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整理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3篇)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产业结构的转型源于资本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
从需求视角分析,技术进步首先导致成本降低,进而影响需求模式。
技术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增加可替代资源,从而改变生产需求结构。
技术进步也促进消费品的升级换代。
配第—克拉克定理阐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则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
“中间技术”理论强调,在发展中国家,最适合的技术是介于先进与传统技术之间的“中间技术”。
“适用技术论”主张在技术选择时,应考虑国家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同时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环境保护,支持国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和开发适当技术。
技术吸收是指技术从一个国家(a国)转移到另一个国家(b 国),并能在接收国被有效复制和应用,被称为“真正的技术扩散”。
第九章中提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刘易斯模型的基础。
刘易斯拐点标志着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即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直至耗尽。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工资增长缓慢;之后,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水平将显著上升。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源于初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并存。
中国应对刘易斯拐点的策略包括: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吸收剩余劳动力、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新型劳资关系、给予农民工城市公民待遇。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工业与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共存的经济结构。
第十章讨论了农村发展,小农经济以分散和自给自足为特征。
农村经济的商业化导致生产者分化,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部门,小农则可能沦为无产者,同时也为专业化农业和非农业生产创造了市场条件。
传统农业的改造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包括产品生产、市场开拓、要素配置和外汇收入。
第十一章探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体现在生产率提升、产品多样化和农业发展等方面。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1.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等。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瓦尔拉斯模型则强调均衡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的累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是其代表,强调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强调制度、政治因素、财政政策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其中,依赖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其代表,前者认为国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很大,后者则认为现代化是发展的关键。
2.发展经济学政策经济增长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投资、技术创新和贸易自由化等。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资源配置、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支持和地区发展等。
金融政策是为了解决金融问题和促进资本流动而采取的政策,包括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等。
3.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化模式、农业现代化模式和服务业发展模式等。
工业化模式是追求工业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业发展模式是发展服务业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业的质量、效益等。
4.发展经济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总之,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
通过对经济发展理论、政策、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复习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好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什么因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例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的效率等。
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
2.西方经济发展历史: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经济崛起等,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3.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有许多经济学理论,例如罗斯托学派的现代化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等。
这些理论为了解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了依据。
4.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涉及到教育、培训等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5.贫困与不平等:发展经济学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供社会保障等措施可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6.农业发展与农民问题: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了解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帮助解决农民问题、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7.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发展经济学研究如何推动工业化过程,以及怎样加强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
8.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金融发展可以促进资金的配置和创新,提供融资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9.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于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影响。
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1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强调经济发展需要兼顾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发展经济学研究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发展经济学涵盖了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农业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金融发展、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或;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中国?2、无声的增长():少有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意愿。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重点整理: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2.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其后进行了一些修正。
由三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准,人类发展指数只是用来度量相对的人类发展水平,而不是绝对的人类发展水平。
3.库兹涅茨假说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GDP不到发达国家的1/10,且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低,贫富差距大。
科技不够发达,例如,苹果,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而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其专利权可以什么也不做就从中国工人累死累活生产得到的利润中拿走大约70%到80%,而工人的工资在扣除其他零零碎碎的费用只剩下皮毛。
中国现在的经济大多是这样,帮人生产,缺少智力成果。
而且发达国家人民工资高,蓝领(技术人员)工资不必白领低,有一些留学生宁愿在发达国家洗碗也不愿回国。
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因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的经济成果遭到严重败坏,未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并且破坏了自然环境,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例:黄河水位上涨,沿岸居民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发展。
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小康社会。
但现在是总体小康(即低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全面),东西,城乡差距大。
贫困本质;中国贫困的本质是实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大量的财富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人窃取,其他人再分配其他的部分,因此,只进行再分配是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的,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生产力属性资本两大属性生产关系属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具有内在的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通过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辩证法表现出来。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的地区发展速度降低。
2.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3.工业化: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过程4.工业化模式:1.传统的欧美模式:a.以民间资本推动为主b.以消费品为导向2.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政府制定规划,运用行政力量筹措资金和兴办企业推动的工业化,显著特征就突变型)5.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的或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6.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富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有利条件,即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得多。
