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吕霞
播下一颗美的种子——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172教育学苑播下一颗美的种子——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摘要】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同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以提高其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丰富其音乐想象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健康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作者简介】凌燕(1981.05~),女,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然而,在当前的欣赏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应从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方法等方面进行努力,赋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以新的活力。
一、选材适宜,让幼儿感受美(一)选材时应考虑到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
选材时必须始终以其教育价值出发,选择符合教育要求的音乐材料。
选择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到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上现成的歌曲、也可用一些经典曲子作为幼儿音乐欣赏的材料。
(二)选材时应考虑到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
许多音乐作品都很优美,但往往因为某些原因无论在长度上还是结构上都无法为幼儿所接受而很难成为幼儿音乐欣赏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分析与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及节选,如:中班音乐教材中《水族馆》这一活动,初次欣赏时孩子很难理解其内容,而让孩子化身为小海星、小章鱼……的形象,扭一扭,动一动,从动静交替中达到教学目标。
(三)选材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也不例外。
如平日里幼儿很喜欢玩躲猫猫,教师就请他们欣赏简洁轻快的钢琴曲《捉迷藏》;外出郊游时,孩子们兴奋不已,叽叽喳喳,跳上跳下,中途休息时,放上一段钢琴曲《郊游去》,让他们真正地沉浸到音乐中去。
二、方法有效,让幼儿表现美(一)语言法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有效的语言导入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彩虹之桥,幸福之旅:《我爱你》大班音乐教案实施方案

彩虹之桥,幸福之旅:《我爱你》大班音乐教案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我爱你》,培养幼儿对家人、朋友和老师的爱,增强他们的感恩之心。
2. 技能目标: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 认知目标:理解歌曲中的爱的表达,学会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家人、朋友和老师的爱。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我爱你》:歌词中包含对家人、朋友和老师的爱的表达。
2. 动作表演:根据歌曲内容,设计相应的动作,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乐谱、音响设备、动作卡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动作卡片摆放整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歌曲教学(10分钟):(1)向幼儿介绍歌曲《我爱你》,播放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2)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调,帮助幼儿正确演唱。
(3)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幼儿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效果。
3. 动作表演(5分钟):(1)根据歌曲内容,设计相应的动作,如拥抱、握手等。
(2)教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爱传递给家人、朋友和老师。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歌曲演唱中的表现,如节奏、音调等,评价幼儿的音乐能力。
2. 观察幼儿在动作表演中的表现,如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等,评价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及对爱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爱的表达。
3. 游戏教学:设计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演唱歌曲。
七、教学活动:1. 歌曲接龙: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重视音乐课堂中的表演艺术

的形 成 。如 “ 的 嗓子 真 甜 ” 你 的乐 感 真 好 ”这 样 的 4 学生参 与角色 的扮演 ,使表演 艺术在课 堂中得 你 .“
评 价 会 让 学生 感 到 老 师对 他 们 的 欣 赏 ,从 而 树 立起 自信
心 。再 次 ,教 师 要 正确 对 待 学 生 的 学 习成 果 , 根据 个 体 演 上 的成功 ,从而 获得 宝贵 的 自信 。
以充 分 体 现
角 色 扮 演 对 学 生 提 出 较 高 的 要 求 , 只 有 具 备 多 方 据 不 同 角 色 的特 点 要 求 ,有 些 角 色 要 有 语 言 对 白, 有
些 需 要 有 肢 体 动 作 , 有 些 需 要 翩 翩 起 舞 … … 表 情 的
“ ” “丑 ” “善 ” “ ” 。 当 然 这 样 的 角 色 是 一 种 美 恶
围, 学生 能 学 到 民族 舞 的机会 较 少 , 造成 学 生对 我 国极
如 何 让 学 生 克服 这 种 情 况 ,树 立 信 心 ,表 现 自我 为 优 秀 的 民族 舞 知之 甚 少 , 能跳 出几个 动 作 的 更是 为 数 呢 ?首 先 ,教 师 要 为 学生 创 设 良好和 谐 的学 习环 境 ,这 不 多 。正 因为 如此 ,学 生对 民族 舞 的 兴趣 更 为浓 烈 。在 样 学 生 就会 获 得 信 心 和希 望 。例 如 叫学 生 演 唱 时 ,教 师 讲 解 歌 曲 《 孔 雀轻 轻 跳 》 时 ,笔 者 让学 生 欣 赏优 美 的 金 对学 生 的 一句 亲 切 的 话语 、一 个 温和 的微 笑 , 都会 对 学 傣 家 风 情 ,他 们 欣 赏 了孔 雀 舞 后 对 傣 族 的 兴 趣 达 到 高 生起 到 稳 定情 绪 的 作 用 ,使 他 们 的表 演 水 平 得 到充 分 发 潮 , 这 时让 他 们跟 着 学 几 个傣 族 孔 雀 舞 的动 作 已经 是 水
唤醒沉睡的美 ——谈深度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

