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阐微

合集下载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所创立的一种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所反映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

温热病邪由卫分一→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

卫气营血辨证就其病位及层次、病变发展趋势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开始阶段;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医学教育网整理营分证为邪热陷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络,病情深重;血分证则为病变的后期,邪热已深入心、肝、肾等脏,重在耗血、动血,病情更为严重。

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一、辨卫气营血证(一)卫分证指温热病邪侵袭肤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温热之邪侵及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发热,微恶风寒;卫阳与温热邪气郁蒸,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医学教育网整理温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上扰清窍,则头痛;邪在肺卫之表,津伤不重,故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本证以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辨证要点。

(二)气分证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根据邪热侵犯肺、胸膈、胃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表现。

为什么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吴...

为什么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吴...

为什么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吴...说到《温病学》,就不能不提人家叶天士,因为人家确实牛呀!其创新理论,开创了温病卫气营血辩证体系,为温病的传变、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叶天士的主要著作有《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临证医案指南》,哎!可惜了,不够高产,要像现在一些明星那么高产就好咯!叶天士成名很早,每天看的病人嘿多,所以不像一些医生白天临证,晚上著书立说,晚上一有时间就休息,不像现在我们医生还值夜班,有时候还要给自己放几天假跑起出去耍,《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就是他给自己放假跑到洞庭湖去耍,他和弟子顾景文摆龙门阵,谈治病心得的时候说出来他弟子记录下来的笔记,那时候都用毛笔写字,他弟子看来是非常勤快的,跑起出去浪还要带一支黑么粗的毛笔,嘿曲麻黑的墨水;《临证医案指南》这本书是叶天士去世之后两个小伙子到处收集他看病记得医案整理出来的,一个小伙子叫华袖云,他最先开始收集整理,可惜天不假年,他没整理到一半就去陪叶老先生啦!还算好,另外一个小伙子看到了觉得没整理出来有点可惜,就继承遗志,帮着继续收集整理,这个小伙子叫岳廷章。

《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主要就是讲的温病的传变规律和治疗法则,传变规律就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创心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治疗法则就是“大凡看法.....”那一段,懒的说了,可以说对于温病来说,算是比较完美啦!在那个循规蹈矩,默守陈规的年代,吴鞠通为啥子不尊前师经验,要再传三焦辩证呢?那是因为呀吴鞠通觉得一些温病的传变不一定按卫气营血来传变,比如说湿温病,湿温病也是温病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温病和湿邪两个约住一起,结成同盟来攻击人类,最容易攻击我们人类的部位往往是我们的脾脏,但是两个在一有利有痹,利就是湿邪具有弥漫,黏附的特点,不容清除,但热和湿在一起热邪的传变速度就会被湿拖后腿了,湿热裹结,热蕴湿中则热势不扬,湿不去则热不伤阴,不伤阴就无法损失营血,耗营阴,耗血动血,所以一般都传不到营分、血分,所以卫气营血辩证难以概括湿热病的传变,所以吴鞠通吴大爷才大力提倡三焦辩证,还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该点赞!。

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卫气营血,在中医学里有二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生理机能来说,它代表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是指温热病的病变过程来说,它代表温热病的病势深浅的四个阶段。

中文名卫气营血辩证词性诊断学名词创立时间清代创始人叶天士概述编辑诊断学名词。

辨证方法之一。

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

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

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

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

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别不同的病因;气分为热盛阶段,应区别热邪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邪深陷营、血分为伤阴引致内闭或出血的阶段,并须明辨心、肝、肾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辨证的内容。

历史沿革编辑《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卫气营血辨证亦由此萌芽。

《灵枢·营卫生会》说:“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由此可见,《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渊薮。

《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对卫气营血作了进一步阐发。

如《难经·三十二难》提出“心者血, 肺者气, 血为荣, 气为卫, 相随上下, 谓之荣卫”。

这一理论的发挥, 对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说明疾病的表里深浅轻重,并将卫气营血引入外感病的领域,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如《伤寒论》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致汗出。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学说的核自内容。

本标准主要依据叶天士《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整理而成,参考了与温病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用以明确叶天士所论卫气营血各阶段病症的辨证要点、证候特征、诊治与用药,为可归属于温病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理论指引。

