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导游员《导游知识专题》专业内部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2005年的考题(共9分)
•单选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为主体的文化。
C
A.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
2、我国京剧脸谱表示“忠勇”、“奸诈”的象征颜色分别是()。
B
A. 黄色、黑色
B. 红色、白色
C. 赭色、银色
D. 黑色、白色
3、构成中国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是()。
C
A. 汉字的笔墨
B. 汉字的笔韵
C. 汉字的体势
D. 汉字的意蕴
4、从今文字的书体演变来看,行书是由()变化而来的。
A
A. 楷书
B. 草书
C. 隶书
D. 篆书
5、20世纪我国画坛“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
A. 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
B. 程十发、唐云、齐白石
C. 黄宾虹、齐白石、程十发
D. 傅抱石、刘海粟、唐云
•多选题
51、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创始人孔子经典言论的有()。
BDE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仁者,爱人
C. 以德行仁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 有教无类
52、下列选项中,依次为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有()。
BD
A.成兆才、马金凤、尹桂芳、千里驹
B.严凤英、常香玉、袁雪芬、红线女
C.黄新德、常香玉、傅全香、俞振飞
D.韩再芬、马金凤、茅威涛、马师曾
E.千里驹、马金凤、戚雅仙、红线女
•判断题
71、传统京剧中常见角色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其中“生”是京剧表演中惟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
72、诗、书、画、印结合,既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技法,又是欣赏中国绘画应掌握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了解]
•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文化内容[熟悉]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熟悉] p.4-P.9
•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主体: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融合;
•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一)简述[了解]
•夏以前:尧舜“禅让”公天下
•“三易”:夏代“连山易”、殷代“归藏易”、西周“周易”
•“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研究流派:“学理易”探究易理“术数易”发展占筮(shi)之术
•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p.11-12)【掌握】
•其一: 八卦易学体系
八卦(传伏羲创): 乾、坤、坎、离、艮、兑、震、巽
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地、水、火、山、泽、雷、风
•其二:阴阳五行体系
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
相克:金木土水火金
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墨家[熟悉]:春秋时墨翟创
“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兵家[熟悉] :春秋时孙武;战国时孙膑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孙膑兵法”
•法家[熟悉] :战国中期形成,集大成者韩非子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思想流派[了解]: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杨朱学派等
(二)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1、孔子学说(春秋末期)[熟悉]
有关典籍:《论语》、《易传》、《仪礼》、《礼记》、《春秋左传》
(1)“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
(2)“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功用是“整民”,“政之舆”。
(3 )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
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修身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了解]
(1)[熟悉]战国孟子
•“仁政”把孔子这一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以德行仁”[掌握]
•“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掌握]
•“性善”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掌握]
•[掌握]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苦劳饿空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熟悉]汉代董仲舒“谶纬说”将谶语与经学说结合,天人感应;神化;
•[掌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心)学[掌握]
•两宋周敦颐、程颐与程颢、张载、朱熹(理或道学)
周、程、朱主张宇宙本原是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张主张气为宇宙本源(唯物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明代王阳明(心学)
“心即理”、“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宋明理学融儒、释、道为一体
(4)[熟悉]现代新儒学[掌握] 20世纪20年代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
•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尤其借助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所构建
(三)道家思想流派
道家[掌握]
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
战国时期以庄子为代表
