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教师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而师范类专业的认证,作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一条可行的改革路径。
首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师范类专业认证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的规范化和职业化发展。
认证机构的设立将引导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质量标准。
通过评价和认证,可以筛选出合格的师范类专业并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另一方面,师范类专业认证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认证的标准和要求通常参考国际教育标准,并与国内外相关专业对接,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明确的改革路径。
在改革中,需要统筹兼顾教育目标、教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首先,教育目标要明确,发展目标要贴合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需求,紧密结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教师培养模式要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培养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备优秀教学和管理能力的教师。
再次,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实际工作需求,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后,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避免单纯依赖考试成绩。
除了以上两点,教师教育改革还需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素质需求和就业问题。
教师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但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就业问题,如何平衡这一矛盾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难点所在。
其次是教师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教育改革需要大量的优秀教育学者和教师,但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教育研究人员的不足、教师教育师资的欠缺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高校的共同努力。
新课标背景下 “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调查与省思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调查与省思作者:万青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3年第09期[摘要]“教-学-评”一致性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建设的关键要求,为中小学校教学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针对当前中小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以“教”促“學”教学设计不够完善、以“评”促“学”持续动力难以激发、以“评”促“教”良性循环较难实现等诸多困境,文中从聚焦课堂实践,开发教学程序;研读课程标准,明晰教学目标;传递深度知识,推进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评价,实现“以终为始”;搭建教研平台,分享实践经验五个维度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逆向教学设计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1]“教-学-评”一致性已成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改进教育评价的统一规范要求。
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助力新课标理念落实的着力点;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原动力;是推动有效教学实现的突破口。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程序,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
本文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际情况,探索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提升教学效果。
一、研究设计为充分了解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分别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首先,从滁州市选取小学、中学各一所,共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了290份问卷,回收了27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4.14%,并在后期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录用。
其次,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发展现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分别于两所学校采取随堂听课、自然观察的形式深入了解实际教学,共选取25节课作为听课样本,针对教师、学生的课堂设计、课堂表现在设计好的观察量表上进行记录打分。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
因此,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该明确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该明确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
教师应该具备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学生辅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该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教师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该明确教师的职业发展要求。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忠诚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学校和家长、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必然性(一)“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知识递增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
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或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三)教师的工作特点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教师创造性的这一特点必然要求教师要研究所传递的知识及其构成,研究传递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将知识、方法、价值融为一体。
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建构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质量为主,提质增效——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质量为主,提质增效——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前言:在当前教育领域,小学数学的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现状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无法准确地传达知识点给学生。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新课标培训力度,并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和研讨会,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趋势[1]。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或讲义,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性和参与感,进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需要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这进一步加剧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教师的能力,如开展教师进修计划、举办专业培训活动等等。
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23, 13(4), 2143-2152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 https:///10.12677/ae.2023.134336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梁艺娜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收稿日期:2023年3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7日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面临着三重挑战:长期传统英语教学产生的固化思维、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新课标新要求的不适配、影响专业发展的外部阻力。
面对这三重艰巨的挑战,中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激发自主发展意识,强化教学反思,并通过开展教学研究等措施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辅之以由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集体等的外部保障,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挑战,对策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Contex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Analysis Based 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Yina Liang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梁艺娜Received: Mar. 21st , 2023; accepted: Apr. 20th , 2023; published: Apr. 27th , 2023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marks a new era in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is context,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curriculum implementers, are facing a triple challenge: the fixed mindset generated by long-term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external resistance affect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aced with this triple challenge,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a sense of self-development, strengthen teaching reflections and enrich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s by meas-ures as conducting teaching research. Supported by external factors from lo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 schools, and teacher collectives,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promot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2022年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正式发布。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提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提纲第一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内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也必然地对教师提出了职业专业化的期待。
(一)教育变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是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教师的创新素质决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成效。
3.推进教育变革与创新,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型向改革创新型转变。
(二)校本发展必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1.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并逐渐流行的一种学校发展理念和发展策略。
校本发展的主体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师。
2. 要真正使学校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必须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职业的专业性要求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如何不断提升其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这是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开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科研以及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发展,以满足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四)提高教育教学绩效要求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承担教书育人责任、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2.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引领者、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绩效的高低。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