卫分证的辨证标准1.卫分证本证的辨证标准(l)新病。

(2)犯肺证:①卫表证:症见发热、恶风恶风寒、头胀、脉如浮数/脉右搏数、苔薄白等。

②呼吸系统证:症见咳嗽、喉痒、呛咳/咳不爽、失音、咽痛等。

2.卫分证本证的特点①以表热证为主,不似伤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胀、脉数/浮数/脉右搏数、苔薄白、舌边尖红等。

②易伤津:症见咽干、舌干、喉间痒、咳不爽等。

③病程短,多在1一3日以内。

3.卫分证挟证的辨证标准挟证指病邪中挟有风、湿等病邪。

(1)符合卫分证本证辨证标准。

(2)常见的两个挟证的辨证标准①卫分证挟风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②卫分证挟湿证: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胀、首如裹、咽痛、身痛、胸闷、咳嗽、苔白腻等.4.卫分证兼证的辨证标准兼证指具有兼夹证,兼夹证的发生可以是宿疾新感,可以是特殊体质,也可以是本证发展所致。

①符合卫分证本证辨证标准;②兼证的辨证标准:胃热兼卫分证:症见无汗恶寒、齿若光燥如石。

5.卫分证转归①向气分证发展,最为常见。

可以转化为气分证,或卫气合病;②逆传心包:症见神昏、谵语、甚或昏聩不语、肢厥、舌蹇等;③向愈6一些传染性疾病卫分证的辨证标准①符合卫分证辨证标准;②不同传染病的特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头昏、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声嘶、喷嚏、咳嗽、目赤、流泪、畏光、乏力、面赤、尊麻疹、腹痛、腰痛、眼眶痛、弱视。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一类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病症分类:叶氏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阶段:卫气营血病证,代表着温热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病理阶段。

1.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2.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3.营分证:为邪入营分,热灼营阴,扰神窜络,病情深重;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血热亢盛、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病变的后期,病情更为严重。

传变途径:温热病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由卫及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深重。

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它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和内容。

卫分证定义: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伴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①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邪热郁遏,故发热重、微恶风寒;②温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③温热病初起,伤津不甚,故口干微渴;④温热在表,故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⑤温热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

卫分证分类:可因感受不同类型的温邪而症状和病机不同。

(1)风热犯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暑湿犯卫:阻遏气机,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卫气营血辨证专业知识讲座

卫气营血辨证专业知识讲座

32
㈢ 分清外蒸内郁,辨察痰湿兼挟
★ 分清外蒸内郁
体表壮热
外蒸---里热蒸腾于外,症见 面赤大汗
脉象洪数有力
治当辛寒泄热外达
内郁---热郁于里,症见
心烦 口苦 溲赤
治当苦寒直清里热
33
★ 辨察痰湿兼挟
胸闷咯痰
气分证伴见 或脘痞呕逆 属兼挟痰湿之象
舌苔粘腻
34
㈣ 注重动态观察,把握传变趋向
证候
辨证要点
卫 温邪袭表 发烧,微恶风寒,头痛 发 烧 微 恶 肺卫失宣 ,无汗或少汗,咳嗽,口 风 寒 , 口 微 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 渴 。 ,脉浮数 。
气 邪入气分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 壮热,不恶寒,反 热炽津伤 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 恶热,口渴,苔黄 。
营 热灼营阴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 身热夜甚,心烦谵
卫气营血辨证专业知 识讲座
概 说 一、卫气营血辨证旳源流 卫气营血理论作为温病旳辨证体系是在清
代确立起来旳,由温热大师叶天士创建, 并经后来旳温病学家如吴鞠通、王孟英、 章虚谷等加以充实和完善,从而最终形成 旳具有独特证治内容旳辨治体系。
2
★ 温病旳定义: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旳以发烧为主症,具有
凉血散血 ---犀角地黄汤
50
㈡ 气营(血)两燔证
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
气营(血)两清
外发斑疹,甚或吐血溺血,
神昏谵妄,两目昏瞀,口秽喷人, ---加减玉女煎
周身关节痛如被杖,苔黄燥
---化斑汤
或焦黑,舌质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紫绛等。
---清瘟败毒饮
气营(血)两清----即辛寒清气合凉营(血)解毒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阐微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阐微
( 思想渊源
《内 经 》受 先 秦 道 、儒 等 诸 家 学 说 ,尤 其 是 老 子 “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很深,因此把同“清静无为” 背道而驰的“过用”视为伤身致病的大敌。《老子》有 “甚 爱 必 大 费 ”,“知 足 不 辱 ,知 止 不 殆 ,可 以 长 久 ”, “物极必反”等语。《孟子》亦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左传·昭公元年》则明确提出“淫以生疾”,“过则为 灾 ”。《广 成 子 》亦 说 :“必 清 必 静 ,无 劳 女 形 ,无 摇 女 精,乃可以长生。”与此相应,《内经》则有“食饮有节,
%
! 看病程———病初治气,病久治血
无论杂病时病,但凡病程日久,病邪久羁必然会 向深层发展,伤及血络,对此叶氏多从血分论治,其
冯明,男,副教授,从事热病临床及教学研究
著名的“久痛入络”理论可以说是这一思维规律的集 中反映。在各类叶案中,类似的医案不少。病症涉及 广泛,有腹痛、疟疾、胃脘痛、胁痛、泄泻、便血、痹证、 诸痛、"瘕积聚等,明确指出的如《临证指南医案· 虚劳》中王案有“初病在气,久则入血”之言,《临证指 南医案·暑》中程案有“暑久入营”之论,汪案中又言 “暑风久入营”,《临证指南医案·疟》中李案又明言 “其初在卫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等,此一思维规律对 后世医家尤其当代医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疑 难重症不无启迪。
# 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
辨斑疹、白#是叶天士对温病诊断学方面的贡 献,从《温热论》及各类叶案看,叶氏对色红的斑疹多 从营血分论治,而对色白的白# + 《临证指南医案》称 白疹 , 则从气分论治,认为此因“湿郁卫分,汗出不彻 之故,当理气分之邪”,此一思路在《温热论》中反映 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叶氏在杂症中也用此等辨法, 如对瘾疹,《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中顾案,对此有明 确的论述:“凡湿伤气,热亦伤气,邪入气分,未及入 血,瘾疹瘙痒,其色乃白,气分郁闭之湿邪也。……邪 混入血分,其色变赤”。就现代临床而言,此亦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如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辨证治疗。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

