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E

1农村教育的现状

1.1经费十分短缺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债务沉重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所以危房改造速度慢,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师资培训的经费落实不到位,教学设施的添置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普九”债务沉重,校长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管理,甚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更使债务负担加重。

1.2学生生源锐减

现在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大大减少的情况,学生生源严重不足。学生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学生自然人数逐年减少;民工潮经久不衰,学生随双亲外出就读增多;城镇化建设加速,城乡教育差别日趋扩大,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人数锐减给学校带来难处,使学校难以处理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校舍、教学设施等)的合理调配,不能保证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育活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教师严重缺编

教师缺编是农村学校中非常普遍的。由于受财政、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充实和流动严重受限。一方面,大量专科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不能分配就业;另一方面,教师队伍自然减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致使农村学校中公办教师偏少。为保证教学行为的正常开展,学校只有自己拿钱去请代课教师,高水平的代课教师无法请到,请来的代课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很少。他们不是教学水平低劣,就是干一两年就走人。许多老百姓抱怨村级学校教师更换频繁,学校实在有说不出的苦衷。聘请代课教师既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更严重的是拖了义务教育的后腿。学校在此状况下的通常做法是加重公办教师的工作量;返聘退休教师;组建大班,节约师资。在一些村级学校,老百姓自筹资金,校舍修缮一新,宽敞明亮,但站在讲台上的多数是两鬓花白的行将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不愿上山下乡,这些年还几乎没有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我们忧虑的是:当这批老教师全部退休之后,谁来教育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谁来支撑我们的村级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4教育资源匮乏

当前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学软资源(远程教学系统、彩电、放映机、信息资源等)都很缺乏。尽管已施行了针对西部学校的“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却很难惠及每一所学校。学校无法了解到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教育教学信息,学校的教育教学很难有质的突破;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等硬环境或缺或危。

2农村教育滞后不前的原因

2.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

理论研究18

2010.04B

总第188期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

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受制于这样的农村教育体系,不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半文盲率难以降低,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无法扫除,至今仍然在增加。其结果,贫困农村农民的素质低下就是铁定的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一种空想。2.2农村财力不足是根本原因

以广西这一特殊地区为例。广西近年来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广西财政总支出的1/6,即每6元钱中就有1元办教育。如2000年—2002年,

广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18.9%,

19.1%,18.9%。虽然表面上看,广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比重上没有低于其他省区,但是广西年财政收入绝对数额低,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也相应较低,因此,广西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省区的。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3》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为665元,广西为387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3名。虽然中央决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发达县份与欠发达县份仍相差很大,如凌云县2002年一般预算收入为2196万元,

人口18.4万人,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19元,连基本的支出都无法保证,难以承载“九年义务教育”

之重。从广西地区也就可折射出其他省(市、区)贫困农村地区的相似处境。

财力不足,必然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投资体系难以运转。按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体系来看,当地较为贫困的乡镇财政负担着农村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贫困的乡镇财政一般是

“吃饭”财政,根本无力独自进行公共产品投入。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极少,而且附加条件多,加上程序复杂,层层盘剥,真正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不多,不能满足农村教育最基本的需要。从教育经费和教育投资规模来看,农村教育的质量是难以有保障的。2.3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

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耗资大、成效少。2.4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

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

尤其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

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1/3或1/2,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乡镇的向县城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被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也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3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3.1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应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

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3.2改革农村教育教学内容

改革农村教育教学内容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村教育要由单纯追求升学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要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献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教育,克服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的陈腐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