魏晋时期“玄学”“贵无”派: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有”派:P22
(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为《道德经》,把道家学术思想改变为宗教神学)
1、老子思想
核心存在于《老子》一书中,关键在于“道”。
P19:“道”的主要内容:“道”是宇宙本源,又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
哲学上主静、取弱、居柔,因条件改变而制动胜强而克刚,体现了正与反斗争转化的辨证思想。
[熟悉]
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
2、庄子思想[熟悉]
“自恣适己”,“无用之用”之道,“庄生梦蝶”“超世”、“顺世”、“游世”
(四)佛教思想流派
中原佛教的八大宗派:
天台宗《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三论宗《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唯识宗,华严宗《华严经》,律宗《四分律》,密宗《大日经》《金刚顶经》》,净土宗南无阿弥陀佛,禅宗
2、净土宗和禅宗的要义[掌握]
净土宗: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
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
3、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P22[掌握]
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了解]
●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奴隶社会:祭祀性歌舞,“优孟衣冠”
●封建社会:汉代“百戏”
盛唐:“参军戏”、“歌舞戏”、训练艺人的组织—梨园
宋金: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融合产生“宋杂剧”,中国戏剧基本形成。
元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元曲”。
明代:南戏发展成为传奇。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
[熟悉]
(二)京剧(P29)
1、形成[了解]: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
徽班以唱徽调(以二黄调为主腔调)为主。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徽汉合流。
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
2、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P30)[熟悉] 规律性;规范性
3、流派、名家(P32)[熟悉]
●咸丰同治年间:“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
●光绪年间:“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
●民国初年:“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海派:王鸿寿、汪笑侬、盖叫天、周信芳等
4、京剧的角色、脸谱等(P31)[掌握]
(1)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
旦——表演女性人物的行当
净——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花脸)
丑——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扮演人物种类繁多
(2)脸谱
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剧情服务。
(3)“四功五法”
四功——唱(唱功)、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上述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
(4)四大名旦(P32)[掌握]
梅兰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扮相典雅,世称“梅派”,《贵妃醉酒》
程砚秋:唱腔幽咽婉转、回肠荡气,世称“程派”,《琐麟囊》。
荀慧生: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世称“荀派”,《红娘》。
尚小云:嗓音宽亮,行腔刚健峭拔,吐字清晰爽利,世称“尚派”,《梁红玉》。
剧种产生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著名演员
昆剧明初昆山《十五贯》俞振飞
黄梅戏清乾隆末期安徽和湖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严凤英黄新德韩再芬
豫剧明代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穆桂英挂帅》、《朝阳沟》常香玉马金凤
越剧清道光末年浙江、上海以及许多省区的大城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袁雪芬尹桂芳傅全香茅威涛
粤剧清初广东、广西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关汉卿》《搜书院》千里驹马师曾红线女
秦腔明中叶以前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血泪仇》《赵氏孤儿》《三滴血》
川剧清乾隆末期四川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柳荫记》《夫妻桥》
汉剧清湖北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都分地区《宇宙锋》
晋剧清咸丰、同治山西、内蒙古和冀北、陕北等地《打金枝》《三上桃峰》
湖南花鼓戏清末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广东等省
江西采茶戏清末江西和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
藏戏14世纪末、15世纪初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朗莎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子》
评剧9世纪末河北《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黑猫告状》、《杨三姐告状》月明珠、金开芳
(四)话剧[熟悉]
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欧阳予倩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四、中国书法
•汉字书体及其演变•中国书法的特色•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著名书法作品•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P42)
1、汉字的起源[了解]:图画与契刻
2、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了解]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古文字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春秋战国时代)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以石鼓文为代表)[熟悉]
