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多组分纤维纺织品的染色..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十八)
吸水率/
%
组成 C C类纺织 品 的棉和 麻纤 维原 料 , 我 国产量 丰 富。 在 棉纤维 以细绒棉 为主 ; 类 品种很 多 , 麻 产量 也大。我 国苎麻 资 源居世界首位 , 亚麻 ( 包括胡麻 ) 资源居世界第二 , 黄麻 、 大麻 和 罗布麻等产量也有相当的规模 , 这为我 国开发利用 麻类纺织 品 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我 国粘胶 纤维 的产量也较大 , 中包 其 括高湿模 量粘胶 纤维 ;y ̄n和 MoM纤 维主要依靠进 口。竹 Lo d 浆粘胶纤维近年来发展迅速 , 产品供不应求 。
粘胶/ ycH 粘胶/ dl ; Loe 、 Moa 等 也包括 天然纤维 与再 生纤维 素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的混纺 及交 织 织 物, 棉/ 胶 、 如 粘 棉/Loe 、 粘 胶 和j己 ycU I/ ; f
Loc ycn等 。
干 强/ 延伸度/ 湿强/ 回潮
c /tx N e % c /tx N e %
9 0 1 o 5o~ o 2 o 8 — o o 5 0 3 5 o 5
纤 维长度 / m m 2 4 5— 5 吸水率 / ( % 饱和蒸汽中4h 2 . ) 90 散湿率/ ( . ) % 35h 7 8
的棉/ 粘胶长丝交 织物 用 于制作 线 绨被 面。近年来 , 由于 Mo - dlL oe a、yc ̄和竹浆纤维的发 展 , 与棉混纺 和交织 的新 产品不断 出现 , 主要用于制作针织内衣及 T恤 , 其具有穿着 舒适 、 手感柔 软、 尺寸稳定性好 、 光泽好 、 强力 高等 特点。从表 5 6可以看出 , 棉和再 生纤维素纤 维 的性 能有较 大不 同 , 可通过 混纺 、 交织 获
表 5 棉纤维与麻纤维 的性能比较 【】 5 5 ‘ 物理性能 密度 / / m ) (g c
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
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一、染色理论部分1.名词解释染色亲和力染色熵染色热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匀染初染率菲克扩散定律吸附等温线移染泳移染色饱和值浴比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活化能扩散边界层半染时间平衡吸附量带液率(轧余率)2.染料的上染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有哪些?3.染料的聚集性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测定染料在纤维内扩散系数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5.说明染色亲和力或平衡吸附量与染色温度的关系。
6.吸附等温线有几类?解释每种吸附等温线的物理意义,写出其物理关系式。
7.何谓孔道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比较它们的扩散特点,分析加快扩散的可能途径。
8.说明染色温度对上染速率的影响。
二、直接染料染色1.直接染料分几类?比较其染色性能。
2.何谓温度效应?实际染色时如何合理制定染色温度?3.何谓盐效应?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介质的促染机理。
4.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阳离子固色剂的固色机理,目前常用的阳离子固色剂有哪些品种?5.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
6.分析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结合状态。
三、还原染料染色1.名词解释隐色体浸染悬浮体轧染干缸还原全浴还原隐色体电位二色性常数半还原时间2.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3.影响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还原染料有几种染色工艺?浸染的染色温度主要根据哪些因素决定?5.写出还原金黄GK、艳桃红R的还原反应历程,并比较它们的还原电位高低。
6.还原染料常有哪些不正常的还原现象产生,举例说明。
四、活性染料染色1.写出卤代氮杂环(X、K、KE型)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KN 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历程,指出决定速率的阶段,影响反应过程主要有哪些因素?2.活性染料染色主要有几种工艺?写出工艺过程和固色条件。
3.何谓固色率、固色速率和固色效率?影响固色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写出卤代杂环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活性染料的断键反应历程。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染色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染色
禁用染料类别:
l 118种还原分解后产生致癌物:偶氮染料 l 含致癌芳香胺的:多数为直接染料 l 如德国禁用染料中,最多的为直接,其次为
酸性,再次为分散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染色
二、光、色、拼色
(一)光和色
光是一种电磁波 当光照射到有色物质上,反射的光作用于人眼,产生颜色
我们所感觉到的色,不是光谱自身的色,而是光谱色的补色
因此,染料溶解与染色要用软水。
软化硬水的方法
加入纯碱、磷酸三钠或六偏磷酸钠。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染色
3、盐效应
中性电解质能够促进染料的上染,上染速率提高, 上染百分率提高,这种作用称为促染作用。
★ 加入盐的负效应
降低染料的溶解度,使染料的聚集度增加。用量过 多,甚至会使染料发生沉淀。
必须控制 其用量!
