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在集体中 第二课 我与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分享暑期的经历,学生能够熟知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2.通过探究与分享,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责任意识)3.通过绘制“关系网”及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健全人格)教材分析: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享问题:暑期做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或者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通过展示教师暑期生活的照片以及教师印象深刻的事,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二、讲授新课感受社会生活1.展示河北暴雨、台风、大运会、学生帮父母看店、体验田间劳作的图片。
问题:这些事情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与我们息息相关,而有些则发生在千里之外,我们是如何了解社会生活的呢?通过将学生回答的途径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引出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媒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旅游、日常观察、体验生活等等。
知识点①: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补充知识点)2.通过总结上一环节暑假生活的分享以及阅读书本p3,引导学生得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知识点②: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p33.通过将“幼儿与父母玩闹”的图片以及“学生打篮球”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感受社会生活个人层面的意义。
通过提出问题“回想自己孩提时期是否关注如垃圾分类、社区规范停车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社会层面的意义。
通过展示金砖国家峰会、大运会首金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此刻自己是体会到了国家荣誉感、是否比曾经的自己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国家层面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集体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集体的力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集体的力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集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为集体作出贡献,并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协作经验,对集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对集体荣誉和利益的重视,以及面对集体问题时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深入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定义,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增强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面对集体问题时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集体力量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设计教学课件和板书。
3.安排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集体力量的形象,如拔河比赛、合唱团等,引导学生思考集体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学校运动会、班级活动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集体力量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思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为集体作出贡献。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集体中第二课我与我们教学设计教科版
《我与我们》本课内容主要从一滴水与大海、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生活面面观三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引导学生懂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努力的道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团结产生力量。
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难点】使得学生懂得团结产生力量。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相关集体小故事,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新课导入1、镜头一:一群野牛在河边饮水,忽然两只狮子从草丛中飞扑过来,数十头野牛一哄而散,不幸的是,其中一头野牛被两只狮子前后夹攻,僵持一阵后便体力不支成为狮子的战利品。
而其他野牛呢?在不远处隔岸观火。
2、镜头二: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火圈在迅速缩小,蚁群即将葬身火海,此时蚂蚁群很快地聚集在一起并抱成一团,顺地势向最近的小河方向滚去。
烈火烧焦了外围的蚂蚁,不断发出爆裂的声音,但烧焦的蚂蚁一点没松动,迅速滚过了火区,蚁群得救了。
议一议:以上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头带给你怎样的启示?3、个人离不开集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班集体和学校集体的一员,得到来自集体的关心、照顾和支持。
同样,集体也离不开个人。
一个个“我”团结协作,为班级和学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在集体中成长,集体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
二、一滴水与大海1、有一位学者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答不上来。
确实,孤零零的一滴水,体积微乎其微,风能吹干它,阳光也能晒干它,其寿命能有几何?学者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弟子恍然大悟。
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就获得了长久的生命。
走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永存于大海之中。
2、个人与集体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集体生活面面观》教学设计1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3《集体生活面面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集体生活面面观》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对集体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对集体生活的抵触情绪,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集体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掌握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案例材料:收集与集体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活动: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准备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集体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我与我们公开课课件
种制度、守则。
反思
七年级时咱班出现过哪些违反集体纪 律的事情?产生了什么影响?
升级到八年级的我们如果再次遇 到类似的问题又该怎么处理?
集体纪律的重要性P15
集体的纪律是为了真个集体的长远利益又大 家共同制定出来的,必须得到集体中每个成员的 充分尊重。
近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为密切。无论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还是 在精神领域,许多成果的取得都有赖于集体的通力合作。
你品尝过成功合作的喜悦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学习生活中: 在家庭生活中: 在体育活动中:
合作的重要性P12
①集体的力量的强大的,但是这种力量只有当集 体成员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发 挥出来。团队是围绕着某一共同任务组织起来的 规模较小的集体。一个团队的成员是否懂得合作、 善于合作,往往决定着这个团队的成败。
②任何集体的成功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 己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养成全局观念和集体 意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勇于主动承担责任, 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怎样培养团队意识与 合作能力)
走近冠军
刘国梁和孔令辉,即使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又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 伴。他们师从同门,同时披上国字号战袍。在一起获得世乒赛男子团体冠 军之后,两人又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可贵的是,在赛场上,他们完全 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艺。最终,技高一筹的孔令辉成为冠军。在后来的 比赛中,他们又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退役之后的刘国梁和孔令辉分别成为中国乒乓球男队和女队的主教练, 齐心协力带领中国队一次又一次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课 我与我们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当 中。一个个的“我”组成了班集体 ,一个个班集体组成了学校大集体 。我们在集体中成长,集体在我们 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发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 我与我们
什么是集体?
