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分类年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关于微生物的课件PPT

关于微生物的课件PPT

稳定期
细胞分裂速度减慢,死亡速度 增加,活菌数达到最高点。
衰退期
活菌数急剧下降,大部分细胞 死亡,细胞代谢活动减弱。
04
CATALOGUE
微生物的代谢与产物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01
02
03
分解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将有 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小分 子,如二氧化碳、水、无 机盐等,同时释放能量。
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通 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分解 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肥料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肥力,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 物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微生物饲料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饲料, 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酒精、醋酸、酵 母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 领域。
详细描述
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它们的细胞结构 相对简单,没有细胞核,只有核糖体等细胞器。这些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真核微生物
总结词
真核微生物是一类具有细胞核的微生物,其遗传物质被核膜严密包裹,形态较为复杂。
详细描述
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具有细胞核和 其他细胞器。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
详细描述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蛋白质外壳通常由多个蛋白质亚基组成,具有保护核酸和参与感染宿 主细胞的作用。病毒的形态有球形、杆形、丝形等不同形态,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和破坏作用较强。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课件
生物固氮
利用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 可利用的氮肥,提高土壤氮素含量。
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抗菌、抗病毒物质,防治 植物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物采油
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增加油井产量 。
在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与治疗
疫苗研发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激素、抗体等物质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环境影响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 放养分、合成有机物等。同时,微生物也能够引起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类疾病。
02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染色法
根据细菌对染料的反应不同,将细菌 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 大类。
芽孢染色法
通过染色观察芽孢的位置和形状,对 细菌进行分类。
生化反应
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生化底物的反应 ,进行分类鉴定。
16S rRNA基因测序
通过分析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 ,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对细菌进行 分类鉴定。
真菌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孢子、细胞壁等 ,进行分类鉴定。
生理生化特征
根据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如发酵、呼吸等,进 行分类鉴定。
01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或特定基 因序列,与其他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从 而确定微生物的种属或菌株。
02
03
优缺点
准确度高,可鉴定高度相似或难以区 分的微生物;但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 高,实验成本也较高。
04
微生物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产各 种食品、饮料和工业原料,如

最新微生物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第二讲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1)
一级、二级实验室(BSL-1,BSL-2): 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BSL-3,BSL-4): 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但应经 管理机构批准。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有利方面
1、参与物质循环 2、生产上 (1)工业上:食品、皮革、纺织、化工等。 (2)农业上:制造菌肥、植物生长素、灭虫等。
(3)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a.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b.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c.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4)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易感机体是诱发机会性感染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过程
1. 经验时期 特点:人类对微生物视而不见,触而不觉, 嗅而不闻, 食而不查,得其益、不 感其恩,受其害、不知其误。
细菌DNA:
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在细胞内只有2-3μm。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n isolated nucleoid released from E.coli.
B、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capsule): 1、概念: 2、化学组成:多糖或多肽。 3、形成条件:营养丰富 4、功能:抗吞噬、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粘附作用。 5、观察法:荚膜染色或墨汁负性染色。
展望:微生物将永远伴随人类而存在,人类与
病原微生物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近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大事记:
❖2003年春,SARS病毒爆发流行; ❖ 2004年春,禽流感爆发(H5N1); ❖ 2005年春,流脑局部流行; ❖ 2005年6-7月,人-猪链球菌感染; ❖ 2005年冬,全球性禽流感爆发 ❖ 2006年夏,登革病毒 ❖2009年,流感病毒 ❖2010年,手足口病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微生物是指生物体从体积、形态、代谢、遗传等方面都很小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十分丰富和多样化,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学的基础。

一、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形态通常为单细胞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积较小。

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人类而言,细菌既可以带来益处,如参与乳酸发酵制作酸奶和奶酪等,也可能造成伤害,如导致感染和疾病。

二、病毒病毒是一类依赖于寄生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由外壳和核酸构成。

病毒无法自主复制和生长,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物活动。

病毒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感冒、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三、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其中很多种类形成菌丝体。

真菌主要通过分解和吸收有机物来生长繁殖,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同时,一些真菌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霉菌和念珠菌等。

四、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原生质虫、滑虫、毒理性质虫等多个类别。

它们可以通过吞噬和溶解其他微生物或有机碎屑来获得营养。

但是,一些原生动物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钩虫、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等。

