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发展10大经典理论
(完整版)(整理)100个经典管理理论.
(完整版)(整理)100个经典管理理论.100个经典管理理论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第二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第四章: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43.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44.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45.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46.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47.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48.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49.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五章:崇尚团队合作精神比尔?盖茨说:“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50.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第六章: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可以说,领导者科学理性的决策等于成功了一半.58.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59.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生产出廉价产品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65.巴菲特定律:到竞争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66.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第七章: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内核,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第八章:竞争决胜的智慧与策略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在这场较量中,对竞争方法、竞争策略以及竞争手段的管理,将成为企业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第九章: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的不等式意味着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许多企业的失败,往往是由于细节上没有尽力造成的.把任何细节做到位,企业就不会存在问题.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第十章:打好营销这张牌没有成功的营销,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利润实现的最终手段,在市场同质化极强的产品竞争中,营销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经营的成败.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经典理论
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经典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科学管理的核心: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因此,泰罗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科学管理的内容:1.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4.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5. 管理和劳动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 利用甘特图表进行计划控制,创建了世界第一条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局面。
二、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福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美国动作研究之父。
吉尔布勒斯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
主要著作:《动作研究》(1911),《管理心理学》(1917),《疲劳研究》(1919),《时间研究》(1920)。
他们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动作研究,以确定标准工艺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制定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他们主张,通过动作研究,可以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对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持续至今。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德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企业员工发展10大经典理论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二、
缺乏信任
第一种团队机能障碍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该问题源于成员大家都害怕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大家不愿意互相敞开心扉,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导致无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惧怕冲突
无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危害极大。因为它成为第二种机能障碍——惧怕冲突的基础。缺乏信任的团队无法进行直接而热烈的思想交锋,取而代之的是毫无针对性的讨论以及无关痛痒的意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磨合期:
由于团队成员彼此的不太了解,会因各自不同的目标及个的能力、见解会对某个事项的见解不同而产生冲突,这种事情在团队磨合期是常会发生的事情,也许成员之间本无他意只是个人平时的工作方式、表述方式不同罢了。在磨合期间,团队领导要在团队中,快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以排解冲突,如遇事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尽量将成员领到同一个步调上。
2.安全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企业员工发展10大经典理论
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团队成员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与配合,团队的工作方式达成了共识,正常的工作秩序得以建立。这个时期,作为团队的领导要注意,不可因此而让团队进入“和平”的死胡同。要多引导成员的工作创新,鼓励成员建立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模式,在团队集体智慧和技能的基础上构建对团队的忠诚的同时,发挥出自己的独有的一面。为团队的稳定发展提出新思路、新点子,稳中求发展、创新、立意。
磨合期:
由于团队成员彼此的不太了解,会因各自不同的目标及个的能力、见解会对某个事项的见解不同而产生冲突,这种事情在团队磨合期是常会发生的事情,也许成员之间本无他意只是个人平时的工作方式、表述方式不同罢了。在磨合期间,团队领导要在团队中,快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以排解冲突,如遇事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尽量将成员领到同一个步调上。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1.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企业员工发展10大经典理论
一、激励理论(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激励,尤其是对组织成员的激励是一直以来的难题,以往的激励理论和实践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激励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项职能,并依附于其他活动(如决策、计划、人力资源开发、指挥、控制)及其衍生的目标,激励归根结底是在对其他职能履行状况的评价的基础上促进其他职能更好地开展的行为。所以某种层面激励也是迎合需求的行为,既然要迎合需求,那必须了解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才有可能做好激励,马斯洛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学等方面的需要;第三,传统管理认为生产率单纯地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人际关系理论”则证明:生产率的上升和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即“士气”;第四,传统管理只注意“组织”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非组织因素也会影响职工的情感和积极性。
2、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3、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4、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5、挫折理论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况,二是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心理状态。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理论,这些理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主张对工作进行细分和标准化,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激励。