集体是人们联 合起来的有组 织的整体。
影响集体联结 度的因素
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
成员对共同目标的共识程度
集体存在的时间长短
成员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频率
成员间的默契程度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
如果下雨忘记带雨具, 不用担心,学校为我们 准备了“爱心雨披”。
情境二 我生病了,在家休息。同学 打电话问候,并为我辅导当 天的功课。
凝聚智慧 服务集体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 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集体的力量如何 形成
1、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 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 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 的事情。
一只小小的蚂蚁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蚂蚁 组成的军团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大 象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这就是蚂蚁团结合作的力量。蚂 蚁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欣赏《团队的力量》
集体力量来源于哪里?
• 1、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 明确的整体。
荣誉感。
(2)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 们不断前进。 (3)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贰
集体的力量
在非洲的草原上
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
那是狮子来了;
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说课稿
《合理利用网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指导、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构思及其理论依据。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学生在第一框已经学习了网络是把双刃剑享受现代文明网络带来的快乐,本框题主要是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把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处,同时也为下一刻的内容做准备,从情感氛围知识角度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参与网络生活和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讨论与分析的能力,从而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能够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3) 知识目标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
确定依据:这一教学目标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反映了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如何实现三个目标将在教学过程中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网络优势理性上网。
确定依据: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感受了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情亲,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辨别、抵制网络不良诱惑,帮助学生利用网络优势理性上网。
教学难点:提高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能力。
确定依据: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升华到本课的主题,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景,巧妙设计来突破难点。
四、教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思考获取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人们在社会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健全人格: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框体现了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
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了解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所以,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结合以上情景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
参与社会生活获得了哪些感受?感受到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一、感受社会生活: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震撼;观看升旗,我们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探究与分享: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请你与同学分享。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集体中第二课我与我们教学设计教科版
8.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9.增强道德与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
过程:
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个人与集体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个人与集体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4.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个人与集体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2课《在集体中》教学设计3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2课《在集体中》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在集体中》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的特征、如何在集体中生活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集体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了解集体的重要性,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集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生活用品,如玩具、图片等,用于情境教学。
3.教学场地:安排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图片等教学道具,展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集体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结互助的精神,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在集体中 第二课 我与我们课件
4、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合作,也有竞争。对此,
正 A、确要的在态合度作是中竞争,A在竞争中合作
B、要竞争就能合作,合作无法竞争
C、要合作就不能有竞争,竞争不利于合作
D、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不允许别人超越自己
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课堂 小结 (kètáng)
一滴水与大海
集体的力量
个人(gèrén)与集体:相互依存
合作铸就团队
正确理解竞争
第四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课 我与我们。②另一方面,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在我们的生活(shēnghuó)中,是否存在着 与它相似的群体。2.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完成个人无
No 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团队:是围绕着某一共同任务组织起来的规模较小的集体。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区分(qūfēn)
常见的集体:
国家(guójiā)、军队、学校、社会团体、企业、 少先队、共青团、班级、舞蹈队、文学社、 田径队、美术兴趣小组。
不属于集体范畴的:
大街上或市场上的人群(rénqún)、旅游团、 购物人群、 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的人群、 黑社会团体、犯罪团伙、法轮功组织。
