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封面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题目:读【走出神话】有感
作者:***
学号:**********
班级:10工商1班
日期:2012年4月22日
中国已经改写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正在带来全球资本和商品市场的动荡,即将挑战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银行还在大量失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举世无双,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潜伏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一触即发……
关于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充满了大量的“神话”。
作为对上述一系列疑问的正面回答,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难题:政经关系、人口老化、银行坏账、社会矛盾、增长模式以及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并探讨了现实的解决办法。
另一方面,针对各种夸大其辞的论调,本书还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指出中国尽管是新崛起的亚洲巨龙,却并非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它将沿着东亚地区的既定模式发展,在未来二十年逐渐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同时在七个重要的方向,它不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对于“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挑战”这一全球性话题而言,本书可谓观点最有深度,资料最为详实、态度最冷静客观的力作。
一、国有企业改革:
每年宣告财务报表时,常常会看到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型国有企业利润不菲,在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节节高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百姓们抱怨国企垄断资源,利润不予民享,股价保持低位。在讨论国有企业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中国经济的国有比重。根据2003年瑞银证券的估算,国有企业雇佣6%的人口,贡献28%的经济增加值,却坐享50%以上的固定资产。这说明国有企业一般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国有企业则基本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后者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62%。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有企业的比重仍然在逐年下降,因为98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当时国企的规模十分臃肿,而且出现大量亏损。当时的政府不得不下决心缩减规模,精简裁员,许多员工被迫下岗。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直忽视正规的破产程序,所以下岗的员工不叫失业,有的可以从地方财政中拿到微薄的津贴。而关闭的企业也未正式解散,不过厂房和设备有的被处理,有的跟
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重组合并。伴随着倒闭浪潮,银行的呆账坏账突然陡增,成尾大不掉之势。
精简规模是国企改革的其中一步,走得更早的一步是政企分离。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企业的费用和收入都是财政项目,需要国家各部委把关。但是改革之后,国企不再是预算实体,政府已经不再干预企业的日常商业运作,补贴也大量减少,企业的报表都设立盈亏科目和盈利指标。市场的价格管制已经大量减少,存在的价格限制只主要集中在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
在重组兼并之后,国有企业成功瘦身,政府意识到海外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纷纷倡导“走出去”政策,让海外资本市场对国企进行审计和监督,并且施行海外融资。2003年建立的国资委负责集中审计大型国企财务状况和协调企业重组,并且形成了以196家大型国有企业为核心的国有经济体。这196家企业横跨几大公用事业,如中粮集团、中国移动等等,在行业内形成垄断或寡头之势。精简之后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好转,已经陆续实现盈利,其利润和资产总和占到整个国有企业的一半。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场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激励机制改革被提上议程,而且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呼吁,但是国有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改进仍然较为缓慢,官僚作风有待改进,跟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虽然激励机制有所扭曲,但是国有企业已经无法再获得改革前的巨额补贴,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争夺战此起彼伏,这也使得国企不得不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品牌和竞争力。
二、银行体系改革:
80年代开始,中国加快了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其中银行体系改革的第一步便是转变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逐步剥离其企业和商业职能,转变为一家政策化和宏
观管理的单一银行。接着便是让银行辅助政企分离改革,国有企业纷纷在银行设立基本账户,从国家预算中脱离出来,商业银行负责提供运营资本。在经历了一波国有企业倒闭潮和资产重组之后,国有银行留下巨额呆账坏账,政府开始给四大国有银行注资,冲销坏账。98到99年间,政府冲销坏账2000亿美元,接下来的几年,又陆续为银行注资750亿美元,四大国有银行从部门性的金融机构逐步转变为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进而海外上市融资。中央汇金银行负责持有国有银行股份。现在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08家城市商业银行。(2003年数据,p82)
根据瑞银证券的估算,国有企业占到商业贷款的48%。这是源于国家对于金融机构的控制很强,一般跟地方政府关系好、影响大的纳税企业则更为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当银行监管政策较为严厉的时候,银行的放贷行为则会比较谨慎。一旦宏观政策趋于宽容、信贷扩张,银行则会打开闸门,积极的把钱贷给国有企业寻求安全高额的回报。而这种格局导致的放贷行为直接引发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近年来民间借贷兴起,高利贷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根源也在国有银行的特殊体系。
对中国银行业非常熟悉的章家敦曾经著书提出中国崩溃论,里面很重要的依据则是中国大量银行已经资不抵债了。根据2004年的数据,整个信贷额度是2.3万亿美元,其中坏账约3000亿美元,坏账率达到15%。但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却迟迟未能向章家敦所欲言的那样发生系统性风险,原因何在?因为银行体系的危机往往不是由资产负债状况引起,而是由缺乏流动性引起。2004年,政府取消了银行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制,不过不能不低于指导利率水平。存贷款利率比越高,银行越容易应付不良贷款率。并且早在1999年到2000年间,政府成立四家政府性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分别对应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这段时间总共冲销不良贷款约14000亿元,主要通过三种方法,一是有财政部注入现金400亿元,二是人民银行负责冲销债务4000亿元,其中部分动用外汇储备,并发行货币,三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10000亿元的债券。当时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银行问题的危机,所以决意注资冲销坏账,等银行的财务状况好转时,便积极推动银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