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技术(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後段(BackEnd)---后工序
3.构装
• 三、IC构装制程 • IC構裝製程(Packaging):利用塑膠或陶瓷包裝晶粒與配線以成積
體電路 目的:是為了製造出所生產的電路的保護層,避免電路受到 機械性刮傷或是高溫破壞。 • 构装(Packaging):IC構裝依使用材料可分為陶瓷(ceramic)及塑 膠(plastic)兩種,而目前商業應用上則以塑膠構裝為主。以塑膠構 裝中打線接合為例,其步驟依序為晶片切割(diesaw)、黏晶( diemຫໍສະໝຸດ Baiduunt/diebond)、銲線(wirebond)、封膠(mold)、剪切/成 形(trim/form)、印字(mark)、電鍍(plating)及檢驗( inspection)等。
半导体制造技术
一.概述 二.半导体生产工艺流程 三.成果与应用
2020/4/6
一.概述
详细追述了半导体发展的历史并吸收了当今最新技术资料,全书共分20章,根据应用于半导体制 造的主要技术分类来安排章节,包括与半导体制造相关的基础技术信息;总体流程图的工艺模型概 况,用流程图将硅片制造的主要领域连接起来;具体讲解每一个主要工艺;集成电路装配和封装的 后部工艺概况。此外,各章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质量测量和故障排除的问题,这些都是会在硅片制造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测试(1)
• 测试制程(InitialTestandFinalTest) 1晶片切割(DieSaw) 2黏晶( DieBond) 黏晶之目的乃將一顆顆之晶粒置於導線架上並以銀膠( epoxy)黏著固定。黏晶完成後之導線架則經由傳輸設備送至彈匣( magazine)內,以送至下一製程進行銲線。 3銲線(WireBond) IC構裝製程(Packaging)則是利用塑膠或陶瓷包裝晶粒與配線以成 積體電路(IntegratedCircuit;簡稱IC),此製程的目的是為了製造出 所生產的電路的保護層,避免電路受到機械性刮傷或是高溫破壞。 最後整個積體電路的周圍會向外拉出腳架(Pin),稱之為打線,作 為與外界電路板連接之用。 4封膠(Mold) 封膠之主要目的為防 止濕氣由外部侵入、以機械方式支持導線、內部產生熱量之去除及 提供能夠手持之形體。其過程為將導線架置於框架上並預熱,再將 框架置於壓模機上的構裝模上,再以樹脂充填並待硬化。
2.晶圆处理
• 一、晶圆处理制程
• 晶圆处理制程之主要工作为在矽晶圆上制作电路与电子元件(如电晶体、电容体、逻辑闸等) ,为上述各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过程,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为例 ,其所需处理步骤可达数百道,而其所需加工机台先进且昂贵,动辄数千万一台,其所需制造 环境为为一温度、湿度与含尘(Particle)均需控制的无尘室(Clean-Room),虽然详细的处理 程序是随著产品种类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不过其基本处理步骤通常是晶圆先经过适当的清洗 (Cleaning)之後,接著进行氧化(Oxidation)及沈积,最後进行微影、蚀刻及离子植入等反覆 步骤,以完成晶圆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
测试(2)
• 5剪切/成形(Trim/Form) 剪切之目的為將導線架上構裝完成之晶 粒獨立分開,並把不需要的連接用材料及部份凸出之樹脂切除( dejunk)。成形之目的則是將外引腳壓成各種預先設計好之形狀, 以便於裝置於電路版上使用。剪切與成形主要由一部衝壓機配上多 套不同製程之模具,加上進料及出料機構所組成。 6印字(Mark) 印字乃將字體印於構裝完的膠體之上,其目的在於註明商品之規格 及製造者等資訊。 7檢驗(Inspection) 晶片切割之目的為將前製 程加工完成之晶圓上一顆顆之檢驗之目的為確定構裝完成之產品是 否合於使用。其中項目包括諸如:外引腳之平整性、共面度、腳距 、印字是否清晰及膠體是否有損傷等的外觀檢驗。 8封装 制程处 理的最后一道手续,通常还包含了打线的过程。以金线连接芯片与 导线架的线路,再封装绝缘的塑料或陶瓷外壳,并测试集成电路功 能是否正常。
!!!!!!!在这个地方加一张或者两张你说的图片!!!!!!!
