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ppt课件
真实性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 能虚构夸张。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 语五个部分。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 标题
– 导语 – 主体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故、 加上 How——如何, 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哪怕是只是缺少一两个要素, 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 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 的事实大为逊色。
★广义: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 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 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 等。
★狭义: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 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 确简短的报道。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 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 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00 字左右。(注意:要符合 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பைடு நூலகம்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
辅助
– 背景 – 结语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战线长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战线长 胜利大
时间精确 暗示进展迅速
至发电时止,该路 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鲜明旳感情色彩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褒
敌军:纷纷败退,毫无斗志, 贬
课后练习三
越过
只写出了“经过”
第
一
突破
题
体现了经过战斗所取 得旳进展。
“到达”只表达一般旳“到了”“到达” 之意,“渡至”则体现旳是“从水路进军, 来到了……”
旳 • 何因?(Why?)--事情发生旳原
六因
个 • 何事?(What?)-事情发生旳经过
要
• 怎样?(How?)--事情发生旳成 果
素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处理了。6个“W”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新闻旳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旳 原因、经过、成果;
新闻旳构造:一般涉及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旳写法:主要是论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旳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 语言简要精确。
小结:
• 《新闻两则》所报道旳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攻打阶段具有关 键意义旳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旳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旳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精确简要,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旳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日所学习旳 知识利用到今后旳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 受、思索周围旳世界,开阔视野,提升认识 水平。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 "two news" in Chinese volume 1 of Gr ade 8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2、篇章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规范版)闻两则教案3、篇章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最新版闻两则教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
负隅顽抗(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白 崇 禧 介 石
蒋
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第一层是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 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第三层是背景资料: 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 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 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地点
长江安庆、 长江安庆、芜湖 渡至繁昌、 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 铜陵、青阳、荻 鲁港地区。 港、鲁港地区
时间
二十日夜起 二十四小时 内 二十一日下 午五时起, 午五时起, 至发电时止
1、新闻两则
毛泽东
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6人死亡 发生余震439 439次 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6人死亡 发生余震439次 36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最新消息, 中新社北京九月一日电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最新消息,据 四川省、云南省地震局报告,截至北京时间一日十一时, 四川省、云南省地震局报告,截至北京时间一日十一时,攀枝 花六点一级地震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五百零六人受伤。 花六点一级地震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五百零六人受伤。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截至一日零时,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截至一日零时,攀枝花六点一级地震 震区共发生余震四百三十九次,其中三至三点九级六次, 后,震区共发生余震四百三十九次,其中三至三点九级六次, 四至四点九级两次,五点六级一次。 四至四点九级两次,五点六级一次。 另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 另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攀枝花市房屋受损一万五千 余间、倒塌两百余间、水库受损九座、山坪塘受损十三座, 余间、倒塌两百余间、水库受损九座、山坪塘受损十三座,凉 山州和云南楚雄等地的灾情正在核实当中。 山州和云南楚雄等地的灾情正在核实当中。 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八月三十一日抵达震区即与四川省政 府的现场工作组一起组织召开四川省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联席 会议,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 会议,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中国地震局 现场工作队灾评科考组派出六个工作组前往攀枝花市仁和区调 查了解灾情, 查了解灾情,九月一日派出十个工作组赴会理县和攀枝花市仁 和区开展全面的灾害调查工作。 和区开展全面的灾害调查工作。监测分析组八月三十一日在震 区增设一个测震流动台, 区增设一个测震流动台,九月一日在震区再增设一套测震流动 加强对余震活动的监视。(摘至中国新闻网) 。(摘至中国新闻网 台,加强对余震活动的监视。(摘至中国新闻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字词拼音及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字词第一课:新闻两则鄂è 豫(yù)绥靖suíjìng:平定。
撰写zhuàn 溃退kuì督战dū歼灭jiān 阻遏zǔè:阻止。
聿(yù) 阌(wén)乡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第二课:芦花荡寒噤hán jìn:因寒冷而哆嗦。
疟子yào飒飒sà舀水yǎo 竹篙gāo 提防dī泅水qiú蹿cuān 仄歪zè wāi水淀diàn 吆喝yāo he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 jiǎo:形容路弯弯曲曲或走弯弯曲曲的路。
月明风清yuè míng fēng qīng:只与清风、明月为伴。
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
也比喻清闲无事。
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课:蜡烛拂晓fú 瓦砾wǎ lì肃穆sù匍匐pú fú地窖jiào烧灼zhuó鞠躬jūgōng腋窝yè颤巍巍chàn wēi wēi:抖动摇晃。
(多用来形容老年人的某些动作)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āng 给予jǐ琉璃liú lí箱箧xiāng qiè珐琅fà láng 晨曦xī掠夺lüè瞥见piē惊骇hài 眼花缭乱liáo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或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 cún: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纳粹cuì荒谬miù杀戮lù恍惚huǎnɡ hū憧憬chōnɡ jǐnɡ悼念dào 蜿蜒wān yaán 缭绕liáo rào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骇hài:惊吓;震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件
新闻两则读一读生字、生词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阻遏阌乡绥靖区鄂豫
区宋希濂杜聿明锐不可当wúdíkuìdūsàièwénsuíjìngèyùliányùdāng解词锐不可当:
锋利无边,不可抵挡。
业已:绥靖:已经安抚、平定多音字当dāngdàng
塞sàisāisè当真当权塞外瓶塞
敷衍塞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一、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 月20 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第1 课《新闻两则》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及其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
时代背景: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 月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辨析
要塞()阻塞()堵塞()塞子()
荻港()获得()溃退()
歼灭()阡陌()纤维()
锐不可当():
当真()不含:业已:sàisèsèsāidíhuòkuìjiānxiānqiāndāngdàng 不可抵挡。
不包括。
已经。
模拟播音:
老师和学生用新华社播音员的口吻朗诵这篇新闻稿。