盐效应是指在染色过程中加入中性电解质后对染 料上染(如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等)的影响。
促染 在染色过程中加入中性电解质能加速染料的上染 缓染 在染色过程中加入中性电解质能延缓染料的上染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染色
(五)染色的基本过程
● 何谓上染?
染料舍染液(或介质)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 的过程。 ● 上染过程:
染料
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 物质。 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 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 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 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 染料必须具有颜色。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染色
★ 颜料
♠ 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 ♠ 对纤维没有亲和力; ♠ 靠粘合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
固色原理
纺织品染色
偶氮染料
近些年来,有关芳香胺偶氮染料的致癌性近年来倍受关注。因 为某些染料可能会从纺织品转移到人的皮肤上,特别是染色牢 度不佳时,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皮肤上已沾有的染料可 能发生还原反应,并释放出22种致癌芳香胺,然后这些致癌物 透过皮肤扩散到人体内,经过人体的代谢作用使细胞的脱氧核 糖核酸(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发因 素,从而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
(C2H5)2N
O
N(C2H5)2
N
Cl
这类染料色泽鲜艳,牢度好,移染性差,容 易染花,严格控制染色温度。
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 又称为反应性染料, 在这类染料分子结构中带有反应性基团,染色时能够 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发生共价结合进而牢固地 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纺织物的染色和 印花,也能用于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NH2 OH H3CO
OCH3
OH NH2
NaO3S
-N=N-
--N=N-Fra bibliotekSO3NaSO3Na
直接湖蓝6B (C. I. 24410)
SO3Na
这类染料在弱碱性或中性介质中能上染纤维 素纤维,在弱酸性及中性介质中能上染蛋白质纤 维。
直接染料染色方便,色谱齐全,价格便宜, 但染料各项色牢度较差,尤其是湿处理牢度更差。 因此,目前此类染料不用于棉织物染色,多用于 粘胶、蚕丝及锦纶丝的染色。
商品竞争的需要,染料生产厂家一般不公开染料的结构,无法 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染料采用冠称(属名)+ 色称 + 尾称(符号) 三段命名法
共69页
29
冠称
冠称是根据染料的应用对象、染色方法以及性能来 确定的,我国的冠称有31种,如直接、直接耐晒、直 接铜盐、直接重复、酸性、弱酸性、酸性络合、酸性 媒介、中性、阳离子、活件、毛用活性、还原、可溶 性还原、分散、硫化、可溶性硫化、色基、色酚、色 盐、快色素、氧化、缩聚、混纺等。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十一)
一 口 口 口 口 口
■ 口 口
一 口
好的蓝色和军蓝色 蒽醌分 散染 料价格 较高 。偶 氮染 料 生产成
本通常较低 , 格便宜 , 价 不少 染 料 在 沸 染 时 可 获 得 浓 色 , 匀 染 但
红 R
红 G 红 3 L 0 B .1
口
●
口 口
■ ■ ■ 口
印
矿。‘ ‘ ‘ 。 。 。 。
染 (0 0No 1 2 1 . )
6讲
.0 .0 .0
座 2
.0 ●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 ( 十一 )
梅 士 英 , 人 成 唐 ,
( . 代 丝 绸 国 家 工程 实验 室 ,江 苏 苏 州 2 52 ;. 州 大 学纺 织 与 服 装 工 程 学院 ,江 苏 苏 州 25 2 ) 1现 1 13 2 苏 10 1
关键词 :染整; 多组分纤维 ; 纺织品 ; 功能性
中图 分 类 号 : S 9 . T 1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4 1 (0 0 0 — 0 5—0 0 0— 07 2 1 ) 1 0 4 5
() 4 染料 的选择
作过筛选 , 如德 司达 和 亨斯 迈公 司建 议 的 R sf 例 eo n和 T r i i ea l s
9 8 15 0 9 8
青莲 FL B
15 0
黑 ZG WN —F
9 8
条件下染色上染率较高 , 匀染性 也较好 , 但升 华牢 度偏 低 ; 中温 型分散染料在沸染时一般也只适合染 浅色 , 中等浓 度的染 色最 低染色温度也需要 15℃。总 体而 言 , 0 在采用 载 体法染 色时 ,
纺织品的染色培训课件
纱线染色概述
纱线染色的原理、特点和分类。
纱线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纱线的线密度、捻度、纤维成分等对染色效果的 影响。
3
纱线染色的工艺流程
纱线的预处理、染色、后处理等工艺环节的详细 介绍。
面料染色
面料染色概述
01
面料染色的原理、特点和分类。
