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以下提供几个关于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1.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他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炼字用的是清洗笔砚的池水,池水因此变成墨色。
据说他小时候走路时,也不忘练字,时常在衣襟上比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2. 钟繇为练字买纸的故事。
他曾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并把清水池变成了墨池,之后,他买了大量的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终于成为书法家。
3. 孙过庭的故事。
孙过庭出身寒门,通过刻苦练习,他终成著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书谱》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4. 柳公权刻苦练字的故事。
他经常在堂屋里练字,笔用秃了许多,后来发现脚下的地都被磨出一个大坑。
5. 颜真卿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笔蘸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9篇[必备]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1夜贴对联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
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幅。
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
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
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2欧阳通学书买父字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
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
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
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
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
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
”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
”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
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
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3入木三分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等等,名目繁多。
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
书法家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有十大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他们有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汇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1、羲之换鹅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
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
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
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
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
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
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
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书法家们的故事
书法家们的故事故事一:张芝临池水尽黑张芝(?—约192),字伯英,号有道,东汉敦煌洒泉(今甘肃省)人。
他是一位在书学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贡献的名书家;同时也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知名当世。
张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东汉政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出仕。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张芝擅长隶、行草和飞白书,学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脱去旧习,省改章草的点画波磔,字字区分,创为气脉通畅、隔行不断的“一笔书”,“今草”。
被三国韦诞称之为“草圣”。
东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
张芝的弟弟张文舒,书名仅次于兄,有“亚圣”之称。
故事二:钟繇八十勤练字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
三国曹魏时大臣,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唐张怀《书断》),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的名将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字君嗣)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
他白天与人闲谈时,也常用物画地练字长达数丈;晚上睡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划,三年后终于书法大进。
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故事
5个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的故事1、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书圣”。
传说他为了练字,经常在鹅池边观鹅舞,深受启发,并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获得灵感,最终练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后来,他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一群白鹅,便主动前往观看。
道士知道他的来意,便说:“你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便将这群白鹅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同意,便立即开始抄写。
当他将《道德经》抄写完时,白鹅也正好被养好了。
于是,王羲之便带着这群白鹅返回了家。
2、颜真卿——忠臣的代表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
安史之乱时,他与同为书法家的侄子颜季明一起坚守平原郡,最终因抵抗叛军而被杀害。
颜真卿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佳话,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经典。
3、柳公权——借鸡起舞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传说他小时候为了练字,经常到村外河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练习。
然而,他的字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一天,他看到一只公鸡在打架,便仔细观察公鸡的姿势和动作。
突然,他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便赶紧跑回家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字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人们便用“借鸡起舞”来形容从观察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4、欧阳询——看到碑文三天不睡觉欧阳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严谨工整、道丽流畅著称。