---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切合卫气营血辨证综述卫气营血辨证,是清朝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所创办的一种合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马上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一样病理阶段所反应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张仲景创办的六经辨证,以及后代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确立了理论基础。

叶氏借用《内经》中对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散布、功能不一样而又亲密有关的生理观点,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

温热病邪由卫分一→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渐渐加重。

卫气营血辨证就其病位及层次、病变发展趋向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开始阶段;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医学教育网整理营分证为邪热堕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络,病情深重;血分证则为病变的后期,邪热已深入心、肝、肾等脏,重在耗血、动血,病情更为严重。

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第一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见解,卫以后方言气,营以后方言血。

”一、辨卫气营血证(一)卫分证指温热病邪侵袭肤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浑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剖析】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温热之邪侵及卫表,卫气隔绝不可以布达于外,故发热,微恶风寒;卫阳与温热邪气郁蒸,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医学教育网整理温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痛苦;上扰清窍,则头痛;邪在肺卫之表,津伤不重,故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本证以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辨证重点。

(二)气分证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 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4
卫分(初期阶段) 气分(中期) 营分(严重阶段) 血分(晚期阶段)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卫 气 营 血
治疗大法
辛凉解表---银翘散 清热生津---白虎汤 清营透热---清营汤 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
5
一、卫分证
血热伤阴 虚热内生
虚热内炽 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阴精亏损,正气虚衰
肾精耗损 阴虚内热
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 神疲乏力 耳聋
舌红少苔,脉细数
谢谢!
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 ①多种急性传染病; ②多种感染性疾病; ③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
3
★ 温邪包括: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 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
温病
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因与四时有关,故 ,便血 血色深红带紫 舌质深绛,脉细数
(二)肝热动风证
肝热动风证,是指血热灼伤肝经,肝风内动所表现出的证候。
血热亢盛
热邪亢盛 热邪灼伤津液 热邪上扰清窍 血热灼伤肝络,筋脉失养
肝经热甚
发热 口渴 头痛,眩晕 抽搐,角弓反张 舌红绛,脉弦数
(三)血热伤阴证
血热伤阴证是指血分热盛,耗伤阴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凡邪热久留必使其体内真阴耗损,故病久而累及肾,为此血 分证候是以心肝肾的病变为主。
温热之邪入血分,多由营分证不解而传入血分,或由气分直 接传入血分,此称为“气血两燔”。
(一)血热妄行证
血热妄行证,是指血分热炽,灼伤血络所表现出的证候。
热入血分, 灼伤血络