面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2
面料的组织结构、厚度、重量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纺织品的染色培训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6
目录
• 染色基础知识 • 纺织品染色技术 • 染色设备与工具 • 染色质量控制 • 染色安全与环保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染色基础知识
染色的定义与原理
染色定义
染色是将染料或颜料均匀地附着在纤维、织物等材料表面上的过程,以达到改 变材料外观颜色和效果的目的。
助剂
用于调整染料的性能,提高染 色效果和均匀性。
量杯和量筒
用于准确测量染料和溶液的用 量。
手套和口罩
用于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防 止染料溅出。
设备维护与保养
定期清洁
染色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 以防止残留物影响染色效果。
检查设备
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是 否正常运转,如有故障应及时 维修。
保养润滑
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延 长设备使用寿命。
安全操作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
全。
04
染色质量控制
颜色标准与色卡
颜色标准
国际上通用的颜色标准,如ISO 105-A02,用于规定标准颜色, 确保染色过程中的颜色准确性。
色卡
用于比对染色样品与标准颜色的 工具,帮助染色师傅快速判断颜 色偏差。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第九章 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
98℃ 30~60min
C 50~60℃ 30min 60min
水洗
AB
皂煮
1℃/min D
水 固色 洗
水洗
图9-1 锦/棉织物用酸性或中性/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 (A)液状防染剂Mesitol NBS 1.0~3.0%、活性染料(Levafix 50℃
或Remazol 60℃)x %、元明粉30~80g/L;
容易 两纤维均可
很少染 可能性大
C粘胶 容易 粘胶留白 很少染 可能性大 容易 两纤维均可 很少染 可能性大 与条件有关 不可能 粘胶浓 不可能 容易 两纤维均可 很少染 可能性大
D醋酯 与条件有关
醋酯留白 很少染
色相受限制 容易 留白难
与条件有关 色相受限制
容易 两纤维均可
很少染 可能性大 与条件有关 涤纶留白
分散
染料
盐 棉染色
pH 5
酸 分散匀染剂
活性染料
一浴 二步法
130℃ 涤纶染色 分散 染料
pH 5
酸 分散匀染剂
盐 碱 pH 10~11
棉染色 活性 染料
优点
缺点
染料适用范 工艺流程长, 围很广,分 耗能耗水量 散和活性染 高。 料均可用一 般的条件染 色,分散染 料对棉的沾 色可通过还 原清洗去除。
容易 不可能
D涤纶 与条件有关
涤纶留白 很少染 色相受限制
容易 涤纶留白 腈纶浓 色相受限制
容易 两纤维均可
很少染 可能性大
困难 不可能 超细丝淡 不可能
(二)双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的基本方法
一种染料一浴一步法:一种染料在同一染浴和同一染色条 件下同时染两种纤维,如棉/麻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
第10章多组分纤维纺织品的染色
(一)涤纶/羊毛(DA类)纺织品的染色 (二)涤纶/锦纶(DA类)纺织品的染色
6
七、涤纶/阳离子可染涤纶(DB类)的染色
八、涤纶/棉(DC类)纺织品的染色
(一)涤纶/棉纺织品的浸染
染液(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防泳移剂,轧余率60~70%)→烘干→热熔 固着→浸轧还原液→汽蒸→氧化→皂洗→水洗。
分散/活性染料轧染色泽鲜艳,活性染料对涤纶沾 色少,成本较低。耐光和氯漂牢度欠佳,一般无
法进行还原清洗。
8
分散/活性染料轧染有:二浴法、一浴两步法、 一浴一步法等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采用热熔固色,活性染料采用汽蒸或焙 烘固色,其中以汽蒸固色为主。
(一)羊毛/纤维素纤维(AC类)纺织品的染色
1、酸性/直接或中性/直接一浴或二浴法染色 2、酸性/活性染料或中性/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 3、活性/活性染料一浴法或二浴法染色
5
(1)用棉用活性染料同时染羊毛和纤维素纤维 (2)分别利用棉用活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拼混染色
(二)锦纶/棉(AC类)纺织品的染色
1、同色 2、留白——闪银 3、浓淡 4、异色
3
(二)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的基本方法
(1)一种染料一浴一步法 (2)两种染料一浴一步法 (3)两种染料一浴两步法 (4)两种染料二浴法
4
第二节 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
一、羊毛/锦纶(AA类)纺织品的染色 二、羊毛/腈纶(AB类)纺织品的染色 三、羊毛/纤维素、锦纶/棉(AC类)的染色
7
(二)涤纶/棉纺织品的轧染
有分散/硫化、分散/还原、分散/活性等染料组合。 分散/还原染料轧染牢度好,但还原染料价格高,
多组份纤维纺织品的染色课件
• 涤纶/羊毛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分析
• 蒽醌型分散染料对羊毛的亲和力较小,不易沾色; • 羊毛比例越高,其沾色越严重; • 有利于涤纶上染的条件,不利于染料沾色羊毛;反之 亦然!