传说他有一次经过一处古碑时,被上面的碑文所吸引。
他站在碑前仔细观察了三天三夜,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5、王献之——十三缸水之谜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儿子。
传说王献之小时候练字时,王羲之让他每天写十缸水。
他写了整整十三缸水后,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也达到了巅峰。
后来人们便用“十三缸水”来形容书法家艰苦练习的精神。
历史书法家的故事
1.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
对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2.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柳体”,其书法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俊朗挺拔。
柳公权从小就展现出对书法的热爱和天赋,他刻苦学习书法,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柳公权的书法得益于他的坚持和努力,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钟繇:他是东汉末年人,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钟繇的楷书《宣示表》被刻石保存在西安的碑林中,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4.蔡邕: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
他的书法骨力矫健、笔法独特,被誉为“蔡体”。
据传蔡邕在写字时常常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细节,汲取灵感和技巧。
有一次他在鸿都门看到一个工匠用扫帚蘸石灰水刷墙,于是灵机一动,也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墙上写字。
书法家 的故事
书法家是一个充满艺术和创新的职业,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从小便展现出了写字的天赋,后来刻苦学习,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曾为一位老婆婆抄写《道德经》,字体端庄秀丽,深得人们喜爱。
2. 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颜勤礼碑》等作品具有端庄、雄浑的特点。
他年轻时便以写字闻名,后来得到张旭的指点,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曾为一位贫苦农民写了一块碑文,字体饱满有力,备受称赞。
3. 赵孟頫的故事: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洛神赋》等作品具有优雅、流畅的特点。
他从小便学习书法,后来师从于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曾为一位寺庙题字,字体清秀雅致,备受赞誉。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书法家需要有天赋和才华,但更需要刻苦努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同时,他们也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
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下来求父亲,父亲很高兴。
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于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才见白底。
2、王次仲创造八分书王次仲,秦代书法家。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
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
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收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复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
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
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
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
3、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
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说,王羲之家境贫寒,小时候买不起纸和笔,只能在墙上写字。
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为了激励他学习书法,每天在墙壁上写“王羲之”三个字,让他模仿。
王羲之每天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2.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和笔,但他非常喜欢写字。
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用手指在沙盘上写字。
他的母亲也支持他学习书法,每天给他一些纸和笔。
颜真卿非常珍惜这些纸和笔,每天不停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3.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柳公权小时候非常聪明,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经常带他去办公署。
柳公权经常在纸上写字,模仿官员们的笔迹。
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开始教他学习书法。
柳公权非常努力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同时,这些书法家也告诉我们,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昂,号多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行草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擅长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常常身着汉服,手持长笔,面对着墨纸,一气呵成,字迹苍劲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事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子渊,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颜真卿年轻时曾在家门口的大石上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成就日渐精湛,被唐玄宗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刚劲有力,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给人以无限遐想。
故事三,米芾。
米芾,字子昂,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被誉为“米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米芾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作诗,却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泼墨挥毫,富有变化和张力,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和传世佳作,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奇迹,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启示。
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书法文化。
书法家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包括:
1. 王羲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在深夜练字时,遇到了一个在云端上的鹤发银髯的老人。
老人给了他一个笔诀,让他领悟写字的奥秘。
之后,王羲之的字更快进步,墨池也因此得名。
