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3 元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还容易与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探究、讨论,初步形成正确的元素观。

2.通过自主学习,记忆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熟读并规范书写元素符号。

3.通过阅读资料卡片,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

4.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元素周期表,能准确的找到相关元素的位置及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2,设计元素符号书写比赛,评选出书写最规范、记得最快的同学,同时评出优胜小组;2.设计“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探究,训练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根据原子序数查找元素的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明白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特点及大致规律。

3.元素概念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注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以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巩固元素的概念,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活动设计】附:板书设计元素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书写3.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A B D B D B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

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2 B.Cu C.O D.CO2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Zn B.O C.N D.Cl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 硅C.铝D.铁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OB.SiC.AlD.Fe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2)初步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初步学会运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元素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内涵;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3.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通过图片总结元素与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动手画示意图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分类,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谈话引入新课探索新知回忆物质构成的微粒谈话一入新课。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投影展示】通过观察分子模型,让学生交流据图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它们有何共同点?【投影展示】三种氧原子模型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分析元素的定义:明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故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反馈提问:结合定义,如何区分氧元素与碳元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提问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高钙奶”“加碘盐”中的“钙”“碘”的含义。

通过观察分子模型,学生交流据图获得信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同位之间相互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定义。

知识迁移,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

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曾经接触过元素的概念,但是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做出微观解释,得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从而理解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以组合成如此庞大的物质世界也是困难重重:1.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的联系,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2.用元素符号来表征元素;3.元素符号意义的理解与运用,从元素组成区分物质类别学生容易出错。

初中化学_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课题3 元素学情分析本节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3元素。

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可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分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

本节课设计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物质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原子核电荷数,“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这些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这样让学生对元素的来源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试着让学生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再让学生对照课本的定义,这样抽象的概念因有了熟悉的物质、原子及数据而具体化。

然后再给出“具有不同中子数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氯元素的数据”让学生分析探究“哪些是同种元素,哪些是不同种元素,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运用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元素符号的意义,实际上是对元素概念理解的延伸,将宏观和微观统一在一起。

本节课设计通过展示氧气、水、二氧化碳物质的微观分子图,让学生说出它们共同的原子,含有共同的氧元素,然后再让学生讨论“O”表示的意义,并提问为什么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通过微观图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符号微观和宏观的意义,再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效果分析一、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中我利用已学知识相对原子质量导入,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发现问题,引出新的概念。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元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二、教材分析本节属于典型的概念课,其知识线是以元素概念的建构和应用展开,穿插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的学习。

观念线为:通过上述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元素观、分类观。

三、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可作为本节学习的认知起点。

四、依据课标和学情确定的教学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初步形成众多物质由有限元素组成的认识。

2.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常见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3.能从组成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重点:元素概念的建构与元素符号的书写难点:理解元素概念五、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运用问题教学法,先将上述教学目标转化为:什么是元素?用什么来表示元素?两个核心问题,以“四元素说”的化学史作为情境素材将核心问题转化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六、教学过程环节五:课堂检测分发检测题检测通过检测,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元素》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初步形成众多物质由有限元素组成的认识。

2. 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常见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3. 能从组成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学习过程】:一、元素之义二、元素组成万物评测练习1:观察地壳中和人体中元素分布含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是,人体中含量≥ 10%的元素有。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评测练习2:将下列物质分类并填在框图相应空白处:镁、空气、氧气,矿泉水,海水,二氧化碳,水,氯化钠。

单质纯净物物质化合物混合物三、会说“化”的元素符号评测练习1: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 表示:, H 表示:,3H ,7Na氢氦铝氖镁铁硅碳氮氧硫钠钙氯氧 65%碳 18%氢 10%氮 3%钙 1.5%磷 1.0%硫、钾等1.5% 氧 46.6%硅 27.7% 铝7.7% 铁4.8% 钙3.5% 其他9.7%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前面学习水、氢气、氧气等物质时,给出了相应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初中化学_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教学设计一、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内容属于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模型等方式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这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从微观世界又到宏观世界。

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还容易与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0~9九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的电话号码,构成电话号码的元素就是0~9九个数字,这样的例子很多。

由此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我们身边种类繁多的物质就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开始,已陆续接触到一些物质的符号,如O2、N2、CO2、H2O、SO2、P2O5等。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元素概念的建立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是科学家,要研究组成物质最最基本的成分,你会怎么做?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那么,分子和原子谁更适合作为基本成分呢?学生做完之后,对学生进行采访。