• 在羊毛等电点附近,羊毛沾色较少; • 分散螯合剂有助于分散染料沾色羊毛; • 采用载体染色工艺有利于分散染料上染涤纶,并有效 地保护羊毛;
• 羊毛/纤维素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分析
• 酸性/直接或中性/直接染料染色
• 选择水溶性强的直接染料; • 添加阴离子防染剂,以减少直接染料对羊毛的沾色; • 选择水溶性强、平面性差、结构简单的酸性染料;pH越低, 越有利于酸性染料上染羊毛,但不利于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
• 酸性/活性或中性/活性染料染色
• 羊毛/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的染色
• 羊毛/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的染色要点
• 难 点- 纤维素纤维与蛋白质纤维具有完全相反的耐 酸、耐碱性;染料对纤维的沾色不易控制。
• 分析: • 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 • 中低活性的活性染料… • 媒介染料和酸性染料…
• 羊毛适用的活性染料- • 毛用活性染料;棉用活性染料中的乙烯砜活性染料、含有乙烯 砜活性基的双活性基活性染料。
• 多组份纤维纺织品的染色方法
• 色彩效果
• 同 色- 不同纤维具有完全一致的色相、色泽和浓淡; • 留 白- 只上染一种纤维,另一纤维完全不上染; • 浓 淡- 不同纤维具有相近的色相,但浓淡不同; • 异 色- 不同纤维上染具有强烈对比的协调双色。
• 基本染色方法
• 一种染料的一浴一步法
适用于同类纤维织物的同色、浓淡或不同类纤维织物的 留白染色。
•引言
• 多组份纤维的复合
• 纤维复合的目的与效果
• 同质或非同质纤维的内复合、纤维间复合、 纱线间复合和织物的层合等
纺织品的染色培训课件
纺织品染色的基本原理
吸附原理:染料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 吸附在纺织品纤维表面或内部,形成 稳定的颜色。
固色原理:通过固色剂或高温处理等 方式,提高染料在纤维上的色牢度, 防止颜色褪色。
渗透原理:染料在适当的条件下,渗 透到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 学反应,实现染色。
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 更深入地理解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为 实现高质量的染色效果打下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纺织品的染色培训课 件
汇报人: 2023-11-23
目 录
• 纺织品染色基础 • 染色工艺与技术 • 染色质量控制与问题解决 • 纺织品染色行业发展趋势与环保要求
CHAPTER 01
纺织品染色基础
纺织品染色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纺织品染色是指将染料通过一定 的工艺手段,使纺织品获得所需 颜色的过程。
染色质量控制与问题解决
染色质量控制要素
染料选择 染色工艺 水质和水洗 设备维护
选择适合纺织品材质和用途的染料,确保颜色鲜艳、牢度高。
合理的染色工艺包括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的控制,确保染 料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使用纯净的水进行染色和水洗,避免水质中的杂质对染色效果 产生不良影响。
定期维护和保养染色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染色过程 中的故障和误差。
常见染色问题及解决方法
色差
由于染料浓度、温度等因素导致 的颜色差异。解决方法包括调整 染料浓度、统一染色条件,加强
染色过程中的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监控。
色花
由于染料不均匀渗透导致的染色 斑纹。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染色工 艺,提高染料分散性,增加染料
欧盟纺织服装法规(EU)No 1007-2011解读
第二,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关注该种新纤维成分的测 试方法,修订后的法规(EU) No 1007/2011附件VIII中界 定了测试方法,不严格执行该方法可能造成成分鉴定无 效,影响产品的正常出口或销售。
欧盟纺织服装法规(EU)No 1007/2011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EU)No 1007/2011
文/广东省生产许可证审查服务中心 魏博娟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盟纺织服装法规(EU) No 1007/2011的主要内容和其后续的修订,以期对相关企业提供
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欧盟;纺织服装;(EU) No 1007/20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EU) No 1007/2011 and it’s amendment content, which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enterprises. Key words