议一议
以上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头带 给你怎样 的启示? (zěnyàng)
只有团结才能产生集体(jítǐ)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这种力量只有 当集体成员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时候才 能(cáinéng)真正地发挥出来。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四川汶川大地震 (dìzhèn)中,中国人众志 成城,让废墟变成了 爱的家园,让重生不 再是梦想。
1、下列关于个人和集体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2、下列群体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的是。3、“一 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难折断)。课堂小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1框《我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1框《我与社会》教案2017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1框《我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2学情分析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3重点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我与社会师):大家都比较喜欢《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合作释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基他人做好补充)导学卡展示:自主学习合作释疑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社会化?(学生发言后,学生点评,师归纳总结)(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进一步来深入分析、探究:我参与我快乐(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结合导学卡,完成一个任活动一:看教材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样的联系?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师):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活动二:情景探究: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
这个8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
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
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师):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大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教学设计目录: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情境任务设计单元课时安排课时教案单元跨学科学习【单元课标解读】【健全人格】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责任意识】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共三课,包括六框的具体内容。
第六课:“我”和“我们”:6.1集体生活邀请我6.2集体生活成就我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7.1单音与和声7.2节奏与旋律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8.1憧憬美好集体8.2我与集体共成长本单元聚焦“集体”,接续前面所学内容,将学生成长从自我认识、与他人交往方面扩展到集体生活。
同时,通过在集体生活的学习中逐渐渗透公共生活的要素,进一步拓展青春生命成长的学习资源,为第四单元聚焦法治生活,以及在八年级展开社会公共生活的学习莫定基础。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材从初中生已有的集体生活经验和对集体的感受出发,了解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直面初中生在集体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矛盾与冲突,强调针对不同情形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并将集体主义原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成长;引导学生憧憬、建设美好集体,培养学生在集体共建中尽责、勇于担当的观念与能力。
2.本单元教材体例(1)设计视频导入激发兴趣;(2)设计幻灯片美感,插图增强感染力;(3)设计正文蓝色加粗黑体字,明确基本知识点;红色加粗黑体字,明确关键词;(4)设计切合学生日常生活事例材料,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5)设计“任务探究”栏目,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6)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情分析】对初中生而言,日常的学习小组、班级、社团、学校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集体的概念,但不可回避的是学生对集体意识淡薄,不能妥善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为班集体做贡献的担当意识欠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框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课题:《网络改变世界》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网络改变世界》是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和运用已经不逊于甚至超过了教师。
但是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对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做个全面剖析,以让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社会热点、生活体验直观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小组调查、观察身边同学沉迷网络的案例,明确其有利及不利的影响,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培养正确的网络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
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中学生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同时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其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同时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违德违纪违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第一目:“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老师已经从社会热点2019足球世界杯入手导入新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进步。
第二目:“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和第三目“网络是把双刃剑”是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知道网络的好处,却不知网络对我们青少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所以本节课老师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网络对我们的毒害,并且让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办法摆脱网络对我们的纠缠。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社会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内内心彷徨,举棋不定,有的表现为缺少人生目标或有目标而无法迈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第一步,有的表现为茕茕孑立或孤芳自赏。
核心素养
目标
责任意识: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能够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 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健全人格:通过图片,回答问题,交流讨论,学生能在情境中探究、追问, 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 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3、交流讨论,出示问题,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重点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目录,看看各单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第一节课先让学生浏览教材,对本册教材初步了解。