2.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临摹各种书体,经过一番苦练,能够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但大家并不欣赏他的字,他自己也很着急。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他却说:“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3. 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在墙上的字擦掉,然后题上自己的字。
王羲之回家后,看到墙上的字,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非常不满意。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
以上是几个书法家故事的例子,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还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智慧。
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古代书法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故事广为人知。
据说他小时候写字很差,后来他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他曾经在院子里练习书法,每天不停地写,直到墨水渗入地面,形成了一个小水坑。
他也曾经用手指在衣服上写字,久而久之,他的衣服都被手指磨破了。
2. 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
据说他小时候学习书法非常刻苦,每天都会练习到很晚。
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还曾经到荒山野岭寻找灵感和名碑名帖。
他也曾经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换取食物和酒水,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收藏和传承。
3. 赵孟頫的故事: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温润秀丽。
据说他小时候家庭贫困,但他非常喜欢书法。
为了买纸和笔,他经常卖身给富人家做奴隶。
后来他得到了元朝皇帝的赏识,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也曾经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换取美酒和美女,他的风流韵事也广为人知。
这些古代书法家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的努力。
中国书法家故事锦集
中国书法家故事锦集故事一:智永与千字文书法家:智永朝代:南北朝代表作:《真草千字文》智永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后裔,因勤奋练字而闻名于世。
据说,智永从小就对书法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且极为刻苦。
在他所在的寺庙里,他每日不辍地练字,最终用掉的毛笔堆积成一座“笔冢”,成为后人敬仰的象征。
智永的代表作《真草千字文》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书法作品,这部作品是他在继承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基础上,自创新意的产物。
他在千字文的创作过程中,将正书与草书巧妙结合,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雕琢,力求达到笔笔生辉,字字如珠的效果。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成为后世学书者的范本,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
故事二:王羲之与鹅的传奇书法家:王羲之朝代:东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后人视为书法的最高典范。
王羲之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极高,还有一个与鹅有关的传奇故事。
王羲之非常喜欢鹅。
有一次,他路过一户人家,见院子里有几只优雅的白鹅,便向主人表示愿意购买。
主人却说:“这些鹅不卖,但如果您愿意用您的书法作品来交换,我倒是可以考虑。
”王羲之听后,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他在主人提供的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一篇佳作,换得了心仪的白鹅。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对鹅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在民间的声望和书法的高超价值。
传说这些鹅后来成为了王羲之书法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因为他常常观察鹅的姿态,感悟笔法的运用。
故事三:柳公权的正直书法家:柳公权朝代:唐代代表作:《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金刚经》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以楷书闻名,世称“柳体”。
他不仅在书法上有极高造诣,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官员。
柳公权在担任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
有一次,皇帝命他为一位宠臣写碑文,柳公权不愿意为此人作伪证,便婉言谢绝。
皇帝不解,柳公权坦言:“为人臣者,当竭尽忠诚,不可以欺君罔上。
”皇帝听后,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更加器重他。
书法家相关故事
书法家相关故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明星书法家。
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塑造了独特的风格和创意,成为了为人们喜爱和敬仰的文化艺术代表。
这些书法家在书写文字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六个书法家的故事:故事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公元353年,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兰亭集序》。
这篇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美的字体成为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
据说,在这个故事中,王羲之应邀参加了宴会,由于种种原因,他迟到了。
当他见到为宴会而准备的酒席时,发现酒味已变醇厚,而宾客的情绪也变得悠闲自在。
王羲之被酒香、美景和欢愉的氛围所感染,他忍不住拿起了笔,在一块画布上写下了他内心的感慨和触动。
他用独特的笔法和墨迹,创作了《兰亭集序》这幅奇迹般的作品。
这篇作品后来成为了书法创作中的经典范本,广泛影响和欣赏至今。
故事二:张大千的“大面朝天”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是一位享誉盛名的艺术家和书法家。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故事中,张大千曾经参观一个展览,并看到了一幅名为“大面朝天”的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然而,当他仔细观察时,发现尚有一些笔画不合他的意愿。
于是,他索性将整幅作品都涂黑,然后重新创作。
重新创作之后,张大千的“大面朝天”成为了一幅新作。
他遵循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标准进行了重新构图,通过巧妙的笔墨和用色,使作品更加出色和精彩。
这幅重新创作的作品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故事三:米芾的“米字格”米芾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精湛而独特。
有一个故事与他的“米字格”有关。
据传,米芾年轻时曾多次拜访名家请教书法技艺。
有一位老师建议他每天执笔练字,并告诉他在每一页纸上用墨画出严格的网格,并在每个小格子里练习写字。
米芾按老师的建议行事,并长时间坚持下来。
经过多年的勤奋练习,米芾的字体变得极为工整和规整。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书法作家的小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书法作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王羲
之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扇子,但是扇子上面没有字,看起来很普通。
于是,他就拿起笔在每把扇子上都写了几个字,然后告诉老婆婆这些扇子可以卖更高的价格。
老婆婆不相信,但是当人们看到这些扇子上的字是王羲之写的时,纷纷抢购,价格也确实比以前高了很多。
2.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刚健,被称为“柳
