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学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序
前言
序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困难与机遇
第1章为什么孩子热爱学校
一学生访谈
二公民课堂与观光课堂
三爱孩子的学校
四结论
第2章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改革的成效如何?
二学习氛围
三迷失的一代
四变革中的学校
五教学意味着什么?
六什么是学习?
第3章身为教师,如何成为我自己?
一我们能以真实,完整的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吗?二我如何能做到真实?
三最快乐的学习时刻――向他人学习
四你可以成为你自己
五挑战
第二部分课堂上的自由与责任
第4章一位六年级教师的经验
一一位教师的日记:实验的过程
二对实验的评论
三总结
四后记
第5章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法语教师
一起步和进展
二评论
第6章管理者如何成为促进者
一管理者与促进者――矛盾还是一致
二请教我Bob
三采访Bob
四校长教师
五促生伟大的想法
六美景――短暂还是长远
七开放的学校/健康的学校
八自我评价:让老师的职能发挥得更充分
第7章促成自由学习的其他因素
一勇气,诚实和一个失误
二地质学课上的极端民主
三创造性的知识来自爱和信任
四运用想象法进行教师培训
五自由的课外时间及其结果
六结论
第8章促进学习的人际关系
一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品质
二最基本的促进性态度是什么?
三过于理想化?
四总结
第9章成为一个促进者
一一根魔杖
二路在何方?
三一个案例
第10章构架自由学习的途径
一从真实的问题开始
二提供学习资源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教学连续体
五契约的使用
六利用社区资源
七项目式学习
八同伴教学
九分组学习
十探究训练
十一自我评估
十二其它资源
十三总结
第11章教育政策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传统教育的政策
三“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四“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政策
五“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六研究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启示
七我们能影响整个教育行业吗?
八结论
第12章“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课堂实例
二公众的纪律观
三关于纪律,我们知道哪些?
四“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有哪些秩序可言吗?五有关纪律的神话
六纪律与学习的三维模式
八总结
第13章对教育中“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事实如此!
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哪个更有效?
三大脑的发展与丰富的环境
四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五支持“以人为中心”学习的其他研究
六关怀:一个避风港
七总结
第14章现代的价值与价值判断取向
一价值的定义
二婴儿的价值判断方式
三价值判断过程的改变
四根本的矛盾
五成熟的人的价值判断
六关于价值判断过程的一些命题
七关于价值判断的结果的命题
八价值观和学习伙伴
九总结
第15章自由与承诺
一个体是不自由的
二个体是自由的
三自由的含义
四承诺的出现
五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16章目标――既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经过治疗的来访者的特点
三经过充分发挥总用的人
四结论
第17章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一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二“大批量生产”般的学习
三听课证顿
四给学校管理松绑
五由内而外的改革
六真正的改变
七我们的发现
八没有反馈
九最紧迫的问题――我们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现状十蜕变
十一学习社区
十二挑战――一次全国性对话
第六部分已经开始的征程第18章反思
一挑战无处不在
二给教育工作的出版物三和平与全球化教育
四全人教育理论
五其它阅读材料
尾注
推荐序
本书充满着对教育教学的真知灼见,闪烁着对人性光辉的无限信任。

卡尔·罗杰斯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创始人,创立了“当事人中心”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

当前,学校和教师仍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考试分数和学生发展似乎无法两全:应试教育限制了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孩子们不得不面对中考、高考等考试。

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
《自由学习》详细阐述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发现有意义的事物,进行学习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学校改革与建设、教学目标的设定、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要共同配合,才能为学生营造这种“自由学习”的氛围。

育人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除非教育者由内而外地完全认同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否则很难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束缚。

到底有多少孩子的天性在我们程序式的教育过程中被压抑和抹杀了?这种情绪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戕害非常严重,而且很难愈合。

到底什么是人性?如何保护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卡尔·罗杰斯证实了这样一种观念: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能让每一个人(包括儿童)踏上自我发现,自我尊重和自我指导的学习之路。

创造这种环境的基本前提是:如果教师父母或咨询师足够真诚、关心他人、言行一致且富有同情心,就能促进学生、子女或来访者的成长和学习能力。

本书的总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信任的氛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天生的求知欲。

鼓励一种有关学习各个方面决策的参与模式: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各司其职。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建立自信和自尊。

帮助老师建立这样的态度:研究最有助于促进学习。

帮助教师成长为一个人,并在与学习者的交往中获得丰富的满足感。

与同样持“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理念的网络、组织和个体建立联系,为教育者提供支持系统。

