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二章 生字词及选词造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生字词(注:文言文、古诗词课文略)
二、修辞方法讲解 比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 喻
便用一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造句的考查中,从以往单一的选词造 句变为增加附加条件:增加修辞或者
关联词语。 因为 2011 年考纲属于较大的重新 会持续一段时间。
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能 修订,编者认为这种新的考查方式将
力层级:运用)
1.熟练掌握六册语文书中的生字词,注意积累,加强识记。将 一些重点课文的字词摘抄下来,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差别,在中 考前,对课本中各课课前、课后要求辨认、掌握的生字、生词进行一 番系统的认真的扫描,真正掌握。
2.加强对语法修辞的关注,提高对其运用的能力。了解基本的 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理解各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加强对语言的锤炼、雕琢,力求做到简洁、清晰、精练。在 明确“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怎么写”的问题,要能具体准确、 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用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为依托,不断加强组词造句的训练。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而改变了以往小语段阅读的考查 形式,改为在课文原句的语言环境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一共 4
小题,每小题 1 分。考查的词语都是 括成语、关联词语)。(能力层级: 初中三年在课文中学过的生词。而这 理解、运用) 一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在选词
4.仿写句子,变换句式。(能力 层级:运用)
5.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 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不甚严格。 (2)排比句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各分句的提示语,给人以紧凑、
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增强表达效果。 2.种类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 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得到省委的
2.2011 年考纲新变化
考纲要求
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能力层级:识记)
命题规律及趋势
2011 年考纲看似改变较小,但 实际上考题变化较大。用汉语拼音拼
2.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
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能力层 级:识记) 3.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
读汉字和词语的能力层级改为识记,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 至不适合运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 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二: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二章 生字词及选词造句
1.2010 年考纲及热门考点 热门考点 2010 年考纲 1.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 (能力层级:识记) 2.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能力层级:运用) 1.具体语境中根据 3.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 拼音写词语。 理解、运用) 2.选词造句。 4.仿写句子,变换句式。(能力层级:运用) 3.仿写句子。 5.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能力层级: 运用)
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的修辞方式。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情,
而一味地采用反复的形式,那只能造成重复累赘,应该避免。
三、关联词 1.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 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 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 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或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 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 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 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 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 用的关联词语有“既„„又„„”、“又„„又„„”、“一方 面„„一方面„„”、“不是„„而是„„”等。例如:不是意识决 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
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三: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 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
复用字。如例一、例二。宽式对偶对于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
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三。 3.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 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4.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 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 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 ①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②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
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 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
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 都不是比喻。 ①表示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 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 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长为简洁。


1.概念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
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 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 来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 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
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 要订好计划一样。 5.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 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 实感。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
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
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 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 长于抒情。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 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
排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
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 修辞方式。 2.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
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 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追认才能满足么?
(2)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 备的地方吗?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 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复是一种为了突出中心意思,表达强烈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
“ 不 是„„ 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
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原因
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 就(那么)„„”、“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 困难从不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 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所产生的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 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就”、
“便”、“才”、“于是”、“然后”、“接着”、“从而”、“首先 等。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 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 光、不只)„„而且(还、又)„„”、“而且”、“并且”、“尚 且„„何况„„”、“别说„„就连(就是)„„”。例如:他不仅 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 用 关 联 词 语 有“ 或 者( 或)„„ 或 者 ( 或 )„„” 、 例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 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一个转折,表达出与前 一分句相反的意思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 “„„不过„„”、“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
4.作用
(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音调铿锵,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4)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百度文库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
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