EU ; Textile;(EU) No 1007/2011
分比),这些外来的其他纤维可看作由于技术原因在加 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带入的、非常规添加的。
2.2.3 复合型纤维纺织产品 (1) 按照降序顺序标出纺织产品中所有组成纤维的 名称和重量百分比。 (2) 纺织产品中的一种纤维含量超过总重量的 5%,或者几种纤维的总重超过产品总重的15%,若这 些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不容易说明,可以用“其他纤维 (other fibers)”来描述,同时要注明其所含的重量 百分比。 (3) 含有纯棉经纱或纯亚麻纬纱的产品,当经纱的 含量最少为无浆布总重量的40%时,可以命名为“棉 麻混纺(cotton linen union)”,还必须注明成分规 格“纯棉经纱-纯亚麻纬纱(pure cotton warp — pure flax (or linen) weft)”。 ( 4 ) 对加 工 过 程 中 纺 织 产 品 的 成 分 很 难 说 明 时,可以在标签或标志中使用“混纺纤维(mixed fibers)”或“未指定纺织品成分(unspecified textile composition)”。 (5) 附录I中没有列出的纤维可以描述为“其他纤 维(other fibers)”,并在该名称前或后面表明重量百 分比。 2.2.4 装饰性纤维和抗静电纤维 在“纯的纺织产品”和“复型纤维纺织产品”的规 定中不需要考虑以下纤维: (1) 重量百分比不超过成品的7%,单纯用于装饰的 可见的、可分离的纤维; (2) 不超过成品总重量的2%,可以起到抗静电作用 的金属纤维和含有的其他纤维; (3) 按照“附录I中没有列出的纤维可以描述为 ‘其他纤维(other fibers)’,并在该名称前或后面表 明重量百分比”的要求,上述纤维需分别计算经纱和纬 纱的重量。 2.2.5 多组分纺织产品 (1) 含有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纤维成分的纺织产品需 要在标签或标志中说明每种纤维成分的含量; (2) 当纺织产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上述标签或 标志是非强制性的: (a) 这些成分不是主要的衬里; (b) 这些成分少于纺织品总重量的30%。 (3) 具有相同纤维含量并通常形成单一混纺纱的两 种或多种纺织产品,可以加贴一个标签或标志。
第十章--纱线的分类与结构特征
雪尼尔纱
二、按纤维组成分类
1、以纤维的组成分
纯纺纱线
• 棉纱线、毛纱线、锦纶线、涤纶变形丝、粘胶纱等
混纺纱线
• 涤/棉纱、麻/粘纱、异组分丝等
伴纺纱线
• 由可溶性纤维(短纤维或长丝)与短纤维伴纺纺成的纱线 称为伴纺纱线
• 如水溶性维纶伴纺纱 • 伴纺是一种纺织过程中的混纺,但最终结果该组分会退出
(4)多重加工变形丝 (multi-process)
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 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 外观特征。
普通复丝
低弹丝
高弹丝
空气变形纱
网络丝
(2)膨体纱(bulk yarn)
利用腈纶的热收缩制成的具有高度膨松 性的纱。
由高收缩性和低收缩性的两种腈纶纤维 按一定比例(前者占40%~45%,后者占 55%~60%)混纺成纱,经松弛热定型处 理后,高收缩纤维收缩形成纱芯,低收 缩纤维收缩被挤压在表面形成圈形,从 而制成膨松、柔软、保暖性好、具有一 定毛型感的膨体纱。
饰线:缠绕在芯线的周围形成起花效应(螺旋形、环圈形、 结子形、纱辫形、粗纱效应形等)
包线:包绕在芯、饰线外面起加固作用.也可以不加包线。 如圈圈线、竹节纱、大肚纱、辫子线、雪尼尔纱等。
a 疙瘩线, b 螺旋线, c 竹节纱, d 毛圈线, e 结子花线, f-雪尼尔花线 g-菱形金属丝包芯纱
静电纺纱适纺13~60tex纯棉纱和棉麻混纺纱。 静电纱可织制府绸、卡其、被单、线毯、绒底布、线
毯、纯麻西服面料等。
涡流纱
涡流纱是利用涡流的旋转气流对须条加捻制成的 纱,该纺纱方法称为涡流纺。
涡流纺适纺60~100tex化纤纱或混纺纱。 涡流纱多用作起绒纱,织制起绒织物,如毛毯、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二十一)
间歇法 2 B y ̄ xK O / , as e A 11g L 纯碱 1~ / , 2g L 温度 8 5~
9 o℃ , 间 2 时 0~3 i。 0mn
车堆法 L
U tvnG / P . 2g L Ut vnE . lao P G N 0 5~ / , lao L0 5~ r r
堆置 4~8h 8 ,5℃水洗。
连续法酶退浆 Tn zm L4 ioy 0或 Tnzm L2— / ,1 i y A 4g L U- o
很少 , 因此 , 目前仍采用卷染机 或溢 流机浸染加工 。
( ) 维 素 纤 维/ 纶 纺 织 品染 整 概 述 2纤 锦 纤 维 素 纤 维/ 纶 织 物 的 染 整 加 工 流 程 如 图 5 锦 3所 示 。
印
染 (00N .1 2 1 o 1 )
。
。。
‘。
’。
’
6讲
.o .o .o
座 9
.o .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 ( 二十一 )
梅 士 英 ,唐人 成 r ’
