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名词解释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策略,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进行解释。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知识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但也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
2.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践,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但也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及时指导和辅导。
3.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但也需要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和监督。
4. 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需要教师在问题提出和解决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支持。
5.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情景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但也需要教师在情境设置和引导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总结。
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方法名词解释
方法名词解释
方法( Method)是一个名词,指的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
方式或步骤,通常包括特定的策略、步骤、规则或技术,可以用来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
方法可以是人类制定的,也可以是计算机程序或机器自动生成的。
在某些领域,方法可以是特定的、特定的,即只适用于某个特定情况或问题的。
在其他领域,方法可以是通用的、普适的,即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
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理论方法:指的是基于理论模型或假设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
或解释现象。
2. 实验方法:指的是通过实验或模拟来验证或证实某个理论或
假设的方法。
3. 统计方法:指的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来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4. 实践方法:指的是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
方法。
5. 技术方法:指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方法,如编程语言、工具和方法等。
方法名词解释
第二章绪论
证伪理论假设检验法(试错法)
第三章
研究范式社会规律投入理解法价值中立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思辨理论分析理论演绎理论模型理论个性解释共性解释因果解释功能解释中层理论
第四章
科学环归纳逻辑演绎逻辑假设检验法经验概括扎根理论逻辑推演经验推演概念操作化简单证伪法理论证伪法实地考察
第五章
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纵贯研究(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分析单位层次谬误简化论
第六章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等级顺序法配对比较法恒常刺激法连续性类别法)定比尺度操作定义测量指标信度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效度内容效度(表面效度)准则效度(校标效度)预测效度共变效度建构效度内在效度内在无效度外在效度
第七章
抽样框抽样误差置信区间样本精确性样本准确性概率抽样随机数字表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空间抽样允许抽样
第八章
主观障碍客观障碍框图法客观检验法主观评价法参照框架相倚问题
第九章
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重点访问深度访问生活史研究客观陈述法座谈会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
第十章
总加量表(利克特量表)累积量表(格特曼量表)社会距离量表语义差异量表测验社会计量法社会矩阵法社群图指数分析民意测验
第十一章
实验室观察局外观察参与观察间接观察
第十二章
实验组与控制组简单实验设计典型实验设计交互作用效应多组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拉丁方格设计准实验法时间序列设计
第十三章
第二手分析内容分析编录单
第十四章
实地审查系统审查测不准效应棱镜效应
拓展个案研究法
社会学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学方法名词解释社会学方法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类型1、应用性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2、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长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
3、普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6、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7: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8、探索性调查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的研究方法。
9、描述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临床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偏倚(bias):是在研究过程中,因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或结论系统地偏离真实情况。
2内部准确度(internal validity):指将一项研究或观察结果推论到所研究人群时其正确的程度。
3外部准确度(external validity):将某批研究对象的观察结果应用其他病人时的正确程度,又称概括性或外推性。
4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若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称临床不一致性;反之称临床一致性。
5死亡率(motality rate):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6病死率(fatality rate):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7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过若干年的随访(通常是1、3、5年)尚存活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8发病率:(incidence rate):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9罹患率:(attack rate):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10患病率:(prevala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11随机对照试验(RCT):按正规随机的方法,使每位研究对象有同等机会被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治疗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治疗措施或仅给予安慰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客观效应指标,经一段时间随访观察后,比较两组的差别。
12盲法(blind method):受试对象、执行者、监督者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是何种干预措施时,称盲法。
13单盲临床试验:(single blind method):临床研究中,研究对象不知道被分配在试验组或对照组中而研究人员知道。
14双盲临床试验:(Double blind method):研究对象和执行者都不知道各组的研究因素而设计者知道,但不具体操作。
教育学中教学方法的名词解释
教育学中教学方法的名词解释
1.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2.思维训练法:指的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3.情境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是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4.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5.修养指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途径和方法的名词解释
途径和方法是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起到指导和操作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准确性。选择途径和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决策。我们需要具备运用途径和方法的能力和灵活性,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选择和运用能力。途径和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六、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阐述途径和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分析。假设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团队的合作效能,途径可以选择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来实现。而在选择方法时,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步骤,如明确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团队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途径和方法的名词解释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途径和方法是指向某个目标或达成某个结果而采取的行动或方案。途径是指达到目的地的道路或途径,而方法则是一种有系统的方式或步骤,用于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在本文中,我将对途径和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和讨论。