7.斯密定理: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更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9.迈因特模型: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还表现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的体制差异10.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11. 出口替代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替代初级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二、简答题1. 简述“人口陷阱”理论(结合坐标图)如图所示,点A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点A是一个稳定的据均衡点,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点B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和点A一样,也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技术进步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资本积累、劳动力
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经济学模型:
3.发展政策和策略:
4.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经
济学研究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包括对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
让等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城
市化和城市贫困、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发展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
6.发展经济学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发展经济学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实
地调研来获取经济数据和情报。
通过这些研究,发展经济学为制定经济政
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特性发展经济学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发展为富足,由落后发展为先进的一门经济科学.1.研究对象:(1)有关发展中国家特点的描述.(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3)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发展要素剖析.(4)宏观调控政策,国际经济政策研究.2.主要特性:(1)发展经济学着重于长期研究。
西方经济学偏重于短期和中期的经济问题,对人口和技术进步等都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而发展经济学则研究长期问题,人口和技术是其研究的重点.(2)发展经济学强调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时总是结合发展中经济这一特定条件加以取舍.发展经济学注重发展中国家的个案研究,其一般原理虽然可以普遍运用于各发展中国家,但更强调各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阐述.(3)发展经济学注重非经济因素。
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分析各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变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二、发展的含义(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发展?)(1)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即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全面改善。
(2)不管发展如何定义,发展的意义如何解释,经济增长都是必要的。
(3)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发展,只有在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只有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才谈得上其他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来衡量发展?(一)国民生产总值1.优点2. 缺陷(1)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福利的情况.(2)由于统计技术上的困难,地下经济无法计算在内.(3)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所付出的社会代价.(4)进行国际比较时汇率不能反映国家间的真实收入差别.(5)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内容.(二)物质生活质量指数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用人们在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每项指数都用百分制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1、现代经济增长是指从18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个特殊的时代。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2、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1. 低下的生活水平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 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 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 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3、衡量发展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系列指标4、千年发展目标首先,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其次,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三章1、什么是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部分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因素,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3、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的增长结果。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已强化-背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
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
(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
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2篇)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____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界已经迎来了____年第三版的发展经济学。
本次总结将对这一版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和评估,重点关注其在研究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方面的贡献。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在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该版本采用了更加全球化和综合性的视角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特别是对全球经济周期和金融风险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新的模型和工具被引入,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二、微观经济学第三版发展经济学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理论。
在市场的研究中,该版本加强了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研究,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府政策建议。
此外,该版本还对垄断和寡头垄断的研究进行了扩展,深入剖析了垄断行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三、发展经济学作为该版本的重要特点之一,发展经济学在第三版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该版本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失业、不平等等。
通过考察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政策,该版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减轻贫困。
此外,该版本还关注了环境可持续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
四、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在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中,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该版本研究了新兴市场的经济特点,包括其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
此外,该版本还分析了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包括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等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该版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五、经济政策在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中,经济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该版本研究了不同类型政府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成本,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这些政策建议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旨在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社会福利。