(. 1 现代丝绸 国家工程实验 室 , 苏 苏州 25 2 ; . 江 1 13 2 苏州大学纺 织与服装 工程 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2 ) 10 1 关键词 :染整;多组分纤维 ; 织品;功能性 纺
2gL, vt S0 5—1g L 纯 碱 1~ / ,H值 ( / I a xC . n e / , 2g L p 丙烯 酸浆 料)1 0—1 ,H值( 1p 改性聚丙烯酸浆料)1 —1 , 1 2 温度 8 5℃ , 时
间 2 i。 5 r n a
物十分流行 , 主要用作 休闲 服和工 作服 。在 丝绸 印染 产 品中 ,
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理论和工艺_一_
讲 座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理论和工艺(一)宋心远(东华大学,上海200051)摘 要:系统阐述了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的理论和各种工艺,包括浸轧作用过程,以及连续浸轧产生头尾色差的原因和主要控制措施;分析了预烘时引起染料泳移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着重介绍了浸轧染液的织物在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和热空气中的固色作用,对织物的各种固色方式、升温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对各种轧染工艺,特别对节能、节水、高效清洁工艺作了翔实的说明。
关键词:轧染;活性染料;纤维素纤维;纺织品中图分类号:TS193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017(2007)23-0044-03Theor i es and processes of pad dye i n g of cellulosi c textiles w ith reacti ve dyestuffs(I)S ONG Xin2yuan(D onghua U niversity,Shanghai200051,China)Abstract:Th is p ap e r system a ti ca ll y i n tr o duce d theo ri e s and va ri o u s p ad dye i ng p r o ce s se s w ith reac ti ve dye s o f ce ll u l o si c te x2 til e s.Re a so n s fo r ta ili ng i n co n ti nuo u s p ad dye i ng w e re ana l yzed,e sp e c i a ll y o n dye m i g ra ti o n i n p re d ryi ng p r o ce du re,m e a su re s w e re p u t fo r w a rd.Fi xi ng ac ti o n s o f re ac ti ve dye s i n sa tu ra ti o n s te am,o ve r he a t s te am and ho t a ir w e re d iscu s sed,e co l o g i ca l and e ne rgy savi ng p ad dye i ng p r o ce s se s w e re p u t fo r w a rd.Key words:p ad dye i ng;re ac ti ve dye s;ce ll u l o s i c fi be r;te xtil e s0 前言轧染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染色方法。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十二)
压染色时的损伤 , 可采取添加载体或降低染 色温度等方法 。 () 2 分散染料对蚕丝组分的沾色规律和去除方法 分散染料对涤纶/ 蚕丝 纺织 品中蚕丝组 分的沾 色 , 会增 加
配色 的难 度 , 响 色 牢 度 。 因 此 , 讨 分 散 染 料 对 蚕 丝 组 分 的 影 探 沾 色 规 律及 去 除 沾色 的方 法 , 选 择 合 适 的分 散染 料 和 染 色 工 对 艺 具 有重 要 意 义 。笔 者 将 单 丝 纤 度 1 1 t .4de 细 旦 涤 纶 平 纹 x的 织 物 和 0 丝 电 力纺 按 5 / 5的 比例 混 合 , 于同 一 染浴 中染 6真 54 置 色, 以此 模拟 混 纺 交 织 物 的 染 色 , 讨 分 散 染 料 对 蚕 丝 纤 维 的 探
浴 比 1: 0 10
() 1 产品及其染色方法概述
将 涤 纶长 丝 与 蚕丝 厂 丝 ( 丝 ) 织 或 包 芯 复 合 , 将 涤 纶 长 交 或
以 1c/ n升温至 10℃ , 温 5 i, c mi 2 保 0mn 再降温至 8 Oc c, 充分水洗。染 色后 , 测定并计算蚕丝与涤纶 ( 明度) c 彩度) 、(
或 交织 比例 不 同 , 在 不 同 程度 上 解 决 纯 纺 蚕 丝 织 物 尺 寸 稳 定 能
性及抗皱性差 和难以护理等问题 , 而且这类面 料价 格适 中。另
外 , 纶 和蚕 丝 的 染 色 性 能 差别 很 大 , 容 易 通 过 匹 染 的 方 法 涤 很
获得 双 色 或 闪色 风 格 的产 品。