为教师提供那些进一步拓展和产生新理念的书籍、材料和出版物等资源。

形成一种意识,即对我们所有人而言,幸福生活源于内心,而非依赖于外部资源。

总体概述
这本书工分为六编18章,第一编“困难和机遇”包括3章;第二编“课上负责任的自由”包括4章;第三编“为了教师”包括5章;第四编,哲学和价值分歧”包括3章;第五编“暂停学校的教育?”,包括包括第17章“改变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第六编,“已经开始的征程“包括18章“一些反思”。

成为“自由学习”的促进者
英国著名诗人奥登说:“有时候,我会遇到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好像它就是专门为我而写的。

”我觉得《自由学习》这本书是专门为自己而写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专门为课堂教学探索者而写的书,读完之后的最大收获是它将改变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有了探索自由、愉悦的审美体悟课堂的勇气。

一、教室是一个“无聊”的地方
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给我们描绘了课堂上的学生状态:“课堂上有太多的观光客”“他们并没有融入到课堂,而是在课堂的某个角落静静地消耗着生命”。

读到这句话时,
我会浮现出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以及平时听课所观察到的课堂“风景”:在教室,有一批学生戴着面具听课,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融入课堂。

据我观察,这批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观光客。

他们想听课,但因老师授课内容过多,讲得太快,还没有明白老师所讲内容时,老师却戛然而止,开始了新的内容。

罗杰斯把课堂上师生的这种关系喻为导游与游客的关系。

当游客们还没有明白景点的具体内容时,导游为了赶时间,却说:“我们该走了。

我们今天还要去很多地方,参观好几个博物馆呢,请跟上我。

”第二类是局外人。

这类学生身在课堂,心却早就神游八方了。

在这类人看来,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似乎与他无关,久而久之,这类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别管我,我也不会打扰你。

”他们从不参与课堂,也很少有课堂带来的兴奋感、成就感,他们只是待在课堂里而已。

第三类是逃避者。

这类人对课堂里发生的一切,感到厌恶。

他们会觉得老师所讲的内容,是枯燥、乏味的。

他们甚至抗拒课堂,如果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肯定会从课堂里逃出去。

在第三类人的眼里,课堂是一个无聊的地方,甚至连学校也是一个无聊、乏味的地方。

这三类人,在现今我们的课堂上,不是随处可见吗?
罗杰斯认为,枯燥、乏味、无聊的课堂主要是传统、落后的“教育政治学”导致的。

具体来说,一是专制的管理制度,学生在无休止、强制实施的纪律、测试、竞赛以及僵化生活中迅速丧失原有的学习兴趣、学习缺乏内驱力。

二是教师的学生观,在老师眼里,学生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杯子。

罗杰斯在书中借学生的话这样表达:“老师把我们视为没有灵魂、没有尊严、没有思想的人,我们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显得毫无价值,就像我们不存在一样。

”三是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

罗杰斯认为,教师“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专家——信息提供者、秩序维持者、结果评价者、考试执行者”,经常戴稳面具,维持自己的专家姿态,扮演权威者。

正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制造了课堂上的三类人。

二、营造“人人都会被欢迎”的课堂
面对这种无聊、枯燥的课堂,我们该怎么办?罗杰斯提出用“自由学习”的课堂来化解它。

在书中,罗杰斯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名叫盖伊•斯温森的高中法语老师,他一改过去课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选择,组成“学习研究小组”。

其次,各小组自己确定学习内容。

第三、教师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制定“学习合约”(包括持续的时间、与教师会面的时间、学习的具体过程、学习纪律、自我评价标准、自我评价等)。

第四、学生根据学习合约自由地展开小组学习,包括搜集资料、讨论分析、撰写读书笔记、整理学习报告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成员答疑解难。

第五、各小组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

最后,上交到斯温森老师那里最后评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罗杰斯倡导的“自由学习”课堂,有如下特点:
一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管理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疑问,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主体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在合作中获取知识、提高素养。

罗杰斯认为,“当学习是自我指导的,由学生自己选择发起的时候,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激情便会被激发出来”。

学生成了课堂中“合作的学习者、有能力的决策者和负责任的领导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是整个课堂是开放而有序的,是民主、自由的。

自由学习不是放羊式的学习,而是负责任的自由式学习。

他们有自己的学习内容、有自己的课堂纪律、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也自己的评价机制、更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此看来,自由学习的课堂,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罗杰斯称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他这样描述自由学习的课堂上的学生心态:“这里就是我们真正的家,我甚至觉得这里比家里还温馨。

