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导学案
《晏子使楚》的教案14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晏子使楚》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1、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2、多音字正音:大3、字形、笔顺:敝、臣、尊四、指名分段读课文五、学习1—3小节1、议议读读,深入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二、学习第4自然段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2)“敝国有个规矩,……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注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1晏子使楚(导学案)(精选编写)
11.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教学片段◆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形象师: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你能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
生:我找到的一句在第三自然段“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师:你读了这一句,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很不尊重人!让晏子钻狗洞!师:说得很好!楚王只是个不尊重人的人吗?生:很霸道、专横,还瞧不起人!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我从第四自然段“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 声, 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看出来的!师:你能读出他瞧不起人的语气来吗?(生读)师: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感情可以,但表情不够丰富,动作没表现出来。
师:你给大家试试!(生读)(通过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注重学生互评,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生:还有一句:“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也能看出楚王瞧不起人,傲慢无礼,霸道专横!师:对!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是处处刁难,一点儿也不尊重晏子。
还有吗?生:有,第五自然段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故意让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当得知囚犯是齐国人时,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师:我留心听到你说是“故意”,你怎么知道的?生:他们正在吃饭呢,怎么就押来个犯人呢?只有楚王安排,武士才敢吧!生:再说,楚王本来就是想用尽一切办法给晏子难堪,好显显楚国的威风。
师:那么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全文,把楚王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划出来读一读。
(生读) 生:我发现楚王的目的没达到。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从“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有小声的“啊”,读书的学生有所察觉,停住了。
) 师:请注意老师的问题哦!我们在这里说的是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请再想一想。
有没有其他同学帮助他?(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发现,既是给他思考的余地,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执教: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热情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学习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学习准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合作讨论-品读感悟一、预习导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4)学会8个生字,会写11个字,认识理解“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二、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小组讨论。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从文中画出来)(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怎样的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2.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五年级《晏子使楚》导学案.doc
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晏子使楚课时2/1、2主备人吕静执教吕静学生13人学习目标1. 1、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 2.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左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学习过程作家作品:晏子(?一公元前500),名婴,字仲平, 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仕灵公v庄公v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行危言显名于诸侯。
基础过关为重要的词)⑴楚王闻之()⑵何以也()学习小主人温馨提示预读课文,讨论完成下列基础训练题课前搜集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实词。
课前预习认为重要的词)⑴晏子将使楚(左右曰(•⑶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⑸吏二缚一人诣王(•()(7)圣人非所与熙也(王(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⑵楚王闻之,谓■))(4)王曰"何坐T)⑹晏子避席对曰)⑻吏二缚一人诣■资料,认真阅读课文2 •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⑶缚者曷为者也( )⑷齐人固善盗乎( ) ⑸人楚则盗( •)3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 理列举在下面)。
4・翻译以下句子,并能翻译全文。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⑵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
⑶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评价: _________细读课文,思考下列引导性问题5•阅读课文,给文章分分层次,并尝试概括文章中心。
层次:第一层:。
ZrZw — g ---------------------- 1弟——层:O 中心:课6・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7・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中8•再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觅信息,分析晏子的性格。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练案)学习目标1、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2、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变的才能。
3、梳理文言知识点。
一、前置学习(心动不如行动)【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1、字音:傧:闾:张袂成阴:比肩接踵:枳:缚:2、相关背景:(1)关于晏子:晏子(?-公元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二、【整体感悟】三、简答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2、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四、【串联全文】(一)翻译加点的词语1晏子使.楚 2楚人以.晏子短. 3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4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5傧者..更道. 6使.子为使. 7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8比肩继踵.而在 9齐命.使,各有所主.10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1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12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也? 15何...?” 1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14何为者坐. 16坐盗.17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18缚者曷.为者也? 19齐人固.善盗乎20晏子避席..楚之水土使民..对曰 2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2得无善盗耶2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二)翻译句子1、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4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5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6然则何为使子? 7齐命使,各有所主。