蚕 丝/ 纶纺 织 品 中 的 涤 纶 组 分 采 用 分 散 染 料 染 色 ; 丝 涤 蚕 组 分常 用 弱酸 性 染 料 和 中性 染 料 ( 要 是 1: 主 2型 金 属 络 合 染 料) 色, 染 当湿 牢 度要 求 很 高 时 , 用 毛 用 活 性 染 料 和部 分 棉 用 可 活性 染 料 染 色 。 蚕 丝/ 纶纺 织 品 常见 的染 色 方 法 有 留 白 、 色 、 色 或 双 涤 同 异 色染 色 。 由于 分 散 染 料 染 涤 纶 时 会 对 蚕 丝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 沾
染整实用工艺原理(二)习题
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一、染色理论部分1.名词解释染色亲和力染色熵染色热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匀染初染率菲克扩散定律吸附等温线移染泳移染色饱和值浴比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活化能扩散边界层半染时间平衡吸附量带液率(轧余率)2.染料的上染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有哪些?3.染料的聚集性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测定染料在纤维内扩散系数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5.说明染色亲和力或平衡吸附量与染色温度的关系。
6.吸附等温线有几类?解释每种吸附等温线的物理意义,写出其物理关系式。
7.何谓孔道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比较它们的扩散特点,分析加快扩散的可能途径。
8.说明染色温度对上染速率的影响。
二、直接染料染色1.直接染料分几类?比较其染色性能。
2.何谓温度效应?实际染色时如何合理制定染色温度?3.何谓盐效应?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介质的促染机理。
4.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阳离子固色剂的固色机理,目前常用的阳离子固色剂有哪些品种?5.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
6.分析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结合状态。
三、还原染料染色1.名词解释隐色体浸染悬浮体轧染干缸还原全浴还原隐色体电位二色性常数半还原时间2.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3.影响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还原染料有几种染色工艺?浸染的染色温度主要根据哪些因素决定?5.写出还原金黄GK、艳桃红R的还原反应历程,并比较它们的还原电位高低。
6.还原染料常有哪些不正常的还原现象产生,举例说明。
四、活性染料染色1.写出卤代氮杂环(X、K、KE型)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KN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历程,指出决定速率的阶段,影响反应过程主要有哪些因素?2.活性染料染色主要有几种工艺?写出工艺过程和固色条件。
3.何谓固色率、固色速率和固色效率?影响固色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写出卤代杂环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活性染料的断键反应历程。
多组分纺织品染色的难点和克服的途径
多组分纺织品染色的难点和克服的途径2009-06-15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717关键字:纺织品染色多组分纤维纺织品由于含有多种纤维组成,包括多组分纤维或纱线或织物。
多组分纤维例如涤/棉复合超细纤维,它含有不同比例的聚酯酸和聚酯,还含有聚氨酯粘结组成、多组分纱线和织物是由多种纤维纺制或加工而成的,有的还含有各种加工剂组成。
多种纤维组成给染色带来不少困难,首先不同组成适合不同染料染色,已经指出,只有部分纤维可以用活性染料染色,其他组成则要用其他类染料染色,所以说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的难点之一需要用多种染料染色。
多种染料染色由于染色条件不同,包括染色温度、PH值、添加剂(匀染剂、电解质)等不同,因此通常很难同浴染色,不仅增加了工序,降低生产效率,而且耗能耗水,增加了污水排放。
一种染料染色会影响另一种染料染色,包括降低上染率、改变色光和降低色牢度,大大降低染色产品质量,各染料的染色工艺不同是难点之二。
多组分纺织品由于含有多种组分,通常需要用多种染料分别染不同纤维组分,因此从染液与纤维的交换来看,与单组分纺织品用单种染料染色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往往染料上染要困难得多。
首先,染色的浴比发生了变化。
例如100%的棉纺织品用活性染料染色如果浴比为20:1的话,同样的设备和同样的染液体积,棉混纺率为40%的纺织品染色,其实际浴比就变成了50:1.真因为活性染料只能上染棉纤维,混纺的另一种纤维不能用活性染料染色,由于棉纤维只有纯棉纺织品的40%,浴比就从20:1增大到50:1。
浴比增大,上染速率减小,上染率和固色率也随之减小。