”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学生都想去的课堂,因为这里“人人都会被欢迎,人人都会获取成长”。

三、向理想的审美课堂迈进
一本心仪的书,一旦进入一个人的思想深处,就会改变他的理念。

读完《自由学习》之后,作为语文教师,我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引领、促进学生去发现语文之美,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营造出自由、愉悦的审美体悟式课堂。

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真正学习”的促进者,大胆让学生去进行“负责任的自由学习”。

这让我想起柏拉图“雅典学园”的课堂:“在梧桐树的浓荫下,四肢舒展,夏日的凉风轻抚,把脚放入清泉,一阵沁人心脾的凉爽,用芳香的青草作枕,斐德诺,来吧,我就躺在这儿,你来读你的文章,在这仲夏的温暖中。

”这样的课堂多么美妙啊!
读罢《自由学习》一书后,重新来审视我们传统教育的模式,令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接受者。

教师似乎是该领域的专家,学生只需坐在那里,静待智慧之言即可。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悬殊。

课堂讲授是教育的主要方式,考试几近成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手段。

教师拥有权力,学生只能服从。

权威者制定的课堂规则就是学生必须听话。

传统教育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信任,教师不信任学生。

教育系统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而在《自由学习》一书中给我们描绘的,教育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模式。

该书的作者卡尔·罗杰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全面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强调,为了师生的利益,在学校营造包括学校和班级管理方式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学习氛围。

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地绑在凳子上,再往他们脑子里塞满那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愚蠢的、很快就会被忘记的东西”。

真正的学习“就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能以真实的面目与学生互动,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珍视、信任和接纳,并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感同身受其情绪情感,那么教师就能成为学生自主和自由学习的促进者,教育就能促进学生知情统一的协调发展。

目今当下,新课改革正在全国陆续铺展开来。

新课程将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确立充满现代理念的培养目标。

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主要体现是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

学习的成功不能仅仅要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效益,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长远意义。

1、解放思想,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是多数学生并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很多学生实际上仍然是学习的奴隶。

我们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桎梏下痛苦挣扎,整天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师生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教学状况不改变,何谈主体作用,主导作用。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真正地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从教师定下的框框里跳出来。

学生丢掉了枷锁,得到了解放,学习的主动精神才能发挥出来,他们才敢大胆思考,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

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买教学参考书,更欢迎同学们将参考书带到课堂上来,欢迎同学们主动提问题。

学生感到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了,就能敞开思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事实证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必然迸发出来,也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发挥得好。

2、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不是居高临下的上下级关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关系也不应当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把学习当成一种互防游戏。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怎能爱学习呢!因此,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同学给老师提意见,允许给教材挑毛病,允许提同见解。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多与少、先知与后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实践证明,教师惟我独尊,搞师道尊严,采用高压手段,往往造成教育的失败。

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间的和谐,切不可武断地认为,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我给你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不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当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首要的条件是学生在学校不受压制,教师要把学生当人,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甚至会超过自己的人。

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密切交往,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凡是受到教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因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而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学学习效果;而受教师冷遇和漠视的学生,则有可能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学习成绩不佳。

总之,我们要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使教学活动做到: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既有教师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

教学之间彼此需要心心相印,水乳交融,这是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最佳境界。

《自由学习》(一——七章)导读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创始人,他认为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绑在凳子上,往他们脑子里塞满,没有实际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很快就会被忘记了的东西。

真正的学习就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希求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为了实现个体的真正学习,我们应改变课堂上的灌输,学生的绝对服从,以真实的面目与学生互动,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信任和接纳,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同身受其情绪情感,我们就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的促进者。

从这一点上,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育人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只有我们由内而外的完全认同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我们才能摆脱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束缚,排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将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和理念真正落实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第一章为什么孩子热爱学校。

一、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采访,可知道学生希望得到信任和尊重,希望成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希望老师成为帮助者,想要有承担责任的机会,需要自由而不是放任,需要人文关怀,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而不是失败,需要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公民课堂与观光课堂
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学生越来越觉得学校很无聊,许多学生就像课堂的参观者或观光者,走马观花的学习各种观点,毫无自己的理解,也未曾投入其中。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当他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坐在椅子上欣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时,学生就像观光者的想法浮现在作者脑海中。

