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13《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政 治学》教学大纲

《政 治学》教学大纲

《政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政治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时:具体学时4、课程学分:具体学分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了解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熟悉不同政治思潮和政治学说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政治现象和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和公民素养。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

三、课程内容1、政治的本质与内涵政治的定义和特征政治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2、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权力的概念、来源和类型政治权利的内涵、保障和实现3、国家与政府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政府的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4、政治制度宪法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5、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治沟通政治决策政治监督6、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类型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7、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和运行机制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体系。

结合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政治热点问题和案例。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课外阅读与报告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

4、课堂展示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对某一政治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具体考试形式,如闭卷、开卷等):占总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比例2、考试内容基本概念和理论对政治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运用政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教材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2、参考资料参考书籍 1,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参考书籍 2,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学术期刊 1学术期刊 2七、课程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1 |政治的本质与内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理解政治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政治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2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明确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概念、来源和类型|| 3 |国家与政府(一)|课堂讲授、课堂展示|了解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掌握政府的形式|| 4 |国家与政府(二)|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熟悉政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5 |宪法制度|课堂讲授、实例分析|掌握宪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 6 |选举制度|课堂讲授、比较研究|理解不同选举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7 |政党制度|小组讨论、观点交流|认识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8 |行政制度|课堂讲授、实地调研(如有条件)|了解行政制度的构成和运行|| 9 |司法制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掌握司法制度的原则和功能|| 10 |政治行为(一)|课堂讲授、视频辅助|理解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意义|| 11 |政治行为(二)|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掌握政治沟通和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12 |政治文化(一)|课堂讲授、文化比较|明确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类型|| 13 |政治文化(二)|课外阅读、报告撰写|了解政治心理和思想的形成和影响|| 14 |国际政治(一)|课堂讲授、国际关系分析|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5 |国际政治(二)|小组讨论、热点追踪|熟悉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和运行机制|| 16 |课程总结与复习|课堂讲授、答疑解惑|系统复习课程知识,准备考试|八、教学注意事项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教学大纲(2024)

《政治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政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为了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政治学知识,本教学大纲将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涉及国际政治、比较政治、政治理论等领域的专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政治分析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政治问题。

正文内容: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a.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政治与政治学的关系2.政治学的基本原理a.权力与政治b.利益与决策c.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3.政治体系与政治制度a.政府与国家b.政治制度的分类与特征c.政治参与和民主化二、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a.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流派b.国际体系的演变和特征2.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a.国际合作与跨国组织b.国际冲突与战争c.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3.全球化与国际经济a.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b.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c.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三、比较政治与政治体制1.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a.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类b.政治文化的差异和影响2.民主与威权主义a.民主制度的原则和特征b.威权主义政权的形成和维持3.政党与选举制度a.政党制度的类型和功能b.选举制度的比较与影响四、政治理论与思潮1.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a.古典政治思想的影响和意义b.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和争议2.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a.自由主义与个人权利b.社会主义与公共利益3.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a.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张b.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张五、政治分析与研究方法1.政治分析的框架和方法a.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b.比较分析与案例研究2.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a.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b.理论分析在政治研究中的作用3.政治学的职业发展与应用a.政府与公共事务b.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c.政治咨询与研究总结:政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关于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全面知识。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13《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13《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郑红田为民编写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80 目录前言 (381)一、课程性质(Character) (381)二、课程目的(Target) (381)三、课程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381)四、教学时数(Hour) (381)五、教学方式(Organization) (381)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Valuation) (381)七、补充阅读材料(Supplemented Reading) (382)八、编写人员(Editor) (382)第一篇比较和伪比较(Comparing and Miscomparing) (383)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3)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3)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4)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5)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5)第二篇公民文化的概念(The Civic Culture Concept) (386)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6)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6)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6)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7)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7)第三篇政治系统的分析方法(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388)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8)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8)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8)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9)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9)第四篇民主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cy) (390)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90)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90)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90)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92)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92)第五篇寡头政治铁律(The Iron Law of Oligarchy) (393)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93)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93)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93)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94)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95)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前言一、课程性质(Character)《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是以《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为基础的专业课。

《政 治学》教学大纲

《政 治学》教学大纲

《政治学》教学大纲咱这《政治学》的学习啊,那可是相当有趣和重要的!就像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到处都充满了政治的影子。

先来说说为啥要学这《政治学》。

想象一下,你和小伙伴们在讨论学校里的活动安排,怎么才能公平合理地决定谁来负责什么任务,这其实就是小小的政治决策。

或者你看到电视里说某个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影响了大家的生活,这背后都有政治学的道理。

在小学阶段,咱们会通过一些简单又好玩的方式来接触政治学的基础知识。

比如说,老师会给大家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像古代的国王怎么治理国家啦,或者某个小村庄里大家一起商量怎么修路这种。

孩子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一下做决策的过程。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模拟了一个小镇的建设,孩子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规划商业区,有的负责规划住宅区,还有的要考虑公园和学校的位置。

