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后分层训练(四) 烛之武退秦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后习题 2 烛之武退秦师
2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是.寡人之过也是:表判断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代词,这。
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君知其难也③共其乏困④又欲肆其西封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失其所与,不知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⑦C.③④⑥⑦D.②④⑤⑦,同“矣”。
③共,同“供”,供给。
⑤说,同“悦”。
⑥知,同“智”。
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⑥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⑤是代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项为副词,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②⑥形容词作名词,④⑤名词作动词。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焉.用亡郑以陪邻B.朝济而夕设版焉.C.子亦有不利焉.D.且焉.置土石D项中的“焉”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A项,疑问代词,何。
B 项,兼词,在那里。
C项,语气词,表感叹。
7.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敢以烦执事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项均为状语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其:代词,在这里代指“越国以鄙远”这件事,句中可以翻译成这件事。
句意:你知道这件事是很困难的。
B.其:代词,他们。
句意:供给他们缺少的粮食。
C.其:代词,它的,指晋国。
句意: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领土。
D.其: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
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D.范增数目.项王【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A.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B.封:名词作使动词,使……成为边境(一说,名词作动词,当作疆界)。
C.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D.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睛示意。
故选C。
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郑既知亡.矣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亡:灭亡。
B.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
C.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D.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故选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来/连词,因为;B.代词,那/语气助词,表祈使,还是;C.均为连词,假如;D.语气词,呀/疑问副词,为什么。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单元 2【基础测评】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从之。
辞.曰 辞:推辞 B .许.之 许:答应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答案】C 【解析】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 B .⎩⎪⎨⎪⎧ 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 .⎩⎪⎨⎪⎧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 .⎩⎪⎨⎪⎧ 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答案】B 【解析】A.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B.均为副词,已经。
C.连词,并且/连词,况且。
D.动词,做/动词,给予。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①③④B .①⑤⑥C .②③⑥D .②④⑤【答案】D 【解析】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
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答案】A 【解析】①③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这件事,指秦、晋围郑这件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吾其还也C.技盖至此乎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B 【解析】A.“共”同“供”。
C.“盖”同“盍”。
D.“知”同“智”。
6.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烛之武退.秦师【答案】B 【解析】例句是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及答案1.(2020 山东济南济钢中学物中考)下列加点间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是.(这)寡人之过也②共.(共同)其乏困B.①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②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C.①辞.(推辞)曰②又欲肆.( 放肆)其西封D.①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②越.( 跨越)国以酈(鄙视)远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汜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3.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夜缒而.出,见秦伯A.今急而.求子B.朝济而.夕设版焉C.吾恂恂而.起D.黑质而.白章4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5(2020.山东泰安十九中期中考)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姓联姻。
C.“她之武退秦师"中的“师”,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去解除国家的危难。
《烛之武退秦师》(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烛之武退秦师》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得分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
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很少见到他们______的变化。
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
(),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
所谓“《春秋》谨严”,即是叙事艺术的庄重矜持,因此《春秋》依旧带有上古史学正襟危坐的美学风格。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在“正笔”之外,《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曲跌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
这种文学上的闲笔、侧笔看似闲情逸致______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动声色心理置疑轻描淡写B.不动声色心灵质疑云淡风轻C.不苟言笑心灵置疑云淡风轻D.不苟言笑心理质疑轻描淡写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B.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C.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D.由于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左传》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烛之武退秦师》分层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时作业(二)[基础素养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失其所与,不知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秦伯说,与郑人盟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A 项“知”同“智”,明智,聪明。
C 项“说”同“悦”,高兴。
D 项“共”同“供”,供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以乱易.整,不武 易:取代、替代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 D [厌:同“餍”,满足。
微:没有。
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 B .⎩⎪⎨⎪⎧行李之.往来夫晋,何厌之.有 C .⎩⎪⎨⎪⎧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 .⎩⎪⎨⎪⎧朝济而.夕设版焉人不知而.不愠 D [D 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A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B 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 项,代词,指郑国/语气副词,还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A项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项古义:那个人,此指秦穆公。
今义: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B.与郑人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烛之武退.秦师B[B项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课课练(有答案)部编版2019
《烛之武退秦师》课课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微夫人..为也矣..之力不及此D.今老矣,无能3.下列带“之”字的各句均选自本课,若按用法把“之”字分类,哪一项正确()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⑤/②⑦⑨/⑥/⑧B.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C.①③⑤/②⑦⑨④/⑥/⑧D.①④⑤/③⑨/②⑦⑥/⑧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内知识夯实(60分,每小题4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着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B.子亦有不利焉C.子犯请击之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8.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动词)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你,代词)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连词)B. ①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名词)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C.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动词)②停数日,辞.去(告别,动词)③不辞.劳苦(推卸,动词)D.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名词)②越过以鄙.远(卑鄙,形容词)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11.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1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师必退师:军队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亡:灭亡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接济B. ①唯君图之图:考虑②以乱易整,不武易:交换③相去四十里去:距离C.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使:派②无能为也已已:同“矣”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D.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②(晋军)亦去之去:离开③君之所知也知:通“智”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通假字①无能为也已(“ ”,同“矣”,句末语气词,了)①共其乏困(“共”,同“ ”,供给)2.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①杜甫隔户②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