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①车维汉: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②刘易斯: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③世界银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④谭崇台:[1]低下生活水平[2]低下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研究对象:①广义: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②狭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①内在需求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⑤不发达的永久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内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定义:①熊皮特: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②古雷特:生存、自尊、自由③阿码蒂亚·森: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民权利和能力发展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组合变化发展目标: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②经济结构的改变发展道路: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罗斯托增长阶段论: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工业化与增长:①卡尔多增长规律: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产出结构的多样化: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硬着陆:经济急剧衰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中国目前的危机:内需+外需的不足标准: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及发展人均收入(GDP)计量中的问题:①收集数据②未记录的交易→影子经济③GDP的模糊意义→无环境估算④生活需求⑤国与国间数据比较衡量社会福利: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①婴儿死亡率②预期寿命③基本识字率2)人类发展指数:健康、只是、人均收入3)人类基本需求发4)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体系5)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人类贫困指数:①预期不会活到40岁的人口所占比例②成人识字率③剥夺指数目前无法找到可被共同接受的指数来表述人类发展的构成.衡量不平等:1)收入分配:①库滋涅茨曲线:早期不平等→后期平等②收入不平等的表示:洛伦茨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③基尼系数:高收入国家系数小,低收入国家中情况不统一绝对平困的定义:由于生活条件阻止了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潜力的实现贫困的计量:①人类发展指数②消费贫困线③实践中绝对贫困计量的两个标准古典观点:①亚当·斯密:资源+能力=财富②大卫·李嘉图:边际利益递减③托马斯·马尔萨斯:长期增长的前景很悲观④卡尔·马克思: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萧条导致政治危机增长模型:①哈罗德·多马模型[1]社会只产一种产品[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4]规模报酬不变[5]不考虑技术进步[6]不存在折旧问题[7]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8]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②索罗模型[1]资本-劳动比率也是一个变化的量[2]索罗余值等③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1]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或不变[2]经济增长率可以持续的增长时期:①40—60年代:结构主义时期②70—8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时期③80—现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早期:强调资本形成的绝对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20世纪50年代:二元经济(现代和传统)两个部门20世纪670年代:依存理论工业化模型:1)面对的现实因素:补充性、不可分割性、市场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储蓄↑评价↑:忽略对外贸易作用、不一定非要巨额投资、政府政策无效论均衡增长:类似于大推进的观点①区别:强调私人投资、同时考虑农业非均衡增长给战略部门或主要部门一个推理从而创造联系以促进新工业产生资本:1)资本积累:①物质资本②基础设施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2)资本生产率→技术进步3)概念:①狭义:机器、工具设备等②广义:人的技能、教育、健康等③金融意义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①不单纯取决于投资②资本可以引进新技术③资本的利用收到一国的限制④被看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出路基础设施投资:①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贡献②提高私人部门生产率③对农民更友好④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政府决策考虑:①社会目标②吸收能力限制的瓶颈或缺陷③最佳投资时点项目分配资本的标准:①吸引投资的能力②创造的就业或出口③利用特定技术的能力④带来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项目的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蓄:①国内储蓄[1]个人或家庭的储蓄[2]企业以利润形式积累的储蓄[3]税收或借款积累的储蓄②国外储蓄养老金的涌现:成为储蓄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化国家的大型金融基础设施:①银行[1]桥梁作用[2]管理储蓄和风险[3]脆弱的体系②保险公司③投资银行金融抑制:经济政策或其结果导致市场利率被压得过低①原因:[1]对金融活动的限制[2]通货膨胀[3]负的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改革:①含义:肖→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②表现:[1]货币流通的交易比例增加[2]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发展[3]各种类型金融资产发展[4]金融深化是发展的指示器③测度标准:[1]利率、汇率的弹性域水平面[2]资产的存量与流量[3]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市场的运作和功能④政策主张:[1]允许市场决定利率[2]尽可能少地对贷款进行直接分配[3]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降低市场利率[4]减少对金融交易的征税[5]核心:自由化机构和市场⑤经验教训[1]高利率不一定调动储蓄[2]银行不是简单储蓄受托人[3]忽视了高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成本和需求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4]利率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不一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⑥前提条件: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旧观点:马尔萨斯困境(人口陷阱)①人口过量带来战争和饥饿②收入提高带来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收入回到原来水平新问题:①人口转折:出生率和死亡率同高→出生率超过→恢复②技术可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③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人口问题:AIDS、妇女失踪、饥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①城市化总趋势:[1]中高收入国家→大大超过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建造[2]低收入国家→农村内部及城市内部②流动的动力:[1]推力→农村地区条件恶化;动力→城市地区的完善条件[2]传统与现代部门现实收入的差别[3]消费结构的变化③城市化后果:[1]失业[2]地区条件恶劣④解决办法:[1]额外投资和完善的机制[2]整修农村经济中心人力资本:①概念:[1]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2]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保健[3]特点→连续性、动态性、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政府提供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①卢卡斯模型健康和健康护理:①原因:[1]环境因素、妇女问题和健康问题、AIDS②改善方法: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教育投资: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生产率、税基等)教育成本:个人成本及社会成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与对策:①需求导向型义务教育②教育渠道拓展③教育私有化④女性的去贫困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①超收益②政治压抑③对国外教育资源文化的需要正面效应: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减轻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②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影响:①疾病→降低健康→降低工作能力和受教育的能力→劳动力素质下降②治疗疾病→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生产活动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④资源枯竭的危险→出口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⑤政府财力和精力的分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环境与发展:1)环境账户和国民账户①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计算:—矿产资源耗尽的费用—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成本2)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资源定价:评估和衡量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失灵的原因:①环境资源等公共资源难以确定产权②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不对称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市场和政府①市场方面→外部性内部化②政府方面→对私人活动的规制、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发展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
科的重要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重点包括
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社会经济转型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
定时期内的增加,而发展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
3. 贫困与不平等
贫困和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贫困指的是人们
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而不平等则是指社会资源
在个体、群体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
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能力,对经济发
展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生
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创新和采用新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6.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一种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为另
一种的过程。
社会经济转型可能涉及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
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了经济增长与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