五、蓝藻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通常分布在水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并释放氧气。

蓝藻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蓝藻会在水体中繁殖过度,形成水华,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微生物种类繁多,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分类。》课件培训讲学

《微生物分类。》课件培训讲学
全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微生物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和分类 特征。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分子指纹图谱技术
01
利用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宏基因组学分析
02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对环境样本中的全部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了解
其群落结构和分类特征。
蛋白质组学分析
03
通过对微生物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了解其表达谱和分类特征。
CHAPTER 04
微生物分类的应用与前景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通过对微生物 的分类和鉴定,可以了解其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例如,在污水处理中,通过分类鉴定不同的微生物,可以了解其降解污染物的特点和能力,为优化污 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定义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一类没有细胞 结构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
亚病毒等。
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对宿
主细胞具有高度的寄生性。
繁殖方式
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通过吸附、 侵入、复制、释放等过程在宿主 细胞内繁殖,具有隐蔽性和变异
性等特点。
CHAPTER 03
微生物分类的方法与技术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等特点,采用分类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划分。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多样性。
微生物的重要性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生 态过程。同时,微生物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最新微生物分类鉴定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分类鉴定PPT课件
例如芽孢杆菌(Bacillus)表示能形成芽孢的杆状菌。 属名有时可用人名或地名来表示。例如Pasteurella pestis (鼠疫巴斯德氏菌),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
属名在上下文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缩写。例如
Bacillus可用Bac.表示。
(4)学名的第二个词为种名。
种名是拉丁语中的形容词,表示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3)亚种或小种(subspecies):
在微生物学中,通常把在实验室中所获得的变异 型菌株,称之为亚种或小种。
例如,大肠杆菌野生型的一个菌株称“ K12”, 它不需要某种氨基酸。通过变异,可以从K12中获得 需要某种氨基酸的生化缺陷型菌株。那么该菌株就 称为K12的亚种或小种。
4)型(type):
一、菌种鉴定的条件
鉴定菌种,至少要具备下面3个条件: 1.待鉴定的菌种一定是纯种 如果菌种不纯,所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混合现象,这 样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鉴定之前,首先要将 菌种纯化。
纯化方法,一般有2种:平板划线单菌落分离法和 单细胞分离法。前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
2.选一本比较好的鉴定手册
例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中第三个字
母就是命名者的姓。 如果对以前的命名有所改动,也有一定的规则。
例如:
枯草芽孢杆菌,最早(1838年)由Ehrenberg
描述,定名为“Vibrio subtillis(枯草弧
菌)Ehrenberg,1838”。到了1872年,Cohn认为弧 状不是它的特征,提出转属,但保留其种名,更名
在自然界中,同一地区也可能有同一种微生物的各 种类型同时存在着。它们彼此之间的区别往往不象变 种那样显著,一般往往表现在菌体的化学组分(抗原 等结构上)

微生物课件ppt

微生物课件ppt

病毒的防治与利用
防治
预防病毒传播的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接种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 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利用
虽然病毒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威胁,但它们也可以被用于研究 和治疗。例如,病毒载体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发。此 外,病毒还可以被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系统发育关系,可以将微 生物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小型藻类等 几大类。其中,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病毒则是一类非细胞型 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真菌则是 一类具有细胞壁和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 等;原生动物和藻类则是单细胞生物中的两大类。
02
CATALOGUE
原核微生物
细菌
细菌的基本特征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 胞质和核区的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 、大小和颜色,如球菌、杆菌、螺旋 菌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分类
根据革兰染色法的不同,可将细菌分 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繁殖 周期短,数量增长快。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主要通过二分裂、裂殖、芽殖和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
遗传变异与进化
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遗 传变异,这些变异为微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基础。
微生物的遗传工程
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其生产效率或改 良其性状,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
06
CATALOGUE
微生物的应用
在工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工业原料,如酒精、酵母、柠檬酸等。

最新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分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分PPT课件