另外影响多组分纺织品染色不仅是浴比变化,由于活性染料上染的纤维组成和不上染的组成是紧密共混在一起的,对多组分纤维来说,两种或多种组分是在一根纤维内共混的,对多组分纱线或织物来说,则是在纱线或织物内共混的,活性染料不上染的共混纤维组成对上染纤维有阻染作用,使上染速率减小。
还由于增加了染液动力边界层和染料扩散边界层厚度,也使染料上染变得更加困难,这还是多组分纺织品染色和纯纺织品相比染料利用率低的另一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涤纶/阳离子可染涤纶(DB类)的染色 八、涤纶/棉(DC类)纺织品的染色
(一)涤纶/棉纺织品的浸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分散/直接、分散/直接交联、分散/活性、分散/ 还原、分散 / 可溶性还原、分散 / 硫化等染料组合。 其中以分散/活性染料应用最为广泛。 分散/活性染料染色有二浴法、一浴两步法、一浴 一步法等。各有优缺点。 P.237-239. 分散/活性染色应注意: ① 分散染料对棉的沾色;②
熔时上染,还原染料隐色体在汽蒸时上染。工艺流程:浸轧
染液(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防泳移剂,轧余率60~70%)→烘干→热熔 固着→浸轧还原液→汽蒸→氧化→皂洗→水洗。
分散 /活性染料轧染色泽鲜艳,活性染料对涤纶沾 色少,成本较低。耐光和氯漂牢度欠佳,一般无 法进行还原清洗。
8
分散/活性染料轧染有:二浴法、一浴两步法、 一浴一步法等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采用热熔固色,活性染料采用汽蒸或焙 烘固色,其中以汽蒸固色为主。 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两种染料之间相互影 响很小,但目前应用少。一浴一步法最简单,工 艺流程:浸轧→烘干→热熔固着→皂洗→水洗。 一浴两步法最为常用,工艺流程:浸轧→烘干→热熔固
10
第十章 多组分纺织品染色
(Dyeing of multicomponent Textiles)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
1
第一节 引言
一、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概述
1、改善了纺织品的性能; 2、提高了纺织品服用的耐久性; 3、改善了纺织品的质感和外观; 4、有助于纺织品获得多色的色彩效果; 5、提高了纺纱质量,减少了部分单一纤维纺纱、织 造、印染中产生的疵病; 6、降低了部分纺织品的成本; 7、有助于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1)一种染料一浴一步法
(2)两种染料一浴一步法
(3)两种染料一浴两步法
(4)两种染料二浴法
4
第二节 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
一、羊毛/锦纶(AA类)纺织品的染色 二、羊毛/腈纶(AB类)纺织品的染色 三、羊毛/纤维素、锦纶/棉(AC类)的染色
(一)羊毛/纤维素纤维(AC类)纺织品的染色
1、酸性/直接或中性/直接一浴或二浴法染色 2、酸性/活性染料或中性/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 3、活性/活性染料一浴法或二浴法染色
2
二、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按染色性能分类
按纤维主要染色性能进行分类的方法,即ABCD 分类法。有AA、AB、AC、AD、BB、BC、BD、CC、CD、DD。
三、多组分纺织品的色彩效果和染色方法
(一)多组分纤维染色纺织品的色彩效果
1、同色 2、留白——闪银 3、浓淡 4、异色
3
(二)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的基本方法
着→浸轧碱液→汽蒸→水洗中和→皂洗→水洗中和。
九、涤纶/醋酯纤维(DD类)纺织品的染色
9
作业:
1、什么叫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它与单一纤维纺织 品在染色效果上有何不同? 2、双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 适用于哪种双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为什么?
3、如何描述多组分纤维染色纺织品的色彩效果?
5
(1)用棉用活性染料同时染羊毛和纤维素纤维 (2)分别利用棉用活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拼混染色
(二)锦纶/棉(AC类)纺织品的染色
四、腈纶/纤维素(BC类)纺织品的染色 五、纤维素/纤维素(CC类)纺织品的染色 六、涤毛、涤锦(DA类)纺织品的染色
(一)涤纶/羊毛(DA类)纺织品的染色 (二)涤纶 / 锦纶( DA 类)纺织品的染色 6
电解质对分散染料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③ 选择耐高 温稳定性(水解和反应)、直接性高的活性染料染色。
7
(二)涤纶/棉纺织品的轧染
有分散/硫化、分散/还原、分散/活性等染料组合。 分散 / 还原染料轧染牢度好,但还原染料价格高, 尤其对艳红色系,热熔固色时还原染料对涤纶沾色, 剥色和重修困难,一般用于染淡、中色。 分散 / 还原染料常用一浴两步法染色。 分散染料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