例如,泰勒通过对工人搬运铁块的实验,研究出了最佳的搬运方法和工具,从而大幅提高了搬运效率。
他还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支付不同的工资,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效率,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领域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关注的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计划职能是指制定企业的目标和行动计划;组织职能涉及建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指挥职能是指导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协调职能则是确保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控制职能是监督和评估工作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法约尔的理论强调了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的管理框架和思路。
三、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认为,理想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基于理性和规则的官僚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明确的层级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专业化的分工和非人格化的管理。
官僚组织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高效的决策和执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官僚组织也可能存在僵化、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HR十大经典理论
HR十大经典理论HR十大经典理论1、The PeterPrinciple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彼得原理是指: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 Wine and Sewage Law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Bucketseffect Cannikin Law 水桶定律(短板理论):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十大HR经典理论(终身受用)
十大HR经典理论(终身受用)十大HR经典理论(终身受用)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水桶定律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和组织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企业、组织和机构的管理和运营。
管理学的范围广泛,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等。
在管理学中,存在着很多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组织的管理和运营中。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1、泰勒管理思想泰勒管理思想是管理学的奠基之一,也是现代管理的基石。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和劳动分工的概念,强调科学方法的应用和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对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韦伯理论韦伯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韦伯强调权威性、规则性和合法性,他认为企业组织架构应该建立在这三个基础上。
他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基于规则、层级和权威的企业组织框架,对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形式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个理论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关注员工的满足感和发展潜力,提升企业绩效。
4、系统论系统论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主要是研究企业管理系统和企业组织的运转规律。
系统论认为企业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多个部门、流程和功能,这些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以一定目标为导向。
系统论强调了集成化、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助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运营。
5、哈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哈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常用的理论,他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基本工作条件的满足,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二是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和发展性。
这个理论强调了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了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思路。
6、弗雷德里克森领导风格理论弗雷德里克森领导风格理论是研究领导与管理的重要理论。
他认为领导风格可以分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可以通过组织目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职场十大经典理论
职场十大经典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为了在职场中取得成功,人们需要掌握一些经典的职业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场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在职场中正确地行动和决策。
以下是职场中广为接受和应用的十大经典理论。
第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层次,并通过满足这些需求来激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第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工作中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可以通过两个因素来解释,即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
动机因素包括成就、认可、有趣的工作等,而卫生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员工的动机因素,同时改善卫生因素,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第三,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认为,一切可能出错的事情都会出错。
在职场中,我们要有事前预判,提前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情发生意外。
同时,当事情出错时,我们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正,以最小的损失解决问题。
第四,洞察力理论。
洞察力理论认为,洞察力是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洞察力,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洞察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五,科比瓦茨双轨理论。
科比瓦茨双轨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可以通过两个轨道实现,即管理轨道和专业轨道。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轨道,并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来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
第六,杜拉克管理学理论。
杜拉克是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观点。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学习和运用杜拉克的管理学理论,如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有效沟通等,以提高管理效能和组织绩效。
第七,冯·阿克哲曼智力层次理论。
冯·阿克哲曼智力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可以分为感官-运动智力、实用智力、概念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四个层次。