8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9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0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1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12何为者也? 13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14缚者曷为者也? 15齐人固善盗乎?1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7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8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9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背景简介《晏子使楚》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晏子在战国时期向楚国求援的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名臣,曾经任职于齐王宫中,后来因得罪齐威王而被贬谷城。
在那里,他撰写了大量的政治论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政治理念。
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晏子使楚》,我们可以了解到晏子在求助楚国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思,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关系。
阅读策略1.在阅读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2.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根据文章内容,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思考相对应的现实情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重点1.晏子如何谋求楚国的援助?2.晏子向楚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3.晏子最终在楚国的助力下,和齐王和解的过程是怎样的?4.整个故事中体现了晏子的哪些政治思想?阅读笔记1.当晏子向派人请拜楚王时,晏子被楚王拒绝了,这时晏子说:“君有阿衡之事,臣有救援之策,请容臣为君担忧。
”此言一出,巧妙地让楚王改变了之前对晏子的看法。
2.晏子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让齐国放弃与晋国的联盟,并且放弃与楚国的交恶。
这个条件提出来非常聪明,因为齐国和楚国的实力差距比较大,楚国也不可能对齐国采取过于苛刻的要求。
3.楚王最终同意了晏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在撰写书面盟约时,双方的措辞存在差异。
在这个时候,晏子将自己身上戴的璧石分开送给楚王和楚王的大臣,以示自己的善意,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4.整个故事中,晏子的政治思想并不是简单的以自身为中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分析利弊得失,最终达到求得援助的目的。
他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策略,对后世的国际关系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思考题1.晏子在求援过程中的行为你认为值得肯定的是什么?有哪些做法可以值得借鉴?2.晏子在与楚国达成协议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你认为这种方法行得通吗?现代政治中,有没有类似的案例?3.你认为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晏子的政治思想有何借鉴意义?总结通过阅读《晏子使楚》这篇古文,我们能够看到当时晏子被贬谷城后仍然十分努力地为齐国谋求援助的过程。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4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潜力目标:①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②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分主角朗读来感受语言魅力,发展学生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难点: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读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了解到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是屡次三番侮辱晏子,而晏子从容应答,巧妙反驳。
2.那么,透过初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晏子:机智勇敢楚王:欺侮弱者、自找苦吃)二、揣摩对话,悟智勇(一)、第一个故事1.要想细细品味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
(学生读课文)2.最能体现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怒气冲冲,趾高气昂、心平气和、晏子的冷静、不卑不亢)指名2—3个学生读。
你是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很好!请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透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
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
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教师评价:晏子冷静反驳,看似轻描淡写,却入木三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晏子使楚》导学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预习提示
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织发言。
晏子(公元前 500 年)名婴,字平仲,史称“晏平 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课前发给学生导 学案,使学生对本节 课所学内容有所了 解,并做好上课发言 的准备。
选词填空: 尊严 尊重 尊敬 尊称
雨;( )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课堂练笔,提升 感悟:(时间:
10 分钟)
()
刚才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三个故事,下面 拓展延伸,盘点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可以是组 收获:(时间: 内合作,也可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 5 分钟)
盘点收获
总结归纳,导学反 思
临洮县 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环节 学 习 目 标
五
单元
七
主备人
辅备人
晏子使楚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安排 2 课时 执教人
学习过程
学
案
1、认识本文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 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 序写的表达方法。
导案
教学重、 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 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水 土 不 同 ” ,
个 “
两
中 有
话
的
王
楚
敬
; 第 二 个 “
话 指回
的 是子
子 ”晏
晏 同在
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晏子使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 学习晏子使楚的寓意和教育意义;3. 分析晏子使楚对于古代时代的影响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启示。
【导学内容】晏子使楚,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则著名典故。
故事内容主要讲述晏子为齐国使者,代表齐国前往楚国,希望与楚国进行外交谈判。
在晏子使楚的过程中,晏子通过巧妙的策略和谈判技巧,成功化解了楚国对齐国的敌意,最终取得了出色的外交成就。
【导学重点】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晏子的策略和谈判技巧;晏子使楚的寓意和启示。
【导学难点】如何运用晏子在谈判中的巧思和策略;如何理解晏子使楚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导学过程】1. 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贤臣,他以才智和谈判技巧著称。
在一次外交使节中,晏子前往楚国,代表齐国与楚国进行交涉。
他经过一番周密安排和巧妙策略,最终成功地将楚国的敌意转为友好。
2. 分析晏子的策略和谈判技巧:晏子在与楚国使者交涉时,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谈判策略。
他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对方的破绽,善于运用言辞和礼仪,使得楚国使者对他敬畏有加,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
晏子的智谋和亲和力让人钦佩不已。
