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整理-山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边缘科学。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指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定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的趋向和选择。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
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确定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揭示心理机制
4.揭示心理本质
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
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代表:皮亚杰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1.注意的的概述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2)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了,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影响因素:(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有无坚定的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意志、身心精力)
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
态,而是间接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
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3.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的现象。
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善于利用刺激物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室内布置简朴;充分利用容
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教学方法新颖,形式多样,组织生动,内容丰富)
2.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提问等。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正确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规律组织教学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范围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视觉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色给人感觉热烈)
二、知觉
(一)种类:(1)空间直觉----空间特性在人脑的反映如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的反应
(3)运动知觉----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说明的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