狭义的大篆指籀文,以石鼓文为代表。
石鼓文作为大篆之典范,被称为“书家第一法则”。
[熟悉]
•小篆:秦代李斯在秦大篆的基础吸收各国文字整理而成,是中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
代表作:《峄山碑》《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
清代篆书异军突起,金石文字学家兼篆书大家邓石如。
[掌握]
今文字[掌握]•秦隶在西汉转化为汉隶(今隶),隶书在汉代得到广泛应用。
•豪放类:《石门颂》《孔宙碑》
•工整类:《礼器碑》
•秀丽类:《乙瑛碑》《曹全碑》
•楷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成熟于唐代。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钟繇——楷法之祖,与王羲之合称钟王。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对楷、行、草均有贡献。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高峰,初唐有欧、虞、褚、薛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笔力遒劲,法度森严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外柔内刚,点画圆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俊逸秀美薛稷《信行禅师碑》
•唐代后期最重要的书法大家是颜真卿,突破了二王至初唐四大家的秀雅,以“雄”代“秀”。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由楷书变化而来,盛行于晋。
有行楷、行草之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
•宋行书代表者:苏、黄、米、蔡。
蔡襄书法米芾书法元代赵孟頫书法清代郑板桥书法
•草书
•隶书的草写体,起源于西汉称为“隶草”,东汉盛行时称为“章草”。
•东晋以后,楷书的草体称“今草”。
•唐代草书书家代表:张旭、怀素。
(二)书法特色与欣赏(44页)[熟悉]
1 、直观的视觉形象与抽象意蕴结合形成的汉字体势是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
2、笔墨、笔韵是运笔、用墨产生的力感和韵律感,是含蓄抽象的写意性造型艺术,是书法视觉形象美的重要因素。
3、作品的情感和个性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能品:达到视觉形象美。
妙品:在想象美基础上具有巧妙之趣。
神品:表现出自我精神、个性。
欣赏书法作品应把握三“性”五“美”[了解]p50
欣赏书法作品应把握三“性”
F书法作品的抒情性F欣赏进入的同步性F书法感受的双重性
欣赏中国书法应把握五“美”
F书法作品的线条美F书法作品的结体美F书法的章法美F书法的墨法美F书法作品的神韵美
五、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的特点
•中国绘画的分类
•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
•怎样欣赏中国画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P59)
1、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
一般以卷轴式展现,现存卷轴画多为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作品。
2、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熟悉]
(1)艺术特征:
Y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Y书画同源,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使诗、书、画、印相彰相益
(2)基本技法(p60)
•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中国绘画与诗、书、印的有机结合。
3、中国绘画的题诗画
4、中国绘画的画款书
5、书画同源
6、对中国绘画“诗情画意”的欣赏[掌握]
诗情画意是人们在读诗赏画时,欣赏到的一种诗意如画,画境如诗的美。
画家借写生、游历而“师法自然”,诗人借行万里路而赞美山川,面对同一对象用诗或画来抒发感情,虽艺术形式不同,但心境相通。
(二)中国绘画分类
1、中国绘画的基本画科[掌握] (P64~66)
☻按照绘画题材分类:人物、山水、花鸟、界画
☻按照绘画的基本技法分类: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
2、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掌握] (P66)
☻作者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目的用于抒发情趣;
☻题材多花鸟、竹石、烟云,以物寓意;
☻作画方式随意而至;
☻强调神韵忽视形态;
☻强调诗、书、画、印多方结合。
3、院体画:即院画或宫廷画,一般有很高的绘画技巧,无鲜明画家个性,满足帝王好恶。
[掌握]
4、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掌握]
5、壁画:制作者多为民间画工,制作在壁面上的图画,可分为殿堂、墓室、寺观、石窟壁画等。
[掌握]
6、年画:祝福新年吉祥喜庆。
主要产地有:杨柳青、桃花坞、潍坊、朱仙镇、凤翔、绵竹、佛山、泉州。
[掌握]
7、风俗画:以社会生活习俗为题材的人物画。
[掌握]
8、画像石与画像砖在祠堂、墓室及石阙上的石刻和砖刻。
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
技法有两种:“平面浅浮雕”“线刻法”[掌握]
(三)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了解]
1、历史上的著名画派p70
►元四家[掌握] :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以冷落、荒寒、超然逸世的意境为主
►吴门画派(明四家):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掌握] p71
清代“四僧”和“四王”[掌握]
►“四僧”(创新一派):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
►“四王”(摹古一派):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掌握]
►扬州八怪: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等十五位画家,强调笔墨个性。
[掌握]
•海上画派: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吴友如、钱慧安[掌握] 传统基础上创新
►岭南画派:肇始:居巢、居廉完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传人:关山月、黄幻吾
继承传统,借鉴外来,南国特色[掌握]
2、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流派[掌握]
•传统派:常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