管理学10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10大经典理论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中,管理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理论,这些理论对日常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会介绍管理学10大经典理论,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1. 泰勒科学管理法泰勒科学管理法是指在工业生产管理中,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正确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生产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是指对工作动机的分析,认为员工的满意度既与人际关系等“软性因素”密切相关,也与薪资、奖金等“硬性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3. 马斯洛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是指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5种层次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只有在满足了更基本的需求,才能去追求更为高级的需求,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4. 赖特权利管理赖特权利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权利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下级进行命令和控制,以达到管理目的。
5. 德鲁克现代管理学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主张适应管理需要,强调企业管理的全面性与协调性,并强调在所有领域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全面的规划。
6. 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指看待员工作为资源,用市场分析员工的需求和供给,并进行有效的招聘和雇佣,以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7. 达科特理论达科特理论是指管理者应该能够清楚地识别和处理人们之间的不同利益、需要和态度,以便在本质上解决问题和已有的矛盾,优化企业中的沟通和人际关系。
8.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效率、质量、出勤、考核评估及回馈等硬性指标的检验,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导向和纠正。
9. 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基于信息科技,以及重新设计及整合相关业务流程及制定新的工作标准和制度,将组织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及自动化。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经典理论一、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
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员工发展的70-20-10法则
员工发展的70-20-10法则
70-20-10法则指的是员工发展的理论框架,表明了员工的学习
和发展应该分别来源于不同渠道。
具体含义如下:
70%:经验学习
这部分表示员工通过在实际项目中的经验积累来学习和成长。
员工通过实际工作、负责项目和任务、解决问题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并从中学习和发展。
20%:观察和交流
这部分指的是员工通过观察他人、与他人交流、接受反馈等方式学习和发展。
员工可以通过与同事、上级以及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观察其他人的工作方式和成功经验,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10%:形式化学习
这部分表示员工通过正式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员工可以参加外部培训,参与公司内部的培训课程和项目,通过阅读书籍、参加研讨会等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70-20-10法则的理念是,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来
源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反思,其次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观察,最后才是通过正式的培训等形式化学习活动。
这样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和成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工作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一、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十大团队管理经典理论
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木桶定律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十大经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系列原理、观念和方法论。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管理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在,我将向大家介绍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的,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和任务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
该理论强调对工作流程的细致分析和精确测量,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方式。
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关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通过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业绩。
3. 管理者格利克理论管理者格利克理论由亨利·密斯伯格提出,强调管理者需要具备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根据该理论,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管理风格。
4.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认为“如果事情可能出错,那么它就有可能出错”。
该定律提醒管理者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以避免事故和失误的发生。
5. 绩效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关注如何评估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通过建立明确的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反馈,绩效管理可以激励员工提升工作表现。
6. 变革管理理论变革管理理论是指在组织变革时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引导变化。
它强调有效的沟通、参与和领导力,在变革过程中减少阻力,促进变革的成功。
7.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策略和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8. 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旨在实现项目目标的高效管理。
通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有效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并保证项目按时交付。
9. 品质管理理论品质管理理论强调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改进过程,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10.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涉及组织目标、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
通过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合适的战略,并有效执行和监控,可以实现组织的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企业管理中的经典理论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了解和应用经典的管理理论,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在企业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
泰勒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主张将工作分解为简单、可重复的任务,并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精确的工作方法和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式,例如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以找到最有效的工作动作和工作时间组合。
同时,还注重对工人的选拔、培训和激励,以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高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过度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可能忽视了工人的个体差异和工作满意度。
二、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项独立的活动,有其自身的职能和原则。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职能是确定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组织职能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指挥职能是使人员发挥作用;协调职能是使所有活动和力量和谐统一;控制职能是确保实际工作与既定计划相符。
