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随着刺激强度由0.09v增加到0.16v时,即显示出较小的张力变化,即阈强度为:0.10 v;随着刺激强度不断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不断加大,当刺激强度增至0.14v时,肌肉张力不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即顶刺激强度为:0.14v.

刺激频率为1.5ms3个脉冲时,骨骼肌出现一连串各个分开的单收缩,当刺激频率增至1.5ms6个脉冲时,骨骼肌单收缩的间隔同时缩短,继续增加刺激频率,到达1.5ms7个脉冲,收缩曲线由持续的锯齿状转变为持续的平滑状。

实验讨论:刺激要使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即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必须达到一定的值。通过固定后两个条件,改变刺激强度,记录和测量肌肉的收缩张力,使肌肉组织刚好能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刺激的强度称为阈强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的收缩张力也相应增大,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能引起组织产生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其强度称为最适刺激强度。本实验测得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阈刺激为0.10v。此后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加,会有较多的运动单位兴奋,肌肉收缩幅度、产生的张力也不断增加,此时的刺激均称为阈上刺激。但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所有的运动单位都被兴奋,引起肌肉最大幅度的收缩,产生的张力也最大,此后再增加刺激强度,不会再引起反应的继续增加,可引起肌肉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该刺激叫最大刺激或者称为顶刺激,本实验测得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最是刺激为0.14v

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在受到一次阈或阈上的刺激时,先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收缩,后者称为单收缩。单收缩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收缩期持续时间较舒张期短。如果给肌肉以连续的脉冲刺激,则肌肉的收缩形式将随刺激的频率高低而不同。当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时程,因每一个新的刺激到来时,由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过程已经结束,于是每次刺激都引起一次独立的单收缩。当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如果第二个刺激在第一个收缩反应的不应期内,则第二个刺激不产生收缩反应。当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后来的刺激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前就出现,于是肌肉在未完全舒张(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基础上便进行新的收缩,这就发生了收缩过程的复合,这样连续进行下去,肌肉就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其特点是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在描记曲线上形成锯齿形;如果刺激频率继续增加,肌肉就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结束前或在收缩期的顶点开始新的收缩,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就可以融合而叠加起来,使描记曲线上的锯齿形消失,这就是完全强直收缩。本实验测得当刺激频率增至1.5ms3个脉冲时,骨骼肌不完全强直收缩较为明显。若刺激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收缩就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平滑收缩曲线,称为完全强直收缩。本实验测得当刺激频率增至1.5ms7个脉冲Hz时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结论:阈强度为:0.10 v;顶刺激强度为:0.14v,

刺激频率为1.5ms3个脉冲时,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到达1.5ms7个脉冲全强直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