晋唐宋元的传统派:吴湖帆、谢稚柳、于非闇、陆俨少、溥儒
明清的写意派: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唐云、程十发
•中西融合派(科班出身)写实派:徐悲鸿现代派:林风眠刘海粟
3、20世纪50~60年代的两个画派[掌握]
•江苏画派:傅抱石(钱松喦、亚明、魏紫熙、宋文治)等
•代表作:《井冈山黄洋界》、《烟雨莽苍苍》、《千峰送雨图》
•长安画派:赵望云、石鲁、(方济众、康师尧)•代表作:《转战南北》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P74)
1、如何评价中国绘画[熟悉]
•评价绘画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构图、技法)
•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选题、气韵、意境、格调)
•评价画家的档次(人品、学识、才情、思想)
2、如何欣赏中国绘画[熟悉]p74
•气韵(超越神貌的神气、韵味)
•意境(意趣、境界)
•笔墨(与情感结合,线条凭借其活力,赋形象以生命)
•画法(正规画法形神兼备;写意画法不求形似,以无法为法;商品画法无雅可言)
•诗、书、画、印(画中题诗,以书入画,画印同辉)
•留虚(计白当黑,是绘画语言)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掌握] (P77)
西汉《轪侯墓主生活图》东汉《乐舞百戏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局部)《洛神赋图卷》(局部)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唐吴道子《释迦降生图卷》
唐王维《雪溪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董源《溪山行旅图轴》宋范宽《雪山萧寺图轴》宋赵佶《听琴图轴》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前有)•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宋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p78
•西画产生于公元15世纪前后,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油画三个阶段。
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绘画题材各有侧重: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故事,或者现实生活。
[了解]
•西方油画与中国画的区别[熟悉]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写意与写实•“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西方重视光影与透视•构图:留空与全部着色•诗、书、画、印结合与签名、留日期
•中国画形式多样,西式画多镜框式;题材也不同•中国注重笔墨功夫,西方油画无
专题二、宗教文化专题二
2005年的考题(共13分)
单选题
6、下列道教信士中对中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邱处机
B.孙思邈
C.王重阳
D.郝大通
7、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依次被称为()。
A.红、花、白、黄教
B.花、红、白、黄教
C.白、黄、红、花教
D.黄、白、花、红教
8、“重己贵生”是道教的人生观。
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著名道教人物是()。
A.葛洪
B.王重阳
C.葛玄
D.寇谦之
9、佛教对中国建筑影响颇深,其中在装饰点缀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石狮子
B.莲花纹
C.宫殿式建筑
D.塔
10、基督教从犹太教经典继承而来的经卷是()。
A.《旧约全书》
B.《新约全书》
C.《圣经》
D.《古兰经》
多选题
53、佛教阐释人生宇宙三个基本原理的“三法印”,是指()。
A.有漏皆苦
B.诸行无常
C.诸法无我
D.众善奉行
E.涅槃寂静
54、下列均为古代中国所取得的世界级科技成就,其中道教有关的有()。
A.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B.火药的发明
C.《革象新书》记载的光学实验
D.水法炼铜技术
E.印刷术的发明
判断题
73、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最早年代,学术界有“隋开皇年间”、“唐武德年”、“唐贞观初年”和“唐永徽二年”等说法,其中“唐永徽二年”说为史学界众多学者接受。
简述题
88、简述隋唐时佛教中国化的状况。
专题二、宗教文化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的佛教
J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J 佛教基本教义
J 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J 佛教经典与制度
J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汉地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2、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3、上座部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佛教传播路线
1、四圣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
(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
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
Q “诸行无常”: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Q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Q “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三)佛教宗派
中原佛教八大宗派
宗派创始人祖庭
天台宗智yi大师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三论宗江苏南京栖霞寺
唯识宗陕西西安大慈恩寺
华严宗法藏陕西西安华严寺
律宗道宣陕西西安净业寺
密宗善无畏、金刚智、不空陕西西安大兴善寺
净土宗善导山西太原玄中寺
禅宗菩提达摩河南少林寺
藏传佛教重要宗派
n 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n 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
n 噶举派:又称“白教”.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n 格鲁派: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
云南上座部佛教宗派(西双版纳地区)
摆坝派: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
(四)佛教经典与制度
1、大藏经(三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2、佛门制度:
戒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受戒。
度牒僧服制度寺院制度饮食制度云南上座部佛教出家制度活佛转世制度
(五)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
2、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佛教对中国其他艺术的影响
1、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
(1)表现在词汇学方面
a.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定
b.为译佛典而创造的词,如:四谛、五蕴、缘起、法界、真如。
c.根据佛教观念创新的词,如:万劫难复、狂禅、回光返照。
(2)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饰形式。
如颠倒词序、颠倒语序、排比句法等。
(3)语音学方面切韵的发明,四声的发明
2、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诗歌方面:盛唐后禅宗发达,文人多兼容儒释,在诗文中平添一份脱俗逸趣。
(2)小说方面:佛教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或直接提供了故事来源,或启发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3)说唱文学方面:僧徒传教使用读、唱结合,导致通俗文学中说唱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3、佛教对中国其它艺术的影响
(1)建筑:寺院采取宫殿式建筑,其间有宗教性的装饰点缀。
(2)雕塑:佛像塑造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圆雕艺术融为一体。
(3)绘画:中国传统的线与墨与外来的面与色不断交流,不断出新,改变了中国绘画的面貌。
(4)音乐:佛曲与民间乐曲、宫廷乐曲交融互采,渐渐形成了具有“远、虚、淡、静”风格的中国佛曲。
三、道教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简况道教教义简介道教的经典——《道藏》道教的修炼和服食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简况
1、道教的渊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
2、道教的产生和确立——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3、道教的鼎盛时期——隋唐和北宋4、道教的变革时期——南宋金元5、道教的停滞僵化时期——明清
各道教创始人或著名人物
天师道(五斗米道):张陵(东汉)太平道:张角(东汉末年)新天师道:寇谦之(北魏)
茅山上清派:司马承祯、吴筠(北宋)太一道:萧抱珍(金代)全真道:王重阳(金代)
(二)道教教义简介
1、道教神学的创世论思想2、道教的重己贵生论3、重玄学派的有无双谴论
(三)道教的经典—《道藏》
《道藏》的价值
1、是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2、是历史上医疗卫生、养生经验的总结
3、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冶金技术的重要史料
(四)道教的修炼与服食
1、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2、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3、道教的服食:以服气为主
(五)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在中医医学方面的道教人物: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葛洪:《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陶弘景:《肘后一百方》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孙思邈:药王
2、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世界级成就:道教以浑天说解释宇宙结构郝大通精通历算赵友钦:《革象新书》
3、在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均与道教相关
4、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三言》、《两拍》、《封神演义》、《四游记》、《吕仙飞剑记》、《韩湘子全传》
5、道教诗人:王勃、王绩、张九龄、李白、李贺、李商隐
6、词牌名称:瑶池宴、解佩令、华胥引、献仙音
7、永乐宫绘画
8、晋祠雕塑
9、民俗活动:寻龙辨脉、立向、察砂、观水、点穴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发展简况
2、伊斯兰教的教义
3、《古兰经》和《圣训》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发展简况
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唐高宗永徽二年传入中国,传播路线分为陆路和海路。
目前主要为回族、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所信仰。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教派
1)三大教派:格迪目、伊赫瓦尼、西道堂。
2)四大名宦:哲赫林耶、库不林耶、虎非耶、戛底林耶。
3)从总体上说,我国大多数信徒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派和苏非派
1、宗教信仰——六大信仰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仰经典、信仰后世、信前定。
2、宗教义务——“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3、善行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
1、《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指导思想
2、《圣训》即《穆罕默德言行录》,每部完整的圣训都包括了传述的线索与传述本文这两部分内容
3、《圣训》可以理解为《古兰经》的补充与解释
五、中国的基督教
1、基督教的传入及其传播简况2、基督教的教义3、《圣经》
(一)基督教的传入及其传播简况
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
第一次:唐贞观九年(635年)第二次: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元代
第三次:16世纪的明清之际第四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
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会发起了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会的本土化
(二)基督教的教义
1、“三位一体”是它最基本的信条。
2、基督教相信教会是由基督建立起来的,是“基督的身体”。
3、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
(三)《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