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学生懂得每个人的社会身份是多样的
学生理解不同的身份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视频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社会劳动者、建设者的者的辛苦付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堂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公共道德》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公共道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公共场合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3.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4.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公共道德的定义和内涵;2. 公共场合的基本道德规范;3. 公民责任感培养;4. 情绪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了解公共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4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公共道德的概念和内涵;2. 介绍公共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课:掌握公共场合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50分钟)1. 列举常见的公共场所和场合;2. 细说公共场所的基本道德规范,如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3. 分组完成场景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公共道德的重要性。
第三课: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45分钟)1. 简述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和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并理解公民责任感的重要性。
第四课: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决策能力(50分钟)1. 介绍情绪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2. 分析情绪管理对公共道德的影响,提供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问题,培养决策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和体验。
3. 场景演练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公共场合的演练,切实体验公共道德。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5. 合作研究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决策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及讨论结果;2. 学生在场景演练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3. 学生在决策活动中的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包含相关案例、图片和演示内容的课件;2. 小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的道具;4. 情景问题卡片:用于学生在小组中解决情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我们》本课内容主要从一滴水与大海、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生活面面观三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引导学生懂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的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相关集体小故事,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新课导入1、镜头一:一群野牛在河边饮水,忽然两只狮子从草丛中飞扑过来,数十头野牛一哄而散,不幸的是,其中一头野牛被两只狮子前后夹攻,僵持一阵后便体力不支成为狮子的战利品。
而其他野牛呢?在不远处隔岸观火。
2、镜头二: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火圈在迅速缩小,蚁群即将葬身火海,此时蚂蚁群很快地聚集在一起并抱成一团,顺地势向最近的小河方向滚去。
烈火烧焦了外围的蚂蚁,不断发出爆裂的声音,但烧焦的蚂蚁一点没松动,迅速滚过了火区,蚁群得救了。
议一议:以上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头带给你怎样的启示?3、个人离不开集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班集体和学校集体的一员,得到来自集体的关心、照顾和支持。
同样,集体也离不开个人。
一个个“我”团结协作,为班级和学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在集体中成长,集体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
二、一滴水与大海1、有一位学者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答不上来。
确实,孤零零的一滴水,体积微乎其微,风能吹干它,阳光也能晒干它,其寿命能有几何?学者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弟子恍然大悟。
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就获得了长久的生命。
走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永存于大海之中。
2、个人与集体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我们每个人与班级、学校的关系,就像水滴与大海的关系一样。
每个人都离不开班集体和学校集体,班集体和学校集体也同样离不开我们每个人。
3、名言思考: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然而如果缺了它,整个机器就无法运转了;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被当作废料,扔到仓库里去。
——雷锋4、故事讨论:八年级学生小芳父母离异,她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几个月前,小芳的妈妈患病住进了医院。
小芳既要学习,又要照顾妈妈,每天都很疲惫。
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自发成立了一个“助芳小队”,有的帮助小芳补习功课,有的放学后陪小芳去医院看望她妈妈,还有几名同学经常陪小芳聊天。
小芳被同学们的热心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更加努力地生活和学习。
不久,小芳的妈妈出院了,在之后的考试中,小芳的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上周学校召开运动会,班里的女子800米长跑一直无人报名。
班主任号召女生们踊跃报名,可大家觉得这个项目太辛苦,都没有吭声。
这时,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举起手来:“老师,能让我试试吗?”竟然是小芳!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小芳平时并不擅长长跑。
到了比赛的时候,许多同学特地站在跑道边给小芳加油。
说来也奇怪,小芳竟然紧紧“咬”着前面的几名选手,大家看到小芳脸上坚毅的表情,就更加大声地给她加油。
冲刺的时候,小芳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一口气超过了好几个人,最后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1)小芳为什么会报名参加比赛?比赛时她为什么会这么“拼”?小芳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你是否得到过来自集体的关心和帮助?是否关心和帮助过别的同学?5、来自集体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获得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力量,而我们为集体所散发出的每一份光和热也照亮和温暖着集体中的每一个同伴。
6、真正的集体日常生活中,许多群体都被叫作“集体”,但并不是每一个群体都是真正的集体。
一个真正的集体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所有的集体成员为了一个美好的共同目标而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7、2004年9月,青年张某出于“不让兄弟被别人欺负”的动机成立了“太子堂”,并自封为“堂主”。
“太子堂”的成员最多时达到六十多人,以在校初中、高中学生为主,其共同目标是当成员受到欺负时共同为其“出气”“报仇”。
后来,“不让兄弟被别人欺负”渐渐变成了“和兄弟一起欺负别人”。
“太子堂”曾多次从事殴打他人、强拿硬要他人钱财、肆意毁坏公私财物等违法行为。
2007年下半年,警方依法取缔了这一非法组织。