唤醒沉睡的美 ——谈深度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发表时间:2020-10-15T14:20:58.8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作者:夏萌萌[导读] 近年来,深度学习正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如何让其真正的在课堂发生,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困惑。
夏萌萌(江苏省无锡惠山小学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正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如何让其真正的在课堂发生,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困惑。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评判性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全面发展的视域来看,实现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解、认知、核心素养一、初识花鼓,进入学习情境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一段《最炫民族风》在音乐教室响起,激情似火的旋律,仿佛一下子点燃了课堂,无需教师过多的语言,孩子们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看来这就是妇孺皆知、老少皆宜神曲的魅力。
导入部分教师模拟架子鼓、非洲鼓的音色、动作,带领学生进入鼓的世界,随后播放无声的民间音乐活动锣鼓喧天的视频,“同学们能描述一下音乐场景吗?”,一只只手举了起来:“是节日的场景”,“是奶奶跳的广场舞”,“你能为这段场景配上音乐吗?”同学们摇身变成了民间艺术家,有的模仿视频里的舞蹈动作,有的用敲击凳子等方式模拟锣鼓的声音,个个兴致高昂。
此刻教师坐到钢琴前,演奏了一段《花鼓》引子部分,孩子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乐器之王的震撼效果,“你们听到的这段旋律,钢琴是怎样来模仿锣鼓声的,能试着唱出吗?”一首接地气的《最炫民族风》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具有浓郁生活气息锣鼓喧天的歌舞场面,扩展音乐视野的同时,让他们领略到了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二、寻探花鼓、体会汲取与凝练初识花鼓中,同学们已经被锣鼓喧天的氛围所吸引,他们发现了这首乐曲以锣鼓的音型开篇并贯穿全曲。
灵动倾听,感悟魅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

灵动倾听,感悟魅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发布时间:2023-02-17T01:28:56.9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月19期作者:孙启[导读] 音乐是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音乐教学,是形塑学生对于音乐认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孙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361005摘要:音乐是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音乐教学,是形塑学生对于音乐认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通过近几周的实习和跟观摩上课模式,总结以下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它需要小学教师对音乐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小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欣赏音乐,开阔眼界,让小学音乐课堂成为小学生音乐能力提升的一个真正有效的平台。
音乐欣赏就是对美的欣赏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基于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重视倾听与欣赏,让学生由最初的无意识"听"转变为对音乐内涵的感知与理解,让每一位学生成为真正的音乐欣赏者。
文章对小学课堂中运用灵动倾听,感悟魅力等方式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以及具体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欣赏欣赏,是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取向,更是心的活动。
音乐欣赏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核心的课程,以审美教育为重点。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就音乐教育而言,审美教育就是以欣赏为基础的教育,这种赞赏是学生主观活动的一种表现。
欣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倾听与欣赏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不断解放的过程。
音乐欣赏课上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作品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鉴别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1]。
1.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1.1缺乏深层次教学理念当前,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制定出合适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育:欣赏《夕阳真美》的音乐表现教案

