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市局直属各学校:
有效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这里的教学效果,不是指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了引领中小学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减负增效”,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基本思路与理念
(一)关注四大要素,内化有效教学理念。
1.学生发展。有效教学必须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前途命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乃至学生科学态度、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等。
3.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与学的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低效的原因何在?”“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的教学策略、方式更有效?”
4.科学评价。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测性,便于检测教学效果;注重通过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树立三大意识,践行有效教学理念。
1.目标意识。教师要与课程标准对话,与学校办学目标融合,关注不同学段的学生群体发展目标的适切性,定准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目标,做有目标意识的教育者。
2.差异意识。教师要与学生个体对话,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用心读懂每位学生,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眼中有学生,教学有分类,做有差异意识的教育者。
3.创新意识。教师要与自我对话,关注教学行为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追求高效教学。做到实施有策略,教学有创新,做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者。
二、主要任务与策略
(一)规范教学目标,提高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要立足学科本质,凸现教育价值,着眼整体;既要有学科学段教学的特征,又要有课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和具体的课时实施目标,努力构建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
1.关注学生,主体凸现。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认知基础,在基本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差异性、多元性。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能够收获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哪些具体的进步。
2.注重过程,行为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可以结果化的目标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行为动词要求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的目标,要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3.注重实效,强调适切。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即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也是大多数学生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目标设计的数量、难度要适切;教师还要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实际效果及时修改、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与实效性,实现最优化教学。
教研组要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的实践研究,强化“依据目标施教”的理念,力求目标是适切的、多维的、明确的,真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切实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做有目标意识的教师。
(二)设计弹性学案,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弹性学案是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差异,遵循学生思维特点,从实际学习起点出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不能只从教材出发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主动学习预留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1.研究学生,找准学习起点。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已经具备的从事特定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的有关知识、技能、认知方式等基础,是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切实了解多少学生具备了哪些学习基础,哪些需要点拨、指导,从何处开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等方面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全过程。
2.开发教材,挖掘学习资源。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发学习欲望;要将教材静态知识动态化: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
3.着眼发展,策划学习活动。教师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学习过程的预设与生成,学习方式的多样,结合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学生自学,做到优势互补。
教研组要监控集体备课过程,倡导教师设计弹性学案,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力争做到目标有效、环节有效、活动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真正做到“学是因为需要学”,“教是为了促进学”。
(三)研究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索“整体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即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整体教学”改变按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的办法,而采用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标准,根据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教学单元,并按单元组织教学。
“整体教学”具体可分四个步骤:①自学探究:教师概括介绍单元内容和自学探究路线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思维阻碍点和独特思维方法等。
②重点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情况,讲授本单元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讲授获得结论的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起源、发展方向。③综合训练: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本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程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④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写学习心得、研究性小论文,或阐明自己见解,或把内容引申拓宽,或寻求新结论和方法。“整体教学”可以选择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改错课、小结课等课型进行教学。
2.探索“互动教学”,引导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互动教学”改变传统接受式的单向教学过程,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教学过程。
教师要创设互动机会,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教师在互动中要发挥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