体”。
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个朋友让他写几个字看看。
柳公权拿起笔,写下了“去时如箭,来时如线”八个字,意思是说人生就像射出的箭一样,一去不复返,而来时却像线一样缓慢。
这个故事反映了柳公权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3.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壮美,被称为“颜体”。
有一次,颜真卿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写字,他走近一看,发现小孩子的字写得非常好,于是就问他是跟谁学的。
小孩子回答说:“我是跟我的老师学的。
”颜真卿又问:“你的老师是谁?”小孩子回答说:“我的老师就是你啊!”颜真卿听了非常惊讶,他问小孩子:“你怎么知道我是你的老师呢?”小孩子回答说:“我经常在墙上看到你的字,所以就跟着模仿学习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颜真卿的书法影响力非常大,连小孩子都能够模仿他的字体。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1.竹扇题字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
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
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
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
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
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
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
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
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
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许多在书法领域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就。
以下就是有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入木三分的传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写一篇祝辞。
王羲之将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皇帝派工人雕刻。
雕刻过程中,工人发现王羲之的字笔力深厚,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工人惊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2、张旭教颜真卿书法: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秘诀。
但张旭并没有透露半点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再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3、柳公权刻苦练习: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7 岁就开始练习书法。
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
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4、张芝的刻苦练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5、萧何的墨池: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有一次,有人请他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
他天天勤奋练字,写的那天,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废寝忘食。
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池水竟变黑了,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
6、柳公权的故事: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结束语:总之,这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背后的刻苦努力。
书法家资料故事
书法家资料故事书法家的故事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乞米帖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忠正刚正,名重海内。
但是因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给。
他曾写一封乞米的信给当时的李太保,证明他拙于生产,家里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经数月了,此刻又没米了,感到十分扰心,期望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请求救济一些米给他。
那种状况实在令人同情。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向为后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书法家的故事3“浓墨”——刘墉清乾嘉年间,帖学风行,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等人书法更是风靡一时,当时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人物,他就是电视连续剧《刘罗锅》里的主角——刘墉,他善于学习历代名家的长处,大胆创新,韵味特殊,备受世人赞赏。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他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但他敢于创新,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名满天下”。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轻滑,若团团棉花。
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刘墉书法之境界能够“静”、“淡”、“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他与喜用淡墨的王文治成鲜明对照,有“浓墨”之美称。
但他敢于突破传统的写法,受到了当时的一些思想保守的书法家的指责,翁方纲就是其中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參考資料:仲威,《張旭、懷素》(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
作品特色:
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曾得韋陟賞識提攜,後又 師從張旭弟子鄔彤。陸羽《僧懷素傳》載:「彤 謂懷素曰:『草書古勢多矣。惟太宗以獻之書如 凌冬枯樹, 寒寂勁硬, 不置枝葉。』張旭長史 又嘗私謂曰:『孤蓬自振,驚殺坐飛。』余師而 為書,故得奇怪。凡草聖盡於此。」
作品特色: 其書法上承東晉草法,下啟唐代草書,有 繼往開來之功。 最著名作品:《書譜》。
顏真卿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709-785年。
參考資料:李怡,《顏真卿》(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
故事與典故: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時 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范陽時,河北各 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 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 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而他 一生忠烈悲壯的事蹟,更是提高其於書法 界的地位。
歐陽詢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557-西元641年。
-
參考資料:周斌,《歐陽詢‧虞世南》(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
故事與典故:
《朝日新聞》是日本早期最大的一家報紙公司 之一,有分早報和晚報。《朝日新聞》的報頭 題字,竟是唐朝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但是 更奇怪的是歐陽詢西元641年去世,而「朝日 新聞」是在西元1888年才創辦的,兩者竟相距 1247年之久,而歐陽詢怎麼會去書寫「朝日新 聞」的報頭字呢?