幼儿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重视,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和认识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的实例,其中涵盖了一首经典的歌曲《夕阳真美》的音乐表现。
一、教案设计本次音乐欣赏教案的主题是夕阳和晚霞,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听一听一曲带有夕阳和晚霞元素的歌曲《夕阳真美》。
这首曲子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前奏部分,对应着黄昏时分的夕阳。
后面的部分是歌曲的主旋律,唱出了夕阳落山后晚霞美丽的壮观景象。
在合适的时间给孩子们播放这首曲子,然后让孩子们静听片刻。
教师可以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曲子的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然后引导孩子们主动欣赏这首歌曲,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意愿下更好的感受这首曲子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接下来,让孩子们聚焦于曲子中的前奏部分,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个部分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前奏部分是由华彩的弦乐和轻轻的钢琴声组成的,在音乐中整个乐队都在默默演奏,这样的安静效果很好地表达了夕阳即将落山所带来的沉寂感。
还有节奏跳跃的部分,让孩子能感受到夕阳即将要结束的暴戾节奏,旋律更是充满了“不舍”的情感。
接着,让孩子们聚焦于主旋律部分,感受这部分所表达的夕阳落山后晚霞美丽的景象。
歌曲的主旋律由女歌手轻柔的嗓音演绎,慢慢地引出了夕阳之后晚霞美丽的景象。
歌曲旋律紧紧扣住美好心情,跑动在实际生活景物之上,使人无论何时,都感觉到生活美好、人生美好。
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这首曲子的意义和情感。
二、教案效果这样的教案能够充分锻炼幼儿的感性体验能力,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夕阳和晚霞的音乐形式,体验到夕阳的沉寂和晚霞的美丽,让孩子们对自然和美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知音乐,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语言、思维和行为能力得到迅速发展的阶段,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美学情趣、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形成,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情感、语言和社交能力等重要的生活技能。
例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082教学科研JiaoXueKeYan教师·TEACHER2018年3月 Mar.2018例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陈燕青摘 要:音乐教学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师应从孩子们的心理、个性出发,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以提升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教学;形象教学;空间教学作者简介:陈燕青(1975—),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学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1-26文章编号:1674-120X(2018)08-0082-01(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幼儿园,福建 莆田 351100)一、融合游戏教学,欣赏音乐魅力教师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活动,恰恰是在音乐与幼儿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开展歌唱活动“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时,在幼儿初步学唱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简单枯燥的练习方法,与幼儿一起讨论各种演唱形式,设计小游戏:①只想做好事,而不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请幼儿表现心中装着秘密而不让人知道的神态,用说悄悄话的音乐形式来演唱;②做完好事,得到众人夸奖和表扬,心情会怎样?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请幼儿假装自己受到表扬,心里特别高兴,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③帮爷爷奶奶捶背、敲腿好长时间,自己感到累了,会有什么表情?该用什么声音来表达?请幼儿想象为自己爷爷奶奶服务了好一会儿,又饿又累的神态,用一种有气无力、筋疲力尽的声音来演唱。
这种游戏是一个表情游戏,师幼之间通过表情进行对话、碰撞,情感在假想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二、感知形象教学,倾听音乐旋律音乐形象是一种听觉形象,具有流动性,不易把握,但若把乐曲的内容转化为相对稳定的视知觉形象,幼儿则容易理解。
彩虹之桥,幸福之旅:《我爱你》大班音乐教案实施方案