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亚当斯密、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
发展经济学整理
发展经济学整理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探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提高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发展经济学的起源。
它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兴起,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开始寻求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
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家们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经济等方面,认为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政府干预,可以快速实现经济的起飞。
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面临着资本短缺的问题。
因此,吸引外部投资、提高国内储蓄率以及合理配置资本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工业化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工业化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通过保护本国工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
然而,单纯依靠资本积累和工业化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在实践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就促使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思考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着农业比重过高、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
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教育和培训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技术变革和创新的需求。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发展中国家的界定:界定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及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与综合入学率)及人均GDP(PPP)来综合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二战以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一些国家。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问题3、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 生活水平低下:低收入、不平等、医疗水平低下2) 生产率低下3) 人口增长率高,劳动人口瞻养比例高4) 文化教育程度低、卫生保健条件差5) 经济、社会、文化二元结构4、赡养负担:赡养负担一般指一国人口中的多少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一般指需要赡养的年纪)5、购买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6、国家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答:1)传统分类:第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第二世界: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第三世界: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埃及等2)按照地理位置分类:(1)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经济不发达,生活贫穷,文化落后。
(2)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北方的国家包括第一和第二世界。
经济发达,很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活水平高,文明程度先进。
3)按发展程度分类:(1)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主要是一些西方国家,最为典型的成功者是美国。
(2)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经济结构和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经济增长、贫困、不平等、就业、产业结构、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
以下是对发展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经济发展的概念和衡量指标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福利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多个方面。
衡量经济发展的常用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人类发展指数(HDI)等。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但它也有局限性,比如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环境质量、居民幸福感等。
人均收入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也需要考虑物价水平和购买力等因素。
HDI 则综合考虑了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能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二、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
新古典增长模型引入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的作用,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等内生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三、贫困与不平等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绝对贫困是指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相对贫困则是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而言的贫困。
不平等包括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
不平等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还可能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
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政策措施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教育机会的平等提供、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就业和创业等。
四、人口与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往往人口增长较快,这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同时也影响了教育和就业机会。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失业和就业不足。
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五、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中国家通常经历从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
精编版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精编版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和机制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较为贫困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以下是精编版发展经济学的复习整理完整版。
1.发展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发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开始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经济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涉及了更广泛的问题领域。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经济增长理论、依赖理论、制度经济学等。
2.消除贫困的策略:发展经济学旨在消除贫困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解决贫困问题是其核心任务之一、常见的策略包括: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
3.历史经济学模型:历史经济学模型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
这些模型考虑到了历史、制度、文化等因素,并将其纳入到经济理论中。
历史经济学模型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4.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了制度变迁对发展过程的影响。
制度变迁是指由传统制度向现代制度的转变,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
制度变迁理论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制度环境的策略。
5.全球化与发展:全球化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发展经济学关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等。
6.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农村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领域。
农村发展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村贫困等问题。
城市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性别与发展:性别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该领域研究了性别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推动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等。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一、发展中国家:一般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而现在取得政治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
二、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加。
三、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
四、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1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16项综合指标○2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识字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三项组成。
○3人文发展指数:表示发展水平的高低,包括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以及物质生活质量中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人力资源指:又称为人力资本,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如果发挥出来,它就变成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这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