有个小组的小朋友特别有意思,他们把商业区放在了小镇的中心,说是这样大家买东西方便。

结果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说这样会太吵闹,影响居民休息。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通过讨论和协商,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到了初中,咱们就开始系统一点啦。

要学习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制。

还会了解一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它们的异同。

这时候,老师会带着大家做一些案例分析,看看不同国家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分析了两个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

一个国家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很快就控制了局面。

另一个国家呢,救援行动比较迟缓,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同学们就开始思考,这是因为政府的能力不同,还是政治体制的差异造成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大家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高中阶段的《政治学》就更深入啦!我们要研究政治理论,像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西方的政治思想等等。

还要探讨国际政治的局势,了解各国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形成和变化的。

比如说,我们会研究某个国际冲突的根源,是因为资源争夺,还是意识形态的差异。

(完整版)政治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学教学大纲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探讨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对政治现象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研究政治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熟悉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2. 理解和分析政治学的核心理论和观点;3. 掌握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对政治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讲: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学的历史演变和主要流派第二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要素-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政治文化对制度和政策的影响第三讲:政治制度与民主-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分类- 民主的概念和原则- 民主制度的形式和机制第四讲:政党与政治参与- 政党的定义和功能- 政党的组织和运作- 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第五讲: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的概念和特征-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流派-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第六讲:政府与行政管理- 政府的角色和职能- 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政府行为的规范和控制第七讲:政治决策与公共政策- 政治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策评估和调整的方法第八讲:政治沟通与舆论管理- 政治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媒体与政治的关系- 舆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学生报告相结合的形式。

针对每一课时,安排适当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

参考教材1. 系统政治学导论,彭瑞熙,高等教育出版社2. 政治学概论,威廉·奥德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政治学:一个引论,拉里·J·萨贝蒂,北京大学出版社4. 政治学课程导引,罗纳德·杰尔,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上仅为参考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原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原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1.教学内容:一、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就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取得的成绩而写作的,摩尔根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生活习俗、称谓制度的研究,总结出古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唯物主义结论。

即技术和发明、财产观念、政治观念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本书由第一版序言、第四版序言和正文九章组成,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国家的本质特征等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家庭形式的发展、变迁受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历史上出现的家庭形式,地域资源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并影响家庭的发展;爱情的本质与特征,爱情实现的条件;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妇女解放的道路等等。

4、国家的起源、特征及其消亡的必然性伴随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氏族制度就被国家取代了;国家形成的过程、实质和国家消亡的条件。

二、列宁《国家与革命》、《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一)列宁《国家与革命》导读1、《国家与革命》写作的背景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造成恶劣影响。

国内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对立;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争议极大。

2、《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1)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2)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和1871年革命经验的总结”3)论述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实质和特征4)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歪曲,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3、《国家与革命》的主要观点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是阶级专政的工具,它与人类历史一定阶段相联系,必然走向消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SELECTED READING OF THE WORKSBY MARX AND LENIN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马列原著选读是为了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深入领会导师们的科学思想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原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7学时)一、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批判(一)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方面的根本缺陷(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环境、教育与人的辩证关系(四)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五)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使他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二、对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宗教感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三)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类认识的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一)考察的对象不同(二)立足点不同第二篇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2学时) 一、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黑格尔哲学破产的内在必然性(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阶级实质(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三)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四)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三、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一)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四、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一)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二)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第三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8学时)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三)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一)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二)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三)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第四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4学时)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五篇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学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道路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设想(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政治的特征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一)教学方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的内容、观点和原理,培养应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英文名称:Marxism Works Selected Readings学分:3 总学时:54开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结合当代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世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一)导论:今天我们如何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3课时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社会科学文献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区别(2)自然科学认识与人文社会科学认识的区别(3)理解与解释的区别3、本课程学习要求大家做到“三结合”:(1)历史与现实的结合(2)基本原理的学习与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结合(3)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结合(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上) 3课时一、《提纲》的写作背景二、《提纲》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提纲》共11条,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条),揭示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结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说明实践是新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提纲的“总纲”,以下诸条是第一条的具体化第二部分(第2条),说明实践是认识和理论的基础,是新哲学的基本点第三部分(第3—9条),说明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陷入唯心史观第四部分(10,11条),指出了新旧哲学不同的立足点和阶级基础,新哲学的根本使命在于改造世界三、对《提纲》几个概念的解释1、“感性”与“人的感性的活动”2、“世俗家庭”与“社会化人类”3、“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类”4、市民社会5、“直观的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三)《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 3课时一、学习提纲需着重领会的问题1、以实践的基本出发点,认清旧哲学的主要缺陷2、以实践为基本立场,阐发新唯物主义关于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的基本观点3、从实践出发,阐发新世界观的目标、性质和功能二、《提纲》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四)《共产党宣言》序言与引言3课时一、《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二、《宣言》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宣言》全书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序言序言包含的重要观点引言《宣言》简短的引言共6个自然段,阐明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和发表目的三、《宣言》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宣言》巨大的理论贡献在于:1、《宣言》所贯穿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被至今的世界历史证明是正确的2、“两个不可避免原理”和“两个决不会原理”构成了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哲学基础(五)《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二章3课时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阶级斗争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政治学名著选读》的课程特点及改革方案