彩虹之桥,幸福之旅:《我爱你》大班音乐教案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我爱你》,培养幼儿对家人、朋友和周围事物的爱,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歌曲中的爱的表达,学会用音乐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我爱你》的学习与演唱。
2. 通过歌曲学习,让幼儿理解爱的表达,学会用音乐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我爱你》的学习与演唱。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学会用音乐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我爱你》的歌谱,录音机或音响设备,音乐道具(如小手拍、小脚丫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音乐道具准备充分。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b.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如《小星星》,以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歌曲学习(5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我爱你》,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b.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正确发音,注意音准和节奏。
c. 教师带领幼儿反复练习歌曲,直到幼儿能独立演唱。
3. 歌曲演唱(3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b. 教师可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幼儿的演唱。
4. 延伸活动(2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朋友和周围事物的爱。
b.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小游戏,如“爱的传递”,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爱的传递。
5. 总结与反思(1分钟):a.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爱的表达的重要性。
b.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表达对家人、朋友和周围事物的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教师与幼儿互动,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歌曲的美妙,理解爱的表达。
幼儿园璀璨成长:音乐名曲鉴赏教学案例

《幼儿园璀璨成长:音乐名曲鉴赏教学案例》1.概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幼儿园正是他们展翅飞翔的起点。
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以音乐名曲鉴赏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富有成效的音乐教学活动。
2.音乐名曲鉴赏的重要性音乐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对幼儿的语言、情感和智力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接触和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幼儿可以启发自身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3.音乐名曲鉴赏教学案例3.1 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旋律简单、优美、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音乐作品更受欢迎。
可以选择《小星星》、《春天在哪里》等经典儿童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3.2 创设情境和引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情景引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小星星》为例,可以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给幼儿讲解星星的样子和运动轨迹,再播放《小星星》音乐,让孩子们跟随着音乐,模仿星星的运动。
3.3 聆听和表达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心倾听、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幼儿描述自己在聆听音乐时产生的情感和联想,或通过绘画、舞蹈等形式表达。
3.4 拓展延伸除了直接的音乐鉴赏活动,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乐器、听音乐游戏等形式,拓展延伸音乐活动,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4.总结和回顾音乐名曲鉴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
在幼儿园阶段,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和能力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5.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感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音乐名曲鉴赏教学,可以激发幼儿们的音乐天赋和潜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作者:王丽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260-01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呢?一、多媒体技术与欣赏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学丰富而生动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
由于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有限,所以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过程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经常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
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便可将欣赏时所需要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使幼儿在特定画面的引导下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如在欣赏《卡门序曲》时,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威武的斗牛士的形象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和遥远。
于是,笔者制作了西班牙马德里斗牛场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当马德里斗牛场的画面一出现时,孩子们都不禁被斗牛场雄伟、奇特的建筑所感染,“哇”的一声惊叹起来。
而当斗牛士斗牛时的精彩镜头合着音乐播放出来时,孩子们更是变得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随着震撼的音乐跟着影像模仿起来。
于是威武的斗牛士的形象在幼儿面前一下子变得清晰、直观起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
二、将“道具”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意境爱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一样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许不觉得有趣,但到了孩子们手中,便如同一件宝贝,能生出不少的玩法。
采用合适的“道具”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也不失为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
于是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体验音乐连绵不断的、轻柔的、抒情的意境,笔者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条彩带,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挥舞纱巾,引导他们一边倾听音乐,一边观察彩带飘落的形态。
2024音乐欣赏课教案优秀