一、途径的解释
途径指的是达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个任务的手段或路线。它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或途径。途径的选择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目标的性质、可行性、效率等。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通过学习来提升技能,通过旅游来放松身心,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等等。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五、途径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面对不同的情境和问题时,我们需要具备运用途径和方法的能力和灵活性。不同的情境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适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评估途径和方法的优劣,以及它们对达成目标的贡献和影响。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升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名词解释 方法的意义
名词解释方法的意义方法是人类在面对问题、任务或目标时所采取的一种行动策略或解决途径。
它是人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无论在个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方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方法的意义,从多个角度解释方法的重要性和影响。
1. 提高效率方法的最大意义之一是提高效率。
通过掌握和运用适当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地处理问题。
以学习为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记忆法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
在工作方面,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 解决问题方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解决问题。
面对困扰我们的问题,往往需要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作出明智的决策,并最终解决问题。
3. 创造机会方法也能够创造机会。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困境或难题,但通过独特的方法,我们能够找到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会。
例如,在创业过程中,有些人会采用独特的市场开拓方法,找到新的消费需求点,从而成功创造出新的商机。
这表明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对于打破常规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 培养能力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各种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通过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培养逻辑思维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够培养我们的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方法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更是培养个人和团队能力的重要途径。
5. 增进独立思考方法也能够帮助我们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能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增强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方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培养我们主动、深入思考的习惯。
现象学的方法名词解释
现象学的方法名词解释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和学科,旨在研究和理解人类以及世界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
该方法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作为人类应通过观察和直接体验来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
现象学方法常被用于研究艺术、文学、科学、人类行为和思维等领域,以探索并理解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结和关系。
一、现象学方法的起源及哲学基础现象学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由爱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创立。
胡塞尔认为,传统哲学过于关注于抽象概念和理论,而忽视了对经验和直接感知的研究。
因此,他提出了现象学方法,以强调直接观察和体验的重要性。
现象学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主观主义和现象主义。
主观主义认为,人类在认识和解释世界时,主观经验和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象主义则强调,我们应该从直接现象中获取信息,并建立起对世界的描述。
二、现象学方法的特点和目的现象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关注经验:现象学方法要求我们直接观察和体验事物,而非过度依赖理论或假设。
通过亲身经历和感知,我们可以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一个现象。
2. 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方法追求对现象的准确描述和理解。
它注重揭示和解释现象的背后意义和内在规律,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
3. 超越个体:现象学方法试图超越个体的感知和观点,寻求普遍适用的、客观的规律和结论。
它追求一种普遍性的人类经验,将各种个体经验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归类。
现象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揭示其本质、结构和意义。
它力求给予我们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为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思考方式。
三、现象学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象学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其中包括艺术、文学、科学和人类行为研究等。
在艺术与文学中,现象学方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解释艺术品和文学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情感、意义和创作者的意图。
分析方法的名词解释
分析方法的名词解释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分析方法是指用于获取、处理和解释数据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
分析方法扮演着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眼睛和大脑,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规律以及做出准确的决策。
以下将对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进行解释和分析。
一、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中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发现数据背后的蕴含信息。
统计分析方法使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包括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回归分析和变异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变异程度以及相关关系,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支持我们的决策。
二、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是用于分析和评估一个组织或企业财务状况和绩效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
它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
通过财务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财务分析方法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三、SWOT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系统评估一个组织或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方法。
SWOT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识别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了解优势和劣势所在,并利用机会和应对威胁。
SWOT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四、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是用于确定问题根本原因的一种系统方法。
它通过追溯和分析问题的发生过程,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有多种工具和技术,如鱼骨图、五为法和六西格玛等。
这些方法通过深入挖掘问题的背后原因,帮助我们制定持久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五、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是一种用于提取和分析大量文本数据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文本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模式。