产生的某类特殊的生成物。例如在细菌鉴定时常测定被检
测菌是否产生H2S、吲哚、醇、有机酸,能否还原硝酸盐 能否使牛奶凝固、胨化等等。
由此产生的生化试验主要有:糖发酵实验、甲基红试验 (methyl red test,简称M.R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 试验)、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硝酸盐 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氰化钾生化试验等。
2024/3/13
15
2. 现代分类依据: 进化的测量指征: 20世纪70年代以前,讨论进化主要
涉及高等生物,有关微生物进化很少提及。 进化指征的 选择: ① 形态学特征:
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形态特征在不同类群中进 化速度差异大,不准确。
② 分析和比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
以 蛋白质、DNA、RNA作为主要指征。
2024/3/13
26
分类学上目前主要采用较为间接的比较方法——核酸 分子杂交,来比较不同微生物DNA碱基排列顺序的相似 性进行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核酸杂交的具体测定方法很 多,按杂交反应的环境可分为液相杂交和固相杂交两大 类。经典的方法是固相滤膜法,它需要放射性同位素。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则是复性速率法,它不需要放射性同 位素,操作简便,并有较好的重复性。
2024/3/13
18
核酸探针技术原理:两条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如果具有互补 的碱基序列,就能够特异性的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据此, 将己知核苷酸序列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 己变性的被检DNA样品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 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 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 叫DNA分子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制备核酸探针要注意两个 关键性的问题:要选择特异性强而又无交叉反应的核酸(DNA 或RNA)片段,可通过核酸重组和克隆以及人工合成、PCR扩 增等技术获得;其次是标记物,当前常用同位素(32P、125I、 35S等)、光生物素及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

微生物的分类知识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知识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与命名
分类等级
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其中,界是最大的 分类单位,下面是门、纲、目、科、属、种等依次递减的分类单位。
命名
微生物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双名法,即根据它们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结 合它们的分类等级进行命名。例如,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命名通常包括属 名和种名两部分,属名用大写字母表示,种名用小写字母表示。
植物病毒
感染植物的病毒,如烟草花叶 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
亚病毒
朊病毒
是一类没有核酸的蛋白质感染颗 粒,能够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如疯牛病等。
卫星病毒
需要依赖其他病毒才能复制的病 毒,分为卫星DNA病毒和卫星 RNA病毒。
类病毒
•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类病毒:是一种环状闭合小分 子量dsRNA,可以引起马铃薯纺锤块茎病。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高效的生产 方式,可用于生产许多重要的 生物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 、生长激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支原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 感染动植物和人,引起各种疾病

衣原体
01
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 间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命周 期和传播途径。
02
衣原体的感染可以引起人类和动 物的疾病,如沙眼、肺炎等。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 间的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但缺乏细 胞壁。
立克次氏体的感染可以引起人类和动Hale Waihona Puke 物的疾病,如斑疹伤寒等。来源。
微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 稳定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也在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024版全新微生物科普ppt课件

2024版全新微生物科普ppt课件

03
列举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改造中的应用案例,如生产生物燃料、
药物等。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研究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
生物高通量测序
阐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如微生物多样性分 析、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等。
应用案例
各类微生物简介
细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形态多样,广 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等环境 中,参与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
真菌
包括酵母菌、霉菌等,具有真核 细胞结构,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 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病毒
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必须 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对宿 主细胞具有破坏作用。
原生动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运动能力, 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是自
临床试验与成果转化
加快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进程,推动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益生菌产品开发前景分析
益生菌种类与功能拓展
发掘更多具有益生功能的菌株,拓展益生菌产品的种类和应用范 围。
益生菌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深入研究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为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 科学依据。
益生菌产品技术创新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益生菌产品的活性和稳定性,满 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碳循环
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参与碳的固定和释 放,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浓度。
磷循环
微生物分解含磷有机物, 释放磷酸盐,促进磷在土 壤、水体和生物体之间的 循环。
微量元素循环
微生物还参与铁、锰、锌 等微量元素的循环,影响 这些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 分布和利用。
维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
食物链的基础
2024全新微生物科普ppt课 件
contents

微生物课件ppt

微生物课件ppt
生物控制技术
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传 播。
微生物防治与控制的法规与政策
法规制定
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微生物防治与控制的行为,保障公 众健康。
法规执行
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法规和政策,监督和管理微生物防治与控制工作 。
法规完善
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提高微生物防 治与控制的效果。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质转化 为无机物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到重 要作用。
某些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如根瘤菌可以与豆科植物共生,帮助植物 固定氮素。
产生抗生素
生物防治
微生物可以产生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等 作用的化合物,如抗生素等,对人类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02
03
04
05
微生物在生物医 药领域的…
微生物在环保领 域的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领 域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 业领域的…
微生物在能源领 域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生产药物、疫 苗、诊断试剂等,为人类 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废 气、土壤等,实现环境友 好和可持续发展。
利用微生物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06
微生物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揭示其多样性和复 杂性。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