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
①户:门。
①作意:如意。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E.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从.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去不义C.臣之.壮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如因.善遇之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在古代专用于皇帝对自己的谦称。
B.执事,指办事的有关官员,文中则是对对方(秦穆公)的敬称。
C.左尹,古代官职名,地位相当于左丞相,与之相对应的有右尹。
D.关中,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文中指战国末期秦的故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郑国危在旦夕,而烛之武的牢骚却引出了郑文公的自责,使故事富于变化:乙文详述项伯夜告之事,使紧张的战前氛围顿然松弛。
B.甲文“夜缒而出”既照应前文秦晋围郑的局势,又衬托出独之武的勇敢;乙文座次安排既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又见双方力量的悬殊。
C.甲文子犯请求政打郑国,但晋侯认为失去秦国的帮助,再打不合仁义;乙文项伯劝说项羽也提到了“义”,足见古人对“义”的重视。
D.甲乙两文都是优秀的历史散文片段,都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既突出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真实。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①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1.甲乙两篇选文都展现了言说的魅力,试结合文本说辞,分析烛之武打动秦穆公和刘邦打动项羽的共同原因。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言其史传之成就;“____________”言其文学之成就。
高一语文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带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3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B .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D .晋军.函陵 军:驻军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于晋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闻有鼠作作索索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曹操之众远来疲敝.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C .佚之狐言于郑伯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7.把下列一组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
(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答:8.基于对烛之武的敬仰,有位同学拟了两副对联的上联,现邀请你用烛之武的品行对出下联。
(2分)(1)上联:郑文公知错能改纳谏任贤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佚之狐临危荐勇士,慧眼识才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fán) 栖.息(qī)游说.(shuō) 跌宕.多姿(dànɡ)B.函.陵(hán) 官宦.(huàn) 更.改(ɡènɡ) 摇曳.生姿(yè)C.宫阙.(què) 窥.视(kuī)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D.涕唾.(tuò) 翁媪.(ǎo) 沟壑.(hé) 恃.才傲物(shì)解析:A项,“说”应读shuì;B项,“更”应读ɡēnɡ;D项,“壑”应读hè。
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许.之(答应)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解析:B项,易:替代。
答案:B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是助词,的;⑧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A项,“封”是疆域的意思;C项,“鄙”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退”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一 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练习 (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第二课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乙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_________ ___ (《烛之武退秦师》)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陪___(2)善___(3)内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先秦散文、儒家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训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⑥/②④/③⑤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你②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④行李之往来行李:外交使者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⑥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放肆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⑧亦去之去:离开A.①②③⑤⑧B.②④⑤⑦⑧C.③④⑥⑦⑧D.①②⑤⑥⑧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4.下列句中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技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新教材)2019-2020新课程同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四)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分层训练(四)烛之武退秦师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C A项,“知”同“智”;B项,“说”同“悦”;D项,“已”同“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C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焉..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分层训练(四)烛之武退秦师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C A项,“知”同“智”;B项,“说”同“悦”;D项,“已”同“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C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解析:选D D项,“战国末年”错,应为“春秋末年”。
7.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阐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8.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
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
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将所给材料按照行文思路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从作者、姓氏和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
(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伐:攻打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臣请试潜.行 潜:偷偷地 D .襄子将.卒犯其前 将:将要 解析:选D D 项,将:读jiàn ɡ,率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乃.见韩、魏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 及今而不图之.唯君图之.C.⎩⎪⎨⎪⎧君其.图之君知其.难也D.⎩⎪⎨⎪⎧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选C C 项,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指示代词,那;A 项,副词,于是,就;B 项,代词,代事;D 项,连词,况且。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和谋略的一组是( )①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③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④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⑥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⑥D .④⑤⑥解析:选B ①说的是当时的形势,⑤说的是二君的做法,⑥说的是襄子的行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之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张孟谈在赵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解除了赵国之危。
他与烛之武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
解析:选B B 项,“先……再……”内容颠倒,“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2)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参考译文: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他们)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
(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
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见韩、魏两国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
”于是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君王,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
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
如果赵国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
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
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
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
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
三、仿真高考提能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颜斶①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赐金千镒。
’由是②垄③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说。
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宣王曰:“嗟乎,君子..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注]①颜斶:齐国隐士。
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③垄:指坟墓。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B.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C.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D.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解析:选C“辞去”意思相对固定明确,不能断开,故排除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