卫气营血辨证详解

卫气营血辨证详解

清营 汤
身热、躁动不安,神昏 斑疹、急性多
犀角
血 动血耗血 谵语,吐血、衄血、便 部位、多窍道 凉血散瘀 地黄
瘀热内阻 血、尿血、斑疹密布、 出血、舌深绛

舌质深绛,脉数
31
参考书籍和文献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八版、 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谢!
32
流行性出血热 23
热结肠道证
证候:
日晡潮热, 大便燥结, 腹满硬痛, 拒按, 舌苔黄燥,脉沉实。
流行性脑膜炎
24
营分证 yingfen syndromes 定义: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
以实质性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
流行性出血热
25
营分证
证候特点:
身热夜甚, 舌红绛, 心烦不寐, 或神昏。
卫气营血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the Wei, Qi, Ying and xue systems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主讲 李展
1
卫气营血辨证
温热病:
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 急性发热病的总称。
SARS具有高度传染性 26
热伤营阴证 定义:
是指温热之邪深入营分, 耗伤营阴所表现出的证候。
O139型霍乱弧 菌
27
热伤营阴证
证候: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
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流行性感冒病毒02 28
血分证 xuefen syndromes 定义:是温热病发展到最后阶段,
19
气分证 传入途径:
一是从卫分传入; 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

江南名医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辩证

江南名医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辩证

江南名医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辩证提起江南名医叶天士,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

康熙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

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据说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

叶天士号脉后,说:“六脉调和,非仙即怪。

”羞得那神仙仓徨逃遁。

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可见叶天士妙手回春,起死复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

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

伤寒论主要是谈的外感病,特别是外感寒邪开始,而叶天士在伤寒六经辩证的基础上创立的外感温热病辩证,谈的主要是热,更加详细的论述了温热病情。

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今天就和大家来探讨卫气营血的辩证。

从上面谈到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我们来猜猜有些什么样的症状,发热出汗那是肯定的,因为本来说的就是热病嘛,另外,肺的症状呢?热伤肺卫会有黄稠痰吧?咳喘也会有吧,还有什么心烦口苦便秘也算热吧?,如果热入营分和血分呢?那会逆传心包,心包受邪,是不是会有热盛动血,皮肤斑疹和扰乱心神的问题呢?大的框架有了,我们再来分开论述。

一)卫分证——外感风热(肺)恶风发热咳嗽咽痛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卫分是什么意思?是肺卫,是表!这里很重要,大家一定要理解“卫气营血”的意思,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

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很像皇宫人员布置,守在皇宫门外的卫兵就好像肺卫,要行刺黄帝先要过这关,如果杀完卫兵再进去会有侍卫,火力和武功自当更高一层,那就是气分,之后再有将军保护,将军就像营分,如果刺客已打到将军的话,是不是军心动摇,人心将乱了?那神智病当然就在此产生了,将军若败,表示黄帝小命即将不保,全国动荡不安,民已大乱,人心已散,那就是血分,神智病更加恶化,难救也。

血分气分--卫气营血辩证

血分气分--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

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的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四大类。

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

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卫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

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

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

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气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

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

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

叶氏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温病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体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

在病程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病理的损害部位不同,因而其证候表现也就有所差异。

温病整个病程的发展演变,就是卫气营血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具体反映。

所以叶氏以卫气营血为理论概括,借以指导温病的辨施治。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1.卫分证:多见于温病初起,其临床表现是: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其中以发热与恶寒并见为卫分证的基本特征。

《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

《素问》:“阳者,卫外而固也”。

可知卫气主要敷布于人体肌表,有温养肌肤、司汗孔启闭、抵御外邪等作用。

温病初起,邪从上受,一般多见肺卫症状。

因肺与毛相合,卫与肺气相通,肺卫失和,故见上述诸症。

邪在于表,卫气与之相争则发热,此即《内经》所说“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卫阳被邪所遏,肌肤失却温养则恶寒。

温病属温邪为患,多发热重而恶寒轻。

邪在于表,卫气被遏,皮毛开合失常,则无汗或少汗。

头为诸阳之会,温邪袭表,阳热上扰清空则头痛。

卫气被遏,肺气不宣则咳嗽。

温热之邪易伤津液,故病初即口渴,一般多渴饮不甚。

邪在于表而性偏热,则脉象浮数。

薄白苔主表,舌红为热象,苔薄白舌边尖红,为表热之征。

2.气分证:大多继卫分证后出现。

卫分之邪不解,向里传变多进入气分,由于病变所在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也就有所区别。