“太子堂”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集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着与它相似的群体?8、在朝着一个美好的目标共同前进的过程中,集体成员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了让集体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有序,集体也制定了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这些都标志着一个集体正逐渐走向成熟。
集体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
在我们的班级中,班级是大集体,小组是小集体;在我们的学校中,学校是大集体,班级是小集体;在我们的国家中,学校又成了小集体,国家成了大集体。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集体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桥梁。
9、想一想,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分别属于哪些集体?三、集体的力量1、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无论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还是在精神文化领域,许多成果都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
2、“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
正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人类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各种自然灾害;正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才有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人类登月的成功;正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人类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我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集体的帮助。
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力量,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4、活动探究:搜集现实生活中体现“集体力量大”的典型事例,并与同学分享。
5、合作铸就团队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这种力量只有当集体成员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团队是围绕着某一共同任务组织起来的规模较小的集体。
一个团队的成员是否懂得合作、善于合作,往往决定着这个团队的成败。
6、事例探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11月18日返回舱着陆,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上万名科学家、科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研制和发射工作。
他们相互合作,服从统一指挥,一丝不苟,确保了整个工程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1)在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和发射中,如果没有各方人员的精诚合作,结果会怎样?(2)我们在学校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团队意识如何?我们应如何提高团队意识,增强合作能力?7、无论是一支球队、一家企业、一个研究小组,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任何集体的成功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养成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勇于主动承担责任,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等等。
8、知识链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之间,有一大片珊瑚礁。
在珊瑚礁的内倒是一片寂静的海洋,珊瑚虫随着海潮的进退静静地摆动着。
而在珊瑚礁的外侧,波涛汹涌,礁石饱受涨潮时海水的侵蚀。
但这里的珊瑚却出乎意料地茂盛,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耀眼生辉,十分美丽。
原因就在于,礁内侧的珊瑚由于没有生存竞争,50天内就会迅速死去;而外侧的珊瑚则因为时时遭受海涛的侵袭,需要与海水、风浪日夜搏斗,故而能昂首屹立。
9、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与同学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竞争。
一个没有合作的集体必然一事无成,而一个缺乏竞争的集体则容易变得缺乏活力。
集体内部的竞争激发出每个成员的潜力,使集体的合作更加强大;集体外部的竞争增加了集体的危机感,使集体的团结更为紧密。
为了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我们不仅要敢于竞争,而且要学会正确地竞争。
真正的竞争是在承认别人的长处、为他人喝彩的同时,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力争超越他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良性竞争意味着“双赢”,而借助不正当手段获胜的竞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其最终的结果有可能是两败俱伤。
10、探究讨论:(1)在我们的班级与学校生活中,不是存在不正当的竞争?(2)怎样竞争才能实现“双赢”?四、集体生活面面观1、集体的思想与情感在集体中,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经历着同样的生活,这使我们产生了共同的思考、共同的情感。
当我们为了同一道题目而冥思苦想,为了同一篇文章而陷入沉思,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开怀大笑或者愤愤不平……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共同生活巾好像成了一个人的,这些思想和情感将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永远埋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2、探究交流: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班集体共同分享过哪些喜悦、悲伤和愤怒?3、知识链接: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一个集体的成员所拥有的共同情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自觉地关心与维护集体荣誉的道德情感。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开始与集体的成败得失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集体荣誉感就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基础,是集体力量的源泉。
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缺乏足够的集体荣誉感,那么这个群体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
4、讨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哪些事能够体现出我们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5、集体的纪律集体的纪律是指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包括班级公约、学校章程以及为了实现集体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制度、守则。
纪律涣散的集体必然效率低下,只能是一盘散沙。
集体的纪律是为了整个集体的长远利益由大家共同制定出来的,必须得到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充分尊重。
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集体纪律,不能为自己不守纪律的行为寻找借口,更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随意地破坏集体纪律。
6、探究思考:黑板要擦吗?快上英语课了,班长发现黑板还没有擦,就叫值日生去擦黑板。
当天的值日生正好是英语课代表,他知道这节课老师会悬挂一张很大的图片,还要让大家观看投影,基本上不会用到黑板,就觉得不用擦了。
在上课铃响之前,班长和英语课代表为要不要擦黑板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分钟。
另外一名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上前去把黑板擦了。
(1)你觉得英语课代表应该擦黑板吗?为什么?(2)发生这样的事会对集体的纪律产生怎样的影响?(3)我们班里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7、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两者也会发生矛盾。
这时,以集体利益为重,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
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8、活动探究:班里正在为文艺会演排演话剧。
小丽很喜欢表演,希望能担任主角。
但是,班委商量后央定由另一名同学来演主角,小丽演配角,这样演出的整体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