3. 探讨晏子使楚的寓意和启示:晏子使楚的故事告诉我们,外交谈判需要智慧和策略。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必须善用巧计,善于沟通和协商。
同时,晏子使楚也提醒我们,要有自信和胸怀,虽然路途崎岖,但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4. 总结晏子使楚对古代和现代的影响:晏子使楚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当今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晏子的智慧和谈判技巧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各国进行合作交流。
【课堂练习】1. 结合晏子使楚的故事,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谈判技巧和策略,以及你对于解决问题的看法。
2. 以晏子使楚为例,分析谈判过程中的争议焦点,讨论如何化解矛盾,达到双赢局面。
通过学习晏子使楚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历史,还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2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篇1[教材简析]《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学习方法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媒体说明]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消化教学难点,我们采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媒体诠释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咱们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继续学习《晏子使楚》,(板书),看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现在同学们把文章快速地浏览一遍,用横线画出表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生:齐读。
2.ppt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二抓中心句,理清脉络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这句也一样,你们读了这句话后想到了什么?也就是给他换个说法。
生:点名回答。
Ppt出示:在这之前,楚王想晏子。
(板书:侮辱)生点名回答,师出示ppt,生填空,将前面投影出示的两句话连在一起。
2.读了投影的两句话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晏子是如何变侮辱为尊重的?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下面我们来全力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我们就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读短了。
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还需好好研究。
今天,我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一次一次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进行反击以至最后赢得尊重的?3.出示ppt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刚才这个问题,用曲线画出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的句子以及晏子进行反击的语句,小组内推举两个成员扮作楚王和晏子,以表演的形式将他们所说的话回答出来。
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做演员的机会,都看过电视剧吧,举例韩剧中的哭戏,要演得逼真,融入到人物的内心,把你当做他,这样才能演好。
由于机会太少,所以哪个组最快,咱们就把这个表演的机会给他们。
事不宜迟,马上开始读,找,然后举手。
(注意读的语气)生:点小组表演。
师:出示ppt,楚王侮辱晏子的话和晏子反击的话。
他们找的很准确,对不对?那你们说表演的怎么样啊?生:不好。
师:再请另一组表演。
进行评价。
然后进行朗读指导,要读出楚王对晏子身材矮小的鄙视和讽刺,要用一种轻蔑的口气来读,读晏子的话,要重读“狗洞”“狗国”,读“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一句,应义正言辞、特别生气、愤怒的口吻来读。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翻译课文;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2、晏子简介: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全书共8卷,215章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二、自主学习课文:(一)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字逐句理解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在小组内讨论(二)为下列字注音:缚()酣()诣()曷()橘()枳()熙()(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晏子将使楚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所以然者何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谓左右曰吏二缚一人诣王齐人固善盗乎(四)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并解释:习:齐之习辞者也何以:吾欲辱之,何以也学而时习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徒:叶徒相似使:晏子将使楚徒手搏斗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五)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何坐古:今:2、其实味不同古:今:3、寡人反取病焉古:今:文中还有这样的词吗?(六)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七)找出文中的“之”字,并解释:(八)文中有如下特殊句式,请分别找出来: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固定格式:(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4、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合作探究:1、这则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两个人?他们各是什么身份?各表现出什么性格特征?2、文中的楚王和臣子是怎样谋划羞辱晏子的?他们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从文中找出根据)3、楚王明明是栽赃陷害,而晏子又无法澄清事实那么,晏子是如何战胜楚王的?为什么楚王最终没有治晏子的罪呢?四、拓展延伸: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列各题: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使子为使()()晏子使楚()其贤者使贤主()()2、翻译句子:然则何为使子?3、楚人因晏子矮小怎样来羞辱他?4、晏子自称不肖,言外之意是什么?《晏子使楚》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晏子使楚》导学案
教学补充课题《晏子使楚》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重点)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难点)【预习案】一、读课文三遍,圈画生字,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二、我会给“子”字组成词:我认为这些词语可以分为()类。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晏子”中的“子”的意思是:三、查字典,写意思:敝:大夫:仗着:枳:淮:四、查找资料《晏子春秋》和晏子的相关资料。
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探究案】(合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智慧!)一、引导自学,组内检查(20分钟)(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说说查找到了哪些资料?2、把课文读一遍,读通顺,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把字音读正确。
3、积累生字词。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填空部分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1、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2、思考:课文写了三个回合的斗智。
第一次是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想让他,而晏子却说:,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为了侮辱晏子说:,意思是:,晏子反唇相讥说:,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是楚王在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 ,意思是: 晏子却说: ,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
读了课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5、分角色读读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的对话,看谁读得最好。
