研究的视角和途径,是分析工具㊂从这个角度看,术语切分不应是 (社会+翻译)/学 或 (翻译+社会)/学 ,而是 社会/翻译学 ㊂从学科名称的英文表达看,社会翻译学 与霍姆斯提出的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对应, socio- (指 与社会学有关的,涉及社会因素的 )作为前缀修饰 translation ; 翻译社会学 则与其提出的 translation sociology 对应㊂学科名称尚不统一(国外亦然)反映了本学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对此现象应多一点宽容㊂(二)中国社会翻译学的应用研究在对社会翻译学进行本体探索的基础上,国内学者采用多种研究路径对翻译问题进行考察㊂就研究内容而言,应用翻译㊁文学翻译㊁口译等领域均尝试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㊂研究路径上,既关注外部研究,即翻译系统的整体运作机制(包括制约和影响译作生产㊁传播和接受的机制)及其与其他社会系统(文化㊁政治㊁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又关注内部研究,通过对社会学方法进行调适,分析文本本身的翻译策略㊁方法和评价等㊂18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余承法针对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从翻译传播学视角,结合拉图尔(tour)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指出在翻译传播过程中,译者是原语信息的接受者和阐释者㊁语际信息转化的把关者㊁译语信息的生产者和传输者;译者主体性体现在译者与各种社会要素互动时的客观上受限㊁主观上互动的全过程,包括与翻译传播主体的协商㊁理解并生成翻译传播客体㊁对翻译传播媒介的调适㊁与翻译传播受体的沟通等㊂韩子满从社会学角度阐释 强军 系列术语英译,指出目前国内存在的多个英译版本未能体现术语的 家族性 特征,且译文过长,不符合术语表达的经济性原则,主要原因在于译者采取了解释性翻译的手段,使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失去了 关键词 核心概念 的特征,损害了译文的传播力㊂因此,译者应当平衡解释者和把关人两重角色,提高政治意识和国际意识㊂武光军聚焦我国古代三个成体系的佛经翻译思想:道安 五失本 和 三不易 乃 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 的论述,是第一个初步成体系的理论;玄奘 五不翻 等论述,是第一个较为成熟的翻译理论体系;赞宁 六例说 总结和完善了佛经翻译的方法论,可谓译经理论之殿军㊂他认为,三个翻译理论均成型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层层演进,构成我国古代翻译理论的重要部分㊂王斌华针对近年来社会对口译职业的认识趋向 工具化 的现象,分析了国际口译研究新动态,从宏㊁中㊁微三个层面拓展口译研究的认识论,认为口译不仅是即时的双语加工行为和复杂的认知处理行为,而且是人际和跨语言文化的中介协调活动,也是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 文化活动㊂他进一步指出,社会学理论对于口译活动和社会 文化及意识形态语境的关系具有较强解释力,其运用有助于拓展口译研究的宏观视野㊂[5]耿强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框架出发,探讨中国现当代语境下的翻译体制问题㊂他首先区分了 机制 体制 制度 制度组织 与英语中institution的异同,建议用 体制 作为institution的对等译词㊂他指出 国家翻译实践 视角的缺陷,认为应采取国家间视角并加入社会的维度,从国家与社会的两元结构出发进行中国现代翻译史研究,进而将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史分为五个阶段,认为健康发展的翻译局面必须在国家和社会之间保持平衡㊂(三)社会学视角的个案研究从国内研究现状看,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反思性社会学理论(reflexive sociology)的 关系主义 (relationalism)方法论已得到广泛应用,卢曼(Niklas Luhmann)社会系统理论(social systems theory,简称SST)和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所蕴含的方法论思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以个案分析为主㊂王祥兵借鉴布迪厄资本理论中的 文化资本 概念,以‘解放日报“副刊的文艺翻译为考察对象,分析抗战文艺翻译对延安文化资本生产与积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㊂[6]邵璐从翻译行为者入手,分析贾平凹作品英译场域和行为者资本的变迁,指出中国政府的国家战略支持㊁海内外民间翻译力量发展及出版社推动,三类资本协同作用,为贾平凹作品英译走向复兴提供了外在动力㊂[7]郭洋生基于布迪厄理论分析了严译‘天演论“的文本内外矛盾性,即严复的西方现代性知识资本与国内薄弱的社会资本之间的矛盾,及其通过翻译以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与不得不向当时国内封建资本妥协之间的矛盾,种种矛盾决定了严复及其译作的历史命运㊂李伟荣基于布迪厄实践论,考察学者李辉的译者身份构建,通过梳理李辉勤耕于 作 的文学交际圈与开展翻译活动的社会交往网络之间的关系,挖掘其成为知名译者的文化资本和翻译出版惯习㊂冯正斌结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例析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中的乡土语言英译,认为庞夔夫的英译呈现 务实为主㊁求真为辅 的译者行为倾向,与译者对中国文学在英美翻译场域的定位及作品与出版资本等相关㊂他进而指出,为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向世界,译者应兼顾 语言人 与 社会人 的身份,在 求真 基础上融入 务实 之需㊂朱献珑指出,ANT在认识论上遵循 广义对称性 和 自由联结 原则,为认识翻译的本质开辟新路径;在方法论上提出 异质行动者 转译 网络 等概念,为探讨翻译过程提供分析工具㊂他提出ANT视域下的翻译网络分析框架,并以‘四世同堂“英译网络建构为例,考察行动者间的联结和互动㊂王传英依据社会经济网络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 新科幻 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认为中国第6期何梦丽等㊀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及反思19㊀新科幻 得以全面进入英语世界的大众读者市场,译者㊁出版机构㊁版权中介商㊁评论家㊁译语读者等社会行为体形成的合力功不可没,并建议从原作遴选㊁传播形式㊁译品输出共同体建构等方面推动中国当代文学 走出去 ㊂新秀论坛 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㊁北京外国语大学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㊂发言人围绕社会翻译学理论概念辨析㊁ANT研究及应用㊁毛泽东思想与社会翻译学中国建构㊁社会学视角下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㊁译员社会身份与口译质量研究㊁社会翻译学路径下的翻译批评㊁社会翻译学与译者培养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的细致点评㊂二㊁成绩与问题反思为了更清楚地梳理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我们结合中国知网(CNKI)关键词检索,做进一步分析㊂通过检索 社会翻译学 翻译社会学 行动者网络 等关键词,剔除无关主题后,得到2000 2021年相关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共481篇(截至2021年12月31日)㊂文章数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期刊论文增势明显,在2019年达到高峰,硕博论文增长缓慢,在2017年后逐渐回落㊂该领域文献可以分为综述评介㊁理论建构㊁应用研究三类,展现出我国社会翻译学研究进路,也集中体现了当前研究取得的成绩㊂综述类文章大致可归为研究现状述评㊁书刊评介和名家访谈㊂理论建构主要包括理论反思㊁学理论证和名实辨析㊂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侧重以文本或译者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研究,也有部分着眼于翻译现象的宏观研究㊂应用研究涵盖翻译传播㊁翻译史㊁译者能力㊁语言服务机构研究等诸多领域㊂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还体现在学术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及其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上㊂尽管学界对社会翻译学研究的 符号概括 价值 范例 等 学科基质 