此外,法约尔还总结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如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等。
这些原则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框架。
行政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为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特殊性而需要灵活调整。
三、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其中,梅奥(Elton Mayo)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磨合期:
由于团队成员彼此的不太了解,会因各自不同的目标及个的能力、见解会对某个事项的见解不同而产生冲突,这种事情在团队磨合期是常会发生的事情,也许成员之间本无他意只是个人平时的工作方式、表述方式不同罢了。在磨合期间,团队领导要在团队中,快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以排解冲突,如遇事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尽量将成员领到同一个步调上。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1.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特点:注重单位时间的价值,而非单位时间的效率;以人为本的时间观;系统的而非个人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四象限
紧急
不紧急
重
要
ⅠNecessary
偏重结果:压力
精疲力尽
危机处理
忙于收拾残局、救火
ⅡLeadership
着重结果:有远见、理想
平衡
纪律、自制
少有危机
不
重
要
ⅢDeception
偏重结果:短视功利
轻视目标和计划
二、团队五种机能障碍
缺乏信任
第一种团队机能障碍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该问题源于成员大家都害怕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大家不愿意互相敞开心扉,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导致无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惧怕冲突
无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危害极大。因为它成为第二种机能障碍——惧怕冲突的基础。缺乏信任的团队无法进行直接而热烈的思想交锋,取而代之的是毫无针对性的讨论以及无关痛痒的意见。
稳定期:
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团队成员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与配合,团队的工作方式达成了共识,正常的工作秩序得以建立。这个时期,作为团队的领导要注意,不可因此而让团队进入“和平”的死胡同。要多引导成员的工作创新,鼓励成员建立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模式,在团队集体智慧和技能的基础上构建对团队的忠诚的同时,发挥出自己的独有的一面。为团队的稳定发展提出新思路、新点子,稳中求发展、创新、立意。
1.心态要素怎样构建执行力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前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的一句名言,一件事情是否能够做好某种程度是看你想把它做好的信念有多强烈,对目标的追求有多执著,具备了积极正确的态度,会付出一切努力去达成目标,这个过程也就是体现强大的执行力的过程,没有正确的态度,就算涌进各种良法也是徒劳。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第二代时间管理——事先规划安排行程
特点:制定合适的目标与计划,讲究效率、明确责任。
第三代时间管理——规划、制定优先顺序,、操之在我。
特点:明确价值观,制定中、长、短期目标,将每天的活动排出优先顺序,有详尽的计划表、组织表。
第三代时间管理最大的贡献是将目标与计划置于价值观之上。
第四代时间管理——四象限法管理时间
成立期:
团队成员虽然是经过了精心的筛选,但团队成员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团队,还是会对职责规则和团队的期望还不熟悉,可能成员之间的经历与能力彼此也不太了解,在组建期团队可以多运用社交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开始团队工作。比如的新的成员加入,可以组织全部成员开个见面会,让彼此基本了解对方。特点是一个新的团队建成之初,其团队目的可能也会有所调整。
衰退期:
一个团队的目标与价值可能会随着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团队会因此而解散,结束使命。
四、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贯彻实施战略决策内容的能力。
什么是卓越的执行力?100%保质保量贯彻实施战略决策内容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执行力?将影响执行力的一些相关环节进行调整和改善,而非简单强调人的问题。
构成执行的核心要素:
3.信任的5个纬度
正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能力
一贯
忠实
开放
4.信任的三个级别
辨别 —— 第三级别 互相之间有感情,一方可以替代另一方的利益(父母、夫
妻等)
相知 —— 第二级别 互相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知对方的行为(相
知的朋友等)
威慑 —— 第一级别 利用刚性的约束条令,使得惩罚可行,潜在的损失大于潜在
的利益。
沟通的五个层次:
在企业内部,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掌握“听”的艺术。据分析“倾”听是有层次之分的。
最低是“听而不闻”:如同耳边风,有听没有到,完全没听进去:
其次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好……哎……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
第三是“选择的听”:只听合自己的意思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
欠缺投入
缺乏必要的争论之所以成为不利的问题,是因为它导致了第三种机能障碍的发生:欠缺投入。团队成员如果不能切实投入,在热烈、公开的辩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它们似乎在会议上达成一致,也很少能够真正统一意见,做出决策。
逃避责任
因为投入不够并不能达成共识,团队成员就会逃避责任,这就是第四种机能障碍。由于没有在计划或行动上真正达成一致,所以即使最认真最负责的人发现同事的行为有损于集体利益的时候,也会犹豫不决而不去予以指出。
4.流程要素怎样构建执行力
不是结构决定流程,而是流程决定结构,高效执行力是有极大的灵活性的,根据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流程应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较为稳定,因此在新的流程当中结构要不断根据需要进行暂时性调整,身处领导岗位未必时刻要担当领导角色,哪里需要哪里放,这样才能各种需求。
执行力模型:
执行力的改进与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三个方面的改善相关。
高效期:
团队的发展经历了前面的三个队段,成员之间能自觉地做到高效与合作,彼此的认同感与对团队的忠诚度、依赖性也很强,此时也是团队出成效的时期。团队成员能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有成效地一起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领导,此时应允许并鼓励成员个人和小组以自已的方式开展工作,让其不仅觉到工作的成就,更让其感受到团队对其的信任度,让其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团队价值与团队成员个人的价值完美的结合。
无视结果
如果团队成员不能相互负责、督促他人,第五种机能障碍就有了可以滋生的土壤。当团队成员把他们个人需要(如个人利益、职业前途或能力认可)甚或他们的分支部门的利益放在整个队伍共同利益之上的时候,就导致了无视结果。
三、团队发展的五阶段
一个良好的团队,如同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与意义的。有生命的开始,就会有生命的结束。团队也是如些,没有一个团队能保持亘古不衰。团队的发展大致会经历如下五个阶段:成立期、磨合期、稳定期、高效期、衰退期(终结期)。
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危机处理
缺乏自制,怪罪他人
人际关系差
ⅣDefault
偏重结果:毫无责任感
工作不保
依赖他人
紧急不等于优先级高
紧急可能会扰乱优先顺序
六、信任
对团队的研究中,绩效是为许多人所重视的热点话题,因为好的绩效才是团队存在的关键,获得成效才能成为成功的团队。而影响项目团队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将对项目团队的正常运作和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2.工具要素怎样构建执行力
常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宜的工具是执行的关键,我们不从猴子变人开始,做事之前先收集信息,现有的更好的工具、方法都可以借鉴,少走弯路,重新发明是没有必要的,找到准确的工具其实执行也就成功了一半。
3.角色要素怎样构建执行力
身在其位而谋其政,这是高执行力的前提,我们每个个体都充当着很多角色,但是一旦身处团队,角色必须和岗位统一起来,要对当下的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认知,团队当中各个角色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完成自己的职责才能够让团队达成目标,角色不清晰,人人想当领导、人人有主意,到头来只能是没有领导没有主意。
1.信任的定义
罗宾斯认为,信任就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的预期,认为他人不会通过语言、行动或决定而任意行事。
梅耶等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和控制另一方,但他却愿意放弃这种能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