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温病? 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病因: 风寒邪气 × 温热邪气 √
治疗: 不可用辛温之剂 辛凉之剂 银翘散之类
(二)、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 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 总称。
病因 主症 病理特征 温病性质
1、病因
首见于叶天士《温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 包。”
温病定义--温病共性的高 度概括。
(三)、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外感病
病因 感邪途径 临床表现
治则
来自百度文库
(四)、温病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温病
感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
温病病种中确实包括某些 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如流 感、流脑、肺炎等。
温病中仍有少数特殊病种。
中暑
传染病 感染病
许多传染病如破伤风、狂犬病、 寄生虫病等,并不属于温病。
王孟英
《温热经纬》系统构织温 病学理论体系。
三、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立论依据 实践依据 历代医家贡献
立论依据
《内经》 《伤寒论》
《灵枢·本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 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卫者,卫外而为固也”。
《灵枢·决气篇》: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 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寒凉派
1、六气皆从火化。 2、用药以寒凉清热为主。 3、制表里双解新方。
(三)形成阶段
❖吴又可 ❖叶天士 ❖吴鞠通 ❖薛生白 ❖王孟英
吴又可
1、写成温病学第一部著作 《温疫论》。 2、提出“疠气”学说。
吴鞠通
1、其著作《温病条辨》 丰富了温病的内容。 2、倡导“三焦辨证”。
薛生白
1、著湿热病专著《湿热病 篇》。 2、丰富完善温病治疗学。
一、卫分证定义:
(一)卫气的生理功能:
《灵枢·本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
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人体阳气 的一部分
卫气
皮毛
温煦肌肤 防御外邪 调节开合
肺卫
肺主气 外合皮毛
卫气
(二)卫分证定义:
温邪
卫气
口鼻
邪气
卫气

温煦肌肤 恶寒 防御外邪 发热 调节开合 汗
咳嗽
卫分证、太阳病实为同一 病变层次。
著名的温病学家,被后世尊
称为“温热大师”,其著作《温
热论》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并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温邪
六淫中的温热之邪
疠气 温毒
温热之邪
•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等。
• 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 温病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素问·痹论》:
“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灵枢·邪客篇》: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四、临床意义
区分证候类型 分析病变机制 判定病情轻重 识别病情传变 指导立法处方
第二节 卫分证辨证
学习要求:
掌握卫分证的定义、病因病 机、诊断要点、治疗措施以及风 热在卫证、暑湿在卫证、湿热在 卫证的辨证。
代表方
银翘散 发热
桑菊饮 咳嗽
银翘散 桑菊饮
辛凉解表剂 发散风热 风热表证
清热作用强 风热初起,偏表热者
肃肺降气,止咳力较强 风热初起,偏肺热者
银翘散 上焦如羽
剂型 药物 煎法 服法
杵 《温病条辨》 “上杵为散……”
散剂的特点:李东垣《用药法 象》:“散者,散也,去急病用 之。”
散--发散表邪,疏散气机
每服六钱:6×3g=18g 病重者: 3×18g=54g
1×18g=18g 72g
少量频服,轻扬之法
“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 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
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 轻扬法。”
剂型
银翘散
药物

煎法
服法

5、银翘散临床使用误区
剂型 服法及用量
(一)剂型
“丸者,缓也。”
(二)服法与用量
2、药物组成
花类--金银花、荆芥穗 壳类--连翘 叶类--薄荷、竹叶 宣散--桔梗、淡豆豉
3、煎法
《温病条辨》“上杵 为散,每服六钱,鲜 苇根汤煎,香气大出, 即取服,勿过煎。肺 药取轻清,过煎则味 厚入中焦矣。”
煮散法
煮散法
时间短
药物辛味不易 散失,易发挥辛 凉宣透作用。
4、服法
“每服六钱……病重者,约二时 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 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 解者,作再服。”
(三)病因病机:
卫气被郁
温邪
邪郁卫表 肺卫失宣
正气抗邪
(四)诊断要点
发热
要点 微恶风寒
风热袭表为例
口微渴
咽喉红肿
(五)证候类型:
分类
温热类 温热类邪气 湿热类 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
湿邪 阳邪 热邪 阴邪
湿邪
伤阳气 阻气机 夹热邪
湿热病邪
易伤脾胃 阻滞气机 病势缠绵
湿热类 温热类
卫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一节 概述
❖学习要求:
掌握温病的概念,了解温病学 的发展简史,熟悉卫气营血辨证 的源流、临床意义。
一、温病的概念
《伤寒论》“太阳温病” 温病概念的内涵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温病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一)、《伤寒论》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为温病。”
因与四时有关 又称四时温病
疠气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 素。 所致疾病多有传染性,且发病 急,病情重。
温毒
热性显著,且有传染性,所 致疾病有局部肿毒特征。
温邪
温热属性 广义概念
2、主症
发热
病因性质 正邪斗争
鉴别关键
伤寒
温病
杂病
3、病理特征
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
4、温病性质
广义概念 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属于风寒类的外感热病,如 流感。
注意
温病的概念
二、温病发展简史
1 萌芽阶段 2 成长阶段 3 形成阶段
(一)萌芽阶段
1、《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并 对其因、证、脉、治等方面都有论 述。 2、《伤寒论》简明叙述温病概念, 并为温病辨证纲领及治法奠定了基 础。
(二)成长阶段
区别温病与伤寒。
刘河间
病位 病势
(六)治则: 疏卫透表
在卫汗之可也
辛凉 轻剂
(七)代表方:
银翘散
(八)转归:
痊愈
卫分证 气分
营分
二、风热在卫证

风热犯卫证的本质 银翘散的制方特点 银翘散的临床用法
风热犯卫证 肺经郁热证
病位特点 病理特点
叶天士《温热论》第2条:“……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上焦如 羽,非轻不举。”
服法:温水送服 用量:1次1丸,1 日2-3次,每丸3 钱(9g).
3×9g=27g
病重者: 3×18g=54g 1×18g=18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