过程方法的名词解释
过程方法的名词解释过程方法是指一种通过分析和改进过程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方法论,旨在帮助组织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1. 过程方法的基本概念过程方法将组织视为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的系统。
它关注的是改进过程的流程、输入、输出、资源和控制机制,以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过程方法认为,只有通过理解和改进组织内的各类过程,才能实现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绩效的目标。
2. 过程方法的原则过程方法有几个核心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改进和基于事实的决策。
全面性意味着过程方法要考虑到组织的所有过程,包括核心业务过程、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
系统性强调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它们对组织整体绩效的影响。
持续改进则是过程方法的核心精神,要求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改进过程,实现组织的持续提升。
基于事实的决策是指过程方法依赖于数据和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以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
3. 过程方法的实施步骤过程方法的实施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以确定需要关注和改进的过程。
其次,需要对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流程图绘制、资源分配和控制机制分析等,以全面了解过程的运行准则。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逐步落实执行。
最后,需要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以及及时调整改进计划。
4. 过程方法的关键工具和技术过程方法使用了许多工具和技术来实施分析和改进过程。
其中,流程图是一种直观的图形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分析过程的流程和相关细节。
指标和测量方法则用于检测过程绩效和改进程度。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关键变量和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优化过程。
另外,质量管理工具如因果图、苦思决策矩阵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过程改进中。
5. 过程方法的应用领域过程方法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营,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部门等。
在制造业中,过程方法可以帮助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交付能力。
信息方法名词解释
信息方法名词解释信息方法名词是信息学中研究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检索和比较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综合称谓。
信息方法的概念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繁多、变化快速的问题,以及改善信息获取和加工的有效性和效率。
信息抽取是信息获取的基本步骤,它是从复杂的信息系统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
信息抽取技术可以用来建立分析和汇总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信息。
通常,信息抽取技术有多种实现方法,比如人工抽取、机器学习和模式抓取等。
通常,人工抽取的信息抽取技术会较慢,但其准确度可以有保证;而机器学习和模式抓取可以提高抽取效率,但它们也会影响到准确度。
信息检索是用于搜索和找到有关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用来搜索文本数据库或网络索引,以便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
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可以分为字词查找、短语搜索和句查找等。
信息比较和比较分析是指将多个文本文件或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技术。
主要应用于文本比对、信息对比分析和知识发现等领域,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更好地掌握它们的信息情况,改进管理效率。
信息处理是指收集、整理、分类、汇编、处理或转换既有信息,以获得新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信息的复杂度,从而更有效地提取信息和有效地传输信息。
通常,信息处理技术分为数据处理、文档处理、文本处理和图像处理等。
信息传输是指以电子的或物理的形式,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一种技术。
信息传输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比如电子邮件、网络传输、无线传输等。
它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系统或设备传输到另一个系统或设备,并有助于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输。
以上就是关于信息方法名词的解释,其中的技术及理论可以运用在多种信息技术领域,为人们提供数据收集、处理、传输等方面的便利性。
除此以外,信息方法也在日益增多的信息技术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技术领域的需要。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支持教育决策和实践的一系列系统化的程序和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育研究的质量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对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首先,量化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的数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技术,以得出客观的、可量化的结果。
量化研究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分析相对简单,结果易于比较和推广,但也存在着忽略了个体差异、无法深入理解现象背后原因等缺点。
其次,质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非数量化的数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技术,以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质性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理解个体差异、背后原因等,但也存在着数据分析相对复杂、结果难以推广等缺点。
再次,行动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改进教育实践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以教师或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改进来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行动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改进教育实践,但也存在着结果难以推广、缺乏客观性等缺点。
最后,混合研究方法是指将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以先量化后质性或先质性后量化的方式进行,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
混合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但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以取得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
同时,教育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将为教育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文学创作方法的名词解释
文学创作方法的名词解释文学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以实现作品的表达、传达和艺术效果。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构建情节、描绘环境,以及表达思想、情感和主题。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文学创作方法进行解释。
1. 描述法描述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创作方法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
作家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和情境的方式,使读者感知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描述法注重细节,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2. 对话法对话法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情节发展和角色性格的一种创作方法。
通过对话,作家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对话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关系,对故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 叙事法叙事法是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创作方法。
通过叙事法,作家可以将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使读者能够明确故事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行动动机。
叙事法可以是直线叙事,也可以是回环叙事,通过把握好时间和顺序,让读者产生连贯感和紧密性。
4. 感受法感受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来表达作品主题和情感色彩的一种创作方法。
通过感受法,作家可以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了解其痛苦、欢乐、迷茫等情感状态。