其中以热盛阳明较为常见,证见身体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渴欲冷饮、脉滑数或洪大等。

热在气分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基本特征。

《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全身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邪在气分,正邪相争则发热加重;邪在里而不在表,故不恶寒;气分热盛则苔黄;热伤津液则口渴;里热蒸腾则汗多;脉滑数或洪大,为里热亢盛之象。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1.营分证本证的辨证标准和特点与气分证相比,营分证特点是正虚邪不弱。

①由气分证发展而来,或由卫分证风热或湿热内陷所致。

②舌绛。

③热象,如身热。

④心神被扰,可见心神不安、心悸、心震动、烦躁、夜甚无寐。

⑤可见疯疹、丹疹等2.营分证兼证的辨证标准①气营同病:症见舌绛色中兼黄白色。

②热灼心胃,气营两播证:症见舌色绛而舌中心干者。

③邪在营分而中焦兼挟秽浊证:症见舌色绛而上有薪腻似苔非苔。

④热毒炽盛证:症见舌绛而有碎点白黄者。

⑤胃经热邪亢盛,心营播灼证:症见舌独中心绛干。

⑥心火上炎证:症见舌尖绛独干。

⑦热毒乘心、心火炽盛证:症见舌绛兼大红点。

⑧邪在营血,热盛内风欲动而有痰浊内阻证:症见舌绛欲伸出口而抵齿难骤伸者。

⑨营分热人心包络证:症见舌纯绛鲜泽,也可见胸背疯色紫小点者,宜见而不宜多见。

中医:叶天士3.营分证转归(l)向愈,包括“透营转气”治疗取效者。

(2)向血分证发展。

(3)向恶厂常见有:①热陷心包:神志淡漠、意识不清、澹妄、昏迷等。

②胃阴衰竭:症见舌绛而光亮。

③`肾阴涸证:症见舌虽绛而不鲜,干枯而屡者。

④热极生风:肌肉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

⑤亡阳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及指端发给、尿量减少或无尿、大小便失禁,脉细数。

4一些传染病营分证的辨证标准①符合营分证辨证标准。

②不同传染病的特殊表现:身热、上胸部潮红、斑廖疤疹/丘疹得次疤、皮疹鲜红色/暗红色、丹毒、皮肤坏死或坏疽、走马疮、淋巴结肿大。

浅谈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于温病之治

浅谈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于温病之治

浅谈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于温病之治摘要: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

又称温热病。

属广义伤寒范畴。

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

关键词温病叶天士卫气营血三焦辩证温病作为一种逐渐被医家认知熟悉的疾病,其在辨证治疗方面,有着众多的思路与方法,对温病认知不断的发展,由原先伤寒学派的六经辨证到三焦辨证再到叶天士所创的卫气营血辨证,内容不断的被丰富,在这些医家对温病的认知中,叶天士的理论可以说是较为完备的了,简单就其学说而言,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已经算是精细如微了,但仔细分析叶天士的温病主张,我们可以发现就连他也并非独抱卫气营血辨证,视其为不二法门。

首先对其该学说进行一个了解,在细读其著作《温热论》后,会发现其主张的并非仅是上述的四个方面,还包括了三焦辨证以及脏腑辨证的一些影子,叶氏把温病毒邪侵犯人体由外到内分为卫气营血,病情的加深会伴随着向内程度的发展,但是人体不仅有内外之分,亦有上下之分;温邪有阴阳之别,侵袭人体亦有上下之分。

其中也均是按照上述的四个层面发展的吗?显然不是,叶氏在其书中有明显三焦辨证的思想,如开篇一句即点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指出温病邪侵犯人体上部阳位,肺先受邪,在这里是肺的卫气受到侵犯,若温邪不除,则按照由卫到气的顺序进行发展,变为肺热壅盛,这一步是符合叶氏四步传感顺序的,当然他还指出温邪犯肺或可传给同属上焦的心包,关于其三焦辨证的思路也由此展开,暂时不去讨论气分向营血方面的传变,叶氏之处中焦当属脾胃二脏,可由上焦顺传而发,也可由一些易困脾胃之温邪如暑邪直接袭之,中焦之脏,不言卫气营血而言脏腑功能,亦颇有脏腑辨证之意。