二.工艺流程 衬底选择 光刻 晶圆处理 构装 测试
1.前段(FrontEnd)制程(典型的PN结隔离的掺 金TTL电路工艺流程)
• 1.衬底选择 10Ω.cm111晶向,偏离2O~5O P型Siρ 晶圆(晶片)晶圆(晶片) 的生产由砂即(二氧化硅)开始,经由电弧炉的提炼还原成冶炼级的硅,再经 由盐酸氯化,产生三氯化硅,经蒸馏纯化后,透过慢速分解过程,制成棒状或 粒状的「多晶硅」。一般晶圆制造厂,将多晶硅融解后,再利用硅晶种慢慢拉 出单晶硅晶棒。一支85公分长,重76.6公斤的8寸硅晶棒,约需2天半时间长成 。经研磨、抛光、切片后,即成半导体之原料晶圆片 第一次光刻—N+埋层扩 散孔 1。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 2。减小寄生PNP管的影响 外延层淀积 1。 VPE(Vaporousphaseepitaxy)气相外延生长硅 SiCl4+H2→Si+HCl 2。氧化 Tepi<Xjc+Xmc+TBL-up+tepi-ox 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 在衬底上形成孤立 的外延层岛,实现元件的隔离. 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 决定NPN管的基区 扩散位置范围 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 集电极和N型电阻的接触孔,以及 外延层的反偏孔。 Al—N-Si欧姆接触:ND≥1019cm-3, 第五次光刻—引线接触 孔 第六次光刻—金属化内连线:反刻铝
• 二、晶圆针测制程
• 经过WaferFab之制程後,晶圆上即形成一格格的小格,我们称之为晶方或是晶粒(Die),在 一般情形下,同一片晶圆上皆制作相同的晶片,但是也有可能在同一片晶圆上制作不同规格的 产品;这些晶圆必须通过晶片允收测试,晶粒将会一一经过针测(Probe)仪器以测试其电气特 性,而不合格的的晶粒将会被标上记号(InkDot),此程序即称之为晶圆针测制程( WaferProbe)。然後晶圆将依晶粒为单位分割成一粒粒独立的晶粒
3.构装
• 三、IC构装制程 • IC構裝製程(Packaging):利用塑膠或陶瓷包裝晶粒與配線以成積
體電路 目的:是為了製造出所生產的電路的保護層,避免電路受到 機械性刮傷或是高溫破壞。 • 构装(Packaging):IC構裝依使用材料可分為陶瓷(ceramic)及塑 膠(plastic)兩種,而目前商業應用上則以塑膠構裝為主。以塑膠構 裝中打線接合為例,其步驟依序為晶片切割(diesaw)、黏晶( diemຫໍສະໝຸດ Baiduunt/diebond)、銲線(wirebond)、封膠(mold)、剪切/成 形(trim/form)、印字(mark)、電鍍(plating)及檢驗( inspection)等。
半导体制造技术
一.概述 二.半导体生产工艺流程 三.成果与应用
2020/4/6
一.概述
详细追述了半导体发展的历史并吸收了当今最新技术资料,全书共分20章,根据应用于半导体制 造的主要技术分类来安排章节,包括与半导体制造相关的基础技术信息;总体流程图的工艺模型概 况,用流程图将硅片制造的主要领域连接起来;具体讲解每一个主要工艺;集成电路装配和封装的 后部工艺概况。此外,各章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质量测量和故障排除的问题,这些都是会在硅片制造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测试(1)
• 测试制程(InitialTestandFinalTest) 1晶片切割(DieSaw) 2黏晶( DieBond) 黏晶之目的乃將一顆顆之晶粒置於導線架上並以銀膠( epoxy)黏著固定。黏晶完成後之導線架則經由傳輸設備送至彈匣( magazine)內,以送至下一製程進行銲線。 3銲線(WireBond) IC構裝製程(Packaging)則是利用塑膠或陶瓷包裝晶粒與配線以成 積體電路(IntegratedCircuit;簡稱IC),此製程的目的是為了製造出 所生產的電路的保護層,避免電路受到機械性刮傷或是高溫破壞。 最後整個積體電路的周圍會向外拉出腳架(Pin),稱之為打線,作 為與外界電路板連接之用。 4封膠(Mold) 封膠之主要目的為防 止濕氣由外部侵入、以機械方式支持導線、內部產生熱量之去除及 提供能夠手持之形體。其過程為將導線架置於框架上並預熱,再將 框架置於壓模機上的構裝模上,再以樹脂充填並待硬化。
