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对策的调查与分析【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体育教育

宁波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对策的调查与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场地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体育方面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社区(下称社区)体育的迅速崛起。社区体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则越来越显示其特有的功能。而社区的配套体育场地设施则是发展社区体育的基本载体,其相应的建设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并影响着体育人口的增长。

目前,社区缺乏配套的体育场地设施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人所共知的事实。大多社区居民还是在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住宅空地、场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身体,现有的社区配套体育场地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居民锻炼身体的要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缺乏立法保障和标准制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的迫切要求与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宁波市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的区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迅速崛起的区域,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社区环境、人文景观等相得益彰。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对宁波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进行了抽样调查,以实证来研究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的现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宁波市在今后的社区开发中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社区的质量和品位,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宁波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1宁波市人民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2宁波市人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调查与分析

1.3宁波市人民活动时间段的调查与分析

1.4宁波市人民活动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1.5宁波市人民体育活动持续时间的调查与分析

1.6宁波市人民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1.7宁波市人民活动场地的调查与分析

2.影响宁波市社区体育的主要因素

2.1影响宁波市社区体育的主观因素

2.2影响宁波市社区体育的客观因素

3.结论与建议

拟解决的注意问题: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社区体育的主要因素。以及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动机,体育活动方式,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为构建合理的社区体育提供建议和参考。

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与项目有关的书籍,文献结合前任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归类,为项目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在了解本课题发展阶段和前沿动态的前提下设计调查问卷,以宁波市人民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

3.访谈法:为了切实了解宁波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对策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的走访相关的学校,获取有关的一些资料。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对,并对部分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通过网上查找和各种期刊、学报的查找,搜集资料,拟定方向。

第二阶段: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综合出研究方向,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资料。

第三阶段:进一步研究事实材料与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修改初稿,完成定稿。

第五阶段:进一步修改论文,论文定稿,并为论文答辩做准备。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 2010.11— 2011.12 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2) 2011.12 — 2011.1 进行相关信息的访问

(3) 2010.1 —2010.2 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

(4) 2011.2 — 2011.3 对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完成论文初稿(5) 2011.4 — 2011.5 进一步分析研究补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导师,修改、完善论文

(6)2011.5 完成论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董晓春,社区体育及发展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报,2003.9

[2]唐忠新,关于社区体育社会化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3]余学锋,沈建华,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开放现状的研究,[J],成都体学院学报,2004.4

[4]刘建平,李超红等,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与构建,[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2.12

[5]李秀梅,关于浙东地区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学学报,2002.9

[6]李凤新,内蒙古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技 2002.3

[7]李相如等,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

[8]朱红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理论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3).

[9]凌辉.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9)

[10]崔伟.河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及预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3

[11]刘芳.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

[12Jfi[~师,等.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1.4

[13]李树怡,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1999.4

[14]程红义,等.试论学校在开展社区体育中的优势.浙江体育科学,1998,20(1)

[15]仇刚,等.合理利用高校体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5(1)

[16]辛利.中国体育产业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 (6)

[17]刘忠.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18]河南省体委.河南省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汇编[M].1982

[19]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0]曲宗湖,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出版社,2004,

1:194-201.

[21]苏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45-46.

[22]李加奎.美国的社区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