作品特色: 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 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 少,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 剛毅。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顏勤禮碑》、 《多 寶塔碑》 。
懷素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737-卒年不詳。 懷素因家貧而出家為僧,鍾情於書寫,無錢買紙, 乃在住家附近廣種芭蕉,取蕉葉代紙書寫。這傳 奇故事常被傳述,也常被畫家引為繪畫題材。 懷素性喜飲酒,不拘小節,時人呼之為「醉僧」, 又將他與張旭並稱為「張癲醉素」,時評「張長 史為癲,素師為狂,以狂繼癲,孰為不可」。晚 唐詩人裴說《懷素臺歌》云「杜甫李白與懷素, 文星酒星草書屋。」將他與李白、杜甫並舉。
作品特色: 他的書法學自王羲之,繼承了顏真卿的書法風格, 收集近代各家的筆法,精研苦練,終於有了自己 的風格。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 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的楷書參雜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 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 筆畫細瘦之中,仍運用顏筋使轉頓挫之方法,故 運筆之跡外露畫外,但不免有劍拔弩張的感覺。
中唐以後,由於藩鎮割據,兵連禍結,舊有的 制度已經呈現瓦解之勢。顏真卿起而建立楷書 新典範,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種心經呈理反映。 但是,規矩森嚴的楷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畢竟 是有距離的,因此唐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 便集中表現在行草書方面,古典的典範終於讓 位給個人主義的抒情作風了。他和唐代另一位 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 柳」。
參考書目:石莉,《米芾》(台北:石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
故事與典故:
米芾是收藏家、鑑定家。米芾家中饒有資產,他 為了得到古代的名畫,不但耗盡鉅資。而且可謂 費盡心機和周折,相傳他有時甚至不擇手段的騙 取詩畫。米芾因為收藏頗豐,故眼界寬廣,鑑定 精良,所著遂為後人研究畫史的必備用書。
王羲之很喜愛鵝,因為鵝的脖子細極長,並有彈性, 當鵝的脖子擺動時,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柔,既像飛龍又像臥虎。
王羲之明白學寫書體,不能一味的仿效,必頇吸取古 人神韻,加以靈活變通,才能有自己的風貌。所以他 往往在字體上,求得數種不同的寫法。 傳說王羲之所寫的「羲」字、「之」字、「當」字極 多,但往往字字不同,這尌是變化體勢。
蘇軾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1037-1101。 蘇軾少年時期成長於四川山城中,成年後 進入仕途, 一生都在宦海中沉浮, 歷盡 坎坷與艱辛,在政治上無從發揮理想。但 他卓越的才華,卻在文藝上開花結果,無 論是詩、文、詞、賦、書、畫 都冠絕一時, 傳誦千載,他是文藝史上少見的全才,也 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
而摹本中以馮承素「雙鉤填墨」之「神龍本」, 公認最為接近原貌。
王獻之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344-386年。
參考資料:華寧,《王獻之及王氏一門》(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不僅書法寫得好,畫畫也很厲害。 當時有個大司馬叫桓溫,威名烜赫,不可一世。 有一天,桓溫拿了一把檀扇子要王獻之替他繪畫。 王獻之其實剛喝過紹興酒,握筆手有些不聽使喚。 他畫好一頭牛後,正要落筆題款,不小心將一滴小 墨點濺在牛蹄邊。王獻之嚇了一跳,他知道桓溫性 子暴躁,弄污了扇子可不是鬧著玩的,旁觀的人也 為他擔心。
作品特色: 字體比較含蓄而圓潤,《九成宮醴泉銘》 則融合了隸書的感覺,其間字體架構變化 之妙,字體以險峻而體態優美著稱。 最著名作品:《九成宮醴泉銘》 。
虞世南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558-638年。
參考資料:周斌,《歐陽詢‧虞世南》(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
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自敘帖》。
柳公權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778年-865年。 心正則筆正〈筆諫〉
參考書目:張小庄,《柳公權》(台北:石頭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
故事與典故:
柳公權從小尌非常好學,十二歲時,辭賦尌已經 寫得很好,他的詩、書、音樂都非常精通。 他性格剛毅,忠直敢言,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 有一次,昏庸的唐穏宗向柳公權請教用筆的方法, 柳公權回答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 句話與含雙關,皇帝聽了免面有愧色,但並沒有 發怒,他知道柳公權希望他遠離小人,以國事為 重,後人尌把這段故事稱作「筆諫」。
孫過庭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約西元618-698年。
孫過庭一生,仕途坎坷,直到四十歲才做到一個 小官,但不久尌遭讒言被迫棄官,過著貧病交加 的生活,最後遇暴疾死亡。雖然如此,他卻能怡 然養性,寫下書論雙絕的《書譜》,在書法史上 名垂千古。
在當時,孫過庭的地位並不顯赫,新、舊《唐書 》都無記載。但隨時間的推移,《書譜》已成為 草書史上的烜赫名跡,而《書譜》在書法藝術理 論的見解與貢獻,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書法家的故事
書聖 王羲之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307-367年。 字逸少,瑯琊臨沂人, 是王導的姪子。其人品 高潔,曾任右將軍、會 稽內史,世稱「王右 軍」。
參考資料:陳麥青,《王羲之》(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
王羲之從7歲尌開始學書法,到了十二歲那年,王 羲之在父親枕頭底下發現藏有前人寫的《筆論》, 便偷偷地拿來讀,越讀越有興趣。 當母親知道他讀的是《筆論》時,尌對他說: 「你現在年紀還小,讀《筆論》這樣的書,恐怕 還讀不懂吧?」父親聽了也說:「不要性急,等 你長大了,我會教你的。」 可是王羲之回答說:「學習是不能等待的,像走 路一樣,不停地走,才能前進。」 在這種精神的支配下,王羲之越學越好,越練越 神,其書法藝術終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被 後人遵為「書聖」。
米芾還愛硯。硯是「文房四寶」之一,為書畫家 必備之物。米芾於硯,素有研究。著有《硯史》 一書。對各種古硯的晶樣、異同優劣,均有詳細 的辯論。
王獻之不動聲色,想了一想,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 一個絕妙的方法,於是很快的完成了畫,並在畫扇的 另一面用小楷寫了一篇《駁牛賦》。
第二天,桓溫高興的拿扇子去看,他發現畫面的牛蹄 邊,有隻螞蟻似乎在爬動,尌用手去彈了幾下,想把 牠拍去,但是卻一動也不動,仔細一瞧,原來是隻畫 蟻,這時,桓溫贊不絕口的說:「王獻之的字好,畫 也妙啊!他畫的螞蟻,我以為是真的呢!」
他在基礎上,又博採眾長,一變尌變成了質 樸、淳厚的書風,而創造了妍美流變的新風 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 王羲之的行草書最能表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
王羲之書法寫得好,傳說是因為他下筆有如 神助,有「遒媚勁健,絕代所無」之譽。
最著名作品:《蘭亭集序》 。 《蘭亭集序》 ,是由王羲之以蠶繭紙、鼠鬚 筆,寫了這一篇千古名作,據說當時王羲之已 醉,醒後重寫,竟不如原本精彩,為王氏傳家 珍藏。
唐初著名書法家。其書法法度嚴謹,外柔內剛, 瀟散灑落,有「君子藏器,以虞為優」之譽。
虞世南是一位經久歷練頗得孔孟真諦的醇儒,他 的書法更多的是繼承魏晉六朝二王書法的妍美的 風格。他一生謹守二王尺度,在他的書法裡,似 有一種篇躚之勢,方圓合度的自然風姿,其書法 在儒家倫常禮教浸潤之下,形成了圓融遒逸的自 家風貌,從而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賞識,為 太宗倡導王羲之書風。
作品特色: 蘇軾的書法, 名列宋四家之首, 他開創「尚意」 書風,表現出明顯的自我個性,為宋代書法注入 新的契機。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寒食帖》。
米芾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西元1051-1107。 米芾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家世為武夫。他幼時 便跟隨母親到京城,生長在皇家邸府中,與皇親 國戚相識。憑著這層特殊關係,在他的早期生活 和仕途上頗為順利。 米芾的書畫深具功力,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世稱 「米家雲山」。擅長書法,工楷、行、草、篆、 隸諸體,以行書成尌最高。與蘇軾、黃庭堅、蔡 襄並稱「宋四家」。
《朝日新聞》近代在東京創辦時,有幾位籌備 人員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們崇拜歐陽詢的書法, 一致通過要將歐陽詢的書法作為報頭題字的決 定,於是找來歐陽詢的得意之作〈宗聖觀記〉, 從中選取完整無損的「朝」、「日」、「聞」 三字,用雙鉤法描成「填本」,再把帖中缺少 現在的「新」字,巧妙地用「親」字和「析」 字分別剔去「見」旁和「木」旁合並而成。這 樣, 《朝日新聞》四字,尌以飽滿的形體、 瘦勁的姿態出現在該報的首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