二、组内合作,交流收获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请( )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3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篇3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才能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不卑不亢和一身正气,体现了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崇高气节;2、准确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群雄纷争的春秋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身高不足五尺,按现在的单位计算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高。
但是他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为齐国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的外交争端,他就是齐国有名的大夫——晏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设计目的: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突出晏子的特点,为下文的三次精彩交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课文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设计目的:让学生复习全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方便高潮部分的教学)2、同学们,一个精彩的故事,往往都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那这篇课文的高潮之处在哪里呢?(三次侮辱,三次反驳)(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最精彩的三次交锋,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三次交锋1、请大家对照板书,自由读3——5自然段,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部分,并根据课件提示,用“读、勾、圈、点”的方法进行勾画和填空。
(设计目的:通过提示性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最精彩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为高涨)2、请同学汇报学习成果2——1:学习成果汇报第一次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让他钻狗洞楚王以貌取人,从外貌侮辱晏子,进而侮辱齐国第三次楚王以捉盗贼为借口辱骂晏子,进而侮辱齐国2——2:从上表可以看出,楚王第一次侮辱的是晏子,第二次和第三次还侮辱了齐国。
语文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第2课时 导学案
第15课时第10课晏子使楚【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2.文言现象归纳【学习过程】活动一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内容。
1.有感情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语气语调。
(自由读、个别读、教师范读相结合)2.翻译下列句子。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②王曰,何坐?曰,坐盗。
③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④齐人固善盗乎?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⑦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⑧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活动二文言现象归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文言现象的书面归纳。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现象。
①使将使楚()使民善盗()②为为其来也()曷为者也()生于淮北则为枳()③坐坐盗()置之其坐()停车坐爱枫林晚()④方今方来()方为秋田之害()⑤焉反取病焉()心不在焉()且焉置土石()3.古今异义左右古义()今义()席古义()今义()其实古义()今义()病古义()今义()4.特殊句式①倒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判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反馈】1.注音诣()枳()缚()曷()熙()酣()2.解释通假字缚者曷为者也()同()意思是()圣人非所与熙也()同()意思是()3.古今异义词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②楚王谓左右曰(左右: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为之为其来也()齐之习辞者也()何为者也()楚之水土()生于淮南则为橘()楚王闻之()生于淮北则为枳()吾欲辱之()5.重点词语(加点)解释(1)晏子将使.楚(2)谓.左右曰.(3)习.辞者(4)今方.来(5)何坐.(6)吏二缚.一人诣.王(7)齐人固.善盗乎(8)叶徒.相似(9)其实..味不同(10)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1)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12)寡人反取病.焉病(13)晏子避席..对曰6.重点语句翻译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 级:八年级姓名:课题:晏子使楚课时安排:2课时编制人: 王英芳 审核人: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的含义;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外交中的语言艺术;
3、外交辞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的准确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本文中的“三”字艺术
四、语言的艺术
1、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多读、多写、多查、;2、自学探究(参考时间20分钟):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3、合作探究(25分钟):先小组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
一、《晏子春秋》
记述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的散文作品。晏婴(?~公元前500)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言危行显名于诸侯。每章记述一事。其中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居多。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劝,发人自省,表现了一位国家重臣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思想。此类篇章大多以记言为主,而略于记事。
一、预习
1、题目解析
晏子:春秋时齐国的大夫。
使:出使。
楚:春秋时期与齐国齐名的大国
2、读准字音
晏子使楚傧者更道
齐之临淄三百闾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肩继踵而在,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生于淮北则为枳,
导学步骤:
一、自研。(必做题)
(一)疏通文义。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
2、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___________。"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3、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有个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你知道孔融是怎么回答的吗?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今方来古义:
今义:
叶徒相似古义:
今义:
4、文言句式:
(1)然则何为使子(2)何以也(3)何坐(4)缚者何为者也
(5)判断句:
(6)固定格式:得无······耶?
5、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解释:晏子用这三个成语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二、品味赏析:
1、楚王有意刁难晏子,设置了哪些难题?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个故事晏子用了什么方法维护国家尊严?
4、最后楚王为什么笑?揣摩其当时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与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的语言技巧有什么不同?与哪一篇相似?
京中有善口技者
3、古今异义:
谓左右曰古义:
今义:
其实味不同古义:
今义:
古义:
反取病焉今义:
坐盗古义:
今义:
古义:
齐之习辞者也今义:
.三、作者简介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三、合作探究(选做题)
1、分析人物形象,晏子、楚王是什么样的人?
2、晏子面对对方的羞辱,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隐藏了自己的观点,机智应对,与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性质一样吗?
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解疑答案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曷为者也:
2、一次多义:
齐命使,各有所主____
使晏子使楚
其贤者使使贤主
王曰:“何为者也?”
为橘生淮南则为橘
为其来也
为楚造云梯之械
楚人以晏子短
以可以一战
将以攻宋
善齐人故善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