各个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这些理解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另一类理解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后一种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其内涵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教师专业特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归根到底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师形象的重塑,这也是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起点和总开关。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与重塑一、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所带来的教育观念转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因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专业发展缓慢,急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很难一概而论,但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并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
科学探究将成为新型学校的特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首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
事实上,这是一种很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新课程强调的教育理念,是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转变为教学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知己,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愉悦的状态。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种学生容易接纳的、支持的、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基础教育新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设定三篇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设定三篇《篇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此背景下,我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设定,旨在为我的职业发展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在此计划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1.分析当前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2.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找出提升的空间和途径。
3.设定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4.制定具体的学习和提升计划,包括参加教育培训、阅读专业书籍、观摩优秀教学案例等。
5.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在未来的三年内,按照以下规划进行工作:1.第一年:深入了解当前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教学实践理论支撑。
2.第二年: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找出提升的空间和途径,并设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3.第三年:制定具体的学习和提升计划,并付诸实践。
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工作的设想:通过制定并执行这个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设定,我期望实现以下目标:1.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2.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3.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定期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并做好相关笔记。
2.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3.每月至少观摩三节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
4.每学期末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改进的方向。
5.每年底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后续计划。
在执行上述工作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3.保持谦虚的态度,善于向他人请教和借鉴。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的规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注重教师的团队合作和学习共同体建设。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成长。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形成教育教学的共同体,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革。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育前沿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有利于规范教师的行为和要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 课堂教学改革
2021年6期150浅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改革高 晶(四川文理学院 评估处,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面对振兴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我国于2018年正式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通过前期的试点工作理顺了工作思路,积累了工作基础,目前已迈向全面推进阶段,这对地方高师院校而言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发展机遇。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课堂教学;师范技能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暂行) 》, 正式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18年1月,国家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培养的重视。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我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战略举措,它的开展既有助于摸清我国师范教育的现状,又能进一步强化师范院校的使命意识,为师范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而作为高校教学工作核心的课堂教学,无疑它的质量提高,是顺利通过专业类认证的有力保障。
一、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
地方高师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阵地,其发展宗旨也应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培养的人才也应是符合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等问题。
这使得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往往在面试环节比较欠缺,而用人单位在学生被录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在为学生的教学技能欠缺买单。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影响。
传统课堂模式是以教师讲授教材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只是教师的工作对象,而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在教师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转变。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责任,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不仅仅是指教学技能,还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
下面将从教学能力、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研究和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
他们应该熟悉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时,小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还包括高尚的师德师风。
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师德师风方面,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廉洁自律,严守纪律,不以权谋私。
再次,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还要求他们具备教育教学研究和发
展的能力。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不仅仅包括教学能力,还包括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研究和发展能力。
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能够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一、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因此,研究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寻求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是指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拥有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教育情趣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具体而言,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小学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如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有爱心等,以此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
2.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小学教师需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教学学科的深厚功底,以满足小学学科教育的需求。
3.优秀的教学技能。
小学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善于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及其他同事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同时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
5.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6.不断学习与研究的意识。
小学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国内外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多从教师培养与发展、教师岗位培训、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国内,主要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系统性研究。
目前国内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多为个案研究,缺乏系统性的整体研究。
2.缺乏实证研究。
一些研究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和实证研究。
3.教师培训成效不明显。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
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向。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他们需要不断
学习更新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他们需要具备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责任感,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再者,中小学教师应具备自主学习和专业成长的意识。
他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
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团队合作和学校发展的意识。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与同事共同协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和学校氛围。
总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颁布,对于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教师应当深刻理解和落实这一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要实现三个转变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要实现三个转变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
本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与之前的课程方案(2001)和课程标准(2011)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可以用一下三个关键词来描述,即:“核心素养”、“实践育人”、“学科融合”。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本位”为“素养本位”细读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核心素养”这个词被多次提及,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比如语文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现。