2.晶圆处理
• 一、晶圆处理制程
• 晶圆处理制程之主要工作为在矽晶圆上制作电路与电子元件(如电晶体、电容体、逻辑闸等) ,为上述各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过程,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为例 ,其所需处理步骤可达数百道,而其所需加工机台先进且昂贵,动辄数千万一台,其所需制造 环境为为一温度、湿度与含尘(Particle)均需控制的无尘室(Clean-Room),虽然详细的处理 程序是随著产品种类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不过其基本处理步骤通常是晶圆先经过适当的清洗 (Cleaning)之後,接著进行氧化(Oxidation)及沈积,最後进行微影、蚀刻及离子植入等反覆 步骤,以完成晶圆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
测试(2)
• 5剪切/成形(Trim/Form) 剪切之目的為將導線架上構裝完成之晶 粒獨立分開,並把不需要的連接用材料及部份凸出之樹脂切除( dejunk)。成形之目的則是將外引腳壓成各種預先設計好之形狀, 以便於裝置於電路版上使用。剪切與成形主要由一部衝壓機配上多 套不同製程之模具,加上進料及出料機構所組成。 6印字(Mark) 印字乃將字體印於構裝完的膠體之上,其目的在於註明商品之規格 及製造者等資訊。 7檢驗(Inspection) 晶片切割之目的為將前製 程加工完成之晶圓上一顆顆之檢驗之目的為確定構裝完成之產品是 否合於使用。其中項目包括諸如:外引腳之平整性、共面度、腳距 、印字是否清晰及膠體是否有損傷等的外觀檢驗。 8封装 制程处 理的最后一道手续,通常还包含了打线的过程。以金线连接芯片与 导线架的线路,再封装绝缘的塑料或陶瓷外壳,并测试集成电路功 能是否正常。
!!!!!!!在这个地方加一张或者两张你说的图片!!!!!!!
二.工艺流程 衬底选择 光刻 晶圆处理 构装 测试
1.前段(FrontEnd)制程(典型的PN结隔离的掺 金TTL电路工艺流程)
• 1.衬底选择 10Ω.cm111晶向,偏离2O~5O P型Siρ 晶圆(晶片)晶圆(晶片) 的生产由砂即(二氧化硅)开始,经由电弧炉的提炼还原成冶炼级的硅,再经 由盐酸氯化,产生三氯化硅,经蒸馏纯化后,透过慢速分解过程,制成棒状或 粒状的「多晶硅」。一般晶圆制造厂,将多晶硅融解后,再利用硅晶种慢慢拉 出单晶硅晶棒。一支85公分长,重76.6公斤的8寸硅晶棒,约需2天半时间长成 。经研磨、抛光、切片后,即成半导体之原料晶圆片 第一次光刻—N+埋层扩 散孔 1。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 2。减小寄生PNP管的影响 外延层淀积 1。 VPE(Vaporousphaseepitaxy)气相外延生长硅 SiCl4+H2→Si+HCl 2。氧化 Tepi<Xjc+Xmc+TBL-up+tepi-ox 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 在衬底上形成孤立 的外延层岛,实现元件的隔离. 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 决定NPN管的基区 扩散位置范围 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 集电极和N型电阻的接触孔,以及 外延层的反偏孔。 Al—N-Si欧姆接触:ND≥1019cm-3, 第五次光刻—引线接触 孔 第六次光刻—金属化内连线:反刻铝
• 二、晶圆针测制程
• 经过WaferFab之制程後,晶圆上即形成一格格的小格,我们称之为晶方或是晶粒(Die),在 一般情形下,同一片晶圆上皆制作相同的晶片,但是也有可能在同一片晶圆上制作不同规格的 产品;这些晶圆必须通过晶片允收测试,晶粒将会一一经过针测(Probe)仪器以测试其电气特 性,而不合格的的晶粒将会被标上记号(InkDot),此程序即称之为晶圆针测制程( WaferProbe)。然後晶圆将依晶粒为单位分割成一粒粒独立的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