这座白色的大理石雕像高高耸立,有着天鹅般的优雅世界各地的旅游团在导游的指引下络绎不绝的走入这个阳光普照的大厅,导游带领观光团从进入大厅到离开只用了大约两分钟的时间,短短两分钟里导游要介绍雕塑的高度,完成作品所花费的时间,所使用的大理石类型以及手部的细节,特别还指出手臂上清晰可见的血管,观光者几乎没有时间确认导游提供的这些信息。

他们还在抬着头观察大卫时,就听见导游说我们该走了,我们今天还要去很多地方参观好几个博物馆,请跟上,我看着他们坐着,好像这番情景似曾相识。

我们的学生也好像课堂上的观光者一样,很少被老师点名,也很少主动举手与大家分享信息,他们尽量坐在教室的最后面隐藏自己,逃避课堂活动,有些观光者常常受到老师的斥责,因为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而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并且在班中通常被孤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课堂社交模式,好学生与老师有很好的互动,得到表扬支持和积极关注,坏学生则完全被忽视。

20%的学生占据了课堂,将近80%的互动。

在老师和观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别管我,我也不会打扰你,那些被冷落的学生变成了观光者,从不参与,从不兴奋,从未被看重,仅仅在课堂上而已。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呵护学生自尊,培养所有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信念,激励学生的行为,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让学生探索一块未知的领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对此全身心投入。

如果学生确实做的不够好,老师应善意的提醒他们,让学生觉得接受反馈是正在享受一段时光。

让学生明白现在出点错没有什么,大不了认识到自己会失败是好事儿。

事实上失败对己对人都不是毁灭性的打击,让学生不必刻意去迎合别人,做真实的自己,尊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感到幸福和有价值。

主动课堂的特征:学生是参与者,完成小组合作项目,两人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性学习,从课题中寻找新想法和材料,每天写作,自己选择展示自己的成果,出声思考/大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主动与教师和同伴互动,把课堂看作我们的,合作式管理,在班上有多个朋
友,准时甚至提前到教室,很少请假,喜欢并融入学校。

多伦多使命:热爱学习,清晰思考,深刻感受,明智行为,明智行为,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尊重其他文化,具备基本技能。

第二章我们的教育面临的挑战——什么是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促进者
有时我们必须经历饥饿才能发现至善,就像经历了黑暗才会真实光明,我们必须认识到拥有积极的未来,比发达的技术更重要,那就是更融洽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学校、班级需要形成一种充满信任、关怀和主动自爱的良好氛围,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会告诉我们很多他们的学习情况,如果我们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能更好的理解我们教育成败的原因。

认同、孤立和疏远等问题是现今学校的普遍问题。

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吧我们视为没有灵魂、没有尊严、没有思想的人,我们的意见没人重视,显得毫无价值,就像我们不存在一样。


我们应把学生当做独特的个体来对待,提供学生所学习的学习资源,重视学生更重要的是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把无意义的学习变为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在行为态度和人格上的改变,让学生很清楚的明白学习内容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否将自己引向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是否恰当的填补了自己的空白。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身为老师,我们要能展示真实的自己,放下老师的架子,相信学生本质上是有能力的人。

与学生真诚相处,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内心世界,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深入的洞察自己,探索能够解决自己困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采取行动,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当我们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之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我们,提出一些我们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资源丰富的,会犯错的,充满人性的学习促进者。

一、教学意味着什么
海德格尔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真正的学习是青少年受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的驱使,不断去吸收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读到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
无意义的学习,只涉及脑,发生在“脖子以上”,没有任何情感的投入,也没有任何个人意义,它与整体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有意义的经验学习,思维和情感都参与的学习。

它包含四个要素:
1、个人卷入的程度。

即个人的身心,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2、自我主动投入。

即使刺激来自于外部,探索、接触以及理解和掌握的愿望却发自内心。

3、渗透性。

它引起了学习者在行为、态度甚至人格上的改变。

4、学习者对事件的评价。

学习很清楚学习内容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否将他印象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是否恰好填补了自己的空白。

评价的核心在学习者自身。

三、全人的学习
就传统的观念而言,教育者通常认为学习是一种有序的认知类型,是左脑的活动。

大脑左半球的功能是负责逻辑和线性思考,其工作是一步一步直线式进行的,强调构成整体的部分和细节。

它只接受肯定和明确的信息,处理观念和概念。

(阳性)
(线性思维即线性思维方式,是把认识停留在对事物质的抽象(本质的抽象中的一个环节,不能作为完整的认识,更不能作为科学体系的出发点)而不是本质的抽象,并以这样的抽象为认识出发点的,片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