点我听朗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第一课_新闻两则_课件
教学过程
• 再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导语和标题) 结论:标题比导语更简洁。 你们能有比这更简单的概括吗?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教学过程——主体研读
为什么渡江是由北向南呢?介绍背景。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 战略进攻。1948年发动三大战役,给国民党以致 命的打击。北方的局面基本已被我军控制。1949 年1月,蒋介石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大搞和 平谈判阴谋,但被毛泽东看出这种阴谋。发出要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谈判, 我方提出8条21款,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20日夜接近21日清晨,我军就发起了渡江战役。
为什么? • 东路军。因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详 细写更能突出我军锐不可当的英勇气势。 • 为什么中路军不放在中间写? • 因为中路军进攻最早,所以先写。
教学过程
小结:可见作者在写新闻时的布局谋篇, 以及语言的运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 想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学会关注标题、 导语和主体。
小结
• 新闻的结构:
第一课 新闻两则
目标:
1.了解新闻知识,从而快捷有效地理清思路, 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阅读新闻的方法; 2.品味一些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 大力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课文,你们从课文里都知道了什么? 1.文章题目是什么?(强调听新闻或读新闻应注意 什么) 二、教师再读课文,重新思考刚才的问题。 1.题目是什么?(题目在新闻中的专业术语叫标题) 还听到了什么? 思考有一百万吗?(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一百万是怎么来的?自读课文。
教学过程——主体研读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 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 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 妙处。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一往无前) 展渡江盛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扬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两则新闻:《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 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 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 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 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 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重点知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绥靖[ suí jìng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
也作「绥静」。
词性:动词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
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
“慰抚”之意。
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
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
一般用于贬义。
近音词:绥静[ suí jìng ]燧镜[ suì jìng ]岁竟[ suì jìng ]【造句】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绥靖社稷的大功。
阻遏[ zǔ è ]:阻止;阻拦、遏止。
词性:动词反义词:通达同音词:阻扼[ zǔè] 阻阨[ zǔè] 阻阸[ zǔè]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形容气势威猛,所向无敌,不可抵挡。
也作「锐未可当」。
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词性:成语;形容词业已[ yè yǐ ]:业经;已经。
词性:副词同音词:业以[ yè yǐ ]泄气[ xiè qì ] :泄劲。
灰心丧志。
讥笑人劣弱无能。
词性:动词;形容词反义词:助威[ zhù wēi ]起劲[ qǐ jìn ]奋发[ fèn fā ]近义词:灰心[ huī xīn ]气馁[ qì něi ]败兴[ bài xìng ]泄劲[ xiè jìn ]同音词:屑泣[ xiè qì ]懈气[ xiè qì ]亵器[ xiè qì ]瀣气[ xiè qì ]溃退[ kuì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语文书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
语文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部编版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涉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报道,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下边整理分享这两个消息报道的原文及创作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1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ppt课件
正确理解消息的结构:
标题:包含引标、主标、副标;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导语: 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主体: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全,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
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词语积累
yú zhuàn
负隅顽抗 wǎn 古宛县 huáng 潢川
撰写 xiù 星宿 è 鄂 yù 豫
wǎn 皖 è 阻遏 lián 濂
suí jì ng 绥 靖 wén 阌乡 yù 聿
负隅顽抗(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 的的六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 和主体。理清文章结构 层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地点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 原因 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 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 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 和 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 结果 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形象地再现了敌人狼狈不堪、抱头鼠窜的情景。
2、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插入了两则史料有何 意义?
利用史料突出南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3、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
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即真实性。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是迅速及时,即及时性。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简明扼要,即简明性。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四是高潮在前,即价值性。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很多时候我们只讲前面的三点,因为这一点是肯定要表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以及价值性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请同学们找出这篇新闻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三、合作探究,画画地图。
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
(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四、角色体验,变换阅读。
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3.当当主持人如果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
五、语言品味,学习提高。
♂看谁读得好,讲得好。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②第4小题①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
而②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
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③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
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
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另外阅读时还要注意新闻的要素,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这样就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
2、课外延伸:①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作比较。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我们比较一下两文相同点: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渡江战役情况。
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的无能。
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洁的特点。
不同点: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
《人》文统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情况作介绍。
《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
《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
《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西(较详)中(略)东(详)长_______________横↓ ↓ ↓ ↓ 渡 ______________ 江(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