尚未达成共识,但长期坚持通过出版专著③文集㊁开辟期刊专栏㊁组建学术团体④㊁召开学术会议等途径构建专业场域[8],学术认同感不断增强㊂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当前研究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㊂第一,运用布迪厄理论多,吸收其他理论少㊂统计结果显示,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理论框架的论文占大多数,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的论文不到10%,应用后者进行翻译研究的成果更少㊂中国社会翻译学应突破布迪厄等少数理论家的研究疆域,拓宽理论视角,在总结中国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与翻译㊁社会学与翻译学的关系进行理论模式建构和反思性批评㊂[9]第二,借鉴西方理论多,挖掘本土理论少㊂国内学者多借鉴西方的三种社会学理论,阐释其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梳理当前研究现状,但理论创新动力不足㊂实际上,国内翻译学者可以尝试从本土社会学理论中吸收认识论和方法论㊂中国社会学已走过百余年历史,国内学者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问题,用历史的视野面向现实开展研究,如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燕京社会学派扎根中国乡村的社会现实,运用 功能理论 和社区方法 ,取得了重要成果㊂我们可以从中国社会学的 社会结构转型 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中吸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描述和解释社会特质㊁人际关系㊁思想行为取向等对翻译活动变迁的影响,彰显中国社会学翻译研究的独特性㊂第三,个案研究多,其他实证研究少㊂国内研究多采取描述性研究方法来考察某位译者的惯习和职业生涯,或某部作品的译介传播㊂未来应突破微观的个案研究,运用问卷调查㊁田野调查㊁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手段,结合数据库㊁语料库等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做到结合思辨与实证㊁兼顾定性与定量㊁关照理论与实践,全面㊁深入㊁细致探析社会翻译活动,以进一步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的有效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翻译学研究方法论㊂三㊁结语社会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㊂在国内20余年的研究历程中,学者们在理论建构㊁方法探索㊁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㊂ 中国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 高层论坛探讨了社会翻译学在中国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应用问题,与会者分享了诸多创新性思考和研究成果,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翻译学的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㊂就其发展方向而言,中国社会翻译学应遵循 方法 理论 应用 学科 的基本路径,探析社会学视角下翻20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译活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总结研究方法;在理论发展的历史爬梳之上,结合当下数字人文时代的多媒介传播,从多媒介㊁多模态等视角进行社会翻译学学理论证和框架建构;然后将理论认识运用到相应领域中去,以促进社会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最终实现社会翻译学的学科建构㊂此外,社会翻译学研究目前依然是一种 消费型 研究,从社会学领域寻求理论解释多,对其他学科的贡献较少,待自身发展成熟后应对其他学科做出反哺㊂注释:①霍姆斯同时提出两个学科称谓,因此国内研究文献中两者并用,有的学者甚至两者兼用,不加区分㊂②已在期刊发表的会议论文,列入参考文献中;否则,以会议手册和笔者笔记为准㊂后者如有疏漏或不确,敬请发言者谅解㊂③汪宝荣新著‘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 以英译现当代小说为中心“即是从社会学路径来考察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的代表㊂④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社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已获批成立,将加速社会翻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㊂[参考文献][1]HOLMES J.Translated!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M].Amsterdam:Rodopi,1988. [2]朱献珑,邓伟佩.社会翻译学研究的路径探索与创新实践:‘行动者网络构建的翻译:亚瑟㊃韦利英译 西游记⓪中的行动者㊁行为和网络“介评[J].外语与翻译,2021(2):93-96.[3]傅敬民,张开植.翻译的社会性与社会的翻译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1):120-127+161.[4]徐敏慧.翻译社会学的学科间性:主题㊁范式㊁话语[J].中国翻译,2022(1):29-38+187.[5]王斌华.基于口译认识论的口译理论建构:多视角㊁多层面㊁多路径的口译研究整体框架[J].中国翻译,2019(1):19-29 +189.[6]王祥兵,徐芳.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与文化资本[J].翻译史论丛,2021(1):1-19+197.[7]邵璐,于金权.走出沉寂的贾平凹作品英译:社会学视域下的翻译行为者角色[J].当代外语研究,2021(6):89-97.[8]王洪涛.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十年(2006 2016):思考㊁回顾与展望[J].上海翻译,2016(5):49-55+95.[9]汪宝荣.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述评[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1):68-78.[责任编辑㊀董明伟]The Status Quo of and Reflections on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Based on Foru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HE Mengli12YU Chengfa11.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1 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411104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main viewpoints at Foru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olo-gy exploration.Then it review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a s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summariz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possibilities in the future.The co-authors believe that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should follow the approach of method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iscipline .It should explore the external phenomena and internal laws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by adopting methods of different paradigms construct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hrough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theories in China while drawing on theoretical insights from the West and integrating multidisciplinary theories and then apply theories to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es so as to establish the research paradigm and construct the discipline of China s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Key words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etical research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exploration。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翻译技术不仅在商务、政治、文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人们获取跨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