【优】微生物分类PPT资料

【优】微生物分类PPT资料

二、微生物的常用分类系统
即在种名• 的加细词后菌写上:subsp伯. 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第九版)、细菌
利营养物质的能力
系统学手册(第一版) 微生物分类的目的:把各种微生物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群归类,排成系统,以便于人们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交流。
生活环境的适应特殊性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 如:酿酒酵母椭圆亚种为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 新被鉴定的种,鉴定工作尚未结束,发表时应在 其学名后标上sp.或spp.(复数)的符号,新种发 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一个永久性 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中取得。
• 菌株的表示方法是在学名的后面,附上字母加编 号或汉字的编号等自选符号。例如,
常用的几种分类概念
• 种:是微生物分类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它代表一群在形态和 生理方面彼此十分相似或性状间差异微小的个体。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一个典型菌株来作具体标 本,故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 亚种:亚种是种的进一步细分单位,一般指其某一明显而稳 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的种。如枯草芽孢杆菌的黑色变种。
Bacillus subtilis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 形 态 特 征: 个体形态(形状、大小、染色反应等) 群体形态(菌落特征、液体培养特点等)
• 生理生化特征: 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 代谢产物的特殊性 生活环境的适应特殊性
• 抗原构造的特异性
• 寄生的特异性: • DNA中G+C的含量及DNA杂合率 • 细胞壁成分 • 其它: 红外吸收光谱技术 微生物的脂类分析 微生物的细胞色素 辅酶Q 核磁共振谱 气象色谱化学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分类年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我们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 源也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
❖ 分类学内容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 的组成部分:分类、命名和鉴定。
2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 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 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 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考察和对 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发表新名称时,应在新名称之后加上所属新分 类等级的缩写词,如新目“ord.nov.”、新属 “gen.nov.”、新种“sp.nov.”等。
8
俗名(common name): 普通的、通俗的、地区性的名字,具有简明和大众
化的优点,但往往涵义不够确切,易于重复,使用范 围局限。
如 绿脓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白念菌: 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 金葡萄: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
Ainsuorth and Bisby’s的《真菌学辞典》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Sixth.edition, 1971》
18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1. 经典鉴定分类法 2.数值分类法 3.化学分类法 4.遗传分类法
19
四个水平: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营养需求等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 核酸水平:碱基,16sRNA
20
两大类方法:
10
❖菌株(strain)或品系,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 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 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 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模式菌株:一个被指定为能代表一个种群的菌株,是 活体标本
11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科学家估计有分类纪录的各类物种大约有 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 目还在不断增加。微生物学工作者要认识、 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或控制有害微生物,必须 对它们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
12
1、两界系统
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进 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 合作用。
2.《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octeriology, 1984)
放线菌: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的放线菌目分科、分属检索表。 • 克拉西里尼可夫(前苏联)“细菌放线菌分类手册”。 • 瓦克斯曼(美)“放线菌分类”
17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9
❖ 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 ❖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
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
分类等级。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差 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 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 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
13
2、五界系统
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 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 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 动物界 Animalia: 植物界 Plantae: 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 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三界(域)为: 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15
16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一、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细菌鉴定手册 1.《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1923-1974的1-8版)
属名+种名+(subsp或var)+亚种(变种)名称
排斜体
排正体(可省略) 排斜体 (不可省略)
如:椭圆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ubsp/var)ellipsoideus
其他 :某属中一个种或几个种时,属后加sp.或SPP. Micrococcus sp.(spp.)一种或一批小单孢菌

新名称的发表 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有效发表新 的细菌名称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行,在菌种目 录、会议记录、会议论文摘要的均不能视为有效发 表。此外,若新名称是在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 (IJSB)以外的其他杂志上发表的,还必须经过新 名称的合格化发表,被认为合格后,在该杂志上定 期公布,命名日期即从公布之日算起,否则不算合 格发表,也不能取得国际上的承认。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 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 则是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 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 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3
当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应按三名法命名 既:学名=
14
3.三界(域)系统 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
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 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 -古细菌(archaebacteria)。随后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 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 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 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 样, 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 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