”再比如物理学科,“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无论哪个学科,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都要以“素养导向”。
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要更新观念,调整方向。
首先要更新观念,观念变了,行为方式就会变。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过程,也不仅仅是解题技巧的传授过程,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形成过程。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首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这包括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还需要关注教育教学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小学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小学教师还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还要注重教育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应该根
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目标,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加强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希望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能制定一份合理的专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需求分析小学教师是培养未来社会骨干人才的重要一环。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
以下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需求:1. 学科知识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教育理念更新:小学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学科研究能力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教育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应注重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管理制度建设为了满足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构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1. 学科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科培训,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做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深化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
2. 教育理念培训:学校应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科研支持: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供科研课题和经费支持,为教师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激励教师深入研究学科并取得成果。
4. 教师交流:学校要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
5. 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6. 职业发展规划: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鼓励教师参与进修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专业信念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
“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
”[④]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由于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所谓“明晰”,是指教师有自觉的理念意识和具体见解;所谓“正确”,是指教师具有的理念要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特征,正确体现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特殊要求。
教师一般总有自己的信念体系,它可能是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它们之间存在的只是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的差异,可以看作是教师教育信念的两个层次。
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信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对《纲要》的学习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教师需要深刻领会,实践反思,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系,与新课程共成长。
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或者说教师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由于各研究者对教师知识性质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等的不同,出现了许多“类别”知识,甚至教师知识有哪些类别、各类知识相互之间有哪些联系以及如何建立分类框架本身也已成了一个研究的领域。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的不断变革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能够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能够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信。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接触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这样的不断提升让教师更加自信,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整体素质和声誉。
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新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同者。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关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其次,新课改引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等。
这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新课改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参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和支持机制。
浅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发布时间:2022-06-10T14:51:37.40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月作者:黄柃焮[导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也被提上日程。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德、智、美、劳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培养。
只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及相应措施,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黄柃焮贵州省纳雍县新房彝族苗族乡中心学校【摘要】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也被提上日程。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德、智、美、劳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培养。
只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及相应措施,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4-072-01美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培养,美术教育同样具有完善人格素养的作用,重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制度的推行,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使自身处于新的观念和标准之下,教师角色要求不断提高。
本文试析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分析(一)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国家组织教育和教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那么专业是什么?我认为,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的责任,教师要做到热爱岗位,因为热爱,教师才能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饶从满1、教师发展的内容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有什么素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三个专业标准回答了这个问题。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教育的道德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学生为本(学生作为权利主体、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能力为重(教书育人、自我发展)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与示范者)
职业理解与认识:
基本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专业认同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核心是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前提是对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的认同;
战后的日本教育受美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
基本要求: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兴趣发展、自主发展(芬兰教育,芬兰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学校之间差异很小。
)(瑞典的学生会与班会)
基本依据: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使命是育人,小学教师的基本使命是教书育人;学生为本
个人修养与行为:
基本要求: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健康心态、勤奋进取、文明得体(陶行知的四块糖;三个泥瓦匠的故事:境界的高度决定成长的高度)
重要性: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
专业知识结构:
小学生发展知识:重要性是开展教育的前提;主要内容是有关小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包括认知规律知识、品行养成规律知识、良好习惯养成的知识、青春期与性教育的知识、幼小衔接的知识、安全防护的知识)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
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关涉教学重点的把握、学生兴趣的激发“量”与“质”的两个方面的要求:进得去(结构与方法)、出得来(背景与联系)
教育教学知识:
重要性: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主要内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内涵:理解、表达、融合
要求: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开发的知识、依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通识性知识
要求:自然、人文社会、信息技术、教育国情的知识
基本考虑:养成多角度、批判性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谋求专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平衡。
专业能力结构
教书育人(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激励与评价)
沟通交往(沟通与合作)
自我发展(自我发展)(芬兰:研究为本的教师教育)
思考: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也能够改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已解决)
不同阶段的教师应该发展什么素质?能够发展什么素质?(未回答)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应该发展什么?(未回答)
2、教师发展的路径
选择教师发展路径时应考虑:有长度(终生可持续发展)、有宽度(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有深度(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发展路径的可能性:有效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是最佳选择;校本资源是教师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发展路径:
自主反思(是一种思维;是自我理解、自我审视、自我澄清,通过“主我”与“客我”之间的对话,认识自己;是建构个人实践理论的过程)
反思的作用是剔除无用的(忘记);批判错误的(过滤);升华有用的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
反思的两个维度:工具性反思(对专业发展的反思)与本体性反思(对个人发展的反思:价值观澄清理论的启示)
工具性反思的方法就是撰写教育日记。
本体性反思的主要方法就是生活史的分析
同事合作
人际互动方式或关系,出自教师自愿,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或方式(集体备课、同伴互导、合作教研)
最佳形式——授业研究(日本)想:这个模式与我省的磨课很相似。
教学相长
教不一定能知困,也不一定能自强,主要看教得策略与方法
教学相长是有条件的——是在师生对话中建立起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