目前的翻译技术在准确性、自然度和专业领域翻译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翻译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翻译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性不足目前的翻译技术在处理长句和复杂句式时常常出现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例如医学、法律和金融等,机器翻译系统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当前的翻译技术在专业领域的翻译能力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容易出现歧义和错误理解,导致译文质量不高。
二、自然度不足除了准确性的问题之外,当前的翻译技术在翻译成果的自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译文通常存在语法不通顺、语意不连贯的问题,让人感觉生硬、生僻,难以流畅阅读。
这对于文学作品、广告文案等文体要求较高的翻译任务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专业领域翻译能力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专业领域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当前的翻译技术在专业领域翻译能力上与人工翻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医学、法律、金融等领域,机器翻译系统面临着专业词汇的准确翻译和上下文理解等难题,导致专业领域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多语言翻译、长文本翻译和语境识别等。
尽管面临着众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译技术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翻译技术的发展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一、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翻译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训练,可以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准确性和自然度。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将为翻译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望解决当前翻译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多模态信息的融合随着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翻译技术也将逐渐向多模态信息的融合方向发展。
翻译的定义及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
翻译的定义及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桥梁,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翻译更是成为了国际交流、文化互鉴、知识传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到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活动。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见解。
通过对翻译的定义进行梳理,本文希望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翻译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文也将对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和难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推动翻译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翻译的定义翻译,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交际行为,其定义历来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简单来说,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中的等价文本的过程。
然而,这个定义过于宽泛,难以涵盖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定义。
传统的翻译定义往往侧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如“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字或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等效表达”。
这种定义强调了翻译的语言属性,认为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转换。
然而,这种定义忽略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认知因素,难以解释一些复杂的翻译现象。
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翻译。
例如,有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旨在实现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流。
在这种定义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解释。
还有人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认为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再创造,以实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
翻译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
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翻译观念和翻译实践。
在当前的翻译研究中,我们更倾向于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际行为,既涉及语言层面的转换,也涉及文化、社会和认知层面的传递和解释。
翻译后的反思总结
翻译后的反思总结前言翻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相互理解。
然而,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替换词语,更重要的是传递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作为一个翻译者,在完成翻译工作后,进行反思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对我完成的翻译工作进行反思总结。
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翻译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语言的差异是一个主要的挑战。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和词汇选项,这就要求翻译者对两种语言都有很好的掌握。
其次,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此外,翻译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专业术语、口头语和隐喻等难以准确翻译的内容。
翻译中的经验和收获通过完成这次翻译任务,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始翻译之前,我花了一些时间仔细阅读和理解原文,包括查找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定义,这对于后续的翻译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其次,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对于翻译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翻译时,我会综合考虑原文的语境、读者的背景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义。
此外,查阅相关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调研也是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
翻译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在这次翻译任务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首先,我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过于依赖机械翻译工具。
尽管机械翻译工具可以提供一些翻译的参考,但是仍然需要翻译者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有时候我可能会忽视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翻译不够准确或恰当。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目标读者的特点,提高翻译的针对性和贴切性。