了解学生理解情况。

你们分了几类?为什么将这些物质中的所有氧原子归为一类?(从原子结构的本质上看,核内质子数相等)我们把世上所有的质子数都为1的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质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

那么,质子数都为8的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元素吗?练习:找出屏幕上是同种元素的微粒三、元素与原子既然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那么,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你能打个比方吗?1.CO2和O2的组成和构成该怎么描述呢?(学生说完,提问)2.C6H12O6(同位互说,后直接展示答案)3.你能归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一般描述吗?四、化学反应中的元素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仔细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无论化学变化多么复杂,元素种类不变,由此我如,汽车尾气的处理装置。

化学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问题,比如X CO2+H2O,可以判定X由C、H、O元素组成。

通过实验间接测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世界上有数千万种物质,他们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分布如何?科学家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如元素分析仪,可以在几十秒内测出某物质含有哪些元素以及元素含量。

现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大到宇宙,小到某一物质的元素是相对恒定的,且含量不尽相同。

五、生活中的元素阅读课本60页,了解地壳、生物体中分别含有哪些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人体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是一个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失衡,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正常的饮食3.3元素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元素这一名词和一些元素符号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例如知道在人类的身体在缺乏某些化学元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概念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2、元素的分类3、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4、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对常见物质能进行初步分类;5、认识并了解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点:1、理解元素的概念;2、掌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微观知识描述物质的构成;运用宏观知识描述物质的组成教学方法:师生分析,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分子模型、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物质由___________构成。

2、物质分为___和_____两类。

3、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学生板书>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氯化钠二、导入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由几种不变的基本成分组成的,那么它们和物质之间有哪些联系呢? 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三、新授:<一>元素1、分析:H2O CO2C2H6O中含有哪些原子?共有几类原子?2、讨论: 氢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氧原子的质子数都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都为6。

3、结论: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举例: H O N Na Fe4、师生分析探究: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5、进一步探究:学生分组组装水分子的模型,并收集起来,放入烧杯中,引导学生对微观和宏观的认识。

就是说: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表示物质的组成;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表示物质的构成。

举例: O H是两种元素,不能是两个元素。

6、①指导学生读图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分布②认识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氧O 硅Si 铝 Al 铁 Fe 钙Ca7、探究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②非金属元素如:氢氧碳<二>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1、书写原则: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O C H N SFe Cu Al Mg Hg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一种元素(宏观)②.表示某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如: N 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练习:下列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C Na S继续探究: 2O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分析:只表示两个氧原子结论: 它就失去了宏观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初中化学_第四节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四节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够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记住并能正确的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过程和方法:1. 通过数据分析等活动,初步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

2. 通过物质构成的关系图,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化学思维意识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内涵的追溯与对接,体会人类以客观世界为参照不断修正认识的科学精神。

2.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感受符号蕴含的关于抽象、简化、规范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内涵的揭示;元素符号系统建立的意义。

难点:观念为本,揭示元素概念的内涵。

三、教法、学法安排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形成,采用问题探讨、探究为主,归纳总结知识点。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出示难度层次递进的习题,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达到知识升华、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而使化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有趣。

四、教学流程我将从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精讲点拨、归纳提升清理过关、当堂检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元素是水、火、土、气,中国古时候也有人认为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物质的基本成分。

那么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板书】一、元素【活动天地】多媒体展示问题:古人曾经认为水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之一,认为它普遍存在、不易变化。

小明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的;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稿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稿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元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元素》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的课题 2。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原子的结构,这为理解元素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元素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将微观的原子与宏观的物质联系起来,是化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教材首先通过对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分析,引出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接着介绍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

最后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但对于元素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元素符号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规范书写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教学难点(1)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等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_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三:元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4、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图示、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正确理解元素的概念。

难点:1、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2、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习过程:复习巩固: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设计意图】回顾原子的结构,为学习元素的概念做好铺垫。

环节一:感受元素存在生活情境:投影展示生活中部分补钙、碘盐的照片。

播放某品牌补钙产品的广告。

问题思考: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补铁、补锌、补钙的广告、生活中我们会用到的碘盐,指出这里的“铁”、“锌”、“钙”、“碘”指的是什么?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___)______(不带电)中子 原子核 (带_____)电子(带一个单位_______)【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初步感知生活中元素的存在。