感受法要求作家深入思考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感受,通过语言的表达力打动读者的心灵。
5. 想象法想象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作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构建出虚构的故事世界。
通过想象法,作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奇幻的环境和动人的情节,使读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学世界。
想象法要求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创作中善于构思和编织故事。
6. 抒情法抒情法是通过直接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借助音乐性语言和美感的文字,以达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目的。
抒情法可以是借助于诗歌、散文等形式,通过表达作者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打动读者的内心。
调查方法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类型1、应用性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2、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长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
3、普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6、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7: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8、探索性调查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的研究方法。
9、描述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描述的方法名词解释
描述的方法名词解释方法名词解释:探索智慧之道方法名,简称为“方法”,是一个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的概念。
它既可以表示一种科学或者学术研究的手段,也可以是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途径。
在实践中,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准确性、执行的效率以及结果的有效性。
方法名的词义多样,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理解。
在不同领域中,方法名的具体含义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一种以规定的步骤、过程和技巧来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方法。
方法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它在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理论上来说,方法名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它需要明确目标和问题,确定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
只有清楚地定义目标,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方法名需要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便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方法名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或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是定量的,如实证研究、实验或问卷调查,也可以是定性的,如观察研究、案例分析或访谈等。
方法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科学性。
其次,方法名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也可以是根据逻辑关系展开。
例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每个步骤都要有条理地进行,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除此之外,方法名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和限制条件。
比如,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研究对象的特殊特征或者环境因素的干扰等。
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对方法名的选择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合理的权衡。
另外,方法名也需要关注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例如,个人信息保护、知情同意和数据使用等方面。
这些伦理问题涉及到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的尊重和保护,需要在研究设计和实施中予以充分考虑。
总的来说,方法名是一种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考虑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和限制条件以及解决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来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研究方法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根底上,通过的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说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开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表达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根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说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2xx-04-09 11:53 |1、非概率抽样:指依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进行选择的抽样方法。
2、概率抽样:指依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那么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的抽样方法。
3、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说是由总体中选取一局部代表的过程。
4、样本:通过抽样所选取的这一局部代表。
5、代表:所谓代表,也就是说,抽取出来的样本从调查所要研究的总体特征来看,能够再现总体的结构。
6、个体:收集信息的根本单位,即分析单位。
个体可以是某种类型的人,也可以是家庭、组织、社区等。
7、研究总体: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
8、调查总体:研究者实际抽取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
9、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
10、参数值: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1、统计值: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2、抽样误差: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论总体的参数值时存在的偏差。
它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
13、置信水平: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类型1、应用性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2、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长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
3、普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6、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7: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8、探索性调查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的研究方法。
9、描述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10、解释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11、横剖研究: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12、横断面:指由调查对象的各种类型在同一时点上所构成的全貌。
13、纵贯研究: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做纵向研究。
14、趋势研究:一般是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5、同期群研究:对在某一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6、追踪研究: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7、回溯研究:一种与追踪研究相似,即要调查同一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变化,但又只作一次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想他们过去的态度或行为是怎样的,而现在又起了那些变化的研究方法。
18、统计调查:一种定量化的调查方式,它是从许多单位中收集多个单位的可对比的信息,并利用这种可对比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以便对调查内容做更深入的定量分析。
19、实地研究:也称“实地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式。
这种调查方式是深入到调查现场,利用观察、访问、座谈等方法收集少数单位的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对调查对象作深入的解剖分析。
20、参与观察:调查者本人加入调查对象的团体中生活,扮演其中一员的角色,对这里所发生的现象和情况进行多方面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21、个案研究:通过对个体发展过程的调查来洞察个体为什么会具有特定的行为方式以及他或它的行为趋向。