中焦病不愈则可传之下焦,叶氏把肝肾二脏作为下焦的邪犯之脏,既是考虑到脏腑的位置,又考虑到了病情发展的过程,下焦之病通常为温病发展后期的脏腑受损,温病之邪,容易耗伤阴液,久病伤肾,温病预后或者发展深入人体都会肾阴亏虚,出现五心烦热,盗汗等伴随症状,须在清残余温毒之余还要注意滋补肾脏,扶长正气;若热邪煎灼肝阴,则易出现肝亏而导致的肝风内动,兼在发热的温病之中,加重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看病位———上病治气,下病治血
无论温病还是杂病,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时, 从气分治还是从血分治,首先是看疾病的部位。一般 的规律是:上焦 + 尤其头面 , 疾病多从气分治,下焦疾 病则多从血分治。这从三焦的生理特性以及物质的 自然属性上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这是叶氏朴素 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这一思路首先明确地表现 在其对秋燥病的论治上,《临证指南医案·燥》中第 五某案开宗明义谈到“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此为定 评 ”。如 果 说 此 仅 为 秋 燥 所 设 未 必 具 有 普 遍 意 义 的 话,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临证指南医案·痹》中某案, 它明言“上焦属气,下焦属血”,再看《临证指南医案 ·咽喉》中艾案,案中也明确指出:“上焦之病都是气 分”。在《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冯案中叶氏还指出上 病治气,下病治血的原因为“上焦气多,血药无能为 干上部之隧”。这一思路及《温热论》中“上者上之”的 论述,启迪吴鞠通提出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 治则,对后世医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看疗效———治气效差,从血论治
叶氏在临床上对一些病证未必出现血分证候才 从血分论治,有时按常规用气分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往 往考虑从血分论治,此一思维规律在叶案中也每有反 映。如《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胀》中:“一徐姓小 儿,单腹胀数日。幼科百治无功,俭用肥儿丸、万安散、 磨积丹、绿矾丸、鸡鸣散俱不效。余谓:气分不效,宜治 血络,所谓络瘀则胀也。用归须、桃仁、延胡、山甲、蜣 螂、$虫、灵脂、山楂之类为丸,十日痊愈”。另同篇“疟”
———病初治气,病久治血;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看疗效———治气效差,从血论治。
关键词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 2 "!3* + !""# , "# 2 """* 2 "!
众所周知,叶天士对温病学的重大贡献是创立 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叶氏不但将这一理 论应用于对温热病的诊治上,而且应用于杂病论治 当中。了解其运用的思维规律,对完整掌握其精髓是 大有裨益的。近年来,笔者从流行叶氏医论医案入手 对此规律进行了探讨,发现一些与现代书刊中卫气 营血不尽相同的论述,叶氏本人运用卫气营血辨证 的思维规律大致如下。
*
医史文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 年 第 $ 卷 第 # 期
一节中,也有“连、膏、知不应,必用血药”之说。在《临 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秦案中,患者久有胃痛,而医 用解表、攻里无效,叶氏用缓逐其瘀也属此法。
此外,叶氏还有据症状辨气血的医案。如《临证 指南医案·咳嗽》中某案曰:“寤咳寐安,病在气分”, 是按寤寐及气血的阴阳属性论治的。《叶天士先生方 案真本》中还有“凡痞胀治在气,燥实治在血,四者皆 集治之宜速”的论述,也是可以借鉴的。
总之,叶氏用卫气营血辨证是有一定思维规律 可循的,了解这些,对于完整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精 髓,有效指导现代临床是很有意义的。
& 收稿日期:!""# . "# . () *
论“生病起于过用”
陈震霖 &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 *
摘要 “生病起于过用”是《内经》发病学的重要理论,对临床治疗疾病和养生也具有指导意义。在发病学上,主要体现
%
! 看病程———病初治气,病久治血
无论杂病时病,但凡病程日久,病邪久羁必然会 向深层发展,伤及血络,对此叶氏多从血分论治,其
冯明,男,副教授,从事热病临床及教学研究
著名的“久痛入络”理论可以说是这一思维规律的集 中反映。在各类叶案中,类似的医案不少。病症涉及 广泛,有腹痛、疟疾、胃脘痛、胁痛、泄泻、便血、痹证、 诸痛、"瘕积聚等,明确指出的如《临证指南医案· 虚劳》中王案有“初病在气,久则入血”之言,《临证指 南医案·暑》中程案有“暑久入营”之论,汪案中又言 “暑风久入营”,《临证指南医案·疟》中李案又明言 “其初在卫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等,此一思维规律对 后世医家尤其当代医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疑 难重症不无启迪。