环节二:解读元素的概念1、说文解字:元素的元是初始,不变的,元素的素是基本成分。

元素的含义是基本不变的成分。

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可以充当元素的角色。

2、交流讨论:仔细观察下表分析以上原子结构。

如何对这几种原子进行分类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类?3、归纳展示:可以从质子和电子的多少分为3类,从中子的角度分为5类。

依据中子划分种类多,同时A原子中没有中子,所以不合适作为划分依据。

而电子在前面学习离子时得知,在化学变化中会存在得失的情况。

质子更稳定,所以可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依据。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A B D B D B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

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2 B.Cu C.O D.CO2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Zn B.O C.N D.Cl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 硅C.铝D.铁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OB.SiC.AlD.Fe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2)初步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初步学会运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核心素养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5.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元素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看视频】哈药六厂钙加锌广告。

【提出问题】请思考:广告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讲述】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板书]课题3 元素环节二、温故知新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效果分析本节课从电视广告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的原子中质子数相同,让学生总结元素的定义。

同时通过课件展示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借鉴相声模式,结合具体元素回答元素的含义,才能真正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为以后正确识别和运用元素符号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_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一些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0多种元素符号。

3、纯净物的分类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展示课题:【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学生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元素(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重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识。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教学设计一、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内容属于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模型等方式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这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从微观世界又到宏观世界。

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还容易与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0~9九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的电话号码,构成电话号码的元素就是0~9九个数字,这样的例子很多。

由此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我们身边种类繁多的物质就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开始,已陆续接触到一些物质的符号,如O2、N2、CO2、H2O、SO2、P2O5等。

要求学生能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这些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上专用的。

因此,本课时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是容易掌握的。

只是需要时间去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元素定义的死记硬背而不能认识其含义,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他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元素的定义,知道元素在地壳和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2、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说出元素周期表中某种元素的相关信息。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的含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由补钙补锌产品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元素带着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

1、【投影】探究活动:将下列微粒分类,依据?思考并回答。

问题:什么决定元素的种类?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有关吗?能否给元素下一个定义呢?引出元素的概念学生认真分析认真听讲,领悟2.小游戏请六名同学各自拿一张有关元素的卡片,试一试可以组合成什么物质?讲述:由此可以看出,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约一百余种元素,而这一百余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 多万种。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尽可能多的组成物质3、投影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元素种类都不变。

4、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在生物细胞中占前四位的元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60页第三段并认识图3-17自主学习观看图片,回答出: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是氧、碳、氢、氮5、通过前面两个课题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引导学生得出物质、元素和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二、元素符号小组内交流,交流完毕后坐下学生展讲交流结果投影: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名称过渡:知识没有国界,但语言文字各国都不相同,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即元素符号。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第二自然段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阅读教材归纳:书写规则“一大二小六、教学反思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元素》教学反思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一、成功之处: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

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准备了一定的实验,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

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

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二、不足之处:1、在这节课中,上课的内容教多,整堂课较紧绷。

2、上课语速比以前慢些,但仍需再缓慢些,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应多精选习题,充分运用时间。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自己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多从其他老师那学习,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人教版元素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结合我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说出元素周期表中某种元素的相关信息。

通过本节课学生的自学、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元素的定义,理解了元素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们的练习和小组内学生的互查基本上解决了元素符号的书写,通过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真观察初步认识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

但是通过评测练习的检验,也反映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还存在准确的掌握。

对于元素的理解没有深入;对于物质的组成、构成理解不到位;对于元素符号的书写不够准确;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没有归纳到位。

元素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0~9九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的电话号码,构成电话号码的元素就是0~9九个数字,这样的例子很多。

由此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我们身边种类繁多的物质就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开始,已陆续接触到一些物质的符号,如O2、N2、CO2、H2O、SO2、P2O5等。

要求学生能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这些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上专用的。

因此,本课时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是容易掌握的。

只是需要时间去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元素定义的死记硬背而不能认识其含义,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他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模型等方式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这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从微观世界又到宏观世界。

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还容易与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九年级化学学科达标测试时间:8分钟班级:小组:姓名:得分:课题元素总分40命题人唐昊审核人必做题(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的碘、铁、钙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2.氮元素与磷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不同。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3.下列元素符号中都表示金属元素的组是()A.Hg Ba Mn B.Fe He Mg C.Ca Na N D.H C 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A.Fe2O3B.Al2O3C.CO2D.SiO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6、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氮氯硫磷锰He O Si K Ag7、写错的加以改正:镁mg 铜CU 锌ZN 氯cl 钙cA8、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Mg 、、2H nS元素课标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涉及的是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这部分知识是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因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背景说明】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