《政治学名著选读》的课程特点及改革方案

《政治学名著选读》的课程特点及改革方案作者:张善柱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27期摘要:《政治学名著选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由多篇经典著作组成、相互之间缺少衔接,且每一部经典著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动力。

通过实行“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教学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阅读经典著作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关键词:角色互换;经典著作;传统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104-02政治学经典著作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系统思考,是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大浪淘沙的宝贵积淀。

尽管这些经典著作距今时代久远,有些具体内容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过时,但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我们应对今天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政治学名著选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一般的专业课程不同,《政治学名著选读》具有体系分散、时代久远、内容晦涩等特点,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提出了挑战。

(一)《政治学名著选读》的课程体系分散根据政治学培养方案的设计,《政治学名著选读》为32课时,共16个教学周。

由于第1周为导论,主要向学生介绍课程性质、经典著作的重要性、阅读经典著作的方法、角色互换的操作流程等事项,使其对课程框架和授课方式有基本了解;第16周为课程考核,主要答疑释问并收齐学生的课程论文,所以,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时间为14周。

按照每周讲解1本经典著作的进度,授课教师共选取14本政治学经典著作,分别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密尔的《代议制政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汉密尔顿的《联邦党人文集》、杜鲁门的《政治过程》、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郑红田为民编写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80 目录前言 (381)一、课程性质(Character) (381)二、课程目的(Target) (381)三、课程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381)四、教学时数(Hour) (381)五、教学方式(Organization) (381)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Valuation) (381)七、补充阅读材料(Supplemented Reading) (382)八、编写人员(Editor) (382)第一篇比较和伪比较(Comparing and Miscomparing) (383)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3)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3)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4)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5)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5)第二篇公民文化的概念(The Civic Culture Concept) (386)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6)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6)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6)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7)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7)第三篇政治系统的分析方法(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388)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8)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8)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8)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9)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9)第四篇民主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cy) (390)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90)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90)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90)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92)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92)第五篇寡头政治铁律(The Iron Law of Oligarchy) (393)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93)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93)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93)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94)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95)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前言一、课程性质(Character)《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是以《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为基础的专业课。

本课程以英语讲授和讨论为主,适合三、四年级的学生选修。

《Political Classics Reading Selected》is a selective course for the stud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This cours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Idea》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a Trends》. Working languages of this course will be English and seminar will be preferred. So this course will be proper for the senior and graduate students.二、课程目的(Target)本课程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原始文献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篇目的研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政治学方法论中的比较研究法、公民文化的范畴、政治过程的系统分析法、民主的第三波和寡头政治铁律等内容。

The target of this course is to enlarge students’ perspective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read English literature. After intensive reading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mparison in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science, civic culture concept, the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cy, the iron law of oligarchy.三、课程简介(Brief Introduction)本课程由5篇经典文献组成。

它们是圭万尼·萨托利的《比较和伪比较》、盖布瑞·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的概念》、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的分析方法》、萨缪尔·亨廷顿的《民主的第三波》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的《寡头政治铁律》。

The course is made up of five classic articles: Giovanni Sartori ‘Comparing and Miscomparing’; Gabriel Almond ‘The Civic Culture Concept’; David Easton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cy’, Robert Michels ‘The Iron Law of Oligarchy’.四、教学时数(Hour)36学时36 hours五、教学方式(Organization)以文本研读为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一篇英文学术报告。

This course is intensive reading. Teacher only organizes the course and encourages the student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 the teacher’s help the top student can prepare an academic representation in English.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Valuation)平时成绩50分(包括课堂参与和出勤),期末论文或提炼文章摘要50分。

381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82 Daily performance is 50%, including presence and devotion. At the end of the term a paper or anabstract will be the other 50%.七、补充阅读材料(Supplemented Reading)张小劲:《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美]盖布瑞·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1年。

[美]萨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张天瑞译,三联出版社,1987年。

[美]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纽约,自由出版社,1962年。

.Xiaojin, Zhang,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1.Leli, Wang, The Introduc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0.Gabriel Almond, 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 and Democracy of the Five Countries, Zhejiang People Press, 1989.David Easton,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Huaxia Press, 1991.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Robert Michels, Political parties: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oligarchical tendencies of modern democracy. New York: Free Press, 1962..八、编写人员(Editor)郑红、田为民Hong, Zheng; Weimin Tian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第一篇比较和伪比较(Comparing and Miscomparing)教学目的:介绍美国政治学界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概况,分析作者对错误比较方法的批判,研读比较方法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学生要对文章的四个部分各自的主题有概要的认识,了解英文学术文章的组织结构。

教学课时:6学时教学方式:文本分析为主,讨论为辅Target: to outlin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nalyze the author’s criticism of miscomparison and recognize the problems in comparing operation.Requirement: the student should clearly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four parts and se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nglish academic paper.Hour: six.Method: textual analysis in main and discussion supplemented.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圭万尼·萨托利是著名美籍意大利政治学家,专攻比较政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