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前言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综合了临床医学、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院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医院内感染进行动态监控。

课程内容:该课程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两部分,前者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防治措施的学科。后者侧重于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教学内容覆盖了《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两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将两本教材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本课程包括五篇: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及检验,真菌学及检验,病毒学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2.掌握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致病性以及人体的抗感染免疫

3.掌握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4.掌握各类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程序及常规检验方法。

5.选择最佳鉴定方法对感染性病原体进行鉴定或快速诊断。

6.熟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原则。

7.了解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发展动向。

8.能够正确运用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自动化仪器和微量装置。

9.能够进行正确的抗菌药物敏感实验并准确报告。

10.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致病性评价。

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

微生物学及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教学模式,即将传统沿用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改为“理论与实验合二为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直观、形象、立体的实验内容为切入点,同时辅以讨论、交流、归纳等诸多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验相融合,学生参与、老师引导并行,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本着不断充实和丰富提高的原则,在总结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学时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时间为1:1,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62学时,其中:第一篇细菌学总论40学时(理论21学时,实验19学时);第二篇细菌学各论及检验70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36学时);第三篇真菌学及检验10学时(理论

5学时,实验5学时);第四篇病毒学及检验34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10学时);第五篇微生物学检验8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5学时)。

通过微生物学及检验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掌握有关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篇细菌学总论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目的:

掌握细菌的形态、基本结构、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与意义,革兰染色的原理、步骤、结果及致病性;熟悉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及特殊染色法。

教学时数:9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二)特殊结构

三、细菌形态学染色法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教学目的:

掌握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繁殖规律及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掌握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熟悉其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理化性状

(二)细菌的营养与繁殖条件

(三) 细菌的新陈代谢

1.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四)细菌的能量转换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二)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三、细菌的命名细菌分类学

(一)基本概念

(二)细菌分类等级

(三)细菌命名法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教学目的:

掌握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灭菌法的条件及应用,熟悉化学消毒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了解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杀菌机理

教学时数: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物理灭菌法

(一)高温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二)紫外线及辐射

(三)超声波

(四)滤过除菌

三、化学消毒法

(一)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用途

(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因素

四、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教学目的:

掌握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及机理,熟悉细菌的各种变异现象,熟悉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过程,了解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教学时数:4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噬菌体

(一)毒性噬菌体

(二)温和噬菌体

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三、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