22、蹲点调查:下到一个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中,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政策、计划、措施的效果进行检查,从中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借以指导全局工作。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1、归纳推理: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客观现象的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性,由此建立理论来说明观察到的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演绎推理:从一般理论或普遍法则出发,依据这一理论推导出一些具体的结论,然后将他们应用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并在应用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检验。
3、假设演绎法: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或称“试错法”,由演绎和归纳两种推理构成,有助于克服单纯演绎或单纯归纳的局限性。
它是从问题出发,为解答问题而提出尝试性的假说或理论解释,由这一理论假说可以推导出一些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大量的观察来检验假设。
4、研究框架:将课题具体化,它可以是一种由具体理论假设组成的理论框架,也可以是由一些初步设想形成的框架图。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与设计1、研究课题:说明一项调查研究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它是关于两个或多个概念或变量间的关系的一种提问。
2、初步探索:指在正式调查之前征询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到调查地点进行初步考察,与基层有关人员座谈,以便了解调查任务、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内容、增强感性认识,为提出研究假设和制订研究方案奠定基础。
3、研究假设: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做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4、假设:由概念(或变量)构成的,以一种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陈述,并对(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行预测的命题。
5、概念: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
6、变量: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定义和界说而转换来的。
也可以说,它是对概念的具体化,它反映了概念在具体形态上的变动性。
7、相关关系: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表现为: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 也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说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
8、因果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则不然,那么就可以说X与Y有因果关系。
其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9、虚无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则称它们不相关。
10、命题:关于一个或更多概念(或变量)的陈述。
11、分析单位:研究者所要调查的一个个点,即调查对象,它是进行调查和抽样的基本单位。
12、调查内容:制一项调查研究所要了解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它们涉及各种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13、层次谬误:或作生态谬误,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14、简化论:或称还原论,在社会研究中是指局限于用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15、操作化:即研究课题的操作化,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来选择(或制定)调查指标,从而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将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假设。
16、概念的抽象定义: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
17、概念的操作定义: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以观测的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概念。
18、调查指标:概念内涵中某一方面内容的只是标志,它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
19、假设的操作化:即由抽象假设到具体假设的过程。
20、调研方案:通过对一项研究的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全面的考虑,制订出的总体计划和切实可行的调查大纲。
社会现象的测量 1、测量:指按照某种法则给物体或事件分派一定的数字和符号。
2、社会测量: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社会现象之间性质差异和数量差异的度量。
也可看作对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有意识的观察。
3、法则:即测量法则,是把数字或符号分派给调查对象的统一标准,它是一中索引或操作方法。
4、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名义尺度,是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的方法。
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5、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或顺序尺度,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的一种尺度。
6、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或区间尺度,是一种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方法。
7、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或等比尺度,是一种除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有测量不同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方法。
8、社会指标:或称现有的或先行的社会统计指标,是衡量、检测社会经济发展数量关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的手段。
它对社会生活现状具有描述、评价和预测未来的能力。
9、调查指标:是指具体调查研究中所使用的,借以衡量或指示某一抽象概念的数量指标和分类指标。
10、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变量。
换言之,所谓信度乃是指同一或相似母体重复进行调查或测验,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1、信度系数:即用同一样本所得到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
可以解释为在所测对象实得分数的差异中有多大比例是由测量对象本身的差别决定的。
信度系数高表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测量误差小。
12、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
换言之,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3、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内容的适合性和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题目是否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
14、准则效度:指的是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
如果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准则的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他的方式与指标就具有准则效应。
15、构念效度:通过对某些理论概念或物质的测量结果的考察,来验证该测量对理论构念的衡量程度。
16、经验效度:即选择对有关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来鉴定调查资料的效度。
抽样1、非概率抽样:指依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进行选择的抽样方法。
2、概率抽样:指依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的抽样方法。
3、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说是由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代表的过程。
4、样本:通过抽样所选取的这一部分代表。
5、代表:所谓代表,也就是说,抽取出来的样本从调查所要研究的总体特征来看,能够再现总体的结构。
6、个体: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
个体可以是某种类型的人,也可以是家庭、组织、社区等。
7、研究总体: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
8、调查总体:研究者实际抽取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
9、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0、参数值: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1、统计值: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2、抽样误差: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论总体的参数值时存在的偏差。
它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
13、置信水平: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