2024音乐欣赏课教案优秀2024音乐欣赏课教案优秀1(约939字)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能够安静地倾听、欣赏音乐,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3 、了解《化蝶》的基本结构,学习分辨乐句。
教学准备:1、音乐《化蝶》、花园图片。
2、幼儿有去过花园玩的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你们去过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教师出示花园图片,进一步深刻幼儿印象。
引导语:这个花园漂亮吗?在这个花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2、完整欣赏乐曲:引子+A段,充分感受乐曲优美旋律。
引导语:昨天,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乐曲:引子+A段,请幼儿安静地听乐曲。
引导语:你们觉得花园里发生了什么?引导语:再听一次,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幼儿再次欣赏引子+A段,同时,与助教老师分别扮演花朵和蝴蝶,示范动作。
引导语:在这段乐曲里面,老师和助教老师分别扮演了什么?教师分解蝴蝶动作,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动作。
教师播放乐曲:引子+A段,带领全体幼儿。
请一位幼儿与教师示范表演,教师小结提升。
3、跟着音乐表现动作。
①播放乐曲:引子+A段,全体幼儿跟着乐曲表现蝴蝶的动作,助教老师扮演花朵,主教老师观察、指导。
②再次播放音乐引子+A段,幼儿表现动作,同时,教师提高要求:表现出蝴蝶优美的姿态。
③分角色扮演:播放乐曲引子+A段+A段,第一个A段男孩子扮演花朵,女孩子扮演蝴蝶,第二个A段双方角色互换。
教学结束2024音乐欣赏课教案优秀2(约797字)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应音乐的速度与曲式。
2、依曲式配器伴奏,巩固伴奏的听辨与演奏。
教学准备:音乐CD、录音机、铃鼓、鼓、三角铁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导师:小风筝被老树怪抓住了,它很后悔扯断绳子,于是,他请猫头鹰帮他把一根紫色羽毛交给小主人,小主人很着急地赶去救它。
二、感应速度1、音色探索:铃鼓探索铃鼓的摸、抓、拍、点、摇的`不同音色,注意由快至满进行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采茶”(学前班幼儿园大班教案)

周村长安幼儿园吕霞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知道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练习,熟悉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许多茶树,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单知识。
(2)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随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根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根据图谱来欣赏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3、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奥尔夫音乐第13讲欣赏教学1教案-闾鹏

《奥尔夫音乐教育》教案内容一、章节内容:第六单元奥尔夫音乐教育欣赏教学1二、课时:2学时三、教学目的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是如何进行,学习欣赏的方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认识奥尔夫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方法,学会奥尔夫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探索法、积极评价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同学们好,请大家回想之前所接触到的音乐课程除了歌唱教学还有什么?学生:欣赏课程老师:对,谈谈你们心目中的欣赏课是什么样的?学生:……老师:今天我们来了解奥尔夫音乐的欣赏教学和大家小学初中所接触到的音乐欣赏课程有什么不同。
(PPT第一页)老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学习奥尔夫欣赏教学的内容,分别是(PPT第二页)认识奥尔夫欣赏教学、奥尔夫欣赏教学的方式、奥尔夫欣赏教学的设计方法。
2.认识奥尔夫欣赏教学:教师:首先第一个方面认识奥尔夫欣赏教学(PPT第三页)。
1943年,在奥尔夫先生的论文中,《论儿童的音乐和非专业的音乐》中曾提到:“片面的、被动的音乐聆听和缺乏主动的实际参与的教学有损非专业人士的音乐经验。
过多的被动聆听不仅会导致亲身参与的失衡,还会养成消极被动、只听不做、空谈快意的怪癖态度。
”老师:奥尔夫先生这一段话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PPT第四页)老师:儿童的音乐教育不是让孩子走向音乐,而是通过你的多感官的艺术教学形式,让音乐发自于孩子的内心,基于孩子们固有的天生的音乐能力,在我们的引导下,自然地、自发地去唱、动、奏、画、创作等等,音乐的出发点在于孩子,而不是我们给予的音乐。
老师:( PPT第五页)如何引发孩子固有的音乐能力呢?老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三大特点: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
其中综合性是如何定义的呢?一切能够引起儿童多感官参与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放入到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来。
老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单簧管波尔卡》(PPT第六页)这首乐曲来学习奥尔夫欣赏教学都有哪些方式,首先请大家听一听,欣赏一遍,熟悉这首乐曲的旋律。
缤纷音符引领儿童情感:梦幻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二

