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的民族文化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秦国。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而在逐步的发展。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眼光,他们会吸收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例如像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忠”本身和“义”联在一起。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忠诚”,意味着家臣必须无条件的为主君献出一切,包括生命。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也正是因为日本儒学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唐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不仅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中吸收、借鉴,还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参考、改良。
谈到儒家思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欧你改过的富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是经过了一番血与火的斗争和折腾。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民族引进某种文化、宗教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其急迫的需要和固有文化的基本特点。佛教在移植日本的初期受到抵制有几个原因:
首先,日本当时的神道思想已基本确立,任何宗教都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所以佛教受到排斥。儒学是一种先进的理性思想和文化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适宜于日本社会生活现实的需要,儒学本身不具有排他性,其崇奉的“天地君亲”也正是日本神道自身所尊崇的对象。传入日本的佛教是大乘佛教,释迦牟尼已被视为大神,同时已有较系统的神系。就其功能而言,佛陀既有创世功能又有普渡众生至西方极乐世界的救世功能,这不能说不对神道教信仰直接构成威胁。神道教正是基于天皇和皇室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来建立起神圣的统治地位的,在功能上远不及佛教的圣人无比宏大,佛教的引进有损天皇的威望。
其次,佛教宣扬的人生哲学,尤其是消极厌世和出世态度同当时日本民族的思维水平和热衷于现实的生活趣味相去甚远。我们从《古事记》和《万叶集》的诗歌所描写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死亡的悲悯心理,就可以
发现这种强烈的入世要求和文化心理同佛教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是格格不入的。
再次,佛教的出世哲学宣扬出家人“六亲不认”,出家即无家,无国无家,脱离社会政治与家庭责任,不崇拜佛陀以外的任何权威,例如中国佛教就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这对于日本传统的血缘氏族亲亲感情和伦理秩序无疑是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时,这种观念对于天皇制度建立伊始的中央集权的历史要求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基于上述原因,佛教在传入之初遭受排斥和打击是必然的。但是,日本皇室统治阶级又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先进国家和发达文化的中国其佛教却那么兴旺发达呢?在一切皆从中国引进的背景下为什么不能引进佛教呢?当时日本上层的有识之士如圣德太子也都看到东方大陆上的印度、中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都是佛国圣土,为什么日本不能引进佛教呢?这些问题本身就说明佛教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日本引进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时不得回避的问题。事实上,佛教对日本的农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例如佛教宣扬惩恶扬善、轮回业报、道德自我修养、明心净性等无疑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由于相信佛教有巨大的宗教功能,如“守护国界”“护国利民”等,所以佛教的引进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更主要的是,佛教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神异的宗教,神异力量无疑对任何人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惊奇感。佛教之所以能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奇异宗教的神异力量。“所谓神异,本体上说,乃是神通的显示。表现超人能力,这是属于奇迹般的灵感的东西,而灵感又是从瞑想中获得的。通是智慧的事情,尤其是指表现为智慧的、不可思议的言辞行为……但神通本身却是瞑想的重要内容。因为,神通伴随瞑想出现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神通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它能使人获得最高程度的自由。……这种佛教意识,正是源于这种神奇的魅力。”(注:柳田圣山:《禅与中国》,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0-42页。)印度巴利文佛经《沙门果经》就描述了修行者通过禅定方式修炼到一定程度时,“这时的修行者就可以专心于各种神通,能够体验证实它们。也就是说,一身变多身,多身变一身;有时显身,有时隐身;穿墙透壁,如若无阻;步入山岭,如在空中;出没大地,如在水中;横渡河水,如履平地;空中垫座遨游,如鸟展翅;日月有神力和大威德,全部握在手中,直抵梵天的世界”。(注:柳田圣山:《禅与中国》,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3页。)这说明神通是智慧的作用或结果,修炼者神奇本领的获得,正是禅定瞑想的结果。佛教对于有萨满教传统及神道传统的日本人来说,其神异化自然而然地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惊奇感。但是,日本文化对佛教的引进是有所保留的,这就必然要对其筛选和曲解,以便更加适宜日本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需要。日本民族在对佛教“戒、定、慧”三学的宣教和实践中,对“戒律”的歪曲和废驰是所有崇信佛教的东方国家中都没有先例?,近代日本佛教几乎取缔了佛教全部戒律,把戒律严明的佛教变成了最自由的心灵的宗教,把佛教思维的直觉性同该民族诗性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这也是日本神宗和净士宗格外发达的原因之一。
经过本学期学习日本课程,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其实日本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西装。饮食方面,由于大量进口小麦,吃面包的人逐渐增多。在日本各地,人们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东方的佛教寺庙,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堂。因此,现代日本文化具有善于吸收他国文化之长,同时保留自身的传统特色的“和洋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