# 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
辨斑疹、白#是叶天士对温病诊断学方面的贡 献,从《温热论》及各类叶案看,叶氏对色红的斑疹多 从营血分论治,而对色白的白# + 《临证指南医案》称 白疹 , 则从气分论治,认为此因“湿郁卫分,汗出不彻 之故,当理气分之邪”,此一思路在《温热论》中反映 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叶氏在杂症中也用此等辨法, 如对瘾疹,《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中顾案,对此有明 确的论述:“凡湿伤气,热亦伤气,邪入气分,未及入 血,瘾疹瘙痒,其色乃白,气分郁闭之湿邪也。……邪 混入血分,其色变赤”。就现代临床而言,此亦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如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辨证治疗。
( 思想渊源
《内 经 》受 先 秦 道 、儒 等 诸 家 学 说 ,尤 其 是 老 子 “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很深,因此把同“清静无为” 背道而驰的“过用”视为伤身致病的大敌。《老子》有 “甚 爱 必 大 费 ”,“知 足 不 辱 ,知 止 不 殆 ,可 以 长 久 ”, “物极必反”等语。《孟子》亦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左传·昭公元年》则明确提出“淫以生疾”,“过则为 灾 ”。《广 成 子 》亦 说 :“必 清 必 静 ,无 劳 女 形 ,无 摇 女 精,乃可以长生。”与此相应,《内经》则有“食饮有节,
! 发病
《内经》认为健康的“平人”全身阴阳气血处于动 态平衡的状态,一旦这种状态遭到破坏,即出现阴阳 偏盛偏衰、气血相倾、脏腑失和、形神不协等整体失 衡的状态,便是生病。打破这种整体的动态平衡虽有 太 过 和 不 及 两 途 ,但 是 ,《素 问 · 六 元 正 纪 大 论 》云 “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即 指出太过致病较不及致病来得急剧和严重,而由于 情欲饮食是人的本性,故太过较之不及更突出,所致 疾 病 更 加 多 见 。所 以 在 论 述 病 因 时 多 使 用 “无 节 ”、 “不止”、“过度”、“淫溢”等表示太过的词汇。华佗《中 藏经》在论述五脏病因时亦说:“饥饱无度则伤脾,思 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 $%&’ ( )%’ #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阐微
医史文献
冯明 +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 ,
摘要 从流行的叶天士医论医案入手对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现代书刊中论述卫气
营 血 的 辨 证 有 诸 多 不 同 之 处 。叶 氏 运 用 卫 气 营 血 辨 证 的 思 维 规 律 大 致 如 下 :看 病 位 ——— 上 病 治 气 ,下 病 治 血 ;看 病 程
于情欲无节、饮食过、劳逸过度和气候异常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过用;发病;治疗;养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生病起于过用”是《内经》发病学的重要思想, 源出《素问·经脉别论》。经文指出:“故春秋冬夏,四 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用”是超越常 度,在该段文字中指因五脏过劳而致病,结合《内经》 其他篇有关发病内容的原文来看,它指疾病的产生 是由于内在或外界各种因素发生异常变化,超过了 人体的适应限度,损伤脏腑气血所导致的。如张介宾 说:“五脏受气,强弱各有常度,若勉强过用,必损其 真,则病之所由起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叶氏医案还是《温热 论》中,叶氏常以气赅卫,以血赅营,或许因为“肺主
气属卫,心主血属营”的缘故,对此陈光淞有“盖自其 约而言之,则卫为气,营为血,循其等而言之,则卫为 气之标,气为卫之本,营为血之帅,血为营之徒也”之 论。近贤陈伯庄又有“卫生于气而浅于气,营生于血 而深于血”之言,于是有卫气营血辨证即气血辨证之 说,既然前人原有共识,此处不再赘言。
陈震霖,女,讲师,从事内经理论及教学研究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 劳而不倦”,“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素问 ·上古天真论》*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 《素问 ·生 气通 天论 》* ;“阴气 者,静则 神藏 ,躁则 消亡 ” & 《素问·痹论》* ;“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 苛疾起”& 《素问·至真要大论》等论述。可见,“过用 致病”之说的提出是有其思想渊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