【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它网罗了人类的情感,抒发着人类的心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起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就是幼儿园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如今,我们更加注重如何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和表达音乐,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缤纷音符引领儿童情感:梦幻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二。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音乐审美素质,让幼儿开始认识和感知音乐。
2.启发幼儿音乐创造力,在锻炼音乐基本功的同时,让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音乐。
3.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愉悦地表达情感,充分释放自我。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首音乐作品:《春天在哪里》和《两只老虎》。
先是《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这是一首具有启蒙意义的儿歌,给孩子们展现了春季的美好、丰富多彩的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这里我们将其制作成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中,一只小黄鸟担心春天不会来。
直到经过了一段寻找之后,小黄鸟终于发现了春天的几个特征,如:花儿开放、小河流动,鸟儿欢叫等等。
歌曲的歌词描述了这些春天特征,同时也嵌入了一些生命向往的情感,如:渴望小鸟的飞翔和生命的美好等等。
然后是《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是我们大班的实际操作和练习的曲目。
这首歌曲简单明快、易于唱响,内容生动有趣、减轻了幼儿们的紧张情绪,使其在轻快的节奏中自然而愉快地发掘音乐的乐趣。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如:模拟动物穿梭、唱歌跳舞、观察环境、画图表现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可以学习和理解音乐,在体验和表达过程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教师将一些春天的卡片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猜猜卡片上显示的是哪些物品,这时候,教师引领孩子们想象卡片上的物品和特征,铺垫音乐内容。
2.导入歌曲教师介绍《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并在音乐前蒙眼演示大自然的状态,并请孩子们与教师一起模拟春天的状态。
3.学习唱词教师演唱词,带领孩子们跟读歌词,在课中配合一些模拟情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让课堂充满活力——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

让课堂充满活力——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
肖红元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10(000)019
【摘要】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开阔幼儿音乐视野、丰富幼儿情感世界,让幼儿获得快乐。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肖红元
【作者单位】厦门英才学校幼儿部,福建厦门361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3.5
【相关文献】
1.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2.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做法
3.谈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
4.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几点做法
5.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本学期我园开展了音乐领域公开教学活动,从听别人的课到自己上完课后,渐渐的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
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这对我触动很大,是的,每个孩子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向幼儿讲解音乐作品和让幼儿单纯地运用倾听的方式感知音乐,通过研究和在这次的公开教学中我发现让幼儿在伴随音乐进行的表演过程中直接进行感知体验,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老师应注意将倾听和表演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以下是我对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几个观点:
一、选择最好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多渠道中欣赏音乐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应该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
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的演奏演唱,录音机磁带、VCD等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恰当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如每天早晨孩子们陆续来
幼儿园时、午睡以前、进餐、离园等时间播放音乐,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有些孩子听多了音乐,能马上跟着音乐的即兴跳舞呢!
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天地中,激发幼儿爱歌曲的乐趣
孩子好奇好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块块积木,一点点的玩具,都能为孩子提供想象表演的天地。
因此,在音乐区域中,我为孩子提供了各类能发出声音的玩具、乐器、头饰、箩筐等材料,随时为孩子们开放,尽情让他们游戏,让他们去自由探索,自由地玩耍。
孩子们在音乐区域中摸摸、敲敲、打打、动动、玩玩、跳跳,展现他们各自的表演才能。
有的孩子担任了小指挥,那着指挥棒有摸有样的做起了指挥家、有的孩子拿着纱巾戴着头饰随优美的音乐扮演风爷爷,跟小朋友做游戏,风爷爷吹呀吹呀,吹得风车转悠悠,吹得风筝飘上天、有的孩子拿着箩筐,在摘苹果呢!……幼儿在音乐中无拘无束、尽情表演。
音乐区是为孩子提供尽情发挥创造的天地,孩子们在这片音乐的天地里,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三、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使用不同符号体系来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受和表达活动经常是整体性的相互不能分割的,人在运用不同的符号体系来对音乐感知结果进行表达时,其实是在进行更深一步的感知了,所以利用这一规律让幼儿欣赏音乐,幼儿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对音乐更感兴趣了。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
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为孩子的音乐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
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艺术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演音乐。
吕霞
南昌县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