六、人力投资:指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的成本。
七、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
八、外在智力外流:是指穷国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内完成学业后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九、内在的智力外流:指虽然身体留在国内,脑袋已经迁往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他们研究问题与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的解决不相干。
十、工业化: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十一、知识失业:指一部分受过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者屈身做原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从事的工作。
由于受教育者的供过于求,现代部门跳级雇用各受教育层次毕业生,受教育者还是不免沦为失业者。
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的结果是教育事业不合实际地扩大。
某一级教育作为一个终点变得越是无利可图,这级教育的需求扩张得越快,对政府扩大该级教育的投资所施加的压力越大。
十二、失业的范围:1、劳动力的闲置,有自愿闲置(提前退休、沮丧的劳动者、隐性失业)和非自愿闲置两种。
2、劳动力的非自愿闲置:(1)摩擦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3、劳动力利用的不充分(打零工、季节性工人、可见的低度就业、不可见的低度就业)4、劳动力的低效利用(多余劳动力、所学非所用、伪装失业、公开失业)十三、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
体力投资主要包括营养和保健条件的改善,智力投资主要包括教育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教育发展不快,而在于教育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辍学率高、教育与实际脱节、智力外流、知识失业等方面。
教育的重要作用(原因):1.教育有双重效应。
2.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
3.妇女受教育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人口控制一、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二、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特点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工业化论”或“工业化第一主义”;第三,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计划论”或“计划第一主义”。
这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结构主义的影响2.反单一经济学的倾向3.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4.内向发展战略倾向5.反新古典主义的基调(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演变1.对经济计划化的得失重新评估2.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3.对农业的偏见受到纠正4.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受到强调(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1.新古典主义对经济的分析是超越时空的纯经济分析,不考虑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首先,新古典主义以单个消费者或厂商为分析单位。
其次,新古典主义把人当作孤立的、自利的个体。
再次,新古典主义的世界是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
再其次,新古典主义基本上不涉及国家问题,或者暗含假定国家不过是约束个人的某种行政体系。
最后,新古典主义不重视制度变迁,至多把制度变迁看成一种外生变量。
3.新制度主义把视野扩大,强调政治、法律、组织、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等非经济因素,并提出产权、契约、交易成本等一系列新概念。
4.在新古典主义复兴的推动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路。
出现寻租行为。
5.新增长理论。
它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结果。
6.新增长理论的蕃衍过程中,滋生了一种新的概念——知识经济。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对可持续增长问题的研究。
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同于新古典主义思路之处是:第一,新古典主义思路所考虑的资源最佳配置是短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考虑的资源最佳配置则是长期的,不是这一代的而是下一代的,甚至是更下一代的。
第二,新古典主义思路偏重于纯经济分析,可持续发展研究则有广阔得多的视野,考虑范围涉及到非经济因素,如社会观念、制度安排等等。
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特征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贫困。
长期贫困,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恶性循环系列”。
主要是“贫困的恶性循环”,其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缺乏,资本形成不足。
1.从供给看,“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2.从需求看,“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即使有投资引诱,却缺乏储蓄用于投资;即使有储蓄,却又缺乏投资引诱来消化储蓄。
纳克斯得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过分强调了储蓄的作用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第一:纳克斯混淆了具有绝对意义的储蓄水平(绝对储蓄量)和具有相对意义的储蓄率(储蓄在国民牧入中的比率)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储蓄率而不是储蓄水平。
第二:认为穷国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储蓄能力并不低,它们具有很大的潜在储蓄能力,并且很多国家还具有在非常时期迅速集中大量资金的潜能。
第三:认为储蓄水平提高、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理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简单、乐观。
第四:忽视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的作用。
第五:所谓市场容量狭小的观点有很大片面性。
四、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速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简评:第一,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于资本形成不足。
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
第二,它提出了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以大幅度提高资本形成率、实现经济增长的要求。
所以,这个理论成为“平衡增长”战略和“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理论把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归结为“人均收入水平过低”,又把收入水平低归结为“资本形成不足”,这不仅是一种循环论证,没有从根本上说明问题,而且过分夸大了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一理论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以“新马尔萨斯主义”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人口陷井”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其缺陷是明显的。
五、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首先产生“起始的变化”,然后产生“第二级强化运动”,最后出现“上升和下降”的结果,这个结果反过来又影响起始的变化。
经济发展不应是单纯的产出增长,而应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发展,其中主要有产出与收入、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制度、政策六大因素。
这种发展关系不是均衡的、守恒的,而是一种“累积性的循环”。
收入水平过低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困之一。
人均收入的提高有助于克服“低收入的循环积累因果运动”。
缪尔达尔强调主要通过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来提高资本形成和收入增长,并且主张采用“地区不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即通过发达地区的优先发展,再利用其“扩散效应”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因此,这一理论成为发展经济学中“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依据之一。
六、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起飞”,是指一种产业革命,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法的剧烈变革。
从经济角度讲,起飞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或经济发展的开端,是一国经济从停滞落后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罗斯托主张在新的增长阶段要特别重视环境污染、城市建设、服务业以及人民的充分公民权利等问题,采取有利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国经济要实现起飞,必须具有三个互相关联的条件: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第二,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第三,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政治的变革。
罗斯托认为,经济增长几个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主要是“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和“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七、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资本形成不足。
2.如何实现工业化?必须增加资本投资,促进资本形成。
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本,来冲破经济贫穷落后和停滞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全面地、迅速地实现工业化,达到经济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收入水平提高并且均等化的目标。
3.实行“大推进”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着某种“不可分性”,由此决定了其投资必须是“大规模跃进”式的。
在供给方面社会分摊资本即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具有“不可分性”。
储蓄也具有“不可分性”。
市场需求具有不可分性。
罗森斯坦—罗丹还特别强调了“大推进”式的投资对厂商和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的重要作用4.“大推进”理论的缺陷第一,社会分摊资本并非都是不可分的。
第二,全面地大规模投资受到现有资源的限制。
第三,全面发展工业受到生产的配合要素稀缺的约束。
第四,大推进式的投资将大量资本集中于工业部门,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第五,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也证明这一理论并不切合实际。