结语翻译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向。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翻译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翻译技术的研究不仅关乎国际交流与合作,也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翻译技术的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
本文将就翻译技术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做一些探讨。
一、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1. 语言多样性带来的挑战在全球化的时代,各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这就要求翻译技术能够更好地应对语言多样性。
当前的翻译技术主要以英语为基础,但随着东方语言的崛起,对中文、日文等语种的翻译需求也越来越大。
由于这些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的差异,传统的翻译技术在处理这些语言之间的转换上存在着局限性,导致翻译结果质量难以保证。
2. 人工智能与翻译技术的结合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系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在处理语境、语气、文化内涵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的翻译技术多依赖于对大规模数据的学习和模式匹配,而在处理语言的深层次认知和表达意义方面仍有待加强。
3. 翻译质量与专业性问题当前的翻译技术在处理特定行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翻译质量无法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
医学、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较为复杂,传统的翻译技术往往难以准确翻译。
这就要求翻译技术能够更加注重专业性的提升,提供更加精准的翻译服务。
二、翻译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的翻译技术需要更加注重语言多样性的处理,提供更加全面的翻译服务。
这就要求在技术创新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基于语言学习习得的翻译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翻译系统等。
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形式与意义的转换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提高翻译系统的适应性与准确性。
未来的翻译技术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与人工翻译的结合,实现人机协同翻译。
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闻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新闻翻译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翻译研究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研究成果涉及新闻翻译理论、实践技巧、跨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
在学界,诸多学者就新闻翻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了新闻翻译研究的繁荣发展。
当前,我国新闻翻译研究在市场需求、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
随着国内媒体走向国际舞台,新闻翻译的需求迅速增长,为新闻翻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学界对于新闻翻译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从最初的实践技巧探讨到现在的跨文化传播、翻译美学等多元化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我国高校纷纷开设新闻翻译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具备专业素养的新闻翻译人才。
然而,我国新闻翻译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上的新闻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译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学术研究领域广泛,但研究深度仍需加强,特别需要加强新闻翻译的实证研究。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新闻翻译研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政策引导下,应鼓励高校加强新闻翻译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界应加强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升我国在全球新闻翻译领域的影响力。
我国新闻翻译研究在取得显著成果的仍需不断完善。
通过政策引导、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期待新闻翻译研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更加繁荣昌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广告翻译在推动品牌形象传播和促进商品流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广告翻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广告翻译研究旨在提高广告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接收,涉及语言、文化、营销等多个领域。
良好的广告翻译不仅能消除语言障碍,还能增强品牌的吸引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因此,广告翻译研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实践的反思与总结——以2018年上学期英汉互译作业为例
翻译实践的反思与总结——以2018年上学期
英汉互译作业为例
上学期英汉互译作业,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使自己自我意识得到提升。
首先,在面对困难的同时,我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来理解文本,通过把原文表述清楚,学会总结其大体框架,分析其细枝末节,以及确定其难点,翻译文章时,更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的内容。
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我学会合理使用语言,把握句式的主干,运用词汇和修辞格,使文章表达准确。
当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者翻译困难的句子时,也能通过反复理解和研究before正确地翻译出来。
另外,在做翻译时,我学会用整理思维的方式,把各个知识点的重点突出,用意象和比喻等方式将要表达的概念准确化,使译文更加优美流畅。
综上所述,经过一学期的英汉互译作业检验,我不仅能够把问题解决的更清楚,同时也能够更熟悉英语的语法,翻译的技巧,还有把握句子的重点等。
最重要的是,这一学期的翻译实践,让我自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翻译者,以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
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
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
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
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
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
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
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
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
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
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
既以学术为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
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
【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